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等值翻译的模式皮方於_第1页
论英汉等值翻译的模式皮方於_第2页
论英汉等值翻译的模式皮方於_第3页
论英汉等值翻译的模式皮方於_第4页
论英汉等值翻译的模式皮方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英汉等值翻译的模式

皮方於1。立体语言学模式是等值翻译理论的语言学基础。2。立体语言学普遍语法模式的特点。3。等值翻译理论的翻译模式。4。Exercises立体语言学模式是等值翻译理论的语言学基础

研究翻译理论,都是在一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的语言学模式进行的。王东风先生说,“毫无疑问,翻译首先是一种语言活动。因此要想对这一语言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就离不开分析语言的科学----语言学。中西翻译研究的差距首先就发生在这一层面上。”目前我国的译学研究大都是在传统语言学理论或结构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研究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难以对译文的质量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1.立体语言学模式是等值翻译理论的语言学基础

等值翻译理论以立体语言学为支撑,依据的是一个新的语言学模式,称为立体语言学模式,因为该模式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对语言系统进行立体综合的考察和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1普遍语法模式是翻译模式的基础为什么不同语言的言语形式的等值转换是可能的:这不仅是因为人类的思想感情内容是普遍的、相通的,而且是因为人类不同语言有共性存在,也就是有普遍语法存在。运用乔姆斯基生成语法总公式:PG=a·UG(PG是不同语言的结构,即特殊语法。a是特殊语言的特殊经验参数,是不同语言的个性。UG是不同语言的共性,即普遍语法。)于翻译学,翻译的本质就是出发语言(Sourcelanguage)与归宿语言(Targetlanguage)之间参数的对比及其转换,而任何一种语言的参数体系(a),根据乔姆斯基生成语法总公式:PG=a·UG,是要由语言的普遍语法模式(UG)来决定的。1.2立体语言学普遍语法模式的结构系统立体语言学综合吸收当代语言学各派的语言模式(包括传统、结构、功能和生成各派的模式,其中还包括狄克的功能语言模式,韩礼德的系统语法模式和派克的法位学模式,最后还包括社会符号学(Socialsemiotics)的模式)的合理内核,提出立体语言学普遍语法模式(简称立体语言学模式)的初步设想,把语言符号系统的结构,按等级(音素、词素、词、词组、句、超句体、篇章)和层次(表层、

修辞层、

深层)纵横切分成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SyntagmaticandParadigmaticRelationship)二十一个语言平面。根据翻译研究的需要,可以简化为十五个语言平面,其序列关系列表如下:

等级层次A词B词组C句D超句体E篇章1.深层A1深层B1深层C1深层D1深层E1深层2.修辞层A2修辞层B2修辞层C2修辞层D2修辞层E2修辞层3.表层A3表层B3表层C3表层D3表层E3表层1.3语言是由人脑控制的社会交际信息符号系统

从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观点看,语言是由人脑控制的社会交际的信息符号系统。语言既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因为语言是由人脑控制的表达意思的发音功能,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语言是联结人类社会关系的纽带,是人类社会交际活动的工具。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的信息符号系统,这种信息符号系统能够运用和反映人类最丰富的经验系统和知识系统。俄罗斯谜语:“不是蜜,能粘住一切。”其谜底就是语言。这就是说,语言之所以能够描述、记载人类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是因为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最复杂的信息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的符号工具。人类与动物最本质的差别在于人能制造物质文明的生产工具和创造精神文明的符号工具。这两种工具的制造和运用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立体语言学普遍语法模式完全符合系统论的观点,把语言看成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中各级语言因子的子系统(音素、词素、词、词组、句、超句体和篇章)的组合关系,完全符合系统论的整体性规律:即系统整体功能产生新质,大于各个子系统部分功能的总和,这就是说:篇章系统大于超句体子系统功能的总和;超句体系统功能大于句子子系统功能的总和;句子系统功能大于词组子系统功能的总和;词组系统功能大于词子系统功能的总和。用符号逻辑公式来表示,这是一个体现内包关系(Inclusion)的集合(Set):A(B(C(D(E(读成:词集合内包于词组,词组集合内包于句,句集合内包于超句体,超句体集合内包于篇章。),而语言的生成过程则是:词集合生成词组,词组集合生成句,句集合生成生成超句体,超句体集合生成篇章(或话语)。因此语言系统不是语言因子的算术相加,而是语言因子的代数集合。1.4立体语言学模式是各派语言学模式合理内核的大综

传统、结构和生成语言学对语言的微观领域━━句以下(包括句)的语言规律研究得较有成效。立体语言学运用系统论的整体性规律和综合性规律,把语言的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辩证地结合起来,把语言看作微观和宏观统一的系统。当代各派语言学的各种语言模式反映了语言系统中某一等级某一层次范围内的客观实际。例如格语法(CaseGrammar)根据句子的语义,以谓语动词为中心,按施事格、受事格、目的格、工具格的线性序列来研究句子,反映了语言系统中句级深层的语义功能。系统语法和话语言学根据句子的实义表达切分为主位(Theme)━━已知信息和述位(Rheme)━━未知信息,按主位和述位、话题(Topic)和评述(Comment),对此信息焦点(Contrastivefocus)和末尾信息焦点(end━focus)这样的线性序列来研究句子和超句体,反映了语言系统中句级和超句体修辞层次的语用功能。传统、结构语言学的主语、谓语、宾语的线性序列反映了语言系统中句级表层的句法(即句子成分的符号关系)功能。生成语言学按深层、表层这样的序列,动态地研究句子怎样从深层按转换规则转换到表层,揭示了人脑的语言机制,揭示了人脑语言微观的心理运算,揭示了人类思维系统与语言系统的辩证关系。社会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系统的宏观领域,研究语言与社会交际活动的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系统中超句体和话语篇章的实际。

当代科学正进入大分析、大综合时期,语言科学也不例外。各派语言学的兴起,反映了对复杂的语言系统从各级、各层次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在这同时,对各派语言学成果进行综合的工作也在进行。例如夸克(Quirk)等人的新著AGrammarofContemporaryEnglish,立足于传统、结构语法,对功能、生成语法进行一定吸收,这是企图综合各派的初步尝试。而立体语言学采取跟他们完全不同的方法,不是采用立足于某一派吸收其它派别成果的方法,而是用辩证法和系统论,对各派语言学成果进行系统综合,把各种语言线性序列的研究,看作是反映语言系统各级、各层次范围内的相对真理,对各线性序列进行立体综合,把语言系统纵横切分为十五个语言平面。

这样就不再单纯按语言的自然线性序列来研究语言,而是按十五个互相管辖(Government)、互相制约(Binding)、互相转换(Transformation)的语言平面,立体地研究语言。1.5立体语言学关于“语言形式是三个层次”的假说立体语言学吸收生成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把语言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结合起来,把语言的思维性与交际性、结构性与生成性、模仿性与创造性结合起来。立体语言学还吸取美国科学哲学家皮尔斯(CharlesPeirce1839~1914)关于“一切人类经验可以由符号(sign),所指(Referent)和所释(Interpretant)的三角形关系来表达”的学说,并且吸收莫里斯(C.W.Morris)根据这个语言哲学学说建立起来的社会符号学(Socialsemiotics)的三大组成部分(即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和符号关系学Syntactics)的学说,从语言系统的全部实际出发,提出由思想内容决定的语言形式有三个层次的假说。与生成语言学主张“语言有深层、表层两个层次”不同,立体语言学主张语言形式有三个层次:①语言的内在形式,是与思维直接联系的语义结构层次,即语言符号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皮尔斯符号三角形关系中的(Referent),也是生成语言学中语义深层。②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是语用修辞层次,即人们怎样运用语言符号达到交际最佳效果的层次,相当于皮尔斯符号三角形中的(Interpretant)。立体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中在深层(即语义层)与表层(即语符层)之间,客观上还有一个修辞层存在。修辞层是最广义的语用层次,是在语言深层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情境和题旨,输入言语个性特征(包括文体特征和风格特征)的层次。③语言的外在形式,是语符表层,即表现语言符号约定俗成关系的层次,相当于皮尔斯符号三角形关系中的(sign),也是生成语言学中的语符表层。

<Back

立体语言学普遍语法模式的特点2.立体语言学普遍语法模式的特点立体语言学吸收了生成语言学关于语言系统层次转换的研究成果,同时具有与生成语言学不同的三大特点:

2.1立体语言学认为在语言深层(即语义层)与表层(即语符层)之间有修辞层(即语用层)存在,没有这个层次,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言语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就无法得到解释。生成语言学只管造句通不通,合不合语法(即符合不符合语言符号约定俗成的法则)的问题,但语言交际的实际还要管实际交际效果好不好,得体不得体(即话语对交际场合和语言环境的适切性Appropriateness)的问题。语法问题和语用问题在实际语言交际活动中是不可分割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孤立起来加以分析罢了。乔姆斯基一方面提出要研究人类的语言机制━━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又排斥研究个别人的言语行为,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人类的语言能力是通过个别人的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的。个别人的言语行为的个性特征,表现在特定情境、特定题旨下用词造句的个性风格上。这种个性风格是因人而异的,世界上没有用词造句完全相同的人,这是语言的个性。修辞层(即语用层)就是体现语言的个性特征的层次,而人类语言系统的实质是语言的共性(语言能力)和个性(言语行为)的统一。

这样,立体语言学模式就成为综合语言能力和言语行为的模式,既可以用来分析共时性的(Synchronic)语言体系,又可以用来分析历时性的(Diachronic)言语行为,是静态的语言和动态的言语辩证统一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泰特勒(AlexanderFraserTytler

)的翻译原则(出自EssayonthePrinciplesofTranslation)和中国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实际上已经接触到语言系统的语义、语用、语符三个层次的本质了。如泰氏第一原则,“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和严氏的“信”,都涉及语义层次(深层)问题。泰氏第二原则,“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和严氏的“雅”都涉及语用层次(修辞层)问题。泰氏第三原则,“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和严氏的“达”,都涉及语符层次(表层)问题。严氏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认识到信达雅(用现代语言学来解释,即语义语符语用三个层次)是人类语言系统的共同本质(共性)。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也就是说,三者不但是单语交际(如写文章)的本质,而且也是双语交际(如译事)的本质。“信、达、雅”标准提出以来,从者如流,经久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抓住了语言三个层次的本质。

2.2生成语法的深层、表层概念只适用于句子,而立体语言学认为五个(或七个)语言因子却有三个层次的转换问题。例如:从立体语言学的观点看,词汇学(Lexicology)不再单纯研究词的表层(音位学和形态学)和深层(词义学),而且还要研究词的修辞层(修辞学),更要研究三个层次的动态转换关系,例如研究词义通过语用修辞而发生变化,从指称意义(Denotation)转化为内涵意义(Connotation)等。

从立体语言学的观点出发,词组(包括短语)的研究也将从词汇学分离而独立成为词组学,惯用词组(包括成语、惯用语和俗语等)不但要研究其结构(表层)和语义(深层),还要研究其修辞功能(即语法词组的总体修辞效果)。句法学要综合研究句义、句用、句法三位一体的规律,要充分吸取生成语法关于生成转换规则和原则的研究成果,研究句子三个层次的相互转换的规律。立体语言学还要扩大话语语言学的成果,除研究超句体的语义结构(深层)和句群结构(表层)外,还要研究超句体的修辞结构(修辞层),更要研究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

在词、词组、句、超句体四个语言因子等级三个层次十二个语言平面的基础上,吸取文艺学(特别是文艺符号学)和美学的成果,研究篇章的深层结构、修辞结构和表层结构,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系统。篇章深层的语义结构包括篇章的主题思想形象和思维模式;篇章修辞层的语义结构包括言语的表现风格和文体;篇章表层的语符结构包括篇章的音韵、节奏、格调和布局。

由此可见,对作品篇章语言系统的分析,是语言学与文艺学的结合部。从欣赏理解作品的角度看,从作品的语言系统入手,理解分析作品反映的审美心理系统和社会生活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对作品篇章语言三个层次转换的分析,是语言学的终点和文艺学的起点。从创作(在翻译上是表达)作品的角度看,从社会生活系统和作者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心理系统出发,生成作品(或译作)的语言符号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对作品篇章语言三个层次转换的构思,是文艺学的终点和语言学的起点。文学语言学是语言学与文艺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立体语言学普遍语法模式也为描述文学语言系统提供了较科学的模式。

按照这个立体语言学模式,修辞学的本质和内容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修辞的本质是语言因子从深层和表层转换过程中输入言语个性特征(文体和风格)的中间层次。这个中间层次实质上就是语用层。这个层次的功能是:根据情景和题旨,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选择最合适的语言符号,达到交际的最佳效果(用最经济的语言符号传达最大信息量)。立体语言学认为修辞学是广义的语用学,这样把古老的修辞学与语言学的新兴学科语用学从本质上联系起来了。用语用学对口语(会话和话语)修辞的研究成果武装修辞学,纠正了古老修辞学注重研究书面资料的偏颇。运用交际功能语言理论和生成转换语言理论研究修辞学,对修辞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对修辞学的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研究都有重大意义。同时,把修辞学看成语用现象,就是把人类一切书面创作活动(包括文学创作和科学写作活动)都看成是一种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信息的社会交际活动,这样就必然把口语交际活动和书面交际活动统一起来,大大扩大了语用学的视野,丰富了语用学的内容。从局部到全局,语言因子每一个等级都有修辞层存在。因此,修辞学的内容将由词汇修辞学(修词学)、词组修辞学、句子修辞学(修句学)、超句体修辞学和篇章修辞学五个有机部分组成。篇章言语表现风格不是词汇修辞、词组修辞、句修辞和超句体修辞的算术相加,而是这些组合因素的代数集合,也表现为层层内包关系的集合:A2(B2(C2(D2(E2,读成:词汇修辞内包于词组修辞,词组修辞内包于句修辞,句修辞内包于超句体修辞,超句体修辞内包于篇章言语表现风格。

2.3生成语法强调语言系统内部的人脑的语言机制是语言结构从深层到表层转换的动力。这个人脑的语言机制在管约论中是作为七个互相制约原则系统表现出来的,这七个原则系统包括X━━阶标理论X━━bartheory、

题元理论θ━━theory、

格理论casetheory、管辖理论governmenttheory、

约束理论bindingtheory、

界限理论boundingtheory和控制理论Controltheory,这个原则系统决定语言层次之间转换规则系统(按管约论主要a━━移位规则)。

立体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层次之间转换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语言系统的外部,是为社会交际系统决定的人脑的心理系统(包括思想系统);另一方面就是来自语言系统的内部即生成语法所强调的人脑的语言机制。这种由七个原则系统表现出来的语言机制,实质上体现了语言的思维逻辑关系,不过有的是有语音形式的显性关系(如格语法表现的关系),有的是没有语音形式的隐性关系(如空语类表现的关系)。第一种动力是超语言系统的外部动力,是社会交际的特定情况下的特定的语言意图。说话人(言语行为的实施者)根据说话的情境(场合和对象)和题旨(目的和宗旨),从大脑库中选择词项,插入X阶标结构中,反映述谓成分与参与者的关系,形成表达事物运动关系的语义结构。再进一步根据情境和题旨,运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运用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方法,调整词汇、词序、句式,创新运用修辞格和辞格,输入言语交际的文体特征和风格特征,转换成语用结构。至于第二种语言机制,它是语言系统固有的内部动力,依靠这个动力,按照由七个原则系统驾驭的移位━━a等转换规则,使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转换成约定俗成的语符结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的信息通过转换映射到语符结构中来。立体语言学在语言层次转换的动力问题上,坚持外部语言因素的动力和内部语言机制因素的动力的综合,坚持交际情境与题旨和语言机制的原则系统的统一。

立体语言学认为在层次转换中除了生成语法重点研究的由语言机制内部动力决定的语法移位以外,还存在由情境与题旨外部动力决定的语用移位。语法移位是强制移位,不移位不符合约定俗成的语法习惯(如英语中的NP━━移位和汉语中带被动记号的NP━━移位)。移位后留下的语(trace)不能补上语音式,否则不合语法。语用移位是选择移位,

是根据交际情景和题旨,按主位(已知信息)和述位(未知信息)、话题和评述、对结比信息点和未尾信息焦点进行移位调整,这属于消极修辞范畴,对词序、句式进行修辞调整,达到“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均、安排隐密”(《修辞学发凡》)的目的。强制移位的限制条件是句法条件,包括语迹条件、约束条件和领属(Subjacency)条件,语用移位的限制条件是语用交际条件。立体语言学的层次转换的动力观,可以全面地解释语言系统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可以较好地揭示语义、语用、语符之间的辩证关系。

<Back等值翻译理论的翻译模式3.等值翻译理论的翻译模式

这个立体语言学普遍语法模式也为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翻译模式—等值翻译模式,这一模式的运用能够使翻译成为立体地研究原作与译作在十五个语言平面上等值转换关系的科学、技巧和艺术。3.1等值转换的序列等值翻译要求做到译作与原作等值,就是要争取做到译作与原作中有各级语言因子之间,以及各级语言因子内部的各个层次之间的等值转换。出发语言与归宿语言之间在十五个平面中的等值转换的关系,根据立体语言学语言系统序列,也可以列表如下:

这种等值转换的序列纵横两种类型的关系。

第一种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用集合公式表示是,

等级层次Ae词级等值Be词组级等值Ce句级等值De超句体级等值Ee篇章级等值1.深层Ae1词级深层等值Be1词组级深层等值Ce1句级深层等值De1超句体级深层等值Ee1篇章级深层等值2.修辞层Ae2词级修辞层等值Be2词组级修辞层等值Ce2句级修辞层等值De2超句体级修辞层等值Ee2篇章级修辞层等值3.表层Ae3词级表层等值Be3词组级表层等值Ce3句级表层等值De3超句体级表层等值Ee3篇章级表层等值Ae(Be(Ce(De(Ee,即词级等值内包于词组级等值,词组级等值内包于句级等值,句级等值内包于超体级句等值,超句体级等值内包于篇章级等值。这种关系完全符合系统论的“系统整体性规律”,即在部分构成整体时,出现了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同时又丧失了组成部分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某些性质。应用贝塔郎菲定律SL∑(K1,K2,……Kn)≠SL(K1)∪SL(K2)∪……∪SL(Kn)(其中SL表示一个事物的性质和总和。∑(K1,K2,K3,……Kn)为系统,K1,K2,K3,……Kn为系统的组成部分。∪表示联合的逻辑关系。)于翻译学,可以得出:SL∑(Ae,Be,Ce,De,Ee)≠SLAe∪SLBe∪SLCe∪SLDe∪SLDe,即语言系统的等值转换不等于语言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等值转换的总和。其中包括两种关系:一种是语言系统的等值转换的总和产生新质,大于各级子系统的等值转换的总和;另一种是语言系统的等值转换的总和,丧失各级子系统的某些旧质,小于各级子系统的等值转换的总和。这个等值翻译基本公式Ⅰ是等值翻译艺术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的基础,也是等值翻译的熔铸翻译法(翻译单位从低级向高级,从局部向整体转化的翻译方法)的科学基础。

第二种关系是层次间的映射(Mapping)关系。

生成语言学把句子深层、表层的层次转换看成按转换规则的映射,即层次转换了,深层的语义要映射到表层结构,表现为表层的逻辑式(参加Katz━━Postal假说,即语言层次转换不改变语义。)。立体语言学认为深层语义结构,通过修辞层语用结构,映射到表层语符结构,是使表层结构丰富多彩的关键。在翻译等值转换中,这种层次映射关系。可以用映射公式表示为:

FA:Ae1━→Ae2━→Ae3,FB:Be1━→Be2━→Be3,FC:Ce1━→Ce2━→Ce3,FD:De1━→De2━→De3,FE:Ee1━→Ee2━→Ee3。读作:各级语言子系统的语义集的等值转换,按转换规则映射到语用集的等值转换,再从语用集的等值转换映射到语符集的等值转换。这个等值翻译基本公式Ⅱ是等值翻译原则的基础,是实现形似神似辩证统一的科学基础。

等值翻译基本公式Ⅰ与基本公式Ⅱ可以合并为:Ae1━→Ae2━→Ae3(Be1━→Be2━→Be3(Ce1━→Ce2━→Ce3(De1━→De2━→De3(Ee1━→Ee2━→Ee3,即下一级语言因子的表层语符等值转换输入上一级语言因子的深层语义集等值转换。这是翻译过程纵横交叉的线性序列的立体综合。3.2等值翻译的本质。

应用乔氏总公式PG=a·UG于翻译学。则出发语言(SourceLanguage)系统的总公式是:PGs=as·UG,即出发语言系统等于出发语言的参数系统乘普遍语法系统。归宿语言(TargetLanguage)系统的总公式是:PGt=at.UG,即归宿语言系统等于归宿语言的参数系统乘普遍语法系统。出发语言系统集合PGs和归宿语言系统集合PGt具有共性━━普遍语法UG。按照符号逻辑的公式,出发语言系统与归宿语言系统的交集为普遍语法系统。用公式表示为PGs∩PGt=UG。∩交集(intersection)的含义是某些成分同时属于两种不同的集合。用图形表示为:─────────────────

PGs=as•UG•at=PGt

─────────────────

这个公式的含义在于,它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就是通过出发语言的言语系统和归宿语言的言语系统的参数对比和转换,达到两种语言的言语系统的翻译转换。这个公式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当PGs=>PGt时,则as·UG=>at·UG,所以

as=>at

。这个等值翻译基本公式Ⅲ,是实施等值翻译技巧的科学基础。在等值翻译模式中,参数系统的对比和转换,也同样体现在下列序表中:

等级层次A词级B词组级C句级D超句体级E篇章级1.深层asA1=>atA1asB1=>atB1asC1=>atC1asD1=>atD1asE1=>atE12.修辞层asA2=>atA2saB2=>atB2asC2=>atC2asD2=>atD2asE2=>atE23.表层asA3=>atA3asB3=>atB3asC3=>atC3asD3=>atD3asE3=>atE3参数体系也表现两种的关系:第一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A(aB(aC(aD(aE,即词级参数内包于词组级参数,词组级参数内包于句级参数,句级参数内包于超句体参数,超句体参数内包于篇章参数;第二种是层次之间的映射关系,aA1━→aA2━→aA3,aB1━→aB2━→aB3,aC1━→aC2━→aC3,aD1━→aD2━→aD3,aE1━→aE2━→aE3,即各级语言系统的语义参数,按转换规则映射到语用参数,再映射到语符参数。应该指出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从语言层次来看,表层参数最大,修辞层较小,深层最小;从语言等级来看,词级参数差别最大,词组次之,句级再次之,超句体更次之,篇章最小;篇章深层参数差别趋于零。(因为asE1-atE1=0,所以,asE1=atE1

)出发语言的参数系统和归宿系统的参数系统的对比是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Linguistics)的研究对象,也是翻译学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对比语言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后者着重比较语系相同或接近的各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前者则着重对比互译语言之间的特征。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出发语言的言语信息通过语法控制装置等值地转换成归宿语言的言语信息。这个语法控制装置就是语言学黑箱,通过黑箱两端输入信息(原文)与输出信息(译文)的对比,通过黑箱入口输入语言的参数系统与黑箱出口输出语言的参数系统的对比,可以揭示出语言学黑箱中直接观察不到的语言规律,即人脑的语言机制,也就是普通语法模型。把上述交集公式PGs∩PGt=UG代入语言学黑箱得出:

出发语言参数

┏━━━━━┓

归宿语言参数

┃输入信息┣━━━━━━→┃语言学黑箱┣━━━━━━→┃输出信息入口

┗━━━━━┛

出口

─────────────────

PGs=as·UG·at=PGt

─────────────────

立体语言学普遍语法模型正是在吸取当代语言学各派的合理内核,通过翻译实践,大量对比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以及出发语言参数和归宿语言参数的基础上,得出的假说。这个假说要通过语言习得、言语交际和翻译的大量实践的证实或证伪来加以检验和修正。更要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机、机器翻译和人机对话)的应用来加以验证。

总之,翻译的本质就是研究出发语言和归宿语言之间十五个语言平面中十五对参数的对比及其转换规律。翻译这种言语活动就是具体研究调整原作与译作言语各级、各层次之间的等值转换关系,以达到全篇章等值转换的最佳效果。3.3等值翻译模式的渊源

立体语言学等值翻译模式也吸取了国外各种翻译理论的部分。例如这个模式吸取了J·C·Catford在AlinguistictheoryofTranslation中提出的把语言分成各级研究等值转换的思想。该书把语言分成语法、词汇、语音和词形等层次,分成句、短语(意群)、词、词素等等级,来研究出发语言与归宿语言之间的等值转换规律。此外,还吸取了如下观点:“翻译的等值关系是经常变化的。意译直译和逐字译与语言等级有关。一般说来,某级缺乏等值成份,就在较高一级确定等值关系。”这个模式还吸取M·A

·Halliday

的系统语法(SystematicCrammer)关于翻译理论要研究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的思想。这个模式还吸取了EugeneA·Nida关于翻译四种研究方法(即语文学研究方法PhilologicalApproach,

语言学研究方法LinguisticApproach,交际理论研究方法CommunicativeApproach以及社会符号学研究方法SocialsemioticApproach)的思想,以及运用生成语法于翻译过程,

提出在语言的深层结构里进行过渡翻译的设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