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什邡职业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职业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职业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职业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职业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职业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参考答案:C2.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建国初期的高校调整B.半工半读高校的涌现C.“八字方针”的实施D.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参考答案:A新中国成立后的高校调整,重视发展理工类院校和专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故答案为A项。工科毕业生的增多与半工半读高校的涌现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八字方针”的实施是在1960年冬,且与教育无关,排除C项;中美关系改善是在1972年,从时间上即可排除D项。3.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参考答案:A4.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参考答案:A5.“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间,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人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这段分析认为雅典民主A.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

B.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C.受到道德和规则约束

D.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参考答案:B6.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参考答案: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B两项;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排除D项;据题干信息“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可见农民“迁业”实质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7.“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这个单词产生于18世纪,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中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产生于16世纪。下列属于“modern”产生时的是①加尔文宗教改革

②哥白尼日心说③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④世界走向会合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参考答案:A8.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己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①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③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

④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B解析:从材料“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己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信息可知,西汉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反而富有,造成农民流亡,存在着官商勾结的现象,故①②与材料不符;③④与材料中表述一致。【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汉经济政策的理解9.有学者说,在美国都铎式的政治制度和大众参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而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的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该学者的言论表明A.美国民主程度远高于欧洲国家 B.美国民主制度存在矛盾之处C.欧洲国家的代议制度更加健全 D.欧洲国家政体更能体现民权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材料民主程度对比信息不全面,故A项错误;据材料“大众参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的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说明了美国大众参与通过政党形式,但同时机构的分离等又坚持优先原则,存在自相矛盾问题,故B项正确;“欧洲国家的代议制度更加健全”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10.顾炎武读《旧唐书》时曾感慨:“事变日新,人情弥险,有以富厚之名,而反使其后人无立锥之地者,亦不可不虑也”。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土地所有权短时间内大规模转移的可能B、此时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C、富厚者土地的丧失可能是因为农民起义D、社会上存在土地兼并现象参考答案:B1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乙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丙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丁查阅到文艺复兴的诸多著作得出古希腊是人文主义的滥觞的结论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旨在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智者学派、文艺复兴本题要注意观点和史实的统一性。根据所学知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主张,此主张突出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甲的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A项错误;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主要是说公民直接参政,用陶片放逐,以点带面,论据不充分,B项错误;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无法得出古希腊是人文主义的滥觞的结论,D项错误。故选:C。12.民国十六年,贵州北伐名将王天培在《宁归歌》里写道:“吾为党国兮,十年有六。三民主义兮,素所钦服。为国革命兮,奔走呼号。……竭尽心力兮,求达目的。”材料表明王天培A.盲从三民主义B.忠于革命理想C.追随辛亥革命D.服从国民政府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为国革命兮,奔走呼号。……竭尽心力兮,求达目的”可知王天培对革命的忠诚,故B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北伐名将的忠诚,而非盲从,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可知当时是1927年,辛亥革命1912年结束,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中体现的是为党国献忠心,未体现服从国民政府安排,故D项错误。13.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A.世卿世禄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参考答案:D14.道光皇帝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夷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道光皇帝畏敌妥协,与英方妥协议和

B.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此密谕直接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参考答案:C鸦片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道光皇帝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解释鸦片战争失败后将要割地赔款的情由,这从本质上说明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未作深刻的分析和总结,而只是畏敌妥协,与英方妥协议和的表现,所以AB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未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即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落后于西方近代先进的工业文明。15.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A.嫡妻的地位日渐下降

B.父系家长权力日趋巩固C.家庭成员关系已经平等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参考答案:B16.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参考答案:A17.《波茨坦公告》宣布:“欺骗与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由此看来A.盟国更加注重彻底根除日本的军国主义遗毒B.盟国允许日本在民主主义原则下生存与发展C.对日处置方式与巴黎和会对德处置方式相似D.此公告埋下了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祸根参考答案:B【详解】“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说明要消除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体现要日本实现民主,“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说明允许日本在民主主义原则下生存与发展,故B正确;A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巴黎和会对德处置方式很严厉,二战后对日处置不彻底,故“处置方式相似”错误,排除C;根据“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说明要消除日本的法西斯主义,故“此公告埋下了后来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祸根”表述错误,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权威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体现要日本实现民主,“日本后参加国际贸易关系当被允许”,联系所学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的惩办的史实分析解答。18.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这段言论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

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

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清代司法制度有很强的专制和人治色彩,材料中对司法制度的表述符合史实,没有恶意污蔑,故A项错误;外国人借口中国司法的弊端,为其可以在华不遵守中国的法律提供依据,故B项正确;近代外国在中国享有的是领事裁判权,而不是对中国司法的完全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司法领域,不能成为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的借口,故D项错误。19.理性的职能是认识,理性的行为即基于人的知识。但知识是有限的,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始终正确地指导人的行为,因此,依靠理性来建立道徳是不可能的。支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 B.朱熹 C.卢梭 D.康德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依靠理性建立道德,故A项与题意不符;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与理性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依靠理性来建立道徳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材料认为人类道德的原则和基础并不是外在的,它就在于人类的心灵之中,是人类的道德情感和意志自律,这和卢梭的主张一致,故C项正确;康德主张外在的自律,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20.晋国介子推给晋文公的绝命血诗中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为了表达对介子推高风亮节的追崇与痛惜之情,便下令把介子推死难(被烧死)的日子定为一个特殊的纪念节日,即我们今天的:A.腊八节

B.清明节

C.寒食节

D.端午节参考答案:C21.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A注意时间提示是“民国二十六年”,公元纪年是1937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陷入困境,排除D;民主共和制度是1912年确立,时间隔太远,排除C;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是1928年,时间不对,排除B;1937年是抗日战争开始,当时号召全民族统一抗战,所以答案选A。22.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举措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

B.官营专卖

C.市坊制度

D.朝贡贸易参考答案:B23.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字代“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A.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C.反侵略反封建的决心

D.进行文字的一次重大变革参考答案:A24.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

)即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这一制度应是A.科举制度

B.君主制度

C.分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参考答案:A2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元8世纪,波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往欧洲B.元代王祯成功创制铜活字,发明了转轮排字盘C.南宋的《萍洲可谈》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D.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参考答案:D1044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一书中介绍了三种火药配方,以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不同目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往欧洲,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元代王祯成功创制的是木活字,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北宋的《萍洲可谈》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26.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参考答案:答案:D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27.苹果在《圣经》中被称为禁果,在西方语境中有神圣之果、智慧之果、争端之果等寓意。宗教改革袖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这一名言A.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体系B.表达对改革充满信心和希望C.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D.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即体现了路德的反封建思想,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建基督教信仰体系,也没有体现宗教改革,故AB项错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应是“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故C项排除。28.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

A.构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C.有了法律依据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参考答案:C29.“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参考答案:A30.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据材料“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故B排除。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C错误。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过于片面和绝对,故D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生主义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成功解决了从古至今的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材料一辽太宗为了统治属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类型的各族人民,建立了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和南面官(以其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蕃汉分治”的双轨制官僚机构。南面官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共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军政决策权主要在北枢密院:“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史部。”即元好问所说的:“北衙不理民,南衙不理兵。”——摘编自刘本年《试论辽朝“因俗而治”的国策及意义》材料二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属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城内实行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成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蒋介石为急于使红军出师作战,才同意红军改编和设总指挥部,并答应不派参谋长。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联合政府在延安正式建立,通过议会选举成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中国两个政权由尖锐对立转变为并存合作的局面。——摘编自李荣武、范丽梅《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材料三“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未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摘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蕃汉分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突出特点,并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7年9月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合作局面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契丹与汉族地区的事务,统治权掌握在契丹人手中。突出特点:因俗而治。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文化融合。(2)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民党统治及利益受到日本侵略的直接威胁,同意合作抗日;中共积极倡导合作,并做出了让步。(3)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共他少数民”归纳出采用不同的制度管理契丹与汉族地区的事务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不同民族实行政策可知是因俗而治;第三小问作用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政治统治、经济发展以及民族融合等角度思考回答。(2)依据材料二“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成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民族矛盾、抗日战争开始以及中共部分让步等角度思考回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的信息和所学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理论意义,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大业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回答现实意义。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西方官员问责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参考答案:(1)特点:加强立法,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制度规范化;巡视系统多元化,巡视范围扩大、效率提高;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注重内部反腐。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逐利风气日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2)不同:即清期最高统治者不受监督,近代西方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明清时期是官员內部的监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还通过新闻媒介实行社会监督;明清时期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君主权威和地位,近代两方是保证民主制度的落实。(前2点各,最后一点,评价:都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改善政治风气;都有利于建设良好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但由于目的和所处时代、方式不同,在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在材料一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等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至于原因则要从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会导致官员们利益熏心、贪污腐败等方面分别分析。(2)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要从巡视的具体对象不同、巡视的目的不同、巡视监督的方式不同等方面进行比较,例如,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监督方式是内部监督而西方则是社会监督等。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时主要从二者的共性和不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就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品、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高考资源网材料二: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一度“谤满天下”。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曾做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改编自《清史稿》、《辛亥前夜》和梁启超著《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等(1)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材料一中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李鸿章作为“裱糊匠”的作为?(9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在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积贫积弱、思想封闭守旧的时代背景下,(2分)李鸿章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2分)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分)(2)①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李鸿章学习西方,开办洋务,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3分)②但其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学习西方限于器物层面,其失败反映了其所处时代和阶级局限,也与其自身见识不明有关;(3分)③洋务运动的失败,根于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而不是李鸿章个人所能决定的;(3分)试题分析:李鸿章。(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李鸿章主张引进西方的技术,练兵制器,进行工业化建设,这种思想和实践在当时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的中国具有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2)李鸿章的行为虽然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但是其作用也不易夸大,因为其目的是维护的封建的腐朽的统治,这就注定了其努力实现王朝中兴的愿望不会最终实现。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