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卷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4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海县正学中学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1.假设甲乙丙丁四同学回到西周时期生活,你认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的是A.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4.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B.相权的日益加强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D.中央机构的精简5.我国的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家族亲属团聚进行祭祖等活动的建筑---祠堂,下列古代制度中,与这种“祠堂”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6.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9.“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10.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古代中国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①秦代设郡县以分割相权②汉代“内朝”的形成③唐代“三省”的设置④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②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A.秦朝、汉朝B.汉朝、宋朝C.秦朝、唐朝D.元朝、唐朝1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1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4.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太平天国运动B.反割台斗争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义和团运动15.近代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最后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A.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C.战略战术失误D.社会制度落后1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17.清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现代化武器同敌人决战的战役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威海卫战役 D.黄海海战18..“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时间最早可能是在A.1931年B.1936年C.1938年D.1945年19.在一幅对联中,一位国民党抗日将领的名字被嵌入其中,“国难当头能牺牲自我;碑林纪事当铭刻忠魂。”与这名将领有关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20.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21.“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22.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C.中国总结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23.国民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A.革命的任务上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C.革命的结局上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24.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共产国际代表萨发洛夫发表讲话,指出:“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比如把督军推倒,把土地收归国有。”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25.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长征胜利完成C.遵义会议的召开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26.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27.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各种原因,最主要的是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持B.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C.中国地大物博、人众兵多D.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28.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剧中突出展现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29.江泽民同志给某纪念馆的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该纪念馆最有可能位于

A.江西B.湖南C.湖北D.河南30.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组建时军长是A.朱德B.彭德怀C.叶挺D.林彪31.“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A.鸦片战争B.国民大革命C.抗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32.27.诗词也能反映历史,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A.②①③④ 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33.23、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2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B.开始战略反攻,挺进中原地区C.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第34题10分、第35题10分,第36题14分。共34分)34.(10分)见答题卷35.(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们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的评价是否正确?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2)材料二中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这种“历史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3)辛亥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具体包括哪些有利条件?(3分)36.(14分)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材料一:口号:“扶清灭洋”材料二: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材料三: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材料四:口号:“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周恩来书写)材料五:口号:“反内战,反饥饿”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现在什么事件中?该事件有何意义?(2分)(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在什么事件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该运动的导火线、性质。(3分)(3)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口号提出的背景及其所起到的历史作用。(2分)(4)材料四中的口号书写于民国三十四年,折算为公历应是哪一年?当时,周恩来为什么要题写这一口号?(3分)(5)请推测一下材料五中的口号应该发生于什么背景之下?(2分)(6)作为历史的印记,本题材料提供的口号,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且相当系统的信息?(2分)宁海县正学中学中学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一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第34题10分、第35题10分,第36题14分。共34分)34.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1)秦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是什么?(3分)(2)秦朝为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3)秦朝负责中央和地方监察的官员各是什么?西汉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4)秦朝有一种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减少决策失误的大臣参政议政的制度是什么?汉武帝时期,由其亲信近臣构成的实际决策结构是什么?(2分)35.(1)材料一的评价是否正确?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2)材料二中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这种“历史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3)辛亥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具体包括哪些有利条件?(3分)36.(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现在什么运动中?该运动有何意义?(2分)(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在什么运动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该运动的导火线、性质。(3分)(3)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口号提出的背景及其所起到的历史作用。(2分)(4)材料四中的口号书写于民国三十四年,折算为公历应是哪一年?当时,周恩来为什么要题写这一口号?(3分)(5)请推测一下材料五中的口号应该发生于什么背景之下?(2分)(6)作为历史的印记,本题材料提供的口号,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且相当系统的信息?(2分)宁海正学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123456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