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课件 出血热病毒_第1页
病毒学课件 出血热病毒_第2页
病毒学课件 出血热病毒_第3页
病毒学课件 出血热病毒_第4页
病毒学课件 出血热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学课件1023出血热病毒

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是一组疾病,或一组综合征的统称。共同特征:“3H”症状

1.发热(hyperpyrexia)

2.出血(hemorrhage)

3.低血压(hypotension)休克及不同脏器的损害。

引起出血热的病毒种类较多,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我国已发现的主要有:汉坦病毒、登革病毒及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概述概述

出血热病毒属不同的病毒科。

病毒科别病名传播媒介主要流行区新疆出血热布尼亚病毒科新疆出血热蜱新疆汉坦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肾综合症出血热啮齿动物北欧,东亚登革病毒黄病毒科登革出血热蚊东南亚,南美黄热病病毒黄病毒科黄热病蚊非洲,南美埃博拉病毒丝状病毒科埃博拉出血热未定非洲汉坦病毒于

1978

年由韩国学者李镐汪等从

疫区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出,分类:单分子负链

RNA

病毒目(Mononegavirade)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

病毒名称来自汉坦病毒属的原型病毒汉滩病毒(Hantaanvirus),为避免区分属及型的名称时发生混乱,故在译名用字上加以区别。

汉坦病毒(Hantavirus)的型别汉滩病毒(Hantaanvirus)

HFRS

汉城病毒(Seoulvirus)

HFRS

多布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HFRS

(Dobrava-Belgradevirus)普马拉病毒(Puumalavirus)

HFRS

泰国病毒(Thailandvirus)

HFRS

希望山病毒(Prospectvirus)?索塔帕拉雅病毒(Thottapalaymvirus)

?辛诺柏病毒(SinNombrevirus)

HPS

汉坦病毒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两种急性传染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

以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Hantaviruspulmonarysyndrome,HPS)

以肺浸润及肺间质水肿,呼吸窘迫、衰竭为主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HFRS疫情最严重的国家1.流行范围广:除青海和新疆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告。*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广泛、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多为野外感染,主要危害青壮年*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2.发病人数多:

10万人左右/年;占全球总病例数80%以上。3.病死率较高:5%-10%。

生物学性状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单负链RNA,分为L、M、S三节段,大小不同;四种病毒蛋白

RNA多聚酶;糖蛋白G1、G2;核衣壳蛋白(N);pH5.6~6.4时可凝集禽类红细胞。

汉坦病毒的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可在人肺传代细胞(A549)等中增殖;

不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在感染细胞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病毒型别据基因序列和抗原性可分为6个型别;

我国流行的是汉坦病毒和首尔病毒.抵抗力不强对酸(pH3)和丙酮、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56~60℃30分钟可灭活病毒.

传播途径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我国各疫区HFRS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可能的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呼吸道、消化道、伤口);

虫媒传播(螨虫);

垂直传播。黑线姬鼠褐家鼠

流行特点疫源地遍及世界五大洲;我国是HFRS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本世纪30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发现此病;80年代中期以来,年发病人数超过10万,病死率为3~5%,有的地区高达10%;分地区性和季节性。

流行季节

四季均可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高峰*

姬鼠型疫区:11~12月、6~7月*

家鼠型疫区:3~5月份*

混合型疫区:冬、春季均可出现流行高峰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起病急,发展快。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病程: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HFRS的发病机理很复杂病毒直接作用、免疫病理损伤。

HFRS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

病毒血症发热

小血管病变

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血浆外渗组织水肿血液浓缩病毒直接作用

血容量

出血肾损害休克低血压

免疫作用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扩张(充血)通透性脆性炎症介质细胞因子

临床典型表现1.发热期:3-7天。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中毒表现);三红:颜面,颈,胸部潮红(毛细血管损伤)。2.低血压休克期:4-6天。3.少尿期:5-8天。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4.多尿期:9-14天。5.恢复期。1-3个月。典型:三大主症;五期经过。发热三红酒醉貌,头眼腰痛像感冒,腋腭鞭击出血点,恶心呕吐蛋白尿。HFRS的部分临床表现:A:结膜充血;B:牙龈出血;

C:皮下出血;D:皮肤淤斑。

低血压休克期(病程4-6日)持续1-3天。多发生在第4-6d。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一般出现在退热前1-2d,或热退同时血压下降。促进DIC、脑水肿、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少尿期(病程第5-8天)继低血压休克期出现。少尿<500ml/24小时,无尿<50ml/24小时。无少尿型肾功能衰竭。主要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出血现象加重。

多尿期(病程第9-14天)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分三期移行期:尿量500-2000ml/24h,肾功能损害继续加重多尿早期:尿量>2000ml/24h,肾功能未见改善多尿后期:尿量>3000ml/24h,肾功能改善注意水电解质补充,防止继发感染,避免继发性休克

恢复期尿量<2000ml/24h;精神、食欲基本恢复;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后遗症少数患者留有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

免疫性G1和G2糖蛋白刺激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1~2天即可检测出lgM抗体,第7~10天达高峰

3~4天可检测出lgG抗体,第14~20天达高峰细胞免疫也有重要作用免疫力牢固

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二次发病少见

lgG抗体在体内可持续存在30余年。隐性感染产生的免疫力多不能持久。

微生物学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