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课程明确方向推进课改
项冬松
2010年4月8日目录一、课程的基本概念二、对职教课程的基本认识三、几种典型的职教课程模式四、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观点五、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趋向六、我校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一、课程的基本概念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先于教学。教学模式是适应某一种课程体系的。如“学科型”职教课程体系,相应的典型教学模式是“讲授—接受”模式,基本教学环节是“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其教学的基本任务是知识的“转储”。以行动(实践)导向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属于其中一种,另外有“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是适应“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所以谈教学改革,我们先要回顾、梳理课程的概念。▲一般来讲,课程是指课业的进程,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其组合编排。▲具体从不同角度解释:
课程是一种方案。
课程是一种系统。
课程是一种手段。
课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
是一种培养人的总体设计方案,它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要实施的一切活动及其安排的总体规划,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根据各种客观要求(社会与个体的需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案和文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参、练习册等)以及各种制度、规定、条例、评价标准等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文件,甚至还包括教学实施、教育人员队伍等的设计方案。
这一系统的第一层次领域主要包括:课程观、课程发展(阐明课程历史发展和现状改革)、课程研究;第二层次是课程工程系统,是生产、维护和改进课程的过程和活动,包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等环节。
是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或主要途径。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主要手段与途径—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教学是依据课程方案来进行的。教育性质的区别(不同的培养目标类型)主要是课程的各种不同组合的差异。在课程方案中课程类型的选择和不同比例,形成了教育活动质的区别,产生了诸如“基础教育”和“专门教育”的区别,而在专门教育中又有学术教育、工程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等的区分。
学生、学科、学校、社会、企业、职业等诸多内外因素与课程之间是多元互动关系。如在课程开发环节,经分析,职业状况发生了变化,必定引起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变化,就必然引起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相应变化。课程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改革是永恒的。
二、对职教课程的基本认识▲目标决定课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模式、结构、内容及实施办法。▲课程决定服务:什么样的课程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课程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服务水平。▲师资主导产品: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能否达成课程方案的要求。▲评价促进改革: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无疑,用人单位的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和主要依据。三、几种典型的职教课程模式▲学科课程:以经典学科知识为内容的课程。是基于“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一认识。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关联度低;教材以直接叙述知识为主要编写方式;课程被人为地分割成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符号的讲授。典型的是三段式(又称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由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三部分组成。▲技能训练课程:是让个体反复练习单项技能的课程。▲任务本位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也称为“能力本位课程”(即CBE课程)。基本理念是:职业院校所提供的课程,必须是雇员在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但是,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往往是一些宏观的、原理性的、概括性的知识。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有一个把经过抽象的工作任务进行回归的过程。实现的方法就是加入体现任务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项目。▲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是任务本位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其课程内容组织是围绕基于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进行的。是让个体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景中学习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工作任务分析和项目设计是项目课程的两个关键环节。四种职教课程模式是以知识、技能、任务、产品(或服务)等职教课程内容构成要素为不同参照点来划分的。知识和技能是完成任务所需的条件,而产品(或服务)是完成任务所获得的结果。四、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观点▲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构建体系▲探索模式▲基本观念(观念上的准备)▲技术上的准备▲教师角色的变化▲专业教师教学主要研究内容▲解决学生“厌学”问题,使学生学起来,学有乐趣,学有成效,学的东西有用(学以致用);▲当然,也包括解决教师“厌教”问题;▲改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额度弱的现状。“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围绕专业技能展开。
课程观
:基于工作过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
教学观:做中学、做中教,在实践中教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围绕专业技能展开,理实一体化);
教师观:具备“双师素质”的教练才是合格教师;学生观:可教,可成才;质量观:不仅让学生能就业,且可使其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课程开发、课程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对现有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技能的培训者,而且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探求知识的引导者、掌握技能的引导者、提升素质的教育者。
1、研究课程标准;
2、研究自己的学生;
3、研究生产服务一线的要求;
4、研究教材,发现不足之处;
5、修改现有的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6、考虑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评估手段等。五、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趋向▲《教育部关于制定中职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09】2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德育课改革。▲文化课改革:以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为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功能定位)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08】6号):进行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自2009年秋季入学的中职校一年级新生开始执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08】7号)印发了德育课四门必修课程及心理健康教学大纲。教职成【09】3号文件印发了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化学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原则上自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如《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基础模块为各专业必修的基础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160—180学时。职业模块为适应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选内容,学时为32—36。拓展模块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选内容,时数不做统一规定。各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六、我校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工作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程模式、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及管理制度的整体改革。通过改革,构建具有职教特点和校本特色的课程新体系;形成“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体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着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吸引力,在解决学生厌学、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额度弱等问题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工作思路
专家引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调整等环节,同时,课程改革也是一项理论性非常强的工作。为保证我校课程改革方向正确、路径得当,并及时修正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邀请课程理论专家和实践专家作指导。计划推进。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慎重的工作,不可盲目进行,要按照计划、方案稳步推进。
▲工作思路
骨干带动。改革需要先行者。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加以推广,形成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态势。
全员参与。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课程是通过教师来实施的。只有教师的全员参与,更新观念,不断研究,积极实践,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指导激励。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短时期完成,其间会有曲折、反复,学校要对课程改革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指导,保证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学校将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并取得成果的个人或团队进行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反馈调整。我校课程改革是在《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相关职教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可能由于我们对文件精神的把握没有十分到位,对职教课程理论的理解还没有十分深入,因此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及时修正和调整课程改革的方案和推进策略,对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任务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2.进行德育课课程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
3.编制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4.探索新的教学模式。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6.建立新的课程管理制度。
7.形成课程实施能力的发展机制。8.抓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9.创建并组织实施高水平示范性课程。
切实改变学科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做合一”理论,突出“做中教、做中学”,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建金融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跨学科教学与综合性学习计划
- 加强内部审核的主管工作总结计划
- 提升岗位技能培训的有效性计划
- 班级园艺计划
- 营销培训课件-微信营销具体实施方案
- 大学生团日活动班会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模拟试卷-考点大串讲(2024冀教版)(解析版)-A4
- 急诊医学课件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 《邮政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组织的高效沟通ppt课件
- 幼小衔接家长会PPT课件: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 中考、高考标准答题卡答题注意事项ppt课件
- VTE预防健康教育ppt课件(PPT 42页)
- 分户验收表格(全部)(18341)
- 最新laravel框架
- 3、信息系统及其建设软件工程基础7.24
- 中药分类大全
- 精文减会经验交流材料
- 管道定额价目表
- 真崎航の21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