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1页
06 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2页
06 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3页
06 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4页
06 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电子教案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一节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第二节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第一节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一、吴歌与西曲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一、吴歌与西曲这些民歌本来是徒歌,由乐府机构采集以后才入乐的;吴歌与西曲虽同属南朝民歌,但由于产生在不同的地区,所以在音乐的声节和歌唱方式上也有差异。从时间上来说,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西曲产生于宋、齐、梁、陈的居多。二、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现存南朝民歌绝大多数是情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构,负责采集民歌配乐演唱。现存南朝民歌就是由这些乐府机构采集而保存下来的。南朝统治者采集民歌主要是为了满足其纵情声色的需要。二、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本自多情的青年男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免发怀春之情。二、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长江流域物产丰盛,商业发达。南朝民歌,大部分就是城市中的产物。它们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之口,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吴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读曲歌》)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为欢憔悴尽,那得好颜容?(《子夜四时歌·冬歌》)吴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华山畿》)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子夜歌》)非欢独慊慊,侬意亦驱驱。双灯俱时尽,奈许两无由。(《读曲歌》)吴歌这些作品,以清新浅近的语言,表现真挚细腻的感情,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真实地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并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曲西曲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由于地区的差别和歌者的身份不同,它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所反映的生活面比吴歌稍广,而且更多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其突出的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因此在情调上与吴歌的闺阁气息有所不同,风格也较为开朗明快。西曲布帆百馀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石城乐》)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莫愁乐》)西曲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那呵滩》西曲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拔蒲》三、艺术特色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双关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四、《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四、《西洲曲》一层深过一层地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思,将那种无尽的相思表现得极为细腻缠绵而又委婉含蓄。全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又运用了连珠格的修辞法,从而形成了回环婉转的旋律,声情摇曳,馀味无穷。这首诗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第二节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一、北方的景色与以鲜卑为主的各民族风习“横吹曲”,原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演奏的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多半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陆续传到南方,齐、梁以后也常用于宫中娱乐,并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一、北方的景色与以鲜卑为主的各民族风习北朝民歌原来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唱,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北人直接用汉语创作的,有些则是经过了南方乐工的加工润色,同时也不能排除其中还杂有少数北方汉人的作品。所以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二、社会题材的多方面表现北朝民歌的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鲜卑族为主的北方各民族跟南方人民的生活环境有所不同,再加上北方民族特殊的风俗习惯和性格气质,因此北朝民歌的情调和风格,就跟南朝民歌有了显著的差别。《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二、社会题材的多方面表现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琅琊王歌辞》)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紫骝马歌辞》)二、社会题材的多方面表现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枕郎左臂,随郎转侧。(《地驱歌乐辞》)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折杨柳歌辞》)三、《木兰诗》

《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此诗最初当于北朝民间传唱,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隋唐文人的润色加工。三、《木兰诗》

《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这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其可贵。三、《木兰诗》

《木兰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首先,是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作者根据人物刻画的需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展示木兰的形象。从时间上说,长达十多年之久;从地域上说,从家乡,到战场,从朝廷,到故乡,空间十分广阔。三、《木兰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