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教学设计与说明知识体系,本课的立意是:对教材内容适度调整,依照新文化运动的演进线索,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重新构建本课框架,在内容部分,将以“一本杂志”“几个人物”“四个诉求”“一股新潮流”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思考与讨论,使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提升情感,增进史学素养。根据以上立意,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达成以下目标:知道: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等,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了解:通过创设情境,采取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教材知识结构,建立认知体系;锻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史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感受:感受先进知识分子在反封建反专制斗争中表现出探究真理的无畏精神及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作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重要一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简单灌输为“四提倡”,“四反对”,学生记忆后并不能理解和体悟,以“一本杂志”引出“几个人物”“四个诉求”“一股新潮流”,对这部分史实进行凝练,有助于学生更完整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建立在对背景、内容的分析之上,而影响的理解需要给学生提供全面多元的观点和思路,如何引导学生不武断,或者只是依据教材的只言片语来理解新文化运动,无疑对能力要求很高,是本课的难点。导入:播放歌曲《兰花草》,配以与“屈辱岁月”“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相关的历史图片,并定格本课的课程目标。说明:《兰花草》原是胡适先生早年写的一首诗——《希望》,后被配曲,同时改名为《兰花草》,广为传唱。1921年夏,胡适得到友人所赠的兰花草,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小诗。既名之《希望》,可见胡适先生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这让我联想到新文化运动,不也是诸先生苦苦呵护的一株“兰花草”吗,他们也希望通过守护,能使自由主义思想开花吧。我希望以此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为即将学习的内容作些铺垫。问题:什么是文化运动?什么又是新文化运动呢?说明:通过概念的破题,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紧扣核心概念,带着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并最终在小结中回归主题,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展示表格:请学生按照老师PPT中表格,用2分钟时间预习教材内容并完成表格。说明:利用表格进行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高效地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为具体问题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建构认知体系的能力。(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展示两组材料,包括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前在政治上“二十一条”的签订,袁世凯称帝以及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图示,说明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背离导致矛盾的产生和文化上的革新需要。以新文化运动背景的板书提示再次深化学生对背景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认识,并通过陈独秀的言论提出“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在中国实现民主制度”的问题,为展开做好铺垫。材料1:“二十一条”签订的现场图片,袁世凯称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说明:通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在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呈矛盾和背离之势:一方面是辛亥革命后政治的日趋反动,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界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另一方面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在中国实现民主制度。在这个矛盾的发展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材料2:展示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袁世凯复辟的反思和警醒,说明要想在中国进一步实现民主制度,必须确立大众的民主意识,才能建立民主社会。说明:背景的知识学生大部分已经学过,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反思的言论,便于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而行动的先行以开启民智为先导。(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本杂志”材料3:出示《新青年》杂志封面。材料4:陈独秀关于创办杂志对普及民众思想作用的话。讨论:面对当时中国黑暗混乱的现象,为什么要以创办杂志的形式来进行新思想的宣传呢?说明:《新青年》的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其地位关键。思考题的设置,便于学生思想文化运动在宣传方式上的相同点,理解《新青年》创办的重大意义。同时,自然引出下一内容。.“几个人物”材料5:展示油画《宽容》,插入“北大三兔”的典故。《宽容》很能说明当时北大学术氛围宽松,兼容并包思想的现实。设问:谈谈你对这幅油画定名为“宽容”的理解。说明:以图片为载体,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生可直观地看到服饰、头饰的差异,利于得出在北大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和西洋文化并存,学术宽容的结论。蔡元培是北大改革和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中坚栋梁的陈独秀和初出茅庐的胡适,则是他教学行政和学术改建中的得力助手,在北京大学三代中坚学者的领导下,在北京大学师生和新青年杂志社同仁的努力下,一个崭新的时代得以开启。“北大三兔”的小典故更易激发学生对鲜活历史人物与事件之间联系的浓厚兴趣。材料6:出示陈独秀图片并简介。说明: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首倡者,通过他的生平说明其首倡精神也体现在创办“新青年”和率先提出“民主”“科学”口号。材料7:出示胡适的图片并简介。说明:通过胡适的年轻锐气,说明作为北大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之一的胡适,积极革新文学,倡导白话文。材料8:出示鲁迅的图片并简介。说明:通过鲁迅的文学作品介绍,说明在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过程中,将白话文形式和反封建内容有机结合的鲁迅是新文学的典范。材料9:出示李大钊的图片并简介。说明:通过李大钊早年革命生涯的曲折以及在革命道路上的孜孜以求,说明李大钊鼓励青年们不断追求进步的进取精神。他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材料10:出示蔡元培的图片并简介。说明:通过蔡元培来到北大后对北大学风的转变以及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说明他所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鼓励不同思想的并存,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们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为北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四个诉求”材料11:展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里的话。说明: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可以得出陈独秀倡导的民主是指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为此需要开启民智,即民主意识的启蒙和人权意识的普及,也由此引出第一个诉求:“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材料12:展示陈独秀《敬告青年》里的话。说明:根据材料得出陈独秀所倡导的科学不仅包含近代自然科学法则,还包括科学精神,号召人们用科学态度来对待传统观念和一切社会问题,破除迷信,坚持真理,也由此引出第二个诉求:“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材料13:展示陈独秀在《一九一六年》里的话。说明:通过材料与讲述,破解“旧道德”“新道德”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原因,便于其全面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引出第三个诉求:“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材料14:展示《胡适日记》目录片段图片。说明:《胡适日记》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当时他开始创作白话诗以及与陈独秀的联系、给《新青年》投稿等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第四个诉求:“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材料15:插入一段“黄侃与胡适之争”的趣闻轶事。说明:文学革命的结果与学生的学习关系密切。此处引用的材料有图片及文字两种,均需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趣闻轶事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理解文言与白话的优劣短长,从而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在本环节内容讲述完毕后,教师提问进行提升:概述“四个诉求”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四个诉求”的本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归纳:新“民主”是由原先的追求民主制度的建设转为对大众民主意识的培养。新“科学”,即科学的看待客观事物的方法和观点,不盲从,不迷信,追求理性,良知和批判的思考。新“道德”,反对儒家传统道德,追求思想自由、个人解放、平等博爱和求实精神。新“文学”,是用现代汉语自由的地表达个人想法的文学。“四个诉求”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表现。说明:“四个诉求”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学生是否理解其内容及实质关乎着课程目标的达成。采用及时强化的方法,突出重点,对其本质的分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打下基础。材料16:展示国画《陈独秀与〈新青年〉》。材料17:展示毛泽东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说明:利用图文材料补充新文化运动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年轻人的影响,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埋下伏笔。.“一股新潮流”材料18:展示潘公展的《近代社会主义及其批评》的话。材料19:展示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文章及其主要观点的表格。讨论:为什么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新”体现在哪里?说明: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在讨论中提高其认识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多,事件、人物、过程等往往让学生认识不清,或者是认识仅停留在表面,而利用“一本杂志”“几个人物”“四个诉求”“一股新潮流”的主线,简洁清晰,最大限度涵盖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结合这些内容,对“新”进行拓展和延伸,对学生能力是很大的提升。(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分析其影响。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难点能否突破,关键在于前面两个问题,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内容部分的学习。因此,在“内容”部分补充了大量史料,包括图片及表格,也将花费一半的时间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并不困难。小结及拓展:.在本课的内容基本结束之前,对新文化运动的概念再次进行定义。说明:概念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由于历史概念是史实的抽象和概括,反映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对概念的定义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也能反映出学生学科能力的强弱。在已知文化运动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概念学习的能力。2.新文化运动兴起至今,对它的评价是多元的。教师给出多种角度引发学生多元化看待新文化运动。提问:以下四种评价,你赞成哪一种观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的?材料20: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1: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材料22:周策纵:《五四运动》。材料23:龚书铎:《正确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说明:教科书中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表现在进步方面,而对其局限性基本没有涉及。对新文化运动多元化的评价为本节课的提升部分,也是延伸和拓展部分。以学生讨论、合作为主要形式进行学习,便于启发学生多角度、较全面地开展历史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播放歌曲《燕园情》结束本课,与导课时选用的《兰花草》呼应,使整堂课更为完整。本课在设计过程中较为关注以下问题:.教材内容的布局调整中处理教材思路的单一性和学生思维多样性的统一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教师必须在对教科书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打破原有教科书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对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本课设计中,将三个子目内容重新整合,按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评价等构建,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过程化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中掌握认知策略,学会主动构建知识。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处理非常重要。本课的设计,一是注重了知识内容的背景化,即注重呈现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产生的原因和基础,体会和认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知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二是注重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人们在此过程中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相结合;三是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并体验的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在教学方法中,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能动发展的过程。只有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亲身体验挫折感或成功感。本课设计从导课到小结,通过多种材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设置五道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材料选取的典型性“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已经成为当前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本课的设计中,即考虑到材料选取的多样性,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石棉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厦门工学院《供应链管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理工学院《居住建筑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化工原理实验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儿重发育保健护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后期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现代学院《宝石合成与优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风格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音乐学院《ED器件与应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幼儿心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篇(截至2024年)
- 《典型的光器件AWG》课件
- 出血热知识培训课件
-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英语试卷(无答案)
- 2024年度工业自动化设备维护保养及上门维修合同3篇
- 2025年公司总经理年终总结工作报告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图书外借服务计划
- 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完整版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和安全管理措施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