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1编辑ppt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是研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的性能,对于一阶、二阶系统可以快速、直接地求出输出的时域表达式、绘制出响应曲线,从而利用时域指标直接评价系统的性能。因此,时域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然而,工程实际中有大量的高阶系统,要通过时域法求解高阶系统在外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表达式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大量计算,只有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分析。此外,在需要改善系统性能时,采用时域法难于确定该如何调整系统的结构或参数。2编辑ppt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并不需要准确地计算系统响应的全部过程,而是希望避开繁复的计算,简单、直观地分析出系统结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因此,主要采用两种简便的工程分析方法来分析系统性能,这就是根轨迹法与频率特性法,本章将详细介绍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法。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是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元件或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来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仍然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及准确性等,是工程实践中广泛采用的分析方法,也是经典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3编辑ppt频率特性分析法,又称为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的分析方法,它不必直接求解系统输出的时域表达式,不需要求解系统的闭环特征根,具有较多的优点。如:①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能揭示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得到定性和定量的结论,可以简单迅速地判断某些环节或者参数对系统闭环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改进系统的方法。②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之间有对应关系,而且频率特性分析中大量使用简洁的曲线、图表及经验公式,简化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频率特性分析法的特点4编辑ppt③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借助频率特性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直接求得元件或系统的频率特性,建立数学模型作为分析与设计系统的依据,这对难于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去建立数学模型的系统尤其有利。④频率分析法使得控制系统的分析十分方便、直观,并且可以拓展应用到某些非线性系统中。本章重点介绍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幅相频率特性与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方法、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闭环性能的方法。5编辑ppt5.1.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时间响应的特例,是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正弦响应。即一个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稳态时输出仍是一个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且稳态输出的幅值与相位是输入正弦信号频率的函数。下面用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频率响应的概念:6编辑ppt示例:如图所示一阶RC网络,ui(t)与uo(t)分别为输入与输出信号,其传递函数为RC

RC网络ui(t)u0(t)i(t)G(s)=

其中T=RC,为电路的时间常数,单位为s。7编辑ppt在零初始条件下,当输入信号为一正弦信号,即ui(t)=UisintUi与分别为输入信号的振幅与角频率,可以运用时域法求电路的输出。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Uo(s)=对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可得输出的时域表达式:8编辑ppt输出与输入相位差为:

=-arctanTω输入信号为ui(t)=Uisint二者均仅与输入频率,以及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参数有关。稳态输出与输入幅值比为:9编辑ppt5.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5.1.1频率特性的定义一个线性定常系统,在它的输入加一个振幅为Ar,角频率为ω和初相为φ1的正弦信号,那么经过一段过渡过程而达到稳态后,系统的输出端也将输出一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只是输出信号的振幅Ac和初相φ2有所变化。10编辑ppt5.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G(jω)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它表示了系统在正弦作用下,稳态输出的振幅,相位随频率变化的关系。称为系统的幅频特性φ(ω)=∠G(jω)称为系统的相频特性表示输出正弦量的相量表示输入正弦量的相量频率特性的复数形式:11编辑ppt5.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5.1.2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

如果已知系统(或环节)的传递函数,只要用jω置换其中的s,就可以得到该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反过来看,如果能用实验方法获得系统(或元部件)的频率特性,则可由频率特性确定出系统(或元部件)的传递函数。

12编辑ppt5.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5.1.3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Nyquist图也称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就是当ω从0→∞变化时,向量G(jω)的矢端轨迹。-90-78.7-76-71.5-63.5-45-260φ(ω)=-arctanωT(度)00.200.240.320.450.710.891∞0ωjNyquist图注意:相角φ(ω)的大小与正负,要从正实轴开始按送逆时针方向为正,顺时针方向为负进行计算。13编辑ppt5.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Bode图也称对数频率特性,就是将A(ω)和φ(ω)分别表示在两个图上,横坐标采用对数刻度。L(ω)Bode图对数相频特性:纵轴均匀刻度,标以φ(ω)值(单位为度);横轴刻度及标值方法与幅频特性相同。对数频率特性定义为:L(ω)=20lgA(ω)dB

L(ω)的图形就是Bode图14编辑ppt5.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5.2.1比例环节传递函数:G(s)=K频率特性:G(jω)=K

幅频特性:A(ω)=K相频特性:φ(ω)=0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

L(ω)=20lgA(ω)=20lgK

φ(ω)=015编辑ppt5.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5.2.2积分环节传递函数:G(s)=1/s频率特性:G(jω)=幅频特性:A(ω)=相频特性:φ(ω)=-90°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

L(ω)=20lgA(ω)=-20lgω

φ(ω)=-90°16编辑ppt5.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5.2.3惯性环节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

17编辑ppt5.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5.2.4微分环节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

18编辑ppt5.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5.2.5振荡环节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

19编辑ppt5.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5.2.6延迟环节传递函数:G(s)=e-τs

频率特性:G(jω)=1∠-ωτ

幅频特性:A(ω)=1相频特性: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

20编辑ppt1.低频段在T<<1(或<<1/T)的区段,可以近似地认为T0,从而有故在频率很低时,对数幅频特性可以近似用零分贝线表示,这称为低频渐近线。21编辑ppt2.高频段

在T>>1(或>>1/T)的区段,可以近似地认为L()为因变量,lg为自变量,因此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是一条斜线,斜率为-20dB/dec,称为高频渐近线,与低频渐近线的交点为T

=1/T,T称为转折频率,是绘制惯性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时的一个重要参数。22编辑ppt5.一阶微分环节(Ts+1)

1.低频段

在T<<1(或<<1/T)的区段,对数幅频特性可以近似用零分贝线表示,为低频渐近线。2.高频段在T>>1(或>>1/T)的区段,可以近似地认为高频渐近线是一条斜线,斜率为20dB/dec,当频率变化10倍频时,L()变化20dB。转折频率为T=1/T。23编辑ppt

可知,一阶微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与惯性环节的相应特性互以横轴为镜像。精确曲线的修正方法也与惯性环节相同。但需要注意到修正值的符号相反。如转折频率处T对应的精确值是L(T)=0+3=3dB。24编辑ppt

6.二阶振荡环节(1)对数幅频特性

1.低频段T<<1(或<<1/T)时,L()20lg1=0dB,低频渐近线与0dB线重合。0≤≤125编辑ppt2.高频段T>>1(或>>1/T)时,并考虑到(0≤≤1),有L()-20lg(T)2=-40lg(T)=-40lgT-40lgdB这说明高频段是一条斜率为-40dB/dec的斜线,称为高频渐近线。T=1/T为低频渐近线与高频渐近线交点处的横坐标,称为转折频率,也就是环节的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26编辑ppt27编辑ppt(2)相频特性可知,当ω=0时,()=0;ω=1/T时,()=-90°;ω→∞时,()→-180°。与惯性环节相似,振荡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将对应于ω=1/T及()=-90°这一点斜对称。振荡环节具有相位滞后的作用,输出滞后于输入的范围为0º→-180º;同时的取值对曲线形状的影响较大。28编辑ppt系统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步骤1、分别求出w=0、∞时的G(jw)2、画出幅相曲线中间几点3、确定w=0→

∞时G(jw)的变化范围29编辑ppt30编辑ppt31编辑ppt32编辑ppt33编辑ppt34编辑ppt35编辑ppt36编辑ppt37编辑ppt38编辑ppt5.3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5.3.1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G1(s)G2(s)……Gn(s)对应的频率特性为:G(jω)=G1(jω)G2(jω)……Gn(jω)=A1(ω)∠φ1(ω)A2(ω)∠φ2(ω)……An(ω)∠φn(ω)=A(ω)∠φ(ω)概略绘制幅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是:(1)确定幅相频率的起始点和终止点是:起始点:(2)确定曲线实轴的交点,即令Im[G(jω)]=0,得交点频率ωx,再代入G(jω),可得交点坐标Re[G(jωx)]。(3)确定曲线的变化趋势,即φ(ω)的变化范围。终止点:39编辑ppt系统的频率特性有两种,由反馈点是否断开分为闭环频率特性Ф(jω)与开环频率特性Gk(jω),分别对应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Ф(s)与开环传递函数Gk(s)。由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较易获取,并与系统的元件一一对应,在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法中,分析与设计系统一般是基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由除延迟环节之外的典型环节组成5.3.3开环伯德图的绘制40编辑ppt5.3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5.3.2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系统的频率特性为:G(jω)=G1(jω)G2(jω)……Gn(jω)=A1(ω)∠φ1(ω)A2(ω)∠φ2(ω)……An(ω)∠φn(ω)=A(ω)∠φ(ω)则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为:L(ω)=20lgA1(ω)+20lgA2(ω)+…+20lgAn(ω)φ(ω)=φ1(ω)+φ2(ω)+…+φn(ω)因此,画出G(jω)所含典型环节的对数幅频和相频曲线,对它们分别进行代数相加,就可以得到开环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直接绘制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例子41编辑ppt1.基本规律(1)由于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渐近线是由各典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叠加而成,而直线叠加就是斜率相加,所以L()的渐近线必为由不同斜率的线段组成的折线。顺序斜率叠加法在绘制系统Bode图时,应先将系统传递函数分解为典型环节乘积的形式,再逐步绘制。不必将各个典型环节的L(ω)绘出,而使用从低频到高频逐次变换斜率的方法绘出L(ω)曲线,Ф(ω)曲线描点或叠加求取。42编辑ppt(2)低频渐近线(及其延长线)的确定Gk(jω)的低频段表达式为()=-v90°43编辑ppt对数频率特性的低频渐近线表达式为可见低频段的对数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均与积分环节的个数v有关。低频段为一条斜率为-20vdB/dec的斜线。同时,低频渐近线(及其延长线)上在=1时,有L(1)=20lgK。44编辑ppt(3)转折频率及转折后斜率变化量的确定低频段只与积分环节的个数v

及开环传递系K有关,而其他典型环节的影响是在各自的转折频率处使L()的斜率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1/T处,斜率-20dB/dec;在一阶微分环节G(s)=(s+1)的转折频率1/处,斜率+20dB/dec;在振荡环节的转折频率1/T处,斜率-40dB/dec45编辑ppt(4)最终斜率与最终相位滞后与n-m的关系当→时,由于n>m,所以高频段的近似表达式为()=-(n-m)·90°46编辑ppt对数频率特性的高频渐近线表达式为高频段为一条斜率为-20(n-m)dB/dec的斜线。说明高频段的对数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均与(n-m)有关。()=-(n-m)·90°47编辑ppt2.绘制步骤利用规律,可以从低频到高频,将L()整条曲线一次画出,步骤如下:

1.开环传递函数写成标准的时间常数表达式,确定各典型环节的转折频率。2.选定Bode图坐标系所需频率范围,一般最低频率为系统最低转折频率的1/10左右,而最高频率为最高转折频率的10倍左右。确定坐标比例尺,由小到大标注各转折频率。3.确定低频渐近线(由积分环节个数v与开环传递系数K决定),找到横坐标为ω=1、纵坐标为20lgK的点,过该点作斜率为-20vdB/dec的斜线。4.由低频向高频延伸,每到一个转折频率,斜率根据具体环节作相应的改变,最终斜率为-20(n-m)dB/dec。48编辑ppt5.如有必要,可对分段直线进行修正,以得到精确的对数幅频特性,其方法与典型环节的修正方法相同。通常只需修正各转折频率处以及转折频率的二倍频和1/2倍频处的幅值就可以了。

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通过0分贝线,即

L(c)=0或A(c)=1时的频率c称为幅值穿越频率。幅值穿越频率c

是分析与设计时的重要参数。49编辑ppt6.在对数相频特性图上,分别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可用模型板画),将各典型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沿纵轴方向迭加,便可得到系统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也可求出()的表达式,逐点描绘。低频时有()=-v(90),最终相位为()=-(n-m)90。7.若系统串联有延迟环节,不影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只影响系统的对数相频特性,则可以求出相频特性的表达式,直接描点绘制对数相频特性曲线。50编辑ppt绘制Bode图确定典型环节及其转折频率5.3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直接绘制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例子已知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写出系统标准开环传递函数123比例环节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积分环节51编辑ppt5.3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5.3.3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系统在s右半平面上既无极点,又无零点的传递函数,称为最小相位传递函数,否则,为非最小相位传递函数,具有最小相位传递函数的系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统。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根据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就可以唯一地确定相应的相频特性和传递函数。因此,从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的角度看,只要绘出系统的幅频特性,就可以确定出系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典型环节的确定(Ti=)系统对数幅频曲线斜率变化了[-20],则存在惯性环节ωi为转折处的频率(τi=)ωi为转折处的频率系统对数幅频曲线斜率变化了[20],则存在微分环节系统对数幅频曲线斜率变化了[-40],则存在振荡环节ωn为转折处的频率52编辑ppt5.3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由对数频率特性确定最小相位系统的传递函数对数幅频曲线的低频部分开环放大倍数K的确定0型系统,不含积分环节1型系统,含一个积分环节2型系统,含二个积分环节0型系统(0分贝线高度=20lgK)1型系统(K=ωK

)2型系统(K=ωK

2)53编辑ppt5.4奈奎斯特稳定判据54编辑ppt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闭环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即位于s左半平面。在时域分析中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一种方法是求出特征方程的全部根,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劳思-赫尔维茨稳定判据(代数判据)。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有不足之处,对于高阶系统,非常困难且费时,也不便于研究系统参数、结构对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如果知道了开环特性,要研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还需要求出闭环特征方程,无法直接利用开环特性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其开环数学模型易于获取,同时它包含了闭环系统所有环节的动态结构和参数。

55编辑ppt除劳斯判据外,分析系统稳定性的另一种常用判据为奈奎斯特(Nyquist)判据。Nyquist稳定判据是奈奎斯特于1932年提出的,是频率法的重要内容,简称奈氏判据。奈氏判据的主要特点有1.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来研究闭环系统稳定性,而不必求闭环特征根;2.能够确定系统的稳定程度(相对稳定性)。3.可用于分析系统的瞬态性能,利于对系统的分析与设计;4.基于系统的开环奈氏图,是一种图解法。

56编辑ppt5.4频域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5.4.1奈奎斯特(Nyguist)稳定判据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系统闭环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当频率ω从0→∞,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逆时针绕(-1,j0)点的角度为pπ。其中p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位于s右半平面的极点数。也可以叙述为: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当ω由0→∞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在点(-1,j0)左侧负实轴上正、负穿越的次数之差为p/2,p为开环传递函数正实部极点个数。值得说明的是,当开环幅相频率特性起始于负实轴上或终止于负定轴上时,穿越次数定义为1/2次。若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在点(-1,j0)左侧负实轴上负穿越的次数大于正穿越的次数,则闭环系统一定不稳定。57编辑ppt5.4频域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这些开环幅相特性曲线的闭环系统稳定吗?58编辑ppt5.4.3简化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1.绘制由0变到+时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G(j)

由0变到+时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G(j)逆时针包围(-1,j0)点的圈数为N,已知系统开环右极点数为P

,则系统闭环右极点个数为Z

(不包括虚轴上的极点):

Z=P-2N’

当Nyquist曲线G(jω)通过(-l,j0)点时,表明在s平面虚轴上有闭环极点,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属于不稳定。59编辑ppt开环频率特性曲线逆时针穿越(-∞,-1)区间时,随ω增加,频率特性的相角值增大,称为一次正穿越N’+。反之,开环频率特性曲线顺时针穿越(-∞,-1)区间时,随ω增加,频率特性的相角值减小,则称为一次负穿越N’-。频率特性曲线包围(-1,j0)点的情况,就可以利用频率特性曲线在负实轴(-∞,-1)区间的正、负穿越来表达。2.采用穿越的概念简化复杂曲线包围次数的计算由0变到+时开环频率特性曲线要形成对(-1,j0)点的一次包围,势必穿越(-∞,-1)区间一次。60编辑ppt

由0变到+时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G(j)对(-1,j0)点的总包围次数为N=(N’+-

N’-)利用正、负穿越情况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叙述为:Z=P-2(N’+-

N’-)注意奈氏曲线在(-1,j0)点以右负实轴上相位有变化不算穿越。61编辑ppt3.半次穿越

奈氏曲线始于或至于(-1,j0)点以左负实轴,称为一个半次穿越,如图所示。[例5.9]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由于曲线始于(-3,j0)点,故顺时针包围(-1,j0)点的次数为1/2,N’-=1/2。由于开环右极点数为P=0,故Z=P-2(0-N’-)=P-2N’-=1闭环系统有一个右极点,闭环不稳定。62编辑ppt5.4.2奈奎斯特对数稳定判据

当ω由0→∞变化时,在开环对数幅频率特性曲线L(ω)≥0dB的频段内,相频特性曲线φ(ω)对-180°线的正穿越与负穿越次数之差为p/2(p为s平面右半部分开环极点数目),则闭环系统稳定;否则系统不稳定。5.4频域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奈奎斯特对数稳定判据63编辑ppt5.5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64编辑ppt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且接近临界稳定状态时,虽然从理论上讲,系统是稳定的,但实际上,系统可能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其原因可能是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时,采用了线性化等近似处理方法;或系统参数测量不准确;或系统参数在工作中发生变化等。因此要求系统保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稳定裕度),这样才可以保证不致于分析设计过程中的简化处理,或系统的参数变化等因素而导致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系统稳定裕度用于表征系统的相对稳定程度,经常作为控制系统的频率域性能指标。65编辑ppt可知:K值较小时,系统稳定;K值较大时,系统不稳定的;K取两者间的某个值时,Nyquist曲线通过(-1,j0)点,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系统Nyquist曲线与实轴交点坐标离(-1,j0)点的距离,可作为表征系统相对稳定性的一个指标。通常用相角裕量γ和幅值裕量hg表示系统稳定裕度。

66编辑ppt相角稳定裕度的物理意义在于:对于闭环稳定的最小相位系统,在=c处,系统的相角如果再减小角度,系统将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减小的角度大于后,系统将不稳定。为了使最小相位系统是稳定的,必须为正值。稳定系统γ

>0,γ越大,系统相对稳定性越高。

相位裕度是设计控制系统时的一个重要依据,描述系统的阻尼程度。67编辑ppt5.5.3幅值裕量

Nyquist曲线与负实轴交点处幅值的倒数称为幅值裕量,记为hg。68编辑ppt幅值稳定裕度的物理意义为:对于闭环稳定的最小相位系统,若系统在相角穿越频率g处幅值增大hg倍(或对数幅值上升Lh分贝),则系统将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稳定系统hg>1,Lh(dB)>0,hg越大,相对稳定性越高。对非最小相位系统,只有γ>0且hg>1时,才能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对最小相位系统,有时仅需两者之一即可,一般取γ。以分贝数表示时:

69编辑ppt系统的Nyquist图和Bode图的对应关系Bode图与Nyquist图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所以在Nyquist图上的分析结论可以移植到Bode图上加以应用。

ωc为幅值穿越频率(或幅值交接频率),特性曲线与单位圆(0dB线)交接处的频率;

ωg为相位穿越频率(相位交接频率),特性曲线与负实轴(-180o线)交接处的频率。70编辑ppt由图可见,对一结构、参数给定的最小相位系统,当开环传递系数增加时,由于L(c)曲线上升,导致幅值穿越频率c右移,从而使得相位裕度与幅值裕度都下降,甚至使系统不稳定。71编辑ppt5.5.4系统的稳定裕量

仅用相位裕量或幅值裕量都不足以充分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只有当γ、Lh均为正时,系统才是稳定的。为了确保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系统具有满意的性能,γ、Lh都应该有合适的取值。72编辑ppt从控制工程实践得出,系统应具有30~60的相位裕量,幅值裕量大于6dB(即Kg>2)。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之间有确定的对应关系。要求相位裕量应在30~60之间,意味着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在穿越频率c上的斜率必须小于-40dB/十倍频,通常取-20dB/dec,且具有一定的宽度。适当的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可以防止系统中元件的参数和特性在工作过程中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并可以提高系统抗高频干扰的能力。73编辑ppt根据稳定裕量的概念,当某系统结构、参数给定时,还可根据要求的稳定裕量如γ的取值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系数。

首先,根据开环传递系数的某个取值绘出开环伯德图,()曲线上相位大于-180º,并与-180º距离正好为γ所对应的那一点的频率就是所需的幅值穿越频率c。

然后将L()在坐标系中上下平移,使之正好在此点穿越0分贝线,就确定了满足要求的系统开环伯德图,其相位裕量为要求的取值。最后,求出此刻L()所对应的开环传递系数。74编辑ppt5.6闭环系统频率特性

75编辑ppt开环频率特性来分析和设计系统,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在进一步的分析和设计系统时,也常要利用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由于闭环系统的闭环零极点较难获取,因此一般无法直接根据闭环传递函数绘制闭环频率特性。系统闭环频率特性的求取有不同的方法,但一般是利用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来求闭环频率特性。

76编辑ppt77编辑ppt

幅值穿越频率c与相位穿越频率g,相位裕量与幅值裕量都是控制系统的开环频域指标,频域指标是表征系统动态性能的间接指标。由于时域指标(稳态误差ess、最大超调量σ%、调节时间ts等)反映系统性能更为直接、正确。因此需要探讨开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以便于由开环频域指标分析闭环系统的性能。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来说,对数幅频特性与对数相频特性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反映系统的结构与参数,能够据此推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因此,根据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就能了解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78编辑ppt本节介绍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的形状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并研究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以及根据频域指标估算系统的时域响应性能的方法。79编辑ppt5.5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开环频率特性频段的划分

低频段开环频率特性第一个转折点前的部分中频段开环频率特性截止频率ωc前后的区间高频段开环频率特性ω>10ωc后的区间点点看80编辑ppt5.5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5.5.1开环频率特性低频段与系统稳态误差的关系

开环放大倍数K的确定0型系统(0分贝线高度=20lgK)n型系统(K=ωKn

)[-20n]K和ess的关系81编辑ppt5.6.2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中频段与系统动态性能关系

由开环频率特性来研究系统的动态性能,一般是用对数幅频特性的幅值穿越频率c和相位裕量这两个特征量,这两个特征量都与系统中频段的形状有关。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的中频段是指L()曲线在幅值穿越频率c附近的区段,在波德图一般是L()从大约+30dB过渡到约-15dB的范围内。下面以一例题来说明系统开环波德图中频段形状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82编辑ppt[例5.15]某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T1>

T2),分析中频段形状与相位裕量间的关系。解:绘制系统开环L()如图所示,调节开环传递系数K的大小,使L()以不同的斜率穿越0分贝线。由图可见,此系统不仅增加放大系数时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放大系数也将降低系统的稳定性。83编辑ppt当1、2确定,c处于1、2之间的几何中心点时,γ值有极大值。

L()在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斜率为-40dB/dec,这两段所对应的()相位值较小,所以当以斜率-20dB/dec穿越0分贝线时,所对应的γ较大。同时希望γ受其他斜率段的影响较小,所以c应该远离其他斜率段,即中频段也应该有一定的宽度,保证对应的γ值(对其他系统同样适用)。84编辑ppt5.5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5.5.2开环频率特性中频段与系统暂态性能指标的关系

和σ%的关系越小,σ%越大;越大,σ%越小。为使二阶系统不致于振荡得太厉害以及调节时间过长,一般希望30°≤≤70°

ωc

ts的关系如果两个二阶系统的相同,则它们的最大超调量也相同,ωc较大的系统,调节时间ts较短。

85编辑ppt对于二阶系统,开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之间有准确的数学关系。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为1.

二阶系统γ与系统平稳性之间的关系根据给定的相角裕度γ可以查得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时域指标最大超调量σ%

,反之亦然,二者之间为一一对应的确定的关系。ζ增大,γ随之增大,σ%减小。86编辑ppt2.二阶系统c、γ与系统快速性之间的关系当要求系统具有相当的灵敏度时,c应该较大。从物理意义上解释,c越大,说明系统能够响应的输入信号的频率越高,也就是跟踪输入信号的速度越快,系统的惯性较小,即快速性好。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二阶系统,tsc与γ成反比;当γ给定后,ts与c成反比;87编辑ppt3高阶系统开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

高阶系统的开环频域指标(γ、c)与时域指标(σ%,ts)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来近似。这样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可以用开环频域指标去估算系统的时域性能。1)高阶系统的超调量与相角裕度的关系通常用下述近似公式估算:2)高阶系统的调节时间与相角裕度的关系通常用下述近似公式估算88编辑ppt由以上对二阶系统与高阶系统的分析可知,如果两个同阶的系统,其γ相同,那么它们的超调量大致是相同的,而幅值穿越频率c越大的系统,调节时间ts越短。绘制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对于高阶系统,一般γ上升,最大超调量σ%与调整时间ts都明显下降,系统动态性能改善。89编辑ppt5.5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5.6.3开环频率特性高频段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频段系统闭环幅频近似等于开环幅频。因此,开环对数幅频特性高频段的幅值,直接反映了系统对输入端高频信号的抑制能力,高频段分贝越低,系统抗干扰能力越强。(1)如果要求具有一阶或二阶无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