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f5502c06ca66e2f196d955af67ac30/88f5502c06ca66e2f196d955af67ac301.gif)
![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f5502c06ca66e2f196d955af67ac30/88f5502c06ca66e2f196d955af67ac302.gif)
![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f5502c06ca66e2f196d955af67ac30/88f5502c06ca66e2f196d955af67ac303.gif)
![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f5502c06ca66e2f196d955af67ac30/88f5502c06ca66e2f196d955af67ac304.gif)
![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f5502c06ca66e2f196d955af67ac30/88f5502c06ca66e2f196d955af67ac3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掌握英国《权利法案》制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2、掌握内阁制的形成、原则和完善。3、掌握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二、重点:君立宪制度的形成和完善。难点: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第1页/共50页渐进的制度创新《权利法案》背景内容:确立议会主权,王权受到限制内阁制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形成标志:18世纪前期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发展与完善:①选举权的扩大②两党制核心是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三、内容整合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原则:第2页/共50页四、教学实施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近代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条件历史条件:政治前提:经济基础:思想文化:有限君主制和议会制度的形成(《大宪章》)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经过)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标志: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内容:确立议会主权,王权受到议会限制(财政、立法、军事、司法等等)第3页/共50页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形成过程: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确立。原则:①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②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③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第4页/共50页2.责任内阁制的发展——1832年的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衰败选区的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的议席。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作用:改革法案使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代表席位大增,贵族保守势力受到削弱。这为日后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3.两党制的发展辉格党、托利党——自由党、保守党——工党、保守党第5页/共50页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1.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a国王“统而不治”,为国家的象征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c内阁掌握行政权,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d
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e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2.君主立宪制的作用: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②各阶层、党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参与国家管理,政治斗争被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③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权力互相制约与平衡有利于科学决策。④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榜样,提供借鉴。
第6页/共50页★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无不体现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连续性。(2)渐进性。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渐进式的,英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由英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转移到内阁的历史。议会政治政党政治不断发展,内阁制逐渐形成,具有英国特色的代议制度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3)创新性。从《大宪章》到君主立宪制的逐渐确立和完善,英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制度很少是在某种现成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多是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对旧的机构和制度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造,使得政治体制日益完善。例如内阁制的形成过程。第7页/共50页五、高考典题1(08海南历史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2(2008海南历史9)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足指()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AC第8页/共50页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了解联邦制的权力结构。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二、重点: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难点:分权制衡原则,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9页/共50页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宪法修正案两党制的形成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制原则发展完善原则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三、内容整合第10页/共50页四、教学实施1.美国1787年宪法(1)背景(思想基础、政治保证、经济基础、现实因素)①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成为指导北美独立战争和新政权制度建设的思想武器。②1776~1781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独立初期的邦联制无法维系国家的根本利益:经济: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给英国的商品倾销以可乘之机。政治: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无法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第11页/共50页1.美国1787年宪法(2)制定:1787年,北美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美国宪法。(3)宪法的三原则及体现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地方权力)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背景、影响、本质三个方面有何不同。历史背景:“三权分立”提出时,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启蒙运动兴起;“三省六部制”提出时,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盛时期,唐朝君主不断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三权分立”为反对封建专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三省六部制”使地方权力相互牵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差异:“三省六部制”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三权分立”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第12页/共50页1.美国1787年宪法(4)评价进步性: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是西欧启蒙思想的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③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④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⑤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局限性: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后来宪法不断在这些方面进行修改完善。第13页/共50页2.第一届联邦政府的诞生:1789年,华盛顿3.联邦制的权力结构1)地方权力与中央政府权力的分配问题:联邦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如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和外贸等。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2)中央政府的权力机构问题:国家主要权力三分,互相制约。概括美国能够建立新的政治体制的原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封建因素的束缚较小;启蒙思想的影响;独立战争的胜利与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政治家的贡献、借鉴欧洲民主政治的经验教训。第14页/共50页4.美国民主宪政的逐步完善1)《权利法案》——基本的人权保障2)早期的民主改革——公民权扩大杰斐逊:扩大公民的自由权(言论自由权)杰克逊:基本实现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3)西进运动——民主宪政在空间上扩展含义:美国独立后进行的领土扩张和移民跟进开发的运动。影响:(经济、政治、民族精神)评价:既是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扩展的过程,还是美国民主制度在空间上不断扩展的过程,它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消极:对印第安人来说,则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第15页/共50页4.美国民主宪政的逐步完善4)美国内战——巩固民主宪政A原因a重要原因:州权主义+争夺西部新扩张的领土b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c导火线: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
B内战主要经过(《宅’》《解’》)C意义a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b进步性:联邦制经受了考验并更加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进一步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起飞。c内战期间和战后一系列法案的颁布,废除了奴隶制并保障黑人权益,体现了民主宪政的发展。d局限性:未彻底消除种族歧视。第16页/共50页●温总理:我相信你们一定很熟悉林肯的一句话:“一个自相分裂的国家是站不住的”,相信经历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会充分理解中国人民反对台湾、分裂,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美国南北战争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启示:对分裂势力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第17页/共50页5.两党制:民主党(驴)+共和党(象)1)、形成:两党制在联邦成立之初萌芽,19世纪中期最终形成。
2)、基础:19世纪中期,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南北战争后各自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3)、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4)、影响积极: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当权的政党滥用职权;人民群众可利用两党的斗争,实现自己的某些要求;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消极:美国的政治选举都受两党操纵;都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两党各以大财团为政治背景,不可避免地出现贪污贿赂及金钱政治。4.美国民主宪政的逐步完善5)宪法修正案——民主范围扩大。6)民权运动——排除民主宪政的法律障碍。第18页/共50页6.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项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相同理论原则国家性质(国体)不同政体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国家元首地位政府首脑政府产生方式国家的权力中心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三权分立资产阶级专政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国王;世袭;终身制总统;民选;任期制国家象征,“统而不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事统帅首相总统议会选举总统任命议会总统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第19页/共50页五、高考典题1(08广东文科基础32)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07广东卷18)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CC第20页/共50页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课程标准: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
1、简单掌握法国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2、重点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二、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难点: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第21页/共50页影响1875年宪法1、立法权归议会。2、行政权由总统内阁掌握。内容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历程波旁王朝---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波帝王朝复辟---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规定法国国歌是《马赛曲》,法国国庆日是7月14日。2、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补充、修正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三、内容整合第22页/共50页四、教学实施一、革命的背景1、政治:2、经济:3、思想:4、直接原因:5、外部因素:6、根本原因:波旁王朝实行专制统治(森严的等级制度)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启发了第三等级的反抗意识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第23页/共50页二、革命过程(1789-1794)革命的经过1、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年7月——1792年8月)2、吉伦特派的统治(1792年8月——1793年6月)3、雅各宾派的统治(1793年6月——1794年7月)4、热月党人的统治(1794——1799)5、拿破仑的统治(1799年——1814年)第24页/共50页二、革命过程(1789-1794)1、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年7月——1792年8月)1789.7攻占巴士底狱
1789.8发表《人权宣言》
主要内容: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评价:被称之“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进步性a、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性质),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b、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c、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局限性:承认了财产的不平等,实际上只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第25页/共50页二、革命过程(1789-1794)1、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年7月——1792年8月)1789.7攻占巴士底狱
1789.8发表《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8月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吉伦特派当权2、吉伦特派的统治(1792年8月——1793年6月)
(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
普选产生国民公会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取得瓦尔密大捷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起义第26页/共50页二、革命过程(1789-1794)3、雅各宾派的统治(1793年6月——1794年7月)(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措施:对内恐怖政策(内容、评价)对外击退外国军队4、“热月政变”和热月党人的统治(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三、拿破仑帝国的统治(1804年——1814年)1、拿破仑上台的必然性与偶然性①必然性:法国内外危机严重,督政府无能,大资产阶级需要建立强力政权来维护既得利益。②偶然性:拿破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大资产阶级的赏识。第27页/共50页三、拿破仑帝国的统治(1804年——1814年)2、内外政策①对内政策:稳定政局和发展资本主义。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经济上: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法律上:颁布《民法典》(意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D、教育上: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意义: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第28页/共50页三、拿破仑帝国的统治(1804年——1814年)2、内外政策①对内政策:稳定政局和发展资本主义。②对外战争评价前期→革命性、进步性(捍卫革命成果,摧毁封建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客观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后期→侵略性(侵犯主权,奴役掠夺人民);贯穿始终→争霸性(与英俄争夺市场与欧陆霸权)3、实质: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同克伦威尔时期的独裁统治类似)4、覆灭(原因)根本: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势力
第29页/共50页△、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从中得出什么认识?相似点:①都处在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时期。②革命的形式相同,都通过暴力革命,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英国经过两次内战,法国经过三次武装起义,将革命推向高潮。③革命主要依靠人民的力量,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④革命的领导者是新兴的资产阶级。⑤两次革命都历经了曲折复杂的历程。⑥革命中都出现了一个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的人物,英国的克伦威尔、法国的拿破仑,他们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⑦激进的革命措施最终被取消,保留大资产阶级执政时期的政策及成果。不同点:①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不同(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思想基础)②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资产阶级)③结果不同(君主立宪;共和国制)④人民群众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不同⑤特点不同(最早,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最终取胜;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⑥国际环境不同(法国革命面临欧洲各国的联合干涉)认识:①资产阶级革命总是经过反复和曲折,但最终能够得到胜利。②人民群众是推动革命发展的动力。③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表现出既反封建又反人民的阶级局限性。第30页/共50页四、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保留议会;政治上日趋反动2、七月革命和七月王朝的统治(1830——1848)原因:政治+经济+导火线性质:君主立宪制的大资产阶级政权3、二月革命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统治(1848——1852)1)二月革命原因:政治+经济+直接性质:资产阶级革命2)六月起义——“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第一次大交锋”性质、失败原因第31页/共50页四、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4、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1852——1870)1)路易·波拿巴上台原因2)统治措施:对内: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推行高压和怀柔双管齐下的政策;经济上创办新的投资银行、兴办大型公共工程等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对外:发动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3)影响:对内措施稳定了法国的局势,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工业革命完成。对外战争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导致第二帝国在战争中灰飞烟灭。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1870)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共和派于9月4日宣布废黜波拿巴家族,(9·4革命)建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由此诞生。第32页/共50页五、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途径:君主派的内讧。法国人民长期追求民主的斗争建立。工业革命的发展。议会斗争和立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2、确立标志:3、巩固:对宪法的修正和补充:国歌国庆日“凡是统治过法国的家族均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第33页/共50页1875年宪法通过: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内容:P44特点:①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②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体现了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分配,建立了共和政体。意义①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国内复辟君主制的保皇派势力,最终从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标志着法国总统制共和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②阶级上,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公。③经济上,它适应并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4页/共50页△、法国共和政体经共和派与君主派的长期斗争艰难确立的原因?(政治、经济、国际因素等)政治:封建制度和专制势力强大,以及雅各宾派的负面影响。经济: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直至19世纪60年代后期才完成,未能为资产阶级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际因素:法国则多次遭遇外国武装干涉。历史:法国专制主义传统。思想:法国是天主教国家,君主主义观念根深蒂固。△、法国政治的基本特点1.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频繁发生革命。2.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最终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第35页/共50页△、比较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与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的不同点
美国法国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国家元首的任期总统与议会的关系国家权力中心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产生七年,可连选连任四年,可连任两届总统对议会通过的法案可以行使否决权(分权制约)总统须经参议院同意才有权解散众议院总统议会第36页/共50页高考典题(2008海南历史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C第37页/共50页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课程标准:知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德意志国家统一的背景和经过。
2、重点掌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3、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二、重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德国政体的特点第38页/共50页使德国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1、确立君主立宪政体2、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3、首相只对皇帝负责。4、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机构。内容《德意志帝国宪法》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过程: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击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背景:分裂割据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德国统一评价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三、内容整合第39页/共50页四、教学实施一、德国的统一(1)背景:维也纳会议根据“正统”原则,维持了德意志的分裂状态,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统一①时间:1864年至1870年。②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三次王朝战争:普奥对丹麦;普奥战争;普法战争)(3)德意志统一的性质民族主义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4)评价①进步性:(政治+经济+外交)既解决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问题,又是一场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促进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的对比。②局限性: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方式,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第40页/共50页德国历史上有两次统一历程,其实现方式分别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启示?第一次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的;第二次是通过两德合并和平的方式实现的,以史为鉴,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心所向,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41页/共50页二、德意志帝国宪法1、时间:1871年。背景: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及资本主义发展。2、内容:(德意志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制国家)行政权皇帝——任命首相和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签署和公布法律;统率军队任命军官;首相——主持政府,对皇帝负责。立法权议会——不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可批准预算。联邦议会,各邦代表组成,帝国国会,选举产生。第42页/共50页
德意志帝国政体具有的什么特点?其形成原因有哪些?特点: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特色影响因素:历史传统的影响: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政府建立的过程:通过王朝战争形式实现统一;国家的掌权者:普鲁士贵族地主(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相对其它国家(英美)落后。第43页/共50页二、德意志帝国宪法3、实质: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原因:行政机构控制立法机构。)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进步性: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并统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局限性:统一后的德国,君主制度被保留下来,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同时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这都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第44页/共50页三、曲折发展:艰难的民主化之路(1)魏玛共和国①建立:建于1919年,一战后德国建立起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政行业家居清洁培训总结
- 2025-2030全球合成油田缓蚀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车辆液压制动管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流体摄像三脚架云台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浓缩杏汁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帐篷地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有隔板高效空气过滤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个人护理用辛酰甘氨酸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单摆铣头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山东省临沂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文科)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年突发紧急事故(急救护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左心耳封堵术护理
-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合唱课程课件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大湾区40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旅拍店两人合作协议书范文
- 2024-2030年电炒锅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
- 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
- 卫生院中医、康复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 《公有云服务架构与运维》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详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