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病之五-表意不明_第1页
语病之五-表意不明_第2页
语病之五-表意不明_第3页
语病之五-表意不明_第4页
语病之五-表意不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它包括歧义和指代不明。

表意不明

歧义

指代不明停顿两可读音两可词义两可词性两可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1)这份报告我写不好。1、停顿两可

一种情况是在“我写”后面停顿,“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强调“这份报告我写是不合适的”;另一种情况是在“报告”后停顿,“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强调“我的能力有限,写不好这份报告”。(2)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04全国Ⅱ)2、读音两可造成歧义(多音字造成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2)到2007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好”读hǎo,是“容易”的意思,读“hào”,是“喜欢”的意思)(“还”读“haí”,是“仍”的意思;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

重音两可说话时重音不同(在书面语里不会出现),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

(1)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2)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05天津卷)(1)他背着父亲跑出城,路上得到了“110”巡警的帮助。3、词义两可造成歧义(“背”字是多义词,有“背在背上”义,也有“不让别人不知道”义)(“晚上”是多义词,有“天黑之后”义,也有“迟上来”义)4、词性两可造成歧义

(1)学生代表李明参加了会议。(2)这么大的一个学校里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可理解为名词,可理解为动词“代替”)(“跟”可以理解为介词“向”,可理解为连词“和”

表意不明

歧义

指代不明停顿两可读音两可词义两可词性两可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例1、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04全国卷Ⅱ)例2、忠王李秀成被清兵抓住砍头时是不是表现得很勇敢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指代不明例3、在离开学校已经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师表的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小秘诀:

在句子中出现“这”、“这样”、“那”、“那样”、“此”、“他(她、它)”、“他(她、它)们”等代词时,我们需确认一下它们所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可理解为“老师自己”,也可理解为“我”

表意不明

歧义

指代不明停顿两可读音两可词义两可词性两可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当堂练习2、有些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①“看不起”、“瞧不起”;②

“看不着(zháo)”3、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既可能是病人,也可能是医生。

4、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04年全国卷老课程卷)

摄:①自己动手拍摄;②别人给她拍摄5、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批评的人:①文章所批评的人;②批评他这篇文章的人6、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①“行走”;②“离开”。7、天色渐暗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修车的:①修车师傅②自行车坏了的人8、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想:①回忆②打算、希望9、山上到处是杜鹃。杜鹃:①杜鹃花②也可指“杜鹃鸟10、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去:①动词,相当于“前往”;②两个词,相当于“什么时候之前去做什么”。11、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两个“好”的字音既可分别读成“hǎo、hào”,也可以分别读成“hào、hǎo”歧义和消除歧义(1)这种药物可以zhì癌。

(2)这个人好说话。(3)他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4)这辆车没锁。(致//治)(可读“hǎo\”,指“易于”、“便于”。也可读“hào~”,指“喜欢”)1.语音\词义\词性造成的歧义(走=步行/离开/去世)

(5)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锁—名词/动词)

(前—名词/动词)

(1)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2)美国会通过对华贸易法案。

(学生的家长/学生和家长

(美国可能/美国国会

2.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3)我们三个人一组我们/三个人一组我们三个人/一组(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我/写不好(能力有限)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①结构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因短语结构关系的不固定而造成歧义和一个语段不同层次的划分而造成歧义,有两种(或以上)的理解。

①研究方法十分重要。“研究方法”是指研究的方法(偏正关系),还是指研究某种方法(动宾关系),因结构关系的不固定产生歧义。

②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学生家长”是指学生和家长(并列关系),还是指学生的家长(偏正关系),结构不固定也产生了歧义。

②层次划分的不同造成歧义层次切分不同造成歧义。一个语段在进行层次分析时,如果出现不同的切分方法产生不同的意思,就出现了歧义。例如:

①赞成李老师的建议。

②咬死了猎人的狗。3、语义关系不明造成歧义

语义关系不明确,主要指:①施受关系不清、②领属关系不清③修饰关系不清。

(1)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3)老师告诉小赵要注意自己的读音。

“这个人”可能是施事,“不认识任何人”;也可能是受事,“任何人都不认识他”

(小赵要注意小赵自己的/小赵要注意老师的读音)

①.施受不同造成的歧义“进攻”的施事者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3、语义关系不明造成歧义

②领属关系不清。我家里收藏了多本博学多才的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书。“博学多才”的是谁?“梁思成的书”是指他写的书,还是指他收藏的书。要研究杜甫,就要力争阅读杜甫的全部论著。

“杜甫的全部论著”是指杜甫所作的论著,还是指有关评论杜甫的全部论著。领属关系不明确,产生歧义。

③修饰关系不清。(定语修饰谁?)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几个学校的领导”中的“几个”修饰不明确,造成指“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还是指“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意思不明确。4、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在有一定语境的上下文里,某些句子成分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如果省略不当,就会引起歧义。例如:

①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第二个分句里,因主语省略不当造成歧义,“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的究竟是“张原”还是那位“老人”呢?不明确。

②张翔剪了一个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在蜡烛前左右移动”的是“张翔”还是“纸人”意思不明确。(1)他们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感到非常气愤。

的(2)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票票4、省略不当造成歧义5、“和”“对”“在”等词引起歧义

(1)“和”字引起歧义。“和”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结构,容易造成界限不清,引起歧义。例如:①王小刚和赵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赵小花的爸爸和王小刚”两个人来学校了,也可理解为“王小刚的爸爸”和“赵小花的爸爸”两个人来学校了。②我动员弟弟和爷爷下月五号一道去城里。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弟弟和爷爷”两个人,也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我、弟弟和爷爷”三个人。

5、“和”“对”“在”等词引起歧义

(2)“对”字引起歧义。①对学生会提的建议,我们举双手赞成。“建议”是学生会提出的,还是针对学生会而提出的,意思不明确。

②塞族武装对北约联合部队的进攻是早有准备。是指塞族武装进攻北约联合部队呢,还是指北约联合部队进攻塞族武装呢?意思不明确。5、“和”“对”“在”等词引起歧义

(3)“在”字引起歧义。介词“在”与方位名词组成“在……上”、“在……中”等来表示方位时,会引起歧义。①小王在火车上写字。可以表示把字写在火车上面,也可以表示在火车里把字写在别的什么东西上。

②他在水中做实验。可以是他整个人在水里操作实验,也可以是他在水外而实验操作在水中完成,意思不明确。如何消除歧义1、更换词语。把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即消除。如“我要炒肉丝”可以改为“我要去炒肉丝”或“我要吃炒肉丝”。2、增设语境。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如“我去上课”可以改为“我去听老师上课”或“我去给学生上课”。3、调整语序。把句内的词语位置互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如“这个人谁也不认识”改为“谁也不认识这个人”或“这个人不认识谁”就行了。4、改动标点。如“这封信我读不好”可以改为“这封信,我读不好”,表示我能力有限,或者改为“这封信我读,不好”,表示不应该由我来读。例1、在离开学校已经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师表的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人称代词“自己”指代不明,是“我”,还是“老师”?1、指代不明(代词或显或隐)表意不明,“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主语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我”或者“你”例2、曾记否,我与你刚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这”指代不明,可能指“搜集史料”,也可能指“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5、这个观点强调宣传,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以为是正确的。可理解为"这观点是正确的",也可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