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产业布局与集聚_第1页
第九章产业布局与集聚_第2页
第九章产业布局与集聚_第3页
第九章产业布局与集聚_第4页
第九章产业布局与集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第一节产业布局第二节产业集群

第一节产业布局一、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1、区位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3、均衡与非均衡理论4、公平与效率选择理论

1、区位理论(1)古典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1826年德国的杜能在《孤立国》中提出了孤立国圈层理论。农业圈层理论: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农场种植作物种类和经营规模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距离(产地与市场)。意义:抽象理论演绎的方法区位级差地租的存在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1909年《工业区位论》工业的最优区位是运费最低的点上工业区位的因素: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集聚力:技术发展、劳动力组织变化、市场化和经济环境分散力:地租增长(2)近代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1933《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区》中心地的服务区域为最具稳定空间结构的六边形。市场区位理论廖什1939《经济区位论》从总体均衡的角度揭示整个系统的配置问题。成本最小化不等于利润最大化,而应选择市场化范围最大的最佳区位。(3)现代区位理论成本-市场学派胡佛

《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1931)《经济活动的区位》(1948)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理论和转运点区位论,为大城市集中和港口布局工业提供理论依据。艾萨德将市场区代替消费地作为变量研究市场对区位的影响,将成本学派和市场学派结合起来。系统提出了工业选址的七大指向:原料指向、市场指向、动力燃料指向、劳动力供给指向、技术指向、资金供给指向和环境指向。行为学派区位选址受个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实际能力的制约。普莱德《行为与区间》(1967)提出大量工厂并非设立在最优区位,行为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学派强调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因素:政府政策制定、国防和军事原则、人口迁移、市场变化、居民消费能力等2、比较优势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斯密《国富论》(1776)按照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和交换(2)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各国都把劳动用于最有利于生产和出口相对有优势的商品,进口有劣势的商品,达到共赢。(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俄林《区域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3、均衡与非均衡理论(1)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基本假设:完全竞争、充分就业、技术进步、规模收益不变、资本和劳动无成本地自由流动结论:给定一个不均衡的区域经济状态,依靠完全竞争的市场即可实现区域的共同增长。(2)非均衡增长理论缪尔达尔1957循环累积因果论回流效应>扩散效应,区域差异不断增大赫希曼:极化效应>涓流效应,强调政府干预(3)倒U曲线威廉姆斯《区域不平衡和国家发展过程:一个描述过程》(1965)(4)增长极理论佩鲁《增长极概念在经济活动一般理论中的新地位》(1985)增长极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而形成的经济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贸易、金融、信息决策及运输等多种功能,并能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增长。该政策工具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得到普遍应用。(5)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点:增长极轴:各种形式的交通通信线路合理选择增长极和各种交通轴线,使产业有效地向增长极及轴线两侧集中分布。4、公平与效率选择理论效率:投入产出角度和配置角度公平:地域空间分布上的公平,可用基尼系数来衡量资源稀缺聚集效应技术创新增长所需扩散生态环境压力二、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三、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1、主导产业的特性技术先进性层次性阶段性

技术-规模成熟扩散效应2、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指标体系市场潜力: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市场占有率、产品净调出能力相对优势度:劳动生产率、年技术进步率、创汇能力、产业经济效应产业规模指标:产业关联度指标:影响力系数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具体步骤(1)确定经济区划的层次和方案;(2)分别计算出各区域不同产业的上述4组评价指标,并计算综合值;(3)选择各区域排名靠前的若干行业;(4)综合平衡,确定主导产业。四、新中国的产业布局演变1、50年代沿海地区建设时期(1)布局的总体特点: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逐步把产业布局向西推移。(2)产业布局:①沿海改造与建设东北及上海老工业基地②内地的产业布局:建设成渝、天兰等铁路、建设华北、华中工业基地(3)布局效果:我国产业布局方面有划时代的意义,既考虑了老工业基地合理利用,又建设新的工业基地;正确处理了沿海与内地的关系。2、60—70年代前半期大规模三线建设时期(1)布局的总体特点:适应战备需要,产业布局的重点三线地区。(2)产业布局①向西部地区增加投资②开发江南地区的煤炭③东部大庆、胜利、大港、辽河、吉林油田建设与石化工业发展④交通建设:兰新线、宝成线、包兰等铁路(3)布局评价①意义:客观上推动生产力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平衡生产力布局;促进了内地的工业发展。②不利的方面:抑制和延缓了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违背生产布局规律,布局上实施“山、散、洞”。3、80—90年代沿海产业带的建设(1)产业布局的特点:改革开放,重点发展沿海产业带(2)沿海产业带建设:沿海岸带几十公里的范围,作为投资重点,建立4个经济特区、沿海14个城市对外开放。4、90年代以后“T”字型产业布局格局的形成(1)产业布局特点:由重视沿海建设的南北布局,逐步向西拓展,形成“T”字型的产业布局格局(2)长江发展轴的开发建设(3)理论依据:点轴理论5、面向新世纪西部大开发(1)西部大开发的意义①经济差距越来越大②少数民族聚居地,发展当地经济力与社会稳定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东部发展(2)西部大开发内容①基础设施建设②生态环境建设③资源开发6、未来的经济布局1、总体构思:由点轴向网络方向发展2、经济核心区布局(1)国家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首都经济核心区(2)大区级的经济核心区:沈大、武汉、成渝、关中经济核心区(3)省际经济核心区(4)市级经济核心区3、经济发展轴线(1)一级轴:沿海轴、沿江轴(2)二级轴线:京广、陇海—兰新、京九轴、南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广州)武汉经济区沈大经济区昆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上海)首都经济区(京津)福厦郑州济青哈尔滨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北部湾商九南昌衡连徐西宁兰州格拉萨石长沙长春太原呼市乌市银川贵阳海口合肥洛宜一级二级三级中国经济(区域)布局网络示意图第二节产业集群一、产业集群研究的代表性观点二、产业集群的特征和类型一、产业集群研究的代表性观点1.新工业区马歇尔的产业区位理论工业区成功的三个因素:新技术的引进使得生产柔性化;集群促进劳动分工,产生外部经济和范围经济;强化了主动集体效率。2.克鲁格曼的观点经济联系(非比较优势)和技术外溢=>集群市场需求:大型经济单位存在外部经济: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产业地方化:路径依赖贸易成本适中,厂商之间的前后向联系效应最强,集群得以发生。3.波特的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强调竞争优势而非生产联系,促成产业集群(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4)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例证:东莞的IT产业集群并未出现产业的空洞化4.集群的知识外部性行业内技术外溢行业间技术外溢:差异性和互补性创新发明活动趋于集中通信技术(距离=>信息传播)Keller(2002)半衰期为1200公里符淼(2009)800公里为技术外溢的密集区5.国内研究(2000年以后)浙江“块状经济”概况:浙江嵊州地区,领带年产量达3亿条,占国内市场80%、国际市场30%的份额。浙江温州商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中,灯具占30%,单位证件占91%,磁力泵占70%,打火机、眼镜等产品占国内市场90%、国际市场的70%的市场份额。嘉兴的蚕丝绸、湖州的轻纺绣品、杭州的四季青服装、桐乡的羊毛衫、海宁的皮革,排名第一。产业集群:91个(10-50亿),13个(50-100亿),4个(>100亿)(温州鞋业、诸暨大唐袜业)金祥荣和朱希伟(2002)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出现源于历史因素:产业特定性知识、技术工匠和特质劳动力以及产业范围。徐维祥(2003)建立指标体系,结合聚类方法,将浙江的“块状经济”分为四大块:浙北平原区位型、浙东南沿海“温州模式型”、浙中金衞盆地资源匮乏开拓型、浙西南地方资源开发性。徐斌(2008)指出存在问题: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缺乏自主品牌,产业链条不够长,过度竞争(1995年,温州灯具,2000多家企业,30亿产值,1万多品种)。二、产业集群的特征和类型1.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集群的优势:联系和互补性;规模经济;灵活性;知识溢出。

必要条件:产品生产过程的可分性和最终产品的可运输性。温州苍南县金乡镇生产铝制标牌和徽章。铝制品的生产可分解为熔铝、轧铝、写字、刻模、晒版、打锤、钻孔、镀黄、点漆、穿别针、写号码等十几道工序。空间集聚性上下游产业、金融和教育机构=>降低交易成本=>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柔性专业化:产业间的“提升效应”:前后向技术外溢,因而具有整体移动性。东莞台达电子带来22家中小企业。企业间的柔性关系:明确、直接的需求信息使生产和组织方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企业的柔性生产过程:与外界的频繁信息和知识交流,产生学习型员工,促进技术创新。社会网络化正式的网络关系非正式的网络关系,形成社会资本植根性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促成信任和合作(EMBA)2.产业集群的形成类型纵向集群:企业同属于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每个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合适的位置。巴西的Sinosvalley的制鞋业,1800家企业,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