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前期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认识八股取士的危害。1、明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开国皇帝:政权夺取的方式:1368年应天(今南京)朱元璋(明太祖)农民起义夺取政权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提到明朝,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不但著名史学者吴晗为其作传,甚至毛泽东也曾亲自对这部传记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种情况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是不多见的。那么,是什么引起了人们对朱元璋的兴趣?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式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朱元璋成为一支起义军(红巾军)的首领后,吸收李善长、刘基、朱升等充当谋士.他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通红巾军打得晕头转向的时机,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实力不断壮大。明孝陵朱元璋画像故宫博物院朱元璋像

朱元璋容貌之谜——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两张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孝陵的享殿内。朱元璋的两张画像为何形态各异?在民间有个传说故事。相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画像。第一位被召进宫的画师,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按,据说这是朱皇帝要杀人的习惯性动作。画师吓得魂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只听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就这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第二位画师被召进了宫里,画得更加用心,将朱元璋的像画得惟妙惟肖,但同样被拖出去斩首了。第三位画师很聪明,他悟出了前两位画师被杀的奥秘,在描摹时只是脸型的轮廓有些像朱元璋,但却画得满脸和气,在慈祥仁爱中,又显得威严沉稳。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画师,并诏谕将这幅画像摹写了许多本子,分赠给诸王和公主。另据《明史》本传记载: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贯顶”。应说这是一副奇特古怪,长相不雅的容貌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吏户礼兵刑工改革前改革后:吏户礼兵刑工皇帝中书省:丞相(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①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皇帝宰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②地方:废行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中央活动与探究: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请问:宋濂见了以后为什么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特点:它由皇帝直接指挥职责: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说明:明朝专制主义空前加强。锦衣卫出行图锦衣卫和东、西厂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的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西厂是明朝中期明宪宗所设立的,也是特务机构。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君权。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历史与现实:

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等。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特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三.思想:对科举制进行了改革,采用八股取士影响:考中前只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考中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只能分为八个部分,八股文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起讲(阐述为什么),这是开篇。它的中心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两股,称之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它结构有一定模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爱因斯坦说:“一个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

①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阶层。它是封建社会完善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八股取士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八股取士”是好事还是坏事?应如何评价“八股取士”?

②消极作用:科举制压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八股取士更是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使其致力于死记硬背四书五经,脱离实际,败坏了学风。(P82)动脑筋:

女孩:“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男孩:“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呢,为什么?

答:双方各有道理。

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

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

雏形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明清八股取士僵化完善形成科举制的发展

八股取士说明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权的重要表现。明太祖时期加强君权的作用(1)一方面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创造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2)另一方面给明朝的统治埋下危机。明太祖为了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在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削弱地方官吏的权力,将他的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的各军事要地,想要他们来“夹辅王室”。扩大君权的同时,又实行分封制。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背景:

经过:

结果:燕王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性质: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

明成祖是如何继续和发展强化君权的?

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2、迁都北京1421年时间:

迁都北京;

削藩,

设东厂等特务机构.

厂卫特务机构

削藩

废丞相吏户礼兵刑工八股取士

按察司废行中书省布政局

都司皇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皇族小结: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的建立:1368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选择题: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修建的()

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

练习ADCB5、对元朝打击最大的农民起义军活跃在()A.江淮地区B、江南地区C、黄河流域D、中原地区6、我国古代设置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A、西汉B、唐朝、清朝C、秦朝、明朝D、秦朝、清朝7、明太祖即位后,为了加强君主权力,废除了行中书省,设立了直属中央的三司。下列不属于“三司”的是()A、布政司B、市舶司C、按察司D、都司ACB8、殿阁大学士的设立是在()A、宋太宗时B、元世祖时C、明太祖时D、皇太极时9、特务机构东厂的设立是在()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明景帝时D、崇祯帝时10、下列关于明朝特务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锦衣卫由皇帝指挥B、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宦官统治C、设置锦衣卫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D、锦衣卫隶属按察司CBD11、明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三纲五常B、四书五经C、三从四德D、四书四史12、“靖难之役”的实质是()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B、农民起义军讨伐地主政权的战争C、民族政权之间的扩张战争D、地方政权之间的割据战争13、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A、加强对北方的控制B、进一步推行削藩政策C、加强君主的权力D、抵抗匈奴的骚扰BAA14、与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相似的封建帝王是()A、东汉光武帝刘秀B、宋太祖赵匡胤C、唐太宗李世民D、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15、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A.废行省,设三司B.废丞相,权分六部C.设殿阁大学士D.设厂卫特务机构CD16、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方是()A、洛阳B、南京C、北京D、西安

17、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BB18、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A、废除行中书省B、发动“靖难之役C、迁都北京D、执行削藩政策A19.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1)这是

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明明太祖朱元璋“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的最高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帝自操威柄”指的是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0.后世人朝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造成材料所说的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效……”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评价。

说明了明朝以后很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

明政府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科举制的实行,为读书人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统治基础,繁荣了文化,而明代科举制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内,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了文化。议一议: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P9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廷;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②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③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④执行削藩政策。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思考与判断P91

女孩:“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同东汉光武帝刘秀有些相似。你看他们都是皇族,本来又都轮不上做皇帝,后来都登上了帝位。”男孩:“不对。朱棣登上帝位,同刘秀不一样。刘秀是在西汉灭亡后才称帝,另建东汉王朝的。我看朱棣更像唐太宗李世民,他们都是皇子,又都是依靠武力夺取帝位的。”想一想,他们谁说的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