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课件_第1页
学习动机理论课件_第2页
学习动机理论课件_第3页
学习动机理论课件_第4页
学习动机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操作方法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学习小组

《学习动机理论》

简介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本节主要知识概括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

(2)、驱力说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1)、三维归因理论

三、人本主义与心理测量学的动机理论:(1)、成就动机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

--最早提出强化概念的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是一个行为前的、自然的、被动的、特定的过程。而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一种人为操纵,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以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而进行的奖罚过程。--巴甫洛夫等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应答性(respondents)”;而斯金纳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有机体自主发出(emitted)的,称为“操作性(operant)”。经典条件作用只能用来解释基于应答性行为的学习,斯金纳把这类学习称为“S(刺激)类条件作用”;另一种学习模式,即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作用的模式,则可用来解释基于操作性行为的学习,他称为“R(强化)类条件作用”,并称为“S-R”心理学理论。

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出现时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果。这是所呈现的刺激叫做整强化物。

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又称消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消除或避免时所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果。这一被消除或避免的刺激叫做负强化物

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案例分析(1)当一个学生在写作文时,老师走过去对他说:“我很喜欢你的作文。你不但用词恰当、语法规范,而且描述写得非常清晰。”如果该同学的作文因此而不断改进,那么教师的这一番话就起到了的作用了。--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是课堂里最常见的强化物。学生得到好的分数、孤立的评价、墙报上的小红旗、五角星等都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强化物。对儿童来讲,食物、玩具、听故事、看动画片、做游戏等都可以作为正强化物。

正强化(2)教师告诉学生们:“同学们,这周大家的家庭作业做的非常好,交作业也很按时,因此,这个周末就不给你们布置家庭作业了,我们把它留到下周一再做。”--试问这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原因是该教师想通过周末不留作业使学生在下周一更好地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那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特别注意的是,负强化仍然是使某一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而不是减少。负强化常常适用于在所期待的学生行为没有表现出来之前使用,例如案例(3)。(3)、当学生在中午下课前说话时,教师说:“如果在下课铃之前,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地做好,我们就下课去吃午饭。否则的话,就得延迟下课时间去饭。”这时,学生们立刻安静地做好,亦即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当然他们也就避免了不能立即去吃午饭这一结果。显然,这也是运用了负强化。评析

(1)、外部奖励会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奖励,而不是学习本身或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事业。我们的社会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分数的重视。(2)、有经验的教师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并且提醒学生体验学习本身的快乐,提醒他们注意发展内在激励所带来的无形奖励。(3)、行为派的强化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2)、驱力说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内驱力与需要基本上是同义词,经常可以替换使用。但严格的说,需要是主体的感受,而内驱力是作用于行为的一种动力,两者不是同一状态,但两者又密切相连,因为需要是产生驱力的基础,而驱力是需要寻求满足的条件。在经典条件理论中,这一理论假定,机体需要剥夺产生内部刺激,这种内部刺激形成驱力,驱使有机体产生并维持降低驱力的活动。该活动导致需要满足,立即便停止。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动物的训练,但是很难解释人类的学习。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1)、归因动机理论·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机。·韦纳(BernardWeiner,1935--):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兴趣是动机情绪和归因理论韦纳在动机归因理论方面的研究引起了教育心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并成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他的研究反映了当代动机问题研究的新成果。韦纳的理论和观点:1、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使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是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2、这四种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3、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六个方面的因素归因因素能力:评估能否胜任别人的反应: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态度与评价努力:反省是否尽力身心状况:评价从事该工作时的心情及身体状况工作难度:凭经验判断工作的难度运气:成败是否与运气好坏相关维纳成就归因理论要点行为后果归因情绪成败预期后继行为积极性个体对行为的成败结果所作的归因,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以及对后继行为的成败预期,并进而影响后继行为的积极性S————O————R1、归因对情绪的影响

--因素来源与自尊、自豪等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相联系--稳定性与对未来的希望有关的情绪相联系--可控性与内疚、羞愧(失败情境、自我归因)、气愤、无奈(失败情境、他人归因)等相联系

3、归因对成败预期的影响

稳定性维度是影响成败预期的重要因素稳定性高的原因:预期出现相同的结果稳定性低的原因:预期出现不同的结果

4、成功预期对行为的影响

预期成功的可能性越高,就越有可能会进行某项活动;反之亦然2、情绪反应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

感激——报答同情——帮助愤怒——攻击

强化理论与归因理论的比较相同点:行为的结果对后继行为的动机有影响不同之处:行为主义:行为的结果(导致了奖励还是惩罚)直接决定着下一次行为的动机(环境的重要性)归因理论:不是结果本身决定着下一次行为的动机,而是行动者对结果的原因解释决定着下一次行为的动机(认知的重要性)批评是否一定会降低行为的积极性?理论价值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缺陷-一定的机械性-忽视了努力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不能解释“笨鸟先飞”的现象评价三、人本主义与心理测量学的动机理论:(一)、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个体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且在活动中能获得优异结果或能超过他人的心理倾向以成就需要为基础后天获得且有社会意义代表人物

麦克利兰(D.C.Mcclelland)

阿特金森(J.W.Atkinson)主要观点高成就动机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勇于做出决策喜欢承担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低成就动机风险较小的工作独立决策少的工作避免承担责任力求成功者Ts>0趋近任务选择成功概率在50%左右的任务避免失败者Ts<0回避任务选择极容易或极困难的工作三、人本主义与心理

测量学的动机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的,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需要层次说主要观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马斯洛对这七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图底部的四种需要被归为缺失需要,它是个体生存所必须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如果所有的缺失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那么个体将继续追求上面的三种高层次需要,这些需要被归为成长需要,它能够让个体生活得更有质量。一般而言,在学校中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教师期望是与学生归属和爱、尊重的要密切相关的。罗森塔尔等人根据自己的一项教育实验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渗透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对教育的意义

马斯洛的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在于,他对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的解释。如果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