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固城中学 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固城中学 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固城中学 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固城中学 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固城中学 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固城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灯笼红①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作“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焦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②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坑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③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④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地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⑤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了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的“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了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⑥我连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⑦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归到了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17.阅读第⑤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辨析曾祖母心理上的差异。(4分)18.文章为什么用“一些梦一般的事迹”来概括曾祖母留给“我”的记忆?(3分)19.第⑥段写道:“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简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20.文章将曾祖母喻为“灯笼红”,又将她喻为“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5分)参考答案:17、(4分)

前一处体现了曾祖母的热切心理,后一处显示了她的满足感。(答对一点得2分)。18、(3分)

留下的印象时间已经久远;都是不完整的、片断性的;美好的。(答对一点得1分)19、(4分)

我深感曾祖母对自己的影响深远(1分)。至今还能真切地感受她生命的存在(1分)。这影响有物质层面上的关心,更是有精神层面上滋养(2分)。20、(5分)

“灯笼红”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果实的芬芳甜美(1分),“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1分)。二者既是对曾祖母生命价值和特点的恰当形容,也具有内在的关联(2分),并形象地说明了曾祖母对“我”的养育之恩(1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每题2分,共6分)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7.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8.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参考答案:6.C(A项与第一段结尾一句完全吻合。B项与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二段后半段吻合。D项与第二段后半段吻合。C项与最后一段内容吻合,但它不是这次研究的内容。)7.A(根据第三段,理论依据是第一句话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BCD三项是对这一理论的的具体表述,属于原文“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和完善”的内容)8.C(A项中后半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说海洋生产力包括三项内容,把“让海洋变绿”、“提高藻类生长”、“促进叶绿素成倍增长”并列。根据原文第三段后半段,“让海洋变绿”不过是后二者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而已,不能与后二者并列。C项与原文第四段内容完全吻合。D项“但又形成”在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为“是否会形成”“尚待研究”,不吻合)

略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18分)玛莎[俄]屠格涅夫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羸弱的瘦马,来到城里,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穿着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很难过!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她待你好吗?”“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快崩溃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用鞭子抽打我的马,可到家时,已经是半夜了,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蟪蚌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用手掌拍着地板说:“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我的玛莎……““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踏着街上空荡荡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13.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根据上下文及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分析概括“夜间马车夫”的两个特点。(3分)14.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点?(4分)15.简答(8分,每题4分)(1)透过小说的侧面描写,你可看出玛莎具有什么特点?(2)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对“他”的刻画?1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A.小说在形象刻画上别具一格,玛莎这个主人公始终未正面出场,作者将笔墨全部用在玛莎的丈夫—马车夫身上,借助丈夫的介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特点。B.“贫苦的农人”“羸弱的瘦马”“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霍乱病”等,反映了俄国世纪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C.马车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还地主们的代役租”,一再称“我”为“老爷”,自甘被奴役的处境,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出批评,但实质上持否定态度。D.英俊的马车夫的悲伤的神情、沉重的叹息和声声深情的呼唤,反映了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挚爱,并促使读者在无限的遐想中创造玛莎动人的形象。E.作品中的“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关心下层农民的疾苦,称颂他们的情感,表现了作家的先进立场和思想倾向。参考答案:13、(1)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2)车破马瘦,因当局禁止或自惭形秽而不在白天出来14、(1)马车夫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2)马车夫的话语和动作都表现出了他的悲伤情绪15、(1)玛莎年轻健壮,具有勤劳、善良、贤惠的美德。(2)突出表现马车夫因妻子之死精神几近崩溃的状态,给读者留下抹不去的印象。16、D、E(A.错误,因为丈夫的介绍并未能“具体形象地”表现玛莎的特点。B.错误,小说并未表现自然环境,“霍乱病”仍属社会环境。C.错误,小说主要表现马车夫对亡妻的感情,并未对马车夫的思想觉悟表示什么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②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⑴孟子在上面两则中都强调了两种行为,这两种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⑵请说说孟子对上面所谈的两种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看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⑴(2分)事亲孝顺、守身养仁⑵(4分)答:孟子认为,仁德的培养与孝的践行是相辅相成的。(1分)通过践行孝道,可以培养自己的仁德情操;而仁德情操的坚守与光大,则又可以使自己的孝心更虔诚厚重,纯洁无瑕。(3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庠序”,是古代的乡学,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C.“博士”,古为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了十首。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更加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2)史官中有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参考答案:12.A

13.D

14.D

15.(1)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自己骑马带领两个随从,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2)对史官中议论不公正的,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把选项两两分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可知A、B两项为一组,C、D两项为一组。然后分析两组不同之处。“兵仗”即武器,是固定词语,不可断开,所以排除C、D两项;“县官不为直”与“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形成反差,才有后文的行为结果,故“反”必须断在下句,排除B。故选A。【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视事”指官员到职办公,即任职。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为使朝政更加扩大影响”是曲解文意,文中的“更张朝政”是改革朝政的意思。故选D。【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加以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抓取赋分点,并一一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官曹:官吏们;相顾:互相对视;从:使……跟从;谕,劝导。第二句的得分点为:口舌:言辞;俟:等;援:拿;窜定:修改审定;系:是。【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欧阳玄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授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欧阳玄八岁能背诵,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几千字,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厚而深远,目光逼人,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张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却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凭借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他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去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下笔[就]能写成文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闭门读书几年,没有人见到过他。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延祐元年,(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他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有很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查明案情,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他们的家奴,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政教凤化非常盛行,蝗虫唯独不进入此县境内。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此处少数民族杂居,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官吏们互相对视,脸色大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自己骑马带领两个随从,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排着队拜倒在马前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县官判决不公正,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情绪上无法忍受,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獠人于是安定下来。(朝廷)征召欧阳玄任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事务烦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任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对史官中议论不公正的,欧阳玄不以言辞与他们争论,等他们交上稿件,自己拿起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春,[请求]辞官,由于中原道路阻塞,打算经四川回乡,皇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病,不能行走,丞相传旨,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时年八十五岁。皇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追封他为楚国公,赠谥号为文。6.(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日:“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阎,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雄销印。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特将也,

特将:独自带兵

B.楚必敛衽而朝

敛衽:整理衣襟

C.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藉:借用

D.令趣销印

趣:通“去”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谁为陛下画此计者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先生因行佩之矣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封其后于杞

不拘于时D.竖儒,几败而公事

人非生而知之者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荥阳被项羽围困,刘邦忧心如焚,急不可耐地向郦食其和张良寻求破楚解围的良策并最终听从了张良的意见。B.郦食其为刘邦提出了重新封立六国后代、借助六国君臣百姓力量削弱楚国、以推行德义的方式最终降伏项羽的策略。

C.张良针锋相对地论证了郦食其提出的策略的不可行,同时也指出了汉王分封六国后代这一决策所以失误的八条原因。

D.张良通过楚强汉弱的严酷现实与商汤伐桀、武王伐纣历史的对比剖析,令人信服地推论出了“重封六国只会断送汉王大业”这一结论。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5分)译文:

(2)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地。(5分)

译文:

参考答案:8.D

(趣:赶快、急速)

9.A

介词,替,给。(B于是,就/趁机;C在/被;D通“尔”/就)

l0.A

(与原文“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张良从外来谒”“以郦生语告”相背。)11.(1)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向往倾慕陛下的德义,甘愿做陛下的臣仆。(大意正确2分,“乡”“臣妾”各1分。)(2)况且天下的(那些)劝说君主采纳自己主张的人离开自己(他们)的亲人,舍弃祖坟,告别老友,追随陛下征战(东奔西走)的原因,只是日夜盼望着得到一块小小的封地。(大意正确2分,“游、徒”各1分)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适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国民生银行今天在京共同举行“中国民生银行向嫦娥二号任务有关人员捐资仪式”,意在激励探月工程有功人员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做出更大贡献。

今年,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民生银行从提升国家核心实力、助推我国航天工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愿望出发,决定捐资900万人民币,建立嫦娥工程奖励基金。基金将用于国家探月工程的人才激励和人才培养,以求壮大航天事业的科研队伍,并首期投入资金300万元,奖励“嫦娥二号”任务有功人员。

参考答案:民生银行向嫦娥二号功臣捐资(3分,意思对即可)

略8.仿照下文的句式特点,在下面语段画线处填写句子,要与上文协调一致。(6分)有人说,塔太招摇,总是标榜着自己的存在;桥却谦虚,永远承受着别人的重踏。而我说,塔最勇敢,总是挺直了坚实的腰板;桥却懦弱,始终屈服于狭窄的河道。也有人说,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太轻浮总天真地以为可以进入天堂桥却稳重始终忠诚地运送人们到达彼岸

略9.2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15分)

请以“又见清明”为主要内容,描写你在清明节里见到的一个感人场景。要求:(1)主题鲜明,语言连贯;(2)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3)结尾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参考答案:略1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艰难困苦,不能泯灭如火的热情。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保持热情,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而优秀成绩的取得,也必然使我们将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进而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①不是仅有热情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②不是取得优秀的成绩就一定能在将来取得事业的成功。③不是取得事业的成功就一定能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题其实是考查分析推理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第①句“只要保持热情,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这句话的推理明显有问题,前后句并没有条件关系。即“保持热情”并不是“取得优秀的成绩”的唯一条件。正确的逻辑为:“不是仅有热情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仿照①的方式,第②句“优秀成绩的取得,也必然使我们将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逻辑不严密,推理错误。因为即使取得“优秀的成绩”,也未必“使我们将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第③句明显推理错误,因为“取得事业的成功”未必“就一定能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以上推理错误是没有考虑的事情还有其它多种可能性。点睛: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要找出语段推断存在问题分三步走:首先要阅读——读例句,定写法;然后再推导——分层次,看前后;最后再检查——代原文,求连贯。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