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大精神凝聚合力 推进科学发展提升实力_第1页
弘扬三大精神凝聚合力 推进科学发展提升实力_第2页
弘扬三大精神凝聚合力 推进科学发展提升实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扬三大精神凝聚合力推进科学发展提升实力着力打造生态文明旅游强乡——林州市石板岩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石板岩乡位于红旗渠的故乡——河南省林州市西北部深山区,是集老、山、穷为一体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海拨800-1736米。全乡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总面积约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84亩,辖17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218个自然村,2722户,9025口人,其中非农人口2134人。全乡共有17个农村党支部,8个乡直党支部,515名党员。石板岩乡是全国农村商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扁担精神”发祥地,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同志的故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所在地。近几年来,石板岩乡根据林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总体安排,团结和依靠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立足全乡实际,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目标,弘扬三大精神(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谷文昌精神)凝聚合力、推动科学发展提升实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石板岩乡相继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环境优美小城镇、省特色文化产业十佳乡镇、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安阳市文明乡镇、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等。现将我乡几年来的工作汇报简要如下:一、以机制为保障,着力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科学管用的制度机制,是推动干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保征。我们在深入落实“3+2”工作法的同时,结合全乡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大力实施“双强”工程,开创了“支部建基地、党员带农户”活动新局面。先后完成7个行政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个文化大院和17个村的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程。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大力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业务水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结合“农村党员能力达标培训工程”等,切实加强三大班子自身建设、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机制,在全乡形成激励干事创业的正气和氛围。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成立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农林水、国土、城建、三优、财政、公安等多个部门参与,主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即统一协调,又各自承担分工内的工作。同时明确了各单位、各线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多层次、多环节的紧密配合,切实做到新农村建设开展到哪里,部门的责任就落实到哪里。三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群众投资投劳进行新农村建设。充分将财政、扶贫、交通、林业、水利等新农村建设资金适度集中投放、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改变以前直接补贴的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干事动力,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合理使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际效用,动员群众投资投劳,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鼓励群众参与道路、水利、林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调动当地群众和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四是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努力推进村民自主建设机制。在农村基层管理中,全面使用“4+2”工作法,党委、政府制定章程、建立制度、规范运作,支持支村两委自主管理、民主决策,全面负责处理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在各村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农村三资代管、村章乡管等办法,维护好群众的管理权、参与权、知情权,保护好、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二、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着力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乡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外营销和宣传,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整体实力虽得到了明显提升,已经迈上向旅游强乡跨越发展的大道。一是发展优势,围线旅游搞建设,推进产业发展。石板岩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旅游优势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我乡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动员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先后完成先后完成了王相岩、桃花谷入口生态停车场工程、集镇美化亮化工程;太行隧洞技改亮化工程;滑翔基地场地和公路拓宽工程;西南环旅游观光线技改、硬化和配套工程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与河南省建设投资公司进行旅游项目合作,乡、村、组以资源入股进行分红,在保障好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引来了发展资金,从而为景区下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搞好景区员工和当地群众的培训工作,增强责任意识,狠抓景区综合治理,严历打击破坏环境和损坏形象和行为,为景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2010年,全乡旅游接待游客60万人次,门票收入1050万元。二是立足特色,围绕效益搞调整,发展特色村镇。以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为目标,坚持“生态立乡、旅游强乡、三产富乡、和谐兴乡”的总体发展定位,实际出发,实行一村一策,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和发展模式,把做强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特色村建设的第一要务。结合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体系,打造生态文明村。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的挖掘、传承和保护,打造氛围浓厚的文化村。以景区景点为依托,打造特色旅游名村。2011年全乡旅游宾馆、饭店、农家院超过200家,床位上万张,旅游从业人员上千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635万元,同比增长14%。三是立足农业,围绕旅游办企业,发展特色经济。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以开发和生产特色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为主要内容,建立了相应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拉长了农村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像农家土布、山鸡蛋、花椒核桃等,已经在周边省市形成了市场。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通过企业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建成生猪、药材、农副产品产销基地,达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三、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改善镇容村貌。村镇面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改变村镇面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按照循序渐进、适度超前、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特色村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和区位优势,根据“建设中心村、改造空心村、合并弱小村、发展特色村”的目标要求,完善了总体规划,详细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突出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为原则,大力实施了以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和住宅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围村林工程、荒草地开发工程、扶贫搬迁工程等。先后硬化村级公路30余公里,16个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上水泥公路;完成全乡10KV高压线路和各村的低压线路整改。新建了多个移动、小灵通信号发射站,程控电话四通八达,开通了网络宽带上网,在集镇设立了两个自动取款机,乡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乡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三是综合整治村镇环境。全面开展了以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清洁工程)活动,重点实施了“五清五化”工程,全乡环境明显改善。几年来,我乡改造公厕和农户厕所80座,其中公厕4座;农房改造改建完成70余户10550平方米,完成21%。完成柳滩农场移民新村180户639口人的扶贫搬迁工程。配备了二台压缩式的垃圾车和六辆专用封闭式小型垃圾车,集镇和公路清洁员20余名,实现了全乡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外运。完成17个村的围村林建设任务,全乡共植树1700余亩,近20万棵。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行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弱小学校合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