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政治史_第1页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政治史_第2页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政治史_第3页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政治史_第4页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政治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政治史1.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向我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 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坚持“一边倒”方针与独立自主的统一2.1950年,中国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援助,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21个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援助。这说明,中国的对外援助()A.得到了亚非各国的支持 B.摧毁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确立3.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材料反映了()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C.我国外交政策强调意识形态 D.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4.下列日程是周恩来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上午10点,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中午11点40分,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1点起,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4点50分,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这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反映中美关系的缓和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据统计,1956年有5400名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出访了49个国家,这些访问者或者以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身份,或者作为各种各样的半官方组织的代表,单个或结伴出访。这些出国访问活动()A.打破了美国对华经济的封锁 B.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C.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缓和 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6.1955—195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建交时间建交国家建交时间建交国家1955年8月1日尼泊尔1958年7月9日東埔寨1956年5月3日埃及1958年8月20日伊拉克1956年8月1日叙利亚1958年12月20日阿尔及利亚1956年9月24日也门1959年2月4日苏丹1957年2月7日锡兰1959年10月4日几内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接受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中国促进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7.新中国的外交史可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这表明()A.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本性区别C.新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D.国际格局演变决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8.1971年10月18日至24日,26届联大就某一重大问题的表决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辩论,约80个会员国在大会上发言。据外电报道,支持“两阿提案”(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和支持美、日等国方案的基本旗鼓相当。对于此事件描述正确的项有()①该重大问题是中国重返联合国②“两阿提案”的内容包括驱逐蒋介石集团出联合国③基辛格秘密访华时曾以美日方案试探中国但遭拒绝④“两阿提案”最终以压倒性多数的优势在联大通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1972年,日本外交蓝皮书中提到,“中美两国由一直以来的只有‘对抗’的关系进入到包含‘对话’的共存关系”,同时“国际政治显然由之前美苏两国对抗的时代向中美苏三国以竞争与共存、对立与对话关系为轴而转的时代移行”。由此可知,在日本看来()A.中美外交分歧渐趋消除 B.意识形态不再影响大国关系C.日中关系改善势在必行 D.谋取政治大国的时机已成熟10.1972年,我国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表示要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七十年代末,又提出了“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即致力于全方位地发展和改善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A.旨在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促进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C.说明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立足于时代环境的最新形势11.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尼克松时坦率地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这说明()A.世界格局变动促使中美关系发展 B.中国为市场经济改革做外交准备C.中国维护和平放弃部分外交原则 D.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渐务实和理性12.下表是《人民日报》1997年有关美国的报道统计数据表(不完全统计)。从表中可以得出()分类条数政府报道639经济报道217科技报道172社会生活报道238中美关系缓和报道450中美关系紧张报道36A.中美在各个领域交流互动频繁 B.国家媒体主动服务中美关系大局C.美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正面的美国形象在中国成为共识13.1954年,新中国在日内瓦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说明()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 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14.《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日韩领导人会晤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A.坚持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5.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时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6.面对不同时期的国际局势,我国外交政策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6月30日,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人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学籍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美帝国主义是新中国最危险的敌人,迫使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秦榆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摘偏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来同存异到维护准界的多样性》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苏冷战的40多年时间里,美苏双方在局部问题上曾寻求过妥协与合作并达成某些协议,双方关系也曾出现过缓和,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美苏关系以对抗为主的特征。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主要由于苏联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变化,美苏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大大减少,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也逐渐减弱,这一切导致了美苏关系的重大变化。——摘编自倪孝铨《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材料二20世纪50、6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美国一步步更深地卷入东亚事务,最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则不得不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从旷日持久的越战中脱身,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最终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各个方面又开始积极介入东亚,确保并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影响。——摘编自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美苏关系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征对中美关系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尽管尼克松在咨文中说了一大堆玩弄词藻的空话,但他仍然无法掩盖美帝国主义危机重重、日益没落的处境。同时,这两个咨文表明,美帝国主义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还要继续进行挣扎,对内加强反动统治,对外坚持侵略扩张,企图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1972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社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1972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苏修先生们,你们在全世界干尽了横行霸道的勾当,充分暴露了你们超级大国的丑恶面目。……老实告诉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既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我们就要坚决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们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你们想在联合国干坏事而不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对,那完全是痴心妄想。——197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二: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1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第二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此时外交的基本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阶段中国外交政策呈现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二从美国角度分析导致其六次战略误判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美国第三次战略判断成为误判。1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描述如下图:

运用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对上图所示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组关系或多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上图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构建新图,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斯大林要求中国划出一块地方给苏联,由苏联建立橡胶种植园,这体现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这是对新中国国家主权的不尊重;新中国的回复则充满了外交智慧——既坚持主权不容侵犯,同时努力争取苏联援助,维护中苏友好关系,这反映出中国外交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即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D项正确。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50年,中国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援助,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21个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援助“可知,1950年中国对外援助对象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援助的对象是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已经超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范围,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C项正确;得到了亚非各国的支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摧毁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6月,周恩来在访印期间多次谈话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体现了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周恩来主张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具有包容性,排除C项;当时中国外交尚未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中美关系尚未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A。4.答案:B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这些访问者或者以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身份,或者作为各种各样的半官方组织的代表,单个或结伴出访”及所学知识可得,中国以各种个人身份及形式出国访问,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空间,B项正确;1956年中美关系没有缓和,外交方面没有突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依然没有太大转变,“打破了美国对华经济的封锁”表述不正确,排除A项;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56年刚成立不久,材料没有体现缓和的具体表现,排除C项;“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6.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1955—1959年中国与亚非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交,体现了1955年万隆会议对中国与亚非国家外交发展的积极影响,当时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使大会获得了圆满成功,C项正确;“一边倒”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B项夸大了对史实的理解,排除B项;中国并非促进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的主要原因,只是在会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C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之一的是重返联合国,所以①符合题意;1971年10月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两阿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所以②④符合题意;当时美国曾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与台北都拥有联合国席位。基辛格秘密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拒绝,所以③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9.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给日本极大冲击,在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故选C项;“消除”说法有误,排除A项;在20世纪70年代,意识形态在大国关系中仍有一定影响,“不再”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日本对国际局势的分析,企图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没有涉及自身谋求政治大国,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从“一条线”到“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立足于时代环境的最新形势,D项正确。中国没有参加不结盟,排除A项;这一转变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而不是其原因,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排除C项。11.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之前的外交政策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广交天下朋友,这说明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渐务实和理性,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论及世界格局变动促使中美关系发展的信息,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没有出现市场经济,当然也就谈不上改革,故B项错误。中国不会因为维护和平就放弃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12.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为了服务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需求,建立一个和平的周边的环境,减少了中美紧张的报道,B正确;A项“各个领域”的说法绝对,排除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3.答案:C解析: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以及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都体现了我国一直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C正确。A错在“领导者”,故排除。万隆会议以及日内瓦会议召开时,我国的综合国力并不强,故排除B。和平外交符合我国利益,于世界和平有利,D与题无关,故排除。故选:C。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出访多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体现了新时期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国际和平、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A项正确;反对霸权主义在题干未体现,排除B项;题干不仅仅体现区域合作的内容,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联合国,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国与美国、俄罗斯、西欧国家、金砖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但都属于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可以看出我国在外交事业上注重构建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维护双方利益,促进共同发展,B项正确。A项只符合题干中我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材料只是涉及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间的关系,并没有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是我国与多国之间有差别的外交关系,而非强调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D项错误。16.答案:(1)原因: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采取的不同政策;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2)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外交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认识: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人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并结合所学民主革命相关知识可知,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采取的不同政策;根据材料“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关知识可知,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2)目的:根据材料“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外交实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原因:根据材料“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可知,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可知,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根据材料“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可知,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认识:开放性试题。从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等角度回答即可。17.答案:(1)特点:对抗与缓和并存,对抗为主。因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2)特征:20世纪50、60年代深深卷入东亚;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实行收缩战略;20世纪80年代积极介入,扩大影响。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从对抗到缓和再到存在摩擦。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双方关系也曾出现过缓和,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美苏关系以对抗为主的特征”可知,对抗与缓和并存,对抗为主。因素:根据材料“美苏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大大减少,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也逐渐减弱,这一切导致了美苏关系的重大变化。”可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2)特征:根据材料“20世纪50、6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美国一步步更深地卷入东亚事务,最终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可知,20世纪50、60年代深深卷入东亚;根据材料“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则不得不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实行收缩战略;根据材料“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各个方面又开始积极介入东亚,确保并不断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影响。”可知,20世纪80年代积极介入,扩天影响。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变化是从对抗到缓和再到存在摩擦。18.答案:(1)外交态度:对美态度缓和;对抗苏联;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外交趋势:从以意识形态为主逐渐向以国家利益为主转变。或从“一边倒”到“两个拳头打人”。(2)误判原因:美国实力的强大(答具体表现亦可得分)及与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其不能客观认识中国。做法: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实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加入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解析:(1)第一小问外交态度,据材料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可知,1972年,中美主张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说明对美态度缓和;据材料一“苏修先生们,你们在全世界干尽了横行霸道的勾当,充分暴露了你们超级大国的丑恶面目”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20世纪70年代时主张对抗苏联:据材料一“我们就要坚决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们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可知,我国坚定地同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体现了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态度;据材料一“任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