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建议_第1页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建议_第2页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建议_第3页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建议_第4页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高考“古诗鉴赏”复习关于1B“中国古代诗歌欣赏”复习2023/1/11.关于高考“古诗鉴赏”复习《考试大纲》对本考点提出了两点要求:鉴赏评价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23/1/11.一、浙江省近五年(2005-2009)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023/1/11.一、浙江省近五年(2005-2009)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2023/1/11.一、浙江省近五年(2005-2009)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7年)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2023/1/11.一、浙江省近五年(2005-2009)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8年)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⑴此诗颔联以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2023/1/11.一、浙江省近五年(2005-2009)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2009年)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2023/1/11.一、浙江省近五年(2005-2009)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2010年参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浣溪沙(明)刘基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夕阳江上雨余天。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22.这首词写的是

(季节)

(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2分)23.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4分)2023/1/11.一、浙江省近五年(2005-2009)高考诗歌鉴赏题回顾①设题一大一小,一填空一简答。②选材广泛,诗词曲不论,唐、宋、金、元、明皆有。可以是鉴赏一首,也可以两首对比阅读,但不太可能再来一次三首对比阅读。③填空题重基础和理解(如诗中写了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人物,什么意象),简答题重综合和评价(常考诗歌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的赏析)。考点实在,难度适中。2023/1/11.二、市一模答题情况分析(平均得分3.25,得分率54%)试题回放: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22.这首诗以

为题材,“柳枝词”之题相传为后人所加,除了用杨柳的传统意象表达感情外,该题材还与诗中的

这一句相照应,切合当时情景。(2分)23.这首诗的末句与王实甫《长亭送别》中哪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两句诗情感表达手法的相似之处。(4分)2023/1/11.参考答案:22.送别(离别、离愁、离恨)

“亭亭画舸系春潭”或者“载将离恨过江南”(2分)23.“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1分)都把“离恨”这种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化虚为实,都赋予“离恨”以重量,生动地表达了离恨的深重。郑诗写画舸仿佛载着离恨驶向遥远的江南,表现出惜别的难舍之情;王实甫写车儿承载不了离恨,表现出当时崔莺莺面对张生离去内心承受的怅惘与痛苦。(3分)2023/1/11.错例举隅:22.①画舸,饮酒,柳枝,江南春景,春时远行,宋室南迁23.①末句寓情于景,将深深的离别愁思寄予烟波与风雨之上。而“烟波”与“风雨”这两个意象,细雨、暗淡、迷蒙,另(令)全诗离情更添一层。(0分)②“遍人间烦恼填胸臆,谅(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同用“载”字,以舟、马载心中的烦愁、离恨,体现了心中“恨”与“愁”之多。用这样的夸张手法,更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了“离恨”与“愁”的多与盛,让人能形象直观地感知到。(1分)③与“遍人间烦恼填胸意(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有异曲同工之妙,将离恨与烦恼实物化,原本没有重量的离恨与烦恼显得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心情。(2分)④与“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将情感物化,用“载”的动词来表现离愁之深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又直抒胸臆。(2分)⑤与“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离愁这抽象的东西具象化,用实际的东西“车”“船”来载量“愁”,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愁之深。(3分)2023/1/11.错例分析:①审题不细23.这首诗的末句与王实甫《长亭送别》中哪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两句诗情感表达手法的相似之处。(4分)②概念不明如混淆题材与意象的区别。对各种表现手法理解混乱。如: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作者对送别友人的悲伤心情。如:都将情感物化,用“载”的动词来表现离愁之深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又直抒胸臆。③答题不全与“遍人间烦恼填胸意(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有异曲同工之妙,将离恨与烦恼实物化,原本没有重量的离恨与烦恼显得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心中的心情。

(2分)④条理不清与“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得)起”有异曲同功(工)之妙,将“离恨”这一抽象事物实体化量化(,)用车、船来载来横(衡)量,即(既)形象生动而且奇特,使人不禁为之一亮,赞叹作者的才智过人。(2分)2023/1/11.三、下阶段复习对策:(一)夯实基础,读懂诗歌(二)查漏补缺,突破难点(三)强化训练,规范答题(四)精析精练,有效讲解2023/1/11.(一)夯实基础,读懂诗歌“泡”把握意象连缀句意关注题目、诗序、注释、作者……诗歌读懂了,一切全有了不熟悉古代的生活和文化不熟悉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不熟悉古代诗歌含蓄、委婉的表达不熟悉古代诗歌跳跃、错综的句式……2023/1/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全国卷一)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2023/1/11.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次石湖书扇韵:由注释可知,石湖代指范成大。“次……韵”,按照某韵写诗。诗歌题目的意思是:按照石湖居士范成大题写在扇子上的一首诗的原韵作。桥西一曲水通村:由注释可知,这里的小桥、曲水、村落应是范成大隐居处苏州石湖的景物。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往石湖”。岸阁浮萍绿有痕:渐行渐近,连缀形象,绿色“浮萍”环绕着“岸阁”,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到石湖”。家住石湖人不到:到石湖之后,和范成大接谈,所见所闻归结为“人不到”,这正是归隐本色。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在石湖”。藕花多处别开门:藕花即荷花、莲花。莲,花中君子。范成大在“藕花多处”另辟门径,可以看出这位石湖主人“亭亭净植”的君子情怀。这一句写的是诗人“赞石湖”。2023/1/11.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从石桥向湖西望去,曲折的溪水通往村落,岸边楼阁浮萍环绕,呈现一线绿色的痕迹。诗人家住石湖深处,没有世俗人等来打扰,喜欢荷花亭亭繁盛,专在这里另开一门户。解读: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2023/1/11.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题目所问“画面”是总体形象,所问“景物”是细节形象。把握“细节形象”,需要关注诗中体现这些形象的词语。把握“总体形象”,需要连缀“细节形象”,结合注释要点归纳得来。[参考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2023/1/11.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案示例]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2023/1/11.(二)查漏补缺,突破难点(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2023/1/11.(二)查漏补缺,突破难点(2009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表亲。(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看是写眼前景,其中却透出无限的辛酸与凄凉,尽显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荒村独居,家徒四壁,孤独沉沦的悲凉。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2023/1/11.(二)查漏补缺,突破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尚书》云:诗言志。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2023/1/11.诗歌中的景与情(1)触景生情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登上高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苍凉恢廓的秋景:辽阔的江天,哀鸣的清猿,栖止不定的飞鸟,滚滚的长江,萧萧的落木(前两联内容),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后两联内容)。2023/1/11.诗歌中的景与情(2)寓情于景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寓情于景重在写景,写景中含有情感。这首诗句句写景,然而无一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2023/1/11.诗歌中的景与情(3)以景衬情①正衬。如:以哀景写哀情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句以天地愁惨之状,衬托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②反衬。如:以乐景写哀情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融融怡人的春光越发衬出诗人归心的殷切。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2023/1/11.诗歌中的景与情(4)以景结情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是对于现实的忧怨?是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诗人将不尽之情以不尽尽之,这种以景结情,真可谓“绝处生姿”。2023/1/11.(二)查漏补缺,突破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以景结情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诗歌追求的境界,以上所列种种情景方式只是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特征而分列,实际上一首诗往往兼用几种方式,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创造出诗歌美妙的意境。2023/1/11.(三)强化训练,规范答题答题的原则:问什么,答什么;先总说,后分说;有观点,有分析;合理运用术语。2023/1/11.(三)强化训练,规范答题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2023/1/11.(三)强化训练,规范答题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2023/1/11.(2009宁夏、海南卷)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023/1/11.(三)强化训练,规范答题答题的原则:问什么,答什么;先总说,后分说;有观点,有分析;合理运用术语。养成良好的习惯:想好了写,写好了读,读好了对,对好了改。2023/1/11.多呈现学生的即兴答案注意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呈现错误答案以警示呈现正确答案以示范呈现正误答案以比照呈现完整答案以估量呈现优劣答案以评价呈现与评析有机结合明确每个答案的效度力求表达准确简要流畅(四)精析精练,有效讲解2023/1/11.关于1B“中国古代诗歌欣赏”复习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自选模块语文(1B)部分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分析综合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二)鉴赏评价1.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2.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3.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三)探究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2.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3.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试题型:简答题、论述题等。2023/1/11.(2009浙江卷)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100字左右)(7分)2023/1/11.【赋分】任选3个,每个1分。言之成理。【参考答案】(1)雁:乡思(信使);柳:别情(送别);菊:淡泊(清高);竹:虚心(高风亮节);莲:怜爱(洁身自好)(命题者提供)雁:思念、凶兆、团结、游子;柳:温柔、随风倒、离别、分别;菊:纯洁、死亡、隐士、傲骨;竹:奋发向上、恶意扰乱、正直、谦虚;莲:清纯、苦命、君子、清廉(阅卷现场提供)2023/1/11.【存在问题】“雁”的象征意味写成自由、亲人、远走高飞等。“柳”的象征意味写有“细腰的女人”、“清新”、“春天”等。“菊”的象征意味写成“秋天”、“正直”、“卑微”等。“竹”的象征意味写成“傲骨”、“高雅”、“温情”等。“莲”的象征意味写成“高雅”“夏天”“淡泊”等。有的考生另选如梅、兰、牡丹、松等来探究其象征意味。2023/1/11.菊花:

高洁、隐逸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梅花:

高洁、坚强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柳树:

惜别、思乡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梧桐:

凄凉、悲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夜雨:

羁旅、孤独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夕阳:

凄凉、伤感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杜鹃:

哀怨、凄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鹧鸪:

离别、哀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

…………2023/1/11.(2009浙江卷)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100字左右)(7分)【赋分】恰当联系作品(不局限于诗歌,古代即可)2分,写出特点与作用各2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篇名与内容张冠李戴扣1分,字数不足适当扣分。2023/1/11.【参考答案】示例一:莲。《爱莲说》中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句,很好地表现了莲的特点:刚直,清高,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作用:表达对莲清丽形象的喜爱与高洁品质的赞美,以莲自比,托物言志,借莲表达对君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的敬慕与颂扬。(7分)示例二:柳。《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句。柳谐音留,因此总以柳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柳的特点缠绵飘动,它垂下的枝条如离人挥别的手。作用:诗经中,借对昔日离别之时杨柳依依的情景描绘,抒发作者的不舍与依恋。借柳写离情,不仅使表达更储蓄,又使离别愁,因景物的衬托更显含蓄,又使离别之愁,因景物的衬托更显哀婉真挚。

(7分)2023/1/11.示例三:莲,是君子的象征,在陶渊明的文章中,它“出淤泥而不染”,作者借这一高洁品德,来表现君子的不与人同流合污的可贵品质。(6分)示例四: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描写的是崔莺莺的极不舍张生之情,表达的是连柳丝也无法系住的不得不离别,不舍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用柳表达出了其他事物无法表达的不舍之情,其虽只是一提而过,但待读者细细品味,则不舍之情就十分真切了。(5分)2023/1/11.示例五:从《长亭送别》中“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中可以看出当时崔莺莺与自己丈夫离别时,通过“柳”这个意象,突现出它的飘摇,它的绵绵不断,来反映崔莺莺当时对丈夫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感,以及对他充满希望。(4分)示例六:柳是“留”的谐音,在分别之时,作者常用柳来表示希望挽留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2分)2023/1/11.【存在问题】审题不仔细,表达不到位。题干要求注意四点,一是选取的意象只能是雁、柳、菊、竹、莲中的一个,二是作品应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含元杂剧和古典小说),三是指出意象特点,四是这个意象的具体作用。忽视以上任何一点,或作者、作品和引用语句有出入(如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或所引作品超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范围(如有同学举周杰伦的《菊花台》),或特点与作用概括不准确(如古人把女人的脚称为“三寸金莲”,可见莲的高贵……),或选取的意象与随后的简析内容涉及的意象不相符(如选择“竹”,举例于谦《石灰吟》分析)等等,都要扣分。2023/1/11.复习建议:1.回归教材,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理论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声韵)提炼“赏析指导”,重温“赏析示例”,熟悉“自主赏析”“推荐作品”,不忘“相关链接”。2023/1/11.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以意逆志【释义】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指在欣赏诗歌时,要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方法】①解读文辞,揣摩情意②融入体验,体会情趣③超越原意,推陈出新2023/1/11.知人论世【释义】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方法】①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明确诗歌写作的不同时期、地点。③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2023/1/11.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置身诗境【释义】欣赏诗歌时,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方法】①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共鸣;②通过联想,进入诗境,获得审美体验;③发挥想象,依靠联想类比,构想诗境。2023/1/11.【释义】欣赏诗歌时,要根据诗歌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缘景明情

意象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023/1/11.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意境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一般来说,意象往往是个别的事物,意境则是达到的境界;意象是具体的物象,意境则追求的是综合效应;意象通常较实,意境则虚实结合。2023/1/11.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2、吟咏诗韵,就是指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节拍、停顿、韵脚、平仄、轻重气势、情感、韵律、诗格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声韵)2023/1/11.(2010年参考卷)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1)“斜行”的“行”字,有的人读háng,作名词;有的人读xíng,作动词。你认为哪个恰当,简要说明理由。(3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的心情,也有人认为表露了作者闲适自得的情趣。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7分)2023/1/1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参考答案】(1)(3分)作名词读,“行”与下句“乳”词性对应,符合律诗对偶规则。作动词读,与“斜”“草”二字相应,足见挥洒自如,草书飞舞。理由充分给2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表达流畅给1分。(2)(7分)看法一:心情孤寂,无奈哀叹。联系“薄似纱”“谁令”“客京华”“风尘叹”等字句,可知作者不得志,难展抱负,所以有无奈之叹。看法二:心情闲适,恬淡超脱。联系中间两联的生活镜头,可知作者不管世态炎凉,我自淡定,充满清高情趣,毕露闲逸情怀。观点鲜明给2分,分析能联系诗篇且言之成理给4分,表达流畅给1分。2023/1/11.2.加强练习,运用常见方法并尝试不同题型请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与《一剪梅》的不同情感、风格、主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023/1/11.【例析】请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与《一剪梅》的不同情感、风格、主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风格清新明快风格哀婉悱恻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感情深沉强烈。2023/1/11.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请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理论鉴赏这两首诗的主旨。(不少于120字)2023/1/11.陆游的这首词,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作者积极用世的精神在政治上屡次受到打击以后,不免滋生了几分带消极的孤高自许的成分,但他坚决不肯和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气节始终是值得称道的。毛泽东的咏梅词,借梅花的形象,热情地赞扬了革命战士,他们在困难面前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对胜利充满了信心。2023/1/1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冷泉亭记(略)白居易请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观点出发,结合上面的画线句子,谈谈同样是写江南风景,白居易的词和散文,笔法上有什么不同?(不少于150字)2023/1/11.词中写景句虽只14字,却形象鲜明,摄人心目。作者以最富江南特征的“江”为中心,抓住“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两组典型意象,同色间相互烘托,异色间相互映衬,展现了一幅生机蓬勃、绚丽耀眼的江南春景图。充分体现了诗歌创造形象“简笔勾勒,高度凝炼”的特点。

散文由于不受格律限制,行文舒缓,笔墨丰富,描写细腻,其创造的形象“冷泉亭”,也就更为具体逼真,生动可感。开篇用层进笔法,突出冷泉亭乃杭州灵隐之最,有先声夺人之效;第二段用细腻的笔墨,从冷泉亭春日夏夜的情趣,写到它在山下水中的地位所具有的形胜和情怀,以及坐卧其上的异趣,然后归结于情操的潜移默化,整段文字写得有情有景,有理有致,使冷泉亭的名胜形象,饱满丰富,形神兼备。2023/1/11.3.研究答案,提高自己答题的准确度全省共有48450位考生作答,平均分为8.30分,具体得分比例如下:分值012345678910得分考生比例%0.10.10.45.10.61.896.196.5927.7944.2910.8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得到8分、9分、10分,总体情况不错,但仍有部分同学得分不理想。如:2023/1/11.菊。陶渊明躺在山脚的一块大岩石上,嘴上衔着一根顺手摘得的狗尾巴草,翘着二郎腿,看着不远处的菊花,婀娜一片。哼唱小调,配上秋风中菊花摇曳的舞姿,快哉……莲。“吾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莲从淤泥里不但长出了亭亭玉立的荷叶,而且还长出了五彩缤纷的莲花。这不仅使人感到感叹,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这正让我想起众多的NBA巨星,他们从充满毒品、犯罪的黑人贫民窟,走向这个大舞台,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2023/1/11.4.注重积累,提升对古典诗歌的感悟能力我最喜爱的一首古诗……我最喜爱的一位诗人……为古代诗人拟颁奖词……古诗写意……2023/1/11..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3/1/112023/1/11Wednesday,January11,2023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023/1/112023/1/112023/1/111/11/20239:54:38AM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023/1/112023/1/112023/1/11Jan-2311-Jan-23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2023/1/112023/1/112023/1/11Wednesday,January11,2023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