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未完成罪_第1页
第十二章未完成罪_第2页
第十二章未完成罪_第3页
第十二章未完成罪_第4页
第十二章未完成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鹏讲义,版权所有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方鹏讲义,版权所有犯罪阶段与犯罪形态示意图(以结果犯为例)方鹏讲义,版权所有未完成罪(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定义: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犯罪未得逞而停顿下来的犯罪形态仅有直接故意犯罪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不存在未完成状态不作为犯的问题相对于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既遂)结局性的停顿,不再继续发展下去方鹏讲义,版权所有第○节犯罪既遂

(犯罪的完成形态)一、定义

1、结果说

2、目的说

3、构成要件说(我国通说,基本构成要件)二、犯罪既遂的类型1、结果犯。抢劫罪:取财或轻伤;盗窃罪:以“控制说”为主,以“失控说”为辅;2、危险犯。放火罪:“独立燃烧”说,即引火物离开目的物,目的物达到能独自燃烧的程度;破坏交通工具罪: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3、行为犯。强奸罪:强奸行为实行完毕,妇女:“插入说”,幼女:“接触说”;诬告陷害罪:行为完成。4、举动犯: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伪证罪。三、犯罪既遂与因果关系虽出现预想结果,但不是犯罪行为导致,不是既遂方鹏讲义,版权所有第一节犯罪预备一、概念: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二、特征(一)已经实施预备行为

1、准备工具

2、制造条件(二)主观目的是为了实行犯罪(三)尚未着手实行犯罪

1、实行构成要件行为(实行行为)

2、直接侵害客体(法益)或造成紧迫危险(四)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方鹏讲义,版权所有(1)被害人的反抗;(2)第三者的阻止;(3)自然力的阻碍;(4)物质的阻碍;(5)犯罪人能力不足;(6)认识发生错误三、认定(一)与犯意表示的区别(二)犯罪共谋问题

1、共谋预备行为独立成罪:组织、策划犯罪

2、共谋共同犯罪(三)通常形式(1)选择、调查侵害目标(2)排除犯罪障碍(3)勾结共犯(4)商定犯罪计划、方案(5)接近犯罪目标,跟踪、尾随、守候、接近被害人等。四、处罚:可从、减、免方鹏讲义,版权所有第二节犯罪未遂

一、概念:已着手,意志以外原因,未得逞(欲而不能)二、特征(一)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1、着手:实行构成要件行为,对客体造成直接危险

2、具体犯罪的着手情形:抢劫、盗窃、保险诈骗

3、教唆犯与间接正犯的着手(二)犯罪未得逞

(三)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欲达目的而不能违背行为人本意的足以阻碍其继续实行犯罪的原因

(1)被害人的反抗;(2)第三者的阻止;(3)自然力的阻碍;

(4)物质的阻碍;(5)犯罪人能力不足;(6)认识发生错误三、种类(一)实行终了和未实行终了(二)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可罚的不能犯),以及迷信犯)

工具不能,对象不能;绝对不能,相对不能四、处罚:可从、减方鹏讲义,版权所有2006/2/54.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未遂)罪B.甲深夜潜入某银行储蓄所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窗外有响动,以为有人来了,因害怕被抓就悄悄逃离。甲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罪C.甲意图杀害乙,经过跟踪,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线。某日,甲准备了凶器,来到乙必经的路口等候。在乙经过的时间快要到时,甲因口渴到旁边的小卖部买饮料。待甲返回时,乙因提前下班已经过了路口。甲等了一阵儿不见乙经过,就准备回家,在回家路上因凶器暴露被抓获。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D.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奸的所谓犯罪事实,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刑事责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未遂)罪方鹏讲义,版权所有补充:不能犯不能犯:行为人自认为可以实现结果,但实际上行为不具客观危险性,不能实现结果(不可罚的不能犯)方鹏讲义,版权所有1、德日刑法对待不能犯的态度日本刑法(客观说):不能犯不可罚,不构成犯罪德国刑法(主观说):不能犯未遂,可以减免刑罚2、未遂犯的构成要件与欠缺必要构成要件要素主体身份行为:构成犯罪,要求行为具有危险性)行为客体(对象):对象欠缺并不一定导致行为无害结果:结果欠缺并不一定导致行为无害手段客观附随情状方鹏讲义,版权所有3、危险:主观上的危险说与客观上的危险说(1)争议之一:可罚还是不可罚?按主观计划可达结果,行为客观上有危险:未遂按主观计划可达结果,行为客观上无危险:???按主观计划不可达结果,行为客观也无危险:不可罚(2)争议之二:何谓客观上有危险?白糖当毒药:绝对不能误将少量毒药当足量毒药:相对不能用无子弹的手枪杀人误认尸体为活人(3)客观危险说具体危险:一般人是否感到危险客观危险:开始即不能与特定状况下不能修正的客观危险说方鹏讲义,版权所有2009/2/52.甲欲枪杀仇人乙,但早有防备的乙当天穿着防弹背心,甲的子弹刚好打在防弹背心上,乙毫发无损。甲见状一边逃离现场,一边气呼呼地大声说:"我就不信你天天穿防弹背心,看我改天不收拾你!"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构成故意杀人中止

B.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甲的行为具有导致乙死亡的危险,应当成立犯罪

D.甲不构成犯罪方鹏讲义,版权所有第三节犯罪中止

一、概念二、特征:能而不欲(一)时间性: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1、犯罪停顿后的悔罪表现:既遂后、未遂后无中止

2、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性质(二)自动性:能达目的而不欲。

1、自认为可能进行到底(无论客观情况如何)

2、出于本人意愿自动放弃客观障碍与本人自愿的区分(作用力大小)

3、彻底放弃犯意,不是保留犯意潜伏继续犯罪

4、预期障碍属(对象不能犯)未遂(三)有效性

1、结果:作为犯罪目的的结果(有结果的中止)

2、是否以积极救治行为要件(1)未实行终了:自动放弃犯罪(2)实行终了:有效防止结果发生

3、犯罪中止与因果关系三、处罚:应减、免方鹏讲义,版权所有甲基于强奸的意思,在一个偏僻的场所对乙使用暴力。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甲发现被害人是自己同村的人,大吃一惊,扔下被害人慌忙逃走。(2)乙为免受侵害,只好对甲说“我有性病”,甲悻悻而去。实际上,乙并无性病。(3)乙为免受侵害,只好对甲说:“我长得不漂亮,我给你100元钱,你去找个小姐。’’甲同意,收钱后离开。(4)乙为免受侵害,非常坚决地对甲说:“如果你要乱来,我就自杀!”甲也就不再强求,迅速离开现场。(5)乙骗甲说:“今天不行,我有事,明天我们在这里见吧”,甲答应后离开。在上述五种场合,甲是成立犯罪未遂还是中止?方鹏讲义,版权所有2004/2/4.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方鹏讲义,版权所有2003/2/42.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