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教育与教学案例_第1页
行动教育与教学案例_第2页
行动教育与教学案例_第3页
行动教育与教学案例_第4页
行动教育与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动教育与教学案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卫研究员2004年5月

教师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

[加拿大]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

——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

●教师专业需要实践的智慧需要提高教师观察决断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一、为什么要研究教学案例知识的冰山模型

[美]知识在线公司荣·杨(RonYang)明确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性)可传递(共享性)可反思(批判性)

智慧之果

默会知识(怎么想,怎么做)本质是的理解力和领悟存在于个人经验(个体化)嵌于实践活动(情境性)

智慧之根匈牙利裔英国哲学家波兰尼PoLang(1956):“人们所知道的远远胜过可言说的。”亚太经合组织(0ECD)1996年强调默会知识在新经济时代重要意义

重建知识与学习的概念

明确知识明确知识默会知识默会知识①言传③内化④外显②意会①

言传:讲授记忆听讲为主②意会:实践感悟在做中学③内化:实践反思融会贯通④外显:深度访谈逐步清晰四种学习方式:听中学,做中学,听懂了说出来,会做的写出来。

与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互访的启示

(1999、6——2000、3)

●寻找中间地带:重视本土经验,扎根自身实践,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执其两端而取其中。

●舒而曼“研究的主题”——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师研究性学习、管理者研究性学习、依托高新技术的支持。

●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教师专业成长知识结构的变化:一般原理知识+典型案例知识+恰当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

●从重视宏观政策、规划研究→重视微观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实证研究(国际教育规划局哈拉克)。

●重视案例研究:理论诠释是可以发展变化的,事实是永存的,可以历史对比,可以跨文化比较,可以内省反思,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研究(斯丁格勒TIMMS项目)行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教师在职培训的困惑●以往培训听讲模式基于两个假设:①以为教师听了就能懂,②懂了就会做。●“认知不协调理论”发现:人们总是回避不协调因素,趋同协调因素。面对新理念有三种态度:排斥、扭曲、重构。●“默会知识论”认为:教学是实践的智慧,教师的学习是从原有经验出发的,基于案例的唤醒与反思,实质上是在实践反思、理性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对原有经验的重构。值得借鉴的国际经验教师研修难题——先进理念如何向教学行为转移?侧重参与式讨论的案例教学缺乏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同事间的伙伴合作缺乏纵向理论、经验、方法的专业引领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行动教育”模式

以课例为载体的“三个阶段、两次反思”,包含专业引领、伙伴合作、行为跟进、合作反思。对优秀教师成长经验提炼“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更新理念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行动教育”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为先进理念向教学行为转移,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研修模式,“行为跟进”克服了以往评课只停留于评议;●为专业人士深入学校,与教师一起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供了合作平台,克服了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弊端;●以学科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克服了以往培训中(讲解式、习得式、通识培训)“学科缺失”的范式;

●强调先进理论、经验、方法的专业引领,克服了伙伴互助、同级经验的局限。案例研究的适用范围案例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一种独特的方式:⒈问题要与当前在课堂真实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有关(对历史事件可用历史法对教师专业成长史做补充研究);⒉我们对此类问题几乎不能控制(能控制的可采用实验法);⒊研究的是“怎样”和“为什么”等探究性的问题(如涉及“多少”和“多大程度”等定量问题可采用调查法、问卷法,为获得更多证据还可用访谈法、观察法做补充)。

——香港大学徐碧美对案例研究的质疑⒈案例研究对可收集的数据做主观诠释,缺乏严谨性?

案例研究需要依据某种理论框架或假设去收集数据,否则会视而不见;但又要保持开放灵活的态度,根据事实调整原有框架。⒉案例研究不能为科学推论提供基础?

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同样能推论到理论假设,但它是分析性的,而不是统计性的,不能以偏盖全,推及全体和一般。⒊案例研究耗时长,数据太多,难以处理?

在复杂情景面前要求研究者紧紧地围绕着研究目的和问题,收集数据,及时进行记录、分类和三角互证,比较不同来源信息,能否相互证实。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

要素一:教学背景的交待.任何一个案例都有它特殊的背景(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对象不确定性,过程不可预见,方法不可复制,结论不可照搬。

要素二:好的“故事”,必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需要凸现教师决策与选择的困惑,可以从中发现或挖掘有典型意义的教育问题。

要素三:有研究价值的案例,往往都有一定的结构框架,依托恰当的理论为支撑.

要素四:围绕一个主题,注重过程、细节真实、形象的描绘。详细描述事件发生、发展、解决过程中的冲突和情景。研究教学案例的价值

一.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

●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案例来传递;

●全校同伴的经验,通过案例来分享;

●教师、专家“实践共同体”以案例为载体对话与交流。二.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

●教学案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在典型情境中应对的策略、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

三.从案例研究中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案例研究是教师研究特有的话语系统;

●案例研究是教师实践反思的最好形式,教师正是从案例中感悟理念,学会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教学案例的类型(一)以对象划分

1、以课例为主:斯登博士等著、李忠如译:美匹兹堡大学

《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

2、以事件为主:汪履雄导读、曾美蕙著:《超越教学技巧》,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8

吕型伟主编:《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案例:点评与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3、以人物个案为主:岳晓东:《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北师大出版社1997/12

4、以学校为主:封利蓉、周卫主编:《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宋庆龄幼儿园的案例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二)以方法划分

1、对比式案例:

勾股定理6国比较(跨文化横向比较)教师在行动教育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教师教育模式研究(前后纵向比较)

2、单一案例与组合式案例:

高认知水平高参与度核心要素分析(正反例)成功(原样复现)不成功(理论复现)

(三)以研究视角划分⒈验证型崇尚理论,认为教学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结果,课例充当验证理论的实例。⒉问题呈现型

关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关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设法找到恰当的理论来诠释实践的问题。⒊知识分享型注重运用叙述体故事,生动描述复杂的教学情境、教师的两难困惑和多种选择的利弊,从中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受到启示。四、如何进行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步骤精心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选择课例:(1)选择学科核心知识、找准本源问题●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小学自然《淀粉》——从告诉事实到组织观察●中学物理《杠杆》——在“变式”体验中建构原理●中学数学《勾股定理》——设计“铺垫”,引导探究(2)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关注如何从形式探究走向实质探究(3)通过TIMSS项目东西方课例跨文化的比较,寻找“中间地带”:“情景导入,问题驱动,探究本源,超越技巧”。详尽占有材料——靠事实数据说话

课堂现场观察的小组分工:

A.组长,课堂教学程序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课堂中的故事、教师的板书、投影、多媒体技术、撰写总报告。

B.整理课堂实录、提问及应答技巧分析、课堂练习认知层级分析、课后作业及测试认知水平分析。

C.定向观察小组学习、课后学生问卷、教师座谈及个别访谈、个案跟踪观察。

D.运用座位表、巡回图、弗兰德斯语言互动时间线标记表分析教学风格、机会差异;根据小组观察、学生投入状态观察、了解学生参与的广度及深度。

案例研究报告的论文式结构⒈案例背景对问题的界定、以往教学中的弊病、研究的方向及价值、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文献综述。⒉方法与过程研究的主要方法及事实、数据分析,前后教学行为的变化及效果对比。⒊主要结论研究的新发现及主要结论。⒋问题与讨论本研究的运用范围、局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⒌文献索引、说明

叙事式取向的案例研究报告⒈条件和背景⒉对故事关键环节、发展变化的详尽描述⒊透过故事的理论诠释或反思

示例:“草坪为什么不绿”视频课例的研发视频课例选取典型有价值的课例,运用现代视频技术,全息采集课堂教学活动的信息,将现场观察、录象带分析、案例研究、视频技术,整合在一个数字化平台上。它是一种以电子文本、视频的方式呈现的教育研究样例,是一种生成性的开放的教育资源库,是校本教研、参与式培训、网络学习的活教材。课例简介背景介绍课堂实录片断解读课后反思案例问题作业单数学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问题情感态度问题课例评价课后测试专家评析同行点评学生反馈课堂观察报告多角度观感视频课例黄页视频目录案例信息相关链接学科前沿杏坛精英比较研究校本研修课改基地教研成果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QPGHC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引导探究⒈明确探究的目标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找出直角三角形三边间不等量关系a、b<c<a+b●古代先民从面积角度探究等量关系:

a2、b2<c2<(a+b)²=a2+2ab+b2●为简便起见,采用网格图形,从特殊直角三角形来考察。⒉利用数据表出猜想出示工作纸、作业单:提问:“怎么计算?”小组讨论:(巡视发现2种方法)①用方格具体数字计算(具体思维)②去方格用字母计算(抽象思维)打出数据表出猜想:看看你们猜想出有哪些结果?⒊反驳与证明(新课程数学思想)

利用数据表出猜想计算c²得出的结论

①c2=2ab+1③c2=(a+b)2-2ab②a2+b2=c2④c2=2ab+(a-b)2

思考:用数据检验,上述等式是不是对所有a、b、c都适用?有没有不同意见?

●用学生中的反例来反驳c²=2ab+1,结论不一定存在;

●经检验a²+b²=C²可能正确,尚需进一步严格证明。重述一遍计算思路(拆除方格)。

c2=(a+b)2

-4×ab

=a2+b2+2ab-2ab=a2+b2出定理12⒋分类讨论

刚才有的同学是如何得出结论①的?

c2=2ab+1

在什么条件下,这个等式可以成立?

c2=2ab+(a-b)2

当a-b=±1时,c2=2ab+1

当a-b=0时,c2=2ab

当a-b=±2时,c2=2ab+4……

推出各种条件等式(高潮)出示2002年夏国际数学大会会标(大会场景、赵爽)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老师)

①运用面积方法,自行探究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间等量关系。

②了解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从数据归纳出猜想;进而用特例来反驳、数据来验证、演绎来证明。

③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自己推导出了一些分类讨论的结论。

④布置课外长作业。第二课时:活动学习学习内容:⒈数据出猜想:多边形格点图面积(探究学习)

⒉方法和故事(网络学习)

⒊应用和练习(实践学习)学习方式:⒈小组学习(按学习兴趣,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同质分组,异向交流)

⒉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现、探究

⒊开放式长作业。已有知识的应用、迁移与拓展

⒋网络学习。收集资料,信息导航,分类整理归纳。

⒌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与互补。“水雷”揭秘与金属钠

—基于真实情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一次尝试一.问题的提出(真实问题学科化,学科问题生活化)中学化学内容五大模块: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呈现顺序;该元素(或物质)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教学程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从抽象到具体。问题:重化学性质,轻物理性质;重性质,轻结构;重物质性质,轻现实应用:“碎、散、多、繁”第一轮教学实践:对真实情境

预设讨论框架提供网上信息: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2002-7-9,广州日报大洋网),七个白色金属桶,飘在水面,冒起白烟,黄色火苗,爆炸巨响,剧烈灼痛。问题讨论:1。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2。为什么会发生爆炸?3。如何防止爆炸?4。事故的启示是什么?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资料阅读找出爆炸真正原因——氢气复习金属纳性质及相关反应?验证金属纳物理、化学性质复习金属纳检验—焰色反应提取信息讨论引爆物质是什么?讨论金属桶为何会成“水雷”?比较模拟实验与真实事件差别模拟实验讨论未爆炸金属桶如何处理讨论事故的启示了解金属纳的运输,着火后处理以及钠的用途等复习金属纳的保存教学流程教学目的第二轮教学设计——在真实情境中生成问题并引发讨论猜测——推理——排除与实验验证——质疑与答辩——思考与练习使手灼疼—强酸、强碱或强腐蚀性;遇水爆炸—物质活泼,生成物爆炸;亮黄色火苗——含有钠元素;白色物质遇水冒泡—易被氧化,可能是碱金属,还原性极高。钠的化合物—氢化钠?(密度比水大,不可能漂浮)钠金属(与水反应“浮、游、熔、红”四种现象,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