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产业模块化内容摘要模块化的定义和类型产业模块化研究的理论流派模块化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意义一个案例: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7.产业模块化内容摘要模块化的定义和类型1一、产业模块化的定义和类型产业模块化的定义:模块(Module):半自律性的子系统,是可以组合成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和接口结构的、典型的通用独立单元。可分解可组合是对模块的基本要求。模块化(Modularization):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复杂系统分解成按照“看得见的规则”相互联系而又独立的模块(Module)的过程。模块化的产品依靠“看的见的设计规则”(VisibleDesignRules)与“隐藏的参数(HiddenParameters)”共同作用形成,其中前者包含了产品的架构(Architecture)、模块间界面(Interface)与模块检测标准(Standards)等3个要素,是产品模块化的根本指导原则。一、产业模块化的定义和类型2产品模块化带来的经济利益:(1)从产品供应来看,模块化技术减少了产品的复杂性,使得分模块设计、生产得以独立进行,压缩了设计时间;(2)对消费而言,模块的多种组合增加了产品多样性,可升级性还可以带来“替代经济”(economicsofsubstitution)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模块化技术是一种关于产品的特殊知识,这种知识具有综合性与前瞻性,使得产品得以有效分解、重组与升级,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产品模块化带来的经济利益:3组织模块化有两个层面:第一层是企业内部组织模块化,是指在企业内部(Intra-firm)按照产品模块化的分解来协调分工、组织生产,分工发生在企业内部,如根据产品模块化而划分的研发团队、共用一个产品平台的多产品事业部等等。第二层面是产业模块化,是指从产业层面来看,企业间(Inter-firm)按照产品模块化的分解原则来协调分工、组织生产,分工发生在企业之间,如目前计算机产业DELL等品牌厂商通过OEM、ODM和EMS(原始设备制造商;原始设计商;电子制造服务)形式与台湾、大陆等制造企业等企业间合作生产计算机。产品模块化仅仅说明了某种产品具备了技术上的可分性,但这种可分性要发生在企业之间则还远远不够。而其中关键在于产品技术标准是否能够突破企业边界,从封闭(Closed)专有(Proprietary)走向开放(Open)、公共(Public),形成企业共同接受的产业标准。组织模块化有两个层面:4模块化的特征:系统信息的存在和被认可是进行模块化的前提。系统信息的目的是建立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规则,一般由“舵手”单位来创造、发布和处理,所有模块单位都能理解、认可、接受和遵守。个别信息是单个模块竞争力的秘密武器。模块化是一种具有很强对外稳定性的结构形态。通过“结构内动荡”,淘汰缺乏竞争力的模块,由新的由竞争力的模块加入来维系模块整体的稳定。模块化是一种允许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经济系统。多个模块主体可能同时对一个设计展开竞争,虽然有一定浪费,但却可以更充分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模块化的特征:5模块化的类型(1)产品结构的模块化:确保产品性能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提高产品设计的独立性;零部件之间残存的相互依存性问题,只需在联系产品之间的界面上处理。模块化的类型6(2)生产的模块化:一条长长的生产流水线被分割为两条分生产线和一条简单的主生产线,实现组装生产的高效化(2)生产的模块化:一条长长的生产流水线被分割为两条分生产线7(3)企业组织关系的模块化:市场交易部分地替代了企业内的生产,企业的边界和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3)企业组织关系的模块化:市场交易部分地替代了企业内的生产8二、产业模块化研究的理论流派哈佛大学学派(鲍德温和克拉克):模块化改变企业间关系模块化经营必然将企业分为两个层次,要么是设计师型企业,要么是模块设计和制造者。对设计师企业而言,它必须能够吸引模块设计者们遵照他设计的结构,按照他所提供的界面联系规则,以相同的标准进行模块设计和制造;而对模块设计企业而言,他必须熟知隐含在设计当中的信息,而且在机会到来时,能够迅速做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行动。二、产业模块化研究的理论流派9日本的比较产业论学派:开放式结构(设计思想):在模块化经济里,企业为了获得竞争的边际收益,放弃独自发展一整套技术的战略,而把技术要素进行模块化分解,每个企业集中力量设计、制造特定的模块,其他部分则通过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灵活地运用其他企业的资源,以获得竞争收益。丰田汽车的组装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早已存在所谓的“开放式结构”。丰田公司只是确定一般的共识和界面,零部件供应商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只要得到丰田的认可就可以投入生产。这一过程使设计被浓缩化,从而使生产系统里各模块的设计能够同时进行,大幅度缩短了改换车型的周期。而且参与同一产品设计的企业不止一家,可以产生竞争激励效应。日本的比较产业论学派:10组织的信息效率比较论学派:青木昌彦:所有类型的组织都要处理两类信息,即系统信息和个别信息。系统信息是同时影响两个模块之间活动的有关系统环境的信息,处理这种信息之后做出的决策决定了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规则乃至界面的状态,处理系统信息的单位被称为“舵手”。个别信息是有关各模块活动的固有环境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产业模块化分为三种情况:A模型,J模型和硅谷模型。借此我们可以比较各种模式的信息联系规则和效率。如果效率很低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组织的信息效率比较论学派:11A模型代表的金字塔型分割(IBM/360电脑)的信息处理和模块集中形式:
舵手
模块1
模块2ESE1E2A模型代表的金字塔型分割(IBM/360电脑)的信息处理和模12J模型代表的丰田式信息同化(即信息共享)型联系:
舵手
模块1
模块2ESE1E2J模型代表的丰田式信息同化(即信息共享)型联系:舵手13硅谷模型中信息的联系和传递状态:
舵手
模块1
模块2ESE1E2硅谷模型中信息的联系和传递状态:舵手模块1模14在上述三种模型中,信息的传递方式与舵手的作用各不相同:A模型:系统信息是单向固化传递的,唯有舵手具有系统信息决定权,因此舵手是一个权威的领导者J模型:系统信息是双向互动传递的,舵手除了具有相当的系统信息决定权外,更在发挥协调者的作用硅谷模型:系统信息是多向流动传递,而且不是唯一的,舵手的作用是找出最合适的途径。
在上述三种模型中,信息的传递方式与舵手的作用各不相同:15三、产业模块化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意义模块化的成本和收益收益:专业化优势,竞争激励,应对不确定性,增加选择价值成本:协调成本,实验成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模块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市场结构的分层化:系统规则的设计层面,形成寡头市场结构;而模块的设计和制造层面,形成竞争型市场结构。舵手和模块企业可相互转化。二者都存在垄断利润,来自于技术创新能力,因此不能持续。(2)立体簇群式的市场结构:没有一家企业设计、制造整个系统,而是分别设计组成系统某个部分的模块。不同功能的模块通过共同的标准界面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完善系统。三、产业模块化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意义16四、一个案例: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第一阶段:大型机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后期)表1美国电子数据处理设备供应商市场份额单位:%年份IBMRandHoneywellRCANCRBurroughsGECDCPhilco195556.138.5—5.10.3————195675.318.6—1.60.14.4———195775.816.30.30.80.13.9———195877.416.30.91.80.13.30.2——195974.517.81.21.40.14.20.9——196071.616.20.92.40.43.42.81.01.2196169.315.52.03.00.82.63.42.21.3196269.912.42.33.51.92.23.73.11.2196369.811.21.83.52.72.63.54.01.0四、一个案例: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年份IBMRandHoney1720世纪60年代,IBM在市面上共有7种彼此不兼容的大型机系统。由于每一种系统的需求有限,因此为客户及IBM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相当高成本负担。这为其他企业从不同产品线进攻IBM提供了可能。1963年计算机市场增加了35%,而IBM则仅仅增加了7%在这样的背景下,IBM公司前后投入高达50亿美金,研制生产了著名的IBM360计算机。IBM360为一模块化系统,它使得消费者不仅可以将其各种功能模块分项购买,依据个性偏好而建构成系统组合,而且未来升级也无需更换全部系统,只要在模块上进行,消费者获得了替代经济。模块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IBM不同系列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相同的接口设备与软件,实现了接口设备的规模经济。IBM360推出后获得了极大成功,到1970年市场份额接近8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IBM360尽管是模块化系统,但是对技术标准却采取了封闭专有的策略,不仅与其它企业的大型机互不兼容,而且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技术标准,除了核心模块如集成电路、操作系统之外,就连外挂兼容(Plug-Compatible)的周边设备(如磁盘驱动器等)也要自行生产。利用IBM360的优势,通过提前封绝外部设备接口、发布产品、捆绑销售和价格歧视等手段IBM将许多竞争者逐出市场,成为了大型机市场霸主。20世纪60年代,IBM在市面上共有7种彼此不兼容的大型机系18第二阶段:大型机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后期)随着芯片技术的提高,体积逐渐压缩,为小型计算机的出现成为了可能。1957年,数字设备公司(DECInc.)成立,公司的产品是针对那些买不起IBM大型机的中小型企业、大企业的个别部门和个人用户。随后ScientificDataSystems、DataGeneral、PrimeComputer、惠普(HP)、Wang及Tendem等纷纷加入,市场变得日趋激烈。在产品的生产策略上,DEC等公司走了一条先外部采购,然后再自行生产的道路。在公司初期,为自行制造中央处理单元,再向外购买接口设备后加以组装。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则逐渐将相关接口设备纳入公司内部的生产部门,以便获取较高利润及较佳的质量。因此DEC与科学数据系统公司后来也与IBM一样,将最终产品的零件自行生产,同为垂直整合型的厂商。不过,在小型机市场上,最终并没有形成共同的产业标准,各家公司的产品也像大计算机一样的具个别专有性,互不兼容。第二阶段:大型机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19第三阶段:个人电脑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最有名的是成立于1976年的苹果公司(AppleInc.)。苹果初期采取开放策略,将产品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公之于众,并凭借着创意的产品设计(AppleI和AppleII)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个人电脑市场的主导厂商。1981年IBM推出IBMPC,同时公开了该产品除BIOS之外的绝大部分技术细节和设计秘密,并采取了外包采购关键模块策略,从微软那儿注册了操作系统,又从英特尔那儿购买了CPU芯片,还允许微软与英特尔还可以将产品再卖给别的企业。IBM的品牌效应及开放策略,吸引了众多硬件、软件的厂商加入,消费热情也被激发,1983年,IBM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76%。与IBM不同,市场先期的领先者苹果公司,却从开放走向封闭。应对IBM,苹果先后推出Lisa机、Macintosh机。为了追求质量,并获得更多利润,采取了集成性设计,未让机器留有可扩展的硬件插槽,并让原有的应用软件不兼容,导致许多苹果支持者转投到IBM阵营。苹果销售份额急剧下降,1996年,市场占有已经降到4%,亏损高达10亿美元。第三阶段:个人电脑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70年代末至920IBM技术标准专有化策略失败,兼容机大行其道①利用专有BIOS指令。IBM采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方式,把某部分微软所设计的操作系统PC-DOS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指令,直接写入装在计算机主机板的只读记忆芯片(ReadOnlyMemory,ROM)中,称为ROM-BIOS芯片,由IBM单独出售),同时对这些指令申请版权保护。其它厂商的微电脑机型如果要与IBMPC兼容,不是得用IBM的ROM-BIOS芯片,就是得设计另一个与IBM芯片具相同功能的芯片。但是IBM的ROM-BIOS芯片并不对外出售,而其它厂商利用IBM出版的技术报告来制造芯片则会侵犯知识产权。②推出专有总线架构。1987年,IBM推出PS/2系列的微电脑,除了具有与之前各机种相同的可外插零件特性外,也提供较小的高密度磁盘驱动器及整合性高画质绘图功能。这系列的高级个人电脑中,IBM利用16位的Intel80286及32位的Intel80386微处理器来制造,而且采用IBM所专有的总线(Bus)架构,称为MicroChannelArchitecture(MCA)。IBM技术标准专有化策略失败,兼容机大行其道21IBM技术标准专有化策略失败,兼容机大行其道这两项旨在建构个人电脑技术标准专有性的策略,都以失败收场。前者是因为兼容机厂家康柏(Compaq)利用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合法破解了BIOS指令,后者则因为遭到了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及其它9家兼容计算机制造商联盟共推EISA的反击。这一切说明,虽然IBM依然为个人电脑市场上的重要厂商,但已经失去了产业标准的制定权(Cringly,1992)。1988年,IBM所生产的个人电脑,占全世界IBM兼容个人电脑数量的24.5%Langlois,1992,p.24),1991年这个数字仅为18%。IBM技术标准专有化策略失败,兼容机大行其道22分析:产业模块化如何形成的表2企业模块化策略矩阵图技术标准策略:开放程度开放封闭免费收费产品策略:角色定位系统整合(1)完全间接定价,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Apple早期)组装厂商(2)混合定价(直接定价+间接定价),但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如IBM-PC策略)混合角色(3)完全间接定价,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扩展产业分工网络(例如IBM360大型机的策略)全能冠军模块供应(4)完全间接定价,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Intel早期)关键模块制造商(5)混合定价(直接定价+间接定价),但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如微软)混合角色不合理策略出售标准不合理策略(6)直接对标准定价,完全依靠出卖标准的知识产权作为收入源,完全依靠其他人拓展产业分工网络。系统设计师不合理策略分析:产业模块化如何形成的技术标准策略:开放程度开放封闭免23其中全能冠军模式(表2右上角3号矩阵)是指,对模块化技术标准采取封闭策略,通过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出售获取利润。其实质是对模块化的技术采取完全间接定价的方式,因为这种做法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模块化技术的“杠杆效应”(LeverageEffect)[1],实现利润最大化,强势在位企业往往乐于采用。IBM率先推出模块化的大型机系统,又有足够资源来开发应用软件、打印机、磁盘驱动器等周边配套设备,选择全能冠军模式有利于维持其垄断地位。但其垄断地位在新进入者的挑战下逐步瓦解,这个过程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实现。
[1]杠杆效应是企业将某一局部优势发散扩大的现象。IBM掌握了大型机模块化技术,因此可以通过封闭界面标准及捆绑互补品等策略将其优势扩散到更多周边设备上。其中全能冠军模式(表2右上角3号矩阵)是指,对模块化技术标准24①新进入者专注模块创新,从大型机周边设备切入。尽管IBM采取封闭策略,但是技术标准仍然会通过多种渠道“外溢”,如技术标准专利有偿授权、政府反垄断政策规制、竞争对手的逆向工程以及员工跳槽离职等。一旦技术标准公开,新进入者就能发挥更多的创新精神,提供性价比更好的功能模块来逐渐瓦解IBM一体化的价值链。大型机产品模块化进入壁垒很高,新进入中小企业很难正面对抗,但却可以逐渐分享模块化技术知识“外溢效应”,通过采取产品架构设计跟随策略,专业化生产大型机设备的周边配套设备,利用局部模块创新来与其迂回竞争。其中典型的例子是,1967年,有12位IBM工程师离职自创InformationStorageSystems公司,另有其它4位也于同年成立StorageTechnologyCorporation公司,两家皆生产与IBM外接兼容的储存设备。这种进入往往是通过从价值较低的非核心功能模块开始的,我们称其为“低端价值链进入”。①新进入者专注模块创新,从大型机周边设备切入。25②新进入者开放技术标准,从个人细分市场切入。进入市场的另一个路径就是细分市场,即选择新的目标客户,利用新产品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中小企业由于资源及能力的限制,避免与在位大企业的直接竞争,拾遗补缺,从新市场进行竞争是理性的进入策略。在进入初期,这些企业往往乐于开放技术标准,扮演组装厂商的角色(表2左上角1号矩阵),如苹果公司刚刚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推出的AppleI和AppleII型机时所采取的开放策略。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整合产业链;另一方面则因为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对于个人电脑而言,产品模块化技术本身,很难成为竞争优势,开放技术标准反而能尽快形成正向反馈效应,使企业成为产业标准的制定者,享受到短暂的垄断优势(TransientMonopoly)。这种进入往往是以低端消费者甚至非消费者为目标客户,我们称其为“低端客户进入”。②新进入者开放技术标准,从个人细分市场切入。26一体化大型机价值链向模块化计算机产业链演化示意图说明:图中实线表示由一家企业一体化垄断价值链;虚线则表示价值链分解,由不同的企业提供。
一体化大型机价值链向模块化计算机产业链演化示意图27产业模块化过程中,创新主要包括三种主要类型:①产业演化初期,有实力的在位企业通过激进式创新,完成产品从一体化向模块化的转换,获取规模经济、替代经济效应;②在产品模块化的背景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新进入者从“低端价值链进入”,采用模块创新策略逐渐瓦解在位企业所垄断一体化的价值链;③在产品模块化的背景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新进入者从“低端客户进入”,采用市场创新及开放技术标准等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行业的“马歇尔外部效应”来破坏在位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三种力量的作用下,专有、默示的技术标准转向公开、明晰,产业标准逐渐形成,产业组织从一体化走向模块化网络化,产品也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产业模块化过程中,创新主要包括三种主要类型:28计算机产业案例说明:持续创新是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方法。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位企业尽管享有一些先发优势,如规模实力、品牌声誉等,也有能力率先完成模块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形成一定时期的竞争优势。但是模块化技术本身就是“双刃剑”,它在为企业带来分工经济,降低协调成本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原本隐性化的企业知识明晰化,这就不可避免会造成“知识外溢”的可能,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逐渐削弱埋下了伏笔。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与控制来尽可能延缓这一过程,但是更为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不断学习,持续创新。
计算机产业案例说明:29模块化技术为后进入企业提供了赶超在位者的机会。后进入者可以采取“低端价值链进入”或者“低端客户进入”两种策略来逐渐瓦解在位者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对于处于落后赶超状态的中国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低端价值链进入”策略说明我国企业不应该盲目自大,不分企业发展阶段与实际情况,过于强调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而应开放心态,以“代工”的形式主动承接产业价值链上看似利润不高的价值环节,在“代工”过程中不断学习、创新,逐渐积累能力,实现企业成长升级。台湾的鸿海、宏基就是采用这种策略的经典案例。而“低端客户进入”策略则更为拥有庞大内需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了个醒,立足本土,认真研究收入水平较低的广大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实现本土创新,然后反向整合国际市场,或许是建立世界级品牌的有效路径。对此,中国的影碟机产业发展是可以诠释这条路径的较好案例
模块化技术为后进入企业提供了赶超在位者的机会。30对产业政策的意义产业模块化是比产品模块化复杂的多的社会进程。自发竞争或许会耗时较长,但弹性较大、风险较低,而由政府盲目主导产业标准制定,短期人为设计出模块化的产业组织,却可能带来产业整体陷落的高风险。在自由市场竞争与政府规制间寻求平衡或许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最优解。对产业政策的意义31计算机产业模块化发展的效应:模块化为新兴企业迅速成长创造了契机,只要遵守规则,更多企业可以进入计算机行业,进入壁垒显著降低。从行业的角度看,模块化激发了PC行业整体的创新活力模块化与垂直整合共同构成决定PC行业市场结构的两种力量模块化为PC行业的供应链整合创造条件模块化,特别是设计模块化可能使企业的“知识诀窍”等核心竞争要素趋于减少甚至消失。计算机产业模块化发展的效应:328.产业竞争力---------波特钻石模型及其应用内容摘要波特钻石模型波特钻石模型的扩展波特钻石模型在产业结构分析中的应用8.产业竞争力内容摘要波特钻石模型33一、波特钻石模型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为什么一国多在某个特定产业获得长久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要素禀赋理论的缺陷规模优势和技术差距理论的缺陷生命周期理论的缺陷一、波特钻石模型34波特给出的产业竞争力定义: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并不完全一致:(1)技术进步快,技术含量高的不完全竞争产业,存在较大的进入和退出障碍,规模收益递增。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巨大利润,提高工资水平,从而增加国民财富,提高国家竞争力(2)技术进步慢、技术含量高的完全竞争产业,进入退出障碍小,规模收益不变,技术进步只能导致价格降低,获益的是消费国,未必增加生产国的国民财富,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波特给出的产业竞争力定义:35替代品的威胁产业内竞争对手的竞争威胁企业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雏形:替代品的威胁产业内竞争对手的竞争威胁卖方的买方的潜在进入者的36波特钻石模型的四大要素:(1)要素条件,包括一国的天然禀赋和人为制造的要素,后者对竞争优势更为重要(2)本国需求条件,包括本国的需求结构、规模、增长率、高级购买者压力(3)相关支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4)企业的战略、组织管理方式与竞争程度,创新与企业家才能两大辅助要素:(1)机遇(2)政府波特钻石模型的四大要素:37(1)要素条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要素,如自然资源、非技术与半技术劳动力、地理位置推进要素:通过投资与发展而创造的要素,如现代工程技术、工程师、科技研究所一般要素:一般国家都可能具有的要素专门要素:一国所拥有的一些要素,其特质在其他国家不具备(如德国学徒制下培养的高技术劳工)(1)要素条件:38(2)本国需求条件:在本国行业对有关行业的某类产品的需求,是否大于个别的海外市场?本国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是否十分苛刻?本国购买者是否具有向其他国家需要看齐的预期心理?如果上述三个问题都回答“是”,则有利于国家竞争优势的提高(2)本国需求条件:39(3)相关支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链(Cluster,意思是“扎堆”)一个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中的企业最好全部由国内企业组成,这样形成的竞争优势才是稳定的、可靠的。产业链不仅仅包括地理上的“扎堆”,而且也包括上下游产业之间、相关或辅助产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3)相关支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40(4)企业的战略、组织管理方式与竞争程度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采用的管理方式与本国环境相适应国内竞争程度高有利于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4)企业的战略、组织管理方式与竞争程度41(5)机遇:来自企业外部,如发明、基础技术的突破、战争、外部政治变化、国外市场的转变(6)政府:政府政策会通过影响四大要素影响国家竞争优势(5)机遇:来自企业外部,如发明、基础技术的突破、战争、外部42钻石模型的图示:相关支持行业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与竞争程度政府机遇钻石模型的图示:相关支持行业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与43对生产要素条件的影响:如果本地的竞争程度高,就会给企业强大的压力使之改进与创造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例如加强劳动力素质或发展新技术如果国内需求向高端市场移动,会影响生产要素转向一种有利的新组合如果辅助行业发展良好,有利于某些专门因素的发展。例如良好的机械工业教育、技术人才培训和研究单位有利于该国机械工业在国际市场建立起竞争优势对生产要素条件的影响:44对需求条件的影响:如果本地的竞争程度高,会使本地企业更加关注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如果一国的某种生产要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将会促使有关行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需求条件的影响:45对相关辅助行业的影响:如果一国具有某种专门的生产要素,有利于发展有关的相关和辅助行业如果国内的需求大,有利于发展相关和辅助行业如果国内有一批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就的公司,通过彼此之间的竞争可推动有关辅助行业对相关辅助行业的影响:46对本地竞争状况的影响:如果一国在某种专门要素(如某类技术工人)取得进展,将会推动有关行业的竞争如果一国的上游或辅助行业的发展获得成功,有利于该行业的公司进入下游行业,从而增强了该下游行业的竞争程度如果有关行业的客户的需求上升,并且要求复杂,这些客户有可能进入上游行业,从而增强了该上游行业的竞争程度对本地竞争状况的影响:47对波特钻石模型的批评:(1)缺乏规范的理论框架(2)低估了价格竞争的作用(3)国内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与国外基地的成功经验相矛盾(4)政府是发展中国家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而不是辅助因素。(5)用出口指标来判断竞争优势是否存在(6)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具备波特模型中的要素条件和需求条件对波特钻石模型的批评:48二、波特钻石模型的扩展
1、卡特赖特(Cartwright)1993年的多因素钻石模型卡特赖特在研究新西兰竞争力过程中,将海外变量加入到钻石模型当中。国家基础的模型增添了五个新的海外因素:海外要素创新能力、与在海外环境中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联系、满足客户需求的途径、海外市场的竞争、该产业在多大程度上有面向国际的目标和结构。二、波特钻石模型的扩展1、卡特赖特(Cartwright)492、邓宁(Dunning)1993年提出的国际化钻石模型邓宁将跨国公司作为第三个外生变量加入到波特的钻石模型当中,解决了波特的钻石模型低估产品和市场全球化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2、邓宁(Dunning)1993年提出的国际化钻石模型503、鲁格曼和克鲁兹(Rugman,Rugman&Cruz)1991年和1998年提出的双钻石模型鲁格曼和克鲁兹在分析加拿大的国家竞争优势时,发现波特的钻石模型在应用于具有经济规模小、开放的贸易经济国家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使之能分析加拿大的情况,他们建立了双钻石模型,即“加拿大钻石”和“美国钻石”的联合。3、鲁格曼和克鲁兹(Rugman,Rugman&Cruz)51为了使模型更好的适合加拿大参与国际竞争,获取国际竞争力,他们又进一步将模型变形为下图。通过结合加拿大和美国产业,共同构建北美产业,避免了在发展战略选择上过分关注北美市场而忽略其他竞争对手。北美钻石模型为了使模型更好的适合加拿大参与国际竞争,获取国际竞争力,他们524、穆恩、鲁格曼和沃伯克(Moon,Rugman&Verbeke)1998年提出的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穆恩、鲁格曼和沃伯克在研究新加坡、韩国这些小国家时,发现波特的钻石模型也存在问题,主要在于忽视了跨国经营对小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他们构建了“国内钻石”和“国际钻石”这种双重钻石来描述这一问题。对该模型的有效性检验表明,韩国有比新加坡更大的国内钻石,但新加坡比韩国有更大的国际钻石。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钻石,则新加坡比韩国更具有国际竞争力4、穆恩、鲁格曼和沃伯克(Moon,Rugman&Verbe53内部的实线钻石代表的是“国内钻石”,它的大小由没有考虑跨国经营时的该国竞争力决定中间虚线钻石是“国际钻石”,是在纳入了跨国经营这一变量后的竞争力外部的实线钻石是“全球钻石”,是指假定一个国家完全融入到全球经济时该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内部的实线钻石代表的是“国内钻石”,它的大小由没有考虑跨国经545、乔东逊(Cho.D.Sung)1994年提出的九要素模型波特钻石模型发达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缺乏足够大的市场容量、资本和技术要素,并不具备与波特钻石模型相称的国内环境Cho.D.Sung以韩国经济发展为例所做的研究发现。韩国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具有良好教育的、充满活力的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人力”要素5、乔东逊(Cho.D.Sung)1994年提出的九要素模型55九要素模型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物质要素,二是人力要素。人力要素创造、激发和控制四个物质要素,促使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九要素模型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物质要素566、王述英(南开大学)总结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之决定因素:(1)培育高级生产要素(2)苛刻的国内需求条件(3)相关支持产业的状况(4)企业战略和激烈的国际竞争(5)制度与体制(6)政府政策(7)机会6、王述英(南开大学)总结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之决定因素:576、芮明杰(复旦大学)提出的产业竞争力“新钻石模型”:产业竞争力的本源性变量是产业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物质生产要素。因此,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应处于竞争力的中心位置6、芮明杰(复旦大学)提出的产业竞争力“新钻石模型”:587、陈立敏(武汉大学)提出的产业竞争力“新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存在着如下的各种问题:首先,从整个体系看,钻石模型的各个要素并不处于同一个分类层次,竞争力是由来源(环境)、实质(生产率)、表现(市场份额)、结果(利润)构成,钻石模型中除了要素条件外其它各种因素都不直接针对竞争力的来源——生产率。其次,钻石模型的四个关键要素内部也存在矛盾和问题,模型的结构也使其应用价值受到限制,因为模型中的诸如市场需求、竞争形态等的作用并不直接。7、陈立敏(武汉大学)提出的产业竞争力“新钻石模型”:59目的,提高生产率政府作用针对四个生产要素技术,R&D投入,人才培养资本,储蓄积累,环境引资劳动力,教育培训,自由流动自然资源,自由贸易,开放投资基于比较优势的四个来源——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为支点建立了新的钻石模型,新模型有以下优点:一是作用直接,新的四个关键要素都是对生产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作用;二是概括全面,提升竞争力的或者说是生产率的各种其它因素,都要通过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才能起作用,提高生产率的所有目的就是要提高这四种因素的一种或几种。三是应用价值突出,因为四种要素都被政府政策直接作用,有利于政策的制定和明确。目的,提高生产率政府作用针对四个生产要素技术,R&D投入,人60刘颖琦等(2006)运用波特钻石模型解释中国地区性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的尝试(《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1期)该文主要提出了一个西部地区的修正的主导产业选择的钻石模型:(1)突出考虑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是参与产业发展之中,制订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从而使当地的产业通过政府的作用,弱化仅仅依靠市场而产生市场失灵问题(2)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环境问题严重,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弱,加入可持续发展指标三、波特钻石模型在产业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刘颖琦等(2006)运用波特钻石模型解释中国地区性主导产业选61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产业模块化课件62该模型通过选取一系列指标,利用计算产业竞争力指数DICI进行定量分析并列举了一个实例:内蒙古赤峰市的翁牛特旗。得出其主导产业为:水稻,畜产品加工,生物化工,褐煤和铅锌矿该模型通过选取一系列指标,利用计算产业竞争力指数DICI进行63中国分区域的钻石模型:1、东部地区模型
波特认为钻石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某地区某产业为什么能够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些地区的突出特征就是,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高、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三次产业比例呈三二一分布,进出口贸易繁荣、和世界市场联系紧密、当地居民观念开放等等。从这些基本特征来看,我国的东部地区和这些国家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或正在向这一阶段过渡。所以,可以沿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我国东部地区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借鉴芮明杰对钻石模型的改进,将“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作为关键要素加入钻石模型。
中国分区域的钻石模型:6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支持和相关性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政府自主创新东部地区钻石模型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支持和相关性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政652、中部地区模型发展落后的原因:投入不足,长期处于资本净流出状态;缺乏国家政策倾斜和支持;中部各省财政收入和上缴基数高,财政负担重;缺乏大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的带动;历史文化中缺乏开拓精神,没有抓住开放的机遇,失去发展先机。中部六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城镇人口比重(%)三次产业比(%)工业增加值占GDP比(%)全国43.911.7:49.2:39.143.5山西43.015.5:59.6:34.954.4河南32.4715.7:55.0:29.349.9湖北43.815.5∶44.8∶39.730.9湖南38.7117.6∶42.7∶39.736.7安徽37.116.5:44.7:38.837.5江西38.6816.6:51.7:31.741.42、中部地区模型城镇人口比重(%)三次产业比(%)工业增加值66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支持和相关性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城市化政府工业化中部地区钻石模型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支持和相关性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城673、西部地区模型
(1)将政府从辅助因素调整为关键因素。突出的特征就是西南地区极差的交通条件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匮乏,而且人口密度小、劳动力资源短缺、市场狭小,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没有政府对当地投资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其各种资源优势都无法释放。
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与政府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的倾斜程度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2)借鉴刘颖琦关于西部地区的钻石模型,将可持续发展因素加入到模型中,与原模型不同的是,本文将其列为辅助要素。之所以做出如此的调整,因为西部地区当前首要发展目标,就是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经济,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以最快的速度缩小和中东部的地区的差距。3、西部地区模型68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支持和相关性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可持续发展政府西部地区钻石模型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支持和相关性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可694、东北地区模型
东北地区兼具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特点,一方面,与中部地区相似,各种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供给充足,但民营经济发展落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由于老国企集中,就业压力也相对较大;另一方面,与东部地区相同,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出海口,从国内来看,部分地区属于环渤海经济圈,从国际上而言,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毗邻,地处战略位置重要的东北亚地区。另外,该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程度较高,东北三省的2006年的城市化率均超过50%,仅次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少数几个省份。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基础雄厚,但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4、东北地区模型70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支持和相关性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自主创新政府市场化东北地区钻石模型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支持和相关性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自主71通过钻石模型的量化判断产业竞争力和主导产业:1、选取指标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评价指标是模型的量化,在选取指标时,要考虑到模型建立的目的,指标体系是要对什么进行评价,从而在选取指标时要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对模型的应用起到关键作用的指标。例如,如果要评价事物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阶段,就应该尽量加大平均指标和动态指标的比重,适当减少总量指标和静态指标。(2)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的应该可以量化和具体化,数据获得要注意真实性和客观性,尽量从权威部门或国家有关部门获得。(3)可行性原则: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下一步的统计分析和计算,在选取指标上,要选取那些利用现有人力、财力就能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如果指标数据的收集牵涉到了政府到当地的经济安全和地方利益,现有的能力又无法收集到这些资料,那就需要对指标进行必要修改。通过钻石模型的量化判断产业竞争力和主导产业:72(4)可比性原则:主导产业选择的基础就是,将各备选产业在相关指标上的得分,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然后根据综合得分的多少得出产业的竞争力指数,从而来选取本地区的主导产业。所以,指标选取的标准之一就是各指标要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而且也可以在各产业之间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比较。(5)区域性原则。我们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是立足于国内的某一区域,各区域的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尽管我们所建立的四个区域主导产出选择模型已经将区域最主要的差异考虑在内,不过在选择指标时,仍然要注意到指标选取上应注意要突出区域特色,例如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环境制约因素等。(6)简洁性原则。一个好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不仅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而且还有尽可能的简洁和实用。因为任何一种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都和其复杂程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简洁而合理的指标体系将拓宽其应用范围,有利于结果的比较。(4)可比性原则:主导产业选择的基础就是,将各备选产业在相73
在建立起完整的指标体系后,接下来就要涉及到如何对主导产业进行综合评价的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理论上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主观法有直接判断法、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相邻指标比较法等。客观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多目标规划法等。主观法尽管简便易行但主观性强,而客观法虽然较为精确,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计算繁琐,且实用性差。我们借鉴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对竞争力的计算方法,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建立主导产业选择的算法模型。
在建立起完整的指标体系后,接下来就要涉及到74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产业模块化课件75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产业模块化课件76产业结构与政策分析产业模块化课件777.产业模块化内容摘要模块化的定义和类型产业模块化研究的理论流派模块化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意义一个案例: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7.产业模块化内容摘要模块化的定义和类型78一、产业模块化的定义和类型产业模块化的定义:模块(Module):半自律性的子系统,是可以组合成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和接口结构的、典型的通用独立单元。可分解可组合是对模块的基本要求。模块化(Modularization):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复杂系统分解成按照“看得见的规则”相互联系而又独立的模块(Module)的过程。模块化的产品依靠“看的见的设计规则”(VisibleDesignRules)与“隐藏的参数(HiddenParameters)”共同作用形成,其中前者包含了产品的架构(Architecture)、模块间界面(Interface)与模块检测标准(Standards)等3个要素,是产品模块化的根本指导原则。一、产业模块化的定义和类型79产品模块化带来的经济利益:(1)从产品供应来看,模块化技术减少了产品的复杂性,使得分模块设计、生产得以独立进行,压缩了设计时间;(2)对消费而言,模块的多种组合增加了产品多样性,可升级性还可以带来“替代经济”(economicsofsubstitution)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模块化技术是一种关于产品的特殊知识,这种知识具有综合性与前瞻性,使得产品得以有效分解、重组与升级,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产品模块化带来的经济利益:80组织模块化有两个层面:第一层是企业内部组织模块化,是指在企业内部(Intra-firm)按照产品模块化的分解来协调分工、组织生产,分工发生在企业内部,如根据产品模块化而划分的研发团队、共用一个产品平台的多产品事业部等等。第二层面是产业模块化,是指从产业层面来看,企业间(Inter-firm)按照产品模块化的分解原则来协调分工、组织生产,分工发生在企业之间,如目前计算机产业DELL等品牌厂商通过OEM、ODM和EMS(原始设备制造商;原始设计商;电子制造服务)形式与台湾、大陆等制造企业等企业间合作生产计算机。产品模块化仅仅说明了某种产品具备了技术上的可分性,但这种可分性要发生在企业之间则还远远不够。而其中关键在于产品技术标准是否能够突破企业边界,从封闭(Closed)专有(Proprietary)走向开放(Open)、公共(Public),形成企业共同接受的产业标准。组织模块化有两个层面:81模块化的特征:系统信息的存在和被认可是进行模块化的前提。系统信息的目的是建立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规则,一般由“舵手”单位来创造、发布和处理,所有模块单位都能理解、认可、接受和遵守。个别信息是单个模块竞争力的秘密武器。模块化是一种具有很强对外稳定性的结构形态。通过“结构内动荡”,淘汰缺乏竞争力的模块,由新的由竞争力的模块加入来维系模块整体的稳定。模块化是一种允许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经济系统。多个模块主体可能同时对一个设计展开竞争,虽然有一定浪费,但却可以更充分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模块化的特征:82模块化的类型(1)产品结构的模块化:确保产品性能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提高产品设计的独立性;零部件之间残存的相互依存性问题,只需在联系产品之间的界面上处理。模块化的类型83(2)生产的模块化:一条长长的生产流水线被分割为两条分生产线和一条简单的主生产线,实现组装生产的高效化(2)生产的模块化:一条长长的生产流水线被分割为两条分生产线84(3)企业组织关系的模块化:市场交易部分地替代了企业内的生产,企业的边界和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3)企业组织关系的模块化:市场交易部分地替代了企业内的生产85二、产业模块化研究的理论流派哈佛大学学派(鲍德温和克拉克):模块化改变企业间关系模块化经营必然将企业分为两个层次,要么是设计师型企业,要么是模块设计和制造者。对设计师企业而言,它必须能够吸引模块设计者们遵照他设计的结构,按照他所提供的界面联系规则,以相同的标准进行模块设计和制造;而对模块设计企业而言,他必须熟知隐含在设计当中的信息,而且在机会到来时,能够迅速做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行动。二、产业模块化研究的理论流派86日本的比较产业论学派:开放式结构(设计思想):在模块化经济里,企业为了获得竞争的边际收益,放弃独自发展一整套技术的战略,而把技术要素进行模块化分解,每个企业集中力量设计、制造特定的模块,其他部分则通过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灵活地运用其他企业的资源,以获得竞争收益。丰田汽车的组装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早已存在所谓的“开放式结构”。丰田公司只是确定一般的共识和界面,零部件供应商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只要得到丰田的认可就可以投入生产。这一过程使设计被浓缩化,从而使生产系统里各模块的设计能够同时进行,大幅度缩短了改换车型的周期。而且参与同一产品设计的企业不止一家,可以产生竞争激励效应。日本的比较产业论学派:87组织的信息效率比较论学派:青木昌彦:所有类型的组织都要处理两类信息,即系统信息和个别信息。系统信息是同时影响两个模块之间活动的有关系统环境的信息,处理这种信息之后做出的决策决定了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规则乃至界面的状态,处理系统信息的单位被称为“舵手”。个别信息是有关各模块活动的固有环境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产业模块化分为三种情况:A模型,J模型和硅谷模型。借此我们可以比较各种模式的信息联系规则和效率。如果效率很低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组织的信息效率比较论学派:88A模型代表的金字塔型分割(IBM/360电脑)的信息处理和模块集中形式:
舵手
模块1
模块2ESE1E2A模型代表的金字塔型分割(IBM/360电脑)的信息处理和模89J模型代表的丰田式信息同化(即信息共享)型联系:
舵手
模块1
模块2ESE1E2J模型代表的丰田式信息同化(即信息共享)型联系:舵手90硅谷模型中信息的联系和传递状态:
舵手
模块1
模块2ESE1E2硅谷模型中信息的联系和传递状态:舵手模块1模91在上述三种模型中,信息的传递方式与舵手的作用各不相同:A模型:系统信息是单向固化传递的,唯有舵手具有系统信息决定权,因此舵手是一个权威的领导者J模型:系统信息是双向互动传递的,舵手除了具有相当的系统信息决定权外,更在发挥协调者的作用硅谷模型:系统信息是多向流动传递,而且不是唯一的,舵手的作用是找出最合适的途径。
在上述三种模型中,信息的传递方式与舵手的作用各不相同:92三、产业模块化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意义模块化的成本和收益收益:专业化优势,竞争激励,应对不确定性,增加选择价值成本:协调成本,实验成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模块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市场结构的分层化:系统规则的设计层面,形成寡头市场结构;而模块的设计和制造层面,形成竞争型市场结构。舵手和模块企业可相互转化。二者都存在垄断利润,来自于技术创新能力,因此不能持续。(2)立体簇群式的市场结构:没有一家企业设计、制造整个系统,而是分别设计组成系统某个部分的模块。不同功能的模块通过共同的标准界面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完善系统。三、产业模块化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意义93四、一个案例: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第一阶段:大型机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后期)表1美国电子数据处理设备供应商市场份额单位:%年份IBMRandHoneywellRCANCRBurroughsGECDCPhilco195556.138.5—5.10.3————195675.318.6—1.60.14.4———195775.816.30.30.80.13.9———195877.416.30.91.80.13.30.2——195974.517.81.21.40.14.20.9——196071.616.20.92.40.43.42.81.01.2196169.315.52.03.00.82.63.42.21.3196269.912.42.33.51.92.23.73.11.2196369.811.21.83.52.72.63.54.01.0四、一个案例:计算机产业的模块化年份IBMRandHoney9420世纪60年代,IBM在市面上共有7种彼此不兼容的大型机系统。由于每一种系统的需求有限,因此为客户及IBM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相当高成本负担。这为其他企业从不同产品线进攻IBM提供了可能。1963年计算机市场增加了35%,而IBM则仅仅增加了7%在这样的背景下,IBM公司前后投入高达50亿美金,研制生产了著名的IBM360计算机。IBM360为一模块化系统,它使得消费者不仅可以将其各种功能模块分项购买,依据个性偏好而建构成系统组合,而且未来升级也无需更换全部系统,只要在模块上进行,消费者获得了替代经济。模块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IBM不同系列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相同的接口设备与软件,实现了接口设备的规模经济。IBM360推出后获得了极大成功,到1970年市场份额接近8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IBM360尽管是模块化系统,但是对技术标准却采取了封闭专有的策略,不仅与其它企业的大型机互不兼容,而且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技术标准,除了核心模块如集成电路、操作系统之外,就连外挂兼容(Plug-Compatible)的周边设备(如磁盘驱动器等)也要自行生产。利用IBM360的优势,通过提前封绝外部设备接口、发布产品、捆绑销售和价格歧视等手段IBM将许多竞争者逐出市场,成为了大型机市场霸主。20世纪60年代,IBM在市面上共有7种彼此不兼容的大型机系95第二阶段:大型机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后期)随着芯片技术的提高,体积逐渐压缩,为小型计算机的出现成为了可能。1957年,数字设备公司(DECInc.)成立,公司的产品是针对那些买不起IBM大型机的中小型企业、大企业的个别部门和个人用户。随后ScientificDataSystems、DataGeneral、PrimeComputer、惠普(HP)、Wang及Tendem等纷纷加入,市场变得日趋激烈。在产品的生产策略上,DEC等公司走了一条先外部采购,然后再自行生产的道路。在公司初期,为自行制造中央处理单元,再向外购买接口设备后加以组装。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则逐渐将相关接口设备纳入公司内部的生产部门,以便获取较高利润及较佳的质量。因此DEC与科学数据系统公司后来也与IBM一样,将最终产品的零件自行生产,同为垂直整合型的厂商。不过,在小型机市场上,最终并没有形成共同的产业标准,各家公司的产品也像大计算机一样的具个别专有性,互不兼容。第二阶段:大型机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96第三阶段:个人电脑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最有名的是成立于1976年的苹果公司(AppleInc.)。苹果初期采取开放策略,将产品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公之于众,并凭借着创意的产品设计(AppleI和AppleII)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个人电脑市场的主导厂商。1981年IBM推出IBMPC,同时公开了该产品除BIOS之外的绝大部分技术细节和设计秘密,并采取了外包采购关键模块策略,从微软那儿注册了操作系统,又从英特尔那儿购买了CPU芯片,还允许微软与英特尔还可以将产品再卖给别的企业。IBM的品牌效应及开放策略,吸引了众多硬件、软件的厂商加入,消费热情也被激发,1983年,IBM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76%。与IBM不同,市场先期的领先者苹果公司,却从开放走向封闭。应对IBM,苹果先后推出Lisa机、Macintosh机。为了追求质量,并获得更多利润,采取了集成性设计,未让机器留有可扩展的硬件插槽,并让原有的应用软件不兼容,导致许多苹果支持者转投到IBM阵营。苹果销售份额急剧下降,1996年,市场占有已经降到4%,亏损高达10亿美元。第三阶段:个人电脑时代的竞争与演化:(20世纪70年代末至997IBM技术标准专有化策略失败,兼容机大行其道①利用专有BIOS指令。IBM采取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方式,把某部分微软所设计的操作系统PC-DOS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指令,直接写入装在计算机主机板的只读记忆芯片(ReadOnlyMemory,ROM)中,称为ROM-BIOS芯片,由IBM单独出售),同时对这些指令申请版权保护。其它厂商的微电脑机型如果要与IBMPC兼容,不是得用IBM的ROM-BIOS芯片,就是得设计另一个与IBM芯片具相同功能的芯片。但是IBM的ROM-BIOS芯片并不对外出售,而其它厂商利用IBM出版的技术报告来制造芯片则会侵犯知识产权。②推出专有总线架构。1987年,IBM推出PS/2系列的微电脑,除了具有与之前各机种相同的可外插零件特性外,也提供较小的高密度磁盘驱动器及整合性高画质绘图功能。这系列的高级个人电脑中,IBM利用16位的Intel80286及32位的Intel80386微处理器来制造,而且采用IBM所专有的总线(Bus)架构,称为MicroChannelArchitecture(MCA)。IBM技术标准专有化策略失败,兼容机大行其道98IBM技术标准专有化策略失败,兼容机大行其道这两项旨在建构个人电脑技术标准专有性的策略,都以失败收场。前者是因为兼容机厂家康柏(Compaq)利用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合法破解了BIOS指令,后者则因为遭到了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及其它9家兼容计算机制造商联盟共推EISA的反击。这一切说明,虽然IBM依然为个人电脑市场上的重要厂商,但已经失去了产业标准的制定权(Cringly,1992)。1988年,IBM所生产的个人电脑,占全世界IBM兼容个人电脑数量的24.5%Langlois,1992,p.24),1991年这个数字仅为18%。IBM技术标准专有化策略失败,兼容机大行其道99分析:产业模块化如何形成的表2企业模块化策略矩阵图技术标准策略:开放程度开放封闭免费收费产品策略:角色定位系统整合(1)完全间接定价,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Apple早期)组装厂商(2)混合定价(直接定价+间接定价),但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如IBM-PC策略)混合角色(3)完全间接定价,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扩展产业分工网络(例如IBM360大型机的策略)全能冠军模块供应(4)完全间接定价,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Intel早期)关键模块制造商(5)混合定价(直接定价+间接定价),但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其他参与者共同扩展产业分工网络(如微软)混合角色不合理策略出售标准不合理策略(6)直接对标准定价,完全依靠出卖标准的知识产权作为收入源,完全依靠其他人拓展产业分工网络。系统设计师不合理策略分析:产业模块化如何形成的技术标准策略:开放程度开放封闭免100其中全能冠军模式(表2右上角3号矩阵)是指,对模块化技术标准采取封闭策略,通过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出售获取利润。其实质是对模块化的技术采取完全间接定价的方式,因为这种做法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模块化技术的“杠杆效应”(LeverageEffect)[1],实现利润最大化,强势在位企业往往乐于采用。IBM率先推出模块化的大型机系统,又有足够资源来开发应用软件、打印机、磁盘驱动器等周边配套设备,选择全能冠军模式有利于维持其垄断地位。但其垄断地位在新进入者的挑战下逐步瓦解,这个过程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实现。
[1]杠杆效应是企业将某一局部优势发散扩大的现象。IBM掌握了大型机模块化技术,因此可以通过封闭界面标准及捆绑互补品等策略将其优势扩散到更多周边设备上。其中全能冠军模式(表2右上角3号矩阵)是指,对模块化技术标准101①新进入者专注模块创新,从大型机周边设备切入。尽管IBM采取封闭策略,但是技术标准仍然会通过多种渠道“外溢”,如技术标准专利有偿授权、政府反垄断政策规制、竞争对手的逆向工程以及员工跳槽离职等。一旦技术标准公开,新进入者就能发挥更多的创新精神,提供性价比更好的功能模块来逐渐瓦解IBM一体化的价值链。大型机产品模块化进入壁垒很高,新进入中小企业很难正面对抗,但却可以逐渐分享模块化技术知识“外溢效应”,通过采取产品架构设计跟随策略,专业化生产大型机设备的周边配套设备,利用局部模块创新来与其迂回竞争。其中典型的例子是,1967年,有12位IBM工程师离职自创InformationStorageSystems公司,另有其它4位也于同年成立StorageTechnologyCorporation公司,两家皆生产与IBM外接兼容的储存设备。这种进入往往是通过从价值较低的非核心功能模块开始的,我们称其为“低端价值链进入”。①新进入者专注模块创新,从大型机周边设备切入。102②新进入者开放技术标准,从个人细分市场切入。进入市场的另一个路径就是细分市场,即选择新的目标客户,利用新产品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中小企业由于资源及能力的限制,避免与在位大企业的直接竞争,拾遗补缺,从新市场进行竞争是理性的进入策略。在进入初期,这些企业往往乐于开放技术标准,扮演组装厂商的角色(表2左上角1号矩阵),如苹果公司刚刚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推出的AppleI和AppleII型机时所采取的开放策略。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整合产业链;另一方面则因为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对于个人电脑而言,产品模块化技术本身,很难成为竞争优势,开放技术标准反而能尽快形成正向反馈效应,使企业成为产业标准的制定者,享受到短暂的垄断优势(TransientMonopoly)。这种进入往往是以低端消费者甚至非消费者为目标客户,我们称其为“低端客户进入”。②新进入者开放技术标准,从个人细分市场切入。103一体化大型机价值链向模块化计算机产业链演化示意图说明:图中实线表示由一家企业一体化垄断价值链;虚线则表示价值链分解,由不同的企业提供。
一体化大型机价值链向模块化计算机产业链演化示意图104产业模块化过程中,创新主要包括三种主要类型:①产业演化初期,有实力的在位企业通过激进式创新,完成产品从一体化向模块化的转换,获取规模经济、替代经济效应;②在产品模块化的背景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新进入者从“低端价值链进入”,采用模块创新策略逐渐瓦解在位企业所垄断一体化的价值链;③在产品模块化的背景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新进入者从“低端客户进入”,采用市场创新及开放技术标准等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行业的“马歇尔外部效应”来破坏在位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三种力量的作用下,专有、默示的技术标准转向公开、明晰,产业标准逐渐形成,产业组织从一体化走向模块化网络化,产品也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产业模块化过程中,创新主要包括三种主要类型:105计算机产业案例说明:持续创新是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方法。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位企业尽管享有一些先发优势,如规模实力、品牌声誉等,也有能力率先完成模块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形成一定时期的竞争优势。但是模块化技术本身就是“双刃剑”,它在为企业带来分工经济,降低协调成本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原本隐性化的企业知识明晰化,这就不可避免会造成“知识外溢”的可能,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逐渐削弱埋下了伏笔。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与控制来尽可能延缓这一过程,但是更为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不断学习,持续创新。
计算机产业案例说明:106模块化技术为后进入企业提供了赶超在位者的机会。后进入者可以采取“低端价值链进入”或者“低端客户进入”两种策略来逐渐瓦解在位者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对于处于落后赶超状态的中国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低端价值链进入”策略说明我国企业不应该盲目自大,不分企业发展阶段与实际情况,过于强调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而应开放心态,以“代工”的形式主动承接产业价值链上看似利润不高的价值环节,在“代工”过程中不断学习、创新,逐渐积累能力,实现企业成长升级。台湾的鸿海、宏基就是采用这种策略的经典案例。而“低端客户进入”策略则更为拥有庞大内需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了个醒,立足本土,认真研究收入水平较低的广大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实现本土创新,然后反向整合国际市场,或许是建立世界级品牌的有效路径。对此,中国的影碟机产业发展是可以诠释这条路径的较好案例
模块化技术为后进入企业提供了赶超在位者的机会。107对产业政策的意义产业模块化是比产品模块化复杂的多的社会进程。自发竞争或许会耗时较长,但弹性较大、风险较低,而由政府盲目主导产业标准制定,短期人为设计出模块化的产业组织,却可能带来产业整体陷落的高风险。在自由市场竞争与政府规制间寻求平衡或许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最优解。对产业政策的意义108计算机产业模块化发展的效应:模块化为新兴企业迅速成长创造了契机,只要遵守规则,更多企业可以进入计算机行业,进入壁垒显著降低。从行业的角度看,模块化激发了PC行业整体的创新活力模块化与垂直整合共同构成决定PC行业市场结构的两种力量模块化为PC行业的供应链整合创造条件模块化,特别是设计模块化可能使企业的“知识诀窍”等核心竞争要素趋于减少甚至消失。计算机产业模块化发展的效应:1098.产业竞争力---------波特钻石模型及其应用内容摘要波特钻石模型波特钻石模型的扩展波特钻石模型在产业结构分析中的应用8.产业竞争力内容摘要波特钻石模型110一、波特钻石模型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为什么一国多在某个特定产业获得长久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要素禀赋理论的缺陷规模优势和技术差距理论的缺陷生命周期理论的缺陷一、波特钻石模型111波特给出的产业竞争力定义: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并不完全一致:(1)技术进步快,技术含量高的不完全竞争产业,存在较大的进入和退出障碍,规模收益递增。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巨大利润,提高工资水平,从而增加国民财富,提高国家竞争力(2)技术进步慢、技术含量高的完全竞争产业,进入退出障碍小,规模收益不变,技术进步只能导致价格降低,获益的是消费国,未必增加生产国的国民财富,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波特给出的产业竞争力定义:112替代品的威胁产业内竞争对手的竞争威胁企业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项目成本控制与结算合同2篇
- 糖尿病压疮护理分享
- 废钢铁购销简单合同
- 碧桂园员工培训
- 人口普查培训
- 铝合金军用装备结构件制造合同
- 《数据恢复技术概述》课件
-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课件
-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
- 市场推广话术培训
- 18项医疗核心规章制度
- 5《对韵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四川省通信网络建设招标文件
- gps抵押车合同范例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2024-2025学年
- 大油画课件教学课件
- 矿山系统机电技术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高中物理斜面模型大全(80个)
- 2024年安徽房屋租赁合同样本(三篇)
- 计算机文化基础2
- 2024-2030年芯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