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9教学提纲_第1页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9教学提纲_第2页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9教学提纲_第3页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9教学提纲_第4页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9教学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应用(yìngyòng)系统工程监理

报告(bàogào)人:王宝会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专家

第一页,共345页。信息(xìnxī)应用系统建设监理课程计划第一讲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基础知识第二讲信息应用系统监理工作第三讲准备(zhǔnbèi)阶段的监理工作第四讲分析设计阶段监理第五讲实施阶段监理第六讲验收阶段的监理工作第二页,共345页。第一(dìyī)讲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基础知识在本讲中您能了解如下知识点:第一章软件(ruǎnjiàn)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第二章软件(ruǎnjiàn)工程第三章软件(ruǎnjiàn)配置管理第四章软件(ruǎnjiàn)测试第五章软件(ruǎnjiàn)评审第六章软件(ruǎnjiàn)维护第七章软件(ruǎnjiàn)工程标准第八章软件(ruǎnjiàn)开发文档第九章软件(ruǎnjiàn)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基础技术和方法第三页,共345页。第一章软件的概念(gàiniàn)、特点和分类“确立并使用(shǐyòng)正确的工程原理和方法,以便能够经济地获得可靠而有效的软件”。

FriedrichI.Bauer第四页,共345页。软件(ruǎnjiàn)的概念软件是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有关的程序、规程、规则及与之有关的文档。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其中,程序是按事先(shìxiān)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材料。第五页,共345页。软件(ruǎnjiàn)的构成要素1、程序(chéngxù)2、规程3、规则4、文档第六页,共345页。软件(ruǎnjiàn)的特点具有抽象性、严密性、“一次性”、智能性、持久性、依赖性、复杂性、难以度量、易出错、必须维护、成本昂贵等特点(tèdiǎn)。(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具有抽象性。(2)对软件的质量控制:必须着重在软件开发方面下功夫。(3)软件没有老化问题:然而它存在退化问题。(4)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存在:移植的问题。(5)软件的开发方式:手工。(6)软件本身是复杂的:实际问题,程序逻辑结构所决定的。(7)软件成本昂贵:投入大量、复杂、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第七页,共345页。源程序、执行程序高级语言源程序经编译后,得到的目标模块还需进行连接(liánjiē)。连接(liánjiē)程序(即Linker)找出需要连接(liánjiē)的外部模块并到模块库中找出被调用的模块,调入内存并连接(liánjiē)到目标模块上,形成可执行程序。第八页,共345页。软件(ruǎnjiàn)的分类方法按软件的功能进行划分: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通常为外购软件,应用软件通常为承建单位自主开发(kāifā)或分包开发(kāifā)的软件。按软件服务对象的范围划分:项目软件产品软件按软件规模进行划分:按开发(kāifā)软件所需的人力、时间以及完成的源程序行数,可确定六种不同规模的软件。按软件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按使用的频度进行划分:一次使用较高的使用频度按软件失效的影响进行划分:影响不大影响酿成灾难性后果第九页,共345页。

第十页,共345页。软件(ruǎnjiàn)的分类方法按技术特点的角度进行划分:业务软件:处理日常业务,已成为管理信息系统MIS科技计算软件:注重数值(shùzí)算法的速度和精度。目前转向多机协作计算、并行计算、可视计算等嵌入式(embeded)软件:使工业产品自动化、智能化实时(real-time)软件多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个人计算机软件:字处理、报表、制图、多媒体写作、娱乐游戏、个人数据库、个人财务、联机上网等人工智能软件:以非数值(shùzí)算法解题,一般有一知识库存放知识和规则。第十一页,共345页。软件工程是一类求解软件的系统工程的派生,软件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软件工程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20世纪60年代“软件危机”而提出的。其主要成果有:提出了瀑布模型,开发了一些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结构化方法等。并且围绕项目管理提出了费用估算、文档复审(fùshěn)等方法和工具第二章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概述第十二页,共345页。70年代初,自“软件工厂”这一概念提出以来(yǐlái),其主要成果有:提出了应用广泛的面向对象语言以及相关的面向对象方法。尤其是近几年来,针对软件复用及软件生产,软件构件技术以及软件质量控制技术、质量保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软件(ruǎnjiàn)工厂第十三页,共345页。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框架软件工程的框架是由软件工程目标、软件工程活动(huódòng)和软件工程原则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第十四页,共345页。由上图可以看出软件工程可定义为三元组:目标(mùbiāo),原则,活动其中目标(mùbiāo)定义为:正确性:软件产品达到预期功能的程度。可用性:软件基本结构、实现及文档为用户可用的程度。开销适宜性:软件开发、运行的整个开销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这三方面的特性决定了软件过程、过程模型和工程方法的选择。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目标第十五页,共345页。选取适宜开发范型。对需求定义的易变性,采用适宜的开发范型予以控制,以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合适的设计方法有助于这些(zhèxiē)特征的实现,以达到软件工程的目标。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持。在软件工程中,软件工具与环境对软件过程的支持颇为重要。重视开发过程的管理。当软件过程得以有效管理时,才能实现有效的软件工程。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原则第十六页,共345页。软件工程活动是“生产一个最终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主要包括(bāokuò)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支持等5个活动。需求活动包括(bāokuò)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括(bāokuò)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体系结构。详细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实现活动CODINGANDTESTING。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支持活动包括(bāokuò)修改和完善。维护。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活动第十七页,共345页。

需求:定义问题,即建立系统模型,主要任务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定义,系统功能的一个正确的陈述需求规约―-系统需求规格说明,其主要成分:系统模型、系统功能的一个精确、系统的描述及需求验证(yànzhèng)。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系统的软件解决方案。1)总体设计: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2)详细设计:针对总体设计结果,给出每一构件的详细描述。实现:选择可用的构件或语言,对每一构件进行编码。确认:贯穿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主要任务是:软件测试。支持:完善性维护、纠错性维护。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流程第十八页,共345页。开始需求访谈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撰写系统测试系统保固维护结束产品评估产品评估阶段项目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软件设计阶段软件品保阶段(一)程序撰写与单元测试阶段软件品保阶段(二)整合测试阶段软件品保阶段(三)产品开发阶段产品开发项目流程产品开发工作规划统计技术统计技术应用阶段服务阶段系统维护阶段问题追踪与矫正阶段第十九页,共345页。软件生存(shēngcún)周期软件生存周期是“从设计软件产品开始到软件产品不能再使用为止的时间(shíjiān)周期。软件生存周期典型地包括项目计划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安装和验收阶段、运行和维护阶段,有时还包括引退阶段。第二十页,共345页。确定要开发软件系统的总目标,给出它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及接口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有关成本(chéngběn)与进度的限制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制定完成开发任务的实施计划,连同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管理部门审查。软件项目(xiàngmù)计划第二十一页,共345页。

需求分析和定义方式:需求明确的:用正式的信息域分析,可用于建立信息流和信息结构的模型,然后逐渐扩充这些模型成为软件的规格说明。需求非明确:用软件原型化方法,即建立软件原型,并由用户进行评价,从而确定软件需求。编写出软件需求说明书及初步的用户手册,提交(tíjiāo)管理机构评审。软件需求(xūqiú)分析第二十二页,共345页。

概要设计,把已确定了的各项需求转换成一个相应的体系结构,以结构设计和数据设计开始,建立程序的模块(mókuài)结构,定义接口并建立数据结构。此外,要使用一些设计准则来判断软件的质量。详细设计,考虑设计每一个模块(mókuài)部件的过程描述,对每个模块(mókuài)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描述。编写设计说明书,提交评审。软件设计分为概要(gàiyào)设计和详细设计第二十三页,共345页。

系统设计是把需求转化为软件系统的最重要的环节。系统设计的优劣在根本上决定了软件系统的质量。就象“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那样可以断定“差的系统设计必定产生差的软件系统。”所以我们要努力保证系统设计“根正苗红”,把一切左倾(zuǒqīng)、右倾的设计思潮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系统设计(shèjì)“根正苗红”第二十四页,共345页。

WindowsNT的一位系统设计师拥有8辆法拉利跑车,让Microsoft公司的一些程序员十分眼红。但你只能羡慕而不能愤恨,因为并不是每个程序员都有本事成为复杂软件系统的设计师。系统设计要比纯粹的编程困难(kùnnɑn)得多。即便你清楚客户的需求,却未必知道应该设计什么样的软件系统——既能挣最多的钱又能让客户满意。神气(shénqì)的软件设计师第二十五页,共345页。用一种适当的程序设计语言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代码。应当(yīngdāng)就风格及清晰性对代码进行评审,而且反过来应能直接追溯到详细设计描述。程序(chéngxù)编码第二十六页,共345页。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并排除在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阶段产生的各种错误,以保证交付软件的质量。软件测试目的是“在一定的开发时间和经费(jīngfèi)的限制下,通过执行有限个测试过程,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第二十七页,共345页。单元测试检查每一单独的模块部件的功能和性能。组装测试提供了构造软件模块结构的手段,同时测试其功能和接口。确认测试检查所有的需求是否都得到满足。在每一个测试步骤之后,要进行调试,以诊断和纠正(jiūzhèng)软件的故障。软件测试第二十八页,共345页。软件测试的基本(jīběn)原则1、程序员或程序设计机构不应测试自己设计的程序2、在设计测试用例时,不仅(bùjǐn)要确定输入数据,还要确定预期的输出结果3、在设计测试用例时,不仅(bùjǐn)要考虑合理的输入数据,还要考虑不合理的输入数据。4、除了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应当做的事情之外,还应检查它是否做了不应当做的事5、应保留所有的测试用例,以便软件维护和回归测试6、模块中存在错误的概率与已发现的错误数成正比7、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第二十九页,共345页。例:Outlook溢出(yìchū)起源于vCard(一种电子名片)Outlook直接打开并运行附件中的vCards而不提示用户vCards存储于.vcf文件中,也是没有提示而直接运行的当vCards的生日字段(BDAY)超过55字符时,就会出现溢出(yìchū)对策:应用IE5.5sp2第三十页,共345页。已交付的软件投入正式使用,并在运行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维护。为改正错误,适应环境变化及功能增强而进行的一系列修改活动。与软件维护相关联的那些(nàxiē)任务依赖于所要实施的维护的类型。运行(yùnxíng)维护第三十一页,共345页。软件开发模型是软件建设过程的结构框架。软件开发的承建单位必须首先制定出适宜的开发策略和软件工程模型,以便对要交付的软件的开发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监理单位应该(yīnggāi)根据承建单位选定的模型制定自己的监理策略。承建单位可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何种开发策略、方法和模型,并要在有关文档中(例如在“项目开发计划”中)对所采用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模型加以说明。软件开发模型(móxíng)第三十二页,共345页。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开发阶段维护阶段定义阶段

规定了各项软件工程活动,包括:制定开发计划,进行需求分析和说明,软件设计,程序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并且规定了它们(tāmen)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瀑布(pùbù)模型第三十三页,共345页。瀑布(pùbù)式生存周期模型第三十四页,共345页。

软件开发的实践表明,上述各项活动之间并非完全是自上而下,呈线性图式。实际情况是,每项开发活动均处于一个质量环(输入-处理-输出-评审)中。只有当其工作得到确认,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项活动瀑布模型的开发策略是要求软件开发组织在进行软件开发时,要严格划分开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并根据工程化的有关规定,在“软件开发计划”及“软件质量保证计划”中反映每个阶段的活动。对每阶段的工作要进行认真的评审。只有在某个阶段的目标确实达到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瀑布模型为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提供了一种理想情况下的管理模式,从理论上讲,对需求能严格地进行预先定义的软件开发项目是合适和有效的。然而在软件工程实践中,这一开发策略一旦遇到与假设不相符合的情况,就容易导致失败。尽管如此,该模型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基准模型。事实上,在今天的软件工程实践中常常(chángcháng)都是以瀑布模型为基础综合采用其它各种模型的优点,以改善软件开发过程对现实情况的适应性。瀑布(pùbù)模型第三十五页,共345页。原型模型也称演化(yǎnhuà)模型,此方法主要针对所要开发的系统的需求不是很清楚,需要一个可实际运行的工作演示系统,即原型,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学习、研究、试验和确定软件需求的工作平台。原型模型又可细分为增量模型和渐进模型。原型(yuánxíng)模型第三十六页,共345页。快速分析。快速确定软件系统的基本要求。构造原型。尽快(jǐnkuài)实现一个可运行的系统。运行和评价原型。验证原型的正确程度,根据用户的新设想,提出全面的修改意见。修正和改进。首先修改并确定需求规格说明,然后再重新构造或修改原型。判定原型是否完成。如果用户认可,迭代过程可以结束。否则,继续迭代。判断原型细部是否说明。原型细部的说明。判定原型效果。整理原型和提供文档。原型(yuánxíng)化开发方法步骤第三十七页,共345页。对于需求不能很快全部明确的系统,软件开发项目难于做到一次开发成功,可使用此模型。此时,应尽可能明确已知的软件需求,完成相应的需求分析,并按瀑布模型的方法进行第一次开发工作。在系统集成时,通过实验找出需求中的欠缺和不足之处,明确那些未知的软件需求,再迭代进行增加部分的需求分析和开发。对有些系统这种反复可能要进行几次,但尽可能不要超过两次,否则难以控制软件的结构(jiégòu)规模、开发质量和进度。增量(zēnɡliànɡ)模型第三十八页,共345页。此模型主要是针对部分需求尽管明确但一时难以准确进行定义的系统设计。如:用户的操作界面等。使用此模型时,可以先做初步的需求分析,之后立即进行设计和编码,随后与系统进行第一次集成(不作(bùzuò)或少作测试)。根据集成后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做更全面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集成渐进(jiànjìn)模型第三十九页,共345页。对于复杂的大型软件,开发一个原型往往达不到要求。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与演化模型结合起来,并且加入两种模型均忽略了的风险分析(fēnxī)。螺旋模型沿着螺线旋转,如下图所示,在笛卡尔坐标的四个象限上分别表达了四个方面的活动,即: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风险分析(fēnxī)──分析(fēnxī)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沿螺线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便开发出更为完善的一个新的软件版本。螺旋(luóxuán)模型第四十页,共345页。

螺旋(luóxuán)模型第四十一页,共345页。螺旋(luóxuán)模型是软件开发的高级策略,它不仅适合结构化方法而且更适合面向对象方法。它的实施将对软件开发组织的工作模式、人员素质、管理和技术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最有前途的过程模型之一。(适用于产品开发)螺旋(luóxuán)模型第四十二页,共345页。喷泉模型对软件复用和生存周期中多项开发(kāifā)活动的集成提供了支持,主要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kāifā)方法。“喷泉”一词本身体现了迭代和无间隙特性。系统某个部分常常重复工作多次,相关功能在每次迭代中随之加入演进的系统。所谓无间隙是指在开发(kāifā)活动,即分析、设计和编码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喷泉(pēnquán)模型第四十三页,共345页。

第四十四页,共345页。配置管理项在软件生存(shēngcún)周期内所产生的各种管理文档和技术文档、源代码列表,及其可执行代码,以及运行所需的各种数据,构成软件配置管理项。配置管理库各系统应在其所属各级中建立下列各库:开发库(DL)通常,开发库可仅在项目开发组内设立,并由其负责维护。受控库(CL)通常,受控库以软件配置项为单位建立并维护。产品库(PL〕通常,产品库可在系统、子系统级上设立并维护。各类库中应存放哪些软件成分,应视所开发软件的实际情况酌定。第三章软件配置管理第四十五页,共345页。

质量要求软件(ruǎnjiàn)配置管理项是该软件(ruǎnjiàn)的真正实质性材料,因此必须保持正确性、完备性和可追踪性;任何软件(ruǎnjiàn)配置管理项都必须做到“文实相符、文文一致”。以满足“有效性”、“可见性”和“可控性”要求。管理规程软件(ruǎnjiàn)配置项不论大小都必须实施软件(ruǎnjiàn)配置管理。但所管软件(ruǎnjiàn)实体的多少,实施控制的方式和投入人力多少则与软件(ruǎnjiàn)配置项的规模等级、安全性关键等级,以及风险大小有关。必须指出,对于安全性关键等级为A、B级的软件(ruǎnjiàn)配置项的管理必须从严。每个计算机系统均应制定软件(ruǎnjiàn)配置管理规程,至少应明确规定:各级、各库中所管的软件(ruǎnjiàn)实体的清单;保证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正确性、完备性、一致性和可追踪性的具体措施;入库控制办法和审批手续;出库条件及其必备的手续;变更控制办法和审批手续。工具为了严格、有效地实施软件(ruǎnjiàn)配置管理,承建单位应使用软件(ruǎnjiàn)配置管理工具,以满足上述质量要求。(VSS)第三章软件配置管理第四十六页,共345页。第四章软件测试测试目的:通过测试,发现软件错误;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软件设计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及其软件质量特性的要求;为软件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软件测试技术:虽然软件测试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但传统的分类方法仍然适用。按使用的测试技术不同可以将测试分为:静态测试:静态分析和代码审查(shěnchá)动态测试: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第四十七页,共345页。静态分析主要对程序进行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等。静态分析一般由计算机辅助完成。目前具备静态分析功能的软件测试工具有很多。白盒测试是一种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编码结构设计并执行测试用例的测试方法。根据覆盖准则使程序中的每个语句、每个条件分支、每个控制路径都在程序测试中受到检验。主要以LOG。黑盒测试是一种着重于验证(yànzhèng)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正确性,它的典型测试项目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边界测试、余量测试、强度测试等。软件测试方式(fāngshì)第四十八页,共345页。制定“软件测试计划”。编写“软件测试说明”。对各测试用例所需的测试环境、测试软件的准备工作给予说明。对于软件安全性关键等级为A、B级或软件规模等级为A、B级的软件,软件开发单位必须组织此测试阶段的准备就绪评审,以审查测试用例、环境、测试软件、测试工具等准备工作是否全面、到位(dàowèi)。测试用例设计要求:测试用例的设计应包括该测试用例的测试过程、测试输入数据、期望测试结果和评价测试结果的标准等;测试用例的输入应包括合理的(有效等价类)值、不合理的(无效等价类)值和边界值输入;为每个测试用例规定测试规程,包括运行测试用例的准备、初始化、中间步骤、前提和约束;软件测试工作(gōngzuò)规程第四十九页,共345页。

把全部测试用例写入“软件测试说明”。执行软件测试。按照(ànzhào)“软件测试计划”和“软件测试说明”对软件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应填写“软件测试记录”。如果发现软件问题,应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测试记录包括测试的时间、地点、操作人、参加人、测试输入数据、期望测试结果、实际测试结果及测试规程等。编制“软件测试报告”。具体的软件测试工作完成之后,依照“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说明”、“软件测试记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编制“软件测试报告”。修正软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修正软件问题要有受控措施,应先填写“软件变更变更报告单”,在得到同意的答复之后进行软件的修改(包括软件文档、程序和数据的全面修改),修改完成之后,必须进行回归测试。软件测试阶段评审:测试阶段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应组织本测试阶段的评审。软件测试工作(gōngzuò)规程第五十页,共345页。在软件生存周期(zhōuqī)各阶段应开展的软件测试活动第五十一页,共345页。软件测试应由独立于软件设计开发的人员进行,根据软件项目的规模等级和安全性关键等级,软件测试可由不同机构(jīgòu)组织实施。软件单元测试由承建单位自行组织,一般由软件开发组实施测试。软件集成测试由承建单位自行组织,软件开发组和软件测试组联合实施测试。软件确认测试由承建单位自行组织,软件测试组实施测试。系统测试应由业主单位组织,成立联合测试组(一般由专家组、业主单位、软件评测单位、承建单位等联合组成测试组)实施测试。测试(cèshì)组织第五十二页,共345页。承建单位在测试过程中应编制“软件问题报告”和“软件变更报告”,描述在配置控制下的软件或文档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软件问题报告”和“软件变更报告”应描述必需(bìxū)的纠错工作和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各项活动。软件(ruǎnjiàn)问题报告和软件(ruǎnjiàn)变更报告第五十三页,共345页。承建单位(dānwèi)应建立和实施纠错工作规程,以便处理在配置控制下和按产品合同要求进行软件开发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纠错工作规程应遵照《软件配置管理》执行。纠错工作(gōngzuò)过程第五十四页,共345页。第五章软件(ruǎnjiàn)评审评审目的软件评审是为了使软件开发按软件工程提出的过程循序进行,在各研制阶段(jiēduàn)结束时,检查该阶段(jiēduàn)的工作是否完成,所提交的软件阶段(jiēduàn)产品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决定是否可以转入下一阶段(jiēduàn)研制工作。第五十五页,共345页。内部评审对每个软件的每个开发阶段都要进行;外部评审在内部评审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情况下,软件需求(xūqiú)分析、概要设计、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阶段应进行外部评审。软件(ruǎnjiàn)评审第五十六页,共345页。提出评审申请承建单位在本阶段工作完成并通过内部评审后,至少提前十天提出外部评审申请。同时将评审文档及资料交给软件专家组成(zǔchénɡ)员进行审查。成立评审组织成立评审委员会。宣布评审委员会的组成(zǔchénɡ)成员和参加审查组的软件专家组成(zǔchénɡ)员。评审委员会成员一般应包括:软件专家组成(zǔchénɡ)员(占评审委员会总人数的50%以上);质量管理人员;科研计划管理人员;开发组成(zǔchénɡ)员;业主单位代表。外部评审(pínɡshěn)的步骤第五十七页,共345页。审查组由软件专家组成(zǔchénɡ);参加同一个项目的软件专家组成(zǔchénɡ)员应相对稳定。审查组成(zǔchénɡ)员组成(zǔchénɡ)及要求第五十八页,共345页。

评审结论(jiélùn)评审小组写出结论(jiélùn)提交专家组.专家组审查结论(jiélùn)专家组审查结论(jiélùn)分为:通过和不通过,并以此向评审委员会提出建议。通过情况下,承建单位对提出的软件问题要限期修改,修改情况由软件专家组负责人同意签字后可转入下一阶段工作。不通过情况下,对提出的问题由承建单位重新做工作后,再提出评审申请进行复审。在复审通过前不能转入下一阶段工作。复审的步骤与外部评审相同。软件(ruǎnjiàn)评审第五十九页,共345页。第六章软件维护软件维护(wéihù)是软件产品交付使用后,为纠正错误或改进性能与其他属性,或使软件产品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进行的修改活动。软件维护(wéihù)一般分为纠错性维护(wéihù)、适应性维护(wéihù)和完善性维护(wéihù)三种类型。第六十页,共345页。纠错(jiūcuò)性维护纠正在开发阶段产生而在测试和验收过程没有发现的错误。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shèjì)错误;程序错误;数据错误;文档错误。第六十一页,共345页。为适应软件运行环境改变而作的修改。环境改变的主要内容包括:影响(yǐngxiǎng)系统的规则或规律的变化;硬件配置的变化,如机型、终端、外部设备的改变等;数据格式或文件结构的改变;软件支持环境的改变,如操作系统,编译器或实用程序的变化等。适应性维护(wéihù)第六十二页,共345页。完善性维护为扩充功能或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修改方式有插入、删除、扩充和增强(zēngqiáng)等。主要内容包括:为扩充和增强(zēngqiáng)功能而作的修改,如扩充解题范围和算法优化等;为改善性能而作的修改,如提高运行速度、节省存贮空间等;为便于维护而作的修改,如为了改进易读性而增加一些注释等。软件维护第六十三页,共345页。第七章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标准在开发一个软件时,需要有许多层次、不同分工的人员相互配合;在开发项目的各个部分以及各开发阶段之间也都存在着许多联系和衔接问题。如何把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协调好,需要有一系列统一的约束和规定。在软件开发项目取得阶段成果或最后完成时,还需要进行阶段评审(pínɡshěn)和验收测试。投入运行的软件,其维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与开发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软件的管理工作则渗透到软件生存期的每一个环节。所有这些都要求提供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衡量准则,使得各种工作都能有章可循。第六十四页,共345页。与软件(ruǎnjiàn)相关的各种标准(1)网络协议:ISO/OSIvsTCP/IP(2)软件构件(gòujiàn):CORBAvsCOM(3)建模语言:UML(4)数据访问:ODBC/JDBC(5)工程管理:CMMvsISO(9001-3,15504)第六十五页,共345页。

根据软件工程标准制定的机构(jīgòu)和标准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它可分为五个级别,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机构)标准及项目(课题)标准。以下分别对五级标准的标识符和标准制定(或批准)的机构(jīgòu)做一简要说明: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标准的层次第六十六页,共345页。

由国际联合机构制定和公布,提供各国参考的标准。如ISO(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这一国际机构有着广泛(guǎngfàn)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它所公布的标准也有较大的影。1960年代初,该机构建立了“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委员会”,简称ISO/TC97,专门负责与计算机有关的标准化工作。这一标准通常冠有ISO字样,如ISO8631-86Informationprocessing–programconstructsandconventionsfortheirrepresentation《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法的约定》。该标准现已由中国收入国家标准。国际标准(ɡuójìbiāozhǔn)第六十七页,共345页。

由政府或国家级的机构制定(zhìdìng)或批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如: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是中国的最高标准化机构,它所公布实施的标准简称为“国标”。现已批准了若干个软件工程标准。国家标准(ɡuójiābiāozhǔn)第六十八页,共345页。

由行业机构(jīgòu)、学术团体或国防机构(jīgòu)制定,并适用于某个业务领域的标准,如: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近年该学会专门成立了软件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ESS),积极开展了软件标准化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受到了软件界的关注。IEEE通过的标准经常要报请ANSI审批,使之具有国家标准的性质。行业标准第六十九页,共345页。1983年5月中国原国家标准总局和原电子(diànzǐ)工业部主持成立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十三个分技术委员会。与软件相关的程序设计语言分委员会和软件工程技术分委员会。中国制定和推行标准化工作的总原则是向国际标准靠拢,对于能够在中国适用的标准一律按等同采用的方法,以促进国际交流。这里,等同采用是要使自己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技术内容完全相同,仅稍做编辑性修改。从1983年起到现在,中国已陆续制定和发布了20项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可分为4类:基础标准;开发标准;文档标准;管理标准。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的国家标准第七十页,共345页。

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标准第七十一页,共345页。第八章软件开发文档文档的种类GB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kāifā)文件编制指南》中规定,在软件的开发(kāifā)过程中,一般地说,应该产生十四种文件。这十四种文件是: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kāifā)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模块开发(kāifā)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kāifā)进度月报;项目开发(kāifā)总结报告。第七十二页,共345页。文档的作用(zuòyòng)(1)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可见性(2)提高开发效率(3)可作为开发人员在一定阶段内的工作(gōngzuò)成果和结束标志(4)记录开发过程中的有关技术信息,以便协调以后的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5)提供有关软件运行、维护和培训的信息(6)便于潜在用户了解软件的功能、性能等各项指标第七十三页,共345页。软件开发文档第七十四页,共345页。第九章软件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基础(jīchǔ)技术和方法CMM软件(ruǎnjiàn)过程成熟度模型概要个体软件(ruǎnjiàn)过程PSP群组软件(ruǎnjiàn)过程TSP面向对象的软件(ruǎnjiàn)开发方法可视化开发方法软件(ruǎnjiàn)复用技术第七十五页,共345页。CMM软件过程(guòchéng)成熟度模型概要CMM是CapabilityMaturityModel的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缩写,中文称: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发展史1986年美国政府委托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开发一套评估软件承包商能力的方法。1987年9月发布了一套软件过程成熟度框架。1991年SEI将这套框架发展成为软件成熟度模型,简称(jiǎnchēng)CMM,定义为CMM1.1版。1997年11月SEI完成CMM2.0版,1999年发布。CMM将能力成熟度模型分为5个级别第七十六页,共345页。CMM的5个级别(jíbié)CMM1:初始级企业一般不具备稳定的软件开发与维护的环境,软件项目的成功取决于某些个人的技能和经验。CMM2:可重复级建立了基本的软件项目管理过程规范。项目经理可以基于过往的项目的经验来计划与管理新的项目。CMM3:定义(dìngyì)级已经将管理和开发两方面的过程文档化、并综合成为企业机构的标准软件过程。公司所有项目都可以通过裁减机构的标准软件过程而建立适合于本项目的过程规范。CMM4:定量管理级企业对产品与过程建立起定量的质量目标,同时在过程中加入规定得很清楚的连续的度量。作为企业的度量方案,要对所有项目的重要的过程活动进行生产率和质量的度量。CMM5:优化级整个企业将会把重点放在对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企业会采取主动去找出过程的弱点与长处,以达到预防缺陷的目标。同时,分析有关过程的有效性的资料,作出对新技术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以及提出对过程进行修改的建议。第七十七页,共345页。在介绍CMM内容之前,首先概述一下不成熟软件组织与成熟软件组织的差异。在不成熟的软件单位,软件过程一般由实践者及其管理者在项目进程中临时拼凑而成,因而推迟进度和超出预算已成为惯例,产品质量难以预测,有时为了满足进度要求,常在产品功能和质量上做出让步。然而,一个成熟软件组织具有在全组织范围内管理软件、开发(kāifā)过程和维护过程的能力,规定的软件过程被正确无误地通知到所有员工,工作活动均按照已规划的过程进行。并通过可控的先导性试验和费效分析使这些过程得到改进,对已定义过程中的所有岗位及其职责都有清楚的描述,和通过文档与培训使全组织有关人员对已定义的软件过程都有很好的理解,从而使其软件过程所导致的生产率和质量能随时间的推移得到改进。下表给出了不成熟和成熟软件组织的比较,这种比较分析不仅是形成软件能力成熟模型的基础,也有利于理解该模型。CMM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móxíng)概要第七十八页,共345页。

CMM软件过程(guòchéng)成熟度模型概要第七十九页,共345页。

CMM的一些基本概念(1)软件过程:人们用于开发和维护软件及其相关过程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软件工程活动和软件管理活动。(2)软件过程能力:描述(开发组织或项目组)遵循其软件过程能够实现预期结果的程度,它既可对整个软件开发组织而言,也可对一个软件项目而言。(3)软件过程性能:表示(开发组织或项目组)遵循其软件过程所得到的实际结果,软件过程性能描述的是已得到的实际结果,而软件过程能力则描述的是最可能的预期结果,它既可对整个软件开发组织而言,也可对一个特定项目而言。(4)软件过程成熟:一个特定软件过程被明确和有效地定义,管理测量和控制的程度。(5)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软件开发组织在走向成熟的途中几个具有明确定义的表示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的平台。(6)关键过程域:每个软件能力成熟度等级包含若干个对该成熟度等级至关重要的过程域,它们的实施对达到该成熟度等级的目标起到保证作用。这些过程域就称为该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域,反之有非关键过程域是指对达到相应软件成熟度等级的目标不起关键作用。归纳为:互相关联的若干软件实践活动和有关基础设施的一个集合。(7)关键实践:对关键过程域的实践起关键作用的方针、规程、措施、活动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jiànlì)。关键实践一般只描述“做什么”而不强制规定“如何做”。整个软件过程的改进是基于许多小的、渐进的步骤,而不是通过一次革命性的创新来实现的,这些小的渐进步骤就是通过一些关键实践来实现。(8)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随着软件组织定义、实施、测量、控制和改进其软件过程,软件组织的能力也伴随着这些阶段逐步前进,完成对软件组织进化阶段的描述模型。CMM软件过程(guòchéng)成熟度模型概要第八十页,共345页。

软件开发的风险之所以大,是由于软件过程能力低,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软件开发组织不能很好地管理其软件过程,从而使一些好的开发方法和技术起不到预期的作用。而且项目的成功也是通过工作组的杰出努力,所以仅仅建立在可得到特定人员上的成功不能为全组织的生产和质量的长期提高打下基础,必须在建立有效的软件工程实践和管理实践的基础设施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改进,才能持续地成功。CMM提供了一个框架,将软件过程改进的进化步骤组织成5个成熟等级,为过程不断改进奠定了循序渐进的基础。这5个成熟度等级定义了一个有序的尺度,用来测量(cèliáng)一个组织的软件过程成熟和评价其软件过程能力,这些等级还能帮助组织自己对其改进工作排出优先次序。成熟度等级是已得到确切定义的,也是在向成熟软件组织前进途中的平台。每一个成熟度等级为连续改进提供一个台基。每一等级包含一组过程目标,通过实施相应的一组关键过程域达到这一组过程目标,当目标满足时,能使软件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分稳定。每达到成熟框架的一个等级,就建立起软件过程的一个相应成分,导致组织能力一定程度的增大。CMM软件(ruǎnjiàn)过程成熟度模型概要第八十一页,共345页。CMM模型概要过程能力等级特点关键过程域第一级初始级软件过程是无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

对过程几乎没有定义,成功取决与个人

努力;管理是反应式(消防式)

第二级可重复级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费用,

进度和功能特性.制定了必要的过程纪

律,能重复早先类似应用项目取得成功需求管理

软件项目计划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

软件子合同管理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配置管理第三级已定义级已将软件管理和工程文档化,标准化,

并综合成该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所

有项目均使用经批准,裁减的标准软

件过程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组织过程定义

组织过程焦点

培训大纲

集成软件管理

软件产品工程

组织协调

同行专家评审第四级已定量管理级收集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

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定量的过程管理

软件质量的管理第五级优化级过程的量化反馈和先进思想,新技术促进

过程不断改进缺陷预防

技术变更管理

过程变更管理第八十二页,共345页。CMM软件(ruǎnjiàn)过程成熟度模型概要第八十三页,共345页。

CMM软件过程(guòchéng)成熟度模型概要第八十四页,共345页。个体软件过程(PersonalSoftwareProcess,PSP)是由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的Wattss.Humphrey领导开发的,于1995年推出,在软件工程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可以说是由定向软件工程走向定量软件工程的一个标志。PSP是一种可用于控制、管理和改进个人工作方式的自我改善过程,是一个包括软件开发表格、指南和规程的结构化框架。PSP为基于个体和小型群组软件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途径,例如如何制订计划,如何控制质量,如何与其他人相互协作等等。在软件设计阶段,PSP的着眼点在于软件缺陷的预防,其具体办法是强化设计结束准则,而不是设计方法的选择。根据对参加培训的104位软件人员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应用了PSP后,软件中总的差错减少了58.0%,在测试阶段发现的差错减少了71.0%,生产效率提高(tígāo)了20.0%。PSP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绝大多数软件缺陷是由于对问题的错误理解或简单的失误所造成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于技术问题而产生的。而且根据多年来的软件工程统计数据表明,如果在设计阶段注入一个差错,则这个差错在编码阶段引发了3一5个新的缺陷,要修复这些缺陷所花的费用要比修复这个设计缺陷所花的费用多一个数量级。因此,PSP保障软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tígāo)设计质量。个体(gètǐ)软件过程PSP第八十五页,共345页。个体软件(ruǎnjiàn)过程PSP第八十六页,共345页。个体软件过程PSP的内容PSP与具体的技术(程序设计语言(yǔyán)、工具或者设计方法)相对独立,其原则能够应用到几乎任何的软件工程任务之中。PSP能够:(1)说明个体软件过程的原则;(2)帮助软件工程师作出准确的计划;(3)确定软件工程师为改善产品质量要采取的步骤;(4)建立度量个体软件过程改善的基准;(5)确定过程的改变对软件工程师能力的影响。个体软件过程PSP的作用使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来改进过程,向每个软件工程师表明过程改进的原则,使他们能够明白如何有效地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为基于个体和小型群组软件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途径。其研究与实践填补了CMM的空白。帮助软件工程师在个人的基础上运用过程的原则,借助于PSP提供的一些度量和分析工具,了解自己的技能水平,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工作方式,使自己日常工作的评估、计划和预测更加准确、更加有效,进而改进个人的工作表现,提高个人的工作质量和产量,积极而有效地参与高级管理人员和过程人员推动的组织范围的软件工程过程改进。个体(gètǐ)软件过程PSP第八十七页,共345页。

致力于开发高质量的产品,建立、管理和授权项目小组,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在满足计划费用的前提下,在承诺的期限范围内,不断生产并交付高质量的产品。TSP指导项目组中的成员如何有效地规划和管理所面临的项目开发任务,并且告诉管理人员如何指导软件开发队伍。始终以最佳状态来完成工作。TSP实施集体管理与自己管理自己相结合的原则,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开发人员如何在最少的时间内,以预定的费用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所采用的方法是对群组开发过程的定义、度量和改进。实现TSP方法需要具备(jùbèi)的条件需要有高层主管和各级经理的支持,以取得必要的资源整个软件开发小组至少应在CMM的第二级(可重复层)。全体软件开发人员必须经过PSP的培训,并有按TSP工作的愿望和热情。开发小组成员应在2到20个人之间。群组软件(ruǎnjiàn)过程TSP第八十八页,共345页。按TSP原理对开发小组的基本度量要素所编文档的页数。所编代码的行数。花费在各开发阶段或各开发任务上的时间(以分为单位)。在各个开发阶段中引入和改正的差错数目。在各个阶段对最终(zuìzhōnɡ)产品增加的价值。度量TSP实施质量的过程质量元素软件设计时间应大于软件实现时间。设计评审时间至少应占一半以上的设计时间。代码评审时间至少应占一半以上的代码编制时间。在编译阶段发现的差错不超过10个在测试阶段发现的差错不超过5个。群组软件(ruǎnjiàn)过程TSP第八十九页,共345页。

CMM、PSP和TSP组成(zǔchénɡ)的软件过程框架第九十页,共345页。CMM是过程改善的第一步,它提供了评价组织的能力、识别优先改善需求和追踪改善进展的管理方式。企业只有开始CMM改善后,才能接受需要规划的事实,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才能注重(zhùzhòng)对员工经常进行培训,合理分配项目人员,并且建立起有效的项目小组。然而,它实现的成功与否与组织内部有关人员的积极参加和创造性活动密不可分。CMM、PSP和TSP组成(zǔchénɡ)的软件过程框架第九十一页,共345页。PSP能够指导软件工程师如何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估计和规划自身的工作,度量和追踪个人的表现,管理自身的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经过PSP学习和实践的正规训练,软件工程师们能够在他们参与(cānyù)的项目工作之中充分运用PSP,从而有助于CMM目标的实现。TSP结合了CMM的管理方法和PSP的工程技能,通过告诉软件工程师如何将个体过程结合进小组软件过程,并将后者与组织进而整个管理系统相联系;通过告诉管理层如何支持和授权项目小组,坚持高质量的工作,并且依据数据进行项目的管理,向组织展示如何应用CMM的原则和PSP的技能去生产高质量的产品。CMM、PSP和TSP组成的软件(ruǎnjiàn)过程框架第九十二页,共345页。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fāngfǎ)面向对象技术是软件技术的一次革命,在软件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suízhe)OOP(面向对象编程)向OOD(面向对象设计)和OOA(面向对象分析)的发展,最终形成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OMT(ObjectModellingTechnique)。这是一种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它以对象建模为基础,从而不仅考虑了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实际上也包含了所有对象的数据结构。所以OMT彻底实现了PAM没有完全实现的目标。不仅如此,OO技术在需求分析、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这三个软件开发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指标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彻底地解决了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宣告了软件危机末日的来临。第九十三页,共345页。面向对象语言(yǔyán)虽然面向对象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但是面向对象思想被普遍接受还是得益于面向对象语言的功劳(gōngláo)。最流行:C++语言纯面向对象:Smalltalk语言第九十四页,共345页。人工智能(rénɡōnɡzhìnénɡ)研究语言人工智能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的梦想(mèngxiǎng),从图灵开始,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家们对人工智能进行不懈的探索。LISP表处理语言PROGLOG语言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语言第九十五页,共345页。智能(zhìnénɡ)组件具有生命体的某些特征,即内部(nèibù)具有某种机制,使其自身的特性和功能不断演变,成为更为强大,更具有适应性的组件。第九十六页,共345页。从受精卵到初生婴儿的变化(biànhuà)遗传基因指导着受精卵如何分裂,成为胚胎,成为初生的婴儿。从受精卵到婴儿,特性和功能已经发生(fāshēng)了本质的变化。第九十七页,共345页。智能(zhìnénɡ)组件的诞生以软件工具平台为母体,以设计资料为基因,以存储空间为营养物质,通过内部的运算(yùnsuàn)(受精卵分裂),最终成为应用系统组件(初生的婴儿)。第九十八页,共345页。可视化开发方法可视化开发是90年代软件界最大的两个热点之一。随着图形用户界面的兴起,用户界面在软件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高达60~70%。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图形界面元素的生成很不方便。为此Windows提供了应用程序设计接口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它包含了600多个(duōɡè)函数,极大地方便了图形用户界面的开发。但是在这批函数中,大量的函数参数和使用数量更多的有关常量,使基于WindowsAPI的开发变得相当困难。为此BorlandC++推出了ObjectWindows编程。它将API的各部分用对象类进行封装,提供了大量预定义的类,并为这些定义了许多成员函数。利用子类对父类的继承性,以及实例对类的函数的引用,应用程序的开发可以省却大量类的定义,省却大量成员函数的定义或只需作少量修改以定义子类。第九十九页,共345页。可视化开发就是在可视开发工具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上,通过操作界面元素,诸如菜单、按钮、对话框、编辑框、单选框、复选框、列表框和滚动条等,由可视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应用软件。这类应用软件的工作方式是事件驱动。对每一事件,由系统产生相应(xiāngyīng)的消息,再传递给相应(xiāngyīng)的消息响应函数。这些消息响应函数是由可视开发工具在生成软件时自动装入的。可视化开发方法第一百页,共345页。UML设计(shèjì)第一百零一页,共345页。组织机构(jīgòu)设计第一百零二页,共345页。业务过程(guòchéng)设计第一百零三页,共345页。数据模型设计(shèjì)第一百零四页,共345页。应用(yìngyòng)系统生成第一百零五页,共345页。软件(ruǎnjiàn)复用技术软件复用是指重复使用“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的过程。相应(xiāngyīng)地,可复用软件是指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与软件复用的概念相关,重复使用软件的行为还可能是重复使用“并非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的过程,或在一个应用系统的不同版本间重复使用代码的过程,这两类行为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软件复用。第一百零六页,共345页。软件(ruǎnjiàn)复用技术发生在三个维上在软件演化的过程中,重复使用的行为可能发生在三个维上:时间维:使用以前的软件版本作为新版本的基础,加入新功能,适应新需求,即软件维护。平台维:以某平台上的软件为基础,修改其和运行平台相关的部分,使其运行于新平台,即软件移植。应用维:将某软件(或其中构件)用于其他应用系统中,新系统具有不同功能和用途,即真正的软件复用。这三种行为中都重复使用了现有的软件,但是(dànshì),真正的复用是为了支持软件在应用维的演化,使用“为复用而开发的软件(构件)”来更快、更好地开发新的应用系统。第一百零七页,共345页。分析传统产业的发展,其基本模式均是符合标准的零部件(构件)生产以及基于标准构件的产品生产(组装),其中,构件是核心和基础,“复用”是必需的手段。实践表明,这种模式是产业工程化、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标准零部件生产业的独立存在和发展是产业形成规模经济的前提。机械、建筑等传统行业以及年轻的计算机硬件产业的成功发展均是基于这种模式并充分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这种模式是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借鉴,软件产业要发展并形成规模经济,标准构件的生产和构件的复用是关键因素。这正是(zhènɡshì)软件复用受到高度重视的根本原因。软件(ruǎnjiàn)复用技术第一百零八页,共345页。软件复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依据复用的对象,可以将软件复用分为产品复用和过程复用。产品复用指复用已有的软件构件,通过构件集成(组装)得到(dédào)新系统。过程复用指复用已有的软件开发过程,使用可复用的应用生成器来自动或半自动地生成所需系统。过程复用依赖于软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产品复用是目前现实的、主流的途径。软件(ruǎnjiàn)复用技术第一百零九页,共345页。软件工程(ruǎnjiànɡōnɡchénɡ)回顾软件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框架软件生存周期软件开发模型软件配置管理配置管理项配置管理库质量(zhìliàng)要求管理规程工具软件测试测试目的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测试工作规程测试组织,CMM,PSP,TSP第一百一十页,共345页。第二讲信息应用系统(xìtǒng)监理工作在本讲中您能了解如下知识点:信息工程应用系统建设监理的意义监理的目标和内容应用软件建设的质量控制应用软件建设的进度(jìndù)控制应用软件建设的投资控制第一百一十一页,共345页。信息工程应用(yìngyòng)系统建设监理的意义国家在此方面(fāngmiàn)投入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总揽全局,国内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和隐患。目前国内信息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四种:独立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购买商业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委托开发、合作开发、二次开发逐渐成为信息工程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开发的主要工作模式。对于这三种开发方式,必然存在一个项目组负责具体工作,而在这个项目组内,则存在着代表两个利益主体的成员,一方主要表现为业务支持人员(甲方),另一方主要表现为系统开发人员(乙方)。第一百一十二页,共345页。信息量互不对称性:甲方人员存在着信息技术的弱势;乙方存在着业务信息的弱势。由于双方在技术和业务上存在着的信息互不对称性,因此就很有可能出现(chūxiàn)通过损害对方而使己方受益的情况。信息管理的互不对称性:甲方存在信息管理的滞后现象,;乙方在对业务流程信息的管理方面存在缺陷,这也会对工程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信息工程应用系统(xìtǒng)建设监理的意义第一百一十三页,共345页。鉴于目前信息工程应用系统建设中甲乙双方信息互不对称性的存在,因此由一个第三方来协助双方开展工程建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就使得对监理的需要变得越发迫切。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表明,由用户委托专业的第三方监理机构,建立(jiànlì)工程监理制度,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使其处于严格的监控之下,可以降低工程建设风险,控制建设经费,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目标的完成。信息工程应用系统建设(jiànshè)监理的意义第一百一十四页,共345页。监理(jiānlǐ)目标监理工作就是对软件开发单位、软件实施单位和系统承建单位三方在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力求达到以下主要目标:促使三方在系统建设开发行为方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相关技术标准,制止开发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开发进度、质量按计划(合同)实现,力求开发行为合法、科学、合理又经济;促进三方能够全面准确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用户能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促使三方建立一套明确、合理、可行的计划或者规程,并利用与之相应的审核、监理机制和手段对其执行过程进行有效(yǒuxiào)控制;促使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及早预测和发现可能影响施工计划的各种因素,及时纠正可能影响系统功能与性能的缺陷。第一百一十五页,共345页。监理(jiānlǐ)内容

根据应用系统工程的实际状况(zhuàngkuàng),可以概括为:“三控制”(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二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一协调”。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第一百一十六页,共345页。质量控制要贯穿在项目建设从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准备、开发、实施、竣工、上线及维护的全过程。主要包括(bāokuò)组织设计方案评比,对设计方案审核,控制设计变更;在实施前通过审查承建单位资质等;在实施中通过多种控制手段检查监督标准、规范的贯彻;以及通过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把好质量关等。质量(zhìliàng)控制第一百一十七页,共345页。进度控制首先要在建设前期通过(tōngguò)周密分析研究确定合理的工期目标,并在实施前将工期要求纳入承建合同;在软件开发、实施阶段通过(tōngguò)运筹学、网络计划技术等科学手段,审查、修改实施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做好协调与监督,排除干扰,使单项工程及其分阶段目标工期逐步实现,最终保证项目建设总工期的实现。进度(jìndù)控制第一百一十八页,共345页。投资控制的任务,主要是在建设前期进行可行性研究,协助业主单位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在设计阶段对设计方案、设计标准、总预算进行审查;在建设准备阶段协助确定标底和合同造价;在实施阶段审核设计变更,核实(héshí)已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工程进度款签证和索赔控制;在工程竣工阶段审核工程结算。投资(tóuzī)控制第一百一十九页,共345页。成本控制(kòngzhì):PSP举例过程缺陷(quēxiàn)的记录,要求软件工程师按一定方式记录他们注入软件中的缺陷(quēxiàn)及其可能的改进方法代码长度估算,要求软件工程师预测所写的模块或算法的可能长度代码时间估算,例如,时间估算是5-10-20,5代表乐观时间,10代表可能时间,而20代表悲观时间,使用这三种时间,再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平均估算时间第一百二十页,共345页。成本(chéngběn)控制:项目管理工作量实例分析一个项目需要6个月的时间,总计22人月工作量。假设项目管理工作为总工作量的6%,就是(jiùshì)1.32人月,也就是(jiùshì)26.4天(假设20人天=1人月)。这样,在总共120天的项目经历时间中,项目管理工作的时间为26.4人天/120天=0.22人天/天(=1.76小时/天,若每天8小时),所以,在每天8小时的工作中,一个项目经理要花1.76小时进行项目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从投资控制角度,就可以聘请兼职项目经理。第一百二十一页,共345页。合同管理是进行投资控制、工期控制和质量控制的手段。因为合同是监理单位站在公正立场采取各种控制、协调(xiétiáo)与监督措施,履行纠纷调解职责的依据,也是实施三大目标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合同(hétong)管理第一百二十二页,共345页。确保(quèbǎo)项目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保证项目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quèbǎo)项目信息交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规范信息组织及信息管理,为项目实施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依据。信息管理第一百二十三页,共345页。协调:贯穿在整个信息系统工程从设计(shèjì)到实施再到验收的全过程。主要采用现场和会议方式进行协调。总之,三控二管一协调,构成了应用信息系统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三控是目标,二管是依据,协调是手段.为完满地完成监理基本任务,监理单位:首先要协助业主单位确定:三大目标预防风险及补救对策。其次要将既定目标准确、完整、具体地体现在合同条款中,绝不能有含糊、笼统和有漏洞的表述。最后才是在信息工程建设实施中进行主动的、不间断的、动态的跟踪和纠偏管理。沟通(gōutōng)组织协调第一百二十四页,共345页。应用软件建设(jiànshè)的质量控制

软件工程质量概述监理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管理组织项目的质量控制设计质量控制开发质量控制测试(cèshì)质量控制系统验收质量控制第一百二十五页,共345页。软件(ruǎnjiàn)质量定义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tèxìng)综合。反映实体满足与要求的一致性和适用性的特性(tèxìng)综合。第一百二十六页,共345页。

从项目作为一次性的活动来看:项目质量(zhìliàng)体现在由WBS反映出的项目范围内所有的阶段、子项目、项目工作单元的质量(zhìliàng)所构成,也即项目的工作质量(zhìliàng);从项目作为一项最终产品来看:项目质量(zhìliàng)体现在其性能或者使用价值上,也即项目的产品质量(zhìliàng)。项目(xiàngmù)的质量

第一百二十七页,共345页。

社会工作质量过程(guòchéng)工作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项目工作(gōngzuò)质量

第一百二十八页,共345页。监理的质量控制(kòngzhì)体系

在应用软件项目监理(jiānlǐ)工作中,为了有效地实施监理(jiānlǐ)工作、提高监理(jiānlǐ)质量,监理(jiānlǐ)单位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组织项目质量控制设计质量控制程序开发质量控制程序测试质量控制程序系统验收质量控制程序第一百二十九页,共345页。质量(zhìliàng)管理组织

第一百三十页,共345页。项目(xiàngmù)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主要是监督项目的实施结果,将项目的结果与事先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并分析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质量控制同样贯穿(guànchuān)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项目的结果包括产品结果(如交付)以及管理结果(如实施的费用和进度)。监理应该具有统计质量控制的工作知识,特别是抽样检查和概率方面的知识,以便帮助他们评价质量控制的输出。他们应该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预防和检查√特征样本和随机样本√特殊原因和随机原因√偏差和控制线第一百三十一页,共345页。

工作结果,包括实施结果和产品结果质量管理计划操作(cāozuò)规范检查表格质量(zhìliàng)控制的依据第一百三十二页,共345页。

监理(jiānlǐ)单位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标准提交监理(jiānlǐ)要求文件。承建单位在合同规定日期内按监理(jiānlǐ)要求文件提交正式文档或软件。监理(jiānlǐ)工程师根据合同及有关标准审查文档。监理(jiānlǐ)工程师提出审查意见,并报总监理(jiānlǐ)工程师。必要时,由总监理(jiānlǐ)工程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监理(jiānlǐ)单位向业主提交评审意见,业主根据评审意见对承建单位做出整改决定。质量监理(jiānlǐ)工程师按有关规定对开发或测试进行抽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监理(jiānlǐ)文件向业主和承建单位提交监理(jiānlǐ)意见。对重要问题,总监理(jiānlǐ)工程师将安排专项监理(jiānlǐ),并向业主提交专项监理(jiānlǐ)报告。专项监理(jiānlǐ)报告提交前须征求业主意见。业主根据监理(jiānlǐ)报告对承建单位做出整改决定。监理(jiānlǐ)单位承担的软件测试工作执行“XXXX质量控制体系”。并根据需要随时邀请专家组参与会审。质量(zhìliàng)控制的程序第一百三十三页,共345页。需求分析(fēnxī)说明书的监理工作与质量控制

需求说明书是乙方理解了甲方业务(yèwù)要求后为项目撰写的说明书,需求说明书是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对需求说明书的评审和监控是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一百三十四页,共345页。承建方按合同规定日期提交正式会签确认的总体需求说明(shuōmíng)书。监理工程师熟悉总体需求说明(shuōmíng)书。根据合同及有关标准审查总体需求说明(shuōmíng)书。监理工程师提出审查意见。必要时,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监理单位与业主和承建单位共同探讨,提出《补充建议》。承建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和《补充建议》编制《需求补充说明(shuōmíng)》并提交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审查《需求补充说明(shuōmíng)》。监理单位提交最终监理意见,业主根据监理意见对承建单位工作做出整改决定。需求分析说明书的监理(jiānlǐ)过程

第一百三十五页,共345页。

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