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课后答案全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dd040b089ab8010298dd25d9332c9b/b0dd040b089ab8010298dd25d9332c9b1.gif)
![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课后答案全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dd040b089ab8010298dd25d9332c9b/b0dd040b089ab8010298dd25d9332c9b2.gif)
![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课后答案全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dd040b089ab8010298dd25d9332c9b/b0dd040b089ab8010298dd25d9332c9b3.gif)
![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课后答案全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dd040b089ab8010298dd25d9332c9b/b0dd040b089ab8010298dd25d9332c9b4.gif)
![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课后答案全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dd040b089ab8010298dd25d9332c9b/b0dd040b089ab8010298dd25d9332c9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第一章简述嵌入式的定义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根基,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2.举例说明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专用性〞、“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特征。按照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有3个基本特点,即“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嵌入性〞由早期微型机时代的嵌入式计算机应用而来,专指计算机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的智能控制。当嵌入式系统变成一个独立应用产品时,可将嵌入性理解为内部嵌有微处理器或计算机。“计算机〞是对象系统智能化控制的基本保证。随着单片机向MCU、SoC开展,片内计算机外围电路、接口电路、控制单元日益增多,“专用计算机系统〞演变成为“内含微处理器〞的现代电子系统。与传统的电子系统相比较,现代电子系统由于内含微处理器,能实现对象系统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能力。“专用性〞是指在满足对象控制要求及环境要求下的软硬件裁剪性。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必须依据嵌入对象的要求,设计成专用的嵌入式应用系统。3.简述嵌入式系统开展各阶段的特点。〔1〕无操作系统阶段:使用简便、价格低廉;〔2〕简单操作系统阶段: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内核精巧且效率高,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3〕实时操作系统阶段:系统能够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上,具备了文件和目录管理、设备管理、多任务、网络、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UserInterface,GUI〕等功能,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从而使应用软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4〕面向Internet阶段:进入21世纪,Internet技术与信息家电、工业控制技术等的结合日益严密,嵌入式技术与Internet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着嵌入式系统的飞速开展简述嵌入式系统的开展趋势。〔1〕新的微处理器层出不穷,精简系统内核,优化关键算法,降低功耗和软硬件成本。〔2〕Linux、WindowsCE、PalmOS等嵌入式操作系统迅速开展。〔3〕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成了一项系统工程,开发厂商不仅要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同时还要提供强大的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支持包。5.简述SOC和IP核的区别。SOC是指在单芯片上集成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存储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电路等电路模块,可以直接实现信号采集、转换、存储、处理等功能。IP核是指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具体、接口标准、可在多个集成电路设计中重复使用的功能模块,是实现系统芯片〔SOC〕的基本构件。6.简述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硬件层的组成和功能。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ROM、Flash等〕、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A/D、D/A、I/O等〕。〔1〕嵌入式微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硬件层的核心,嵌入式微处理器将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到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高效率和高可靠性〔2〕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包含Cache、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用来存放和执行代码。〔3〕与外界交互所需要的通用设备接口7.简述cache的功能与分类。〔1〕Cache是一种位于主存储器和嵌入式微处理器内核之间的快速存储器阵列,存放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微处理器使用最多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在需要进展数据读取操作时,微处理器尽可能的从Cache中读取数据,而不是从主存中读取,减小存储器〔如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给微处理器内核造成的存储器访问瓶颈,提高微处理器和主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使处理速度更快,实时性更强〔2〕Cache一般集成在嵌入式微处理器内,可分为数据Cache、指令Cache或混合Cache,Cache的存储容量大小依不同处理器而定。8.简述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中间层的组成和功能。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rdwareAbstractLayer,HAL〕或板级支持包〔BoardSupportPackage,BSP〕,位于硬件层和软件层之间,将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别离开来。BSP作为上层软件与硬件平台之间的接口,需要为操作系统提供操作和控制具体硬件的方法。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各自的软件层次构造,BSP需要为不同的操作系统提供特定的硬件接口形式。BSP使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层提供的接口即可进展开发。BSP是一个介于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之间的软件层次,包括了系统中大局部与硬件联系严密的软件模块。BSP一般包含相关底层硬件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和硬件设备的配置等功能。9.简述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系统软件层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层通常包含有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eal-timeOperationSystem,RTOS〕、文件系统、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UserInterface,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1〕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OperatingSystem,EOS〕EOS负责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硬件的资源分配、任务调度,控制协调。〔2〕文件系统嵌入式文件系统与通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不完全一样,主要提供文件存储、检索和更新等功能,一般不提供保护和加密等安全机制。(3〕图形用户接口〔GUI〕GUI使用户可以通过窗口、菜单、按键等方式来方便地操作计算机或者嵌入式系统。简述RTOS的定义与特点。RTOS是指能够在指定或者确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功能和对外部或内部、同步或异步时间做出响应的系统,系统能够处理和存储控制系统所需要的大量数据。特点:〔1〕约束性RTOS任务的约束包括时间约束、资源约束、执行顺序约束和性能约束。〔2〕可预测性可预测性是指RTOS完成实时任务所需要的执行时间应是可知的。〔3〕可靠性〔4〕交互性11.常用的RTOS调度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抢占式调度和非抢占式调度抢占式调度通常是优先级驱动的调度。每个任务都有优先级,任何时候具有最高优先级且已启动的任务先执行。抢占式调度实时性好、反响快,调度算法相对简单,可优先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时间约束,其缺点是上下文切换多。而非抢占式调度是指不允许任务在执行期间被中断,任务一旦占用微处理器就必须执行完毕或自愿放弃,其优点是上下文切换少,缺点是微处理器有效资源利用率低,可调度性不好。(2〕静态表驱动策略和优先级驱动策略静态表驱动策略是一种离线调度策略,指在系统运行前根据各任务的时间约束及关联关系,采用某种搜索策略生成一张运行时刻表。在系统运行时,调度器只需根据这张时刻表启动相应的任务即可。优先级驱动策略指按照任务优先级的上下确定任务的执行顺序。优先级驱动策略又分为静态优先级调度策略和动态优先级调度策略。静态优先级调度是指任务的优先级分配好之后,在任务的运行过程中,优先级不会发生改变。静态优先级调度又称为固定优先级调度。动态优先级调度是指任务的优先级可以随着时间或系统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冯诺依曼构造与哈佛构造各有什么特点〔1〕哈佛构造的主要特点是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空间中,即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器独立编址、独立访问。〔2〕冯·诺依曼构造的计算机由CPU和存储器构成,其程序和数据共用一个存储空间,程序指令存储地址和数据存储地址指向同一个存储器的不同物理位置;采用单一的地址及数据总线,程序指令和数据的宽度一样。程序计数器〔PC〕是CPU内部指示指令和数据的存储位置的存放器RISC架构与CISC架构相比有什么优点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er,C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RISC〕RISC优点:(1)构造更加简单合理,从而提高运算效率;(2)优先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很有用但不复杂的指令,防止使用复杂指令;(3)固定指令长度,减少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种类;(4)指令之间各字段的划分比较一致,各字段的功能也比较规整;(5)采用Load/Store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存放器之间进展;(6)增加CPU中通用存放器数量,算术逻辑运算指令的操作数都在通用存放器中存取;(7)大局部指令控制在一个或小于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8)以硬布线控制逻辑为主,不用或少用微码控制;(9)采用高级语言编程,重视编译优化工作,以减少程序执行时间。简述流水线技术的基本概念。流水线技术的基本概念是将一个重复的时序分解成假设干个子过程,而每一个子过程都可有效地在其专用功能段上与其他子过程同时执行。试说明指令流水线的执行过程。在流水线技术中,流水线要求可分成假设干相互联系的子过程,实现子过程的功能所需时间尽可能相等。形成流水处理,需要一段准备时间。指令流发生不能顺序执行时,会使流水线过程中断,再形成流水线过程那么需要时间。〔执行、取操作数、指令译码、取指令〕大端存储法与小端存储法有什么不同对存储数据有什么要求与影响小端:较高的有效字节存放在较高的的存储器地址,较低的有效字节存放在较低的存储器地址。
大端:较高的有效字节存放在较低的存储器地址,较低的有效字节存放在较高的存储器地址。第二章1、ARM微处理器的特点A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B支持Thumb(16位)/ARM〔犯位〕双指令集,能很好地兼容8位/16位器件;C大量使用存放器,指令执行速度更快;D大多数数据操作都在存放器中完成;E寻址方式灵活简单、执行效率高。2、画出ARM体系构造方框图,并说明各局部功能〔23〕1.ALUARM体系构造的ALU与常用的ALU逻辑构造基本一样,由两个操作数锁存器、加法器、逻辑功能、结果及零检测逻辑构成。ALU的最小数据通路周期包含存放器读时间、移位器延迟、ALU延迟、存放器写建设时间、双相时钟间非重叠时间等几局部。2.桶形移位存放器ARM采用了32×32位桶形移位存放器,左移/右移n位、环移n位和算术右移n位等都可以一次完成,可以有效的减少移位的延迟时间。在桶形移位存放器中,所有的输入端通过穿插开关〔Crossbar〕与所有的输出端相连。穿插开关采用NMOS晶体管来实现。3.高速乘法器ARM为了提高运算速度,采用两位乘法的方法,2位乘法可根据乘数的2位来实现“加-移位〞运算。ARM的高速乘法器采用32×8位的构造,完成32×2位乘法也只需5个时钟周期4.浮点部件在ARM体系构造中,浮点部件作为选件可根据需要选用,FPA10浮点加速器以协处理器方式与ARM相连,并通过协处理器指令的解释来执行。浮点的Load/Store指令使用频度要到达67%,故FPA10内部也采用Load/Store构造,有8个80位浮点存放器组,指令执行也采用流水线构造。5.控制器ARM的控制器采用硬接线的可编程逻辑阵列PLA,其输入端有14根、输出端有40根,分散控制Load/Store多路、乘法器、协处理器以及地址、存放器ALU和移位器。6.存放器ARM内含37个存放器,包括31个通用32位存放器和6个状态存放器7、分析ARM11的内核构造〔P26〕8、分析cortex-M4处理器内部构造(P33)ARM微处理器支持哪几种运行模式各运行模式有什么特点答:1)用户模式:ARM处理器正常程序执行模式;2)快速中断模式: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或通道处理;3)外部中断模式:用于通用的中断处理;4)管理模式:操作系统使用的保护模式;5)数据访问终止模式:当数据或指令预取终止时进入该模式,可用于虚拟存储及存储保护;6)系统模式:运行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任务;7)未定义指令中止模式:当未定义的指令执行时进入该模式,可用于支持硬件协处理器的软件仿真。RM微处理器有哪几种工作状态各工作状态有什么特点答:ARM处理器有32位ARM和16位Thumb两种工作状态。在32位ARM状态下执行字对齐的ARM指在16位Thumb状态下执行半字对齐的Thumb指令。试分析ARM存放器组织构造图,并说明存放器分组与功能。答:1.通用存放器通用存放器〔R0~R15〕可分成不分组存放器R0~R7、分组存放器R8~R14和程序计数器R15三类。〔1〕不分组存放器R0~R7不分组存放器R0~R7是真正的通用存放器,可以工作在所有的处理器模式下,没有隐含的特殊用途。分组存放器R8~R14分组存放器R8~R14取决于当前的处理器模式,每种模式有专用的分组存放器用于快速异常处理〔3〕程序计数器R15读程序计数器:读PC主要用于快速地对临近的指令和数据进展位置无关寻址,包括程序中的位置无关转移。写程序计数器:写R15的通常结果是将写到R15中的值作为指令地址,并以此地址发生转移。2程序状态存放器存放器R16用作程序状态存放器CPSR〔当前程序状态存放器〕。在所有处理器模式下都可以访问CPSR。简述程序状态存放器的位功能〔1〕条件码标志N、Z、C、V〔Negative、Zero、Carry、oVerflow〕均为条件码标志位〔ConditionCodeFlags〕,它们的内容可被算术或逻辑运算的结果所改变,并且可以决定某条指令是否被执行。CPSR中的条件码标志可由大多数指令检测以决定指令是否执行。在ARM状态下,绝大多数的指令都是有条件执行的。在Thumb状态下,仅有分支指令是有条件执行的。通常条件码标志通过执行比较指令〔CMN、CMP、TEQ、TST〕、一些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传送指令进展修改。条件码标志的通常含义如下:●N:如果结果是带符号二进制补码,那么,假设结果为负数,那么N=1;假设结果为正数或0,那么N=0。●Z:假设指令的结果为0,那么置1〔通常表示比较的结果为“相等〞〕,否那么置0。C:可用如下4种方法之一设置:一-加法〔包括比较指令CMN〕。假设加法产生进位〔即无符号溢出〕,那么C置1;否那么置0。一-减法〔包括比较指令CMP〕。假设减法产生借位〔即无符号溢出〕,那么C置0;否那么置1。一-对于结合移位操作的非加法/减法指令,C置为移出值的最后1位。一-对于其他非加法/减法指令,C通常不改变。●V:可用如下两种方法设置,即一-对于加法或减法指令,当发生带符号溢出时,V置1,认为操作数和结果是补码形式的带符号整数。一-对于非加法/减法指令,V通常不改变。〔3〕控制位程序状态存放器PSR〔ProgramStatusRegister〕的最低8位I、F、T和M[4:0]用作控制位。当异常出现时改变控制位。处理器在特权模式下时也可由软件改变。a.中断制止位I:置1,那么制止IRQ中断;F:置1,那么制止FIQ中断。b.T位T=0指示ARM执行;T=1指示Thumb执行。c.模式控制位M4、M3、M2、Ml和M0〔M[4:0]〕是模式位,决定处理器的工作模式。20、ARM体系构造支持几种类型的异常,并说明其异常处理模式和优先级状态答,支持7种类型的异常异常处理过程:〔进入异常〕PC→LR,CPRS→SPSR,设置CPSR的运行模式位,跳转到相应的异常处理程序,〔异常返回〕LR→PC,SPSR→CPSR,假设在进入异常处理时设置中断制止位,要在此清楚,复位异常处理程序不需要返回。Reset>数据中指>快速中断请求〔FIQ〕>中断请求〔IRQ〕>指令预取中止>未定义指令和软件中止。、21、简述异常类型的含义〔1〕复位当处理器的复位电平有效时,产生复位异常,ARM处理器立刻停顿执行当前指令。复位后,ARM处理器在制止中断的管理模式下,程序跳转到复位异常处理程序处执行〔从地址0x00000000或0xFFFF0000开场执行指令〕。〔2〕未定义指令异常当ARM处理器或协处理器遇到不能处理的指令时,产生未定义指令异常。当ARM处理器执行协处理器指令时,它必须等待任一外部协处理器应答后,才能真正执行这条指令。假设协处理器没有响应,就会出现未定义指令异常。假设试图执行未定义的指令,也会出现未定义指令异常。未定义指令异常可用于在没有物理协处理器〔硬件〕的系统上,对协处理器进展软件仿真,或在软件仿真时进展指令扩展。〔3〕软件中断异常〔SoftWareInterrupt,SWI〕软件中断异常由执行SWI指令产生,可使用该异常机制实现系统功能调用,用于用户模式下的程序调用特权操作指令,以请求特定的管理〔操作系统〕函数。〔4〕指令预取中止假设处理器预取指令的地址不存在,或该地址不允许当前指令访问,存储器会向处理器发出存储器中止〔Abort〕信号,但当预取的指令被执行时,才会产生指令预取中止异常。〔5〕数据中止〔数据访问存储器中止〕假设处理器数据访问指令的地址不存在,或该地址不允许当前指令访问时,产生数据中止异常。存储器系统发出存储器中止信号。响应数据访问〔加载或存储〕激活中止,标记数据为无效。在后面的任何指令或异常改变CPU状态之前,数据中止异常发生。〔6〕外部中断请求〔IRQ〕异常当处理器的外部中断请求引脚有效,且CPSR中的I位为0时,产生IRQ异常。系统的外设可通过该异常请求中断服务。IRQ异常的优先级比FIQ异常的低。当进入FIQ处理时,会屏蔽掉IRQ异常。〔7〕快速中断请求〔FIQ〕异常当处理器的快速中断请求引脚有效,且CPSR中的F位为0时,产生FIQ异常。FIQ支持数据传送和通道处理,并有足够的私有存放器。22、简述ARM微处理器处理异常的操作过程。1、将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存入相应连接存放器LR,以便程序在处理异常返回时能从正确的位置重新开场执行。假设异常是从ARM状态进入,LR存放器中保存的是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当前PC+4或PC+8,与异常的类型有关〕;假设异常是从Thumb状态进入,那么在LR存放器中保存当前PC的偏移量,这样,异常处理程序就不需要确定异常是从何种状态进入的。例如:在软件中断异常SWI,指令MOVPC,R14_svc总是返回到下一条指令,不管SWI是在ARM状态执行,还是在Thumb状态执行。2、将CPSR复制到相应的SPSR中。3、根据异常类型,强制设置CPSR的运行模式位。强制PC从相关的异常向量地址取下一条指令执行,从而跳转到相应的异常处理程序处。24、说明存储器映射I/O的特点。I/O口使用特定的存储器地址,当从这些地址加载〔用于输入〕或向这些地址存储〔用于输出〕时,完成I/O功能。加载和存储也可用于执行控制功能,代替或者附加到正常的输入或输出功能。然而,存储器映射I/O位置的行为通常不同于对一个正常存储器位置所期望的行为。例如,从一个正常存储器位置两次连续的加载,每次返回的值一样。而对于存储器映射I/O位置,第2次加载的返回值可以不同于第1次加载的返回值简述ARMAMBA接口构造与功能。AMBA有AHB〔AdvancedHigh-performanceBus,先进高性能总线〕、ASB〔AdvancedSystemBus,先进系统总线〕和APB〔AdvancedPeripheralBus,先进外围总线〕等三类总线。ASB是目前ARM常用的系统总线,用来连接高性能系统模块,支持突发〔Burst〕方式数据传送。AHB不但支持突发方式的数据传送,还支持别离式总线事务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总线的利用效率。特别在高性能的ARM架构系统中,AHB有逐步取代ASB的趋势,例如在ARM1020E处理器核中。APB为外围宏单元提供了简单的接口,也可以把APB看作ASB的余部。AMBA通过测试接口控制器TIC〔TestInterfaceController〕提供了模块测试的途径,允许外部测试者作为ASB总线的主设备来分别测试AMBA上的各个模块。AMBA中的宏单元也可以通过JTAG方式进展测试。虽然AMBA的测试方式通用性稍差些,但其通过并行口的测试比JTAG的测试代价也要低些。简述ARMJTAG调试接口构造、电路与功能。ARMJTAG调试接口的构造如图2.7.2所示。它由测试访问端口TAP〔TestAccessPort〕控制器、旁路〔Bypass〕存放器、指令存放器、数据存放器以及与JTAG接口兼容的ARM架构处理器组成。处理器的每个引脚都有一个移位存放单元〔边界扫描单元〔BSC,BoundaryScanCell〕〕,它将JTAG电路与处理器核逻辑电路联系起来,同时,隔离了处理器核逻辑电路与芯片引脚。所有边界扫描单元构成了边界扫描存放器BSR,该存放器电路仅在进展JTAG测试时有效,在处理器核正常工作时无效。〔1〕JTAG的控制存放器①测试访问端口TAP控制器对嵌入在ARM处理器核内部的测试功能电路进展访问控制,是一个同步状态机。通过测试模式选择TMS和时钟信号TCK来控制其状态转移,实现IEEE1149.1标准所确定的测试逻辑电路的工作时序。②指令存放器是串行移位存放器,通过它可以串行输入执行各种操作的指令。③数据存放器组是一组串行移位存放器。操作指令被串行装入由当前指令所选择的数据存放器,随着操作的进展,测试结果被串行移出第三章2简述S3C2410A存储器控制器的特性。特性:●支持小/大端〔通过软件选择〕。●地址空间:每个bank有128MB〔总共有8个bank,共1GB〕。●除bank0只能是16/32位宽之外,其他bank都具有可编程的访问位宽〔8/16/32位〕。●总共有8个存储器bank〔bank0~bank7〕: 一其中6个用于ROM,SRAM等; 一剩下2个用于ROM,SRAM,SDRAM等。●7个固定的存储器bank〔bank0~bank6〕起始地址。●最后一个bank〔bank7〕的起始地址是可调整的。●最后两个bank〔bank6和bank7〕的大小是可编程的。●所有存储器bank的访问周期都是可编程的。●总线访问周期可以通过插入外部等待来扩展。●支持SDRAM的自刷新和掉电模式。3画出S3C2410A复位后的存储器映射图,并分析不同存储器的地址范围。〔P69-70〕S3C2410A复位后,存储器的映射情况如图3.2.1所示,bank6和bank7对应不同大小存储器时的地址范围参见表3.2.1。4试分析复位电路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在系统上电时,通过电阻R108向电容C162充电,当C162两端的电压未到达高电平的门限电压时,RESET端输出为高电平,系统处于复位状态;当C162两端的电压到达高电平的门限电压时,RESET端输出为低电平,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当用户按下按钮RESET时,C162两端的电荷被放掉,RESET端输出为高电平,系统进入复位状态,再重复以上的充电过程,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6简述S3C2410A时钟电路的特点。特点:产生CPU所需的FCLK时钟信号。AHB总线外围设备所需的HCLK时钟信号,以及APB总线外围设备所需的PCLK时钟信号。微处理器的主时钟可以由外部时钟源提供,也可以由外部振荡器提供。●OM[3:2]=00时,MPLL和UPLL的时钟均选择外部晶体振荡器;●OM[3:2]=0l时,MPLL的时钟选择外部晶体振荡器;UPLL选择外部时钟源●OM[3:2]=10时,MPLL的时钟选择外部时钟源;UPLL选择外部晶体振荡器;●OM[3:2]=11时,MPLL和UPLL的时钟均选择外部时钟源。7S3C2410A的电源管理模块具有哪几种工作模式各有什么特点●正常模式:在这个模式,由于所有外围设备都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功耗到达最大。假设不需要定时器,那么用户可以断开定时器的时钟,以降低功耗●慢速模式:称无PLL模式,在慢速模式不使用PLL,而使用外部时钟〔XTIPLL或EXTCLK〕直接作为S3C2410A中的FCLK。在这种模式下,功耗大小仅取决外部时钟的频率,功耗与PLL无关。●空闲模式:电源管理模块只断开CPU内核的时钟〔FCLK〕,但仍为所有其他外围设备提供时钟。空闲模式降低了由CPU内核产生的功耗。任何中断请求可以从空闲模式唤醒CPU。●掉电模式:电源管理模块断开内部电源。除唤醒逻辑以外,CPU和内部逻辑都不会产生功耗。激活掉电模式需要两个独立的电源,一个电源为唤醒逻辑供电;另一个为包括CPU在内的其他内部逻辑供电,并且这个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在掉电模式下,为CPU和内部逻辑供电的第二个电源将关断。通过EINT[15:0]或RTC报警中断可以从掉电模式唤醒S3C2410A。13S3C2410A与配置I/O口相关的存放器有哪些各自具有什么功能15简述ARM系统中的中断处理过程。处理过程:〔1〕保存现场。(2〕模式切换。〔3〕获取中断服务子程序地址。(4〕多个中断请求处理。〔5〕中断返回,恢复现场。17试按功能对S3C2410A的中断源进展分类。19简述采用DMA方式进展数据传输的过程。过程:〔1〕外设向DMA控制器发出DMA请求。〔2〕DMA控制器向CPU发出总线请求信号。〔3〕CPU执行完现行的总线周期后,向DMA控制器发出响应请求的答复信号。〔4〕CPU将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及数据总线让出,由DMA控制器进展控制。〔5〕DMA控制器向外部设备发出DMA请求答复信号。〔6〕进展DMA传送。〔7〕数据传送完毕,DMA控制器通过中断请求线发出中断信号。CPU在接收到中断信号后,转人中断处理程序进展后续处理。〔8〕中断处理完毕后,CPU返回到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CPU重新获得总线控制权。20简述S3C2410A的DMA控制器功能。S3C2410A有4个DMA控制器。每个DMA控制器可以处理以下4种情况:〔1〕源和目的都在系统总线上;〔2〕源在系统总线上,目的在外围总线上;〔3〕源在外围总线上,目的在系统总线上;〔4〕源和目的都在外围总线上。S3C2410A每个DMA通道有9个控制存放器,4个通道共有36个存放器。每个DMA通道的9个控制存放器中有6个用于控制DMA传输,另外3个用于监控DMA控制器的状态。21S3C2410A的DMA通道有几个控制存放器各自具有什么功能〔1〕DMA初始化源存放器〔DISRC〕DMA初始化源存放器〔DISRC〕用于存放要传输的源数据的起始地址。〔2〕DMA初始化源控制存放器〔DISRCC〕DMA初始化源控制存放器〔DISRCC〕用于控制源数据在AHB总线还是APB总线上并控制地址增长方式3〕DMA初始化目标地址存放器〔DIDST〕,DMA初始化目标地址存放器〔DIDST〕用于存放传输目标的起始地址。〔4〕DMA初始化目标控制存放器〔DIDSTC〕DMA初始化目标控制存放器〔DIDSTC〕用于控制目标位于AHB总线还是APB总线上,并控制地址增长方式。〔5〕DMA控制存放器〔DCON〕有4个DMA控制存放器〔DCON〕〔DCON0~DCON3〕〔6〕DMA状态存放器〔DSTAT〕DMA状态存放器〔DSTAT〕保存DMA0~DMA3计数存放器状态。〔7〕DMA当前源存放器〔DCSRC〕DMA当前源存放器〔DCSRC〕用于保存DMAn的当前源地址。n的当前目标地址。〔8〕DMA当前目标存放器〔DCDST〕DMA当前目标存放器〔DCDST〕用于保存DMAn的当前目标地址。〔9〕DMA屏蔽触发存放器〔DMASKTRIG〕DMA屏蔽触发存放器〔DMASKTRIG〕控制DMA0~DMA3触发状态。第四章简述存储器系统层次构造及特点。层次构造:组成为6个层次的金字塔形的层次构造,特点:上面一层的存储器作为下一层存储器的高速缓存。简述cache的分类与功能。Cache可以分为统一cache和独立的数据/程序cache。在一个存储系统中,指令预取时和数据读写时使用同一个cache,这时称系统使用统一的cache。如果在一个存储系统中,指令预取时使用的一个cache,数据读写时使用的另一个cache,各自是独立的,这时称系统使用了独立的cache,用于指令预取的cache称为指令cache,用于数据读写的cache称为数据cache。简述MMU的功能。功能:〔1〕虚拟存储空间到物理存储空间的映射。采用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它把虚拟地址空间分成一个个固定大小的块,每一块称为一页,把物理内存的地址空间也分成同样大小的页。MMU实现的就是从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2〕存储器访问权限的控制。〔3〕设置虚拟存储空间的缓冲的特性。简述内存映射概念。MMU〔MemoryManageUnit,存储管理单元〕在CPU和物理内存之间进展地址转换,将地址从逻辑空间映射到物理空间,这个转换过程一般称为内存映射。简述嵌入式系统内存段、大页、小页、极小页、域的含义。段〔section〕大小为1MB的内存块;大页〔LargePages〕大小为64KB的内存块;小页〔SmallPages〕大小为4KB的内存块;极小页〔TinyPages〕大小为1KB的内存块。极小页只能以1KB大小为单位不能再细分,而大页和小页有些情况下可以在进一步的划分,大页可以分成大小为16KB的子页,小页可以分成大小为1KB的子页。MMU中的域指的是一些段、大页或者小页的集合。每个域的访问控制特性都是由芯片内部的存放器中的相应控制位来控制的。例如在ARM嵌入式系统中,每个域的访问控制特性都是由CP15中的存放器C3中的两位来控制的。简述在嵌入式系统中I/O操作被映射成存储器操作的含义。I/O操作通常被映射成存储器操作,即输入/输出是通过存储器映射的可寻址外围存放器和中断输入的组合来实现的。I/O的输出操作可通过存储器写入操作实现;I/O的输入操作可通过存储器读取操作实现。这些存储器映射的I/O空间不满足cache所要求的特性,不能使用cache技术,一些嵌入式系统使用存储器直接访问〔DMA〕实现快速存储。简述嵌入式系统存储设备的分类。存储器:1.按在系统中的地位分类,可分为主存储器〔MainMemory简称内存或主存〕和辅助存储器〔AuxiliaryMemory,SecondaryMemory,简称辅存或外存〕。2.按存储介质分类,可分为磁存储器〔MagneticMemory〕,半导体存储器、光存储器〔OpticalMemory〕及激光光盘存储器〔LaserOpticalDisk〕。3.按信息存取方式分类,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简述存储器的组织和构造。存储器的容量是描述存储器的最基本参数。存储器的表示并不唯一,有不同表示方法,每种有不同的数据宽度。在存储器内部,数据是存放在二维阵列存储单元中。阵列以二维的形式存储,给出的n位地址被分成行地址和列地址〔n=r十c〕。嵌入式存储器通常由ROM、RAM、EPROM等组成,一般采用存储密度较大的存储器芯片,存储容量与应用的软件大小相匹配。简述NORFlash与NANDFlash的区别。区别:1、NORFlash把整个存储区分成假设干个扇区〔Sector〕,而NANDFlash把整个存储区分成假设干个块〔Block〕,可以对以块或扇区为单位的内存单元进展擦写和再编程。2、NANDFlash执行擦除操作是十分简单的,而NOR型内存那么要求在进展擦除前先要将目标块内所有的位都写为0。3、由于擦除NORFlash时是以64~128KB为单位的块进展的,执行一个写入/擦除操作的时间为5s,与此相反,擦除NANDFlash是以8~32KB的块进展的,执行一样的操作最多只需要4ms。4、NORFlash的读速度比NANDFlash稍快一些,NANDFlash的写入速度比NORFlash快很多。NANDFlash的随机读取能力差,适合大量数据的连续读取。5、除了NORFlash的读,FlashMemory的其他操作不能像RAM那样,直接对目标地址进展总线操作。6、NORFlash带有SRAM接口,有足够的地址引脚来寻址,可以很容易地存取其内部的每一个字节。NANDFlash地址、数据和命令共用8位总线/16位总线,每次读写都要使用复杂的I/O接口串行地存取数据,8位总线/16位总线用来传送控制、地址和资料信息。7、NANDFlash读和写操作采用512B的块,基于NAND的闪存可以取代硬盘或其他块设备。8、NORFlash容量通常在1MB~8MB之间。而NANDFlash用在8MB以上的产品当中。NORFlash主要应用在代码存储介质中,NANDFlash适用于资料存储。9、所有FlashMemory器件存在位交换现象,使用NANDFlash的时候,同时使用EDC/ECC〔错误探测/错误纠正〕算法,以确保可靠性。10、NANDFlash中的坏块是随机分布的,NANDFlash需要对介质进展初始化扫描以发现坏块,并将坏块标记为不可用。11、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NORFlash内运行,NORFlash的传输效率很高,但是很低的写入和擦除速度大大影响了它的性能。NANDFlash构造可以到达高存储密度,并且写入和擦除的速度也很快,应用NANDFlash的困难在于需要特殊的系统接口。12、在NORFlash上运行代码不需要任何的软件支持。在NANDFlash上进展同样操作时,通常需要驱动程序〔MTD〕,NANDFlash和NORFlash在进展写入和擦除操作时都需要MTD。简述Flash存储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用途。Flashmemory〔闪速存储器〕是嵌入式系统中重要的组成局部,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掉电后数据不会丧失。但在使用FlashMemory时,必须根据其自身特性,对存储系统进展特殊设计,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到达最优。简述CF卡的内部构造和工作模式。CF卡有3种工作模式:PC卡ATAI/O模式、PC卡ATA存储模式和实IDE模式。构造:简述S3C2410ANANDFlash控制器的基本特性。特性:●NANDFlash模式:支持读/擦除/编程NANDFlash存储器。●自动启动模式:复位后,启动代码被传送到Steppingstone中。传送完毕后,启动代码在Steppingstone中执行。●具有硬件ECC产生模块〔硬件生成校验码和通过软件校验〕。●在NANDFlash启动后,Steppingstone4KB内部SRAM缓冲器可以作为其他用途使用。●NANDFlash控制器不能通过DMA访问,可以使用LDM/STM指令来代替DMA操作。分析S3C2410ANANDFlash控制器内部构造,并简述其功能。简述SDRAM的特点。SDRAM可读/可写,不具有掉电保持数据的特性,但其存取速度大大高于Flash存储器。在嵌入式系统中,SDRAM主要用做程序的运行空间、数据及堆栈区。当系统启动时,CPU首先从复位地址0x0处读取启动代码,在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后,程序代码一般应调入SDRAM中运行,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同时,系统及用户堆栈、运行数据也都放在SDRAM中。微处理器具有刷新控制逻辑,或在系统中另外参加刷新控制逻辑电路,以防止数据丧失。但某些ARM芯片那么没有SDRAM刷新控制逻辑,不能直接与SDRAM接口,在进展系统设计时应注意这一点。常用的SDRAM为8位/16位的数据宽度,工作电压一般为3.3V。标准。简述SD卡的接口。SD存储卡兼容MMC卡接口标准,采用9芯的接口〔CLK为时钟线,CMD为命令/响应线,DAT0~DAT3为双向数据传输线,VDD、Vss1和Vss2为电源和地〕,最大的工作频率是25MHz,标准SD的外形尺寸是24mm×32mm×2.1mm,SD卡系统支持SD和SPI方式两种通信协议。SD卡在构造上使用一主多从星型拓扑构造。第五章1.分析双向GPIO端口〔D0〕的功能逻辑图〔图5.1.1〕,简述其工作原理。DDR设置端口的方向。如果DDR的输出为1,那么GPIO端口为输出形式;如果DDR的输出为零,那么GPIO端口为输入形式。写入WR—DDR信号能够改变DDR的输出状态。DDR在微控制器地址空间中是一个映射单元。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改变DDR,那么需要将恰当的值置于数据总线的第0位〔即D0〕,同时激活WR—DDR信号。读DDR,就能得到DDR的状态,同时激活RD—DDR信号。如果设置PORT引脚端为输出,那么PORT存放器控制着该引脚端状态。如果将PORT引脚端设置为输入,那么此输入引脚端的状态由引脚端上的逻辑电路层来实现对它的控制。对PORT存放器的写操作,需要激活WR—PORT信号。PORT存放器也映射到微控制器的地址空间。需指出,即使当端口设置为输入时,如果对PORT存放器进展写操作,并不会对该引脚产生影响。但从PORT存放器的读出,不管端口是什么方向,总会影响该引脚端的状态。3.分析计数式A/D转换器构造图〔图5.2.1〕,简述其工作原理。计数式A/D转换器构造如图5.2.1所示。其中,Vi是模拟输入电压,VO是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C是控制计数端,当C=1〔高电平〕时,计数器开场计数,C=0〔低电平〕时,那么停顿计数。D7~D0是数字量输出,数字输出量同时驱动一个D/A转换器。4.分析双积分式A/D转换器工作原理双积分式A/D转换器对输入模拟电压和参考电压进展两次积分,将电压变换成与其成正比的时间间隔,利用时钟脉冲和计数器测出其时间间隔,完成A/D转换。双积分式A/D转换器主要包括积分器、比较器、计数器和标准电压源等部件,其电路构造图如图5.2.2〔a〕所示。5.分析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构造图〔图5.2.3〕,简述其工作原理。其工作过程可与天平称重物类比,电压比较器相当于天平,被测电压Ux相当于重物,基准电压Ur相当于电压法码。该方案具有各种规格的按8421编码的二进制电压法码Ur,根据Ux<Ur和Ux>Ur,比较器有不同的输出以翻开或关闭逐次逼近存放器的各位。6.简述A/D转换器的主要指标。〔1〕分辨率〔Resolution〕分辨率用来反映A/D转换器对输入电压微小变化的响应能力,通常用数字输出最低位〔LSB〕所对应的模拟输入的电平值表示。〔2〕精度〔Accuracy〕精度有绝对精度〔AbsoluteAccuracy〕和相对精度〔RelativeAccuracy〕两种表示方法。①绝对精度:在一个转换器中,对应于一个数字量的实际模拟输入电压和理想的模拟输入电压之差并非是一个常数。②相对精度是指整个转换范围内,任一数字量所对应的模拟输入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用模拟电压满量程的百分比表示。〔3〕转换时间〔ConversionTime〕转换时间是指完成一次A/D转换所需的时间,即由发出启动转换命令信号到转换完毕信号开场有效的时间间隔。〔4〕量程,量程是指所能转换的模拟输入电压范围,分单极性、双极性两种类型。7.分析S3C2410A的A/D转换器和触摸屏接口电路,简述其工作原理。S3C2410A包含一个8通道的A/D转换器,内部构造见图5.2.4,该电路可以将模拟输入信号转换成10位数字编码〔10位分辨率〕,差分线性误差为±1.0LSB,积分线性误差为±2.0LSB。在A/D转换时钟频率为2.5MHz时,其最大转换率为500KSPS〔KiloSamplesPerSecond,千采样点每秒〕,输入电压范围是0~3.3V。A/D转换器支持片上操作、采样保持功能和掉电模式。S3C2410A的A/D转换器和触摸屏接口电路如图5.2.4所示8.与S3C2410A的A/D转换器相关的存放器有哪些各自的功能〔1〕ADC控制存放器〔ADCCON〕ADC控制存放器〔ADCCON〕是一个16位的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58000000,复位值为0x3FC4。ADCCON位的功能描述如表5.2.1所列。〔2〕ADC触摸屏控制存放器〔ADCTSC〕ADC触摸屏控制存放器〔ADCTSC〕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58000004,复位值为0x058。ADCTSC的位功能描述如表5.2.2所列。在正常A/D转换时,AUTO_PST和XY_PST都置成0即可,其他各位与触摸屏有关,不需要进展设置。〔3〕ADC启动延时存放器〔ADCDLY〕ADC启动延时存放器〔ADCDLY〕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58000008,复位值为0x00FF。ADCDLY的位功能描述如表5.2.3所列。〔4〕ADC转换数据存放器〔ADCDAT0和ADCDAT1〕S3C2410A有ADCDAT0和ADCDAT1两个ADC转换数据存放器。ADCDAT0和ADCDAT1为只读存放器,地址分别为0x5800000C和0x58000010。在触摸屏应用中,分别使用ADCDAT0和ADCDAT1保存X位置和Y位置的转换数据。对于正常的A/D转换,使用ADCDAT0来保存转换后的数据。9.简述ADC控制存放器〔ADCCON〕的位功能。ECFLG,15位:A/D转换状态标志〔只读〕。0:A/D转换中;1:A/D转换完毕PRSCEN,14位:A/D转换器前置分频器使能控制。0:制止;1:使能PRSCVL,13-6位:A/D转换器前置分频器数值设置,数值取值范围:1~255。注意:当前置分频器数值为N时,分频数值为N+1。SEL_MUX,5-3位:模拟输入通道选择。000:AIN0;001:AIN1;010:AIN2;011:AIN3;100:AIN4;101:AIN5;110:AIN6;111:AIN7STDBM,2位:备用〔Standby〕模式选择。0:正常模式;1:备用模式READ_START,1位:利用读操作来启动A/D转换。0:不使能读操作启动;1:使能读操作启动ENABLE_START,0位:A/D转换通过将该位置1来启动,如果READ_START有效〔READ_START置1〕,那么该位无效。0:不操作;1:启动A/D转换,A/D转换开场后该位自动清零10.简述ADC控制存放器〔ADCTSC〕的位功能。11.简述ADC启动延时存放器〔ADCDLY〕的位功能。12.简述ADC转换数据存放器的位功能。ADC转换数据存放器〔ADCDAT0和ADCDAT1〕ADCDAT0的位功能:ADCDAT1的位功能描述:14.试分析图5.3.1T型电阻网络DAC的工作原理。电路由R-2R电阻解码网络、模拟电子开关和求和放大电路构成,因为R和2R组成T型,故称为T型电阻网络DAC。每经过一个电阻并联支路,等效电源电压减少一半,而等效电阻不变,且均为R。电路中的信号传递过程如图5.3.2所示。当传递至最左边时,运放的输入端等效内阻仍为R,而等效电压经过N级那么减为VREF/2n。当传递到运放的输入端时,其运放的等效内阻也是R,而等效电压那么为VREF/2n-1。根据叠加原理,运放总的等效电压是各支路等效电压之和.15.简述数/模转换器的类型与特点。〔1〕电压输出型:电压输出型D/A转换器虽有直接从电阻阵列输出电压的,但一般采用内置输出放大器以低阻抗输出。2〕电流输出型:电流输出型D/A转换器〔如THS5661A〕直接输出电流,但应用中通常外接电流一电压转换电路得到电压输出。〔3〕乘算型:D/A转换器中有使用恒定基准电压的,也有在基准电压输入上加交流信号的,后者由于能得到数字输入和基准电压输入相乘的结果而输出,因而称为乘算型D/A转换器〔如AD7533〕。16.简述数/模转换器(DAC)的主要技术指标。〔1〕分辨率〔Resolution〕DAC电路所能分辨的最小输出电压与满量程输出电压之比称为DAC的分辨率。最小输出电压是指输入数字量只有最低有效位为1时的输出电压,最大输出电压是指输入数字量各位全为1时的输出电压。分辨率=1/〔2n-1〕式中,n表示数字量的二进制位数。2〕转换误差:转换误差常用满量程FSR(FullScaleRange)的百分数来表示。DAC的转换误差主要有失调误差和满值误差。〔3〕建设时间〔SettingTime〕建设时间是描述DAC转换速度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是指输入数字量变化后,输出模拟量稳定到相应数值范围所经历的时间。18.简述线性键盘和矩阵键盘、非编码键盘和编码键盘的区别。线性键盘由假设干个独立的按键组成,每个按键的一端与微控制器的一个I/O口相连。有多少个键就要有多少根连线与微控制器的I/O口相连,适用于按键少的场合。矩阵键盘的按键按N行M列排列,每个按键占据行列的一个交点,需要的I/O口数目是N+M,容许的最大按键数是N×M。矩阵键盘可以减少与微控制器I/O接口的连线数,是常用的一种键盘构造形式。矩阵键盘又可以分为非编码键盘和编码键盘两种:非编码键盘主要用软件的方法识键和译键。根据扫描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扫描法、列扫描法和反转法3种。编码键盘主要用硬件〔键盘和LED专用接口芯片〕来实现键的扫描和识别,例如使用8279专用接口芯片。19.简述LED数码管的工作原理。LED数码管一般由8个发光管组成,分别称为a、b、c、d、e、f、g7个字段和一个小数点段DP。通过7个字段的不同组合,可以显示0~9和A~F共16个字母数字,从而实现十六进制的显示。LED数码管可以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两种构造。22.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的分子晶体以液态而非固态形式存在。当电流通过液晶层时,分子晶体将会按照电流的流向方向进展排列,没有电流时,它们将会彼此平行排列。将液晶倒入带有细小沟槽的外层,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并且内层与外层以同样的方式进展排列。在LCD中,通过给不同的液晶单元供电,控制其光线的通过与否,到达显示的目的。23.简述LCD的显示原理。TN型LCD的分辨率很低,一般用于显示小尺寸黑白数字、字符等,广泛应用于手表、时钟、、机等一般家电用品的数字显示。STN型LCD的光线扭转可以到达180°~270°,液晶单元按阵列排列,显示方式采用类似于CRT的扫描方式,驱动信号依次驱动每一行的电极,当某一行被选定的时候,列向上的电极触发位于行和列穿插点上的像素,控制像素的开关,在同一时刻只有一点〔一个像素〕受控。彩色LCD的每个像素点有RGB3个像素点,并在这3个像素点上的光路上增加相关滤光片,利用三原色原理显示彩色图像。STN型LCD的像素单元如果通过的电流太大,会影响附近的单元,产生虚影。如果通过的电流太小,单元的开和关就会变得缓慢,降低比照度并丧失移动画面的细节。一般应用于一些对图像分辨率和色彩要求不是很高、小尺寸电子显示的领域,如移动、PDA、掌上型电脑、汽车导航系统、电子词典等中。24.试分析图5.5.1S3C2410A的LCD控制器内部构造与功能。可以将显示缓存〔在SDRAM存储器中〕中的LCD图像数据传输到外部的LCD驱动电路上,支持640×480、320×240和160×160等多种显示屏尺寸的STN型LCD和TFT型LCD。TFT型LCD,可支持1,2,4,8bpp〔bitsperpixel〕调色板显示模式和16bpp非调色板真彩显示。S3C2410A的LCD控制器支持单色,4级、16级灰度LCD显示,以及8位彩色、12位彩色LCD显示,采用时间抖动算法〔Time-basedDitheringAlgorithm和帧率控制〔FrameRateControl〕方法;彩色显示采用RGB的格式,通过软件编程可以实现332的RGB调色格式。25.试分析S3C2410ALCD控制器的外部接口信号的种类与功能。S3C2410ALCD控制器的外部接口信号有33个,包括24个数据位和9个控制位如下:VFRAME/VSYNC/STV:帧同步信号〔STN〕/垂直同步信号〔TFT〕/SECTFT信号。VLINE/HSYNC/CPV:行同步脉冲信号〔STN〕/水平同步信号〔TFT〕/SECTFT信号。VCLK/LCD_HCLK:像素时钟信号〔STN/TFT〕/SECTFT信号。VD[23,0]:LCD像素数据输出端口〔STN/TFT/SECTFT〕。VM/VDEN/TP:LCD驱动器的交流偏置信号〔STN〕/数据使能信号〔TFT〕/SECTFT信号。LEND/STH:行完毕信号〔TFT〕/SECTFT信号。LCD_PWREN:LCD面板电源使能控制信号。LCDVF0:SECTFT信号OELCDVF1:SECTFT信号REVLCDVF2:SECTFT信号REVB26.简述LCD显示数据格式的特点。在显示缓存器中,每个像素占一个字节,每个字节中又有RGB格式〔332或者233〕的区分,具体由硬件决定。在彩色图像显示时,通过配置相应的存放器,首先要给显示缓存区一个首地址,这个地址要在4字节对齐的边界上,而且要在SDRAM的4MB空间之内。以显示缓存首地址开场的连续76800字节,就是显示缓存区,显示缓存区的数据会直接显示到LCD屏上。改变该显示缓存区内数据,LCD显示屏上的图像随之变化。27.与S3C2410A的LCD控制器相关的存放器有哪些各自的功能〔1〕LCDCON1〔LCD控制存放器1〕LCDCON1〔LCD控制存放器1〕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00,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LCDCON2〔LCD控制存放器2〕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04,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3〕LCDCON3。LCDCON3〔LCD控制存放器3〕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08,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4〕LCDCON4〔LCD控制存放器4〕LCDCON4〔LCD控制存放器4〕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0C,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5〕LCDCON5。LCDCON5〔LCD控制存放器5〕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10,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6〕LCDSADDR1。LCDSADDR1〔STN型LCD/TFT型LCD帧缓冲起始地址存放器1〕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14,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7〕LCDSADDR2。LCDSADDR2〔STN型LCD/TFT型LCD帧缓冲起始地址存放器2〕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18,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8〕LCDSADDR3。LCDSADDR3〔STN型LCD/TFT型LCD帧缓冲起始地址存放器3〕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lC,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用于设置虚拟屏地址。〔9〕RGB查找表存放器:①REDLUT〔STN型LCD红色查找表存放器〕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20,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②GREENLUT〔STN型LCD绿色查找表存放器〕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24,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③BLUELUT〔STN型LCD蓝色查找表存放器〕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Ox4D000028,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10〕DITHMODE〔STN型LCD抖动模式存放器〕DITHMODE〔STN型LCD抖动模式存放器〕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4C,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建议用户将其值设置为0x12210。〔11〕TPAL。TPAL〔TFT型LCD临时调色板存放器〕是一个可读/写的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50,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0000000,存放器的数据是下一帧的图象数据。〔12〕LCD中断存放器:①LCDINTPND〔LCD中断判断存放器〕是一个可读/写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54,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②LCDSRCPND〔LCD中断源判断存放器〕是一个可读/写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58,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0。③LCDINTMSK〔LCD中断屏蔽存放器〕是一个可读/写存放器,地址为0X4D00005C,复位后的初始值为0x3。〔13〕LPCSEL〔LPC3600模式控制存放器〕是一个可读/写存放器,地址是0X4D000060,初始化值是0x4。32.简述电阻触摸屏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构造:最上层是一层外外表经过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内外表也涂有一层导电层〔ITO或镍金〕;基层采用一层玻璃或薄膜,内外表涂有叫作ITO的透明导电层;在两层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小〔小于千分之一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开绝缘。工作原理:在每个工作面的两条边线上各涂一条银胶,称为该工作面的一对电极,一端加5V电压,一端加0V,在工作面的一个方向上形成均匀连续的平行电压分布。当给X方向的电极对施加一确定的电压,而Y方向电极对不加电压时,在x平行电压场中,触点处的电压值可以在Y+〔或Y—〕电极上反映出来,通过测量Y+电极对地的电压大小,通过A/D转换,便可得知触点的X坐标值。同理,当给Y电极对施加电压,而X电极对不加电压时,通过测量X+电极的电压,通过A/D转换便可得知触点的Y坐标。34.试分析S3C2410A内部触摸屏接口的构造与功能。触摸屏接口包含1个外部晶体管控制逻辑和1个带有中断产生逻辑的ADC接口逻辑,它使用控制信号nYPON、YMON、nXPON和XMON控制并选择触摸屏面板,使用模拟信号AIN[7]和AIN[5]分别连接X方向和Y方向的外部晶体管。35.述使用触摸屏的配置过程。〔1〕通过外部晶体管将触摸屏引脚连接到S3C2410A上;〔2〕选择分开的X/Y位置转换模式或者自动〔顺序〕X/Y位置转换模式,来获取X/Y位置;〔3〕设置触摸屏接口为等待中断模式;〔4〕如果中断发生,将激活相应的转换过程〔X/Y位置分开转换模式或者X/Y位置自动〔顺序〕转换模式〕;〔5〕得到X/Y位置的正确值以后,返回等待中断模式。36.S3C2410A与触摸屏接口有几种接口模式各有什么特点S3C2410A与触摸屏接口有5种接口模式。〔1〕普通的A/D转换模式,在普通的A/D转换模式,AUTO_PST=0,XY_PST=0。〔2〕分开的X/Y位置转换模式,分开的X/Y位置转换模式由X位置模式和Y位置模式两种转换模式组成。〔3〕自动〔顺序〕X/Y位置转换模式,当ADCTSC存放器的AUTO_PST=1和XY_PST=0时进入自动〔顺序〕X/Y位置转换模式模式。〔4〕等待中断模式,当ADCTSC存放器的XY_PST=3时,进入等待中断模式模式。在等待中断模式,等待触笔点下。〔5〕待机模式〔StandbyMode〕,当ADCCON存放器的STDBM位设置为1时,进入待机模式。进入待机模式模式后,A/D转换停顿,ADCDAT0的XPDATA和ADCDAT1的YPDATA保持上次转换的数值。第六章1.简述串行数据的通信模式。串行数据通信模式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3种基本的通信模式。单工通信:数据仅能从设备A到设备B进展单一方向的传输。半双工通信:数据可以从设备A到设备B进展传输,也可以从设备B到设备A进展传输,但不能在同一时刻进展双向传输。全双工通信:数据可以在同一时刻从设备A传输到设备B,或从设备B传输到设备A,即可以同时双向传输。2.简述串行通信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的特点。异步通信时数据是一帧一帧传送的,每帧数据包含有起始位〔〞0〞〕、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顿位〔〞1〞〕,每帧数据的传送靠起始位来同步。一帧数据的各位代码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而相邻两帧的数据其时间间隔是不固定的。在异步通信的数据传送中,传输线上允许空字符。为了提高通信效率可以采用同步通信方式。同步传输采用字符块的方式,减少每一个字符的控制和错误检测数据位,因而可以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同步通信方式不仅在字符的本身之间是同步的,而且在字符与字符之间的时序仍然是同步的,即同步方式是将许多的字符聚集成一字符块后,在每块信息〔常常称之为信息帧〕之前要加上1~2个同步字符,字符块之后再参加适当的错误检测数据才传送出去。在同步通信时必须连续传输,不允许有间隙,在传输线上没有字符传输时,要发送专用的〞空闲〞字符或同步字符。3.简述RS-232C接口的规格、信号、引脚功能和基本连接方式。〔1〕RS-232C接口规格:状态L〔低电平〕H〔高电平〕电压范围-25V~-3V+3V~+25V逻辑10名称SPACEMARK〔2〕RS-232C接口信号:CD:载波检测。主要用于Modem通知计算机其处于在线状态,即Modem检测到拨号音。RXD:接收数据线。用于接收外部设备送来的数据。TXD:发送数据线。用于将计算机的数据发送给外部设备。DTR:数据终端就绪。当此引脚高电平时,通知Modem可以进展数据传输,计算机已经准备好。SG:信号地。DSR:数据设备就绪。此引脚为高电平时,通知计算机Modem已经准备好,可以进展数据通信。RTS请求发送。此引脚由计算机来控制,用以通知Modem马上传送数据至计算机;否那么,Modem将收到的数据暂时放人缓冲区中。CTS去除发送。此引脚由Modem控制,用以通知计算机将要传送的数据送至Mo-dem。RI:振铃提示。Modem通知计算机有呼叫进来,是否接听呼叫由计算机决定。〔3〕RS-232C的基本连接方式:计算机利用RS-232C接口进展串口通信,有简单连接和完全连接两种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又称三线连接,即只连接发送数据线、接收数据线和信号地,5.简述UART的字符传输格式。包括线路空闲状态〔高电平〕、起始位〔低电平〕、5~8位数据位、校验位〔可选〕和停顿位〔位数可以是1、1.5或2位〕。这种格式通过起始位和停顿位来实现字符的同步。UART内部一般具有配置存放器,通过该存放器可以配置数据位数〔5~8位〕、是否有校验位和校验的类型以及停顿位的位数〔1位、1.5位或2位〕等。6.分析图6.1.5所示S3C2410A的UART内部构造与功能。UART提供3个独立的异步串行I/O口〔SIO〕,它们都可以运行于中断模式或DMA模式。UART可以产生中断请求或DMA请求,以便在CPU和UART之间传输数据。7.简述S3C2410A的UART的操作模式与功能。〔1〕数据发送〔DataTransmission〕发送的数据帧是可编程的。它包括1个起始位、5~8个数据位、1个可选的奇偶校验位和1~2个停顿位,具体设置由行控制存放器〔ULCONn〕确定。〔2〕数据接收〔DataReception〕与数据发送类似,接收的数据帧也是可编程的。它包括1个起始位,5~8个数据位、1个可选的奇偶校验位和1~2个停顿位,具体设置由行控制存放器〔ULCONn〕确定。〔3〕自动流控制〔AuroFlowControl,AFC〕S3C2410A的UART0和UART1使用nRTS和nCTS信号支持自动流控制。〔4〕RS-232接口〔RS-232Cinterface〕如果用户希望将UART连接到Modem接口,那么需要使用nRTS、nCTS、nDSR、nDTR、DCD和nRI信号。RS-232C接口。〔5〕中断DMA请求产生〔Interrupt/DMARequestGeneration〕S3C2410A的每个UART有5个状态〔Tx/Rx/Error〕信号:溢出错误、帧错误、接收缓冲数据准备好、发送缓冲空和发送移位器空。这些状态通过相关的状态存放器〔UTRSTATn/UERSTATn〕指示。6〕波特率的产生〔Baud-RateGeneration〕每个UART的波特率发生器为发送器和接收器提供连续的时钟。波特率发生器的时钟源可以选择使用S3C2410A的内部系统时钟或UEXTCLK。换句话说,通过设置UCONn的时钟选择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分频值。〔7〕回送模式〔LoopbackMode〕S3C2410ADART提供一种测试模式,即回送模式,用于发现通信连接中的孤立错误。〔8〕红外模式〔Infra-Red〔IR〕Mode〕S3C2410A的UART模块支持红外发送和接收,该模式可以通过设置UART行控制存放器〔ULCONn〕中的红外模式位来选择。8.与S3C2410AUART相关的专用存放器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10.简述UART控制存放器〔UCONn〕的位功能。简述UARTFIFO控制存放器〔UFCONn〕的位功能。UART控制存放器〔UCONn〕的位功能:UARTFIFO控制存放器〔UFCONn〕的位功能:15.简述I2C总线的工作模式、传输过程、信号及数据格式。I2C总线有如下操作模式:主发送模式、主接收模式、从发送模式、从接收模式。数据传输格式:SDA线上传输的每个字节长度都是8位,每次传输中字节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在起始条件后面的第一个字节是地址域,之后每个传输的字节后面都有一个应答〔ACK〕位。传输中串行数据的MSB〔字节的高位〕首先发送。18.简述IICCON〔I2C总线控制存放器〕的位定义。19.简述IICSTAT〔I2C总线控制/状态存放器〕的位定义。20.简述IICADD〔I2C总线地址存放器〕的位定义。21.简述IICDS〔移位数据存放器〕的位定义。IICCON〔I2C总线控制存放器〕的位定义:IICSTAT〔I2C总线控制/状态存放器〕的位定义:IICADD〔I2C总线地址存放器〕的位定义:IICDS〔移位数据存放器〕的位定义:23.简述USB总线的主要性能特点。〔1〕热即插即用,USB提供机箱外的热即插即用功能,连接外设不必再翻开机箱,也不必关闭主机电源,USB可智能地识别USB链上外围设备的动态插入或撤除,具有自动配置和重新配置外设的能力。〔2〕可连接多个外部设备,每个USB系统中有个主机,USB总线采用“级联〞方式可连接多个外部设备。〔3〕可同时支持不同同步和速率的设备,USB可同时支持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两种传输方式,可同时支持不同速率的设备,速率最高可达几百Mb/s。4〕较强的纠错能力,USB系统可实时地管理设备插拔。〔5〕低成本的电缆和连接器〔6〕总线供电24.一个USB系统可以分为几局部来描述、一个USB系统可以由USB主机、USB设备和USB互连3局部来描述。25.简述USB总线物理接口的组成。USB总线的电缆有一对标准尺寸的双绞信号线和一对标准尺寸的电源线,共4根导线。26.26.USB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它的强健性USB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它的强健性:1.使用差分驱动器和接收器以及屏蔽保护,以保证信号的完整性;2.控制域和数据域的CRC保护校验;3.连接和断开检测及系统级资源配置;4.协议的自我修复,对丧失包或毁坏包执行超时〔Timeouts〕处理;5.对流数据进展流量控制,以保证对等步和硬件缓冲器维持正常的管理;6.采用数据管道和控制管道构造,以保证功能之间的独立性;7.协议允许用硬件或软件的方法对错误进展处理,硬件错误处理包括对传输错误的报告和重发。33.简述SPI模块的编程步骤。①设置波特率预分频存放器〔SPPREn〕。②设置SPCONn,用来配置SPI模块。③向SPDATn中写10次0xFF,用来初始化MMC或SD卡。④将一个GPIO〔当作nSS〕清零,用来激活MMC或SD卡。⑤发送数据→核查发送准备好标志〔REDY=1〕,之后写数据到SPDATn。⑥接收数据〔1〕:制止SPCONn的TAGD位,正常模式→向SPDAT中写OxFF,确定REDY被置位后,从读缓冲区中读出数据。⑦接收数据〔2〕:使能SPCONn的TAGD位,自动发送虚拟数据模式→确定REDY被置位后,从读缓冲区中读出数据,之后自动开场传输数据。34.与S3C2410ASPI接口有关的特殊存放器有哪些各自的功能〔1〕SPICONn,SPICONn〔SPI控制存放器,n=0~1〕为可读/写存放器,地址为0x59000000/0x59000020,复位值为0x00,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室性早搏导管消融》课件
- 会博通10单用户版用户操作指引
- 《动物防疫法》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蜂窝微纳孔、量子单层石墨烯面料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25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专题06 发展与合作-(解析版)
- 2025年昭通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医疗器械法规培训》课件
- 2025年春节消费机遇和备货建议报告
- 中班区域活动计划实施方案五篇
- 安全生产网格员培训
- 小学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带答案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新进展
- 动物生产与流通环节检疫(动物防疫检疫课件)
- 2024年山东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英语主语从句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C139客户开发管理模型
- 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会议
- 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DIP)院内培训
- 近五年重庆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