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_第1页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_第2页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_第3页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_第4页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情况及具体政策规定教学重点、难点:维护和实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尊重和坚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与发展的自由。教学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主要内容及设计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第一节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语言与民族语言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2、民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形成,在氏族、部落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而逐渐形成的。3、民族语言文字随着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而经过一定发展后,随着民族的融合将被全人类共同语言所代替。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制约。二、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1、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民族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2、民族语言文字对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重要作用。(1)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民族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民族统一性的重要标志;(2)民族语言文字又对民族强制同化具有强大的抗拒力;(3)民族语言文字问题是民族问题中敏感因素之一;(4)民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共同体。民族语言文字是各民族进行一切活动的工具。

第二节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和措施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党和国家的具体政策措施一、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1、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一律平等;2、主张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3、主张各民族在自愿的基础上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

1、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满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单独的语言;2、我国19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即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傣、俄罗斯、锡伯、塔塔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苗、彝、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京等民族。其中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只有12个民族的15种文字,蒙古文(2种)、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柯尔克孜文、锡伯文、傣文(2种)、景颇文、傈僳文、拉祜文、俄罗斯文、苗文等。3、1956年开始,我国帮助10个少数民族创制了14种拼音文字,即壮文、布依文、苗文(4种)、彝文、黎文、纳西文、傈僳文、哈尼文(2种)、侗文、佤文。

三、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和措施1、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政策。历次宪法都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2、党和国家高度民主重视和尊重民族的语言文字(1)民族的语言文字涉及到民族平等权利的问题;(2)民族的语言文字涉及到民族自身发展繁荣的问题即语言和交际工具问题;(3)民族的语言文字涉及到民族的生活、生存的实际问题。

三、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和措施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1)党和国家组织了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深入16个省、区对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了普遍的调查,编写了个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2)党和国家为一部分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一部分民族改革、改进了文字。(3)党和国家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4)党和国家兴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新闻、广播、出版、翻译、印刷等事业。(5)党和国家设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机构、翻译机构;在各民族学院和其他高等院校开设少数民族语文专业,培养少数民族语文人才。(6)党和国家举办了许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中、小学和一些大学或大学的系、班,并给予民族教育一定的经费补贴。思考题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及作用是什么?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是怎样规定的?党和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实施?第十一章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目的:了解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表现和特点及我国的政策规定。教学重点、难点: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发展的影响及社会功能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教学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案例或录像教学教学内容及设计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点党和国家对待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第一节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点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民族风俗习惯的定义、内涵、表现和特点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一、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1、定义: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生产劳动、饮食起居、衣着服饰、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物质和精神生活上广泛流传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它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生产方式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2、内涵:是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下,受本民族普遍流行的价值观念的支配,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在各种生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一、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3、表现:是民族生存环境的一种反映,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条件、社会政治环境条件、历史发展条件等的不同,各民族需要的生产生活的内容也不同,满足这种需要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样,因而约束和指导民族社会成员心理及行为的规范也不相同。4、特点:(1)深厚的民族性;(2)广泛的群众性;(3)相对的稳定性;(4)历史的传承性;(5)发展的渐变性;(6)极大的敏感性;(7)历史的必然性;(8)时代的局限性;(9)地域的差异性;(10)发展的滞后性。二、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1、民族风俗习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2、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1)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经济生活,包括经济条件、经济特点、生产发展水平更是密切相关。2、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3)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历史事件、历史任务及社会斗争有密切的联系。(4)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的文学艺术有密切的联系。(5)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的共同心理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6)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的宗教信仰或迷信观念有一定的联系,甚至有的直接来源于宗教规定,相沿至今变成为民族的风俗习惯。第二节党和国家对待民族风俗

习惯的政策民族风俗习惯的功能与作用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基本途径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规定和措施一、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1、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推动作用。2、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3、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二、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1、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2、党和国家历来主张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所谓尊重,就是承认民族平等,承认并尊重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方面的自主权。(2)对民族的风俗习惯既不能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绝对肯定、保持不变的态度。二、党和国家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3、党和国家实行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政策的原因(1)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2)民族风俗习惯问题也是敏感的问题,对民族关系有重要影响。(3)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为时代是发展变化的。

三、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基本途径(1)正确认识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抓住主要矛盾,是风俗习惯改革的关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