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晚唐诗歌_第1页
中唐晚唐诗歌_第2页
中唐晚唐诗歌_第3页
中唐晚唐诗歌_第4页
中唐晚唐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中唐诗歌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第六章

中唐诗歌一、中唐诗歌概况(766-835)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祐。

第六章

中唐诗歌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3、多元化格局。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第六章

中唐诗歌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钱起《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

第六章

中唐诗歌

一、中唐诗歌概况(一)大历诗坛(二)韩孟诗派:险怪(三)元白诗派:通俗(四)柳宗元、刘禹锡

第六章

中唐诗歌

大历诗坛概况一、士人共同的心态:他们在繁盛的盛唐度过青春时光,又都目睹了安史之乱及乱后的破败萧条。安史之乱八年,催垮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疲倦、衰顿、苍老、冷淡的内心代替了盛唐士人狂放、慷慨、豪迈、昂扬进取的精神。1、在盛唐已养成的入世热情、救世济民的思想,使他们仍关注着社会现实,试图恢复元气,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反映在他们的诗中中,有着豪气与激情。2、痛苦的现实和士大夫独善其身的观念、软弱的性格,又使他们在痛苦之余转向了自身,希望在纷乱的现实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地,在失望中寻找心理的平衡,提倡一种清净、高雅、淡泊的生活情趣与远离尘世、洁身自好、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第六章

中唐诗歌二、总体诗风。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诗体上:工五言。有句无篇。语言上:省净、精炼、流丽。山水诗,多静态描述,缺乏灵动与飞扬之气。边塞诗,多了些哀怨低沉,少了些慷慨与悲壮。有不少人认为,这一时期处于盛唐和中唐中期两个诗歌高潮之间的低谷。胡应麟:“气骨顿衰”(《诗薮》)第六章

中唐诗歌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耿湋《登鹳雀楼》: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1.刘长卿与韦应物的山水诗三、主要诗群:(1)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台阁诗人群——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等。(2)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地方官诗人群——刘长卿、戴叔伦等。(3)元结、顾况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4)韦应物等山水诗人(5)李益等边塞诗人

第六章

中唐诗歌1、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等大历,唐代宗时年号,766年—779年,共14年。大历十才子的成员,记载不同,以姚合《极玄集》注所载为最早,他们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漳、夏侯审。从题材上看,内容单一,赠别酬唱、吟咏山水之作最多,约占三分之一以上。从艺术上看,推崇六朝二谢(灵运、朓)、王维。意境闲淡幽冷,喜作律体,注重锻炼字句,精细工巧。

集评钱起,有诗四百余首,是以“大历十才子”为主的中原诗人的领袖,在才子中年辈最高,天宝时与王维过往甚密。诗风仿佛王维,缺少恬淡韵味,有斧凿痕迹。其诗挑不出毛病,也说不出特别的好。闲适有余,热情不足。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省试湘灵鼓瑟》)

3、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地方官诗人群——刘长卿、戴叔伦等刘长卿:自称“五言长城”,五言诗占十分之六七,五律占五言之六七。诗多灰暗、寒冷、苍白的意象,有人以“幽州白日寒”名其诗风,甚当。名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游休禅师双峰寺》)前人称代宗时的“大历诗人”,往往“钱,刘”并提,他则是江左诗人的代表。刘的成就高于钱,为“大历诗人之冠”。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4、元结、顾况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元结比杜甫稍晚,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其诗刺世疾邪、同情民生疾苦,诗风古朴,只作古体,不写律诗,有的作品文采不足,是其缺陷,其诗对新乐府、韩愈古文运动影响很大。顾况部分作品与元结一派相近,用古体和写实手法抨击现实弊病。顾况性格狂放旷达,晚年受佛道影响,归隐茅山,号“华阳真逸”。所以其作品风格多样一些。第六章

中唐诗歌(2)韦应物:冲和平淡,冷落寂寞韦应物出身贵族,西安人,世称韦苏州。少年任侠负气,15岁时就成为唐玄宗的三卫近侍。后来折节读书。早年作品有盛唐风。他最出名的诗歌写于滁州任上,语言简淡,绝去雕饰,风格秀朗,气韵澄澈。后人论唐诗常常王、孟、韦、柳并称。代表作《滁州西涧》。后期也有关注现实,反映民生疾苦,指斥时政的诗歌。但其诗歌成就最高的还是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风格高雅简淡,情趣闲适,“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受到陶渊明、大小谢和王、孟的影响。如田园诗《观田家》,山水诗《滁州西涧》、《寄全椒山中道士》等诗,都体现这种艺术风格。其诗以五言最佳,白居易曾评论说:“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朱熹将他列在王维之上,因为他较王维来得更清澄,更疏淡。《滁州西涧》:“独伶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湖带雨睫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人有“王、孟、韦、柳四家”之说,即指山水田园诗。王“清而秀”、孟“清而旷”、韦“清而润”、柳“清而峭”

(参见《诗薮·外编》卷四)。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涧底”二句:指想象山中道士隔绝人世的幽独清苦生活。荆薪:柴草。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第六章

中唐诗歌李益等边塞诗人李益是中唐前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受盛唐气象的沾溉,也有时代的悲凉伤感的情调。他的诗歌风格慷慨悲凉,明人胡震亨说他“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唐音癸签》卷七)。其诗歌如《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夜上西城听梁州曲》都是名篇。其诗众体皆有佳作,而尤以七言绝句最佳,明人胡应麟说:“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诗薮·内编》卷六)卢纶,诗存330余首,有些雄浑气势。如《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韩翃,《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六章

中唐诗歌第六章

中唐诗歌

(二)韩孟诗派:险怪1、成因:(1)命运和个性相同:狷介孤傲、仕途坎坷。(2)文学主张相同:“不平则鸣”、“笔补造化”。(3)创作态度相同:“推敲”苦吟,尚奇求怪。李贺“呕出心乃已耳”。(4)审美趣味相同:以怪奇怒张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2、风格:奇崛险怪。他们诗歌题材新异、构思奇特,喜议论,好铺陈,炼奇字,押险韵,多用虚词拗句,从而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

第六章

中唐诗歌3、评议:他们追求新变的精神应该肯定。但有时追新求奇过甚,不免流于怪诞。如炼字方面,有的生新奇特,令人耳目一新,产生审美上所谓“陌生化”的效果,有的则艰深怪僻,读之则诘屈聱牙。又如散文化倾向,其表现是以议论入诗,以散文句法入诗,用得适当,增加了诗的表达功能,但过度使用,则损害了诗歌应有的形象性和韵律美,曾被讥为“押韵之文”。

韩愈1)韩愈诗歌的思想内容韩愈的诗歌有不少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和表现个人失意、抒写悲愤的诗篇。韩愈是个对现实非常关注的作家,写下了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和批评现实政治的诗歌,如《汴州乱》、《归彭城》等,反映了天灾人祸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谢自然诗》、《送灵诗》、《华山女》等,批评佛老及迷信祸国害民。韩愈性格刚正,几遭贬谪,又主张“不平则鸣”,因此他的诗歌也多有抒写怨愤不平之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韩愈还有些描写山水景物的诗歌,如《山石》、《春雪》、《晚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岳阳楼别窦司直》等。2)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韩愈的诗歌糅合了李白诗歌壮浪奇幻和杜甫诗歌博大精深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形成恣肆横放,雄奇险怪的主体诗风。清乾隆御定的《唐宋诗醇》评论其诗曰:“壮浪纵恣,摆去束缚,诚不减于李;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诚不减于杜。而风骨崚嶒,腕力矫变,得李杜之神而不袭其貌,则又拔奇于二子之外,而自成一家。”叶燮说:“韩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原诗》)韩愈曾自言“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所以追求新奇伟壮是其诗歌审美的基本特征,以至于导向了险怪荒诞。总体诗风:雄奇险怪1、意象峥嵘奇特、雄奇壮美。如《南山》连用五十多个新鲜比喻写南山的光怪陆离。2、“以文为诗”。a、铺陈排比手法。b、运用散文章法结构。c、破骈入散的句法。d、以议论入诗。沈括:“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耳。”3、用奇字。吴经熊说:“像在《石鼓歌》里面,他手持韵文字典一册,选用最深奥的字,以期显示他的才学。他惟求文字上的‘险奇’。”4、好用险韵、僻韵。

5、审美的异化,以俗、丑为美。《嘲鼾睡》《落齿》四、韩诗地位与影响。《原诗·内编》上:“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2.孟郊、贾岛、李贺三人共同点:l、他们都与韩愈有密切交往,其创作也都受韩诗追求奇崛险怪的影响。

2、三人都是科场失意不顺、仕途蹭蹬偃蹇。

3、三人皆以苦吟而著称。

孟郊孟郊性格孤傲狷介,不谐流俗,46岁才进士及第,50岁任溧阳尉,一生沉沦下僚。除《登科后》外几无得意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些诗歌能够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对百姓的贫苦充满了同情,如《长安早春》、《贫女词》等。他的诗以“苦吟”和“吟苦”而著称,不断地唱述贫苦不幸,元好问曾说“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后地一诗囚”(《论诗绝句三十首》)。“郊寒岛瘦”(苏轼)他写得最多、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充满幽僻、苦涩意象的诗,风格峭硬,诗境仄狭,表现了诗人凄凉寒碜的生活状态。诗中多冷露、峭风、秋草、吟虫、病骨等意象的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饥”、“寒”、“病”、“老”、“哀”、“愁”、“忧”、“伤”。《借车》: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秋怀》:“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答友人赠炭》:“晚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悼幼子》:“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老恨》:“无子抄文章,老吟多飘零。”《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诗选评》:“极真、极隐、极痛、极尽,一字一呜咽。”

2)贾岛

贾岛出身寒微,早年栖身佛门,后还俗,曾任长江主薄,一生安于寂寞的生活境遇。贾岛与孟郊齐名,均以苦吟著称,成就不及孟郊。苏轼以“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评价二人的诗风。其诗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多写个人孤寂的生活与情感,以及与朋友的交往。常常以枯冷萧瑟的景象抒写孤寂凄清的心境。贾岛诗以五律著称,在描写物象与抒情上都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技巧,意境凄清而优美。在艺术上最著称的就是苦吟与字句的推敲琢磨,譬如关于《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传说,以及自言“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送无可上人》诗注),都反映了他的苦吟和锻炼字句的艺术风貌。所以其诗锤炼出了象“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寄朱锡珪》)那样的佳句,但其诗“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第六章

中唐诗歌“鬼仙”李贺:李贺只活到27岁,流传作品240多首。李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从创作方法来看,他受屈原和李白的影响,以浪漫主义为主。主要表现是想象丰富而奇诡。1)柳宗元诗歌的思想内容

(四)柳宗元、刘禹锡

1.柳宗元:沉重内敛,清冷峭拔意象:残月、枯桐、深竹、寒松、零露、寒光、幽谷其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关注和反映现实的作品。如《田家》三首是一组描写农民生活景况的诗歌;《韦道安》歌颂为民除害的英雄;《笼鹰词》、《咏史》或托物、或咏史以讽刺现实。这类诗歌现实性强,体现了诗人“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思想情怀。二是抒写悲愤情怀的作品。如《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予同迁见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行路难》等。这类诗歌多写于被贬之后,多抒发被贬的抑郁之情,也体现了其诗歌的基本的艺术风格。三是山水诗。如《南涧中题》、《江雪》、《渔翁》等均为名作。这类诗歌寄情山水,在忧苦中抒写着淡泊的情怀。2)柳宗元诗歌的艺术成就柳宗元是古文大家,也是杰出的诗人。柳宗元思想本于儒家,一方面“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价值观使他难以忘怀时世,另一方面他的人生遭际又使他想摆脱现实带来的苦闷,欲借佛道和山水以解脱。因此他的诗歌既有深沉的忧患,又有淡泊的情怀,并形成了独特的诗风:悲凉而沉重,淡泊而简古。苏轼说其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妙绝古今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又说其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柳宗元的诗歌善于写景抒情,多以凄冷的景致抒写忧郁之情。经常使用如“残月”、“枯桐”、“孤舟”、“寒江”、“寒花”、“寒月”、“寒藻”、“霜露”、“黄叶”“幽谷”等色彩清冷的意象,也常常出现如“寂寞”、“愁思”、“愁肠”、“别泪”、“残魂”、“凄凄”等直接表情的词语,创造出了物境与情意相映相生的凄清哀怨的意境。沈德潜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唐诗别裁集》)。其诗也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的“惊风”、“密雨”寓托环境的险恶;《南涧中题》中的“羁禽”、“寒藻”也是相同的手法。此外,他的山水诗独具特色,虽然也染有凄凉幽怨的色泽,但还是表现出清新自然、淡泊雅致的艺术风格,而且构思精巧,语言平实,情致悠闲,意境旷远。苏轼曾说:“所贵乎枯淡者,谓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是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第六章

中唐诗歌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南涧中题》第六章

中唐诗歌

列骑低残月,鸣笳度碧虚。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2.刘禹锡:简捷明快,风情俊爽哲思与诗情交融精神:傲视忧患,独立不移咏史怀古:沉思历史和人生民歌:竹枝词,真率自然1)刘禹锡诗歌的思想内容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曾被贬谪二十余年,所以讽刺批评时政和抒发怨愤之情成为其诗歌的主要内容。其诗歌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政治讽刺诗,如《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飞鸢操》、《聚蚊谣》等,或托讽禽鸟,或寄情草;现了对权奸们的讽刺和蔑视,以及自己的坚定信念和神。二是咏史怀古诗,如《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乌衣巷》、《石头城》等,在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中,寄寓着人生的悲情及对历史的思考。三是学习民歌的创作,如《竹枝词》、《踏歌词》、《堤上行》等,或记风土人情,或写劳动生活,或写男欢女爱。这类诗歌是诗人流放巴山楚水期间的作品。2)刘禹锡诗歌的艺术成就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除学习民歌的创作体现了清新自然、活泼开朗外,其它作品基本上体现了沉雄俊爽、豪迈昂扬的风格。其诗被白居易誉为“诗豪”(《刘白唱和集解》)。首先,其诗在悲凉的色彩常常透视着昂扬的精神,如《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凄凉地”的长期贬谪中,仍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悲凉沉郁中仍见豪放俊爽。《始闻秋风》本为“悲秋”题材,然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却写得英气勃发,凝聚着诗人的精神气质。而且语言简捷明快,爽朗清俊,富有哲理与艺术表现的张力及雄健的气势。其次,其诗歌善用比兴寄托。其政治讽刺诗常常采用托物兴讽的手法,如《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托桃树、桃花以兴讽;《飞鸢操》、《聚蚊谣》托鸟虫以兴讽。他说张九龄“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吊张曲江》序)其实也是自己的手法。其它的诗也多是寄托遥深,如他的咏史怀古诗往往寄寓着对现实的深刻忧思,他的景物描写中常常含蕴着人生哲理和深沉的情感。因此其诗既劲健雄放又含蓄蕴藉。此外,其民歌体作品,意境优美,情思婉转,语言清丽,音韵和谐,既有民歌的朴素自然又有文人的细腻精巧的特点。从总体上看,他的七律、七绝成就最高。七律苍劲浑厚,气韵沉雄;七绝精炼警策,寓意深长。第六章

中唐诗歌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桃源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第六章

中唐诗歌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竹枝词九首》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戏赠看花诸君子》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金陵五题·石头城》第六章

中唐诗歌二、韩孟诗派:险怪

1、韩孟诗派的形成

2、韩孟诗派主张第一,主张“不平则鸣”第二、主张“笔补造化”第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第六章

中唐诗歌

3、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1)韩愈诗特色第一、新颖奇崛的艺术境界。第二、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第三、劲拔险拗的语言韵律。“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荐士》第六章

中唐诗歌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调张籍》第六章

中唐诗歌

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洞庭湖)

星如撒沙出,攒集争强雄油灯不照席,是夕吐焰如长虹(月蚀夜)第六章

中唐诗歌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山石》第六章

中唐诗歌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嗟哉董生行》第六章

中唐诗歌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第六章

中唐诗歌

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鵾,燖炰煨爊孰飞奔。--《陆浑山火》第六章

中唐诗歌(2)孟郊诗:郊寒岛瘦所谓“寒”,不仅是因为他在诗中较多地描写了自己以及其他不幸者的穷苦生活,更重要的是倾吐了一个不合于世的正直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痛苦认识和孤寂感受。第六章

中唐诗歌①追求奇险,造境别开生面,思新意奇,但不脱离生活实际感受。写穷愁: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写景物: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第六章

中唐诗歌②善于精思巧炼,以奇语奇句创造奇境写穷愁: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瘦坐形欲折,腹饥心将崩写世情:道路如抽蚕,宛转羁肠縻楚屈入水死,诗孟踏雪僵写景物:舟行素冰折,声作青瑶嘶溪镜不隐发,树衣常御寒第六章

中唐诗歌③最喜写幽僻、清冷、苦涩之意象“吟虫”、“秋露”、“秋月”“秋草”、“冷露”、“峭风”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

流运闪欲尽,枯折皆相号。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秋怀十五首》

第六章

中唐诗歌④以丑为美、意象险怪饿犬齚zé枯骨,自吃馋饥涎--《偷诗》

怪光闪众异,饿剑唯待人--《峡哀十首》⑤专写古诗,以短篇五古最多,无一律诗第六章

中唐诗歌(3)贾岛诗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4)苦吟派其他诗人姚合:《极玄集》编者,新奇似贾岛,而无其僻涩,故自成一格卢仝、马异、刘叉等第六章

中唐诗歌4、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1)李贺生平与创作概况李贺出身皇族,但家族没落生活贫寒。李贺的诗歌体现了清高与失落,抱负远大与怀才不遇等各种思想情怀的交织。其诗歌有针砭讽刺现实、关怀民生疾苦的,如《荣华乐》、《猛虎行》、《吕将军歌》、《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之一)等;有表现抱负、渴望建功立业,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的,如《南园》(十三首之五)、《秦光禄北征》、《雁门太守行》、《马诗》(二十三首之五)等,但更多的则是抒写人生的痛苦和生命的短暂,发泄愤懑和牢骚,如《秋来》、《开愁歌》、《浩歌》、《致酒行》等。此外,还有一些妇女题材的闺怨、恋情诗等。第六章

中唐诗歌(2)李贺诗歌艺术特色

①想象神奇、形象飞动、境界绚丽李贺的诗歌极具个性特征和富有创造力,他继承了楚辞和李白诗歌的浪漫艺术,也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又开创了一片神奇怪异的艺术境地。李贺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幽峭冷艳、奇诡怪诞。晚唐诗人杜牧评论说:“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duo去声)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qu阴平)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李贺集叙》)准确地概括了其诗的特点。李贺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荒诞怪异的意象,美妙的神仙世界、恐怖的鬼怪形象,以及种种奇奇怪怪的物象都被纳入到诗中,在光怪陆离的艺术境界,表达着他的精神世界。

第六章

中唐诗歌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浩歌》

玉宫植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缨。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天上谣》第六章

中唐诗歌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第六章

中唐诗歌②结构上兔起鹘落李贺的诗歌在构思与结构上也极具特色,其诗以想象、联想思维为线索,超越了现实的逻辑性,因而时空的转移、章法的变换、意象的组合均变幻莫测。因此后人评论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囊,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苏小小墓》第六章

中唐诗歌③语言技巧:刻意锤炼,奇诡清丽李贺诗歌的语言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十分注重词汇的感情色彩和物象色彩的使用,常常“泣”、“啼”、“病”、“冷”、“瘦”和“寒绿”、“愁红”、“冷光”、“鬼灯”、“酸风”等词语,冷艳凄楚的色彩体现着他怪诞的审美取向和力求奇峭的艺术追求。其诗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夸张、渲染、拟人等手法,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在中唐诗坛上李贺是个标新立异的作家,但由于过于追求新奇怪异,也有诗意晦涩、神秘难解的缺点。第一,奇诡清丽的词句:常常打破正常的句式结构,客观上得到“新”和“奇”的效果。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玉濬墓下作》

发断锯长麻《马诗二十三首·其六》

露压烟啼千万枝《昌谷北园新笋·其二》

青云教绾头上髻《大堤曲》

红脱梅灰香

《堂堂》

第六章

中唐诗歌第二,其炼词,主观色彩十分浓厚剑光--玉花春草--笑眼鬼灯--黑漆磷火--冷翠烛第六章

中唐诗歌第三,选用幽冷寒峭凄艳之词,创造“幽奇光怪”、“冷极鬼极”的艺术境界。

秋眉、寒绿、酣春、香雨、腻叶、枯香、酸风、恨血、鬼灯、老鱼、瘦蛟‘泣’、‘死’、‘血’第六章

中唐诗歌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金铜仙人辞汉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花游曲

》)第六章

中唐诗歌谁能事贞素,卧听莎鸡泣。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第六章

中唐诗歌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虫蛇吐云气,妖氛变虹霓。隈花开兔径,向壁印狐踪。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惨阴地自光,宝马踏晓昏。钱锺书:“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词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谈艺录》55页)第六章

中唐诗歌第四,尤注意动词的锤炼。

更容一夜抽千尺《昌谷北园新笋·其一》

抽空绿影春《竹》

劈地抽森秀《赠陈商》

烟花不堪剪《苏小小墓》

一双童人剪秋水《唐儿歌》

欲剪湘中一尺天《罗浮山人与葛篇》第六章

中唐诗歌

第五,化盐入水似的融典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其四》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第六章

中唐诗歌三、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元白诗派(一)新乐府运动之先声

1.中唐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1)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2)元结及其《箧中集》(3)顾况乐府与古诗

2.新乐府的发端:张籍、王建、李绅第六章

中唐诗歌(二)关于“元白体”、“元和体”、“长庆体”

1.元白体: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的诗风。

2.元和体:按白居易他们自己的说法,系指元和年间广为流传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杯酒光景间小碎篇章”;而据李肇《唐国史补》说法,是泛指元和时代流行的新体诗文。

3.长庆体:是指元白所创造的《连昌宫词》、《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七言长篇叙事歌行体制。第六章

中唐诗歌(三)新乐府运动的形成

1.新乐府:所谓“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其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新乐府即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是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其特点有三:①用新题;②写时事;③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即从音乐上说,徒有乐府之名;从文学上说,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体现了汉乐府精神。第六章

中唐诗歌2.新乐府运动及其原因(1)新乐府运动:运动是现代人赋予的概念,新乐府运动指的是贞元末到元和初的几年间倡导用诗歌干预政治的历史事实,由张藉、王建、李绅发端,元稹、白居易大力发扬,以“新乐府”等形式,写作大量讽谕诗,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理论,对当时政治和其后诗歌的发展,起了显著影响。第六章

中唐诗歌

(2)新乐府运动的原因第一,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第二,当时政局和思潮所致。第三,诗歌理论作号召。第六章

中唐诗歌(四)白居易诗歌理论

1.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主张“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关注民生疾苦:“唯歌生民病”(《寄唐生》)。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第六章

中唐诗歌2.他提出了诗歌要有“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与元九书》)的作用,强调诗歌对现实的“美刺”作用和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求诗歌要干预现实生活。

第六章

中唐诗歌3.重视情感的审美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与元九书》

其言直而切——《新乐府序》

意激而言质——《与元九书》

直歌其事,其事核而实。第六章

中唐诗歌4.对文学内容和形式的认识: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他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要求形式和内容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单纯追求形式。诗歌创作“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尚质抑淫,著诚去伪”(《策林》),反对淫靡华伪,倡导核实率真、通俗质朴的诗风。5.在诗的语言形式方面:“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尚质抑淫,著诚去伪”。6.白居易诗论的缺陷:由于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有的作品流于抽象说教;由于强调通俗,有些作品直白浅露,缺少美感和韵味。第六章

中唐诗歌(五)白居易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1)前期——入仕到贬江州司马:刺美见事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2)后期——贬江州到病终:独善其身感伤诗、杂律诗、闲适诗

前期(44岁前):白居易少年时曾避乱吴中等地,后“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历任周至尉、左拾遗、京兆府户曹参军、太子左赞善大夫等职。此间他思想以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和“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为主。他的《策林》和讽喻诗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思想。后期(44岁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先后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文宗先后任过太子宾客、河南尹、刑部尚书等职。此间他选择了亦仕亦隐的道路,其思想兼取儒家的“独善其身”和道家的明哲保身及佛家的“四大皆空”。这一时期写了大量的闲适诗和感伤诗。白居易石像第六章

中唐诗歌(六)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

1.内容(1)反映民众痛苦,坚持为民请命。

《新本折臂翁》《观刈麦》《采地黄者》《井底引银瓶》、《母别子》(2)揭露弊政和统治者的荒淫。

《卖炭翁》《赠友》《秦中吟》《买花》《杜陵叟》《红线毯》第六章

中唐诗歌2.优点:(1).俗:通俗浅显袁枚《续诗品》“今读其诗,平平无异。意深词浅,思苦言甘。寥寥千年,此妙谁探?”刘熙载《艺概·二》:“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第六章

中唐诗歌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第六章

中唐诗歌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母别子-刺新间旧也》第六章

中唐诗歌(2)专:一篇专咏一事

《百炼镜-辨皇王鉴也》《青石-激忠烈也》

《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

《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

《牡丹芳-美天子忧农也》

《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第六章

中唐诗歌(3)固:程式固定: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即以诗的首句为题,并在题下用小序注明诗的美刺目的,在诗的结尾(卒章)发议论,作重点突出。

第六章

中唐诗歌(4)优:其优秀诗篇颇得含蓄之致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上阳白发人》第六章

中唐诗歌3.缺点(1)浅、尽、露:语言浅俚,形象苍白,好议论,无含蓄之美。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诗至元白,针线钩贯,无乎不到。所以不及前人者,太露太尽耳。”钟惺《唐诗归》:“元、白浅俚处,皆不必为诗矣。”(2)概念化、公式化:第六章

中唐诗歌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时世妆-儆戎也》第六章

中唐诗歌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中宗肃宗复鸿业,唐祚中兴万万叶。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第六章

中唐诗歌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国公。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隋堤柳》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府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向后庭花!

—《隋宫》第六章

中唐诗歌(七)白居易四类诗讽谕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杂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

闲适诗:《问刘十九》《钱塘湖春行》

第六章

中唐诗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第六章

中唐诗歌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六章

中唐诗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第六章

中唐诗歌

名宦意已矣,林泉计何如?拟近东林寺,溪边结一庐。

——《岁暮》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第六章

中唐诗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第六章

中唐诗歌(八)新乐府运动其他诗人元稹、唐衢、邓鲂、李余

1.元稹(1)乐府诗(2)悼亡诗《遣悲怀三首》(3)唱和诗(4)艳情诗苏轼“元轻白俗”《会真诗三十韵》第七章晚唐诗歌

一、晚唐诗风气象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第七章晚唐诗歌二、李商隐诗歌(一)生平遭遇:李商隐(八一三一一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他一生遭遇很尴尬,在牛李党之争的夹缝里生存。初在牛党令狐楚幕府,开成二年(八三七)登进士第,调弘农尉。李党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女妻之,得侍御史。茂元死,游京师久不调。后干令狐绚补太学博士。辗转各幕府几二十年。年四十五卒。时世、身世加上他孤介的个性,从多方面促成他多愁善感的内向型性格,形成了他悲剧性情怀。温李:李商隐、温庭筠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第七章晚唐诗歌(二)诗歌内容

1.政治诗:如五古长篇巨制《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其政治见解;其它如《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韩碑》等,或批判现实政治,或忧国伤时,体现了他思想中的儒家的用世精神和忧患精神。

2.咏史诗:如《隋宫》、《贾生》、《马嵬》、《瑶池》等都是名篇,或借古以讽今,或托古以抒怀。

3.咏物诗:如《蝉》、《流莺》、《高松》、《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等,多是借咏物以抒怀寄慨。

4.爱情诗:多以“无题”为题,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有《夜雨寄北》、《春雨》等也是名篇,这类诗除写爱情之外,有的还别有寓托。

第七章晚唐诗歌政治诗

义山持论,忠愤郁盘,实有不同于众论者。--《李义山诗辨证》

义山此等篇,亦何愧于少陵诗史哉。--《李义山诗辨证》

第七章晚唐诗歌

【随师东】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第七章晚唐诗歌

《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第七章晚唐诗歌

【寿安公主出降】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第七章晚唐诗歌

【哭刘司户蕡】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第七章晚唐诗歌咏史诗:

【北齐二首】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第七章晚唐诗歌

【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齐宫词】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第七章晚唐诗歌

【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海上】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咏物诗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第七章晚唐诗歌

【流莺】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第七章晚唐诗歌

【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第七章晚唐诗歌

【北禽】为恋巴江好,无辞瘴雾蒸。纵能朝杜宇,可得值苍鹰。石小虚填海,芦铦未破矰。知来有乾鹊,何不向雕陵。第七章晚唐诗歌:李商隐爱情诗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第七章晚唐诗歌

《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天圆顶夜深缝。

扇栽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班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第七章晚唐诗歌

《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第七章晚唐诗歌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四首】之一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所爱的女子的思念。第七章晚唐诗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四首】之二这首无题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是一篇刻意伤春之作。

首联描写环境气氛。东风细雨: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芙蓉塘即莲塘:男女相悦传情之所的代称。轻雷: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纪昀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颔联续写女子居处之幽寂。金蟾,即香炉;玉虎,即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这两个词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南朝民歌《杨叛儿》:“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牛峤《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颈联出句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对句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末联陡转反接,迸发出内心的郁积与悲愤。第七章晚唐诗歌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四首】之四这是无题诗中唯一的七古开头两句描写环境。有点类似《牡丹亭》中伤春的杜丽娘所唱歌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第七章晚唐诗歌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第七章晚唐诗歌(三)诗歌特色1.表现的内容——“哀乐循环无端”的感情境界。清人吴乔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西昆发微序》)李商隐的确是唐代最具创造力的诗人之一。李商隐诗歌善于运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2.艺术手法——重内心深处的开拓。着力刻划、烘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清人叶燮评其七绝说:“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原诗》)其实不止是七绝,其它的也多是如此。其诗常常采用比兴、象征、暗示、寓托等手法,形成意蕴深刻而含蓄、情思绵密而邈远的艺术特点。甚至造成扑朔迷离的朦胧意象和曲折复杂的内涵,使后人难以准确地解读,金人元好问就曾感叹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三十首》)。其诗好用典使事,神话传说、历史史实、文学典故,在他的笔下无不得心应手地运用,或正用,或反用,或活用,用法灵活多变,常常翻新出奇。这种用法可造成语意浓缩的效果,但用典过多过偏,也有诗意晦涩的弊病。此外,其诗讲究字句的锤炼,语言精练华美、深曲委婉,音韵和谐,对仗精工。但也有少数诗歌写得用语浅近、质朴自然,如《登乐游原》、《夜雨寄北》等。第七章晚唐诗歌3.艺术构思——循环跳跃。

摆脱了对外在时空或因果关系的依赖,纯凭人的意识心理的流程来组合意象。

4.意象的独特——典故和象征。他的《锦瑟》、《春雨》等风格近于无题的诗,很善于把内心朦胧的内在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形成了雾花镜月的缥缈美感。

第七章晚唐诗歌

1)悲幻美

(2)虚幻美

3)含蓄美

4)凄艳美第七章晚唐诗歌悲幻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第七章晚唐诗歌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春雨》

弱柳千万条,衰荷一向风第七章晚唐诗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袍一得知--《闺情》第七章晚唐诗歌虚幻美:

【圣女祠】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第七章晚唐诗歌

【一片】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良工巧费真为累,楮叶成来不直钱。第七章晚唐诗歌含蓄美:

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并羽仪

—《相思》第七章晚唐诗歌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第七章晚唐诗歌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第七章晚唐诗歌

【重过圣女祠】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第七章晚唐诗歌凄艳美

沧海月明珠有泪—珠泪珠箔飘灯独自归—珠箔

“梦雨”、“灵风”、“飘灯”第七章晚唐诗歌

“云母屏风”、“金翡翠”、“绣芙蓉”、“舞鸾镜匣”、“睡鸭香炉”、“凤尾香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无题》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促漏》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无题》第七章晚唐诗歌月、露、细雨、夕阳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任荒城伴夜砧。第七章晚唐诗歌

《无题·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第七章晚唐诗歌梁启超:“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李商隐在诗歌上的重要贡献:一,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无古人的深入开拓与表现,充分发挥了诗歌在表现心理和抒情方面的潜能;二,在表现形式上,开创了诗境虚化的朦胧诗美学,极大地扩大了诗歌的容量,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三,首创了“无题”诗的新体式。

夜读李商隐只有在庄生的梦里你才醒着听凭世界的手被诗歌书写一管笔提起来就悬了千年只等着泪水凝成珠玉琴弦断成华年灵感总是在东风无力的时候不期而至中世纪的格律之王在阴谋与爱情之间残喘把春心托付给杜鹃把后背暴露给人民只用两三个典故便草草了结了一生义山,你的完美是我彻夜难眠的病根

夜读李商隐那时候你扮演谁:碌碌无为的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