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周志斌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一、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基本判断——具有协调快速发展的基础二、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前景展望三、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策略四、川渝地区经济与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实证主要内容一、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基本判断1.1天然气资源基础方面1.1.1常规天然气资源较丰富,探明程度低1.1.2天然气产量保持快速稳步增长1.1.3海外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引进取得重大进展1.1天然气资源基础方面1.1.1常规天然气资源较丰富,探明程度低全国从1986年第一次资源评价算起,每十年新增天然气资源量10万亿立方米左右,目前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约为56万亿方,可采资源量为22万亿方。2008年底累计探明可采储量3.6万亿方,主要分布在陆上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松辽和渤海湾盆地,以及海上的莺琼盆地和东海盆地等8大盆地。中国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分布图松辽渤海湾1.1天然气资源基础方面1.1.2天然气产量保持快速稳步增长近年来,随着大规模产能建设的不断进行,天然气产量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良好势头,特别是2000年以来,天然气产量增长“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2006年已实现了产量翻番。中国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亿方)1.1天然气资源基础方面1.1.3海外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引进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开拓海外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市场,并获得一定量的权益储量和产量,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大洋洲、中亚、中东、远东等地区。天然气管道引进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中亚(300亿方/年)天然气管道已进入境内,将在12月下旬正式输气,中缅(50~120亿方/年)管线已开工建设,中俄(300+380亿方/年)管道天然气引进项目也正在论证当中。LNG引进已有实质突破,广东LNG、福建莆田一期、浙江宁波引进项目已建成投产,在建的项目有上海、山东青岛、河北唐山、大连、江苏如东等。一、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基本判断1.2管网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2.1全国性天然气管网已初具雏形,基础仍然薄弱1.2.2国内LNG接收设施正在规模建设1.2.3建设完成部分地下储气库1.2管网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2.1全国性天然气管网已初具雏形,基础仍然薄弱截至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西气东输、陕京输气系统(一线、二线)、忠武线、涩宁兰等干线管道,以及冀宁线、淮武线等联络管道为主框架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雏形,建成川渝、华北、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比较完善的区域性管网。中国天然气管网现状克拉玛依彩南独山子塔中轮南库尔勒鄯善花土沟格尔木中宁靖边庆阳赛汉塔拉阿尔善房山德州大庆铁岭鞍山大连吉林抚顺博爱青岛沧州濮阳东营宁波安庆九江茂名营口大理怀化衡阳湘潭临沂淄博济宁驻马店柳州淮安襄樊孝感盐城萍乡上饶瑞安樟树瑞金韶关桂林和田塔河轮台包头邯郸宝鸡涩北敦煌江油都江堰南充安阳依兰黑河满洲里秦皇岛红柳1.2管网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2.2国内LNG接收设施正在规模建设中国的LNG接收站建设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和世界LNG的快速发展,国内LNG接收设施正在规模建设。目前国家批准正式建设LNG接收站6座(已投产1座),其中中国海油3座,中国石油3座。上海LNG已签定供气协议,计划2009年建成。一期规模300万吨/年,二期规模600万吨/年。江苏如东LNG初设审查完成,计划2011年建成。一期规模350万吨/年,二期规模650万吨/年。广东深圳大鹏LNG2006年6月已投产。一期规模370万吨/年,二期规模670万吨/年。福建莆田LNG预计2008年投产。一期规模260万吨/年,二期规模500万吨/年。大连LNG已开工建设,计划2012年左右建成。一期规模300万吨/年,二期规模600万吨/年。唐山LNG已启动,计划2015年左右建成。一期规模600万吨/年,二期规模400万吨/年。1.2管网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部分地下储气库已经建设完成截止目前,中国已建成6座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位于大港油区。设计工作气量30亿方,2007年调峰能力达到15.6亿方。有5座储气库正在建设中,其中华北油区储气库群3座,长江三角洲地区2座,建成后工作气量可达到27亿方。在建刘庄储气库在建金坛储气库在建华北油田京58储气库群(5座)大港油田已建储气库群(6座)一、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基本判断1.3天然气市场与消费结构方面1.3.1国内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但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1.3.2中国的天然气市场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转变1.3.3消费结构由以化工为主向多元化发展1.3天然气市场与消费结构方面1.3.1国内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但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近几年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天然气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0-200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20%左右。但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2008年仅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4%,远低于世界24%、亚洲11%的平均水平。国内川渝地区天然气在一次能源利用中占有率已达14%。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趋势(亿方)区域天然气消费量(108m3)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国家天然气消费量(108m3)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全球2921923.76%美国652925.23%亚太447810.60%加拿大94026.28%非洲83521.82%俄罗斯438857.07%中东299446.93%日本90215.69%欧洲及欧亚1155734.82%韩国37014.22%中南美134521.90%印度4028.94%北美801025.68%中国6733.40%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82008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天然气消费对比+15.2%1.3天然气市场与消费结构方面1.3.2中国的天然气市场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转变西部地区市场中南地区市场中西部地区市场环渤海地区市场东北地区市场西南地区市场南方沿海地区市场华东地区市场天然气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基本形成了八大区域性市场目前除西藏尚未利用天然气外,其余30个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广东、福建已利用进口LNG;广西部分利用北海气及小型LNG;江西利用小型LNG;其它省市均不同程度地利用油田气和管道气。中国的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大幅增长,消费市场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转变,未来将融入全球性市场。1.3天然气市场与消费结构方面1.3.3消费结构由以化工为主向多元化发展早期,中国的天然气主要是就近消费,用气结构以化工为主。西气东输、陕京输气系统、忠武线、涩宁兰等长距离输气管道建成后,国内需求大幅增加,天然气消费结构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初步统计,2008年国内天然气的消费结构为:城市燃气占39%、化工占23%、工业燃料占21%、发电占17%。天然气消费结构变化对比一、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基本判断1.4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方面1.4.1陆上天然气出厂价实行“指导价”,由国家发改委制定1.4.2管输费由国家监管,区域性管网管输费较低1.4.3城市燃气公司的销售价格,由省级物价部门制定管理1.4.4现行天然气定价机制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1.4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方面1.4.1陆上天然气出厂价实行“指导价”,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目前,中国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分生产区域制定分用户类型(化肥用气、工业用气和城市燃气)的结构气价,并部分建立了与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联动的机制。中国现行国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表(元/千方)注:工业用气暂不实行上浮政策,下浮不限,其他用气上浮最大幅度为10%,下浮不限。1.4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方面1.4.2管输费由国家监管,区域性管网(如川渝的环形管网)管输费较低对区域性管网实行“按运距收费”,如川渝地区的环形管网,管输费率极低。对新建长输管线实行“新线新价、一线一价”政策,对部分长输管道实行了“二部制”费率结构。现行天然气管输按距收费表(川渝地区环形管网)西气东输到有关省市管道运输价格表(元/方)陕京管道输气系统二部制费率表(元/方)输气距离(km)管输费(元/方)输气距离(km)管输费(元/方)50以下0.036301-3500.06850-1000.041351-4000.074101-2000.047401-4500.079201-2500.058451-5000.085251-3000.0631.4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方面1.4.3城市燃气公司的销售价格,由省级物价部门制定管理将城市配送气服务费列入地方政府定价目录,由省一级价格主管部门管理。目前,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水平呈西低东高阶梯状的格局。1.372.001.431.252.364.102.604.352.102.102.402.001.601.751.571.401.452.052.202.202.202.402.301.402.40民用城市燃气价格阶梯结构(元\方)1.4.4现行天然气定价机制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随着土库曼斯坦、缅甸管道气和LNG资源的引进,全国多气源、多路径混合供气网络即将形成,现行天然气定价机制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必须对现行天然气定价机制进行改革,而且时间也十分紧迫。二、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前景展望2.1天然气资源供应格局及前景2.1.1国内天然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天然气储量将稳步增长2.1.2国内天然气资源供应快速增长2.1.3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前景广阔,将形成多气源供应格局2.1天然气资源供应格局及前景2.1.2国内天然气资源勘探程度较低、潜力大,天然气储量将稳步增长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2008年底中国的天然气探明程度为10%,处于勘探早期,预计天然气储量还将快速稳步增长。
据预测,中国2006~2020年可累计新增天然气可采储量3.75万亿立方米,2021~2050年可累计新增天然气可采储量8.5万亿立方米。鄂尔多斯:16.33%塔里木:7.57%四川:19.68%柴达木:11.03%松辽:10.56%渤海湾:12.10%东海:1.34%莺-琼:5.49%中国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全国平均9.6%2.1天然气资源供应格局及前景2.1.2国内天然气资源供应快速增长据预测,中国常规天然气产量趋势如下:低方案:2010年900亿立方米,2020年1900亿立方米,2023年~2050年处于高峰期阶段,气层气产量为2400亿立方米;高方案:2010年950亿立方米,2020年2100亿立方米,2026年~2050年处于高峰期阶段,气层气产量为2800亿立方米。中国未来天然气产量预测2.1天然气资源供应格局及前景2.1.3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前景广阔,将形成多气源(国产气、进口管道气、进口LNG)供应格局,将对国内目前气价格局形成巨大冲击随着土库曼斯坦、缅甸管道气和东部沿海LNG资源的引进,中国将形成多气源(国产气、进口管道气、进口LNG)供气格局。西北通道西西伯利亚气中亚天然气西南通道萨哈林气东北通道东部沿海通道缅甸天然气中亚管道已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底实现单线通气,规模300亿方/年。进口LNG国产气国产气国产气中缅管道已签订天然气销售和运输谅解备忘录,年进口规模50~100亿方,预计2011-2012年左右建成通气。中俄管道目前还处于前期论证阶段,没有实质性进展。中俄管道目前还处于前期论证阶段,没有实质性进展。抓吉图例2009-2015年新建管线已建管线西三线LNG接收站霍尔果斯瑞丽鄯善红柳中卫靖边韶关永清轮南大连LNG唐山LNG江苏LNG深圳LNG南部贵阳南宁泰安南昌陕京三线2010年150亿方/年西四线西段2012年300亿方/年1)西四线中卫-南部段2012年150亿方/年中缅管道2012年100亿方/年西四线龙岗-贵阳段2012年150亿方/年西二线西段2009年300亿方/年榆林平顶山樟树赣州湘潭厦门上海格尔木兰州哈尔滨长春沈阳拉萨大庆银川敦煌2)缅管道建立支线到攀枝花和西昌,年输送能力30亿方2001年开工并建成的忠武线,基返输段(从湖北输到四川)改造工程,年输送能力20亿方通过中卫-成都联络线的修建,川渝地区300亿方市场资源将得到有力保障。中国石油23二、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前景展望2.2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趋势2.2.1全国性天然气管网系统进一步完善2.2.2进口LNG发展势头强劲2.2.3地下储气库的规划建设任务艰巨,需要加快2.2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趋势2.2.1全国性天然气管网系统进一步完善,天然气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国内输气管道的大规模建设,中国将形成以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川气东送、陕京输气系统、忠武线等为主的纵横交错、横跨8大区域市场的全国性天然气运输网络。届时,国产气与进口管道气、进口LNG相衔接,多管线相互调剂、联合供气格局将逐步形成。中国天然气管网系统建设规划全国性天然气管道网络规划2.2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趋势2.2.2进口LNG发展势头强劲中国进口LNG接收站规划布局随着福建、上海、江苏、大连、唐山等一系列LNG接收站的陆续开工建设,中国进口LNG发展势头强劲。2.2.3地下储气库的规划建设任务艰巨,需要加快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工作滞后,目前规划的储气库多数还处于选址阶段。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大发展,需要加快地下储气库建设步伐。川渝地区储气库将在重庆的相国寺、泸州、自贡区域建设。地区重点库址目标(个)库容规模(亿方)工作气量(亿方)东北地区59231环渤海地区96327长三角地区34526中南地区54820涩宁兰地区3(初选)--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布局初步规划二、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前景展望2.3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及展望2.3.1天然气利用方向多元化,以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为主城市燃气发展快,经营市场竞争激烈基于油气价差和环保优势,车用CNG将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受国家政策和价格等因素的限制,天然气化工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2.3.2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2.3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及展望2.3.1天然气利用方向多元化,以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为主结合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历程和天然气消费结构变化趋势,预计今后中国的天然气利用方向首先是满足城市燃气、CNG等需求;其次是以气代油、以气代煤作为工业生产的燃料,以改善不断恶化的大气环境;天然气发电具有效率高、清洁环保等优势,许多国家积极发展,中国受到资源和天然气发电经济性影响,将适度发展,以优化电源结构。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预测2.3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及展望城市燃气发展快,经营市场竞争激烈据统计,中国283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中约有188个已经用上天然气,2008年城市燃气消费量300亿方左右,受国民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影响,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900亿方,年均增长9.8%。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吸引多种资本介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中国城市燃气消费量预测(亿方)年均增长9.8%2.3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及展望基于油气价差和环保优势,车用CNG将呈现快速增长之势与汽油车相比,CNG汽车可减排一氧化碳97%、二氧化硫90%、碳氢化合物72%、氮氧化物39%、二氧化碳24%、粉尘100%。以小型汽车为例,CNG汽车与汽油车相比每百公里大约节省燃料费60%左右。而且CNG汽车较普通燃油汽车维护维修费用下降约40%,发动机寿命延长2~3倍,可减少50%的机油用量,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小型汽车燃料百公里消耗情况(以东风雪铁龙爱丽舍双燃料出租车为例)项目汽油汽车CNG汽车百公里消耗8L7.3m3燃料价格6.15元/L2.7元/m3百公里燃料费49.2元18.9元注:CNG、汽油价格为成都地区的价格2.3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及展望基于油气价差和环保优势,车用CNG将呈现快速增长之势2008年,全国CNG汽车保有量约25万辆,全国约有近700座CNG加气站,销售天然气约30亿方。根据历年CNG汽车增长速度测算,2010年CNG需求在60亿方左右,2015年将超过100亿方。到2020年全国CNG需求量将可能超过500亿方(其中川渝地区将提前达到50亿方)。CNG消费量预测(亿方)2.3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及展望基于油气价差和环保优势,车用CNG将呈现快速增长之势CNG市场将是川渝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依据是:
1)天然气资源和管网基础建设坚实中卫—南部管道的建成,将给四川提供大量的天然气资源,为发展天然气汽车奠定良好的基础。2)市场需求拉动,车用CNG市场将成为盆地最具潜力的天然气市场川渝地区目前汽车保有量1000多万辆。2008年底,天然气汽车仅有16.7万辆,加气站数量达560座,年耗气17亿立方米。因为没有天然气资源,已改车辆经常因加不到气引发社会矛盾。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5年CNG汽车市场如天然气资源能得到保障,天然气的使用量将达到50亿立方米,川渝地区CNG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相当诱人。2.3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及展望基于油气价差和环保优势,车用CNG将呈现快速增长之势CNG市场将是川渝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依据是:3)政府节能减排政策将加大鼓励发展天然气汽车产业发展川渝地区是个空气污染不易消散的盆地,目前的汽车尾气污染状况给各级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天然气汽车排放比汽油、柴油车的综合排放污染降低约85%,其中碳氧减少97%,碳氢减少70%~80%,氮氧化物减少30%~40%,颗粒悬浮物减少40%,噪音减少40%,且不产生硫、铅、苯等有害有毒物质。发展低污染的天然气汽车,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和人们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是川渝地区政府的急切要求。2.3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及展望基于油气价差和环保优势,车用CNG将呈现快速增长之势CNG市场将是川渝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依据是:天然气价格仅相当汽油价格的50%左右。以日行400公里的出租车为例,初步测算使用天然气为原料出租车会比使用油气为燃料的出租车节约燃料用费用40%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如果气价3.0元/立方米,汽油7.0元/升,CNG汽车仍有较大的利益空间。4)天然气汽车成本费用低、效益好的特点必将推动天然气汽车大发展5)天然气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将得到强化目前,天然气汽车技术比较成熟。燃气汽车产品的电子闭环控制、燃气供给加三元催化转换等技术在我国燃气汽车上得到普遍应用;累计已有100多个燃气汽车新车型登录国家机动车新产品公告;排放达到国Ⅲ标准、具有第三代多点电控喷射技术的单燃料燃气汽车产品也已开发成功。国际上活性炭吸附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气瓶储气,这将大大提高气瓶储气量,减少加气次数。2.3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及展望受国家政策和价格等因素的限制,天然气化工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从全球来讲,受天然气价格上升的影响,天然气化工产业中心逐步向富气价廉地区转移,产品附加值不断下降。目前中国共建有150余套天然气化工装置,主导产品为合成氨和甲醇,其中90%的天然气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合成氨。在大型制氨装置中,以天然气为原料占10%左右。国家《天然气利用政策》对发展天然气大宗化工产品进行了限制和禁止。且受渣油和煤路线化工的竞争,天然气化工的价格承受能力较低。因此,受到政策和未来价格调整等因素的限制,天然气化工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2.3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及展望2.3.2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综合国内外相关机构预测分析,预计2010年和201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将分别达到1500和2400亿立方米,供应缺口较大。到2020年和2030年,预计如果中国的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4%提高到8.0%和9.5%,天然气需求将分别达到2800和3900亿立方米。中国天然气需求量预测(亿方)三、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策略策略一:促进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策略二:构建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体系策略三:建立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合理化价格机制策略四:协调能源行业各子行业发展策略五:促进天然气产业与产业政策体系协调发展策略一:促进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加快制定天然气工业发展规划,适当调整能源结构。探索新的产权和经营组织形式,形成天然气上中下游利益共同体。采用照付不议的合同方式,加大对供用气双方的经济约束力。加快天然气供应基地建设,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引进国外天然气(LNG、管道气),积极开拓以煤层气为主的非常规资源。加快天然气管道、储气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育以城市燃气、CNG汽车、工业用气为主导的天然气市场体系。从管理方面考虑:策略一:促进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天然气市场开发与资源取得必须同步天然气资源没有落实时,不能盲目开发市场天然气市场开发程度必须与资源取得协调一致天然气是一种特殊的气态商品,必须要考虑它的储存技术问题和巨大的储存设施投资问题由于天然气利用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峰谷差和日峰谷差,天然气市场开发必须考虑调峰问题从天然气市场开发方面考虑:策略二:构建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多方式、多渠道气源,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采力度,同时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管道气、LNG等方式的合作,保障长期有效供气。尽快建成全国性天然气管道网络,扩大天然气消费的普及范围,保障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建立包括气田、长输管网等调节方式在内的天然气调峰体系。加强储气库等天然气需求调节基础设施的建设。着眼于未来需求及调峰需求,对新发现的离消费地近、不含硫高丰度的气田,应认识到这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天然储气库,国家应出台法规,强制采掘企业用做战略储备气田或调峰储气库。策略三:建立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合理的价格机制此问题涉及到(1)天然气资源的取得(勘探、开发或引进)、(2)输气管网的建设、(3)以储气库为代表的各种调峰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调峰机制、(4)天然气利用市场、(5)以价格为核心的政府管理协调机制。只有加快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步伐,利用价格杠杆协调发展五个重要环节,才能解决长期稳定的供应安全问题。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规范天然气市场,价格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以合理的价值回报开放上游市场,鼓励上游企业多勘探开发资源和引进国外资源;国家应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加大长输管网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应及时出台价格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以储气库为代表的各种调峰设施;应当通过价格杠杆不断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尽快建立峰谷价格体系;利用价格机制引导天然气市场有序发展。策略三:建立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合理的价格机制目前是天然气调价的最好时机,理由如下:理由一,国际油价大幅度下降,使得国内油价与气价挂钩的条件已经成熟。理由二,在气价与油价挂钩的同时,调整资源税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步调整可增加地财政收入,提高地方对开采天然气资源的支持力度。理由三,目前各界认识已渐统一,中国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只是因为价格扭曲而导致勘探发现资金投入不足或因经济亏损而不能大规模投入开发。理由四,“十一五”期间天然气需求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供需矛盾愈显激化,调整天然气价格一方面可以增加供给,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天然气利用结构的持续优化。策略四:能源行业内各子行业协调发展增加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投入,扩大产能,增加供给。加强对天然气下游市场的开发,促进天然气的大规模应用。特别要重视资源地的资源就地利用,支持资源地的地方经济发展。提高环保标准,推广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策略五:推进天然气与产业政策体系的协调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天然气工业发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储采比、采收率等)。采取多种手段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排污费用,增加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调整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税费,建议国家对天然气进口环节增值税即征即返。加大城市配气费的规制力度。四、川渝地区经济与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实证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天然气的供需形势,全面衡量能源供给不足给整体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协调天然气生产企业与消费企业的关系,制定能够兼顾供需双方利益的政策。根据地方政府的管理权限,大力支持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以激励其大力进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提高能源供给能力。积极有效地调整资源税及天然气价格,调动地方及采掘行业加大投入多发现储量,提高采收率,增加产量,调整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2000~2008年,累计产气1154.6×108m3,相当于替代10748×104t原油(或15356×104t标准煤)。1.优化了川渝地区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弥补了区域内缺乏石油资源的困境。减轻了川渝地区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极大地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2008年,川渝地区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14%,远高于同期3.4%的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于日本、韩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川渝地区天然气产量(亿方)91176四、川渝地区经济与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实证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外销结构变化2002年1月将井口价和净化费合并为出厂价并提高天然气价格后,西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化肥用气比例降至50%以下,城市燃气比例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12月天然气价格调整后,西南地区天然气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化肥用气比例降低至26%左右,一直呈上升趋势的工业用气也从2005年的48%降至43%左右,城市燃气比例急剧增加,由2005年的18%上涨到31%左右。——价格调整优化了川渝地区天然气利用结构四、川渝地区经济与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实证2.加快了川渝地区天然气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根据四川统计局统计,物资生产部门的65个行业中,有52个行业使用天然气,占行业总数的80%;非物质生产部门的26个行业中,有22个行业使用天然气,占本行业总数的85%左右。凡是耗气量大的行业和企业,基本上都是四川重点行业和企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优势产业。序号分类依据用户名称1按用途分类原料化肥、化工等燃料直接能源城市燃气(居民、酒店、机关、学校、医院、军队、餐饮、商场等)、工业窑炉、建材窑炉、冶炼等转换能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