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资料_第1页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资料_第2页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资料_第3页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资料_第4页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板书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板书版)

PAGE

/

PAGE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板书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课题1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五,实验准备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1,【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2,【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二、合金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演示实验8-1】【讨论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2%~4.3%

含碳量0.03%~2%

铜锌合金

铜锡合金

铅锡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1)熔点高、密度小合金的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3,【课堂小结,作业】八,【板书设计】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一、物理性质1、金属的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2.性质决定用途二、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3.合金的优点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四,教学准备药品: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仪器:砂纸、火柴、试管(若干)、坩埚钳、。五,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内容1,【引入】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2,【新授课】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①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时,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铝制品不宜用钢刷来清洗)。2Mg+O2==2MgO2Al+3O2=2Al2O3②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2Cu+O22CuO???????Fe+2O2Fe3O4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③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演示实验Mg、Zn、Fe、Cu和稀HCl混合】2、金属+酸→盐+H2↑Mg+H2SO4=MgSO4+H2↑反应最剧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Zn+H2SO4=ZnSO4+H2↑反应剧烈,但比镁与硫酸的反应速率要慢Fe+2HCl=FeCl2+H2↑反应较慢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2价的铁,不生成+3价的铁。Cu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反映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Mg>Zn>Fe>Cu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及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P11】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2Al+3FeSO4=Al2(SO4)3+3FeCu+2AgNO3=Cu(NO3)2+2Ag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金属活动性:Al>Fe>Cu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Ba)3,【课堂小结,作业】八,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2、金属+酸→盐+H2↑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二,教学重点1.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2.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三,教学难点1.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四,教学准备矿物标本,生锈的铁锁、几段生锈的铁丝等。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五,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内容1,【引入】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2,【新授课】一、金属资源概况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以单质形式存在。【阅读资料——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普遍使用的金属如铝、铁与其在地壳中的含量有关。【看图8-17】2.几种常见的矿石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黄铁矿(FeS2)、铝土矿(Al2O3)、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二、铁的冶炼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3CO+Fe2O3高温2Fe+3CO2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3.设备:高炉4.实验室还原氧化铁现象:玻璃管内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先通CO再加热,反应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②尾气要做处理(点燃或收集),以免污染空气。三、原料或产物有杂质的计算例题:P18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铁的锈蚀(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③制成不锈钢★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2、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3,【课堂小结,作业】八,板书设计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金属资源概况二、铁的冶炼1.原理3CO+Fe2O3高温2Fe+3CO2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3.设备:高炉4.实验室还原氧化铁三、原料或产物有杂质的计算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铁的锈蚀2、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二,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三,教学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四,实验准备药品: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碘单质、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食用油、乙醇、汽油、水、洗涤剂、硫酸铜溶液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灌、温度计、钥匙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七,教学内容Ⅰ,【引入】从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引入Ⅱ,【新授课】【演示实验9-1修改版】编号

加入水中的物质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形成

1

蔗糖

固体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不分层

溶液

2

食盐

3

食用油

油、泥土不消失,形成浑浊、不透明的液体

分层,油上浮,土下沉

乳浊液

4

泥土

悬浊液

【提问】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展示硫酸铜溶液。)2.一种物质仅能溶解一种物质吗?(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溶液的定义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扩散方式:离子: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后以离子的形式扩散,如NaCl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扩散,如蔗糖(4)组成:溶质和溶剂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

"C:\\Documentsand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知识点\\第九单元《溶液》要点.doc"OLE_LINK2\a\r

溶液

为浅绿色Fe2(SO4)3

LINKWord.Document.8F:\\化学--备课、知识点\\补课-备课\\1.docOLE_LINK3\a\r

溶液

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乙醇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溶剂也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若溶剂是水,一般简称某溶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演示实验9-2】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演示实验9-3】水和乙醇能以任意比例互溶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溶液形式

溶质

溶剂

固—液

固体

液体

气—液

气体

液体

液—液

量少的液体

量多的液体

注:1.液液形成溶液时,其中一种是水时,不论水的量为多少,水为溶剂。2.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为溶剂。3.溶剂是固体、气体的,初高中不考虑。【演示实验9-4】4,乳浊液和悬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化:洗涤剂能将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注意:汽油和洗涤剂都能去除衣物上的油污,但它们的原理是不同的。Ⅲ,【课堂小结,作业】七,板书设计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概念(2)基本特征(3)扩散方式(4)组成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剂溶解不同溶质的能力也不同。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4,乳浊液和悬浊液第二课时Ⅰ,【引入】复习溶液形成的相关知识Ⅱ,【新授课】【活动与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待固体溶解后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外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实验现象:溶解吸热:NH4NO3溶解溶解放热: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NaCl溶解【提问】同样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却放出热量呢?二、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想水中扩散时,吸收热量溶解过程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放出热量若:Q扩散<Q水合,则总体表现放热,溶液温度升高若:Q扩散>Q水合,则总体表现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提问】若没有温度计,如何来设计实验方案?用手去触摸烧杯外壁,来感受温度的变化【设计探究】1.2.烧杯中出现气泡:溶解时放热弯管中左边水柱升高:溶解时放热导管中有一段水柱:溶解时吸热弯管中右边水柱升高:溶解时吸热课题2溶解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二,教学重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三,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四,实验准备药品:5gNaCl(预先称好)、5gKNO34包(预先称好)仪器:烧杯2个(各装20mL水)、玻璃棒1根、、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1,【引入】复习溶液的形成及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2,【新授课】【活动与探究图9-8及9-9】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无限溶解某种溶质。加入溶剂或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溶质并非饱和。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一)固体的溶解度①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溶质的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②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③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A④溶解度曲线0t1t2t3NtSP80B·(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C(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二)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三)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溶质受温度影响较小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溶质受温度影响大3,【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课题2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2.判断方法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二、溶解度(一)固体的溶解度①溶解度的定义②溶解度的含义:③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④溶解度曲线(二)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2.影响因素(三)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二,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三,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四,实验准备仪器: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药品:水,食盐,硫酸铜固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七,教学内容1,【引入】复习溶解度相关知识。2,【新授课】【演示实验9-5】一,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S100+S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100%(C<S)【讨论】将【演示实验9-5】中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入表中。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用固体配制:(水的密度可以看作是1g/cm3,因此可以用量筒来量取)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例题1】【演示实验9-6】(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例题2】【演示实验9-7】3,【课堂小结,作业】八,板书设计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S100+S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100%(C<S)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用固体配制(2)用浓溶液稀释第十单元酸和碱(补充内容)一,物质的导电性与电离1,演示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干燥的NaCl、NaOH、蔗糖;C2H5OH、蒸馏水不导电NaCl溶液、稀HCl(H2SO4)、NaOH溶液导电2,为什么有的物质如NaCl在干燥时不导电,溶于水后却能够导电呢?复习物理里关于电流的定义电流是由带电粒子(在金属中为电子)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故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NaCl干燥时无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所以不能导电。溶于水后,产生了能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所以能够导电。蔗糖、乙醇中没有离子存在,溶于水后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不能导电。3,电离: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电离方程式:①写②拆③平NaCl=Na++Cl-Na+向阴极移动,Cl-向阳极移动即形成电流[练习]看P56,图10,写出HClNaOH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注意事项:电离发生在正负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分别形成了阳离子、阴离子。在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学式中所显示的化合价。原子团在电离过程中不变。在化学式中除原子团本身所含有的右下角数字外,其余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应改写成离子符号前的化学计量数。检查时,=两边的原子种类、个数守恒,电荷守恒。二,酸碱盐的定义HCl=H++Cl-H2SO4=2H++SO42-HNO3=H++NO3-(在酸的分子里,除去在水溶液里能电离的H+,余下的部分是酸根离子)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都是H+的化合物叫酸。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碳酸、柠檬酸等等都是常见的酸NaOH=Na++OH-KOH=K++OH-Ca(OH)2=Ca++2OH-NH3.H2O=NH4++OH-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OH-的化合物叫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氨水等等都是常见的碱NaCl=Na++Cl-Na2CO3=Na++CO32-MgSO4=Mg++SO42-3,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氯化钠、碳酸钠等是常见的盐。三,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酸碱纯净物无机物盐物质氧化物化合物

有机物混合物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②了解几种常见的酸;③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二,教学重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三,教学难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四,教学准备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五,教学方法复习—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巩固练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1.[复习引入]复习酸碱的定义;通过对第六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那么,还有哪些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呢?2.一,酸碱指示剂(常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演示实验10-1]变色规律: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酸红碱蓝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酸无碱红3,二,常见的酸[演示实验10-2]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

瓶口有白雾(稀HCl无)

无明显现象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特性

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

=1\*GB3

金属除锈

=2\*GB3

制造药物

=3\*GB3

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1\*GB3

金属除锈

=2\*GB3

浓硫酸作干燥剂

=3\*GB3

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其他常见酸:硝酸(HNO3)、醋酸(CH3COOH)、磷酸(H3PO4)、柠檬酸等等4,2.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把浓硫酸露天放置,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变稀。(作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演示实验10-3]脱水性、腐蚀性:能把纸张、木材、布料、皮肤等含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演示实验10-4]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故浓硫酸的稀释要非常小心: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诸如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演示实验10-5]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置方法:应立即(用抹布擦干)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思考】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是否需要这样处理?为什么?三、酸的分类1.按酸分子中有无氧原子含氧酸:H2SO4、HNO3无氧酸:HCl、H2S2.按酸分子电离时生成的H+个数一元酸:HCl、HNO3二元酸:H2SO4、H2S三元酸:H3PO4四、酸的命名含氧酸:根据分子里除H、O元素以外的另一种元素名称而命名为:某酸无氧酸:氢+另一元素名称:氢某酸5,【练习】6,【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碱指示剂常见酸碱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变色规律:酚酞溶液:酸无碱红石蕊溶液:酸红碱蓝二,常见的酸盐酸,硫酸浓硫酸的特性脱水性、腐蚀性吸水性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置方法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能力目标: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二,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酸的化学性质。四,教学准备试管、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五,教学方法复习—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巩固练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1,【复习引入】复习酸碱指示剂及浓硫酸的特性2,三,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图10-6】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实验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金属+酸→盐+氢气【实验盐酸、硫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实验盐酸与AgNO3溶液、硫酸与BaCl2溶液的反应】4.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及BaCl2

CO32-

HCl及石灰水

4,【练习】5,【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三,酸的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2.金属+酸→盐+氢气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4.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②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2.能力目标: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二,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三,教学难点碱的化学性质。四,教学准备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五,教学方法复习—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巩固练习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内容【复习引入】复习酸的通性一,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NaOH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强烈的腐蚀性(图10-7)—碱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的处理方法: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实验10-6】③吸水性,易潮解—可做干燥剂保存方法:密封保存(露天放置,会吸收空气的水分并与CO2反应)④用途:

=1\*GB3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2\*GB3

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3\*GB3

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⑤制法:Ca(OH)2+Na2CO3==CaCO3↓+2NaOH2,氢氧化钙Ca(OH)2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消石灰腐蚀性【实验10-6】制法:CaO+H2O==Ca(OH)2CaO溶于水与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Ca(OH)2溶液即为常用的石灰水溶液。④用途:

=1\*GB3

工业:制漂白粉

=2\*GB3

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3\*GB3

建筑:石灰乳用来粉刷墙壁3,其他常见的碱氢氧化钾KOH性质与NaOH相似;氨水NH3·H2O等【练习】【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一,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NaOH2,氢氧化钙Ca(OH)2俗称俗称强烈的腐蚀性腐蚀性吸水性制法用途用途3,其他常见的碱第四课时二,碱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图10-8所示实验】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CO2+Ca(OH)2=CaCO3↓+H2OCO2+2NaOH=Na2CO3+H2O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3.酸+碱→盐+水具有通性的原因: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注:

=1\*GB3

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ΔCuO+H2O2Fe(OH)3ΔFe2O3+3H2O三,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定义

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

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

化学性质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CO2+H2O==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Na2O+H2O==2NaOHK2O+H2O==2KOHBaO+H2O==Ba(OH)2CaO+H2O==Ca(OH)2

(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CO2+Ca(OH)2==CaCO3↓+H2O(不是复分解反应)

(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Fe2O3+6HCl==2FeCl3+3H2O

四,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实验10-8】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同的酸中都有H+→酸有一些相同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中都有OH-→碱有一些相同的化学性质【练习】【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二,碱的化学性质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3.酸+碱→盐+水三,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四,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2.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三,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四,教学准备药品: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醋、食盐水、NaCl溶液、CuSO4溶液、NaCO3溶液仪器:烧杯、玻璃棒、点滴板、胶头滴管五,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引入】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知道它们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果我们把酸和碱放在一起,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实验10-9】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NaOH和HCl发生了化学反应NaOH+HCl==NaCl+H2O【看图10-13,理解NaOH和HCl反应的实质】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如:NaOH+HNO3==NaNO3+H2OCa(OH)2+2HCl==CaCl2+H2O一,中和反应1.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实质:H+和OH-反应生成水。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阅读P59—60,回答中和反应的应用】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2.用于医药【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1.定义2.盐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2.用于医药第二课时【引入】酸碱指示剂可知溶液的酸碱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知道某溶液酸性或碱性到底有多强,那就需要用到酸碱度的概念。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范围:通常在0—14之间(1)0714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pH<7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7中性pH>7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与溶液的浓度有关。【练习,比较酸碱度】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实验—测定溶液的pH】【错误的测定方法】直接把试纸插入待测溶液中,或将试纸润湿。3,酸碱度的意义P624,pH的改变方法①减小酸度或碱度加水稀释/加碱性溶液(酸性溶液)②定值改变pH=5pH=8加入pH>8的碱性溶液pH=13pH=2加入pH<2的酸性溶液5,盐的pH【测定几种盐溶液的pH】NaCl溶液、CuSO4溶液、NaCO3溶液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范围2,pH的测定3,酸碱度的意义4,pH的改变方法5,盐的pH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二,教学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三,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四,教学准备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五,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六,课时安排3课时七,教学内容1,【引入新课】生活中的盐指的是那种物质?(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化学中的盐:指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CuSO4、MgCl2等。关系:食盐属于盐。2,【新授课】一,氯化钠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2.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3.用途:(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5)制生理盐水(0.9%NaCl溶液)Na+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Cl-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4.分布: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二,粗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补充:氯化镁、氯化钙的除去,溶解后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3,【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氯化钠二,粗盐提纯1.化学式1.实验步骤2.物理性质2.实验仪器3.用途4.分布第二、三课时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1.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碳酸钠Na2CO3

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NaHCO3

小苏打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碳酸钙CaCO3

石灰石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建筑材料,制二氧化碳补钙剂

硫酸铜CuSO4

白色固体,能溶于水

杀菌剂(波尔多液)制造铜的化合物

备注

1.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2.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3.CuSO4.5H2O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受热能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CuSO4,可用硫酸铜来检验有无水的生成。

【学生活动】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①【实验11-1】Na2CO3+2HCl==2NaCl+H2O+CO2↑②NaHCO3+HCl===NaCl+H2O+CO2↑③【小结】含有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2.CO32-或HCO3-的检验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11-2】Na2CO3+Ca(OH)2==CaCO3↓+2NaOH④【小结】分析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从物质种类的角度看: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我们叫做复分解反应。3.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当两种化合我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四、盐的化学性质盐(可溶)+金属1→金属2+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Fe+CuSO4==FeSO4+Cu盐+酸→新盐+新酸(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HNO3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Na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Cu(OH)2↓+Na2SO4盐+盐→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AgNO3+NaCl=AgCl↓+NaNO3BaCl2+Na2SO4=BaSO4↓+2NaCl五、酸、碱、盐的溶解性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注:BaSO4、、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六,几种离子的检验几种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H+

石蕊溶液

OH―

酚酞溶液

NH4+

加入NaOH溶液,加热,看是否有刺激性气体生成或有使湿润红色试纸变蓝

Ag+

Ba2+

Cl-

AgNO3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及BaCl2

CO32-

加入稀HCl,看是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七、离子的共存问题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果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不能共存。常见不能共存离子对:Ag+和Cl-;Ba2+和SO42-;CO32-和H+Ca2+Ba2+Ag+OH-和H+Cu2+Fe3+Fe2+Mg2+Zn2+Al3+NH4+另外,无色溶液中不能有有色离子存在。3,【课堂小结、作业】4,【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1.物理性质及用途2.CO32-或HCO3-的检验3.复分解反应四、盐的化学性质1.盐(可溶)+金属1→金属2+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2.盐+酸→新盐+新酸(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3.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4.盐+盐→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五、酸、碱、盐的溶解性六,几种离子的检验七、离子的共存问题课题2化学肥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二,教学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常见化肥样品。五,教学方法自学、实验、分析、归纳小结。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1,【引入】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2,【新授课】一,化学肥料简介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2、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黄a、常用氮肥尿素CO(NH2)2: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46.7%含N量

使用注意事项

备注

NH4HCO317.7%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

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

NH4NO335%

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

(NH4)2SO421.2%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NH4Cl26.2%

NH3.H2O

加水稀释后施用

NaNO3

b、NH4+的检验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NH4NO3+NaOH=NaNO3+NH3↑+H2O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叶尖发黄常用钾肥:KCl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呈碱性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常用磷肥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Ca(H2PO4)2如草木灰、熟石灰3、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KNO3NH4H2P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NH4)2HPO4二、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2、大气污染:N20、NH3、H2S3、引起水体污染: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三、合理使用化肥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四、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数不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有气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无气味放出

3,【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肥料一,化学肥料简介1、农家肥料2、化学肥料二、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土壤污染2、大气污染3、引起水体污染三、合理使用化肥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四、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二,教学重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三,教学难点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四,教学准备蛋白质等营养素的相关资料五,教学方法自学与讲授相结合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Ⅰ【引入】阅读课文,回答:人类需要摄入哪些营养素,才能维持生命和健康?Ⅱ【新授课】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一、蛋白质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成人每天需60-70g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氧化4、人体蛋白质代谢摄入胃肠道尿素+CO2+H2O,放出热量合成蛋白质人体氨基酸水解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血红蛋白+O2氧合血红蛋白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吸烟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2)酶:生物催化剂(比无机催化剂效率要高的多)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淀粉酶麦芽糖酶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物理:高温、紫外线等变质的因素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等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二、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2、常见的糖:(1)淀粉(C6H10O5)n: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酶(C6H10O5)nC6H12O6血糖淀粉(肌肉和肝脏中)水酶(2)葡萄糖C6H12O6(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呼吸作用C6H12O6+6O26CO2+6H2O(15.6KJ/g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三、油脂1、分类植物油脂:油动物油脂:脂肪2、功能:提供大量能量39.3KJ/g每日摄入50g-60g3、脂肪: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四、维生素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2、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VA:夜盲症缺VC:坏血症Ⅲ,【课堂小结,作业】九,【板书设计】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蛋白质二、糖类1、功能1、组成2、存在2、常见的糖3、构成三、油脂4、人体蛋白质代谢1、分类5、几种蛋白质2、功能6、蛋白质的变性四、维生素1、存在2、作用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元素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二,教学重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四,教学准备微量元素的相关资料五,教学方法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供资料—拓展视野—得出结论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Ⅰ,【引入】展示补钙及及加碘盐,提出问题:人体为什么需要补充钙等化学元素?Ⅱ,【新授课】一、组成人体的元素50多种常量元素(11种)在人体中含量>0.01%O>C>H>N>Ca>P>K>S>Na>Cl>Mg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0.01%Fe、Zn、Se、I、F等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1、钙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成人体内约含钙1.26g,主要以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3)钙过多:结石、骨骼变粗过少: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2、钠和钾(1)Na+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g—120gK+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7.35-7.45)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Fe、Zn、Se、I、F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Hg、Cr、Pb、Ag、Ba、Al、Cu等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Ⅲ,【课堂小结,作业】九,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组成人体的元素常量元素(11种)微量元素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1、钙2、钠和钾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2.能力目标: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三,教学难点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四,教学准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五,教学方法阅读自学—讲授解答—拓展视野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Ⅰ,【引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合成材料Ⅱ,【新授课】一、有机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机物小分子如:CH4、C2H5OH、CH3COOH、C6H12O6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1)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合成橡胶(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网状结构热固性如:电木(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1)危害: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2)解决途径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Ⅲ,【课堂小结,作业】九,板书设计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一、有机化合物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二、有机合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广西创新港湾工程有限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二零零三年九月

目录

TOC\o"1-3"\h\z

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薪酬体系 1第三章薪酬结构 1第四章年薪制 4第五章岗位绩效工资制 5第六章提成工资制 6第七章工资调整 6第八章工资特区 8第九章新进和离职 9第十章其他 9第十一章附则 10岗位分类表 11年薪等级表 12岗位工资等级表(1) 13岗位工资等级表(2) 14薪酬结构明细表 16

第一章总则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薪酬作为分配价值形式之一,遵循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的原则。薪酬设计的依据是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岗位价值、工作业绩、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员工薪酬一律为税前薪酬,公司对员工薪酬实行保密原则,员工之间禁止相互打探。第二章薪酬体系公司员工分成4类职务,分别为总经理、高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和职员。针对各类职务,薪酬体系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类别:与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相关的年薪制;与年度绩效、季度绩效、月度绩效和项目绩效相关的岗位绩效工资制;与营销业绩相关的提成工资制。享受年薪制的范围是公司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其工作特征是以年度为周期对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发放相应的薪酬。实行提成工资制的范围是公司内从事营销业务的员工(包括经营部经理和业务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范围是除了总经理、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和从事营销业务人员以外的员工。特聘人员的薪酬参见工资特区的有关规定。第三章薪酬结构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收入组成部分:(一)月固定工资:即按照年薪总额的30%~45%分解到每月发放的部分,以维持其日常生活之需;(二)绩效工资:根据工作业绩,以年薪为基础,结合个人考核系数发放绩效工资,以激励其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公司一般员工收入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基本工资,包括学历职称工资、司龄工资;岗位工资以及以岗位工资为基础的附属工资、月度绩效奖金、季度绩效奖金、年度绩效奖金和项目绩效奖金;附加工资,包括一般福利、四项统筹和工伤保险;营销提成(适用于营销人员)。补贴:适用于项目部员工,包括施工补贴、住船补贴和潜水补贴。加班工资:用于加班补偿的工资(见第十章),高层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除外。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学历职称工资+司龄工资学历职称工资根据员工的学历和职称确定,共分七级(每级对应的学历、职称和工资标准见下表)。若学历工资和职称工资不在同一级别,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员工当月工作时间满12天,可领取学历职称工资和司龄工资;在12天以下者,不予发放。级别

学历

职称

工资标准

一级

硕士或以上

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340

二级

相关专业中级职称

170

三级

本科

相关专业初级职称

110

四级

专科

90

五级

中专

60

六级

特种工种上岗证(见附表)

30

其中,员工如有两种以上上岗证者,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附表内的证书,员工多一个可加5元。司龄工资:体现了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服务年限对于企业的贡献,在本公司工作的司龄工资为5元/年,司龄按月连续计算,满12个月司龄增加1年。司龄的计算一年进行2次,分别在每年的7月25日和1月25日。计算更新后,当月在基本工资上体现。岗位工资及其它:岗位工资体现了岗位的内在价值和员工技能因素,采取一岗多薪,按岗位分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