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能大酒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_第1页
甘肃陇能大酒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_第2页
甘肃陇能大酒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_第3页
甘肃陇能大酒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_第4页
甘肃陇能大酒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甘肃陇能大酒店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甘肃陇能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张自虎联系人颜兴斌通讯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东路70号联系电真8370122邮政编码730000建设地点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东路70号立项审批部门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兰发改投资函【2008】12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住宿业(I6620)占地面积(hm2)0.163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4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95.0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37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2013.12.18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甘肃国际会展配套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中心滩地段,工程共包括1#、2#、3#三个地块。本项目为甘肃国际会展配套区的配套建设工程,位于配套区1#地块。依据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甘肃国际会展配套区进行综合开发有关事宜的函》,由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甘肃陇能大酒店。《甘肃国际会展配套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已于2008年11月10日取得甘肃省环境保护局的批复。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以及《报告书》、批复等内容,仅对甘肃陇能大酒店进行评价,不包括配套区其他建设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甘肃陇能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单位承担“甘肃陇能大酒店”建设项目的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即派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实地踏勘、收集资料、开展调查,结合项目区域环境特征,按照环评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在此向协作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二、工程概况1、建设地点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东路70号。2、甘肃国际会展配套区规划概况1)建设规模甘肃国际会展配套区位于城关区盐场堡中心滩,项目北侧为规划S490-1#路南临北滨河东路,西接规划B432#道路,规划总用地面积85000m2,共包括1#、2#、3#三个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82500m2,建筑面积390100m2,容积率4.17%,建筑密度28%,停车位993个。1#、2#、表11#、2#、3#地块总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单位规划指标1用地面积m2825002总建筑面积m23901003地上建筑面积m23443004住宅m22005005集中公建m21096006配套公建m23420007地下建筑面积人防m2169000车库m22890008总户数户20899总人口人668310绿地率%3611建筑密度%2812容积率%4.1713停车位辆9932)1#、2#、3#地块总平面规划1#、2#、3#地块规划设计采用“一条轴线,两个中心”的整体构思,“一轴”就是通过配套区中央公建群——会展中心广场一条轴线,将配套服务区与会展中心这两个功能区紧密相连;“两个中心”就是通过配套服务区内的中央景观轴,将1#地块、2#地块有机联系起来。公建区和住宅区在建筑风格上相互协调,功能分区各自独立,自成一体。1#和2#地块西侧为公建区,中部、东侧为住宅区。1#地块由24层高层综合办公楼与28层辅楼及4层商业裙房组成,2#地块西南角为28层商务办公楼;两组商业办公综合建筑均配合会展中心核心区,为城市服务并完善城市功能。3#地块均为住宅区。甘肃国际会展配套区总平面图布置图见图1。3)绿化景观配套区景观系统规划依托外部有利的景观条件,力求与会展中心的景观环境融为一体,既注重常住居民对小区内部居住景观的要求,也注重大型公共建筑的城市形象景观要求,实现本配套区居民至黄河滨河景观带的易达性,内外结合,观用结合。衬托小区内部建筑群体,提升本区的整体档次。规划设计了可步行直达会展中心广场及黄河边的带状景观主轴并打通多条景观视觉廊道,将本区景观与会展中心去及黄河风情线融为一体。绿化景观设计利用地形和场地条件,以景观轴线为纽带,建筑摆布错落有致,使得空间开合,收放有序,自然、大气并富有趣味。居住部分绿化景观采用居住建筑大合围的方式,营造大尺度绿化空间,降低高层建筑的压迫感,并通过各类景观设施、植物,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空间,绿地率达到36%。4)公用工程(1)供电1#~3#地块供电由市政电网不同区域的开闭所引入两路10KV高压电源至地块内变电所,两路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两路10KV高压电源采用地埋引入。根据负荷分配特点及供电半径的要求,在各地块分别设置一座10KV/0.4KV变电所。(2)给、排水A、给水1#、3#地块给水由T401-3#路基B407#路两条市政自来水管网上各接入一根DN200给水管,与小区管网相连接。2#地块给水由S409-1#路及B407#路两条市政自来水管网各接入一根DN200给水管,与小区管网相连接。B、排水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污水分别汇总后从配套区南面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单体建筑屋面雨水为内排水,排入室外雨水管网。配套区内采用地面排水及雨水管网水相结合,路两侧设雨水口,集中收集后经管道排至北滨河路市政雨水管网。各单体建筑室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北滨河路市政排水管网。(3)供暖1#、2#、3#地块内新建一座锅炉房作为采暖热源,根据总负荷计算,甘肃国际会展配套区1#~3#地块项目采暖锅炉总吨位最小应达到33t/h,根据项目实际要求,拟采用3台16t/h天然气锅炉,锅炉房设置在1#地块地下。(4)停车位结合总平面布置及各地块规划,在1#、2#、3#地块中心景观区地下分别布设地下停车位,满足区内停车要求。5)空调系统1#、2#、3#地块内办公楼需使用空调.空调冷源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热源采用锅炉,经换热站换热提供.冷水机组和燃气机组置于1#地块地下燃气锅炉房。根据各功能场所的特点,设计采用全空气系统或空气-水系统分别适应不同功能场所的特性:商业、餐厅、大堂等大空间功能场所采用低速风管全空气系统,专设空气处理机组,独立处理新回风,客房、办公室等小空间功能用房采用风机盘管见集中新风系统的形式,保证个功能场所的使用独立和控制调节的便利性。6)消防系统A、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防用水由设在低压区给水管网上的室外地下消火栓提供。B、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防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系统,各地块地下一层内分别设有一座集中消防水池(500m3)及加压泵房,加压管网在室外形成环状,分别在1#~3#地块最高建筑屋顶设一座消防水箱(18m3),各单体建筑根据建筑高度竖向分区,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要求。C、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自喷系统由室内湿报阀组,水流指示器,喷淋管网、喷头、末端试水装置等组成,接自自喷消防加压管网。保护范围为地下车库、商铺、办公楼等。7)通风系统A、空间小、设置空调的功能用房,一般情况均采用渗透排风方式,B、餐饮业厨房设送排风系统,冬季送风设预热和加热盘管,并与非油烟类排风进行热回收。住宅厨房设防回流子母式变压风道,废气竖向排至屋面以上。C、公共卫生间及住宅卫生间设机械送排风扇和卫生间通风器通风。D、各地下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5)节能及环保工程(1)节能A、外墙采用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部分贴50厚挤塑板外保温,屋面为100厚挤塑板外保温楼梯间内墙均抹30厚保温砂浆。B、外窗均采用断热桥型铝合金中空玻璃窗。C、照明灯具采用高效节能型日光灯具和节能灯筒,提高电能质量,降低了对其它电气设备的干扰影响。(2)环保工程A、所有送排风机采用低噪声风机,风机基础采用减震基础,管道与运转设备采用柔性连接,以降低噪声的源强。B、选用低噪声风机,送、回风主管设消声器。C、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由盐场堡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化粪池停留时间满足12h的要求。D、生活垃圾采用集中收集的方式。三、拟建工程概况1、建设地点建设项目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路70号,南临北滨河东路。2、建设规模拟建项目为1栋33层酒店,该酒店集办公、餐饮、住宿于一体,工程占地面积1632.16m2,总建筑面积57125.6m2,地上总建筑面积53761m2,地下建筑面积3264.32m2。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3、平面布置(1)总平面布置本项目位于甘肃国际配套区的东南角,项目用地呈方形,南侧紧邻北滨河路,北侧及东侧为甘肃国际配套区商住区,西侧为云祥小区住宅楼,西北侧为甘肃国际配套区待建的7#楼。表2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占地面积m21632.16-2总建筑面积m257125.6-3地上建筑面积m253761-4地下建筑面积m23264.32-5总房间数间181306床(2)各层功能设计本工程地面地上三十三层,地下二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变电所等设备机房、酒店员工食堂、员工休息区,地下二层为设备用房、酒店员工食堂。地面一层~二层为酒店门厅及大堂,围绕大堂依次分布为酒店服务总台、前厅部及行李间;二层设画廊、茶吧、咖啡厅及红酒屋等服务项目;三、四、五层为酒店餐饮区,八层为商务会议中心,九层至十五层为酒店客房区,十六层为转换层,十七层为酒店办公室,十八~三十三层甘肃电力投资集团办公区。主要功能布局见表3。 表3功能设置一览表序号层数面积(m2)功能1-1F~-2F3264.32酒店库房、员工休息区、员工食堂,食堂配套容积为108m3及85m3的21F3260一楼为酒店服务总台、行李间等,二楼设置茶吧、咖啡厅、画廊等。33F4887三楼为多功能宴会厅,餐位278个;4楼餐位88个;5楼餐位196个。46F3260公司及集团高管餐厅58F1629商务会议中心,大中小会议室共5间。59F11403酒店客房181间。716F-33F29322办公区4、酒店配套工程1)酒店地下层设置冷库,总容积为193m3,为日常蔬菜、肉食品等提供冷藏保鲜环境,冷库制冷剂采用R-22,直接由市场外购。R-22作为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中低温制冷剂,主要应用于家用空调、商用空调、中央空调、移动空调、热泵热水器、除湿机、冷冻式干燥器、冷库、食品冷冻设备、船用制冷设备、工业制冷、商业制冷,冷冻冷凝机组、超市陈列展示柜等制冷设备。2)酒店不设置洗衣房,酒店洗涤物品全部委托兰州宁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洗涤服务合同见附件。5、公用工程1)给、排水设计(1)给水项目给水由配套区内环行管网接入;室内生活给水采用竖向分区方式,地下二层至地上二层为低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三层至十六层为中区,十七层以上为高区。中、高区由各区生活水箱、变频加压给水设备联合供给。酒店所需生活及洗浴热水采用配套区1#地块地下燃气锅炉房内2台蒸汽锅炉供应。拟建项目日最高用数量为261.45m3。用水量见表表4生活用水量序号用水单位使用人数或床位数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日用水量(m3)使用小时时变化系数最大小时(m3/h)1员工食堂300人20L/6.00122.51.252酒店餐饮区1300人25L/32.5122.56.773酒店客房区306床200L/61.2242.56.374高管餐厅30025L/人7.50122.51.564酒店办公区244805L/m².d122.4122.525.55中央空调补充水538560.15L/m²8.086未预见水量按用水量的10%计23.777总计261.45(2)排水屋面雨水为内排水,采用87型雨水斗单立管系统,雨水在底层经管道排至室外雨水管网,集中收集后经管道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室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制,污水经配套区1#地块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2)消防(1)消火栓系统:室外消防用水依托设在1#地块低压区给水管网的室外地下消火栓提供。室内消防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系统,由1#地块地下集中消防水池(500m3)及加压泵房提供室内消防用水(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自喷系统由室内湿报阀组,水流指示器,喷淋管网、喷头、末端试水装置等组成。(3)移动式灭火酒店各楼层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3)采暖及通风(1)采暖采暖热源由配套区1#地块地下天燃气锅炉房供给,提供的一次热媒为95℃/70℃低温热水,二次热媒为60℃/(2)空调系统项目夏季制冷有1#地块地下中央空调提供机组提供。(3)通风厨房及变配电室设机械送排风系统,其中厨房油烟经预处理后由专用烟道排至楼顶高空排放。整个建筑的所有卫生间均设通风器,通过建筑变压式竖风道排至室外。4)电气系统1)供电系统本工程供电由配套区1#地块10KV/0.4KV变电所接入室内220/380V配电间,采用两路电源供电。2)照明系统(1)办公室、值班室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客房照明采用节能型筒灯、壁灯、镜前灯;西餐厅、中餐厅采用高效节能筒灯及花灯;各公共场所根据需要分别设正常照明及应急照明,门厅采用嵌入式方格栅吸顶灯,走廊、楼梯间、电梯前室等处照明采用普通吸顶灯或节能筒灯,并根据规定设置一定数量的应急灯及疏散指示灯。5)环保工程1、噪声1)室内各类产噪设备配备减震基础、隔声罩等,水泵与管道连接处采用柔性接头。2)水泵间风机房采用隔声门,为确保室内通风,配备通风消声器。3)酒店门窗采用按照设计均使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2、废气依据现场调查,餐饮各操作点均已配置油烟净化器,具体见表5.表5油烟净化装置分布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油烟净化器8A1台地下二层2)油烟净化器10A1台地上三层3)油烟净化器30A2台地上四~五层4)油烟净化器16A2台地上六~七层3、固体废物1)餐厨垃圾全部委托甘肃弛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餐厨垃圾回收协议见附件。2)酒店配备生活垃圾收集箱。4、废水1)酒店配备安装1台油水分离器,容积为20t/d。2)餐厅配备2座隔油池,容积分别为12m3、8m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依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已经施工结束,计划于2013年18日进行试运行,酒店内部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完善,部分楼层内部有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尚未清理。环境功能区区划依据环境功能区划相关规范及甘肃省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具体见表6。表6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要素区划依据区划结果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水环境(黄河兰州段)《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环保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8月)Ⅲ类水体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自然环境简况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西北第二大城市,处在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城关区位于兰州盆地东部,是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商贸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区内兰州火车站是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交汇点,西北铁路交通枢纽,是欧亚大陆桥的联结点;西兰、兰新、甘青、兰包、甘川、兰朗等25条公路干线通往全省各地及邻近省区;高速公路直通兰州机场,每周百余次的航班,可直达香港、北京、上海、乌鲁木齐、沈阳、西安、郑州、武汉、广州和成都等地,交通便利。甘肃陇能大酒店地处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东路,53路等公交车可到达此处,交通极为便利。拟建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2、地形地貌兰州市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地形高差大。主要由石质阶地、黄土梁峁、河谷阶地构成。兰州市区东西狭长,黄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五级阶地近乎对称分布于黄河两岸,形成“两峡一谷”的地形特点。城关区位于兰州市的东部,属祁连山褶皱系的东延部分,黄河由西向东贯穿其间,将城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黄河以北为丘陵沟壑区,自北而南呈羽状伸向黄河,将整个北部山区分割呈梁峁丘陵。海拔1600一2032米。黄河以南南部皋兰山山地,海拔1900—2171米,其上为大面积黄土覆盖,厚度约200米3、气候特征兰州市处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少而集中,年变化量大,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仅为324.85mm,而年平均蒸发量在1468mm以上,干旱现象突出。兰州市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日照时数2446.4小时,无霜期180天,常年多偏东风,风速小,静风天数多达50%全区年平均气温9.1℃,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327mm,年蒸发量1468mm,日照时数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56%。4、水文特征兰州市区的地表水系主要是黄河,河面宽200~500m,水深一般为1.5~3.0m之间,枯水期平均流速大于0.5m/s。1986年龙羊峡水库开始蓄水后,黄河一年内的流量趋于平缓,据1987~2000年实测资料,兰州段年平均流量为909m3/s,8月平均流量为1478m3/s,一月平平均流量为325m3/s,年平均含沙量为1.57kg/m3,最大含沙量为98kg2012年9月黄河兰州段平均每天的水流量仅为1000m3/s,每到下午,水流量仅为500-600m3/s,相比上个月平均1300m3/s的水流量有所下降,但与往年同期相差无几。2012年兰州市各地年降水量在5、土壤项目所在区域内北部山区分布着大面积黄土母质上形成的淡灰钙土,南山大面积为黄绵土。两类土壤质地较疏松,孔隙发达,垂直节理强,水土流失严重,淡灰钙土土层深厚,均大于60cm以上,含水量9-11%,湿陷系数7.8-14.2%,且地表以下5m为强湿陷土层,其湿陷系数在13%左右,土壤通体呈强碳酸盐反应微碱性,pH值7.5-8.5。有机质含量少,团粒结构松散,属垂直裂隙发育,持水保肥性能较差。局部地区由于土层较薄或地势低洼,季节性地下水侵润等原因,影响土地利用。土壤总体表现为土层深厚、土质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物性差、盐碱含量高。6、动、植物兰州市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亦较丰富。野生动物有187种,珍稀动物有:黑鹳、藏雪鸡、金钱豹、蓝马鸡等。兰州地区自然植被多以荒漠草原为主,总覆盖率15%—20%左右。天然林区主要分布于东南北和西北部温湿的阴坡和石质山地。位于兰州西部的吐鲁沟一带,海拨高差大,水秀山青,已开辟为“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部的兴隆山、山青水秀,林木葱郁,为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西北部埠岭一带,植被较好,为兰州市天然林区;市区南部的石佛沟一带,已开辟为旅游风景区;黄土丘陵地带,自然植被大多不佳,城镇周围及河谷盆地多为人工造林或农田耕地。由于自然植被总体不佳,多为干山秃岭,使兰州生态环境脆弱,给城市建设、城市环境治理、城市防洪等造成很大的难度。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等指标处于落后状态。兰州市野生植物总数约600种,有明显经济利用价值的种类占总数的40%,饮誉全国的甘肃特产甘草、当归、党参、麻黄、秦艽、鬼臼、祖师麻等中药材,在兰州地区均有分布。项目所在区域内天然植被以旱生矮状禾本科草为主,主要有针茅、铁杆篙、骆驼蓬、芨芨草、灰藜、冰草等。7、地震该项目所在地的地震烈度为Ⅷ度。2、社会环境简况1)、行政区划及人口兰州市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和永登、榆中、皋兰三县,全市总人口322.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1.63万人,居住有汉、回、藏、东乡、裕固、撒拉等38个民族。全市常住人口332.18万人。户籍总人口323.5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0.47万人。户籍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02.77万人,比上年增加1.14万人;农业人口120.82万人,比上年增加0.17万人。项目地属兰州市城关区管辖。全区总面积220km2,其中城区面积60km2,行政管辖5个乡、20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回、满、蒙古、藏、维吾尔等36个民族,总人口7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67万人。2)、国民经济概况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656.55亿元,增长16.30%;第三产业增加值663.48亿元,增长14.30%。三次产业比例为2.95:48.27:48.7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21.16亿元,增长20.25%,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8.32%。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52.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52元。2011年城关区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50.5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7.1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2.3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6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75.88元,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8231元。3)、文教卫生兰州市现拥有全民科研开发机构138个,科研人员10万人;研究专业有15门类。兰州是西北重要的科研基地,拥有以兰州大学为主体的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近1200多家,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试验基地28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25万人。城关区内有兰州大学、兰州商学院、兰州医学院、甘肃教育学院、等大专院校8所,中专、中技31所,普通中学44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91所,幼儿园89所。有教师2913人,中小学在校学生53293人。兰州市三等甲级医院目前有11家。4)、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兰州市是黄河流域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较多,文化遗产较为丰富。七里河区现有仁寿山公园、大青山、兰州植物园、兰州地震博物馆、天斧沙宫、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以及被誉为兰州市北山第一高峰的九洲台等风景旅游资源。城关区旅游资源有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兰州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五泉山公园、独具南国水乡田园风光特色的南湖公园以及国家级徐家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项目所在地及周边无文物古迹及旅游景点存在。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现状参照《兰州市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兰州市统计局)。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兰州市城区空气污染主要呈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特征。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41mg/m3,比上年下降14.58%,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mg/m3);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39mg/m3,比上年下降7.14%,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4m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36mg/m3,比上年下降1.45%,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0mg/m3)。降尘量为20.6t/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0.3%。2012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04×104t,比2011年减少2.42t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01×104t,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3×104t。烟粉尘排放量为3.6×104t,比2011年减少0.62×104t,其中,工业排放量为3.36×104t,生活及其它排放量为0.24×104t。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70×104t,比上年增加0.52×104t,其中,工业排放量为8.38×104t,生活及其它排放量为2.32×104t。2012年,兰州市出现沙尘及浮尘天气9次,与2011年相比,发生频次减少3次。可吸入颗粒物在发生浮尘天气时的瞬时浓度范围为0.082~1.281mg/m3,其中有2次沙尘天气的浓度最高值都大于1.0mg/m3。2、水环境质量状况2012年兰州市饮用水水源总取水量为20088.80×104t,年达标供水量为20088.80×104t,饮用水源水质为100%。2012年黄河兰州段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监测的5个断面中扶河桥和新城桥断面达到二类水质标准,包兰桥和什川桥断面达到国家三类水标准,支流湟水桥断面为四类水质。2012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8487.5×104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800×104t,占26.0%;生活及其它污水排放量13687.5×104×104t,占74.0%。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49634t、8573t,其中工业排放量分别为4350t、2643t,分别占8.8%、30.8%;生活及其它排放量分别为45284t、5930t,分别占91.2%、69.2%。3、声环境质量状况2012年,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7.3dB(A),与上年持平,噪声声源构成比例为:交通25.5%、工业3.3%、生活43.4%、施工噪声0.4%、其它27.4%。监测结果显示,城关区、七里河区的噪声等效声级较高,分别为58.4、57.6dB(A),其次为西固区55.9dB(A),安宁区最低,为52dB(A)。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分别为70.4%、85.9%、83.3%、86.8%。2012年,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1dB(A),比上年上升1.1dB(A);交通噪声测点达标率为69.7%,与上年相比下降了9.4%。4、固废环境质量状况2012年,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627.87×104t,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623.53×104t。危险废物产生量6.14×104t,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1.14×104t,危险废物处置量5.06×104t。2012年,集中收集处置医疗垃圾1681.47t,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13.80×104t。5、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森林状况:全市林业用地面积53.96×104hm2,其中,有林地面积8.67×104hm2,疏林地面积0.2×104hm2,灌木林地面积7.31×104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44×104hm2,苗圃地面积0.06×104hm2,宜林地面积31.28×104hm2。森林覆盖率12.21%。绿地状况:2012年,全市城市绿地面积5319.16hm2,公共绿地面积1740.83hm2,绿化覆盖率31.44%,绿地率28.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27m3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勘察,项目场地周边主要环境敏感点见表7。表7主要环境敏感点名称方位厂界外距离(m)影响因素户数/人数目标云祥住宅楼西侧40噪声、扬尘500/17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2类标准1#地块1-3#商住楼东侧20噪声、扬尘350/12251#地块4-6#商住楼北侧20噪声、扬尘320/1120盐场堡居民西北80噪声、扬尘120/420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类区标准;(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2)《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区标准;(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总量控制标准该项目建成以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均可依托城市现有设施处理处置,因此本环评不再给出建议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工程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该项目既不属于鼓励类项目,也不属于限制类项目,为允许类项目。2、规划用地符合性分析根据《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项目所在地为文化娱乐用地,不符合规划。依据甘肃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对《甘肃国际会展配套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甘环自发【2008】127号)及兰州市规划局《关于城关区盐场地区旧城区改造项目和庙滩子地区旧城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储备意见的函》(兰规【2008】5号,同意该规划内容,并允许该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兰州市总体规划图见图3。3、水平衡本项目年用水量为93282.05m3,新鲜用水量92574.05m3,循环水量687m3,消耗水量17497.55m3,废污水产、排量74379.7m3,项目给排水平衡见表8所示,给排水平衡见图4所示。表8给、排水平衡表序号项目用水量新鲜用水量循环水量消耗水量废污水产、排量m3/dm3/am3/dm3/am3/dm3/am3/dm3/am3/dm3/a1员工餐厅6.0021906.002190001.204384.8017522酒店餐饮32.5011862.532.5011862.5006.502372.526.0094903客房61.22233861.2223380012.244467.648.9617870.44高管餐厅7.502737.57.502737.5001.50547.56.0021885酒店办公122.444670122.4446700024.488935.297.9235734.86中央空调8.088081.001006.876870.033.001.081087未预见23.778676.0523.778676.05004.75733.7519.027832.98总计261.4593282.05260.2492574.056.8768750.717497.55203.7874379.7备注1、中央空调按100d计;4、工艺流程工程建设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5。二、主要污染工序本项目已建成,本环评重点是对运营期产生的污染做分析,施工期的回顾性分析详见“环境影响分析”一节。1、营运期该项目建成后污染物主要为酒店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餐饮产生的餐厨垃圾及厨房废水。图4给、排水平衡图1)废气本项目建成后,采暖依托甘肃国际配套区内地下燃气锅炉房提供热源,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餐饮油烟。酒店餐饮采用天然气。(1)天然气污染物餐饮业天然气消耗:依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餐饮业天然气消耗计算公式如下:餐饮业天然气消耗量=年用气量指标×座位数÷燃气低位热值,天然气年消耗量统计表见9。施工阶段施工阶段绿化美化工程地质勘察施工设计施工招投标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安装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噪声固废废气噪声固废废气废水固废噪声噪声废气噪声固废扬尘营运阶段三通一平施工机械进场基础挖填绿化工程钢筋、模板、砼浇筑工程等管道、厨卫设施安装、内外装饰图5工程建设流程及产污环节图表9天然气年消耗统计表序号名称面积(m2)座位数年用气量指标燃气低位热值年用气量(104m3)1酒店餐饮区49965628500MJ/座35.5MJ/m313.472员工餐饮区20003008500MJ/座35.5MJ/m37.183高管餐饮区32643008500MJ/座35.5MJ/m37.18合计10296116227.83经计算本项目年天然气消耗量共计约27.83×104m3,天然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10。表10天然气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用气量(m4/a)废气产生量(×104SO2NOxCO浓度(mg/m3)产生量(kg/a)浓度(mg/m3)产生量(kg/a)浓度(mg/m3)产生量(kg/a)27.83306.1322.886.3722061.3743.7512.19备注根据每燃烧1×104m3天然气将产生烟气量约11×104m3,1.83kgSO2(2)饮食油烟餐饮业油烟:在酒店地下一层设员工食堂、酒店地上三层~五层设酒店餐饮区、酒店六层~七层设高管餐饮区,根据餐饮业建设面积确定餐厅规模,具体见表11。表11餐饮业规模统计表项目地下一~二层地上三~五层地上六~七层小计面积(m2)20004887326410296座位数(座)3005623001162基准灶头(座)420428排风量(m3/h)750015000750030000规模中型大型中型根据类比调查和有关资料显示,每座每天耗食油量为25g,在炒作时油烟的挥发量约为3%。本项目餐饮业规模为中型和大型,依据《饮食业油烟执行标准》(GB18483-2001),各餐厅须配备油烟净化设备,净化设备净化效率须分别达到75%和85%以上,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低于2mg/m3。餐饮业油烟排放量见表12。表12餐饮业油烟排放量统计表项目处理前处理后产生量(t/a)浓度(mg/m3)排放量(t/a)浓度(mg/m3)地下一~二层2.747.270.681.82地上三~五层5.137.381.281.11地上六~七层2.747.270.681.82合计10.612.642)废水废水主要来自住宿、办公及餐饮等产生的生活污水。餐饮废水产生量为36.8m3/d(13430m3/a),为避免餐饮废水直接排放对后续处理设施负荷造成冲击影响,餐饮业废水经专业隔油器处理后,再排入化粪池消化处理。餐饮废水经餐饮用专业隔油器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13表13餐饮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统计表序号污染因子处理前处理后产生浓度(mg/L)产生量(t/a)排放浓度(mg/L)排放量(t/a)1CODcr65087.30422.556.742BOD535047.01262.535.253SS30040.2915020.154氨氮253.3624.253.265动植物油20026.8614018.80备注1、餐饮废水水质参照《饮食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HJ554-2010);2、隔油池去除效率:动植物油70%,CODcr20%,BOD520%,SS40%,氨氮3%。根据水平衡分析可知,除餐饮废水外其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66.98m3/d(61545.7m3/a),与专业隔油器处理后的餐饮废水一并排至化粪池,依托配套区1#地块下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市政管网,最终进入盐场堡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与餐饮废水混合后水质情况见表14,污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15。表14混合后水质情况序号项目其余生活污水处理后的餐饮废水混合水质浓度(mg/L)量(t/a)浓度(mg/L)量(t/a)浓度(mg/L)量(t/a)1水量61545.71343074379.72CODcr400246.18422.556.74404.03302.923BOD5200123.09262.535.25211.20158.344SS250153.8615020.15232.09174.015氨氮2515.3924.253.2624.8718.656动植物油1811.0814018.8039.8529.88表15废、污水及污染物产、排量统计表序号项目处理前化粪池处理后浓度(mg/L)产生量(t/a)浓度(mg/L)排放量(t/a)1CODcr404.03302.92343.43257.492BOD5211.20158.340.910.683SS232.09174.01162.46121.814氨氮24.8718.6524.1218.095动植物油39.8529.8836.2627.19备注:化粪池处理效率为CODcr:15%;BOD5:9%;SS:30%;氨氮:3%;3)固体废物本项目固体废物以办公、住宿产生的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为主,采取分类收集、分开处置方式。办公产生的生活垃圾以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等为主,属于可回收资源,约占产生量的45%,可回收部分回收后外卖,不可回收部分集中收集后有市政环卫部门运至兰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酒店餐饮垃圾全部委托甘肃弛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固体废物产、排情况见表16。表16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统计表序号来源类型指标数量产生量(t/a)回收量(t/a)排放量(t/a)1办公生活垃圾0.6kg/人·d1741人381.25117.56263.692住宿1.0kg/人·d306人111.6950.2661.433餐饮餐厨垃圾0.6kg/50m21029945.1145.11合计538.05212.93325.124)噪声本项目冬季供暖及夏季制冷设施均位于1#地块地下,不在本项目地下设备间内,该部分内容已经在甘肃省环境保护局批复的《报告书》中评价。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自给水系统及通风系统,设备噪声值在75~85dB(A)之间。依据类比调查,主要噪声源统计见表17。表17主要噪声源噪声值统计表序号噪声源噪声值dB(A)数量(台)备注1生活水泵房高区给水成套设备852地下一层,采用一用一备的方式2中区8223风机房送、排风系统采用低噪音柜式离心机802地下一层,兼排烟系统注:消防、人防涉及到的各类水泵日常期间不使用,仅在应急状态下使用,本表不再列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处理后排放浓度mg/L排放量t/a浓度mg/L排放量t/a废水办公、住宿及餐饮CODcr404.03302.92343.43257.49BOD5211.20158.340.910.68SS232.09174.01162.46121.81氨氮24.8718.6524.1218.09动植物油39.8529.8836.2627.19废气炊事SO2(kg/a)22.886.3722.886.37NOx(kg/a)22061.3722061.37CO(kg/a)43.7512.1943.7512.19油烟(kg/a)2.642.64固体废物生活垃圾(t/a)538.05325.12餐厨垃圾(t/a)45.110噪声各类设备75~85dB(A)≤50dB(A)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地表开挖带来的地表的扰动,会造成一定量的水土流失,现场调查中本项目用地及周边均已采取硬化,地块内也配套相应绿化,工程施工对生态的应随着施工的结束已经消失。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回顾性分析根据现场调查,甘肃陇能大酒店项目已建设完毕,预计于2013年12月18号试运行,本次环评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单位已采取的环保措施,对开工以来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如下:1、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严格执行《甘肃国际会展配套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中要求措施,在场地周边设置围挡设施,采用低噪声设备施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以最大程度降低施工过程噪声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现场调查中未发现施工噪声超标扰民的现象。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包括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尾气、以及装修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均为无组织排放,分散在施工场地周边及道路两侧。本项目施工过程扬尘防治措施严格执行《报告书》及批复要求,在施工场地设置围挡设施,降低扬尘扩散范围,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土方及时清运,并采取覆盖篷布的措施,施工场地内及时洒水,粉状材料密闭运输,大大降低了施工期扬尘影响。现场调查中,酒店内部部分装修工程正在进行,装修期使用的油漆、涂料会向周围大气环境排放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气体,特点是在室内累积,并向室外弥散,挥发时间主要集中在装修阶段1个月以内,随时间的增加空气中的含量逐渐降低。其产生量与使用量、油漆、涂料化学性质等因素有关,难以定量化。3、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使用商品砼,施工人员废水依托北滨河路市政排水管网排放,施工废水排放对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4、固体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其次为少量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项目施工产生的弃土及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均已清运至建筑垃圾填埋场,工程内部装修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尚未清理,环评要求集中收集后可回收部分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及时清运至临近垃圾收集点。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天然气燃烧废气酒店餐饮采用清洁的能源天然气,燃烧后仅产生极少量的烟尘、SO2及NOx,污染物排放量很少,经烟道至楼顶高空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2)饮食油烟餐饮业饮食油烟具有排放量大,主要集中在就餐前后2h左右,排放强度高等特点,依据现场调查,为确保饮食油烟达标排放,酒店各餐饮点操作间内已配备集气罩、烟道、油烟净化装置等,确保烹饪油烟由集气罩收集后进入油烟净化装置净化处理后经专用烟道达标排放,采取相应措施后,不会对周围办公、住宅区人群及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2、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设计采取了“闹静分开”的设计原则,将生活水泵房、风机房等主要噪声源布置在地下一层,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上层居住、办公区,同时选用低噪声设备,配备减震基础,柔性接头,吸声材料、隔声门等治理措施。考虑到噪声源均位于地下层,室内噪声源仅考虑噪声源和设备间隔消声治理措施的前提下,设备间外噪声源强估算见表18。表18主要噪声源治理措施前后噪声源强统计表序号噪声源数量(台)数量(台)源强dB(A)日常运行数量(台)叠加噪声值dB(A)治理措施设备间外噪声dB(A)1生活水泵房高区285186.8减震基础、柔性接头、吸声材料等措施46.802中区28513风机房柜式离心机275180减震基础、隔声门、柔性接头50依据上表,通过隔消声治理措施后,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均大幅度下降,各设备传至地面的噪声值均低于50dB(A),加之建筑的阻隔,不会对地上建筑及室外声环境质量造成影响。3、水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废水主要有餐饮废水和住宿、办公产生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13430m3/a、61545.7依据现场调查,该酒店已经配套油水分离器及隔油池,餐饮废水通过隔油池处理后与住宿、办公污水一起进入配套区1#地块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盐场堡污水处理厂,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浓度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故废水的排放对环境基本无影响。4、固体废物排放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采取分类收集、分类处置措施。依据现场调查,酒店各出入口、电梯口配备分类垃圾收集桶,每日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处置,可回收部分全部外卖,不可回收部分由物业管理部门集中收集后,由市政环卫部门运至兰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置。餐厅内配备专用厨渣收集桶,做到日产日清,定期对隔油池的废油脂进行清理,餐厨垃圾全部由具有餐厨垃圾处理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可通过有效、可行的处理措施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5、外界交通噪声对项目的影响酒店8层以上主要功能为住宿、办公,项目南邻北滨河东路,日益增加的交通噪声会对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设计要求,酒店各楼门窗按照设计要求均使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可减少噪声值10dB(A)左右,加之距离的衰减,可有效降低外界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通过采取降噪措施后,可满足房屋使用功能要求。6、风险分析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项目所在地属于非环境敏感区,运营过程中涉及到可燃、易燃危险物质,属于非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1)风险识别(1)物质风险识别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为民用天然气及冷库制冷剂。天然气属易燃、易爆性物质。R-22制冷剂(二氟一氯甲烷),沸点(1atm),-40.8℃

,临界温度,96.24℃

,临界压力,4980MPa

,饱和蒸气压(25℃),1044kPa

,汽化热/蒸发潜热(沸点下,1atm),

233kJ/kg,破坏臭氧潜能值(ODP)

0.034,全球变暖潜能值(GWP,100

yr)

1700,ASHRAE安全级别

A1(无毒不可燃),属于无毒不可燃物质,对人体无害。(2)运营设施风险识别项目区内无天然气储罐,风险设施单元为天然气输送管道。(3)最大可信性事故最大可信事故是指所有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即指泄露的有毒有害物着火、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露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要求,结合项目危险源及历年来各重大事故案例分析,确定本次风险评价的最大可信事故为天然气爆炸事故。(2)源项分析本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类型包括天然气管道泄漏造成的火灾、爆炸、中毒等风险事故。(3)风险分析天然气输气管线的潜在事故危害因素是事故释放出的天然气遇火后产生的燃烧热辐射伤害和爆炸冲击波伤害,除气田内部集输管线外,对民用净化天然气的输气管线,由于其管输的净化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极低,因此硫化氢中毒伤害不作为输气管线的潜在事故危害因素考虑,天然气管道事故树分析见图6。对实际情况完全预测非常困难,预测计算结果与实际事故发生造成的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管道发生爆炸影响范围在50~200m,计算影响范围比实际情况大。如在计算管道破裂的影响时,未考虑管道是埋地敷设的,在这种情况下土层对泄漏的天然气的阻挡作用会大大减小其危害影响距离。图6天然气管道事故树分析示意图(4)风险防范措施1)地下管线在地面设置警示牌,地上管线统一刷警示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2)对管道、阀门定期检查、检修,日常运行期间发现问题及时抢修,避免由于设备损坏造成事故的发生。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由于人为操作失误造成事故的发生。4)加强运行管理,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提高负责管线工人操作技能。5)定期对防灭火措施进行检查,确保正常使用。(5)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立足于安全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项目资源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的救助。应急计划区:天然气管道沿线。应急组织及人员:组长:酒店物业负责人成员:物业人员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组织编制和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完成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应急预案及分级响应发生事故后,除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外,还应按下列规定报告有关部门。事故分级:按照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四级。一般事故(Ⅳ级)造成人员轻伤,应在24小时内报告上级领导和业主委员会。较大事故(Ⅲ级):造成人员重伤,物业应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环保部门、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业主委员会。重大事故(Ⅱ级):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物业应在接到报告后30min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监督部门、业主委员会和人民监察机关。特别重大事故(Ⅰ级):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应立即报告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业主委员会、人民检察机关和监督部门,物业负责安全第一责任人(或委托人)应在接到报告后4小时内应到达现场。发生不同级别事故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火灾爆炸事故应同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消防部门;人员受伤后,应及时送医院救治。应急保障应急领导小组配备有下列救援器材及应急通讯设备:通讯器材:电话、对讲机、报警器交通工具:抢修车,根据需要随时调用其他车辆消防器材:灭火器等。报警、通讯联络方式将110、119、120、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和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等明示于管理区显要位置。通讯联络不仅在白天和正常工作日快速畅通,而且要做到在深夜和节假日都能快速联络。应急环境监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a采用干粉、砂土防灭火设施;b妥善保护现场,疏散无关人员,设置警戒区;c联系市公安局组织爆破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技术分析;d由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测定事故现场环境危害的程度和范围,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e在实施现场扑救和监测时,要穿戴必须的防护用品、配戴防毒面具;f当发现人员伤亡时,应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协调伤员送往附近医院,组织维护现场救援秩序。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对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配备相应措施与设备。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事故现场、受事故影响的区域人员及公众的撤离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等。事故发生后,立即疏散区内人员,设置隔离带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伤害的单位和居民撤离,并向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调查处理。事故应急预案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邻近区域解除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应急培训计划要加强对各救援队伍的培训。指挥领导小组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练。公众教育和信息对业主开展宣传教育,公布紧急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时段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营运期餐饮烟尘、SO2、NO2采用天然气降低影响油烟配备专用烟道、高效油烟净化器等达标排放水污染物营运期生活污水CODcrBOD5SS氨氮配备化粪池达标排放餐饮废水CODcrBOD5SS氨氮动植物油配备油水分离器及隔油池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运营期酒店办公、住宿生活垃圾可回收部分外卖,不可回收部分收集后进入兰州市生活垃圾场降低影响厨渣、泔水餐厅内配备专用厨渣收集桶,做到日产日清,定期对隔油池的废油脂进行清理,餐厨垃圾委托甘肃奈弛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回收。噪声运营期水泵通过安装柔性接头、隔消声门窗、减震基础的措施达标排放一、运营期污染治理措施1、噪声本项目已经施工结束,依据现场调查,工程已经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有:1)室内各类产噪设备配备减震基础、隔声罩等,水泵与管道连接处采用柔性接头。2)水泵间风机房采用隔声门,为确保室内通风,配备通风消声器。3)酒店门窗采用按照设计均使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2、废气本项目已经施工结束,依据现场调查,工程已经采取的废气治理措施有:1)配套建设专用烟道,餐饮废气由烟道高空排放。2)酒店餐厅各操作台配备油烟净化器,结合项目建设情况及环评工程分析、影响分析内容,本次环评提出以下补充措施:1)酒店两侧进出口设置交通指示牌,减少车辆怠速时间;2)设置进出口指示牌,合理规划酒店依托1#地块地下停车场行车路线,并在出入口设置限速标志;3、污水本项目已经施工结束,依据现场调查,工程已经采取的污水治理措施有:1)酒店安装配备1台油水分离器,处理规模为20t/d。2)餐厅配备2座隔油池,容积分别为12m3、8m3。4、固体废物本项目已经施工结束,依据现场调查,工程已经采取的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有:1)配备垃圾收集桶。2)酒店餐饮厨房配备专用厨渣收集桶,并与甘肃奈弛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签订餐厨垃圾回收协议。二、环境管理(1)物业管理部门加强管理,酒店用房不得作为酒吧、舞厅、KTV等场所使用,若引进酒吧、舞厅、KTV等行业,则应补办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手续,通过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后方可开业运营。(2)物业部门应针对项目各类用房的特点,建立噪声、污水、垃圾、大气等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且应有专人分管环境保护工作,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区内供水管网各环节的管理;定期对区下水道进行疏通,确保化粪池出水达到排放标准。(3)应赋予物业人员执行职能和必须的权力,关心并积极听取可能受项目环境影响的附近居民等人员、单位的反映,定期向项目最高管理者和当地环保部门汇报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同时接受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三、环保投资本次环保投资共计95.09万元,占总投资的2.37%,环保投资估算见表19。表19环保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时段环保措施环保措施金额(万元)1废气治理营运期餐厅、食堂油烟废气油烟净化器6台18.79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