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学概论
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史学概论
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1第六20世纪西方史学第一节20世纪前的西方史学一、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史学二、中世纪的欧洲史学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四、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五、19世纪的西方史学第二节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一、倡导新史学二、马克思主义史学影响不断扩大三、历史学分支学科和跨学科史学方法四、关注现实和历史研究问题意识的加强第三节20世纪西方史学主要思潮一、法国年鉴学派二、历史人类学三、全球史四、环境史五、历史哲学六、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第六20世纪西方史学第一节20世纪前的西方史学2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史学古希腊史学是西方史学萌生和最初的发展时期,它与后来的古罗马史学共同构成了西方史学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即古典史学阶段。古典史学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历史的真实。希腊文“历史”(ιστορια)一词,原意是“通过对目击者的调查,获得事实的真相”。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史学古希腊史学是西方史学萌生和最初的发展3《荷马史诗》《荷马史诗》(HomericEpic)包括《伊利亚特》(theIliad)和《奥德赛》(theOdyssey)两部分,基本上用伊奥尼亚方言写成,内容主要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古希腊联军远征小亚细亚城市特洛伊的战争。《荷马史诗》是用史诗形式记载希腊民族幼年阶段的史书。
《荷马史诗》4《伊利亚特》分为24篇,约1.5万行诗句,描述特洛伊战争的经过,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名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叙述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结束于赫克托尔的葬礼。《伊利亚特》分为24篇,约1.5万行诗句,5《奥德赛》约1.2万行诗句,同样分为24篇,描写希腊将领奥德修斯胜利后,归国途中的十年漂泊。叙事集中在最后一年的几十天。两部史诗风格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评价称:《伊利亚特》是简单史诗兼英雄史诗,《奥德赛》是复杂史诗兼性格史诗。《奥德赛》约1.2万行诗句,同样分为24篇6希罗多德《历史》
这部巨著以希波战争为主题,描述了从利底亚的克罗苏斯的统治时期(公元前560—前548年),到公元前478年希腊人击败波斯人的入侵之前希腊与小亚细亚之间的关系。《历史》是西方史学第一部用叙述体撰写的通史性著作。希罗多德重视探求历史过程的因果联系,重视历史的警世作用,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罗多德《历史》7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在公元前430年完成《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的先河。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在公元前430年完8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是一场发生在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国为首阿卡同盟两大城邦集团之间旷日持久的争夺霸权的战争。修昔底德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自称战争一开始就有了记述这次希腊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战争的想法。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9
该书有用抽象的和永恒的“人性”来解释和理解历史发展、纪年方法不精确等瑕疵。但作者资料收集广泛,史料考订严谨,以求真的态度对待历史现象,探讨了政治、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特别是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全书文字生动流畅,史料翔实,为后世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古代军事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该书有用抽象的和永恒的“人性”来解释和理解10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前400年),古希腊历史家出身雅典贵族,公元前424年当选为将军。因安菲波利斯战役中驰援不力,被驱逐出雅典。二十年后返回雅典,不久去世。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11色诺芬《希腊史》、《长征记》
色诺芬是抱着续补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目的开始写作史学著作的。这部《希腊史》所叙的史事始于公元前411年,而且恰好从修昔底德断笔的句子开始衔接,止于公元前362年的曼提尼亚战役。
色诺芬《希腊史》、《长征记》12《长征记》是色诺芬最出色、流传最广泛的著作。全书共七卷,大体是根据色诺芬自己行军中所作的记录整理而成,记载公元前401-前400年,希腊万人军从萨狄斯出发,去波斯助小居鲁士争夺王位,无结果,途径“两河流域”、亚美尼亚、小亚细亚返抵黑海沿岸特拉皮佐(Trapezos)的历程。《长征记》是色诺芬最出色、流传最广泛的著作13
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公元前354年),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生于雅典,苏格拉底的弟子,反对希腊的民主制度,拥护斯巴达的贵族专制政体。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公14费边·毕克托《罗马史》
第一位著名的罗马历史学家是费边·毕克托(FabiusPictor,约生于公元前254年)。他出身于罗马的名门贵族,其祖先中有多人曾当选为执政官,世有清名。毕克托曾在罗马军队中供职,亲身参加过第二次布匿战争。他写了一部《罗马史》,始自传说时期,止于公元前3世纪末年,对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经过有精详的记载。波里比阿和李维都曾读过毕克托的著作,李维曾以崇敬的心情,称毕克托为罗马“最古老的历史家”。
费边·毕克托《罗马史》15加图《罗马史源论》《罗马史源论》(Origins)7卷,是第一部用罗马民族语言写成的历史著作,前3卷追述了罗马和其他意大利城邦的起源,第4、第5卷专记第一、第二次布匿战争,第6、第7卷叙述第二次布匿战争至公元前149年间的历史事件。书中资料有不少是作者的亲身见闻,翔实生动,但原书早已散失,只有从他人的征引中略窥其貌。加图《罗马史源论》16
加图(CatotheElder,又译为老伽图,公元前234—前119),古罗马史学家,出身罗马显贵,曾任执政官和监察官。他是罗马贵族中保守派的典型代表,鼓吹“罗马至上”,竭力维护罗马传统,致力于抵制希腊文化的影响。加图(CatotheElder,又17恺撒《高卢战记》、《内战记》《高卢战记》是古罗马历史学家恺撒的代表作,记述他在高卢征战的经过以及他两次侵入不列颠岛的情况。全书共7卷,公元前58年至前52年基本上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但恺撒直至公元前50年才离开高卢,因此缺了两年的事迹,为了补起这一空缺,恺撒死后,他的幕僚、史学家奥卢斯·伊尔久斯续写了第8卷。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置功过是非于客观的叙述中,全书除了卷2之59节、卷5之54节、卷6之11节三处采用第一人称外,其余都是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的。恺撒《高卢战记》、《内战记》18恺撒(JuliusCaesar,公元前100—前44年),或称恺撒大帝,古罗马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演说家、作家、历史学家。恺撒(JuliusCaesar,公元前100—前44年),19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ius,一译萨鲁斯特),著有《朱古达战争》、《喀提林阴谍》、《罗马史》。《朱古达战争史》所记的是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用兵努米底亚同其国王朱古特交战的史事。在萨鲁斯特看来,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长期的、血腥的、胜负难分和反复无常的战争”,而且是“第一次对贵族的横傲进行抵抗的战争”。
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ius,一译萨鲁斯特),著有20
在这部著作中,撒路斯提乌斯详细描述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尤其关注作为地中海强国的罗马在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原因。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罗马社会道德的败坏是罗马共和国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因素。书中三处使用了插叙这种叙述手段,这种写作形式普遍出现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作家的著作中。在这部著作中,撒路斯提乌斯详细描述了这场战21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ius,一译萨鲁斯特,公元前84-前34年)是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家、史家。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ius,一译萨鲁斯特,公元前8422李维《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
李维(TitusLivius,公元前59—公元17)一生亲历了罗马共和向帝制的转变,领略过奥古斯都时代的繁荣,他为了挽救中后期的罗马,避免罗马共和国覆灭,用毕生的精力著述了罗马史巨著《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即《建城以来史》,亦称《罗马史》,共142卷,记述自传说中的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至公元前9年的史事。李维撰史的目的在于歌颂罗马的伟大和祖先的业绩,寓道德说教于叙史之中,他兼具历史学家的公正与良知和文学家的才华。李维《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23
李维(TitusLivius,公元前59—公元17),古罗马历史学家,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塔维乌姆城(今帕多瓦)。李维(TitusLivius,公元前59—公元17)24普鲁塔克(Plutarch)《希腊罗马名人传》《希腊罗马名人传》,亦称《传记集》,普鲁塔克的代表作,共50篇,深刻地反映了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印记,完善了自色诺芬草创以来的传记体史书的体例,最终确立了西方史学中传记体史书的地位,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普鲁塔克(Plutarch)《希腊罗马名人传》25
普鲁塔克(Plutarch,约46—l20)是古代希腊、罗马最杰出的传记作家和道德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约46—l26阿庇安(Appian
)《罗马史》
《罗马史》上始于罗马王政时代,下止于2世纪初图拉真皇帝时期,包括罗马将近900年的历史。流传至今的《罗马史》有11卷是完整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西班牙战争史、布匿战争史、马其顿战争史、米特里达梯战争等以及内战史。从体例上看,大体上是以国家或重大事件命篇名,每一次战争用一卷叙述始末,每一篇构成一个历史专论,可以说是西方史学史上的纪事本末体。阿庇安(Appian)《罗马史》27
阿庇安(Appian,约公元95—165),古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希腊人,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一生的实际和家世不详。早年在家乡官居要职,享有权势,后寓居罗马,成为罗马帝国的拥护者和鼓吹者,曾任皇帝哈德良时期金库检察官、埃及财政督察等职。阿庇安(Appian,约公元95—165),28塔西佗(PubliusCorneliusTacitus)《日耳曼尼亚志》、《历史》、《编年史》《日耳曼尼亚志》是塔西佗另一著作《阿古利可拉传》的姊妹篇,也是现存的有关古代日耳曼人的社会组织、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的最早的、最详细和最完备的文献。恩格斯在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论古代日耳曼人的历史》等著作的时候,就把它作为主要史料之一。《日耳曼尼亚志》中对日耳曼人的起源和传播的描述,还成为后来“日耳曼起源说”和“罗马起源说”这一历史论争中的重要证据。塔西佗(PubliusCorneliusTacitus)29
塔西佗(PubliusCorneliusTacitus,约56—120),古罗马历史学家、文学家,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塔西佗(PubliusCornel30波里比阿(Polybius)《罗马史》
亦称《通史》,由第一次迦太基战争开始,主要叙述了公元前220—前146年间的历史,共40卷。详细论述了罗马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罗马打败迦太基、征服地中海东部的原因,但完整流传至今的只有前5卷,叙述到公元前216年,其他则以片断或引用的形式存在于李维及普鲁塔克的著作中。波里比阿在《罗马史》中提出了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深化了希腊史家倡导的垂训史观,主张“以史为鉴”。波里比阿(Polybius)《罗马史》31波里比阿波里比阿(约公元前201—前120),古希腊著名史学家,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作为当时人写当代史,视野开阔,史料准确,注重历史的因果关系和真实性,强调历史的垂训作用,体现了古希腊史学传统,成功地发展了修昔底德史学的基本精神。波里比阿32中世纪的欧洲史学神本史观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不是自发的历史过程,而是神定的。上帝不仅创造了万物,而且也支配万物,包括国家、民族和个人。《圣经》具有绝对的权威,它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以及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成为中世纪欧洲史学的理论基础。这样,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一改古希腊、罗马史学致力于对历史真实的追求,而是对《圣经》和神学教义的诠释。中世纪的欧洲史学神本史观的基本观点33卡西奥多罗(Cassiodorus)《哥特史》、《文牒汇编》《文牒汇编》保存了不少研究哥特王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保罗(PaultheDeacon)《伦巴德人史》
主要内容为日耳曼部族中的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建立王国的历史。该书始于上古神话时期,止于744年,收集有不少欧洲中世纪重要的文献资料。卡西奥多罗(Cassiodorus)《哥特史》、《文牒汇编》34《马可·波罗游记》
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该书掀起了一股东方热,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马可·波罗游记》35
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1324),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马可·波罗(MarcoPolo,1236格雷戈里(GregoryofTours)《法兰克人传》
第1卷始自“创世纪”,最后1卷终于公元591年,事愈近则记述愈详。从书中大部分内容跨越的时间来看,它可以被称作为格雷戈里时期的当代史。
格雷戈里(GregoryofTours)《法兰克人传》3720世纪美国的著名史学家J·W·汤普森在其史学名著《历史著作史》中对《法兰克人史》有过很高评价:“在图尔主教格雷戈里的著作中,中世纪史学迈入了大踏步前进的时期,树立了楷模,规定了形式,唱出了尔后600年(公元600-1200年)间基本上占统治地位的主调”。20世纪美国的著名史学家J·W·汤普森在38格雷戈里是法兰克王国第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墨洛温王朝时期法兰克王国唯一的历史学家,著有《法兰克人史》、《奇迹集》、《教父列传》等,被誉为“蛮族的希罗多德”。格雷戈里是法兰克王国第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墨洛温王朝时期39艾因哈德(Einhard)《查理大帝传》
爱因哈德流传下来的著作有五种,其中以《查理大帝传》最有价值。这部著作写于他住在塞利根施塔特期间。加洛林时代的文风专以摹仿古典作家为能事,艾因哈德撰写《查理大帝传》也是以苏埃托尼乌斯的《十二凯撒传》为蓝本的。这部传记虽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多溢美之词,但仍不失为一部传世之作。查理大帝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和个人喜怒哀乐及隐私等,都跃然纸上。
艾因哈德(Einhard)《查理大帝传》40艾因哈德约在公元770年出生于法兰克国家东部美因河下游一个有地位的封建主家庭里,779年后被送进富尔达修道院受教育。由于艾因哈德学习出色,才智过人,在他刚过二十岁的时候被这个修道院的院长鲍古尔富斯推荐到查理的宫廷去供职。艾因哈德约在公元770年出生于法兰克国家东部美因河下游一个有41比德(BedaVenerabilis)《英国教会史》
以罗马天主教会在不列颠的布教为主要内容,记述自奥古斯丁(Augustin)受命来不列颠布教开始直到罗马天主教在各国相继取得胜利前后一百余年的历史。作者为搜集材料,煞费周章。他在书的前言中列举了许多教会人士从不列颠各地区,甚至远自罗马教廷为他提供资料。作者本人除利用前人著作之外,也尽力在本地区征集口头或文字材料。这就使得大量珍贵史料凭借这本名著保存下来。
比德(BedaVenerabilis)《英国教会史》42比德(约673—735),生于韦尔河(Wear)畔,是英国历史上最早的卓越历学史家。他毕生的著述成果,计三十六种(一说三十七种)。著述的大部分是对《圣经》的阐释,有些是对圣徒的记述,还有一些以天文、历法、音乐、哲学、语法、修辞、算术、医药等为内容的作品,则是供听课者学习的教材。比德(约673—735),生于韦尔河(Wear)畔,是英国历43鄂图(OttovonFreising
)《编年史》、《皇帝腓特烈传》
鄂图(约1114—1158),弗赖辛的主教,中世纪德意志著名史学家,著有《编年史》和
《皇帝腓特烈传》,前者记述了《圣经》“创世纪”到1146年的世界历史进程;后者主要记述了腓特烈皇帝的军事生涯。鄂图(OttovonFreising)《编年史》、《皇44涅斯托尔(Nestor)《往年纪事》《往年纪事》是关于基辅罗斯的重要而著名的编年史,写于12世纪初。史学界一般认为该书作者是基辅城的佩切拉修道院修士涅斯托尔。该书运用传说、神话、英雄歌谣等民间口头创作的文学形式,上溯斯拉夫人的起源,下至1110年,详细记载了留里克称王、奥列格建国、王公们的征伐和内讧、争当基辅大公的经过、对外征战、王朝世系的更迭,以及基督教都主教和大主教产生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资料。
涅斯托尔(Nestor)《往年纪事》45《往年纪事》中关于基辅罗斯建国记述的影响持续数世纪而不衰,一直到18世纪始终被看作对史实的追述或传说。但后来竟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成为东斯拉夫史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往年纪事》中关于基辅罗斯建国记述46《往年纪事》流传下来的版本有三种。第一种版本大约是1113年由涅斯托尔撰写的。第二种版本是由维杜比茨修道院院长西尔韦斯特尔(Сильвестр)于1116年编写的,收在《拉夫连季编年史》中而流传下来。第三种版本是基辅佩切拉修道院大约于1118年修编的,收在《伊帕季编年史》中。一般认为第一种版本最接近原书。《往年纪事》流传下来的版本有三种。第一种版47《加尔编年史》
作者是鲍莱斯瓦夫三世宫廷一名本笃会修士,着重记述皮亚斯特王朝的历史。德乌戈什(JohnDlugpsz)《波兰通史》
德乌戈什力图在世界历史的广阔背景下,描述波兰的历史进程,对波兰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加尔编年史》48科斯马斯《波希米亚编年史》
具体描述了1125年以前捷克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达利米尔编年史》
韵文体的编年史,记述从捷克始祖至十四世纪初的全部历史。科斯马斯《波希米亚编年史》49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人文主义史的基本理论特征历史是人的主动活动的记录,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历史的主人是人,历史发展的中心是人,而不是上帝。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欧洲史学出现了世俗化过程。《圣经》失去了中世纪时的绝对统治地位,历史研究的重心不再是教会史或以教会活动为中心的编年史。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人文主义史的基本理论特征50布鲁尼(LeonardoBruni)《佛罗伦萨史》
布鲁尼(1370—1444),1370年出生于阿雷佐(Arezzo),故也被称为利奥纳多·阿雷提诺(LeonardoAretino),曾任佛罗伦萨执政官,1444年谢世。布鲁尼是西方研究古希腊文学的先驱之一。他对希腊和拉丁的古典文学作出极大贡献,促成了对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狄摩西尼、柏拉图及埃斯基涅斯(Aeschines)的翻译。他是“继古代(史家)楷模之后写出历史著作的第一位人文主义者”,首先在历史研究中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开一代史学风气。布鲁尼(LeonardoBruni)《佛罗伦萨史》51布鲁尼与《佛罗伦萨史》布鲁尼与《佛罗伦萨史》52马基雅维里(NiccolòMachiavelli)《佛罗伦萨史》
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乐家、诗人、浪漫喜剧剧作家、历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半岛上的佛罗伦萨。他曾投身政治,任佛罗伦萨共和国十人委员会秘书长,显示了他的政治才华。在共和国遭到颠覆、君主制复辟的时候,他遭到逮捕后又被释放,在佛罗伦萨近郊的乡间过着隐退的生活。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53
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他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所写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共和主义理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541523年朱理当选教皇,为克莱芒七世,重新起用马基雅维里,让他编写《佛罗伦萨史》(TheHistoryofFlorence),他将新书献给教皇,被赏赐120金币。该书被后人认为是“人文主义史学的结晶”。马克思对其有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杰作”。《佛罗伦萨史》的主要内容,始于日耳曼人入侵,止于15世纪末洛伦佐·美第奇病故。《佛罗伦萨史》通过人的活动描述佛罗伦萨的历史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究历史过程的因果联系,企图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1523年朱理当选教皇,为克莱芒七世,重55《佛罗伦萨史》运用夹叙夹议的史学手法,通过议论提出了有产阶级和民众之间的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思想,首次试图探讨国家及政权的本质,而不是像之前一切归咎于神意。该书是体现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史学思想的优秀代表作,完全抛弃了中世纪的宗教史观,以人的活动为中心来描述和解释历史,集中体现了其史学“历史与政治一体”的特点,并最早涉及了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主义史学者认为其“已经用人的眼光观察国家,他们是从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意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佛罗伦萨史》运用夹叙夹议的史学手法,通56马基雅维里与《佛罗伦萨史》马基雅维里与《佛罗伦萨史》57俾安多(FlavioBiondo)《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
俾安多(1388—1463),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精于古物鉴定,对欧洲考古学的兴起有奠基之功;同时熟悉史料的存在状况,并善于考证史料的真伪和辨别史料价值的高低。他毕生研究罗马史以及西欧各国兴起的历史,建树颇多,利用丰富的原始资料,见解独到。其代表作有《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胜利的罗马》、《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等。学界普遍认为是他率先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俾安多(FlavioBiondo)《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58《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共有31卷,所述史事始于公元5世纪西哥特人对罗马帝国疆域的大举进攻,广泛论述了从公元410年西哥特族人劫掠罗马城到1442年的欧洲和基督教国家的历史,并记载了这一时期意大利城市的兴起和意大利人的尊严、荣誉重新勃起的历史。这部书基于大量原始资料、考古发掘、古物鉴定,精于史料鉴别和考证,按编年体裁撰写,并最早提出“中世纪”一词的最初概念,为人文主义史学界提供了新的世界史分期方法,是俾安多著作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近代史学一个里程碑”。《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共有31卷,所述59
俾安多与《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俾安多与《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60康敏斯(PhilippedeCommines)《回忆录》
康敏斯不仅是学者,而且是地位显赫的政治活动家。15世纪末,他曾奉命出使威尼斯和米兰,深受当时意大利文化的熏陶。他的代表作是8卷本《回忆录》,强调国家统一,注重分析历史进程的因果联系,是一部体现人文主义政治史观的杰作,对16世纪后的法国政治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敏斯(PhilippedeCommines)《回忆录》61
康敏斯(1447–1511),被誉为“第一个真正的近代作家”(thefirsttrulymodernwriter)以及“自古典时代以来第一个具有批判精神和哲学思考的历史学家”。康敏斯(1447–1511),被62波丹(JeanBodin)《理解历史的方法》
让·波丹(JeanBodin,1530-1596),近代西方著名宪政专家,法国政治思想家,杰出的法理学家、历史哲学家,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因他的主权(sovereignty)理论而被视为政治科学之父。从1566年起,他相继出版了《史学易解》(亦译《理解历史的方法》)和《论政体六书》两部著作,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主权学说。波丹(JeanBodin)《理解历史的方法》63《理解历史的方法》,是欧洲近代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学理论著作,也使得他成为近代早期欧洲最杰出的史学思想家。在此书中,他探讨了历史的价值、历史的本质、历史著作的形式和类别、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以及如何把握历史的分期等诸多问题。他反复强调并阐述了历史研究所具有的重要实用价值,强调了历史著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并主张研究历史要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即先研究世界史、然后再研究各地区和各民族的历史。《理解历史的方法》,是欧洲近代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64
在我国,李大钊在《古与今》中介绍和赞赏波丹对于历史退步学说的批判,并在《史学思想史》中对波丹的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李大钊指出,波丹企图建立一种新的历史学说,以代替中世纪流行的观念,高明之处是于实用的倾向中含有科学价值的追求,而且他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实际受益于他的法律研究,其历史观是对伊壁鸠鲁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政治史观点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就地理问题而言较之孟德斯鸠为显著;波丹举许多例子说明“七”、“九”、“十二”等一些神秘的数字决定了帝国的生存期,包含占星术的理论;波丹对历史过程的思考并没有将历史进步延伸到未来,不过又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类在地球上的境遇,避免了宿命主义。在我国,李大钊在《古与今》中介绍和赞赏波65
李以批判的眼光揭示波丹史学观念的贡献与局限,认为“鲍丹的新历史观,在史学上的贡献,如此其大,我们不能抹煞他的伟大的功绩”。李以批判的眼光揭示波丹史学观念的贡献与局66波丹与《理解历史的方法》波丹与《理解历史的方法》67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理查三世传》
《理查三世传》和维吉尔的《英国史》一起被视为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历史著作。该书以罗伯特·霍莫写作的编年史为依据,在写作中模仿罗马历史学家的形式,像修昔底德那样虚构了许多演说辞,并且有意避免将事件按年代罗列,而精心设计、组织,使整部著作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散文式的历史写作影响深远,缩短了与欧洲大陆人文主义史学的差距。该书也被文学史家认为对莎士比亚戏剧《理查三世》有重要的影响。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理查三世传》68托马斯·莫尔与《理查三世传》托马斯·莫尔与《理查三世传》69培根(FrancisBacon
)《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
培根,英国启蒙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律师、法官和作家,他将归纳方法引入科学研究,从而开创了实验科学的时代,并最终献身于科学实验。他为历史学贡献了《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并且在自己的散文中,提出历史是人们学习政治、为人处事的最好教材这一影响深远的观点。不过可能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观点,他在历史写作中,并不仔细分辨史料的来源,甚至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创造出史料。培根(FrancisBacon)《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70《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对政治立法描写完整,但却忽略当时的人文主义发展,同时对经济等问题也总是从立法者的角度当做行政问题对待。作者还按自己的理解删改了部分资料,将在个人见解和其他材料以精确史实的外貌加入其中。虽然这些都是为了澄清和阐述问题而无意为之,但这部记述亨利七世的“短文”,却因文笔出众、分析透辟、见解精明、描绘卓越从而对后世论述这一主题的历史著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不过,《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最终被兰克以后越来越强调历史的客观性的批判历史学家们请出了信史的行列。《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对政治立法描写71培根与《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培根与《国王亨利七世统治时期史》72佛拉西斯(MatthiasFlaciusIllyricus)《马格德堡世纪史》
以支持路德新教改革的历史学家弗拉西斯(1520-1575)为首的7位编者在马格德堡编写的基督教历史丛书,因编写地得名。首次出版于1559—1574年。共13卷,每卷记录百年历史,记事止于1298年,记述公元纪年以来13个世纪的历史。作为基督教历史书,该丛书在历史的创造者、世界历史进程以及历史发展动力等问题上,不意外地保留了中世纪的观念,坚信上帝的作用。佛拉西斯(MatthiasFlaciusIllyric73
但在宗教改革时期,编写历史也是新教用来与罗马教廷对抗的手段。因此该丛书堆砌大量历史资料,以一切可能的手段证明教皇是与基督对立的伪基督,天主教会是伪基督的帝国。但因其反对教会的态度,迎合了当时世俗王公的需要,受到他们的欢迎,出版后有很大影响。但在宗教改革时期,编写历史也是新教用来与74佛拉西斯与《马格德堡世纪史》手稿佛拉西斯与《马格德堡世纪史》手稿75巴洛尼奥(VenerableCesare
Baronius)《教会年代记》
因为《马格德堡世纪史》的成功,教会在特伦特宗教会议(1542—1563)上决定编写新的教会史与之对抗。基督教历史学家、梵蒂冈图书馆馆长、红衣主教巴洛尼奥受命进行这项工作。经过巴洛尼奥十数年的刻苦钻研,《教会年代记》第一卷于1588年由梵蒂冈出版社出版,其余11卷也在1607年之前陆续出版。
巴洛尼奥(VenerableCesare
Baroniu76
该书编年止于1198年,严格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其编撰形式与《马格德堡世纪史》相近,同样资料丰富。巴洛尼奥本人学识丰富,且有梵蒂冈图书馆的大量藏书作为后盾,以神学理论探讨为目的,针对《马格德堡世纪》的论点,他逐条进行证伪。这种写作方式在当时的读者看来比较枯燥,因而该书没有取得教廷期望的巨大影响力,但在历史学方法上这种证伪的方式值得高度评价。巴洛尼奥在《教会年代记》中首先使用“黑暗时代”这一术语描述公元500年到1000年的欧洲文明。该书编年止于1198年,严格按时间顺序记77
巴洛尼奥(1538—1607),梵蒂冈图书馆馆长、红衣主教、历史学家。巴洛尼奥(1538—1607),梵蒂冈图书馆馆长、红衣78弗兰克(SebastianFranck)弗兰克曾加入新教,尽管很快又退出,但仍不时受到迫害。他的史学著作《世界志》、《德国史》和《编年史、年代记和历史典籍》等,强调历史进程实际上就是向理性前进的过程;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历史按照一定合理的顺序发展变化。弗兰克(SebastianFranck)79
弗兰克(SebastianFranck,1499-1543),16世纪德国的自由思想者、人文主义者、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激进的改革者。弗兰克(SebastianFranck80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思潮的特点强调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重视经济、文化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历史研究的领域明显地扩大了;崇尚理性的力量,用理性的科学分析代替盲目的信仰,通过历史研究痛斥教会的荒谬、虚伪和凶残;在历史研究中则倡导批判主义精神,不囿旧说,勇于提出或坚持自己的观点;开始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了历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思潮的特点81孟德斯鸠(CharlesdeSecondat,BarondeMontesquieu)《罗马盛衰原因论》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著有《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等。他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孟德斯鸠(CharlesdeSecondat,Baro82《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罗马的有关史料来阐发作者的政治主张,反对当时的专制暴政,为共和国制度提出历史与理论的辩护。他认为罗马史的关键所在,就是“罗马人由于本身遵守的原则征服了所有的民族;可是当他们的目的一旦实现的时候,他们的共和国反而无法维持了。应当改变他们的统治制度,而在这新政府中所应用的、和先前的原则相矛盾的原则却把罗马的伟大搞垮了”。《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罗马的有关史料来阐83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84伏尔泰(Voltaire)《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
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政论家,在实践上,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同时也被后人尊称为“启蒙主义史学大师”、“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伏尔泰(Voltaire)《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85《路易十四时代》出版于1751年。在本书的漫长写作期间,因逃避政府通缉,他于1734年逃往西雷,1737年逃往布鲁塞尔。到1751年本书脱稿时为止,著者在二十年间被放逐五次,被囚禁两次。这部著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而且也涉及科学、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伏尔泰谈到撰写此书的目的时说:“作者企图进行尝试,不为后代叙述某个个人的行动功业,而向他们描绘有史以来最开明的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面貌”。这种观念对当时和后来的西方史学发展,特别是文化史的研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路易十四时代》出版于1751年。在本书86《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文化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而且也被公认为是近代文化史学的滥觞。法国历史学家米什莱和朗松在评价《路易十四时代》时说:“每一章都是一篇明晰畅达和才思充溢的杰作。他(伏尔泰)把许多材料缩写成短小精悍的故事,引人入胜。”《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文化史研究的奠基之87《风俗论》是《路易十四时代》的姊妹篇。伏尔泰认为,世界并不是为几个君主和效力于君主的人而存在,历史学家不应该为某些暴君而把整个人类当成牺牲品。因此,历史学家应更多地研究各民族的风俗和人类的精神。本书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风俗论》是《路易十四时代》的姊妹篇。伏88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89吉本(EdwardGibbon)《罗马帝国衰亡史》
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历史著作,共六卷,分期出版。第一卷出版于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于1781年,第四、第五、第六卷出版于1788年。该书主要内容是罗马帝国后期和拜占廷帝国的历史。时间始于98年,到1453年止,有1300余年;空间则遍及古代世界的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全书所表现出的广阔的历史视野、渊博的学识、古代与近代严密的历史连续性,以及大胆的历史批判精神等,都体现出欧洲启蒙运动的广泛影响。吉本(EdwardGibbon)《罗马帝国衰亡史》90
另外非常值得称道的是,吉本非常重视占有原始资料。他从小就广泛地阅读和钻研过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原作,遍览罗马帝国自创建以来的各种文献资料,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史料;同时他悉心研究古代文物,搜集古代货币,考证古代铭刻,以弥补文字材料的不足。另外,他还非常重视利用前代史学家们尤其是17和18世纪的史学家们所搜集起来的原始资料及其研究成果,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层次。吉本还对史料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所以他这部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后来许多历史学家都引用这部书的材料。另外非常值得称道的是,吉本非常重视占有原91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92哥廷根学派形成于18世纪60年代的近代历史学派,因主要代表人物均任教于哥廷根大学而得名。在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前,哥廷根可以说是德国最有影响的历史研究场所。学派创始人加特勒(JohannChristianGatterer,1729—1799年),1757开始担任哥廷根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开创了专题研究班(similar)的教学研究方法,代表作为《世界史》。哥廷根学派93
学派领袖施罗塞尔(AugustLudwigvonSchlozer,1735—1809),1769年开始主持历史讲座,强调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重视政治史之外的文化发展,代表作为《世界通史》。后期代表海伦(ArnoldHermannLudwigHeeren,1760—1842),曾任哥廷根大学校长,代表作有《古代主要国家的政治、交通和商业》和《欧洲国家制度及殖民地史》。学派领袖施罗塞尔(AugustLudw94
该学派融合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史学思想,既具备伏尔泰的“世界主义”观念和文化史传统,也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是18世纪欧洲理性主义史学向19世纪浪漫主义史学转变的桥梁。在史学方法上,该学派重视原始史料的搜集辨析,反对抽象思维,倡导专题研究与分工合作,重视与史学有关的其他学科,如文字学、钱币学、纹章学、谱系学的研究,为19世纪以尼布尔和兰克为代表的批判史学奠定了基础。该学派融合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史学思想,既95
施罗塞尔是哥廷根学派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其代表作有《世界通史》、《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贸易史》、《俄国史》等。他认为,世界史应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包括亚洲、非洲国家的历史,而不能用欧洲的历史取而代之。施罗塞尔对世界史的整体性认识,赋予世界史以全新的含义,因而被尊称为“世界史之父”。施罗塞尔是哥廷根学派最负盛名的历史学96维科(GiambattistaVico)《新科学》
维科是意大利哲学家、修辞学家、历史学家和法学家,被誉为“意大利的黑格尔”。1668年出生于那不勒斯,1744年逝世。他毕生以追求最高智慧为生命之旨归。他首次提出荷马是否真有其人的假设,对历史哲学深有影响。在那不勒斯讲授修辞学期间,他公开发表演说《论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1709),阐明教育原则;其后的《论意大利的古代智慧》批驳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体系(笛卡尔的基本原则是“真理即事实”)。1734年,他被那不勒斯国王查尔斯三世任命为王室史官。维科(GiambattistaVico)《新科学》97《新科学》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维科的基本出发点是共同人性论。《新科学》的目的是要探讨人类各民族的共同性原则、文化和规律,维科把这些原则分成关于思想的和关于语言的两部分——要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有理性与经验的结合、哲学(总结真理)与语言学(提供事实根据)的结合。他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神的时期、英雄时期和人的时期,它们对应的政体分别是氏族公社、贵族政体和君主独裁政体,对应的语言则分别是神的语言、象征语言和民众语言。《新科学》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维科的基本98《新科学》既有科学实证,又充满着激情和幻想,但知识庞杂,考据繁琐,学理艰涩,19世纪在欧洲的影响并不很显著。20世纪以后才重新成为西方学界的研究热门。维科的理论对孟德斯鸠、赫尔德、歌德、黑格尔、摩尔根、马克思等都有着相当的影响,他们或多或少沿着其所开创的社会科学中历史学派的路线前进。维科不但开创了社会科学,也开创了近代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乃至文艺心理学。他的门徒克罗齐更将长期深远地影响史学理论。《新科学》既有科学实证,又充满着激情和幻99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100康德(ImmanuelKant)《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
康德(1724
-1804)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Königsberg),并在那终其一生:读书、讲学,还有思考。1770年以前他关注宇宙的生成和天体的运动,《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展示了辩证法的推理过程。其后,号称三大批判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更将这种辩证思维发展到极致,构成了他“批判哲学”的体系。康德(ImmanuelKant)《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101《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是康德的历史哲学名篇。写于1784年康德60岁时。他认为:“人类终极的目的乃是要达到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写出一部人类史,揭示人类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里曾经接近这个终极的目的或者是脱离这个终极的目的各到什么地步,以及要达到这个终极的目的还应当做什么事情。”在文章中,康德以一种“有计划的历史”来指“普遍史”,凡带有这种“目标”或有意识的“计划”的人类即具有“世界公民”的特质,“世界公民”与“普遍史”也都是一种最终的状态。该文以逻辑展开的方式从九个命题叙述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是康德102
通过研究康德在这篇论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历史观,对理解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历史观有直接的帮助。而且康德历史观也深刻影响了黑格尔,黑格尔政治著述的大部分均曾刻意谈论康德于这篇论文中曾指出的若干问题。通过研究康德在这篇论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历103《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搜集了康德的数篇历史哲学论文,包括《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搜集了康德的数篇历史哲学论文,包括《世界104孔多塞(Condorcet,MarieJeanAntoineNicolas)《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孔多塞(1743-1794),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启蒙运动的最杰出代表人物,有法国大革命“擎炬人”之誉。他主张社会政治研究必须引用数理方法,并以此和维科并列,成为18世纪建立有效的社会科学的努力中最有贡献的两个人。此外,他因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提出“人类不断进步”的历史观念,而成为西方历史哲学中历史进步观的奠基人之一。孔多塞(Condorcet,MarieJeanAntoi105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106《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继承并发展了理性主义史学的基本观点。孔多塞认为,人类历史是受普遍规律支配的自然过程,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假如能有一门预见人类进步、能指导进步、促进进步的科学,那么人类所已经作出了的进步的历史就应该成为这门科学的主要基础”,历史是人类进步运动的结果,而不是上帝创造的业绩。《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继承并发展了理性10719世纪的西方史学19世纪是历史学的世纪这句话意指西方史学在19世纪发展成为独立的成熟的学科。其标志为:
1.以德国的兰克史学为最主要代表,西方史学在自身发展中理论与方法渐趋成熟,历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2.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档案机构的建立与加强。19世纪的西方史学19世纪是历史学的世纪1083.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档案材料的公开。
4.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历史学协会等学术组织的成立和学术刊物的创立。
5.在大量史学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史学理论与方法也形成了初步规模。
6.大学设立独立的历史系,建立培养历史专业博士生制度,历史学开始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3.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档案材料的公开。109兰克(LeopoldvonRanke)德国19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代表人物,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主张研究历史必须客观地搜集与研读档案资料,然后如实地呈现历史的原貌。追随他这种史学主张的群体,被称作兰克学派,对后来东西方史学都有重大的影响。兰克(LeopoldvonRanke)德国19世纪最重要110
兰克曾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古典作品,后受尼布尔(BartholdNiebuhr)《罗马史》的影响,由语言学转向历史学。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于1824年出版之后,兰克进入此后任教近40年的柏林大学,主要著作另有《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国史》、《普鲁士史》、《英国史》等。他在当时的史学界声名显赫,并有较高的政治声望,1865年受封为贵族,1882年成为枢密院顾问。兰克曾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古典作品,后受尼布111
兰克主张用纯客观主义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如实客观。为此,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原貌,因而历史学也得以居身科学之列。这种主张是在19世纪初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提出的,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史学家,因为他们正希望史学能摆脱哲学或神学,并和文学艺术区分开而成为一门严肃的科学。在兰克史学影响下,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亦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兰克主张用纯客观主义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112
(1795—1886)《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是兰克的成名作,1824年出版。该书叙述了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的拉丁民族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英格兰、德国的条顿民族从1494到1514年间的历史。(1795—188113兰克史学的特点兰克史学是19世纪西方史学的代表,被称为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由于兰克史学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其主要特点有:
1.研究对象以民族国家为研究单位的政治史是其主要内容,精英政治在当时西方史学中占主流。兰克史学的特点1142.方法论
※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力求应用原始资料。
※在表述上进行如实的、个别化的描述。
※反对根据各种理论或抽象原则概括历史。史学之所以为史学,就在于它拒绝一切归纳、综合、概括等一般性方法。
2.方法论1153.认识论
※坚信史学家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考证与鉴别便可以再现真实的历史。
※相信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与写作中可以不掺杂任何主观因素,做到绝对客观。3.认识论116梯也里(AugustinThierry)法国史学家梯也里力主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解释历史。在《历史研究的十年》、《墨洛温王朝时代的历史》、《第三等级的形成和发展史概论》等著作中,他把阶级关系归结为财产关系,努力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中世纪以来的全部历史的钥匙。梯也里(AugustinThierry)117
梯也里(1795—1856),法国历史学家。他深受法国大革命理想以及圣西门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鼓舞,但他并未像圣西门的大部分追随者致力于实践圣西门的理论,而是转向了历史研究。梯也里(1795—1856),法国历史学家。他深受法国大118米涅(FrançoisAugusteMarieMignet
)《法国革命史》
米涅(1796-1884),法国律师、记者、历史学家。1824年以发表《法国革命史》而成名。1830年他与L.A.梯也尔等人创办《国民报》,进行反政府活动,在反对“七月敕令”的抗议书上签名。后任外交档案部主任,1833年当选伦理与政治科学院院士。1836年被选入法国科学院。此后专心从事16—17世纪欧洲史研究,对档案整理作出重要贡献。除《法国革命史》外,还著有《安东尼奥·佩雷斯与腓力二世》、《玛丽女王史》等。
米涅(FrançoisAugusteMarieMign119《法国革命史》用阶级观点分析法国大革命,认为大革命本身就是一场阶级斗争,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决定了大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法国革命不但改换了政权,而且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内部生活。”“在革命的过程中旧社会被摧毁了。”他论证了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必要性,但反对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法国革命史》用阶级观点分析法国大革命,120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121基佐(FrançoisGuizot)基佐(1787-1874),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基佐的史学著作注重对社会结构和政体演变的分析,《1640年英国革命史》虽写的是英国革命,但目的却在探求英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共通点。基佐发展了史家梯也里的阶级斗争学说,指出引起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人们之间的财产关系,他认为西欧自中世纪以来就存在着封建贵族同“第三等级”(资产阶级的同义词)之间尖锐的阶级斗争,物质的利益冲突是阶级斗争的根源。基佐(FrançoisGuizot)122
这种思想后来为德国思想家马克思所接受并加以发展。基佐也是一位欧洲文明史的阐述者,他认为法国是欧洲文明的中心;在法国文明发展中,资产阶级是最为积极的因素。所著《欧洲文明史》(1828年)与《法国文明史》(1830年)体现了其总体史的观念,为20世纪年鉴学派所继承与发扬。这种思想后来为德国思想家马克思所接受并加123史学概论--第六章-20-世纪西方史学课件124米细勒(JulesMichelet)米细勒(1798—1874),一般译为米什莱,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主要著作有《法国史》和《法国大革命史》。晚年潜心研究大自然,写下《鸟》、《虫》、《海》、《山》四部著作,总称《大自然的诗》。他在近代历史研究领域中成绩卓越,被学术界称为“法国最早和最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历史学家”。
米细勒(JulesMichelet)125
米细勒自视是“革命和人民之子”,后人也称其为“伟大的人民史学家”。他认为,历史真理存在于人民之中,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因此要为人民撰写历史。米细勒自视是“革命和人民之子”,后人126尼布尔(BartholdGeorgNiebuhr)尼布尔(1776—1831)原为丹麦人,以客卿的身分在普鲁士王国政府中供职,并一度在新建立的柏林大学讲学。以他为代表的柏林大学历史学教授们,强调在批判的基础上,用新的科学方法研究历史。尼布尔积极倡导批判精神,并在其著作三卷本的《罗马史》中体现出来,被公认为是近代西方批判史学的奠基人。尼布尔(BartholdGeorgNiebuhr)127《罗马史》十分重视对典籍的鉴别和校订,完全使用浸透其历史批判精神的原始文献写成,最早确认了罗马氏族制度的存在。尼布尔的罗马史研究从批判前人的失实入手,强调要严格区分传闻与信史之间的界限;即使是对原始文献,也要批判地审视,不可将历史研究建立在不真实史料的基础上。《罗马史》十分重视对典籍的鉴别和校订,完128
尼布尔在编著《罗马史》时,便坚决不用第二手材料,而完全依靠原始的史料证据,1811—1812年,尼布尔的《罗马史》出版。这一著作虽然在几年以后,几乎全部重写,但它的出版却开始了一个系统地研究罗马史的时代。尼布尔在编著《罗马史》时,便坚决不用第二手材料,而完全129《德意志史料集成》
包括6世纪到15世纪千余年间有关德意志的编年史、法令、公文、信札、考古5部分内容。它不仅为德意志批判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包括兰克学派在内的整个19世纪德国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部文献的最初倡导者是普鲁士政治家斯泰因,他希望通过编撰一部巨著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这部书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历史学家参与,培养了不少史学人才,促进了德国史学的发展。《德意志史料集成》130尼布尔《德意志史料集成》尼布尔《德意志史料集成》131麦考莱(Macaulay,ThomasBabington)《英国史》
麦考莱(1800-1859)毕业于剑桥大学,青年时参加辉格党,1830年被选为议会议员,积极投身争取第一次议会改革法的活动。1834年赴印度,任印度最高理事会高级官员。1839年起任陆军大臣。鸦片战争前夕,力主侵华。1842年,反对宪章派提出的人民普选权要求。1847年在爱丁堡竞选失败,从而退出政界。此后,开始撰写《自詹姆斯二世即位以来的英国史》(即《英国史》)。麦考莱从辉格党的立场出发研究历史,用历史来论证自己的政治主张;强调历史著作必须首先能吸引读者,为了收到艺术效果,可以牺牲历史的真实性麦考莱(Macaulay,ThomasBabington132《英国史》从辉格党的立场出发,强调“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对英国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认为事实不过是历史的渣滓,为了政党的利益,往往不惜歪曲甚至篡改历史。马克思曾指出:“为了辉格党和资产阶级的利益,麦考莱伪造了英国历史”。《英国史》从辉格党的立场出发,强调“光133麦考莱和《英国史》麦考莱和《英国史》134班克罗夫特(GeorgeBancroft)《美国史》
班克罗夫特(1800—1891)美国历史学家和外交家,美国史学的奠基人,出版著作包括十卷本的《美国史》。他充分肯定独立战争的正义性和民族解放性质,但认为独立战争的本质是专制和民主的冲突,极力夸大资产阶级民主和美国的“自由精神”。这些观点反映了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客观上对深化美国独立战争研究,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班克罗夫特(GeorgeBancroft)《美国史》135班克罗夫特与《美国史》班克罗夫特与《美国史》136特纳(FrederickJacksonTurner)与边疆学派
1893年,特纳(FrederickJacksonTurner)发表《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不仅提出著名的“边疆假说”,而且由此开创“边疆学派”。该学派认为,美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因素是边疆,美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成是对大西部的拓殖史。美国边疆的扩张是“文明”的扩张,是“文明”对野蛮的讨伐。特纳(FrederickJacksonTurner)与边疆137
这种扩张乃是美国的特性,它不会因“西部边疆”的消失而消失,反而会在更广阔的外部世界进行。从美国史学发展的角度看,特纳“边疆假说”的提出,需要有很大的“反潮流”的勇气,因为当时在美国史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制度史学派”。这种扩张乃是美国的特性,它不会因“西部边疆”的消失而消失138这个学派以所谓欧洲“生源论”(germtleery)来解释美国制度和文化的起源,以为美国早期的历史只不过是这种“生源”在美洲环境中的发展而已,而对美国史中的美洲因素和特点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与之相反,特纳却认为,只有把视线从大西洋沿岸转向大西部,才能真正理解美国的历史,并郑重地提出了“把边疆作为经济学和历史学的一个领域来认真研究”的任务。
——何顺果:《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从特纳的“边疆假说”谈起》这个学派以所谓欧洲“生源论”(germtleery)来解释139
(1861-1932)
特纳(FredericJacksonTurner),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TheSignificanceoftheFrontierinAmericanHistory,DominantForcesinWesternLife,RiseoftheNewWest,1819-1829,TheFrontierinAmericanHistory,ThesignificanceofthesectioninAmericanhistory.等。(1861-1932)140
美国学者除了以边疆的角度、观点和理论研究本国历史外,20世纪上半叶还以这种观点与理论研究别国的历史,其他西方国家一些学者的研究也受到这一观点的影响,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和拉丁美洲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欧文·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的《亚洲腹地的中国边疆》(InnerAsianFrontiersofChina)就是其中的重要学术著作。美国学者除了以边疆的角度、观点和理论研141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
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142一、倡导新史学
1.德国:兰普雷希特(KarlGotthardLamprecht)的多元文化史观兰普雷希特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对兰克史学的两个原则提出了挑战:一是把国家放在核心位置上,二是集中于人物和事件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聘用协议书2023
- 个人租房的合同协议书范本10篇
- 再婚离婚协议书2025年
- 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病因介绍
- T-CIECCPA 011-2024 高杂贵金属冶炼渣资源化处理技术规范
-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速查模块2中国近代史第1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公开课一等奖省
- (2024)汽车内饰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本(一)
- 2023年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纺织产品项目筹资方案
- 《开环伯德图的绘制》课件
- 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 2024年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 学前儿童 数学100道应用题
- 2022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之肝内胆管癌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 文档目录模版(自动生成)
- 一年级数学计算竞赛试题
- 刑法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刑法保护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湘潭大学
- 2024年精麻药品培训考试题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2024-2034年中国飞机拆解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30道计量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2024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