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教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_第1页
重点中学教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_第2页
重点中学教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_第3页
重点中学教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_第4页
重点中学教师要处理好三个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中学教师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南通市教科院冯卫东重点中学教师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题解三个关系“应试教学”与人文关怀“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学科素养与综合素养建议题解重点中学:普通高中大多数都是省、市重点中学。因此“重点中学教师”基本可以涵盖全体普高教师。我认为,从面上来讲,当前“重点中学教师”专业、职业发展状况并不理想。我的这个较早就产生的想法在一次“学校发展教师?”研讨会上得到支持和支撑。不少专家认为,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理想度”跟教师所在年段总体上呈“负相关”的趋势。(例:市直中学语文课赛;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表现;“名师之路”科研活动论文评比结果;朱永新的话。)“重点中学教师”是一个值得关注、研究的对象。从我们老师自身的角度出发,也有自我反思和省察的必要,如,我应该有怎样的角色定位(工具、匠、家),我应该有怎样的目标指向,我应该怎样工作和生活才更好,我应该怎样调适社会期待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关系,等等。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中的一些老师实际上没有认真反思和省察。(苏格拉底:“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选择了重点中学教师发展这个话题。它可以有一个副标题,即,“基于教师自身发展需要”,我甚至想把它写为“为了教师自己活得更好”。这个出发点似乎低了,但却是一个重要“基点”。第一,“应试教学”与人文关怀1,何为“应试教学”?不应搞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二元对立;2,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研讨会取得的一些共识—朱小蔓、陶西平的话;3,我个人的想法—“素质教育‘阶段论’”。“应试教学”的现状?最突出的有两点:1,高耗低效、高“效”高耗(质量过剩、高考成本)。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一份调查表)。训练的“临界点”问题(李:关于形近字辨析);2,以偏概全,以“全”盖“全”:全程(俞玉萍,语文高考,李镇西的话)、全员(学生:同一要求);全方位:社会性—考试经济;全身心(“乐争朝夕,方可争锋”、“吃人上之苦,做人上之人”)……部分教师的生存状态: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焦虑水平高、职业情趣低、受动性明显、虚荣心强、情绪转移欲(及现象)普遍。生命质量低。“工具理性”弊端显见:把学生看作工具,自己也不能逃脱工具的厄运,不能褪去一份本来不应有的生命悲剧意味。“人是自己的设计师”。此种生存状态毫无疑问有“自为”的成份。张民生“能动空间”说。所以,从“自爱”的角度,我们也要为自己的“能动空间”增容。爱人就是爱自己,我以为,人文情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爱自己。人文主义简单溯源。

人文主义是个历史概念,主要指在文艺复兴时期,通过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发现人的价值,把中世纪崇尚宗教信仰转变为崇尚理性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人们的思想冲破封建主义和神权的束缚,从盲目信仰到理智思考的转变,对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历史的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文关怀”意味着让人好好地活,把人放在首位、极力维护个人尊严。1995年召开的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值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把学生当人看,让他活得更像人一点。)

(用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道德]教育。我笃信,有人文情怀、有教育道德的教师,在让学生过有道德的教育生活的同时,自己也会感觉得更舒适些、更惬意些,甚至更诗意些。)“人文关怀”是可为的:1,给自己一方明亮的天空。(《假如我是教育部长》:“我要开除那些不会微笑的老师。”幸福是一种感觉,能给自己培植幸福感是现代人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高的重要标志。悦纳自己。袁:“我从来都是心情愉快地去上课。我觉得世界是美好的,我从来都是教学生从正面看问题。”“我经常想起孙维刚老师的一句话:‘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让别人更幸福。”)

2,为学生找一个可爱的理由。(“顽童”不是“次声”。)

3,“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成尚荣:错误是学生发育没有成熟的优点。孙云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正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他们是弱小的,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左手、右手。“暂时性遗忘”的故事。)

4,“没有蛀牙”(幽默是思想深邃的表现,是爱心浓缩的结晶。)5,“糖衣片效应”与“图钉效应”(永远不要在学生面前说出任何一句刻毒的话,因为那只能起到自伤伤人的效果。)6,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目标,给不同的孩子以相同的信任。(质疑“四县联考英雄榜”,人生不断重新排序,东大学生街头乞讨。“陆步轩与陈章良”。)

7,在创意中砥砺意志(沈世红:写励志短文,“理想树”。)

8,吃苦也要讲科学结论李镇西:不可否认,今天的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教育个性的空间是非常狭小的,但是不是到了窒息的地步?我们可以对现实做些妥协,但在妥协的同时,可不可以巧妙而又稳妥地向理想一寸一寸地逼近?比如,在高考压力下,我们也不得不进行一些应试训练,但这个训练过程能不能科学一些而不是那么野蛮?……我们无法躲避高考,但我们可以躲避题海。当然,在这里,“可以选择”和“可以躲避”的前提是,教师本人不但富有爱心而且拥有智慧。是的,现在的教育充满了“实用”“功利”的色彩,但我们可不可以在为学生打造高考敲门砖的同时,也给他们一些精神的东西?我们在教会学生适应社会的同时,能不能也给他们的心田里播下改造社会的理想种子?第二,“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南通教育精神的发展和南通教育特征的把握。(“四特别”[能吃苦、讲奉献、会钻研、善协]+”“特别敢创新”。南通教育是积淀丰厚、艰苦奋斗、充满智慧——科研是优势和底蕴所在、质量一流、追求理想的教育。)

但不必讳言:“埋头拉车”多,“抬头看路”少。

人们的犹疑态度:要不要研究(评中高要不要论文);研究是否影响“工作”(做有思想的实践者);什么人有“资格”研究(生态—物种多样);提倡全员参与是不是无限泛化,是不是对研究的低俗化理解(科研的层级问题,三“研究”之说)。目前教育科研中出现的一些弊端:1,吃饭课题”;2,剽窃成风;3,假话、空话、套话盛行。从“写”的角度,我的建议:1,登上第一级阶梯——从叙事研究起步

(可为性,草根研究与平民性;归因思考的理性价值,美国学者贾得纳“经验+反思=教师成长”的公式;《帕夫》《爱心》的启示;伴随“终身研究”—《情境诗篇》。例:《粉笔的衣裳》。)

2,跃上第一个平台——以“论理”随笔提升

(何为“随笔”;“论理”随笔的价值—事与理的交融,实践与理论的“无缝衔接”;“论理”随笔的一种追求—发现和揭示“有个性”的“理”。例:《要在乎学生的“在乎”》、《“师恩”不言谢》)

掘出“第一桶金子”——用“整合”架构论文

(论文的思辨特征和高度智慧决定着它的“金子”特质,教研在叙事研究和“论理”随笔中成长,还要在论文写作中成熟;“整合”[办法之一]—把平时的片断思考有机地整理、嫁接、并合,往往能形成一篇论文的初步框架和基本内容。例:《瓶盖、瓶颈、瓶底—论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关键》;《课改课的六大“勘误”》[弱化科别,无限综合;动辄交流,太多合作;模糊是非,一味表扬;渐退次席,逐步逊位;远离教材,远程发挥;情境设置,违情悖理。])拓开第一片天空——靠课题引领协作(有自身“境界”的科研离不开课题;课题可以统摄个体或群体的研究工作;加强协作对我们研究乃至教育的意义[南通教育“以联见长”的特点]。)(选择课题的主要注意点:切口适中、具可操作性、有校本和“人本”特点。)(文本写作:“背景分析”注意区域情况;“概念界定”注意持之有据;“理论假设”注意预期成果;“理论支撑”注意传统理论。)结论教育科研可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善教师的生活状态。(苏: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朱:写得精彩是因为活得精彩;为了写得精彩,你就必须活得精彩。)教师需要追求“职后发展”,科研是“职后发展”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杠杆。教育科研最好是教师的一项生活内容,最好能成为“欲罢不能”的事。这里的关键是“打响第一枪”,学校有责任为此提供一定的助力。教师也有多元智能发展的问题,学校要注意发现“研究智能”高的人,培养一批科研型、学者化的教师。这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硬件”所在。第三,学科素养与综合素养一位新教师的感触。重点中学教师素养结构普遍不合理,不利于自身理解和进入新课程,不利于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国人,也不利于自身生活情趣的丰富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教师心理问题的起因之一就在于文化生活—素养结构的偏颇、单调、乏味)。现状归因:家庭和时代影响;受过的基础教育;高等师范教育阶段“窄胡同”式的课程结构(杨福家的话);入职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任务以及自身的认识(两位老教师的自负)和性格、心理局限。教师的“恩格尔系数”:专业性/条件性/文化性/手段性知识(素养)。学科素养最多只能“充饥”、“裹腹”。苏:学科知识应该处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角落,而不应在中心,更不应该是全部。爱因斯坦,钱学森;北大吴国盛;徐利洽(数学—科学、文化)。达尔文的话: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的另一部分能力的衰退……事实上,失去这种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幸福,而且还能进一步损害理智,甚至可能会因为本性中情感成份的退化而危及道德心。我们能做的:1,不断提高学科素养(例,“天中杯”的两篇作文及评奖结果:《斗蟋蟀》《只有一条腿,但我却想飞》)2,努力做到文理“视界融合”。(蔡元培说,若能在“知识以外兼养感性,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理科老师特别要读一些人文类的书报——刷色。乾元国学教室。例:哲学阅读;读霍金《时间简史》、《大学科学读本》、沈致远《科学是美丽的》。多看央视十套。)3,跨学科、泛领域听课,适时举行学科论坛。(西方哲学:人只有到异域文化中才能找到自己。不仅是从教学论的角度。)4,认真弥补教育学素养的不足。(某省中师、师专、高师本科的教育学科课程和教育实习合计不到总课程学时总数的10%,有的学校仅仅6%或7%。可见,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特征不明显。)

结论教师要努力改变在学科大门之外“两眼漆黑”的状态,永远做“学生式教师”(弗里《被压制的教育学》)。(吴非:教师工作了一二十年,专业没有得到任何发展,但是搞纯粹的应试教学,却使他们成了当地的名流。)

学校要为丰富教师综合素养、改善教师素养结构提供便利。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品位。即便从最功利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努力和作为都将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厚积薄发。)建议要在适应中力求超越:在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寻找平衡点。学校要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之“主脑”。要千方百计地鼓励和引导师生读书。(古人说,人生有“五福”:“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陶行知的话。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因此你看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对阅读的重视。当阅读成为人的生活习惯的时候,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教育才是成功的。终身读书、“终身成长”。以色列;深圳成为全国平均购书消费最多的城市。高万祥: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品格。张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