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课件_第1页
五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课件_第2页
五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课件_第3页
五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课件_第4页
五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EWILLDOAGREATJOB!机械制造工艺学主讲人:WEWILLDOAGREATJOB!机械制造工艺0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0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0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03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04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第五章0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0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10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0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2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一、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图5-1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一、机3(1)表面粗糙度(2)表面波度(3)纹理方向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质量的含义有两方面内容。1.表面的几何特征图5-2(1)表面粗糙度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4由于机械加工中力因素和热因素的综合作用,加工表面层金属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层加工硬化(冷作硬化)。2)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3)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2.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由于机械加工中力因素和热因素的综合作用,加工表面层金属的物理5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1.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零件的磨损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图5-3图5-4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二、机6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图5-5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图5-7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2.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表面粗糙度、划痕、裂纹等缺陷最易形成应力集中,并发展成疲劳裂纹,导致零件疲劳破坏。表面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极大。表面层的加工硬化对疲劳强度也有影响。3.表面质量对零件耐蚀性的影响零件的耐蚀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粗糙度值。表面残余应力对零件耐蚀性也有较大影响。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2.表8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4.表面质量对配合性质的影响相配零件间的配合关系是用过盈量或间隙值来表示的。对间隙配合而言,表面粗糙度值太大,会使配合表面很快磨损而增大配合间隙,改变配合性质,降低配合精度。对过盈配合而言,装配时配合表面的波峰被挤平,减小了实际过盈量,降低了连接强度,影响了配合的可靠性。所以对有配合要求的表面都要求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表面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变形,使零件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因此对配合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4.表9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三、表面完整性的概念表面完整性的内容主要有:(1)表面形貌(2)表面缺陷(3)微观组织与表面层的冶金化学特性1)微观裂纹。2)微观组织变化,包括晶粒大小和形状、析出物和再结晶等的变化。3)晶间腐蚀和化学成分的优先溶解。4)对于氢氧等元素的化学吸收作用所引起的脆性等。(4)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5)表面层其他工程技术特性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三、表100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0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11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一、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1.几何因素图5-6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一、切削加工的表12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物理因素:(1)工件材料的影响(2)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3)切削用量的影响(4)刀具材料与刃磨质量的影响(5)冷却润滑液的影响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2.物理因素图5-7图5-8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物理因素: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13(1)与磨削砂轮有关的因素主要是砂轮的粒度、硬度以及对砂轮的修整等。(2)与工件材质有关的因素包括材料的硬度、塑性、导热性等。

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二、磨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图5-9图5-10(1)与磨削砂轮有关的因素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14(3)与加工条件有关的因素包括磨削用量、冷却条件及工艺系统的精度与抗振性等。 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1(3)与加工条件有关的因素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1503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03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16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一、表面层的加工硬化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层金属受切削力的作用,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使金属的晶格扭曲,晶粒被拉长、纤维化甚至破碎而引起的表面层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降低,物理性能(如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也有所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又称为冷作硬化或强化。切削热在一定条件下会使金属在塑性变形中产生回复现象,使金属失去加工硬化中所得到的物理力学性能,这种现象称为弱化。 1.加工硬化的产生及衡量指标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一、表面17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18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二、表面层的残余应力表面层残余应力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1)冷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2)热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3)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1.表面层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2.影响表面层残余应力及磨削裂纹的因素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二、表面19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2图5-13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20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磨削裂纹和残余应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残余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材料表面就会产生裂纹。影响产生磨削裂纹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围绕着“热”。图5-14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磨削裂纹21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三、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磨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层上形成的瞬时高温将使表面金属产生以下三种金相组织变化:1)如果工件表面层温度未超过相变温度Ac3(一般中碳钢为720℃),但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中碳钢为300℃),这时马氏体将转变为硬度较低的回火托氏体或索氏体,这称为回火烧伤。2)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Ac3,如果这时有充分的切削液,则表面层将急冷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硬度比回火马氏体高,但很薄,只有几微米厚,其下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索氏体和托氏体,导致表面层总的硬度降低,这称为淬火烧伤。1.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原因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三、表面22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3)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Ac3,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如果这时无切削液,则表面硬度急剧下降,工件表层被退火,这种现象称为退火烧伤。2.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磨削热是造成磨削烧伤的根源,故改善磨削烧伤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尽可能减少磨削热的产生;二是改善冷却条件,尽量使产生的热量少传入工件。现将有关问题分述如下:(1)合理选择磨削用量(2)工件材料(3)砂轮的选择(4)改善冷却条件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3)当工23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5图5-16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24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7图5-18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25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四、提高和改善零件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的措施1.疲劳破坏2.滑动磨损3.滚动磨损(一)零件破坏形式和最终工序的选择图5-19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四、提高26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1.喷丸强化 2.滚压加工3.液体磨料强化(二)表面强化工艺表面强化工艺是指在常温下通过冷加工方法使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以减小表面粗糙度值,提高表面硬度,并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图5-20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1.喷丸2704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04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28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一、机械加工中的振动现象(一)机械振动的分类主要表现在:(1)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2)影响生产率(3)影响机床、夹具和刀具寿命(4)振动噪声污染工作环境1.自由振动2.强迫振动3.自激振动(二)振动对机械加工的影响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一、机械加工中的振动现象(29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二、强迫振动(1)系统外部的周期性激振力(2)高速回转零件的质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动(3)传动机构的缺陷和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引起的振动(4)切削过程的间歇性1.强迫振动产生的原因2.强迫振动的数学描述及特性图5-21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二、强迫振动(1)系统外部30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图5-22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图5-2231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强迫振动的特性是:(1)强迫振动是由周期性激振力引起的,不会被阻尼衰减掉,振动本身也不能使激振力变化。(2)强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激振力的频率相同,而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强迫振动的幅值既与激振力的幅值有关,又与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关。图5-23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强迫振动的特性是:图5-232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三、自激振动自激振动:切削加工时,在没有周期性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有时刀具与工件之间也可能产生强烈的相对振动,并在工件的加工表面上残留下明显的、有规律的振纹。这种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振动称为自激振动,通常也称为颤振。(一)自激振动的产生条件和特性通常将自激振动看成是由振动系统(工艺系统)和调节系统(切削过程)两个环节组成的一个闭环系统。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三、自激振动自激振动:切削33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图5-24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图5-2434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二)自激振动的激振学说1.负摩擦激振学说图5-25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二)自激振动的激振学说135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2.再生颤振学说图5-26图5-27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2.再生颤振学说图5-2636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3.坐标联系学说图5-28图5-29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3.坐标联系学说图5-2837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四、机械加工中振动的诊断方法一般诊断步骤如下:1)拾取诊断信号,作机床工作时的频谱图。2)做环境试验,查找机外振源。3)做空运转试验,查找机内振源。五、机械加工中振动的控制机械加工中控制振动的途径有三个方面:消除或减弱产生机械振动的条件;改善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增强工艺系统的稳定性;采取各种消振减振装置。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四、机械加工中振动的诊断方38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一)消除或减弱产生强迫振动的条件1)减小激振力2)调整振源频率3)采取隔振措施(二)消除或减弱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图5-30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一)消除或减弱产生强迫振39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图5-31图5-32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图5-31图5-3240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2.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图5-33图5-34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2.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图41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3.增加切削阻尼图5-35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3.增加切削阻尼图5-3542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三)增强工艺系统抗振性和稳定性的措施1.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图5-36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三)增强工艺系统抗振性和43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2.增大系统的阻尼图5-37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2.增大系统的阻尼图5-344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四)采用各种消振减振措施(1)摩擦式减振器图5-38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四)采用各种消振减振措施45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2)动力式减振器图5-39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2)动力式减振器图5-346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3)冲击式减振器图5-40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3)冲击式减振器图5-447WEWILLDOAGREATJOB!THANKYOUWEWILLDOAGREATJOB!THANK48WEWILLDOAGREATJOB!机械制造工艺学主讲人:WEWILLDOAGREATJOB!机械制造工艺49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0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0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03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04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第五章0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0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500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0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51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一、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图5-1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一、机52(1)表面粗糙度(2)表面波度(3)纹理方向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质量的含义有两方面内容。1.表面的几何特征图5-2(1)表面粗糙度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53由于机械加工中力因素和热因素的综合作用,加工表面层金属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层加工硬化(冷作硬化)。2)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3)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2.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由于机械加工中力因素和热因素的综合作用,加工表面层金属的物理54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1.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零件的磨损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图5-3图5-4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二、机55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图5-5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图5-56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2.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表面粗糙度、划痕、裂纹等缺陷最易形成应力集中,并发展成疲劳裂纹,导致零件疲劳破坏。表面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极大。表面层的加工硬化对疲劳强度也有影响。3.表面质量对零件耐蚀性的影响零件的耐蚀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粗糙度值。表面残余应力对零件耐蚀性也有较大影响。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2.表57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4.表面质量对配合性质的影响相配零件间的配合关系是用过盈量或间隙值来表示的。对间隙配合而言,表面粗糙度值太大,会使配合表面很快磨损而增大配合间隙,改变配合性质,降低配合精度。对过盈配合而言,装配时配合表面的波峰被挤平,减小了实际过盈量,降低了连接强度,影响了配合的可靠性。所以对有配合要求的表面都要求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表面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变形,使零件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因此对配合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4.表58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三、表面完整性的概念表面完整性的内容主要有:(1)表面形貌(2)表面缺陷(3)微观组织与表面层的冶金化学特性1)微观裂纹。2)微观组织变化,包括晶粒大小和形状、析出物和再结晶等的变化。3)晶间腐蚀和化学成分的优先溶解。4)对于氢氧等元素的化学吸收作用所引起的脆性等。(4)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5)表面层其他工程技术特性第一节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三、表590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02影响表面粗糙度的60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一、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1.几何因素图5-6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一、切削加工的表61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物理因素:(1)工件材料的影响(2)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3)切削用量的影响(4)刀具材料与刃磨质量的影响(5)冷却润滑液的影响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2.物理因素图5-7图5-8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物理因素: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62(1)与磨削砂轮有关的因素主要是砂轮的粒度、硬度以及对砂轮的修整等。(2)与工件材质有关的因素包括材料的硬度、塑性、导热性等。

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二、磨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图5-9图5-10(1)与磨削砂轮有关的因素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63(3)与加工条件有关的因素包括磨削用量、冷却条件及工艺系统的精度与抗振性等。 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1(3)与加工条件有关的因素第二节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6403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03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65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一、表面层的加工硬化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层金属受切削力的作用,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使金属的晶格扭曲,晶粒被拉长、纤维化甚至破碎而引起的表面层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降低,物理性能(如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也有所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又称为冷作硬化或强化。切削热在一定条件下会使金属在塑性变形中产生回复现象,使金属失去加工硬化中所得到的物理力学性能,这种现象称为弱化。 1.加工硬化的产生及衡量指标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一、表面66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

67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二、表面层的残余应力表面层残余应力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1)冷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2)热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3)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1.表面层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2.影响表面层残余应力及磨削裂纹的因素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二、表面68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2图5-13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69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磨削裂纹和残余应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残余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材料表面就会产生裂纹。影响产生磨削裂纹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围绕着“热”。图5-14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磨削裂纹70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三、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磨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层上形成的瞬时高温将使表面金属产生以下三种金相组织变化:1)如果工件表面层温度未超过相变温度Ac3(一般中碳钢为720℃),但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一般中碳钢为300℃),这时马氏体将转变为硬度较低的回火托氏体或索氏体,这称为回火烧伤。2)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Ac3,如果这时有充分的切削液,则表面层将急冷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硬度比回火马氏体高,但很薄,只有几微米厚,其下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索氏体和托氏体,导致表面层总的硬度降低,这称为淬火烧伤。1.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原因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三、表面71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3)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Ac3,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如果这时无切削液,则表面硬度急剧下降,工件表层被退火,这种现象称为退火烧伤。2.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磨削热是造成磨削烧伤的根源,故改善磨削烧伤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尽可能减少磨削热的产生;二是改善冷却条件,尽量使产生的热量少传入工件。现将有关问题分述如下:(1)合理选择磨削用量(2)工件材料(3)砂轮的选择(4)改善冷却条件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3)当工72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5图5-16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73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7图5-18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图5-174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四、提高和改善零件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的措施1.疲劳破坏2.滑动磨损3.滚动磨损(一)零件破坏形式和最终工序的选择图5-19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四、提高75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1.喷丸强化 2.滚压加工3.液体磨料强化(二)表面强化工艺表面强化工艺是指在常温下通过冷加工方法使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以减小表面粗糙度值,提高表面硬度,并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图5-20第三节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1.喷丸7604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04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77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一、机械加工中的振动现象(一)机械振动的分类主要表现在:(1)影响零件的表面质量(2)影响生产率(3)影响机床、夹具和刀具寿命(4)振动噪声污染工作环境1.自由振动2.强迫振动3.自激振动(二)振动对机械加工的影响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一、机械加工中的振动现象(78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二、强迫振动(1)系统外部的周期性激振力(2)高速回转零件的质量不平衡引起的振动(3)传动机构的缺陷和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引起的振动(4)切削过程的间歇性1.强迫振动产生的原因2.强迫振动的数学描述及特性图5-21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二、强迫振动(1)系统外部79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图5-22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图5-2280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强迫振动的特性是:(1)强迫振动是由周期性激振力引起的,不会被阻尼衰减掉,振动本身也不能使激振力变化。(2)强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激振力的频率相同,而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强迫振动的幅值既与激振力的幅值有关,又与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关。图5-23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强迫振动的特性是:图5-281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三、自激振动自激振动:切削加工时,在没有周期性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有时刀具与工件之间也可能产生强烈的相对振动,并在工件的加工表面上残留下明显的、有规律的振纹。这种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振动称为自激振动,通常也称为颤振。(一)自激振动的产生条件和特性通常将自激振动看成是由振动系统(工艺系统)和调节系统(切削过程)两个环节组成的一个闭环系统。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三、自激振动自激振动:切削82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图5-24第四节工艺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图5-2483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