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_第1页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_第2页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_第3页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_第4页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2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154-172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79-102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169-199希尔加德心理学导论第六章参考资料3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⒈意识是一种觉知

⒉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⒊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4第一节意识

一、含义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积极、自觉、能动的反映。是人自觉的心理活动。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所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一般,可以看作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1)对客体的觉知,(2)把自己与其它个体物体相区分的觉知5意识的结构

以心理过程为基础,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其中认识过程,特别是抽象思维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情感和意志是组成部分;人的意识分为对客观现实的意识和自我意识。意识借助语言来实现。6意识的基本特点1自觉性:

(1)自我意识(2)目的计划性

2社会性——形成与反映都受社会因素制约3能动性

对反映的操作的客观事物的主观选择;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根据规律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改造客观现实。7裂脑人是否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言语8910二、意识的作用

意识通常以三种重要的方式帮助人们把握感官接触到的复杂世界的意义:(1)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信息和过强的刺激能量;(2)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3)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11三、人的意识的共同性与差异

1、人的意识的共同性:“舆论效度”(consensualvalidation同感效度)----人们观点的一致化和相互印证的现象.2、人的意识的差异性12四、意识的不同层面

1、焦点意识(focalconscious)

指个人全神贯注于某事物时得到的清楚的意识经验,即注意集中状态.13意识的不同层面

2、非意识(nonconscious)指不存在于意识,也不存在于记忆中,却影响着基本的躯体和心理过程的信息

14意识的不同层面

3、下意识(subconcious)指所涉及的信息不在当时的意识中,但在记忆中,并可通过一定方式从记忆中提取出来15意识的不同层面

4、潜意识(unconscious)指潜隐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情感,欲望,恐惧等复杂的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与压抑,使人不觉知的意识。16

1718

192021

五、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1、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来认识自我3、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我22六、意识的各种变体

1、白日梦(daydreaming)2、睡眠(sleep)与梦

://:///231、白日梦(daydreaming)2425睡眠时间

马小时;羊----3.8;牛----3.9;人----8.0;兔----8.4;猴----9.6;狐----9.8;猫----14.5;蝙蝠

26人的睡眠时间一般成人,大致一天5-9小时,平均小时;随年龄增加而时间减少:新生儿----16小时;六个月后---13;儿童期(2-12岁)---10-12;青年期(12-18)---9-10;成年人----7-8;老年人(60以上)---5-7.(Roffwarg,elal,1966).

27睡眠的原因

生物钟的作用---即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一贯性,规律性的生理躯体活动的变化模式----生物节律(circadianrhythm).研究表明,当松果体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时,会促成睡眠;光线可以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28

睡眠的作用有哪些?

睡眠的作用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方面:

(1)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方式。因在睡眠期间胃肠道功能及其有关脏器,合成并制造人体的能量物质,以供活动时用。另外,由于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部分内分泌减少,使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使体力得以恢复。

(2)保护大脑,恢复精力: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长期缺少睡眠则会导致幻觉。而睡眠充足者,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这是由于大脑在睡眠状态下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提高脑力。

29(3)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能对侵入的各种抗原物质产生抗体,并通过免疫反应而将其清除,保护人体健康。睡眠能增强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睡眠还可以使各组织器官自我康复加快。现代医学中常把睡眠做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帮助患者渡过最痛苦的时期,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4)促进生长发育: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大脑继续发育,这个过程离不开睡眠;且儿童的生长在睡眠状态下速度增快,因为睡眠期血浆生长激素可以连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应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以保证其生长发育。

30(5)延缓衰老,促进长寿:近年来,许多调查研究资料均表明,健康长寿的老年人均有一个良好而正常的睡眠。人的生命好似一个燃烧的火焰,而有规律燃烧则生命持久;若忽高忽低燃烧则使时间缩短,使人早夭。睡眠时间恰似火焰燃烧最小的程度,因此能延缓衰老,保证生命的长久。(6)保护人的心理健康:睡眠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是很重要的。因为短时间的睡眠不佳,就会出现注意力涣散,而长时间者则可造成不合理的思考等异常情况。

(7)有利于皮肤美容:在睡眠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循环增多,其分泌和清除过程加强,加快了皮肤的再生,所以睡眠有益于皮肤美容。

31睡眠的意义恢复的功能

保养功能32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Aserinsky&Kleitman,在以脑电波方法研究睡眠时偶然发现。关于梦的研究主要在五个方面典型的睡眠中,第一个梦

关于醒来记不住梦

梦的内容

梦的剥夺实验由Dement1960年做

脑电波的研究,REM期间是在做梦

33断眠研究

1966年8月,日本东京大学对一个23岁的男青年,断眠101小时8分30秒(4天多)。此期间生理指标变化不大,如心跳、呼吸、食欲等。实验结束时,体重增加公斤,但心理受影响:断眠第二天,注意力难以集中,出现错觉、错觉三天算术测验、闪烁测验成绩下降。

34假如让人10天10夜不睡觉,将会发生什么?1910年Pieron先生为了验证动物体内可以产生一种“内源性的促睡眠物质”,就曾经使一条可怜的狗293小时不睡觉。在他老人家之后,1966年,一名23岁的日本男青年自愿不睡觉,他硬撑了101小时。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利用自愿者进行了多次长达200小时的睡眠剥夺试验。这些试验的最后结论是,剥夺睡眠的后果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这些被剥夺睡眠的人身体上几乎没有发现有什么损害,比较严重的问题的精神上或心理上的,如出现严重的疲劳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和记忆力下降,严重的可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而有的人只是表现为特别贪吃,导致体重增加。

睡眠剥夺尽管可以引起上述的心理异常,但只要让受试者痛痛快快地睡上10来小时,就能基本上完全恢复。如果对受试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还可以发现,在恢复睡眠的最初几个晚上,先是慢波睡眠的时间增加,而快动眼睡眠并无明显增加,连续几天的慢波睡眠增加后,快波睡眠也开始增加。这就证明,慢波和快波睡眠各有功用,不可相互替代。

35

为什么要进行睡眠剥夺的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认识睡眠不足可能对人产生的后果。例如慢波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而白天进行重体力劳动的过度疲劳的人,慢波睡眠时间延长,可能与其体内蛋白质合成加速和体力恢复有关。快波睡眠期间脑血流增加,婴儿脑发育迅速,快波睡眠期明显较长,表明此期睡眠与脑的发育成长有关。所以婴儿睡眠不足,不但影响身体生长,而且有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成年人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其体力恢复,更不利于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睡眠不足,可能会加速脑的衰老。所以说,良好的睡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

36睡眠的阶段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简称REMsleep或REMs)

37383940梦的精神病理学研究

梦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

梦境---当事人所陈述的一切梦的内容.梦境分为两层:

显性梦境(manifestcontent)潜性梦境(latentcontent)

41梦的精神病理学研究

梦程(dreamwork)----从潜性梦境转化为当事人可了解的显性梦境的过程.此过程包括,梦的内容产生四种变化:

简缩(condensation)

转移(displacement)

象征(symbolization)

再修正(secondaryrevision)4243444546474849剥夺梦的实验

人为什么要做梦?不做梦会有什么反应?

科学家做了很多剥夺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脉搏、血压、体温以及皮肤电反应均增加,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心理上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紧张、焦虑、易怒、记忆障碍、出现幻觉、定向障碍等。显然,做梦已成为人体的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正常的梦境活动,成为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山梨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人脑存在着两类相反的催眠肽,一类催无梦睡眠肽,另一类催有梦睡眠肽,将它施于动物,使其睡眠的有梦期延长,结果实验动物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

5051梦的基本事实1.所有的人都做梦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有些人尽管做过梦,但醒来时就不记得了.对脑电图的研究记录表明,每个人在睡眠时都会有快速眼动阶段,这一阶段通常都和梦境相联系,那些通常认为自己不做梦的人,如果在快速眼动阶段叫醒他,通常都会报告自己在做梦.2.梦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很多人认为,梦只是一瞬间的事.事实上你在做梦时,你觉得有多长它就有多长,梦的持续时间和你感觉的时间是一致的.523.身外之事能否成为梦的一部分?能,当志愿者属于快速眼动睡眠时,如果将水洒到他的身上,在醒来时他会报告说梦到了水.4.梦能预示未来吗?也许能,不过还没有证据支持这一观点.5.梦是潜意识愿望的表达吗?很多人认为是这样的,但是现在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支持这一观点.535455565758黎明出演《双雄》催眠师越演越有感觉

5960

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暗示的活动

通过标准

(1)姿势改变(你弯下身去!)

不须强迫就自动弯下身去

(2)闭上眼睛(你的眼皮越来越沉重!)

不须强迫就自动闭上眼睛

(3)手向下垂(你的左手垂下去!)

在10秒钟内左手垂下6英寸

(4)手臂定位(你的右臂无法移动!)

在10秒钟内右手举不到1英寸

(5)手指并拢(你的手指无法分开!)

在10秒钟内手指无法张开

(6)手臂僵硬(你的左臂开始僵硬!)

在10秒钟内手臂弯曲少于2英寸

61(三)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感觉麻痹

有些被试在催眠状态下,甚至可以接受手术治疗而不感到疼痛。以至有些医生曾用它代替麻醉药物,但其效果显然不如止痛药品。

2.感觉扭曲和幻觉

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可能出现幻听和幻视现象。他不仅是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听到声音或看到形象,有时还可以依照指导语将电视机看成方纸盒,或将臭味闻成香味。

3.解除抑制

一般情况下,那些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是受到抑制的,人们不可能让被试去、做。但是在催眠状态下,抑制被解除,他就可能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如当众脱衣、对别人施暴等。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催眠者的暗示不仅指导着被试当时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影响到事后的行为。最常见的是告诉被试他将不记得当时发生的一切,从而造成清醒后对催眠状态的记忆完全缺失。

62第二节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生理机制6364国际心理学会议上的枪声

在一次国际心理学会议正在举行的时候,突然从外面冲进一个村夫,后面追着一个黑人,手中挥舞着手枪。两人在会场中追逐着,突然“砰”地一声枪响,两人又一起冲出门去。事情发生的时间前后不过二十秒钟。

在与会者的惊慌情绪尚未平息的时候,会议主席却笑嘻嘻地请所有与会者写下他们目击的经过。原来这是一位心理学教授请求做关于“注意”的实验。结果,在上交的四十篇报告中,没有一个人的记载是完全正确的。其中只有一篇错误率少于20%,有十四篇的错误在20%—40%之间,十二篇的错误率在40%—50%之间,十三篇的错误在50%以上。而且许多报告的细节是臆造出来的。虽然每个人都注意到两人之中有一人是黑人,然而四十人中只有四人报告说黑人是光头,符合事实。其余有的说他戴了一顶便帽,有些甚至替他戴上高帽子。关于他的衣服,虽然大多数都说他穿一件短衣,但有的人说这件短衣是咖啡色的,有的说是红色的,还有人说是条纹的。而事实上,他穿的是一条白裤,一件黑短衫,系一条大而红的领带。

65一般而言,科学家的注意力、观察力都是比较敏锐的,但为什么这四十位心理学家会出现这样的粗疏臆造呢?这与他们当时的注意状态有关。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意识的警觉性和选择性的表现。一切心理活动都必须有注意的参加,否则,不能顺利有效的发生、发展。注意分指向、集中、转移三个阶段。(指向:把意识活动朝向一定的客体;集中:意识活动深入到所了解的事物中去;转移:主动地把意识活动从这一客体转向另一客体。由于国际心理学会议上的“枪声”发生前后不过二十秒钟,心理学家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对会议的注意转移到枪声事件上,并很快指向、集中于它。而且受当时情绪紧张恐惧的干扰,就更加难于准确地观察事件的一切细节了。另外,心理学家的注意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注意,它主要是由于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这也造成了心理学家的失误。

66注意一、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特点:⑴指向:某一瞬间,选择确定心理活动的特定对象和范围。⑵集中:心理活动对选择的对象,达到一定清晰、完善的反映程度。67注意的概念

注意对象:(1)外部对象(2)自己的行动、观念、内心状态一定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清晰地注意一个或几个少数的事物。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68心理学家难住心算家

成见是误导的前提。但是注意是有选择性的,无论是谁,都会存在成见。也都可能被误导。

阿伯特卡米洛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心算家,不管你给他出一个多么复杂的难题,他都能立即得出正确的答案。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亲自考一考这位著名的心算家。许多人知道了都前来观看。

年轻的心理学家微笑着和心算家打过招呼后,心算家很客气地请他随便出题。

“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车去35人,又上来85人”,心理学家不紧不慢地开始出题了。心算家听后微微一笑。“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这时主考人已说得喘不过气来。“还有吗?”心算家非常同情地问主考人。“还有”主考人透了口气说:“请您接着算。”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这时他突然叫道:“完了,卡米洛先生!”

心算家轻蔑地笑着说:“您马上要知道结果吗?”

“那当然”,心理学家点点头,同样微笑着说:“不过,我现在并不想知道车上还有多少乘客,我想知道的是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站?”

这时著名的心算家一下子呆住了。

69心算家为什么答不出主考人的问题呢?这位心理学家又是怎样把心算家难住的呢?原来心理学家巧妙地利用了注意的规律和特点,钻了心算家的空子。

注意是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人们注意某项活动时,心理活动就指向、集中于这一活动,并抑制与这一活动无关的事物。心理学家早已料到,根据心算家已形成的心算动力定型,通常只会去注意计算车厢内的乘客数的多少,也就是说他只会对车厢乘客人数的增减感兴趣,产生有意注意(有预期目的,需要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而对列车所停靠的车站数却忽视了。于是,他故意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出题,以更好地引起心算家对车厢乘客数的注意(有意注意),使他无暇注意到还会有另外一个答案。心算家果然上当,被心理学家难住了。

70二、注意的功能(基本作用)1选择的功能2保持的功能3调节与监督的功能

71三、注意的生理机制

1、注意的生理指标

心率血压呼吸内分泌皮肤电瞳孔脑电等72注意的生理机制A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变化B瞳孔直径的变化C诱发电位(EP)的变化73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脑机制A觉醒状态的注意脑干网状结构B选择性注意脑的边缘系统C有目的注意与集中注意大脑额叶74注意的生理机制3、巴甫洛夫高级神经类型学说的解释A定向反射

B负诱导

C"优势兴奋中心"

75注意的生理机制4、注意的外部表现A产生适应性行为B无关行为停止C呼吸变化76第二节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分为: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77一、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78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

A客观原因--刺激物的特点:

a刺激强度大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c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d刺激物的新奇性

79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B主观原因

a人对事物的需要,期待,兴趣b人当时的情绪状态,精神状态c已有知识经验水平

80思考题:

教学中如何利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要求得出10条有效的方法,并说明原理。81二、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受人的意识的调节支配。82实验:结果:两个组的第二次智力测验成绩却相差无几,分别为:分和分

83哈根实验哈根称:注意指向的课题—中心记忆课题;无意注意的课题—偶发记忆课题。实验材料:卡片,上面是一种动物搭配一种常用家具。实验:A组儿童记往动物予以复述;B组儿童记住家具予以复述。结果:中心记忆完成,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好;偶发记忆则不然,低年级儿童对课题选择注意力不够,常把不必要的偶发记忆课题也记住,结果使中心记忆完成不好。84引起、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b培养间接兴趣,即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对活动结果感兴趣,这有利于保持随意注意c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斗争(排除干扰),包括内外干扰。

85思考题1、教师如何利用随意和不随意注意来组织教学?

(1)两种注意结合的理由:A保持学生随意注意,效果好,但时间长了易疲劳;B善于利用不随意注意,但这种注意易转移消失,不长久,不利于学生完成复杂的系列的学习活动;C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这两种注意,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随意后注意。(2)引起两种注意的条件(略)

86思考题2、列举课堂中适用的,引起学生随意与不随意注意的各10个方法。

87三种注意的相互转化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88三、随意后注意

由随意注意转化而来的,有目的,又不需意志努力的特殊的不随意注意。89第三节注意的基本特征与教学

一、注意的基本特征二、初中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三、多动症及其识别四、注意的个性差异90一、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9192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数量上的特征

课堂小实验:黑点图93准备山山册子94山山册子9596山山册子9798山山册子99100山山册子101102山山册子103104山山册子105106山山册子107108山山册子109110山山册子111112山山册子113114山山册子115116山山册子117118山山册子119120山山册子121122山山册子123124山山册子125126山山册子127128山山册子129130山山册子131132山山册子133134山山册子135136山山册子137138山山册子139140山山册子141142山山册子143

144山山册子145146山山册子147

148山山册子149

150山山册子151

152山山册子153154山山册子155156实验结束157注意的广度注意范围与知觉范围一致,为7+-2个。158159216016131621634164流

臭陈

165166艰苦奋斗自力更生167168华

荣心秀林文张刘郑德国如169170刘德华张国荣林心如郑秀文171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2)个体知识经验的影响172173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一次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平均为8-10秒。负时相1-5秒为正常。

设想:一个驾驶员负时相大于5秒将会如何?174175176注意的稳定性

经观察表明,经过15-20分钟的注意起伏,便易导致注意不随意地离开客体,产生分散现象。

教师在上课时,应事先计划好,每隔10-15分钟就在课堂上转换不同类型的活动(做作业,提问,做实验等)。177注意的稳定性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注意不是指向某一对象,而是指向与某一任务相关的一组对象。注意被无关刺激所吸引,离开了总任务,即为注意的分散,这是与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178179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稳定性有关的因素:(1)主体状态:活动意义理解深刻,态度积极,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意志努力大,能自觉与干扰作斗争。(2)对象特点:客观刺激物多样化;内容丰富。180181注意的分配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182课堂小实验:注意的分配A画方画圆:T1:右手画方,边长2厘米;T2:左手画圆,直径2厘米;T3:左右手同时画,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结果:T3=T1或T2,良好;T3=T1+T2,中等;T3>T1+T2,差。

183课堂小实验:注意的分配B倒数数:T1:写A——Z,反复写,越快越好;T2:口数数,200依次减3;T3:手写与口数同时进行。结果考查,同上。184注意的分配顺利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其中必须有一种是熟悉的;同时进行几项活动,必须只有一项是生疏的,其它是熟悉的.(2)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185注意的转移

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

与注意的分散有区别:注意的分散是毫无目的,被动地改变注意的对象;注意的转移则是有目的,主动地改变注意的对象.

186影响注意转移的主要因素

(1)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有关。(2)与新事物,或新活动的特点有关.(3)事先有无转移和信号(4)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

1871.在你听课记笔记时,有没有注意分配发生?或者只是注意转移?为什么?2.在实践中有那些工作需要具备注意分配的能力1.在你听课记笔记时,有没有注意分配发生?或者只是注意转移?为什么?2.在实践中有那些工作需要具备注意分配的能力1.在你听课记笔记时,有没有注意分配发生?或者只是注意转移?为什么?2.在实践中有那些工作需要具备注意分配的能力1.在你听课记笔记时,有没有注意分配发生?或者只是注意转移?为什么?2.在实践中有那些工作需要具备注意分配的能力思考题1.在你听课记笔记时,有没有注意分配发生?或者只是注意转移?为什么?2.在实践中有那些工作需要具备注意分配的能力?

思考题1.在你听课记笔记时,有没有注意分配发生?或者只是注意转移?为什么?2.在实践中有那些工作需要具备注意分配的能力?188分析看书手点字

注意的稳定性阅读时,回视多

注意的广度遇到复杂的事物,顾此失彼

注意的分配189思考题

列出10项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注意的方法。190二、初中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2、有意注意在初中开始占主导地位3、注意出现逐步深化的现象。191初中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二)注意特征的发展

1、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一般: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如果教材新颖、教法得当,高年级学生可保持40分钟。192初中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1)从初一到初二年级,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迅速发展(2)各年级女生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3)初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们的注意稳定性高度相关

193注意特征的发展2.注意广度特点根据实验测定一般成年人的注意度是7-8个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个,接近于成人的水平。其中,女生的注意广度发展稍晚于男生,发展进程比男生较为均衡。

194注意特征的发展3、注意的分配K=(L’/L*R’/R)1/2式中:L——在单项刺激下.右手按键正确反应次数;R——在单项刺激下,左手按键正确反应次数;L’——在复合刺激下,右手按键正确反应次数;R’——在复合刺激下,左手按键正确反应次数。结果:K大于,具备注意分配能力,K越接近1,注意分配能力越强。

得分大于的学生:初二88%;高二92%。195注意特征的发展4、注意的转移林镜秋等人用划去变换符号的方法,测定被试反应时间来研究中学生的转移速度结果表明: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综合反应时间平均为秒,随着年级升高这种转移速度也加快;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平均反应时间是秒

196三、多动症及其识别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多动障碍、微小脑功能障碍、ADDH等。

规范的称呼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儿童中占5-9%。其中至少有70%的患者病情延续致青少年。大约一半的儿童多动症患者在成年时仍然有症状。

最近美國紐約州法院作出一個震撼的判決,假如孩子被診斷為過動兒(ADHD),而家長不給他吃藥的話,父母是「虐待兒童」(childabuse)。197

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易冲动、经常多动,这些表现与其发育的特定年龄阶段不相适应。儿童多动症常与违抗性行为障碍同时出现:占40-60%;也有与品行障碍共同出现:占10-20%。有1/3的儿童多动患者中会出现学习困难。198临床表现注意障碍活动过度感知觉障碍冲动行为社会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品行障碍199

Conners多动指数(CIH)——教师用,适用于3-17岁,也可由父母来评定。----------------------------------------------------------------------无稍有相当多很多1、扭动不停01232、暴怒,不可预料的行为3、成为问题的易分心或注意力不集中4、妨碍其他儿童5、噘嘴和生气6、情绪变化迅速剧烈7、坐立不定,经常“忙碌”8、容易兴奋冲动9、做事有始无终10努力中易灰心丧气200CHI的分界值:———————————————————————教师用父母用年龄男女男女3-5181512136-812912109-1113911912-149511915-171010108

201目前ADHD的诊断多数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见下表)。

A(1)注意分散:以下症状≥6条,持续6个月以上且达到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和不一致的程度:

a)

常常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问题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b)

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集中;

c)

别人和他说话时常似听非听;

d)

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e)

常难以组织工作和学习;

f)

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g)

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h)

常常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i)

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202(2)多动/冲动:以下症状≥6条,持续6个月以上且达到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和不一致的程度:

a)

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b)

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环境中常离开座位;

c)

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d)

常难以安静的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e)

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装上了发动机"似地不停的动;

f)

经常说话过多;

g)

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h)

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i)

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

203C.一些症状造成的损害出现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中(如在学校、工作单位和家里)。

D.必须有明确的社会功能、学习功能或职业功能损害的临床证据。

E.排除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排除诸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裂性障碍或人格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

B.7岁前就有一些造成损害的多动/冲动或注意分散症状。

204鉴别诊断】

ADHD

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精神发育迟滞

两者均可表现有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存在智力落后,在语言和感知觉和运动方面也存在发育迟滞。而ADHD患儿尽管可能存在智力结构的异常,但是通常总体智商是在正常范围。

2.抽动症

抽动症的表现为身体某部位肌肉或肌群不自主的、间歇性的、快速突然而反复的收缩运动,与ADHD明显不同,但是抽动症合并ADHD现象常见,需要注意鉴别。

3.儿童孤独症

多数儿童孤独症患儿存在显著的多动表现,容易误诊为ADHD,但孤独症以语言障碍、交流障碍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详细询问病史不难鉴别。

4.儿童正常范围内的多动

正常儿童尤其是3-6岁的儿童多好动,同时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与儿童气质有关。鉴别时要注意家长和教师自身的气质或个性与儿童气质个性之间的配合状况,常见于好静的父母或教师给好动的儿童贴上类似的多动症"标签"。严格按照ADHD诊断标准能够避免误诊。

205。

(二)ADHD儿童的教育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ADHD儿童,对其教育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1.婴幼儿期的ADHD孩子。对这一阶段的孩子,应着重与孩子建立稳定良好的亲子关系,抚育者应学习教导这类孩子的管教技巧,要避免被孩子的“不讨人喜欢”的特点引至暴躁、愤怒的教养态度,那样只会使孩子的情况更糟,并使孩子的未来发展更困难。

2.三四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是ADHD儿童最容易被识别出的阶段,他们经常惹祸或发生意外等。对他们不要一味地提要求或指责他们的不是,或是轻易放弃他们,应该利用有效的行为管理方式,耐心地训练他们常规行为。

3.进入小学的ADHD儿童。进入小学后,由于他们的学习环境里出现了许多规范和要求,ADHD儿童的症状更加明显,但也是最好的训练阶段,因为此时他们的症状还不是非常复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的教导中,运用行为干预方法以及特殊教育教师的协助,对他们进行正向的引导和帮助,来改变他们的行为,并为他们建立起自己可以改变的信心。校方和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一种宽容的环境,而不是一种嫌恶的气氛,因为负面的态度会强化儿童的反抗和攻击,并打击其自信心,从而自暴自弃。

4.中学阶段的ADHD学生。中学阶段ADHD学生的多动、冲动和分心状况有所好转,但与同龄人相比,其行为仍属不当。再加上,ADHD学生进入青春期,其身心发展对外界的要求、逆反心理的增长、对同伴压力的敏感等都使其症状的成因复杂化,出现攻击、违纪、焦虑、忧郁等问题。这时对他们的教育,应从构成其异常行为的关键问题入手,逐步舒缓其压力和症状。

总之,ADHD是一个异质群体,目前还不清楚其病因,而该症的表现形式也有许多种。应该说,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积极地认识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206多动症儿子九岁还在上大班

207四、注意的个性差异

表现在人注意的风格与中心方向上的稳定特点:1、公我意识与私我意识:2、内控与外控

3、对待危险的忍受-敏感注意风格

4、对刺激的需求5、A型人格208自我意识量表请你阅读并以是或不是的方式回答下列各项目1,我总是力图想象自己的样子。2,我关心自己做事的方式。3,一般来说,我不十分注意自己。4,我对自己的反思很多。5,我关心自己的表现。6,我意识到自己看问题的方式。7,我从不检查自己。8,我经常注意自己内部的感受。9,我经常担忧自己是否给人以好的印象。209答案计算你的X分数:同意:1、4、8不同意:3、7计算你的Y分数:同意:2、5、6和9X:私我意识,注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内心状态。Y:公我意识,注意自己外部的言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两者仅中度相关。210

第四节注意的理论

一、过滤器理论二、衰减模型

三、智源限制理论211一、过滤器理论

过滤器理论一般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A、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多少个过滤器?

B、过滤器处于信息加工系统的什么位置?

C、过滤器以什么原则进行工作来筛选信息?

英国学者DonaldBroadbent于1958年最早提出过滤器理论

在实验室里用双听技术(dichticlistening)成功地模拟了“鸡尾洒会效应”212左耳:1,7,6右耳:8,5,2以耳朵为单位再现*8,5,21,7,6以项目出现的时间顺序:81,57,26正确率:65%正确率:20%213214215216觉察刺激识别复述与反应择定知觉选择反应选择217衰减模型

1969年由Tretisman提出

重要信息特征继续加工经过感觉分析分析的次要信息分析衰减器…信息218219衰减模型

Gray&Wedier两个牛津大学的学生,于1960年做的实验:

左耳:Dear,5,Jane;右耳:3,Aunt,4;

被试更易听成为:"DearauntJane".220智源限制理论即:中枢能量理论能量分配模型

Kahnman最初提出(1973)

221练习

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自觉性社会性能动性222练习

“舆论效度”(同感效度)是指:人们观点的一致化和相互印证的现象.223练习

一个人全神贯注于某事物、得到清楚的意识经验的意识为

。焦点意识224练习

图形--背景的知觉中,我们并不意识到使我们产生知觉的组织过程。这种意识称为

。非意识225练习

所涉及的信息不在当时的意识中,但在记忆中,并可通过一定方式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这种意识是

。下意识226练习

什么是自我意识,其形成与发展途径是什么?1、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我2、通过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来认识自我3、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我227练习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A和B。

A指向B集中228练习

注意的重要功能是A、B和C。A选择B保持C调节与监督229练习

人们主要通过A、B、C这些注意的外部表现来了解一个人的注意状态。

A适应性行为B无关行为停止C呼吸变化230练习

什么是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31练习

易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客观因素是什么?a强度大的刺激b有较强对比关系的刺激c活动变化的刺激d新奇的刺激232练习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什么?a人对事物的需要,期待,兴趣b人当时的情绪状态,精神状态c已有知识经验水平233练习

在教学中如何引起和保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随意注意?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b培养间接兴趣,即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对活动结果感兴趣,这有利于保持随意注意c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斗争234练习

什么是有意后注意?是由随意注意转化而来的、有目的、又不需意志努力的特殊的不随意注意。

235练习

顺利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1)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其中必须有一种是熟悉的;同时进行几项活动,必须只有一项是生疏的,其它是熟悉的;(2)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236练习注意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是什么?注意的分散是毫无目的,被动地改变注意的对象;注意的转移则是有目的,主动地改变注意的对象.237练习实现注意顺利转移与那些因素有关?

(1)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有关。(2)与新事物,或新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