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掌握三个问题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任务和目的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3.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其关系返回第1章绪论森林经理学性质1.森林经理学是一门林业领导地位的学科。(图1)2.森林经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图2)3.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林业的水桶效益的学科。
(图3)4.森林经理是林业的无影灯专业学科森林经理学造林学营林学等专业基础学科生态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
数学
外语
计算机等图1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专业学科横纱林业科学森林经理学等纺纱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竖纱+=图2图0—3木桶效益图图3第1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
一、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念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评价、决策、规划、检查、修订、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名称的由来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
内容和任务区划、调查分析、评价经营决策、经营计划信息管理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的目的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实现永续利用。第2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一.可持续发展(SD)原则1.由来:
20世纪80年代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研究发展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内涵:持续(Sustain)——维持下去;延续不断。发展(Development)——事物由小边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需要——人类的需要,尤其应将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放在优先地位来考虑。协调——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限制——指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4.可持续发展的性质
是全新的发展模式:
“人定胜天”或“人要征服自然”的观点解决不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及环境与人类自身矛盾的唯一的、全新的发展模式。是整体的协调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指某区域、某国家或某地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是指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各部门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的发展,而是指经济、环境、社会为一体的系统发展,即成为“满足人的需求和进一步的愿望”。可持续发展中人是行为主题:人类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行为主题,人有权利,也必然有义务。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长期进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与自然长期“磨合”的产物。二、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原则1.概念: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如何经营有形的森林资源,特别是指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经营管理。
2.森林可持续经营(1)概念: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如何经营有形的森林资源,特别是指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经营管理。(2)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单位
区域(Regional)——具有相对完整的生态和地理要素的单元,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某一区域以某种生态资源利用为主,有特殊的生态经济问题,与相邻区域有明显差异。(3)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应具备的条件:真实性明确性可度量性方便性系统性灵活性(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体系热带木材组织进程蒙特利尔进程(中国已加入)赫尔辛基进程塔拉波托进程非洲干旱地区进程近东进程非洲木材组织进程中美洲进程等3.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1.概念:
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三.森林永续利用原则
(Forestsustainedyield)2.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
(1)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A.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B.林木条件:包括年龄结构、蓄积结构、径级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生长量情况等。(2)外部条件:
A经济条件B政策法规C社会、文化D经营管理水平E公众参与等第3节
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
营的关系A出发点相同B目标相同C继承和发展的关系D内涵不同返回思考题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3.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4.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及其关系5.永续利用的主要条件6.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7.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第2章森林资源1森林、森林资源2世界森林的概况3我国森林资源的特征(数量、种类、结构、特点等)4自然保护区概况返回第一节森林资源概述一、森林、森林资源1、森林的概念
森林——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
2、森林资源
(1)直接资源(2)间接资源
3森林界定标准(1)树木、林分、森林、林业(2)界定标准美国:P达到0.1以上粮农组织、德国、日本等国:P达到0.2以上北欧几国:每公顷蓄积量生长量达到1m3以上我国的标准A郁闭度要求:1994年以前:P大于0.3以上1994年以后:P大于0.2以上(含0.2)B面积要求:天然林面积达0.1hm2,,人工林、经济林等达1亩(0.067hm2)以上的为森林。二、
森林资源的作用与效益
1、生态效益: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库;最大的生物量生产地;主要碳储存库(维护大气平衡)2、经济效益: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经济林产品;旅游3、社会、文化效益:就业;能源;文化发展第二节
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
一、世界森林概况
1.各洲森林覆被率:
2.各国森林覆被率教材P283.世界森林变化总趋势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与人口的关系
二、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与分布
1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1)森林覆被率变化表(2)活立木蓄积变化
(3)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极不均匀第三节我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一、林地资源结构
有林地(郁闭度≥0.2);疏林地(郁闭度0.1);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无林地二、权属结构国有林集体林私有林其他形式三、林种结构1用材林;2防护林;3经济林;4薪碳林;5特种用途林四、林龄结构年龄:龄级及其划分:Ⅰ、Ⅱ、Ⅲ、Ⅳ等龄组及其划分: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课堂作业已知现有落叶松林的年龄为180年,落叶松的成熟龄为140年,龄级为20年,请划分各龄组和龄级。五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资源类型多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3分布不均4森林结构不合理5林地生产力低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第五节自然保护区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三自然保护区的区划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返回思考题1.森林资源的范围2.森林的主要作用和效益3.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和人均状况4.林业用地的主要类型5.林种结构、林龄结构、6.中国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7.森林旅游资源8.森林旅游资源的分类9.自然保护区的作用第3章森林区划
第一节区划概述
一、区划的概念区划——区域划分的简称。
区划的区域具有以下特点:1内部条件、特征具有相似性;2具有密切的区域内在联系性;3各区域都具有自己的明显特征;4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返回二.区划的种类1、行政区划2、自然区划3、经济区划三、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的关系
相同点:为了合理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手段不同点:区划的范围及侧重点不同第二节林业区划
一、林业区划的概念以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为总体,在区域间,区别差异、归纳相似性,予以地理分区,使之成为各具特点的“林区”。二、林业区划的作用及意义三、中国林业区划系统12354678第三节森林区划
一森林区划的目的与意义1、森林区划的意义
2、森林区划的目的(1)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2)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3)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4)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工作。
二、森林区划系统林业局林场营林区林班小班分场国营林场营林区林班分场小班(1)(2)(3)县乡村林班小班三、森林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1、林业局的区划2、林场的区划3、营林区的区划4、林班的区划
(1)概念:在林场的范围内按着不同的地形条件把林场划分为许多具有固定界限,面积大致相同的地块的工作叫林班区划。(2)林班区划的作用
①便于识别方向;②便于测量统计森林蓄积量;③便于开展护林防火、林政管理;④便于开展经营利用活动(3)区划方式
人工区划法
人工区划法是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林班的形状呈较为规整的图形。林班线需用人工伐开。优点:设计简单,林班面积大小基本一致,有利于调查统计和开展各种经营活动。
缺点:在起伏较大的山区,会大大增加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而林班线起不到对经营管理有利的作用。适用条件:平坦地区及丘陵地带的林区及部分人工林区。自然区划法自然区划法是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及道路等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自然区划的林班优点:不伐开林班线,节省工作量,在山区,便于经营活动。缺点: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走向不同,不利于调查统计及识别方向。适用条件: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综合区划法
自然区划与人工区划两种方法的综合。优点:克服了人工区划法和自然区划法的不足,面积虽然不相等但可以调到大致相同;缺点:组织实施时技术要求较高;适用条件: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4)林班的面积要求
林班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经营水平和经营强度。等级林班面积(ha)
人工自然Ⅰ5050-100Ⅱ100100-200Ⅲ200100-200注:同一林场,林班面积的变动幅度不超过标准面积±50%,特种用途林面积可小于50ha。(5)林班的落实内业设计利用地形图进行区划设计利用航片区划现地落实伐开林班线、埋设标桩、编号、命名四、小班区划
(一)概念: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林分地段(林地或非林地等),这样的地段(林地)称为小班(subcompartment)。
(二)小班区划的条件小班区划的具体条件有:权属、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级等11项。
1.权属凡土地权属不同(国有、集体、私有、股份),均划分为不同小班。
2.土地类别(1)林地
①森林(有林地)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林地或冠幅宽10米以上的林带。②疏林地
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的森林。③灌木林地
矮化乔木或灌木覆盖度大于30%(含30%)以上的林地。④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天然更新林地、预备造林地。
⑤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育苗基地。(2)荒地:表层为土质,能生长植被的土地。(3)农地:各种农牧业用地。(4)难利用地:(自然、经济、技术)滩涂、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戈壁、沙漠等。(5)其他土地:
包括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输电线路、采石场、贮木场、军事用地等。3.林种
根据《森林法》规定分为5种,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4.林分起源
天然林、人工林和飞播林
5.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
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相差2成(25%)者或纯林的优势树种组占7成以上者可划出不同小班。
6.龄级(组)
幼(龄)、中(龄)、近(熟)、成(熟)、过(熟)5个龄组。有时分幼龄、壮龄(包括中、近)、成熟龄(包括过熟)3个龄组。不同龄组划分不同小班。
Ⅵ龄级以下相差1个龄级,Ⅶ龄级以上相差2个龄级以上,可划出不同小班。7.郁闭度(疏密度)在有林地内林分间的郁闭度相差0.2以上时,可划出小班。8.林型或立地类型林型、立地类型不同,可划出小班。9.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相差一级,可划分小班。10.坡度级
坡度:I级为0º一5º(平);Ⅱ级为6º一15º(缓);Ⅲ级为16º一25º(斜);Ⅳ级为26º一35º(陡);
V级为36º一45º(急);VI级为46º以上(险)。
坡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8个方位。坡位:脊、上、中、下、谷5个坡位。
11.出材率等级在用材林中的近、成、过熟林,如出材率等级相差1级,可划出不同小班。
(三)小班区划的方法航空像片或卫星像片判读勾绘地形图现地勾绘罗盘仪实测(四)小班区划注意事项1.小班面积的大小,因划分条件和经营条件而异,一般为3~20hm2
,南方经营条件好的林区可小些。但小班最小面积以能在基本图上反映出来为准2.小班编号3.每个小班区划条件不是绝对、独立的,应综合运用,尽量以明显地物做小班线第四节林区风景区区划
一、几个基本概念1.风景: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经人工开发而成为人们游憩环境的4维空间。2.风景林: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3.森林风景资源:风景林区内具有旅游观赏的各种天然景观,人工设施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总称。二林区风景区区划的意义与对象1、意义: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林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2、对象:具有开发价值的林区风景区;三林业风景区区划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通过风景资源的调查、评价、正确地区划风景区,进行区划论证,最后编制森林经营方案。2、要求:正确处理2个关系:(1)、风景区与自然保护区(2)、林业单位与名胜古迹所有者的经营权属四林区风景区区划系统风景林区(森林公园)景区(管理区)景班小景班五林区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一)林区风景资源调查:1、基本情况的调查2、乔灌林景观调查3、森林浴林调查4、观赏植物调查5、珍稀保护植物调查6、草地景观调查7、野生动物调查8、地貌景物调查9、水文景物调查10、古建筑物及人文景观调查11、可借景物调查(二)林区风景区划原则与方法1、上上景:景象绝妙,举世罕见2、上景:景象美妙,比较少见3、中景:景象美丽六林区风景区区划原则与方法
自学内容第五节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区划
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二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原则与方法
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和标准
(1)天然生态系统类型保存较好的地方;
(2)珍稀、濒危动物的主要栖息繁殖地;
(3)珍稀、濒危植物的原生地或集中分布的地区;
(4)有保存价值的自然遗迹;如天然和文化景观、洞穴、自然风景、革命圣地、岛屿、湿地、水域等
(5)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特殊意义需要加以保护的区域;
(6)在利用和保护方面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地区。
2自然保护区具体地点的选定凡是要选定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应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主导保护对象及范围、采取的具体措施等。
三、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1核心区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是保护对象最为典型、最集中的地区。这个区域严格禁止任何采伐和狩猎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能够自然地生长和发展下去,并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监测环境的场所。2缓冲区一般位于核心区周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的地段。主要作用有2个,其一是对核心区起保护、缓冲作用,其二是用于某些试验性和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研究。3实验区缓冲区的周围最好还要划出相当面积的保护区,主要用作发展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和适当发展有利于保护区的农林牧产业。必要时在保护区内可划出若干开放旅游的区域,但必须从缓冲区和实验区内划出,严禁开发核心区。
四、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与区划系统
(一)主要类型:1、根据保护区的性质划分
(1)科研保护区:长白山、神农架(2)国家公园:湖南张家界、美国黄石(3)管理的保护区:濒危植物、动物(4)资源管理保护区:草原、荒漠(5)自然古迹保护区:溶岩、洞穴、石林(6)文化景观保护区:红色景观(7)历史或考古保护区2、根据保护的对象划分(1)综合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生物物种自然保护区(3)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4)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区(5)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6)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2)区划系统自然保护区分区林班小班五自然保护区名称的确定
自然保护区的名称虽然可以由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去命名,但一般可实际3名制,1、保护区所在省、县名+保护区所在地名+保护区类型名3者组成。2、跨县又比较闻名的地区,可采用保护区所在省+具体地名+保护区类型名3者组成。如吉林长白山温带森林保护区等。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森林区划只是做了地域上的划分,由于经营目的和自然条件在局部仍有差别,不能满足森林经营利用上的需要,因而有必要根据森林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目的以及经营利用措施的要求,将小班(林分或林地)分别组织成一些单位,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营体系、措施(作业法),以便因地制宜,分别对待。这样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集约度,简化经营措施和减轻工作量。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就是按不同的经营单位编制的,即在林场内按林种区,在林种区内按经营类型组织的。第二节经营单位的组织一、林种区的划分(一)林种区的划分
1、概念:
林业局、林场内的森林资源,由于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同,经营方向亦不相同,这反映在不同的林种上。因此,有必要根据各林种所占的地区范围,划出不同的经营单位,这种经营单位称为林种区。
2、特点:
林种区就是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的一些林地与非林地的经营单位。林种区的界线一般以林班线作为境界线,这样便于经营管理。(二)林种区划分的依据
(1)林种:我国《森林法》中规定的5类林种,就是划分林种区的主要依据。(2)经营强度(强度):对于同一林种,由于经营目的或经营强度不同,也可以划分不同的林种区。如防护林可根据不同的防护目的分为水土保持林种区、水源涵养林种区等。(3)开发运输条件:交通方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可划分一个林种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地区可划分一个林种区等。二、经营类型(作业级)的组织1、概念经营类型——在林种区内,根据小班特点,进行归类组织,采取相同的经营利用措施,所组织起来的单位,称为森林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2、经营类型的组织,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树种的不同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2)立地质量的不同
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不同,表现在地位级、地位指数(级)不同时,小班(林分)的自然生产力则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优势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差别显著、且各占一定的面积比例时,根据经营要求及经营条件,可以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3)森林起源的不同
优势树种相同而林分起源不相同,则林木的寿命、生产率、材种、出材量以及防护效能均不同,可分别组织经营类型。(4)经营目的不同根据经营目的不同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第三节小班经营法
经营类型是以统一的经营目的和统一的林学技术体系组成的小班集合体,在森林经营水平较高的林场,如人工林丰产林区、科研实验区、大型水库周围的护岸林、有特殊价值的珍贵树种林分等,有时需要以小班为单位,分别单独设计经营利用措施。一、概念
瑞士的毕奥莱1880年根据检查法而提出。小班经营法直接以一个或相邻几个小班组织起来,做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单独采取统一的经营技术体系,相同的经营措施组织经营单位的方法称小班经营法(小班法、小班经理法)。二、经营小班的区划条件(1)经营目的、经营利用方式相同,作业条件基本一致;(2)土壤和肥力等级基本一致;(3)同一立地类型或林型、坡向、坡度、坡位基本相似;(4)小班最小面积在0.5hm2以上。三、小班经营法与龄级法的比较对于小班经营法和以龄级为基础的经营类型(作业级)两种方法的比较,见表5-2小班经营法与龄级法比较。返回思考题1.区划的种类2.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的差异3.森林区划的系统4.林班区划的方法5.小班区划主要条件6.森林经营单位的种类7.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第一节概述一、
森林调查的概念森林调查也称为森林资源调查,是对林业用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验历史、经验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第4章
森林调查返回二、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1.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和环境发展计划、方针、政策等提供依据;2.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制定经营计划提供依据;3.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和计划执行情况;三、森林资源调查分类
类别名称单位方法要求目的一类调查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全国省大区抽样调查为主设固定样地五年一次快速、及时准确查清森林资源编制中长期的林业计划方针和政策二类调查森林经理调查林业局林场或旗县林业基地目测、实测、抽样相结合查清小班地块的现有资源编制经营方案和总体设计三类调查作业调查林场的作业地段实测结合抽样作业地估贩全面详查施工作业设计第二节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概念:是指定期对同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调查方法:数理统计原理为基础的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设立在调查区域内的固定样地,有必要可增设临时样地。调查周期:10年或5年调查一次,我国为5年一次。二、目的和任务
及时准确的掌握全国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消长动态,进行综合评价。一类调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消长动态,制订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等的重要依据。一类调查的工作内容主要有5项:制定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设置样地及进行调查;建立和更新资源数据库;对资源进行统计,进行分析和评价;提供各省及全国的资源清查成果,当年调查,当代完成。三、调查范围及样地的布设
1.调查范围
一类调查是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是在国家林业局的安排布置下统一进行的,在调查时一般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抽样调查的总体,如果有的省内森林分布、地形等条件差异比较大,可在省内设立副总体。2.样地的布设我国一类调查的固定样地共有20多万个,固定样地应该设立永久性标志(如金属、水泥、木桩等)。(1)样地设置:按系统抽样进行,布设在1:5万的地形图的公里网交叉点上;(2)样地间距:根据需要而定,如2km×2km、3km×4km、8km×8km等;(3)样地面积、形状:应有利于布设、复位、测定、管理、提供工效和保证精度。样地面积不能太小,应在0.06hm2以上。面积小,变动系数则大,要提高精度,增加样地数量;(4)样地编号:以总体为单位,在图象材料上由西向东,自上而下编写,长期不变;
五、调查方法1.保证有关材料的稳定性:如材积表、技术表准样地面积和形状、调查因子代码等都要相对稳定,以免由此出现误差。同时有了森林资源的可比性。2.固定样地的调查因子不可随意变动:共有35项基本调查因子,不能改变记录代码、顺序、不允许简化内容。如果增加调查内容应放在第35项调查因子之后。3.样地每木检尺:乔木起测直径5㎝,灌木不检尺。检尺用钢围尺,读数记录为0.1㎝。固定样地内样本应编号,并在以后的复查中保持不变,如果样本被采伐或自然死亡,编号数不再使用。进界木、漏测木补编号在最大编号之后。4.树高:在样地内选择主林层优势树种的平均高为对象,测定一株样本的树高、年龄和胸径。5.植被调查:以样地为单位,调查整个样地的植被状况。6.更新调查:以样地为单位,在样地内设样方实际调查,然后推算样地的更新状况。7.经济植物调查:调查以样地为单位,对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调查记录名称、密度和用途。六、技术标准是调查内容的相关标准,不能随意改变。具体标准依据1994年发布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七、森林资源汇总统计1.统计表:共有27个统计表(书81)。2.统计表说明书:对上述27个表格的文字说明。八、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提交的报告1.连续清查的技术方案;2.工作总结;3.技术总结;4.外业调查质量检查验收报告;5.样地原始记录及检查验收报告;6.有关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消长动态的分析与评估报告。九、检查验收是一类调查的管理工作,也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保证工作质量。第三节森林经理调查(一)概念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计划、规划设计、森林区划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一般10年进行一次,称为一个经理期。(二)任务和目的1.任务在调查区域内,查清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状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计划方案,或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检查。2.目的a、为调查区域制定和修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计划提供依据;b、检查、分析、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的效果;c、为制定、检查、评价林业政策、方针、法规等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为其修订提供依据;d、为调查地区和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三)二类调查的主要内容1.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以及过去和现在森林经营情况。2.小班调查包括小班地况、林况调查、小班调查方法的选择及小班调查的具体步骤及资源档案的建立,各种图、表、卡的编制等;3.专业调查包括为完成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总任务或某一特定任务,所需进行的专项调查。4.多资源调查包括经济植物资源、野生动物和放牧资源、风景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资源调查。二、森林经理调查的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1.组织准备:申请、并领取计划任务书后,人力配备、分配任务、组织动员等工作;2.技术准备:收集各种材料、制定技术方案、调查人员培训、练习各种表格的应用及仪器操作技能等;3.物质准备:财务、装备、物资供应、运输线路等;三、林业生产条件调查
(一)自然条件调查
1.地理条件:行政区划位置、植物区系、地理上以及经济上的位置、林区的地势(山脉走同、海拔高、坡度等)。2.地质条件:土壤类型、结构、比例、分布。3.水资源条件:河流位置、流量、利用状况等。4.气候、气象条件:对森林资源产生主要影响的各气象因子。
(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远景规划;林业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任务;当地林业及基础产业状况及相互关系;森林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当地工业对木材及林副产品的需求量;林产品销路;土地利用规划情况;交通情况;人口密度及劳动力情况;林权情况和存在问题等等;(三)过去经营情况的调查
1.过去森林资源经营情况的调查:包括,资源的变化、采伐、更新、抚育、保护、改造及林区多资源利用情况等;2.林业企业当前经营情况的调查:包括,企业机构、企业体制、经营项目、盈利状况、生产效率等;四、小班调查
(一)小班调查内容1.地况调查:地况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分类。地况分类及土地类型的划分标准见书P88、P89。2.小班调查因子:小班调查因子是指在调查时对各个小班应进行调查记录的因子(见书P90)。
(二)小班调查方法1.样地调查法:在调查区域范围内,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小班调查。在选定的样地内实测各林分调查因子,并按照数理统计的方法,估算总体的相应值后,计算抽样误差、精度等因子。样地的数量根据可靠性、观测值变动系数、误差要求等因子确定。2.标准地调查法:在调查地域范围内,用标准地调查的结果推算总体值的方法。3.目测法:4.角规调查法:
5.回归估计法:A.选择最新的、大比例尺(1:2.5万以上)的航空相片。B.小班判读,在航片上勾绘出林中地类和小班边界。C.小班的转绘与求积:在航片上区划的小班转绘到地形图上,在地形图上求小班的面积。D.判读各小班蓄积量:根据小班判读因子(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地位级、平均高等),从相应的航空蓄积量表或数量化材积表中确定各小班的判读蓄积量。E.确定实测小班的数量: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定数量的小班进行实测。F.实测小班的调查:凡抽中的小班,应进行全林实测。但在现实中,工作量太大,难以实现。常用强精度抽样的方法估计小班的蓄积量。在抽中的小班中,除蓄积量实测外,对其他林分调查因子可采用实测、目测或部分实测与目测相结合的方法。G.建立回归方程(三)总体蓄积量的抽样控制1.总体的设置:国有林业局、林场、重点林业县、林业股份公司等都可设立总体,在二类调查中,不论总体大小,都必须保证在总体范围内调查方法和调查时间的一致性,以确保精度。2.精度要求:小班蓄积量合计应与总体抽样调查蓄积量对比。如果累计偏差在小于±1倍,认为符合精度要求;如果累积偏差在±1倍—±2倍时,应检查引起误差的原因并进行修正,直到达到精度要求为止;凡累积偏差大于±2倍允许误差时,应重新进行调查。
五、专业调查
常用的专业调查:
1.生长量调查2.消耗量调查
3.森林保护调查
4.立地条件调查
5.出材量调查
6.苗圃调查
7.抚育间伐调查
专业调查的方式:在上述专业调查项目中,多数项目的调查采用标准地解析木、样方和标准木的方式,有的项目调查用其中一种,有的需要几种方式结合使用。六、多资源调查
1.景观资源调查2.经济植物资源调查3.水资源调查4.放牧资源调查5.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七、森林经理调查的成果
1.表格
(1)森林调查簿
a封面是林班内各类土地面积、蓄积量的汇总及林班情况;b封里是记录各小班的调查因子状况、林分生长和经营措施意见情况,封里的形式有小班调查卡片或计算机编码记录;c封底是林班内各小班经营变化情况的记录;
(2)森林资源统计表(见附表1—13)
2.图面材料
(1)基本图基本图是计算林地面积、编绘其他专用图的基础图面资料。基本图实际上是调查地区的区划图,以地形图为底图绘制而成,图上能反应边界、道路、居民点、河流、山脉、林班界、林场界、林班与小班的边界、编号等信息。基本图是黑白图。
1、基本图(2)林相图林相图是以基本图为底图绘制而成,绘到小班,是彩图,颜色的深浅来表示不同龄组林分。林相图是根据小班调查材料,以林场为单位绘制的常用图。林相图中小班注记采用分数式结构表示,分子为小班号和龄级,分母为地位级和郁闭度。但通常为了方便,分母以树种、龄组、郁闭度表示。
1—Ⅵ落—成—中2、林相图
(3)森林分布图反映林业局(县)森林分布状况的图面材料。以林相图为基础绘制,只反映林班及以上单位的森林分布状况。森林分布图(4)专题图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绘制的图面材料。如土壤分布图、立地类型图、野生动物分布图等。3.文字说明主要有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质量调查报告。返回第5章森林评价第一节森林评价概述
一、森林评价的概念与意义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法制化管理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对其进行经济评价。为了确切估计森林的作用,其经济效益评价除应包括它的全部直接产品外,还应包括各种间接效益。
森林资源与环境评价就是以森林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科学。
返回二、森林评价的内容
1.林地:按不同的地位级、地利级,分别不同的土地种类来评价;2.林木:分别树种、起源、林种、年龄、径级等分开评价;3.副产品:按副产品的种类来评价;4.设施:分别按设施的种类和数量逐个进行评价;5.公益效能:按发挥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进行评价;三、林业利率1.利率的概念:是指单位时间的利息占本的百分比。按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年利资率、月利率和日利率等。2.林业利率:是表示林业资本与利息关系的利率,一般分为还原利率、经济利率和利润率。3.林业利率的作用(1)把过去的收获或经费,换算成现在价,或把预测将来的收获,估算成现在价;(2)由利息和利率来估计资本数额,或用资本和利率来计算利息数额;(3)以利润率和利率的比较,判断收益的程度。四、计算基础
(一)利息计算方法1.单利式vn=v0(1+np)
2.复利式
vn=v0(1+p)n式中v0——本金;p——年利率;n——记息年数;vn——本利和(本金和利息总和)
(二)与复利式有关的几个概念1.后价:是指资本在一定期间生利后的本利和。公式为:vn=v0(1+p)n公式中的vn为后价,也叫终价。2.前价:是指在一定期间后能获得本利和(vn)的本金v0。也就是由n年期末的本利和换算成现在价,也叫现值。从公式vn=v0(1+p)n得前价公式:v0=vn/(1+p)n
公式中的v0为前价。3.等额分期付款:
在评价中许多情况是要考虑定期的支出和定期的收益事件,也就是等额分期付款。式中新出现的系数a为连年利息(n年内,利率p条件下每期期末对本金v0或vn所作等额的偿付额)①有限期系列的后价Vn=a[(1+p)n-1]/[(1+p)w-1]②有限期系列的现价V0=a[(1+p)-1]/{[(1+p)w-1](1+p)}③永续定期系列付款的现值(无期间限制)V0=a/[(1+p)n-1]第二节林地评价
一、林地评价基础
1.林地价格理论(1)地租地价理论
认为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②土地可分为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③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④土地价格=地租/还原利率。(2)土地价格理论①土地收益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即地租的资本化。用公式表示为:v=a/p试中:v——土地价格;a——土地纯收益;p——资本还原利率。②土地供求理论:土地与其它商品一样,其价格取决于本身的供给和需求。土地供给增加,需求不变,则地价下跌;土地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则地价上升。(见图5-1、5-2)2.林地价格的种类(1)交易价格:指林地在市场交易中成交的买卖价格。(2)评估价格:指依据一定的评估方法对林地所做的价格性估价。(3)租赁价格:指承租方为取得土地租赁权而向发租方支付的代价。(4)抵押价格:指以林地为担保物而取得贷款时,银行对林地所估定的价格。(5)林地所有权价格:指人们为购买林地使用权而支付的代价。(6)林地使用权价格:指人们为取得林地使用权而支付的一定的经济代价,其实质是地租。二、林地评价的方法
1.林地市价
又叫林地买卖价。待评价的林地是以类似性质的其他林地实际买卖价格为标准来评定的,也就是按现实行情来确定价格。
比较评分法:林地评价ss=交易实例林地市场价s×(评分地评分/交易实例地评分)
地位指数法:评价林地ss=交易实例s×评价地位指数/交易实例地评分注意:该方法是林地资产评估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关键是评估参照案例的选择,要求选定几个与被评估林地条件相似的评估案例。但实际情况是寻找与被评估林地条件相似的评估案例几乎不可能。所以必须根据调整系数来调整。如林地质量调整系数等。
2.林地费用价
又叫土地费用价。是指取得林地的费用和将林地维持到现在的状态所需的费用之和。在一般情况下由以下3部分组成。(1)购买林地及其他为取得林地所需的费用;(2)林地取得后,为造成适合于林木的培育状态而投入的林地改良费用;(3)从投入上述费用的时候开始到评价时为止的年间费用的利息。
公式为注意:该方法主要用于林地购入费用较为明确,经过改良但尚未经营的林地。该方法应用中一般林地购置年限较短,各项成本费用比较清晰,利率为商业利率,年度改良费等采用固定值。3.林地期望价
是指该林地的作业永续地进行,并能取得期望的纯收益的前价合计。林地期望值的计算方法因林分的特征及作业法而异。公式为
SEV={[Au+Da(1+P)u-a+‥-C(1+P)u]/[(1+P)u-1]}-(V/P)式中:SEV—u年时的林地期望价
Au—u年时的主伐收益Da—a年时的间伐收益
C—造林费用V—每年的管理费用
P—利率u—轮伐期如果知道每个轮伐期的净现值(也叫净收益)公式可简化为SEV=a/[(1+P)u-1]式中a—轮伐期内的净收益
P—利率u—轮伐期收益越大则林地期望值越大,而费用越大林地期望值越小,对利率的关系是利率越大则林地期望值越小。注意:该方法是用材林同龄林林地资产时常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主伐纯收入的预测。要预测主伐时林分的立木蓄积量和平均胸径。立木蓄积量一般按当地的平均水平确定。2、间伐收入。间伐的时间、次数、强度等按森林经营类型表的设计确定,间伐时的林分蓄积按当地同一年龄林分的平均水平确定。3、营林成本测算。第三节林木评价
林木评价是用市价、费用价或者期望价等评价方法对林地上生长的立木价格加以评定。一般分为不马上采伐利用的林木评价和马上进行采伐利用的林木评价。一、林木市价又叫林木买卖价或林木卖价。
1.直接评定法:按与评定林木在各方面(树种、年龄、直径、树高、数量、采伐方式、地利条件、交易情况等)条件相类似的林木买卖价实例为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在实际评价时不可能找到与评定林木完全相似的实例,只能在近似实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后再做评定。可用计算公式为:E=K×
Kb
×GG为参照物的市场交易价格2.市场价倒算法:由林产品的市场价格反求,间接地对林木市价进行核定的方法。本方法可分为标准木法、p、q表示法和原木平均价格表法。
公式为X=f[A/(1+P+mP)-B]·V
或X=W-C-F
式中:W为木材销售总收入;C为木材生产经营成本;F为木材生产经营利润注意:用该方法适用于成过熟林的林木资产评价。计算时注意:1、要准确确定待评估的各材种出材率;2、木材产品单价,要根据待评估林分的胸径、树高、形数等确定材种的平均价格。二、林木费用价
是指根据林木培育所需费用的后价合计而计算的林木价格。也就是,在要评价的林木到现在为止所投入的经费的后价中减去在这个期间所获间伐等收益的后价。此法在幼龄林评价中常适用。三、林木期望价
指对要评价的林木,预计在一定伐期时采伐,从现在到预计采伐年为止能期望收获的前价合计减去这个期间所需要的费用的前价合计,也叫做林木收益价。收获越大则林木期望价越大;而费用越大,林木期望价越小。利率越大则林木期望价愈小。另外,伐期越长林木期望价急剧上升,到某年龄时达最大,以后则逐渐降低。1.从m年到伐期u为止的主伐收获前价(u-m年)
Au/(1+P)(u-m)2.造林n年后的间伐收获前价
Dm/(1+P)(n-m)=Dm(1+P)(u-n)/
(1+P)(u-m)
3.地租的前价
SEV[(1+P)(u-m)-1]/
(1+P)(u-m)4.管理费用前价
v[(1+P)(u-m)-1]/
(1+P)(u-m)注意:该方法适用于能够分开主副林木的成林以后的林木评价。用该方法评定的林木价格是最高限。四、林木价的实用评价法1.格拉泽式适用于伐期以前中间年龄林木的评价。2.马丁艾特式适用于天然同龄林评价。3.年龄价值曲线法第四节森林环境评价
一、森林环境评价概述
1.森林环境评价特点
森林的产品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能生产直接进入市场的林产品,是企业经营范畴。另一方面它还能提供环境保护、水源涵养等多种效益,这些产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属于公益产品,需要政府管理和配置。因此必须对森林环境进行评价,建立起客观、有效的森林环境评价体系。但是,森林环境评价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其主要原因是:(1)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及不明确性。(2)目前人们对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很不了解。(3)现阶段森林经营粗放,统计水平较低;特别针对其间接效益从未进行统计。(4)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对森林的某些效益很难进行量化。(1)效果评价方法:主要评价森林的利用效果,如有了防护林后农作物产量提高程度、河川水文状况和水质的改善程度等。(2)消耗评价方法:直接评价利用,保持及加强森林公益效能的直接和间接消耗,如恢复土壤肥力消耗、游客游憩消耗及设立人工游憩设施消耗等。2.森林环境效能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以木材最大利用量实际价值或森林游憩利用导致的木材蓄积量损失为依据;以技术手段获得与森林公益效能作用结果相同的产品生产费用为依据;以利用森林公益效能的附加劳动消耗和费用消耗为依据;以可以补偿森林公益效能利用损失的育林费或育林补偿消耗及公益效能利用消耗总额为依据;二、涵养水源功能评价森林的水源调节效能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1.集水地区径流的增长状况(与无林地比较);2.水源的经济评价值;V=10×△Cr×100/p式中:V—水源调节量(m3)△Cr—地下径流增长量
p—森林覆盖率(%)3.根据森林采伐前后的水土流失量变化评价森林涵养水源和调节水分的功效;4.以森林土壤对降水量的贮存能力来评价森林水源涵养功效。三、防止泥沙流失效能评价
治理土壤侵蚀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治理工程。他包括农业、林业、水利工程等技术措施。因为采用了复杂的综合性措施,在评价经济效益时也要采用综合性方法。从总经济效益中减去实际费用消耗得到土壤侵蚀治理措施的经济效益。四、保健游憩效能
计算森林的保健游憩功效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只介绍用货币价值在计算的经济评价法。
1.政策价值法2.费用价值法3.代替价值法返回思考题1.森林评价的作用2.森林评价的的主要内容3.林地价格的种类4.地价与土地的关系5.林地评价的主要方法6.林木评价的主要方法7.森林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8、森林资源与环境评价的概念、特点及其结构内容是什么?第6章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返回第一节林业的内涵、特点、属性一、林业的内涵
林业是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林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提供了生态环境和各种社会服务,促进了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同时林业具有产业属性,它能提供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的各种林产品,促进了物质文化和经济建设。通过林业的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二、林业的特点
1.系统性林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林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构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外,系统也影响其他外部的系统,同时受其他外部系统的制约。2.多样性效益的多样性:林业具有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效益,效益的多样性直接导致了产品的多样性。所有形式的多样性:森林(林地)为国有或集体所有,林木可以个人所有。体制、机制、经营模式的多样性。3.产业性和公益性4.可再生性5.要计划性(1)林业效益的多样性与经营的复杂性;(2)林业经营周期长;(3)林业经营不确定性;(4)社会对林业需求的不确定性;(5)现阶段森林经营管理理论尚未成熟;
由于森林经营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森林资源,它存在以上极其复杂的特点,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又相当广泛,研究时应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三、林业的属性及其必要性
1.林业的属性(1)地域上的辽阔性林业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是不可移动的区域自然资源,它的存在极其功能是有边界的,即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要求在区域或全国范围有比较均匀的分布。
(2)社会广泛参与性林业的发展,一方面继续产业化的方向,通过建立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基地和对森林的集约化管理,使森林的生产力不断提高,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更多地注重林业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森林资源是一种公共财产,任何人都有权利参与管理。公众是森林资源各种效益的直接受益者。公众的消费行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直接影响。公众舆论能直接影响决策者的行为。公众参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决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整体性
A、林业的整体性由于专业细分使我们对林业整体了解不足,从各自领域解释林业,造成整体的支离破碎和资源浪费。
B、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既结构、功能和变化的整体性。森林的功能取决于森林的结构,结构合理功能发挥的好,相反,森林的功能发挥不好,甚至没有功能。
C、森林经营的整体性森林的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经营理论、技术、政策、评价等,它们贯穿森林经营的全过程。长期以来,我们不重视森林经营,不讲经营效益,不研究和讨论森林经营理论,有较多的单项技术,但没有成熟的技术体系,没有导致林业经营的整体性,森林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底下,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浪费。(4)经营周期长现代产业的属性是集中、分工和短期高利。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林业的属性之一是经营周期长,因为林业经营要遵循自然规律,森林的生长主要依赖自然条件。而且,森林除了经济效益以外,还有其他多种效益。所以,不能把林业单纯地看成一项产业。2.林业的必要性
由于上述林业的特点及其属性,单从经济学原则角度看,在有限的土地与能源条件下,经营林业是不合算的。但是人类的长久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森林资源,林业的必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从长远的观点看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经济发达程度无关。这是林业长期存在的前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林业、离不开森林。第二节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分类经营1.林业分类经营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释义》中对林业分类经营的解释是: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森林法第八条: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第十五条: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而除了国务院规定的以外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的使用权不得转让。2.林业分类经营的客观依据林业生产要素的性质与结构3要素:对象、劳动力(技术)和机构森林本身的属性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局部分而治之,总体合二为一社会需要公共产品与私有产品受益与投入社会、企业与个人
3.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
林业分类经营的内涵比森林分类经营要广,森林分类及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分类是手段,不是目的。(1)林业经营的对象——森林的分类及其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分类是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森林分类经营又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分类经营是以林种经营目标为依据的组织形式,便于目标管理。(2)经营主体的区别公益林的经营主体是由政府提供经费的事业单位;商品林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或个人。(3)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区别管理体制上的区别一般公益林分成三级管理体制:①政府直接管理②地方各级政府划定的公益林有地方管理③分散的部分公益林按隶属关系由部门单位或农村集体负责
还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管理体制:①政府直接管理②社会管理③群众自己管理
商品林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按市场需求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运行机制上的区别
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原则。商品林实行“谁经营,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市场运作,参与竞争,实行基地化规模经营”的原则。(4)经营制度、经营模式的区别公益林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商品林要运用新的技术和模式,力求取得高产出,高效益。
4.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主导利用论:社会对资源利用需求程度不同,资源可供利用潜能亦异,所以经营者应根据供给与需求,自然与技术潜能将资源的利用做主次之分,以最大效益决定利用的优先权。在无法协调冲突的情况下,划定主要目标使用地区。等地位论:认为各种利用的重要性相等,没有任何一种用途是优于其他的,即各种功能利用的地位基本上同等,无相对优先权。同样森林经营,应以满足社会各种需求为原则,对各种功能均应同样重视不分轻重。(1)经营原则A、传统的森林经营原则:永续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公益性原则;B、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一种包括行政、经济、法律、社会、技术以及科技等手段的行为,涉及天然林与人工林。它是有计划的各种人为干预措施,目的是保护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各种功能。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部门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1.经济效益;2.社会责任;3.生态系统的完整4.生物伦理;(2)经营目标A、传统的森林经营目标:充分提供食物和生活资料、货币收益最大、土地纯收益最大、林地纯收益最大;B、现代森林经营目标a.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b.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最大;c.森林游憩等社会效益最大;d.林产品等经济效益最大;(A)独立关系:某种资源的利用不影响其他资源的利用,或对某一目标的追求不影响对其他目标的追求。(B)互补关系:资源利用的相辅相成关系,或追求目标的相辅相成关系,如林地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能提高森林的游憩功能。(C)竞争关系:某种资源的利用与其他资源利用间存在矛盾,或对某一目标的追求与追求其他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3)经营的理念A、分类经营B、永续经营C、协调(整体)经营D、生态系统经营E、多种经营模式5.林业分类经营特点林业分类经营是系统工程:整—分—合林业分类经营是长期的动态过程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根本政府职能转变:宏观调控、监管与公共服务规范管理和加强约束,建立放而不乱,管而不死的管理制度6.分类经营的落实林业分类经营与林业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林业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效应。要把分类经营与国有林(企业)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把企业的分配权、收益权和决策权真正交给企业。要把分类经营改革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分类经营改革与“三定”(定责权利、定目标、定地块)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分类经营改革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抓紧试点,逐步建立相关规程规范与标准指标,改革中好的制度要用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
(一)回归自然林业的提出德国是林业的发祥地,传统经营针叶、单纯的人工林。经过多年的经营后发现,单纯经营针叶人工林有很多的弊端,如地力衰退、林分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到了19世纪末,林学界开始重视在森林经营中起主导作用的自然规律,提出森林经营要符合自然规律,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慕尼黑大学校长盖耶尔教授。二、回归自然林业
盖耶尔提倡:尽可能地利用森林生产力,尽可能地保护和维持森林,尽可能地多收获回归自然思想,反对营造人工同龄纯林,主张利用天然更新经营混交林。森林经营应回归自然,应尊重自然规律,应利用自然的全部生产力。(二)恒续林思想提出背景理论精髓:森林是生物与土壤、气候的集合,森林经营必须以恒续作业为指导原则。恒续林思想的争议(三)恒续林思想的基本内容提倡择伐作业,反对皆伐作业;森林不仅是林木的简单集合,而是复杂的、动态的平衡系统。必要的人为干扰是需要的,但反对超限度的干预;以恒续维持森林有机体为最高经营原则;
1.林业与农业林业和农业不同,农业上的一些做法不适合林业经营。林业的基础森林可以天然下种更新,没有一定的收获期和死亡期,能够生生不息地永远继续存在下去。2.森林有机体和恒续林思想
缪拉指出森林不仅仅包含树木和土地,除地被植物外,森林中还包含鸟类及动物等。森林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
3.恒续林经营与作业法
缪拉指出:“恒续林经营不是一种特定的经营法名称,为达到恒续林经营目的,可以通过多种多样方法来维持健全的森林有机体的构成与状态。有些人认为把恒续林经营理解为择伐作业是一种误解。择伐作业是传统作业法中恒续确保森林有机体的一种作业法。”4.恒续林经营与木材生产恒续林经营与皆伐作业的木材生产5.恒续林思想的经营上的要求
不采用皆伐;在全林每年进行单株挂号采伐;维持或营造异龄混交林;以天然更新为主,不排除人工更新;恒续林经营不使用外来树种的种子和苗木;恒续林必须是异龄林,但并不要求在同一林地上是全龄级林分;6.恒续林经营与森林美学
只有恒续林经营能满足森林美学的要求;恒续林是完全独特的能与森林美学要求一致的森林方法;恒续林能创造有价值、美的作品;林业工作者不是简单的执行经营方案的劳动者,而是在森林中创造美的艺术家。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1.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提出上世纪70年代,首次在美国提出生态系统经营理论,80年代,又提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把人类对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的长期保护综合为一体,是森林经营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
(1)美国林务局的概念:在不同等价生态水平上巧妙、综合地应用生态知识,以生产期望的资源价值、产品、服务和状态,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命力;(2)美国林纸协会的概念:在可接受的社会、生物和经济上的风险范围内,以满足人类需要和期望的一种资源经营制度;
(3)美国林学会的概念:森林资源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它试图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复杂的过程、途径及相关依赖关系,并长期地保持它们的功能良好,从而为短期压力提供恢复能力,为长期保护提供适应性;(4)美国生态学会的概念:由明确目标驱动,通过政策、模型的实践,由控制和研究使之可适应的经营。并依据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及生态过程的了解,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1)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2)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为重点;(3)超越传统的时空尺度和专业分工,实行综合资源经营;(4)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根据政策、法规等制定经营目标,而不是根据传统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做法;(5)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论及技术还很不成熟,是不断的探索、研究阶段,被称为适应性经营;第三节微观森林经营模式一、平分法在《齐民要术》有关杨树经营的记载“岁种三十亩,三年九十亩;一年卖三十亩。周而复始,永世无穷。”在14—16世纪,德、法等欧洲国家出现了森林经营的简单区划轮伐法。它是将全林面积用轮伐期年数等分区划,每年采伐相等的森林面积。主要适用于阔叶薪炭林,采伐后利用天然更新,几十年后又可收获利用。面积区划轮伐法(面积平分法)示意图(一)面积平分法18世纪末,相继提出蓄积平分法、面积平分法和折衷平分法。(二)蓄积平分法1759年贝克曼提出蓄积平分法。他把林分分为可收获的林木和未成林木,现有的未成熟林木生长到可收获林木的期间应与可收获林木的收获期间相等,这样可收获林木伐尽之前,已有部分未成熟林木生长成为可收获林木,从而使轮伐期各年间能得到相等的收获量。蓄积平分法要求每年能收获相等数量的蓄积。(三)折衷平分法折衷平分法吸取了蓄积平分法的长处,要求实现蓄积永续收获的同时,还谋求在将来实现面积的法正状态。二、法正林
1.概念与理论模型
法正林的名称及其理论产生于18世纪,从此法正林作为传统森林经营管理的理想目标,发展成为法正林思想,一直是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
具备能实现严格永续利用条件的,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称为法正林。通常指经营类型或作业级的森林。2.法正林的条件
(1)法正龄级分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备1年生到轮伐期u年生的林分,二是各龄级林分的面积相等。每年采伐u年生的林分,第二年造林形成1年生林分,其他林分都生长一年。是动态的平衡,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贵州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2025山东省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河南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食品加工的原料和材料-课件
- 中医内科学-感冒
- 《教师节综合实践》课件
- 有机药化实验课件
- 《急腹症宝力道》课件
- 《运筹学》整数规划
- 《上海理工大学》课件
- 中职班主任培训
-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重点解读
- 2024年山东济南地铁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维运动图像解析(SIMI)
- 2022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英语(山东德州卷)精编图片版(解析版)
- 压力管道内审记录(共5页)
- 堵盖与胶贴在车身堵孔方面的应用
- 清单计价规范附录附表详解PPT课件
- 光刻胶知识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