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_第1页
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_第2页
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_第3页
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_第4页
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2023/1/13

概述一.原子光谱的产生原子的核外电子一般处在基态运动,当获取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寿命小于10-8

s),迅速回到基态时,就要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若此能量以光的形式出显,既得到发射光谱。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2023/1/13能量与光谱谱线波长取决于跃迁时两个能级的能量差。ΔE=Ei-E0λ=hc/(Ei-E0)=hc/λυ=c/λ=hυσ=1/λ=hσch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c为光速(2.997925×1010cm/s)λ

为波长;υ为频率;σ为波数Iλ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2023/1/13能级图把原子中所可能存在的光谱项---能级及能级跃迁用平面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称为能级图。见钠的能级图。激发电位:

从低能级到高能级需要的能量。

主共振线(最灵敏线):

具有最低激发电位的谱线。通常作分析线。

原子线(Ⅰ)离子线(Ⅱ,Ⅲ)相似谱线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所发射的谱线,以Ⅰ表示,如为原子线。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的跃迁所发射的谱线,以Ⅱ、Ⅲ、Ⅳ等表示,如MgⅡ280.27nm为一次电离离子线。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二、特点灵敏度高10-8~10-10g谱线重叠少(选择性好)精密度高2~5%能同时做多元素分析(几十秒到一分钟便可测出70~80个元素)用量少(跟火焰原子吸收比。通常只需几克到几十克,可进行表面、微区、无损分析)缺点:不能做化合物分析,只能做元素分析,主要是金属元素;只能进行低浓度分析,高浓度误差大。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3.2定性、定量分析一、定性分析样品的元素鉴定分析。根据谱线的灵敏特征线进行判断。二、定量分析依据:一定条件下,发射线强度与元素浓度成正比。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3.3仪器结构主要由光源、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构成。原子发射光谱刚出现时不能做定量分析,直到出现ICP光源后才得以快速发展。(它属于热激发发射,激发态寿命10-8s,然后迅速回到基态,并以光辐射的形式得到发射光谱。)目前基本都采用ICP光源,故在此只介绍ICP-AES。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一、装置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ICP光源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二、原理等离子体:宏观上为中性的电离的气体。产生:在有气体的石英管外套装一个高频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高频发生器连接。当高频电流通过线圈时,在管的内外形成强烈的振荡磁场。管内磁力线沿轴线方向,管外磁力线成椭圆闭合回路。一旦管内气体开始电离(如用点火器),电子和离子受到高频磁场所加速,产生碰撞电离,电子和离子急剧增加,此时在气体中感应产生涡流。这个高频感应电流,产生大量的热能,有促进气体电离,维持气体的高温,从而形成等离子炬。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为了使所形成的等离子炬稳定,通常采用三层同轴炬管,等离子气沿着外管内壁的切线方向引入,迫使等离子体收缩(离开管壁大约一毫米),并在其中心形成低气压区。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等离子体的温度(电流密度增大),而且能冷却炬管内壁,从而保证等离子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等离子炬管分为三层。最外层通Ar气作为冷却气,沿切线方向切入,并螺旋上升,其作用是:第一,将等离子体吹离外层石英管的内壁,可保护石英管不被烧毁;第二,是利用离心作用,在炬管中心产生低压通道,以利于进样;第三,这部分Ar气流同时也参与放电过程。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用Ar做工作气体的优点:

1.Ar为单原子惰性气体,不与试样组分形成难离解的稳定化合物;

2.也不象分子那样因解离而消耗能量,有良好的激发性能。

3.本身光谱简单。等离子体产生过程:点火(造成部分电离)→高频感应(进一步碰撞电离)→等离子体→高频感应电流→高温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

等离子体产生的条件:线圈功率,频率f=27~50MHQ外气10~12L/min(可使火焰与炬管分离,但成本高)Q中气0~1L/min(形成等离子体)Q内气0.5~3.5L/min(载气,携带样品——吸、喷样品溶液)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三、ICP光源特点检测限低:10-9g/ml;稳定、精度高:<5%(较传统光源高2~3个数量级);线性范围宽104~105(原子吸收只有1个数量级)炬焰温度高,停留时间长(样品能充分解离,化学干扰小)基体效应小(与传统光源最大的区别。样品被间接加热,试样成分对炬焰稳定性影响小。)背景小(Ar只有简单的分子光谱,等离子体丰富的电子起到消电离剂的作用,分子光谱、离子复合光谱小)自吸效应小(环状结构限制了样品原子和离子,使它们不扩散到ICP低温外围)可同时测定多元素但非金属灵敏度低,且仪器购置费及维持费高。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四、炬焰结构及性能1.ICP焰分三个区域:焰心区、内焰区和尾焰区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焰心区呈白色,不透明,涡流区,电子密度高,离子与韧致辐射产生强连续背景。内焰区呈淡蓝色,半透明,在感应圈上10~20mm,是原子化、激发、电离与辐射的主要区域。尾焰区无色透明,温度低,只能激发低能级的谱线。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2.等离子体的环形结构等离子体形成过程中,由于感应作用,其内部电流产生趋肤效应,分布不均匀,涡流主要集中在等离子体的表面层内,形成环状结构,使样品气溶胶能从中心通道顺利进入等离子体内。电流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五、电离干扰、基体效应小的原因在内焰区,处于亚稳态的Ar原子升高,电离度小,且状态稳定,故电离干扰小。

ICP具有足够的能量保持温度稳定,样品在中心通道主要借助辐射间接受到加热。因此,一方面,样品不会扩散到外围冷却而造成自吸效应;另一方面,试样成分变化对ICP的影响小,基体效应小。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六、背景小的原因谱线的背景辐射主要有杂散光谱及等离子体中离子与电子结合过程所产生的离子复合光谱的连续光谱。I径向待测元素光谱Ar复合光谱杂散光谱I观察高度正常范围待测元素光谱背景炬焰高度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ES3.4干扰1.基体基体变化时,其理化性质也会改变,从而导致喷雾状态发生改变。2.溶剂特别是有机溶剂与水溶剂差别大。有机溶剂通常会产生正干扰。3.酸度酸度增加通常会产生负干扰。4.电离

Ar可起到消电离剂的作用,等离子体内的大量电子会抑制待测元素的电离。5.光谱重叠相对于原子吸收而言要大得多,可通过选择波长扣除。6.背景干扰现代检测技术原子发射光谱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