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评价_第1页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评价_第2页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评价_第3页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评价_第4页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评价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张景文2010年11月20日

基本内容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2、过去的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3、新的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4、教育评价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5、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评价6、教师在学生评价时要注意的问题7、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评价8、新教师如何在教师评价中获好评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范围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育评价是指评价者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在对教育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特殊认识活动。”

——肖远军著《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

教育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是本讲座的重点)、教师评价(新教师如何获得好评是重点)、学校评价三个方面。

学生评价: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发展情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多彩的学生评价》(李玉芳著)

教师评价: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现状或潜在价值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学生认可、社区满意、社会知名)

学校评价:对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加以确认,并使学校处于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中的活动。(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约定俗成,社会舆论力量很大)——《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肖远军著)教育评价概念的三个要素

1、教育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即:社会需要、个体需要;目前需要、长远需要;一般需要、特殊需要。

2、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分析的过程即:必须作出事实评价。

3、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作出价值判断即:好、坏;美、丑;优、劣;高、低强、弱:先进、落后等。教育评价的种类

按运行过程分:1、摸底性评价2、诊断性评价3、形成性评价4、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主体分:5、内部评价6、外部评价

按价值标准分:7、相对评价8、绝对评价9、个体差异评价

按结论方式分:10、质性评价11、量化评价目前常用的教育评价方式北京教科院对全市、各区县的评价。区教委、区教师研修中心对学校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期中期末考试分数评定、主题班会、卫生检查、纪律检查、学分认定等。教师基本功比赛、教案检查、公开课、学校领导的日常听课、各项评比。区教委“春华杯”、“秋实杯”比赛。教育评价是无处不在的

——对教师、对学校、对学生、

对班级社会有“无形”信息渠道。

新教师要高度重视教育评价:因为你一直在被别人评价,而且最初的评价往往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晕轮效应”。

——最初评价一旦形成,改变要时间(特别是在社区范围比较小的学校就职)

人为因素:《韩非子、说难》: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夜往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罪刖。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瑕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故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弥子瑕之行未变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小结教育评价的主体是人,评价的对象是人,评价的结果是供人使用的,人性肯定会存在于教育评价之中。

教师要客观的、科学的、有效的评价学生,学习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减少人为因素,真正“客观”“真实”评价。——新教师争取获得良好评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简介

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1、教育评价历史悠久

——是伴随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2、新课改之前我们有评价

——有一整套的评价办法。3、随着时代发展旧有的评价观念与现实不相符了、评价办法不适用了。4、新的教育评价伴随着新课改的新理念而产生。

———先了解新课改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提出了明确的“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1999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2001年国务院(国发2001、21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推进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教基2001、17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010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从充分认识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以及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三个方面展望了未来十年我国的教育蓝图。总理温家宝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行了详细解读。

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第一阶段: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1996-1998年)

第二阶段: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验准备阶段(1999-2001年7月)

第三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实验与高中新课程方案形成阶段(2001—2004年)

第四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反思、全面推广与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04—10年)课改十年需要总结、需要反思。首先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江苏省(南京市)2007年严禁高三学生周六周日补课,高考“成绩下降”受到社会质询!2008年山东省严令禁止公立学校办各种升学补习班,社会办班火爆,家长经济负担加重。2009年四川严禁周六周日给学生上课,备受争议,教委决心很大。2009年北京市教委再次发出文件:强调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严禁休息日上课。——效果并不明显。新浪网:云南昆明2010取消中考,倍受关注。

教育的发展就像经济发展意一样存在两难悖论!!

结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往往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改革:1999年——2009十年的时间,社会发生的变化是很大的。而教育的改革显得力度不够。

反之:社会发展如此之快,教育再不改革、再不变化,就起不到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甚至于教育的生存都会成为问题,——教育必须改革、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只有改革,教育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历程2001年小学42个实验区

2002年

实验区逐步增加2004年初中开始进入课程改革。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部进入新课程2007年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改2009年10月10日公布了2010高考方案——到2010年7月12年课改完成一轮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程2004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2005年江苏省进入实验2006年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

等五省市进入新课程,形成东部沿

海省份全线进入新课程态势2007年

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2010年

除少数民族省区将全部进入新课程

在全国范围内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

重要的发展历程:2001—2010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简介2007年1月9日北京市召开了“北京市普

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大会”2007年7月10日通州区召开“通州区普通

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大会”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

改革实验

方案(试行)》

《通州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

案(试行)》

——以上会议和政府文件是高中课改的行政依据。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培养与培训、课程改革组织与实施。共九个方面,课程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教育评价的理论、要求怎样?课改背景下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程改革背景下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新的教育评价就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以人(学生、教师)为本。

1、方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引导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典型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变化性原则)。4、效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易性原则)。5、激励性原则(激励动力的积极性原则)。6、教育性原则。第一、导向性原则

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中小学教育正确的导向。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体育与健康、艺术与表现等全面素质的提升。

——确立标准引导素质教育。第二、可操作性原则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施要被中小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干部、教师和社会各界所理解与接受,操作简便、直观。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应该合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多元,操作实现信息化。要研究制订一套易于操作的评价方式,增加评价的可操作性,减轻教师的负担。

——不应该繁琐化。第三、公平性原则

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公平、公正、公开,评价要全面、客观、科学。加强综合评价的制度建设;体现公平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评价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同学、任课教师、班主任。

——公平是评价结果的价值所在第四、发展性原则

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评价过程既要能够发现学生优点,使之继续发扬;也要能够找到学生的不足,使之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改正.要把每一次评价都变成下一次评价的开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评价过程即教育过程评价原则还有各种提法(略)评价原则:

发展性原则——自主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共同建构原则评价标准:

绝对标准、相对标准、个体差异标准评价结果:

部分结果全市具有可比性

部分结果区(校)内具有可比性

部分结果根本不可比

为什么要进行教育评价改革?现行教育评价的弊端何在?

哪些是必须要改革的呢?

改革的针对性在哪里呢?过去教育评价存在的弊端

1、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以“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根本目的,即“选拔适合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作为评价活动的最高宗旨(高考、中考)。“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有几千年“学而优则仕”传统的影响。有社会人才观的影响:争第一、排名次、拼搏、淘汰(落后)和谐、协作、竞争、共赢(时尚)社会人才观:唯学历论(唯才是举)社会用人制度:任人唯亲等等。

总之: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真谛,也违反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观念甄别

“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过去的教育评价主要功能。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未来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责任。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长期的努力。

——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

高考恢复31年普通高中教育取得了辉煌成绩:1978年恢复高考,几千万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使社会低阶层的青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入社会上层,形成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纵向“通道”,对社会和谐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是冷静思索: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找出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完善现状,更好的发展教育。“课改是革命”的说法值得推敲。“课改速成”论一定是错误的。“推倒重来”“进入新时代”论是幼稚的。

教育具有稳定性(文化层面)。

教育具有延续性(继承性)。教育改革遵从规律可以成功。“不用改革、没法改革”论更是危险的

2、教育评价过于强调选拔功能,以考试升学为唯一目的,教育评价过于功利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目的是鉴定甄别,选拔淘汰。第一、用高分升学为唯一目标的评价代替了符合教育价值的科学评价。第二、用考试的分数结果代替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大有“不管黑猫白猫,考试高分就是好猫”的趋势。第三、用社会共性代替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际生活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很大的。

学生的智力个体差异智商超常130以上2、2%智商优秀120-1296、7%智商中上110-11916、1%智商中等90—10950%智商中下80—8916、1%智商偏低70--796、7%智商低常70以下2、2%

3、教育评价的内容单一:教学内容成为“唯一”,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同学、家长、社会没有任何发言权,没有学生的自评。

评价内容单一评价主体单一

4、评价的方法用纸笔考试代替多元化评价方式:上了初中,我们的唯一目标是中考时考上一所“好高中”;上了高中我们的唯一目标是在高考时考上一所“好大学”。研究考试、应对考试就是“花样年华”的生活全部。

一考定终身、一卷定终身。考试制度表面看是“很公平”的,但又是“很不公平的”“是很残酷的”。

5、高考、中考最有权威,中考、高考升学率就是学校的一切、就是教师的一切。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造成教育的“恶性竞争”、“畸形发展”。“考研”成为时髦、各种不规范的《复习资料》泛滥、加课补课成为家常便饭,师生忙于题海,主要工作在训练考试的技巧。学生教师的负担过重,教师生活得不快乐、学生生活得也不快乐。

尤其是初三、高三学生、教师、家长。

审视我们的评价和教育,不是“教育的形势一派大好”。我们教师很辛苦,很努力,但如果努力方向偏了,越努力离“教育真谛”“教育本质”越远。真该改一改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社会发展,具有了教育改革的客观条件:2008年1050万,2009高考人数31年来首次出现拐点1020万,2010年980万——改革时机到了,怎么改考验我们的智慧。改革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按照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二、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高考是否取消文理分科的讨论。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体育健康。高考改革。

——总之要把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要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文化水平”: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评价:某某具有“小学文化水平”

培养:初三中考能考出高分的考生——培养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培养:高三高考能考出高分的考生——培养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

——有文化、文化水平高,是很高的赞誉。

第三、改革过于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鲁迅文章减少、《天龙八部节选》编入教材;“新词语”入教材。政治教材改版。历史教材由编年体变为专题体等。

——中小学教师应该是博学的“全才”;中小学教师要成为“杂家”,“多面手”;“文化知识面宽”。而不是像陈景润那样的“学者”和“专家”。

第四、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过去强调统一多,好像只有“统一”了才真正做到“公平”了。——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国家太大了,区域发展太不均衡了(西藏和上海、新疆和广州)——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应运而生。

第五、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劳动技术、高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珠三角出口企业招工难,数控机床合格人才急缺,工资超过本科生;——社会不需要“书呆子”、不需要“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需要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可以生存的人。

“知识就是力量”值得推敲,具有知识,可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叫有能力。能力是广义的:考分高、答题快是能力;会动手、心灵手巧也是能力;会说话、说出话来让人爱听、社交能力强也是能力;会弹琴、会作画、写字好也是能力;会跑步、会投掷、游泳快也是能力;有悟性、“会来事”、会作好服务工作也是能力······结论:人才是广义的,教育评价标准必须多元化,尊重每一个人。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有梯度的,社会人才呈金字塔形状。

学生不能都去做“白领”;社会不能都去“搞研究”。具有一般智商水平,在社会上做一件具体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一些“微薄”的贡献的人应该是多数。清华北大招生有定数、211工程大学招生人数有限,“恶性竞争”是愚蠢的做法。且“教育生态”决定不少学校“没有清华北大的学生”很正常。学生考上“适合”他就读的学校就是教育的成功。

以上是1999—200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这是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教育基础、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大前提。

教育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都要依托课程改革大背景,都要顺应大趋势,都要朝着“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方向努力。

新教育评价的特点、内容、方法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

——重点讲学生评价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评价的特点一、评价目的: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不仅注重学生过去与现实的表现,更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仅注重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不仅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从而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评价是改进完善教育的方法二、评价功能:

强调改进与激励功能。

“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于改进。”

1、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调节,使学生健康发展。2、发现有成功之处及时激励学生。3、评价的过程形成学生成长的记录,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4、发现学生的细小进步发挥积极导向作用。5、及时发现教师教学的问题及时纠正改进。

——评价为了改进与激励。三、评价内容:

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不仅在智能上有广泛适应性,在身心素质等方面也必须协调发展。学到了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多元智能理论和成功智能理论认为:个体差异、特殊智能应该得到重视。——评价内容全面、标准多元

四、评价方法:强调质性评价,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针对目前过于强调量化评价,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的现状,逐渐实现方法多样化: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检测法评价、观察法评价、表现性评价等——高校自主招生、学校校长推荐优秀生、各种展示平台、各种技能比赛。

——质性量化并重,方法多元

五、评价主体:强调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交流和互动,强调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主体:教师、家长、学生、同学、小组、社区等。其次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实现民主化、人性化,学生可以对评价结果提出异议,逐步形成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构成、友好、平等的民主关系。

——教师主导下评价对象多元化

新的教育评价具体操作的办法和媒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

共有5大类30多项内容

1、思想品德:

知道国家大事、升国旗严肃认真,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说话诚实、做事认真,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保护自己、不去危险的地方,注意爱护环境。

——共8个子项目

2、科学文化:学习有兴趣,上课时集中精力听讲,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乐于模仿、敢于开口,每学科还有各学科具体的成绩评分的子项目。共6—10个子项目,随年级不同而有所变化。

3、身体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认真搞好个人卫生。2个子项目。

4、心理健康:每天有个好心情、乐观对待每件事,不任性、不撒娇,遇到困难我不怕、想办法克服它,集体生活多快乐、大家都是好朋友。共4个子项目。

5、劳动技能:自己的事自己做,能帮助别人做事,认真做值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珍惜劳动成果,动手制作。共6个子项目

——《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制定之中。小学生评价手册中的其它栏目1、这就是我、2、校内荣誉、3、校外荣誉、4、教师评语、5、家长评语、6、本人评价、7、同学评价、8、学习成绩、9、学习态度与习惯、10、伙伴眼中的我、11、形成性评价、——总体是全面的,关键要用好

通州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

(共有16项内容,每学年一册)1、刚开学时的我

2、我的发展目标

3、思想品德素质发展评价:

爱祖国、爱家乡,遵纪守法,自信、自尊、自强、自理,正直守信,文明礼貌,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

——个人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班主任评价。

4、第一学期学业成就发展评价(学科)5、第二学期学业成就发展评价(学科)

6、身体健康发展评价:体育锻炼习惯和方法,卫生习惯,保健习惯和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

7、心理健康发展评价:了解自我,调控自我,关心尊重他人,明辨是非正常交往,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本人、同学、班主任、家长

8、个性发展与获奖情况:学科特长,体育运动特长,艺术特长,其他特长,有新意的劳动和活动成果。9、严重违纪及违法行为记录。10、学年考勤情况。——班主任评语、家长的期望。

11、第一学期期末的我。12、第二学期发展目标。13、第一学期班主任评语。

14、第一学期家长的评语与期望。15、第二学期班主任评语。16、第二学期家长的评语与期望。

——内容全面,要使用好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功夫。评价在平时;工具是好的,关键是要使用好。(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建设中)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内容简介)新的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有个性的发展”

——以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

1、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发展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理念相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界定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的全员、全方位、全程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工作之一。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附:高中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内容1、课程内容的改革——教材。2、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运用。3、综和实践课: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4、通用技术课程。5、个性发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全面性:包括学业成绩的过程结果和最终考试结果。

系统性:高中的全部资料,从入学“开学初的我”到高三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整体性:德、智、体、美、劳等共9栏目,每个栏目又都有子项目。

协调性:重点突出,兼顾全面

形成性:特别强调自身的进步,发展的过程。学生三年高中生活的记录。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

考试是一种评价手段。

考试属于事实判断,评价是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

考试是评价的基本方法之一。应试与素质教育不矛盾。考试是评价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教育评价的全部。不要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不要把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对立起来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严格的说“应试教育”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这不是一种科学健康的做法,是应该受的否定的。只是一种现象、一种做法、一种偏离教育规律的做法。在现实社会有相当的市场,以各种形态出现;与社会的经济大潮相关,“盛行”的原因很复杂。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的系统架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系统内容简介

(共计9个大栏目20—30个子栏目)1:新学期伊始的我我的基本情况,新学期奋斗目标2:学期结束时的我个人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3:思想道德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4:学业成就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业情感5:合作与交流自我认识与调控、同伴认识与交流、适应环境6:运动与健康体育锻炼、卫生与保健、体质健康7:审美与表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8: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9:个性与发展特长、创新小结:《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通州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是工具。在小学、初中、高中,新的综合素质评价中教师始终是教育评价中最主要的组织者、实施者、完成者。评价是手段、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核心。教师在新的教育评价中要注意什么?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道德品质——教会学生做人永远

要放在第一位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3、关心环境、保护环境。

——三好生的内容值得推敲,取消三好生加分呼声强烈;三好生作假令社会不齿。中国社会的诚信工程还要走很长的路(从教师做起、从学校做起)二、公民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1、自尊、自律、自信、自强、勤奋努力。2、学会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对社会有责任感。3、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够好。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亟待改进。——中国人公民意识、公共意识淡漠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努力。(城市化进程太快,带来的发展中的问题)三、评价学习能力要着眼学生未来

学习是每个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必然途径和手段。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具有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包括:对自己学习总结、反思、调节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学生时期基础重要。——教育上急功近利(功利化、浮躁风)杀鸡取卵严重,到了必须纠正的时候了。四、交流合作能力对现代人不可或缺

“全球经济拉力”和“全球生态拉力”使国际间的距离缩小了,使人们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恪守集体纪律,能够“乐群和众”等品质成为新时代公民的基本特征。

——“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升迁”合作技能、沟通与交流的技能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中国””世界”互依托。

五、安全与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

未来社会快速发展变化要求社会成员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应该放在人的诸多种素质的首位。1、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2、具有锻炼身体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3、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在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指标令人堪忧;国家强令规定学生的在校时间,收效甚微。——你祝福最亲的人什么?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是现代化社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基本能力需要

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审美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现为主体心理的自由感受。1、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2、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不少学生没去过美术馆

——我们的美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追求美的层次七、有个性,求发展“一校一品”的启示:各种特长—学科特长、体育运动特长、艺术特长等;有新意的活动成果—活动成果、设计成果、制作成果等;

特长含义:广义—每个人都有特长或“相对长”,“我们没有没特长的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批量生产”,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活生生的人,“个体差异”很大,可是往往被忽视了。

八、会总结,会评价,会自我调整

开学初的我——学期结束的我,指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对自己的认识,新的学期自我发展目标。学期结束时的我指学期结束时,学生对一个学期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估自身的发展,通过分析目标的达成度,寻找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和策略,逐步完善自我

——班主任教师一定要抓紧开学初、学期末的“有利教育时机”;人生方式之一:“三步一回头”。

关于中小学《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的简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2002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建立每个学生成长纪录,成长记录应该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和评价、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创新的原则,要有教师和家长的参与,纪录应典型、客观、真实。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特征1、使用目的: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2、主要内容:学生作品及对这些作品的反思——一定要有理性反思。3、基本策略:系统地、有组织的收集相关材料。教师家长应该帮助学生选择材料,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

——材料一定要精选,不能使纪录袋成为“垃圾袋”。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实施1、明确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目的:展示学生成绩、反映学生进步、总结评价分析。2、确定需要收集的材料及频次。要与评价目的相关,不增加学生负担。3、帮助学生制定建立成长记录袋计划,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建议主要收集有成就感的材料。4、设计班级或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分标准。确定项目、等级、权重。5、选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办法。定期展示、及时评优。6、制定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教师要进行技术指导、调动家长参与把评价结果及时通报给家长和学生。

——可以把成长纪录袋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以便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优点1、有利于教学、学习、与评价者的结合保存的材料就是学习的成果。2、有利于提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材料。3、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5、容易配合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6、增进同学间、师生间、家校间合作。

——不同的班、各班主任老师可以创新自己独特的方式。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不足1、应用成长记录袋十分费时间和精力。2、在做终级评价时,成张记录袋的评价信度相对较低。3、评价效度难以保证,很难达到客观真实,评价标准难以把握。

——可以选择适当人选、适当的专项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行评价——可以发动学生动手,使学生在整理成长纪录袋的过程之中增强自信、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家庭、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获奖情况、学生有价值的证书、证明材料、作品、证件等。包括学生的照片、学生外出的记录等;现在孩子不在意,等孩子大了,他会很珍惜觉得很有价值。关键学生自身、家长、教师要有收集、保存的意识,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

关于教育评价中的教师评价

教育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评价,作为新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师评价,争取在教师评价中获得一个好的成绩,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先入为主”“晕轮效应”“人为因素”

——青年人要发展。下面简要介绍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内容简介

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角色特点。——教师的社会角色期待。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中小学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教师的提高与发展主要在内因。——外部:“环境标准”也很重要。现行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弊端1、以“提高教学效能”为评价目的:看班级“三率”、看班级“重点率”、“本科率”

——曾经有过“末位淘汰”论2、以鉴定分等、“奖优罚劣”作为评价的主要功能:每学期的“效益奖”、“考学奖”

——作为发奖金的依据3、注重单项评价,忽视综合评价。4、采用量化考核、静态终结性评价方法。

——忽视过程、平时评价少5、强调自上而下的考核,忽视自我评价

——教师很少有自我评价发言权新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特征1、评价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2、评价功能:是强调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就与改进激励。3、评价内容:突出教师的综合素质,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4、评价方法:注重质性评价,主张自我反思,强调教师工作的努力程度。5、评价主体:以自评为主各方协同参与

——特别强调自身工作的反思教师基本素质——评价教师的内容

2002年12月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1、职业道德: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证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的团队精神。

——核心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了解和尊重学生

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师以生名:教师的工作取决于学生的发展与成功。学生就像农田里的庄稼,教师就像农民,庄家的长势印证着农民的“勤”与“懒”,“智”与“愚”。只要懒一点,庄稼马上就现形。——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3、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这是教师的核心能力,让学生佩服。4、交流与反思

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沟通,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能够发现不足针对不足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

——学习是终生的事业,教师行业尤其如此;当你对某种教学方法运用的得心应手的时候就到了继续学习、进行改革的时候了,“教育改革”是常态。——教育最大特点在于成功不能重复1997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志存高远,依法治教。2、爱岗敬业,与时俱进。3、热爱学生,为人师表。4、尊重家长,廉洁从教。5、公正诚恳,团结协作。归纳总结教师的基本素质一、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二、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三、具有健全的能力结构。四、具有健康的身心品质。

——看来“教师的职业角色”社会期望值很高;因此“教师的社会角色”就比较难扮演好。——老教师“挂像”,让人一看就是教师:有褒义、也有贬义。

新教师如何在教师评价中得高分数

——对新教师的心里话一、新教师要充满自信

你们的年龄让人羡慕,学历可以满足职业需要;电脑水平高、外语水平高;教育观念新,你们接受新生事物快,你们身体好精力充沛。(这些都是“老”教师无法比的)(自信、乐观,作“阳光”教师)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教育事业美好的未来属于你们二、新教师要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毕业前是学生,9月1日以后是教师了学生被教师关心,教师得关心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督促学生学习;学生向教师学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有家长监护,教师受家长监督;学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教师是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学生是儿童,教师是成年人。

——社会对你们的要求高了心理学中的角色: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特定身份和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模式。社会对每一种角色行为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对角色的期望,称为“角色期待”。

社会期待教师:1、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3、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4、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者,5、教育科研人员。

——教师角色期待的标准相对较高三、新教师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广义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百科知识等等,要广博——教师需要“杂家”。

狭义的:《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材》——全套教材、单元练习、近年期中期末考试卷、近三年的学科小学毕业考、中考、高考练习、学科高考试卷、学生学过的初中教材,学生以前学过什么——学科教学动态。四、新教师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浅层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特长情况、经长相处的伙伴、家庭住址、身体情况、家长的职业、家庭成员的构成、家长的文化层次、家庭收入情况等。

深层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点、气质类型、特殊嗜好、性格形成的背景等。五、新教师要了解学校和社区情况

城市学校、乡镇学校、村里的学校、民族地区学校;示范校、普通学校、基础薄弱校;完中校、高中校、初中校。学校周边社区: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基础情况、家长职业情况、特别是当地幼教、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发展情况、在全区教育系统中的地位。通州区自有其特殊的“教育生态”,要了解通州区的“教育生态”六、新教师要适应学校的管理常规

学校常规管理:年级组管理(较强)、教研组管理(需要加强);教务处管理(任课教师)、政教处管理(班主任);办公室管理(全员)、总务处的管理;团委的和工会的管理、党支部的管理;区教师研修中心学科研修员管理(很重要)等。

——逐步做到在学校“游刃有余”

七、新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1、选准课题——现实性、有效性;2、加入团队——合作研究;3、确定方法——行动研究;4、交流成果——共同提高:一学期一次全校大会交流,一学年一篇报告或者论文,

——为自己的教师生涯留下一些有意义的生命过程的印记。八、新教师要学会处理好几个关系

与学生的关系(平等、朋友)、与家长的关系(廉教、正气)、与同头教师之间的关系(合作、共赢);与所任课班级班主任的关系;与教研组长的关系、与年级主任的关系、与教务主任和政教主任的关系;与教师研修中心研修员的关系。

——有实力、素质高、能力强是关系的基础;学会与人交往是搞好关系的重要方面九、新教师要努力找到工作中的乐趣

教师是“艰苦”的、繁重的——很累;教师是平凡的、甚至是“单调”的——很枯躁;教师的“待遇是比较低”的——也不是很受社会崇尚,社会地位不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工作又是伟大的、神圣的、有独特魅力的。工作好坏不在客观的事儿,关键在主观的心;能够在艰苦的工作中找到“快乐”,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看到“伟大”,能够在较低的收入中体会到“收获感”,这就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无怨、无悔!

推荐:《教师职业倦怠预防》十、新教师要树立教育法律法规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法》、《北京市教师师德规范》等等。最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