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病毒性肝炎_第1页
儿科学:病毒性肝炎_第2页
儿科学:病毒性肝炎_第3页
儿科学:病毒性肝炎_第4页
儿科学:病毒性肝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功能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黄疸等,部分患者病情慢性化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少数病人可出现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但也有相当部分感染者无症状。病原学甲型肝炎病毒HAV其他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肝炎病毒的种类

HAVHBVHCVHDVHEV发现73年Feiston70年Dane89年Chroo77年Rizzeetto89年Reyes归属嗜肝RNA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黄病毒科卫星病毒科杯状病毒结构无包膜球形核衣壳(27~32nm)包膜:HbsAg核心:HBcAg、HBeAg、DNA、DNA-P(Dane颗粒42/27nm)包膜核心(55nm)缺陷病毒(依赖HBsAg复制)(36nm)(同HAV)(32~34nm)基因组(Kb)RNA(7.5)单股线状正链DNA(3.2)双股环状有缺口负链上四个ORF10个亚型RNA(9.4)单股线状正链UTR-编码区(S/NS)-UTR6个基因型,准种RNA(1.7)单股环状负链RNA(7.5)(同HAV)编码区三个ORF抗原/抗体13111五种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HAV是微小RNA病毒(Picornavirus)科的一员。1981年归类为肠道病毒属72型。最近归入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HAV是该属仅有的一个种。HAV直径27~32nm,无包膜,球形,内含单正股线状RNA。电镜下可见空心和实心两种颗粒存在实心颗粒:成熟的病毒颗粒空心颗粒:不完整的病毒颗粒,仅含衣壳蛋白,无核酸HAV图HAV电镜照片,无包膜,球形,20面体对称

HAV只有1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型抗体仅存在于起病后3~6个月之内,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型抗体可保存多年,是既往感染的标志。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是嗜肝DNA病毒(Hepadnavirus)科中正嗜肝DNA病毒属的一员。乙型肝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清中有3种颗粒:小球形颗粒:直径15~25nm管形颗粒:直径22nm、长50~230nm大球形颗粒:直径42nm大球形颗粒(Dane)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图HBV三种颗粒,电镜,负染×120000

图Dane颗粒示意图Dane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肪核心:含环状双股DNA、DNAP、HBcAg

和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HBV基因组又称HBVDNA环状部分双股DNA:全长3182bp长的负链(L):分S、C、P、X区短的正链(S)图HBV基因组结构图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周期

丙型肝炎病毒(HCV)

曾经称为输血后或体液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东京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会议正式命名为HCV。1991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HCV归入黄病毒(Flavivirus)科丙型肝炎病毒属。HCV在血液中浓度极低,未能在电镜下直接观察到HCV病毒颗粒,但可观察到基本相似的HC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HCVVLPs:55nm直径的球形颗粒。包膜和表面突起核心部分:33nm直径,核壳蛋白包被,内含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图HCV示意图HCV基因组编码区核蛋白(C)区包膜蛋白(E)区P7蛋白区非结构(NS)区

分为NS2、NS3、NS4、NS5区。非编码区5′端非编码区(5’NCR)3

′端非编码区(3’NCR)图HCV基因组结构图编码区编码区→编码多聚蛋白前体→裂解成各种病毒蛋白C区结构基因→编码核壳蛋白E1、E2区→编码包膜糖蛋白NS2-NS5区→编码功能蛋白→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非编码区5’NCR是整个基因组中最为保守的区段可作为HCV基因诊断的靶位点3’NCR对HCVRNA结构稳定性的维持及病毒蛋白的翻译有重要功能Simmonds命名系统根据核苷酸序列同源程度,可将HCV分为若干个基因型和亚型HCV分为1~6型1、2、3型可再分亚型即为1a、1b、1c、2a、2b、2c、3a、3b、4a、5a、6a。1994年第二届国际HCV及其相关病毒学术会议丁型肝炎病毒(HDV)

HDV是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

δ病毒属(Deltavirus)的成员。图HDV示意图及电镜图HDV:球形,直径35~37nm核心:病毒基因组和抗原所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包膜: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人类为HBsAg)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如WHV)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在细胞核内HDVRNA无需HBV的辅助能自行复制,但HDV病毒颗粒的装配和释放需要HBV的辅助。HDV基因组:单股环状闭合负链RNA,约1679bp环状正股RNA,含有多个ORF,仅ORF5编码HDAg,其他ORF的功能尚不清楚。HDV基因型HDV存在3种基因型基因型Ⅰ:地理分布最为广泛,主要源于北美、欧洲、非洲、东亚、西亚和南太平洋。基因型Ⅱ:东亚地区基因型Ⅲ:南美北部我国HDV株属于基因型ⅠⅠA亚型:以河南株为代表ⅠB亚型:以四川、广西株为代表HDV可与HBV同时感染人体,也可以在HBV感染的基础上引起重叠感染。当HBV感染结束时,HDV感染已随之结束。同时,HDV基因复制和表达能影响HBV基因复制和表达,反之亦然。这种抑制作用的环节和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戊型肝炎病毒(HEV)过去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东京国际肝炎会议正式命名为HEV。最新的国际病毒分类系统将HEV的分类地位确定为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idae)中的戊型肝炎病毒属(hepatitisE-likeviruses)。图HEV电镜图,球状无包膜,呈晶格状排列

HEVHEV病毒颗粒呈球状,无包膜,表面不规则,直径27~34nm,在胞浆中装配,呈晶格状排列,可形成包涵体。HEV基因组单股正链RNA:全长7.5kb结构区非结构区有3个部分重叠的ORF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ORF-2→编码核壳蛋白ORF-3→编码部分核壳蛋白其他肝炎病毒HGV又称GBV-C,是1995年在国际上新发现的病毒,也是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第二个病毒。HGV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但迄今对其病毒学特性了解不多,特别是它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仍不明确,存在较大争议。GBV-C/HGV为有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直径小于100nm。l997年NishiZdwd从一个输血后肝炎患者(TT)的血清中克隆出一个500bp的片段〔N22),并把该基因片段代表的病毒以患者名字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TV)。1997年0Kamoto等公布了第一个TTV的全基因序列。TTV是否为嗜肝病毒、是否有致病性等,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流行病学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传染源急性病人隐性感染者急性病人慢性病人慢性病毒携带者(同乙型)(同乙型)(同甲型)传播途径粪-口体液(水平):输血/血制品注射器/针制品/手术皮肤黏膜损伤性接触母婴(垂直)!(同乙型)(尤输血/血制品)(同乙型)

(同甲型)易感性与免疫力终身免疫较持久(产生抗-HBs者)未明未明不持久流行特征可暴发秋冬(散发)全球不均衡散发/家庭集聚不明显全球不均衡散发/输血流行不明显全球不均衡散发不明显全球不均衡可暴发秋冬(散发)全球不均衡发病机制

甲型肝炎HA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经胆汁排入肠道→经粪便排出免疫介导肝损NK细胞CD8+T细胞HAV感染时肝细胞损伤也可能与凋亡有关

杀伤肝细胞乙型肝炎HBV→经皮肤黏膜→血流→肝脏(及其他器官)复制→血流→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细胞/体液免疫→病毒清除CD8+:识别肝细胞膜表达的HBcAg和MHC-Ⅰ→肝细胞溶解CD4+:识别B细胞膜表达的HBsAg、HBcAg和MHC-Ⅱ→B细胞释放抗-HBs→清除病毒慢性化机制——免疫耐受,病毒变异,细胞因子

丙型肝炎急性HCV感染:可能是HCV直接致病作用慢性HCV感染:病毒的细胞毒作用免疫介导肝内以CD8+浸润为主HCV感染者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且短期激素治疗可以降低转氨酶水平免疫抑制病人并不导致肝病的加重极高的慢性率是HCV感染的一个明显特征包膜蛋白区的快速选择性变异导致准种现象的产生以及优势株群的不断转换,使得HCV能不断地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作用;导致HCV缺陷颗粒的产生,吸收可能的中和抗体,使得HCV复制(非缺陷)颗粒得以生存。丁型肝炎CD8+

T细胞攻击宿主免疫在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DV复制过程及其表达产物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戊型肝炎HEV在体内的定位以及感染过程尚未完全弄清HE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排入血液和胆汁→经粪便排出细胞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NK细胞病毒性肝炎病理急性肝炎全小叶性病变肝细胞肿胀、水样变性及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凋亡小体形成散在的点、灶状坏死窦库普弗细胞增生,窦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多汇管区呈轻至中度炎症反应图1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向肝实质溢出。无界面炎症。图2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均匀分布。血窦细胞反应活跃。肝细胞、库普弗细胞胆色素沉积,毛细胆管淤胆。图3腺泡带显著炎症坏死,腺泡内炎症活跃。图4终末肝小静脉周围炎症坏死,网状纤维支架塌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炎症坏死点、灶状坏死,融合坏死碎屑坏死(PN):分为轻、中、重度桥接坏死(BN):分3类汇管区-汇管区(P-P)BN汇管区-小叶中央区(P-C)BN中央-中央(C-C)BN纤维化分为1~4期(S1~4)汇管区静脉分支

图慢性肝炎(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胆管

肝纤维化图无肝硬化时的纤维间隔图汇管区纤维化(胶原纤维从汇管区向外周肝细胞扩展并包绕。)表慢性肝炎病变的分级、分期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S)G汇管区及周围小叶内S纤维化程度0无炎症无炎症0无1汇管区炎症变性及少数点,灶状坏死灶1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2轻度PN变性,点、灶状坏死或嗜酸小体2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3中度PN变性、融合坏死或见BN3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4重度PNBN范围广,累及多个小叶(多小叶坏死)4早期肝硬化根据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分别分为1~4级(Grade,G)和1~4期(Stage,S)慢性肝炎的程度划分

轻度慢性肝炎:G1~2,S0~2中度慢性肝炎:G3,S1~3重度慢性肝炎:G4,S2~4重型肝炎(肝衰竭)

急性重型肝炎一次性坏死,或亚大块性坏死,或桥接坏死存活肝细胞的重度变性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亚大块坏死,坏死面积小于1/2。肝小叶周边可见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周围被增生胶原纤维包绕。小胆管增生和淤胆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变基础上出现亚大块或大块坏死,部分病例可见桥接及碎屑状坏死。图急性重型肝炎1.坏死带扩大,形成V-P间的桥联坏死。2.终末肝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坏死后,残存网状纤维支架塌陷。汇管区有少量固有的纤维组织

12图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腺胞小区域的融合性坏死和活跃的腺胞内炎症)图慢性重型肝炎(坏死区有许多红细胞及炎症细胞,小胆管增生,淤胆。存活的肝细胞萎缩、嗜酸性变,形成凋亡小体)肝硬化

活动性肝硬化:肝硬化伴明显炎症纤维间隔内炎症假小叶周围碎屑坏死再生结节内炎症病变静止性肝硬化假小叶周围边界清楚间隔内炎症细胞少结节内炎症轻图肝硬化(大体照片)图肝硬化(大体照片小视野)图肝硬化(染色后低倍镜照片)病理生理

黄疸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肿胀的肝细胞压迫胆小管,胆小管内胆栓形成、炎症细胞压迫肝内小胆管等均可导致淤胆。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及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都可引起黄疸。肝性脑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血氨及其它毒性物质的潴积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质假说γ-氨基丁酸(GABA)常见诱因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便秘和使用镇静剂等。出血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骨髓造血系统受到抑制DIC及继发性纤溶胃黏膜广泛的糜烂和溃疡门脉高压引起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肝肾综合征功能性肾衰肾血管痉挛肾内血液分流诱因有消化管出血、过量利尿、大量放腹水、严重感染、DIC、休克及应用损害肾脏的药物等肝肺综合征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肺水肿、间质性肺炎、盘状肺不张、胸腔积液和低氧血症等病理和功能改变,统称为肝肺综合征。原因:肺内毛细管扩张,影响气体交换功能。腹水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钠潴留利钠激素的减少导致钠潴留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硬化结节压迫血窦,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继发感染

机体免疫力减退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血清补体、纤维连接蛋白、调理素等低下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增加肠道微生态失调临床表现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范围(d)5~4530~18015~150未定10~70平均(d)307050未定40各型肝炎潜伏期

潜伏期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范围(d)5~4530~18015~150未定10~70平均(d)307050未定40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甲、戊型多见,总病程1~4个月黄疸前期(平均5~7d):发热、疲乏、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尿色加深,转氨酶水平升高黄疸期(2~6周):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伴有压痛,浓茶样尿,转氨酶升高及血清胆红素升高恢复期(1~2月):黄疸渐退,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复常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较缓,无黄疸,其余症状与急性黄疸型的黄疸前期相似。可发生于5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任何一种。由于无黄疸而不易被发现,而发生率则高于黄疸型,成为更重要的传染源。各型特点

甲、戊型——常有发热,戊型易淤胆,孕妇病死率高乙型——部分有血清病样症状,大部分完全恢复丙型——病情轻,但易转慢性丁型——表现为Co-infection、Superinfection慢性肝炎常见于乙、丙、丁型肝炎轻度慢性肝炎病情轻,可有疲乏、纳差、厌油、肝区不适、肝肿大、压痛、轻度脾肿大。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中度慢性肝炎: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慢性肝炎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进行性脾肿大,肝功能持续异常。具有早期肝硬化的肝活检病理改变与临床上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重型肝炎(肝衰竭)

占0.2%~0.5%,病死率高。病因及诱因复杂:重叠感染、妊娠、HBV前C区突变、过度疲劳、饮酒、应用肝损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等。表现一系列肝衰竭症候群: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

有明显出血现象,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TA<40%;

黄疸进行性加深,每天TB上升≥17.1mol/L;

可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肝肾综合征等;

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

胆酶分离,血氨升高。

急性肝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又称暴发型肝炎(fulminanthepatitis)

特征:发病多有诱因。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本型病死率高,病程不超过三周。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分为四类: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liverfailure,SALF):起病较急,发病15d~24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脑病型: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腹水型:首先出现腹水及相关症候者。晚期可有难治性并发症:脑水肿,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肝肾综合征。白细胞升高,Hb下降,低胆固醇,低胆碱酯酶。本型病程较长,常超过3周至数月。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慢性肝衰竭(chronicliverfailure,CLF):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分期: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①极度乏力,明显厌食、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进行性加深(TB≥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30%<PTA≤40%;④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中期: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①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②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PTA≤30%。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①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等;②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③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

PTA≤20%。淤胆型肝炎亦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急性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症状轻。慢性淤胆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有梗阻性黄疸临床表现:巩膜、皮肤黄染,消化道症状较轻,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大。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γ-GT或GGT,ALP或AKP,TBA,CHO等升高。ALT,AST升高不明显,PT无明显延长,PTA>60%。

应与肝外梗阻性黄疸鉴别。肝炎肝硬化

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两型活动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常有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下降。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型代偿性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属Child-PughA级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失代偿性肝硬化中晚期肝硬化,属Child-PughB、C级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A/G<1.0,胆红素>35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有腹水、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特殊人群的肝炎小儿病毒性肝炎多为隐性感染感染HBV后易成为HBsAg携带者小儿慢性肝炎以乙型和丙型多见,病情大多较轻。

老年病毒性肝炎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以戊型肝炎较多见。

黄疸发生率高,黄疸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淤胆型较多见,合并症较多。重型肝炎比例高,病死率较高。妊娠合并肝炎病情较重,尤其以妊娠后期为严重。消化道症状较明显,产后大出血多见。较易发展为肝衰竭,病死率较高,对胎儿有影响(早产、死胎、畸形)。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相关检查血清酶测定

ALT: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AST:存在于线粒体中,意义与ALT相同。ALP:肝外梗阻性黄疸、淤胆型肝炎患者及儿童可明显升高。-GT:肝炎活动期时可升高,肝癌患者或胆管阻塞、药物性肝炎等患者中可显著升高。CHE:提示肝脏储备能力,肝功能有明显损害时可下降。胆红素测定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常超过171mol/L血清胆红素升高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相关血清蛋白测定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血清球蛋白浓度上升白蛋白/球蛋白(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PT测定:PTA<40%或PT延长一倍以上时提示肝损害严重。血氨浓度测定: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可升高。肝纤维化指标HA:敏感性较高。PC-Ⅲ:持续升高提示病情恶化并向肝硬化发展。Ⅳ-C: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LN: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甲型肝炎抗-HAVIgM:早期诊断HA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阳性提示存在HAV现症感染。抗-HAVIgG:保护性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乙型肝炎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HBsAg阴性表明排除HBV感染或有S基因突变株存在。抗-HBs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阴性说明对HBV易感。HBV感染后可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阴性,即“窗口期”,此时HBsAg已消失,抗-HBs仍未产生。HBeAg与抗-HBe

HBeAg持续阳性表明存在HBV活动性复制,提示传染性较大,容易转为慢性。抗-HBe持续阳性HBV复制处于低水平,HBVDNA和宿主DNA整合。前C区基因变异,不能形成HBeAg。HBcAg与抗-HBc

HBcAg常规方法不能检出,阳性表示血清中存在Dane颗粒,HBV处于复制状态,有传染性。抗-HBcIgM高滴度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低滴度应注意假阳性。仅抗-HBcIgG阳性提示为过去感染或现在的低水平感染。HBVDNA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指标。定量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

丙型肝炎抗-HCV是存在HCV感染的标志。抗-HCV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抗-HCVIgG可长期存在。HCV感染后1~2周即可从血中检出HCVRNA,治愈后则很快消失。丁型肝炎HDAg和抗-HDVHDAg、抗-HDVIgM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持续高滴度的抗-HDVIgG是识别慢性丁型肝炎的主要血清学标志。HBV和HDV同时感染时,抗-HBcIgM和抗-HDV同时阳性。重叠感染HBV和HDV时,抗-HBcIgM阴性,抗-HDV阳性。HDVRNA:阳性是HDV复制的直接证据。

戊型肝炎抗-HEVIgM和抗-HEVIgG均可作为近期感染HEV的标志。用RT-PCR法检测粪便中的HEVRNA已获得成功,但尚未作为常规。肝活体组织检查急性肝炎以炎症、变性、坏死为主。慢性肝炎除了炎症、坏死外,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活检检查能准确判断慢性肝炎患者所处的病变阶段及预后。同时可进行原位杂交和原位PCR确定病原及病毒复制状态。㈣其他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正常或略高,黄疸期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时可有三系减少。尿常规检查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测定: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梗阻性黄疸以前者为主,溶血性黄疸以后者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可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或管型。超声检查动态地观察肝脾的形态、大小、血管分布情况观察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的厚薄探测有无腹水、有无肝硬化显示肝门部及后腹膜淋巴结是否肿大诊断流行病学资料食物或水型流行爆发,儿童发病多见,以及秋、冬季节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中年以上的急性肝炎患者,应考虑戊型肝炎的可能。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及有与乙型肝炎患者或HBsAg携带者密切接触史,有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对有输血制品病史的患者,应考虑丙型肝炎的可能。临床表现急性肝炎起病急,有畏寒、发热、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血清ALT显著升高,而无过去肝炎病史者应首先考虑甲型或戊型肝炎的诊断。黄疸型肝炎可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病程不超过6个月。

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分为轻、中、重3度。重型肝炎(肝衰竭):主要有肝衰竭症候群表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恶化,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为急性肝衰竭;15天至26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重型肝炎为慢性肝衰竭。

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炎肝纤维化: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B超检查结果可供参考。肝炎肝硬化: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病原学诊断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药物引起的肝损害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豆状核变性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甲型、乙型和戊型肝炎:对症及支持治疗。孕妇和老年人患急性戊型肝炎,较易发展为重型肝炎,应按较重肝炎处理。急性丙型肝炎:尽早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干扰素可减少慢性化,加用利巴韦林口服,800~1000mg/d,可增强疗效。慢性肝炎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饮食、心理平衡对症治疗

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泰乐等降酶药:甘草甜素、联苯双酯、垂盆草、齐墩果酸等退黄药:茵栀黄、苦黄、腺苷蛋氨酸、门冬氨酸钾镁等抗病毒治疗:α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等抗肝纤维化治疗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征HBV复制血清ALT异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指征血清HCVRNA(+)和/或抗-HCV(+)血清ALT升高或肝活检证实为慢性肝炎血清胆红素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失代偿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脏器病变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禁忌证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剂量及疗程用法:普通干扰素每次3~5MU,推荐剂量为每次5MU,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1年,根据病情可延长至1年。长效干扰素(PEG干扰素)每周1次,疗程1年。治疗丙型肝炎可将疗程延长至18个月,且可联用利巴韦林。完全应答(显效):ALT复常,HBVDNA、HBeAg、HBsAg均阴转;部分应答(有效):ALT复常,HBVDNA和HBeAg阴转,但HBsAg仍阳性;无应答(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持续应答:完全应答(显效)或部分应答(有效)者,停药后6~12个月仍为显效或有效者;复发:治疗结束时为显效和有效,停药6~12个月内出现ALT异常及HBVDNA阳转者为复发。α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疗效评定标准完全应答:ALT复常及HCV

RNA转阴;部分应答:ALT复常但HCV

RNA未阴转,或HCV

RNA

转阴但ALT未复常;无应答:ALT仍异常,HCVRNA仍阳性;持续应答:停药后6~12个月内仍完全应答者;复发:治疗结束时为完全应答,停药6~12个月内出现ALT异常及HCVRNA阳转者。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评定标准类流感综合征,通常在注射后2~4h发生;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精神病;失眠、轻度皮疹、脱发;出现少见的不良反应如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时,应停药观察;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Ⅰ型糖尿病等。

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核苷(酸)类似物仅用于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分为二类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恩曲赛他平、替比夫定、克拉夫定等;核苷酸类似物:包括阿德福韦酯、特诺福韦等。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机制作用于HBV的聚合酶区,通过取代病毒复制过程中延长聚合酶链所需的结构相似的核苷,终止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A.拉米夫定(lamivudine):剂量为每日100mg。耐受性良好。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增高。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剂量为每日10mg。在较大剂量时有一定肾毒性。应定期监测血清肌酐和血磷。其耐药发生率较低。恩替卡韦(entecavir):每日口服0.5mg;对发生YMDD变异者剂量每日1mg

。对初治患者治疗1年时耐药发生率为0。替比夫定(telbivudine)

:剂量为600mg,每天一次口服,不受进食影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美国FDA药物妊娠安全性分类的B级药物。替诺福韦(tenofovir):300mg,qd。强抗病毒和低耐药性,B级。

治疗药物选择治疗的疗程根据患者情况而定: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HBeAg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1年以上;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至少2年以上;肝硬化患者:需长期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无论在治疗中还是治疗结束时都不宜减量给药。

抗病毒治疗疗程重型肝炎一般和支持疗法

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溶液,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静脉输入人血浆白蛋白或新鲜血浆。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并发症的防治:肝性脑病的防治氨中毒的防治:低蛋白饮食;酸化及保持大便通畅;口服诺氟沙星以抑制肠道细菌;降低血氨(乙酰谷酰胺、谷氨酸钠、门冬氨酸钾镁)。恢复正常神经递质:左旋多巴维持氨基酸平衡:肝安防治脑水肿:使用脱水剂、速尿积极消除其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