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教学讲解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b05e2d82dadbf6cabe1413637df7fb/9cb05e2d82dadbf6cabe1413637df7fb1.gif)
![《人和》教学讲解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b05e2d82dadbf6cabe1413637df7fb/9cb05e2d82dadbf6cabe1413637df7fb2.gif)
![《人和》教学讲解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b05e2d82dadbf6cabe1413637df7fb/9cb05e2d82dadbf6cabe1413637df7fb3.gif)
![《人和》教学讲解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b05e2d82dadbf6cabe1413637df7fb/9cb05e2d82dadbf6cabe1413637df7fb4.gif)
![《人和》教学讲解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cb05e2d82dadbf6cabe1413637df7fb/9cb05e2d82dadbf6cabe1413637df7f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选读人和1.《孟子》选读人和1.
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味的肉。确实,只有和,才能使人和睦相处,更好的生存。和,是生存的保证。
2.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上下一心,团结一致。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2、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托尔斯泰3、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5、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雷锋6、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毛泽东
人和:3.上下一心,团结一致。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推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何做到“人和”)第一则“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4.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5.【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6.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何为“得道”,何为“失道”?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7.何为“得道”,何为“失道”?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思考:孟子为什么说“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因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思考:孟子为什么说“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因为“得道者多助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第二则自反——反省自己9.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
翻译: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假设有个人,他以粗暴蛮横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必定会反省自己:我(对他)一定还有不仁的地方,无礼的地方,要不这种态度怎么会冲着我来呢?反省后做到仁了,反省后有礼了,那人的粗暴蛮横仍然如此,君子必定再反省:我(待他)一定还没有尽心竭力。10.翻译: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
经过反省,做到了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这样,君子就说:‘这不过是个狂人罢了。像他这样,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因此君子有终身的忧虑,没有一时的担心。至于终身忧虑的事是: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可以流传到后世,我却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忧虑了怎么办?像舜那样去做罢了。至于说到君子(一时)所担心的,那是没有的。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时的担心,君子也不认为值得担心了。”11.经过反省,做到了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这样,
孟子所谓的“忠”具体指什么?思考12.孟子所谓的“忠”具体指什么?思考12.“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上》“忠者,尽己之谓”——朱熹释上“忠者,尽已也。尽已者,仁礼无一毫不尽。”——黎靖德《朱子语类》孟子所谓的“不忠”指没有尽心竭力、没有尽仁尽礼。13.“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所谓的“不忠”指二、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思考君子一辈子的忧虑是什么?君子的忧虑在已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以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14.二、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思考君子一辈子的忧虑是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15.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第三则16.爱人不亲,反其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第三则16.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他。《诗经》上说:‘永远配合天命,自己求来众多的幸福。’”
17.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18.“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思考何为“智”?智主要是对仁义是非的持守。19.思考何为“智”?智主要是对仁义是非的持守。19.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主旨:20.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联系实际谈谈人和的重要性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语汇中,“和乐”“和美”“和洽”“家和万事兴”等,都显示出“和”是大家崇尚的目标。“和”意味着团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需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人和才能兴邦安国,人和才能家庭美满,人和才能生意兴隆,也只有人和,我们才能共渡难关,取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一个集体也只有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例如球赛)21.联系实际谈谈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
课堂活动说出与“和”有关的词语,熟语,成语,句子或事例。22.课堂活动说出与“和”有关的词语,熟语,成语,句子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不同字体的“和”,这是向全世界在展示我们的古老中国的千年文明,一个“和”自道出了华夏子女立身处世的原则,也道出了我们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和平共处(各个国家、民族之间)
和谐相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和睦友好(家人之间,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生意)
和衷共济(面对困难,地震、雪灾)
团结和洽(企业)23.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不同字体的“和”,这是向事例一将相和战国时候,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侮辱蔺相如。相如总是躲避廉颇。相如的门客认为他害怕廉颇将军。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秦国之所以不派兵来攻打赵国,就因为赵国有我与廉颇将军在。我所以那样对待廉颇将军,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啊!”廉颇听到这番话后,很是惭愧,亲自上相如门前请罪,两个结成了刎项之交。24.事例一将相和24.事例二:水滴和大海的启示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佛祖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呢?”弟子们苦思冥想,众说纷纭,但始终答不出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是啊,一滴水风一吹便干,只有投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可见团结就是力量。25.事例二:水滴和大海的启示25.《孟子》选读人和26.《孟子》选读人和1.
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味的肉。确实,只有和,才能使人和睦相处,更好的生存。和,是生存的保证。
27.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上下一心,团结一致。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2、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托尔斯泰3、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5、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雷锋6、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毛泽东
人和:28.上下一心,团结一致。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推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何做到“人和”)第一则“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29.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0.【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31.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何为“得道”,何为“失道”?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32.何为“得道”,何为“失道”?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思考:孟子为什么说“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因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3.思考:孟子为什么说“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因为“得道者多助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第二则自反——反省自己34.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
翻译: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假设有个人,他以粗暴蛮横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必定会反省自己:我(对他)一定还有不仁的地方,无礼的地方,要不这种态度怎么会冲着我来呢?反省后做到仁了,反省后有礼了,那人的粗暴蛮横仍然如此,君子必定再反省:我(待他)一定还没有尽心竭力。35.翻译: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
经过反省,做到了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这样,君子就说:‘这不过是个狂人罢了。像他这样,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因此君子有终身的忧虑,没有一时的担心。至于终身忧虑的事是: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可以流传到后世,我却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忧虑了怎么办?像舜那样去做罢了。至于说到君子(一时)所担心的,那是没有的。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时的担心,君子也不认为值得担心了。”36.经过反省,做到了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这样,
孟子所谓的“忠”具体指什么?思考37.孟子所谓的“忠”具体指什么?思考12.“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上》“忠者,尽己之谓”——朱熹释上“忠者,尽已也。尽已者,仁礼无一毫不尽。”——黎靖德《朱子语类》孟子所谓的“不忠”指没有尽心竭力、没有尽仁尽礼。38.“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所谓的“不忠”指二、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思考君子一辈子的忧虑是什么?君子的忧虑在已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以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39.二、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思考君子一辈子的忧虑是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40.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第三则41.爱人不亲,反其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第三则16.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他。《诗经》上说:‘永远配合天命,自己求来众多的幸福。’”
42.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4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思考何为“智”?智主要是对仁义是非的持守。44.思考何为“智”?智主要是对仁义是非的持守。19.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主旨:45.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联系实际谈谈人和的重要性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语汇中,“和乐”“和美”“和洽”“家和万事兴”等,都显示出“和”是大家崇尚的目标。“和”意味着团结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房屋建房合同范例
- 保姆和家政合同范本
- 儿童乐园实施合同范本
- 前期工程门窗合同范本
- 公地共用合同范本
- 传媒主播合同范本
- 农业抵押合同范本
- 义诊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标准键盘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写结婚合同范例
- 《行政伦理学教程(第四版)》课件 第7、8章 行政人格、行政组织伦理
- 2024年江苏苏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3年4月自考00504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美丽的大自然(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 2024年低压电工考试题库(试题含答案)
- 成都特色民俗课件
- 地质勘探行业分析
-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四课-认知音乐节奏(教案)
- 宠物医院员工手册
- 2024年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高分宝典专题08读后续写肢体动作描写积累1(词-句-文)讲义
- 商业与公积金贷款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