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课件2_第1页
西方文论课件2_第2页
西方文论课件2_第3页
西方文论课件2_第4页
西方文论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6-西方文论第一章:古希腊文艺与希腊三贤一、古希腊文论综述怎样看待古希腊文话中“神”的观念?柏拉图(一)苏格拉底1、生平简介(前470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2、学说特色:(1)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苏格拉底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神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能与目的。(2)心灵的转向: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则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3)寻求事物的普遍意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二)柏拉图1、生平简介(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2、著作及文艺思想柏拉图的研究对象设计政治、伦理、教育、哲学、文艺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散见于各篇对话,集中涉及文艺理论问题的主要有《伊安篇》、《高尔吉亚》、《理想国》和《法律篇》,中译本主要有朱光潜先生编辑翻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①模仿说他认为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源,就是神,由神创造出各类事物的共相,就是理式。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只是理式的摹本。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现实世界都只不过是理式的摹本,柏拉图又认为艺术作品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而画家或者诗人创造出来的又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和自然隔了三层,和真理也隔着三层。他说:“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模仿者,无论是摹仿德行,或是摹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像,并不曾抓住真理。不过他在这里攻击的主要是根据技巧对一般对象的临摹,他赞成的是对永恒理式的摹仿,是神灵依附的灵感。②灵感说拉图将灵感视为人的灵魂激越奋发的结果,是不朽的灵魂带来的前生的回忆,而灵感的源泉和蓝本则是理式。灵魂通过诗神的反复凭附,便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作品,由诗神的凭附而陷入迷狂,便是灵魂降临的征兆。“凡是对于上界事物只暂时约略窥见的那些灵魂不易做到这一点。凡是下地之后不幸习染尘世罪恶而忘掉上界伟大景象的那些灵魂也不易做到这一点。剩下的只是少数人还能保持回忆的本领。”③生殖力说他把艺术创作的动因归结为心灵的生殖力,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一切人都有生殖力,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本性中就起了一种迫不及待的欲望,要生殖。”“凡是有生殖力的人一旦遇到一个美的对象,马上就感到欢欣鼓舞,精神焕发起来,于是就凭这对象生殖。”④文艺的社会功用柏拉图在政治上是有自己的理想的,他试图建立一个“理想国”。柏拉图的政治理念,就是节制、理性、正义,反对任何极端的形式。柏拉图在制定理想国的治国方案时,非常注意艺术对人心的影响,他从政治家的角度,利用文艺的影响,对艺术进行规范和限制,以期望艺术为他的理想国而服务。柏拉图正是抱着一种社会功利的目的,来对艺术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要求和限制。“你心里要有把握,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如果你让步,准许甘言蜜语的抒情诗或史诗进来,你的国家的皇帝就是快感和痛感;而不是法律和古今公认的最好的道理了。”3、柏拉图在西方的地位20世纪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宣称的:“如果为欧洲整个哲学的传统特征做一个最稳妥的概括,那就是,它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著作的学派。在后世哲学家和基督教教义中,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亚里士多德1、生平著述(公元前384—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他的科学著作构成了他所在时代的一部科学知识百科全书。其中包括天文学、动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哲学、神学和政治学,修辞学和美学等等。2、文艺思想①科学方法论:定义法;四因说;逻辑方法定义法:通常是把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属,一个是差。一属有多种。种与种之间的差别叫差。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三类,一是理论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而是实践科学,包括政治学和伦理学;三是技艺科学,包括诗学和修辞学。四因说:他把宇宙万物的成因归结为四种,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又叫创造因)和目的因(又叫最后因)。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逻辑学的奠基人,对艺术门类也采取了逻辑方法进行客观的科学分析,他通过归纳、概括、分类和推理等方法得出严密的结论,与传统的直观感悟方式完全不同。②摹仿论他放弃了老师的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永恒理式的摹仿,而仅仅将它限定在艺术范围之内,他认为各种体裁的艺术都是摹仿的产物。他不同于柏拉图认为的艺术应该摹仿永恒的理式,而强调艺术要表现人生,认为艺术摹仿的是事件、性格和思想,是“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是“在行动中的人。”亚里士多德在人的模仿能力方面更强调人的天性和理性。他说过:“使得艺术与其说是疯狂人的事业,毋宁说是有天才的人的事业;前者不正常,后者很灵敏。”③艺术的基本特征首先是从艺术与道德区别中来谈艺术的特征。亚里士多德则肯定了艺术与道德的相通之处,认为艺术自身也是有益于道德的“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也认为艺术与道德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艺术的价值仍然在于作品的美。艺术作品自身只要具备了审美特征,就达到了目的,其次他将诗歌与史学比较,认为诗比历史更具有普遍意义。他曾经说过:“史学家叙述已经发生的史实,诗人则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诗较历史更有哲理、更为重要,因为诗偏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于叙述个别。”亚里士多德还认为艺术作为一种生产,与技艺有着共同之处,但又有着不同的地方。艺术最关键的是它的独创性,而技艺则可以因袭雷同。④文艺的社会功用首先他认为文艺具有“教育”功能,通过传授知识,能够培养理智和德性。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具有净化作用,通过形成习惯,培养伦理德性。最后,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文艺能够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也就是消遣或快感,使人在紧张的劳动后得到安静和休息。⑤关于悲剧的理论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这是西方第一次对于悲剧下的完整得到定义。这个定义也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法和四因说。悲剧的构成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六方面情节中心说情节安排的“错误说”悲剧效果的净化说古罗马的文艺理论一、古罗马文论综述1、古罗马的发展概况意大利半岛的小村落—公元前6世纪政治改革开始壮大—公元前510年,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之后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帝制—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灭亡,西方奴隶时代结束2、古罗马的文化变化朱光潜先生曾经说:“希腊文艺落到罗马人手里,‘文雅化’了,‘精致化’了,但是也肤浅化了,甚至于公式化了。”二者还是有着很明显的不同的。罗马时期更加注重文学的自身规律,它没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繁荣的创作实践作为基础,研究的重点已由对文艺理论的根本问题的探讨,转向对文艺作品形式技巧的分析。修辞学颇为盛行,甚至有人将这个时期的称为“修辞学的时代”。贺拉斯(一)生平与著作1、贺拉斯(公元前65年—公元前8年)罗马帝国初期的优秀诗人和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信奉哲学派别伊壁鸠鲁主义的“合理享乐”理论。代表作《诗艺》《讽刺诗集》《歌集》《书札》等(二)贺拉斯的文论主张

1、罗马古典主义三原则(也即《诗艺》中的三原则):借鉴原则:“请你日日夜夜揣摩希腊典籍。”在借鉴古典方面,贺拉斯的观点是,立足古典,适当创新,偏于保守。合式原则:贺拉斯认为古典主义的精髓就在于“合式”。所谓的合式原则,就是恰当和适宜。妥协得体,恰到好处。这指的是艺术上的那种和谐统一之美。在作品结构方面,贺拉斯要求作品各部分之间和谐一致,总的看来应该是统一的整体;在人物性格塑造上,他认为描写传统人物要遵循古希腊作品的既定性格,同时人物性格要契合年龄层次的分裂,如儿童喜怒无常,少年欲望无穷,成年小心翼翼,老年因循守旧等;同时合式原则在语言风格上应该是朴素和适度。他非常反对为了炫耀文采而插入一些不合时宜、绚烂的辞藻,他将这种用的不恰当的词语贬称为“大红补丁。”合理原则: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崇尚理性,而合理原则也是贺拉斯文艺思想的核心。他主张文艺创作的合情合理,他特别注重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他把思想内容看成是作品成败的根基所在。他把那些内容空虚,但是却辞藻华丽、音韵悦耳的诗歌称为是雕虫小技。而思想丰富的诗歌,即使缺乏技巧和形式,也更有力量。2、文艺功用论:他提出了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结合,教化作用和审美功能相统一的著名“寓教于乐”的观点。“庄严的长老奚落毫无教益的著作,傲慢的骑士轻视索然寡味的诗歌;寓教于乐的诗人才能博得人人称可,既予读者以快感,又使他获益良多。这样的作品可以使书商腰囊饱和,使作者扬名海外,流芳后世不湮没。”3、诗人修养论:①有德行有学识②有才华有功力③创作态度方面:仔细推敲、慎重发表、珍视善意的批评。贺拉斯《诗艺》的影响虽然说《诗艺》整体上没有系统的体系,但是它在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影响也非常大。除了个别的地方显示出贺拉斯过于保守的特点之外,整体来看,《诗艺》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贺拉斯在吸收古希腊文论成果的文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套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开启了后世长久统治西方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特别是对15和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对17和18世纪的古典主义运动影响尤为明显。朗吉努斯1、《论崇高》作者的争议:朗吉努斯或狄奥尼修斯公元三世纪的雅典修辞学家、演说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柏拉图主义者朗吉努斯。公元一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和修辞学家狄奥尼修斯2、《论崇高》的本质和意义①与优美相对的“广大”和“阳刚之美”,像伟大、庄严、高雅、壮丽、雄浑、遒劲等等。“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森罗万象的宇宙中来,仿佛引我们去参加盛会,要我们做造化万物的观光者,做追求荣誉的竞赛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的心灵中植下一种不可抵抗的热情——对一切伟大、比我们神圣的事物的渴望。”②崇高的客观性和崇高的主观性:他认为崇高产生的根源在于崇高的事物和崇高的心灵这主客观两方面,不过,他所强调的是主观方面的崇高,也就是崇高的人格。③崇高的作用:美化心灵、重振罗马文风、净化社会风气。3、崇高观念的当下意义以及文学的存在价值问题4、崇高风格五要素:庄严伟大的思想:“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慷慨激昂的热情:热情有崇高和卑微之分,崇高的热情是基于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热烈渴望。辞格的藻饰: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高雅的措辞:如何运用各种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如巧妙地发问、省去关联词、颠倒词序等。尊严而高雅的结构:朗吉努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有机统一”的观点5、怎样培养崇高的人格和气质:陶冶性情:“你试环视你四周的生活,看见万物的丰富、雄伟、美丽是多么惊人,你便立刻明白人生的目的究竟何在。”借鉴古人:在古人伟大精神的感召夏获取创作灵感发挥想象:人们可以凭借着想象的翅膀,飞入崇高的境界。从贺拉斯到朗吉努斯,在古典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如都主张借鉴古典作家,主张创作要自然合理,主张结构要有机整一,主张天才与技巧结合,等等。但是,在他们之间又有些区别:在借鉴古典上,贺拉斯偏重于归纳创作法则,朗吉努斯则着眼于吸取精神实质;在创作构思上,贺拉斯侧重清醒的理智,而朗吉努斯则强调昂扬的热情;在作家修养上,朗吉努斯更为重视作家心灵的伟大崇高。总的看来,从贺拉斯到朗吉努斯,反映了古罗马文学由平易清浅、朴素清醒的现实主义倾向向着热情磅礴、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倾向的转变。中世纪的基督教美学和文论一、中世纪的文化概况1、时间范畴:4、5世纪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衰弱—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是欧洲文明承前启后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就是在中世纪的环境中孕育成熟的。经过常常的整个中世纪,西方文化被打上了深深的基督教文化的烙印。2、基督教的发展梗概基督教源于被征服的巴勒斯坦的希伯来民族,源于穷苦人的宗教。目的是为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创始人耶稣主张人们应寻求自我解脱,要求人们道德上的自律,主张平等博爱。由于反对犹太教繁琐的仪式和僧侣制度,耶稣传道三年后就被犹太教僧侣捉去送给罗马总督,因为早期基督教拒绝将罗马皇帝当神崇拜,所以遭到罗马皇帝的仇视和破害,耶稣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君士坦丁大帝继位后,看到基督教广泛的群众基础,感到基督教只可利用疏导,不可镇压。于是在公元313年为基督教颁布了“米兰赦令”,进而承认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并把基督教定位国教。后来随着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逐渐分裂为东正教(东教会)和天主教(西教会)。中世纪的文艺概况中世纪时,一切文化和学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教会把一切学术都纳入神学的范畴。他们把哲学当做“神学的奴婢”,把科学看作是“宗教的仆人”,文学艺术也被用来为宗教服务,诗歌是为了撰写圣歌和祈祷词,学音乐是为了唱圣歌,修辞学成了说教讲经的艺术,散文是为了写忏悔录和圣徒、教父传教服务,戏剧是为了搬演圣经故事和圣徒行迹。《圣经》基督教会的理论基础是《圣经》。《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旧约》是希伯来人古代典籍的总汇,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律法、谚语格言以及情歌等等,最开始基督教还没有自己的经典,借《旧约》为传教的工具。《新约》是基督教自己的经典,内容是关于耶稣及其使徒们的传说、言行录和书信等等。神学观念和基督教及各类宗教的精神实质

我们其实可以说所有的宗教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因为这取决于你如何使用他们,你可以用它来服侍你的小我,也可以用它来为真理服务,如果你坚信只有你的宗教才是唯一的真理,那就是在服侍你的小我,而当你如此使用它的时候,宗教就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虚幻的优越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分离和冲突。这就是几千年来直到现在疯狂的宗教冲突的实质,他们其实已经扭曲了基督教和佛教这些宗教的真正含义,他们把自我的信仰当成了真理本身,而佛教说:指向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就是说我们所表述的都是指向了真理,但是并不是真理本身。二、奥古斯丁的文论观

1、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的含义在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发展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是前期的教父哲学时代和后期的经院哲学时代。教父哲学是经院哲学的前身。在基督教产生早期,还没有出现基督教神学,只是由一些自称是上帝的师徒的人们到处宣扬耶稣基督的神迹,传播上帝的使徒的福音,在基督教的使徒中出现了一些护教人物,他们努力把基督教信条教义化、系统化、理论化,他们逐渐成为解说基督教信条的权威,被信徒们尊称为“教父”或“博士”,他们的神学理论被称为“教父学”。早期最大的权威就是奥古斯丁。经院哲学:到了十一世纪末,随着西欧封建制度在各国普遍建立,欧洲封建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但剥削压迫也加深了,反正统的基督教的“异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教父学的威信江河日下,需要一套新的有说服力的神学体系来辅佐或代替它,以达到继续愚弄人民,消除“异端”,巩固封建秩序和扩大教会势力的目的,于是经院哲学就应运而生了。所谓的经院哲学,就是在基督教学院里讲授的基督教神学,它是在教父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说教父学主要是制订了统一的宗教教条的神学体系,那么经院哲学则从理论上论证了基督教的信条,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2、奥古斯丁的生平(345—430)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基督教神学早期的重要代表,号称“教会之父”。代表作:《上帝之城》、《忏悔录》、《三位一体》、《论自由意志》、《论音乐》、《论激情》、《独语录》等,大都涉及到了文艺问题。3、文论思想:①反对世俗文艺艺术作品亵渎神灵;艺术作品败坏道德;艺术作品的虚构性带有欺骗性。②文艺的社会功用:文艺为基督教服务奥古斯丁也是一位文学修养很高的人,而且有着很深刻的思想,只是和柏拉图一样,受囿于他宗教的世界观,对文学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抨击。三、托马斯·阿奎那的文论观1、生平及著作(1225—1274)是中世纪欧洲经院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4世纪以后享有“天使博士”之称。没有专门的文论著作,其主要文论思想都包含在他的经院哲学和神学思想体系中。2、文艺思想:①艺术摹仿自然:艺术家摹仿自然实际上也就是在摹仿上帝。②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产品如果符合理性就具有真实性。③艺术的象征问题:托马斯他继承了奥古斯丁的观点,认识到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和象征性,它们都不能仅仅从字面上来把握而应该透过文字表面揭示出真正隐含的象征意义。他认为《圣经》中的文学有两个功能:一是表义功能,二是象征功能。④形式理论:他认为美的三点要素:整一完善、比例和谐、色彩鲜明。可以说,托马斯关于美在形式和色彩悦目的理论,形成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中较为科学的美学观,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托马斯有别于奥古斯丁对于柏拉图神秘主义的倾向,而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的唯物的倾向,对于文艺的象征理论的表述,对于艺术真实性的论证,还有关于形式美的认知,对后世的文艺观都产生了很久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一、文艺复兴的定义14到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早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斗争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复兴主要指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但是其实是一种托古创新,这场运动很广泛,涉及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新兴资产阶级要求以人的学问取代神的学问,它标志着中古后期的神秘主义开始向近代的理性精神的过渡。二、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内容中世纪1000多年的精神桎梏,新兴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出现和新的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哥白尼的日心说、文化上的达芬奇、但丁、拉伯雷、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等方面。三、文论概貌一方面驳斥中世纪的基督教对文艺的否定,后来又与保守派进行斗争,同时还有一些对于文学作品的具体规律的探讨。此时期的文论是贺拉斯的古典主义与布瓦洛的古典主义之间的中介,没有太多创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此时期辉煌的文艺成就比起来,文论显得相对比较苍白,尤其是有些大家往往并没有遵从主流的文论主张,比如莎士比亚的创作,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四、但丁

1、生平著作但丁(1265—1321),几个关键词:受过良好的教育、贝尔德丽采、政治生活、流放等。著作:诗集《新生》、长诗《神曲》,文论著作:《飨宴》、《论俗语》但丁的主要文艺思想(1)《神曲》的意义和价值《神曲》是但丁用意大利语言写成的,但丁不但从理论上提倡用意大利的通俗语言,而且身体力行,用意大利语写成了《神曲》,而由于《神曲》的出现,使得意大利文学跃居当时欧洲文学的前列。(2)提倡意大利民族语言;拉丁语作为当时的官方语言和基督教的宗教语言,虽然规范,但却逐渐失去了个性和活力,与现实生活脱节,僵化的语言影响了文化的发展。但是拉丁语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一样,拉丁语也有结构严密、和谐优美等可取之处。因此,但丁在提出新的建立意大利语方案时,也要求借鉴拉丁语的有点,他的主张是立足俗语,用拉丁语的优点改造俗语的缺点。《论俗语》里说:“所谓俗语,就是孩提在起初解语之时,从周围的人们听惯而且熟习的那种语言。”这种俗语,“是人类最初使用的。”(3)第一次用讽喻来解释诗,把对神学著作的象征和隐喻研究带入诗歌研究,认为诗歌同样具有多义性,具有表层字面之外的深层寓意,提高了诗的地位五、卡斯特尔维特罗

1、生平介绍卡斯特尔维特罗(1505—1571),人文主义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影响最大的文学批评家。最为著名的就是《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其中包括了他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以及他本人对文学本质和文学功用的看法。2、文艺思想:(1)对想象的论述以及对于诗歌的地位的肯定:他认为诗人不是被动地反映现实,而是借助想象和虚构来描述可能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他尤其强调了想象对于诗歌的特质,诗歌基于想象而具有创造性,而散文则更多是偏重于事实的记载和推理。(2)三一律的创始人:他在整合前人情节整一律和时间整一律的思想的基础上,特别规定了地点的整一律,由此构成了戏剧的三一律。并对三一律进行了最全面和系统的阐释。三一律成了影响17世纪古典主义的最重要的文论思想,而卡斯特尔维特罗正因此被西方有的学者看成是三一律的创始人。(3)悲剧中的性格说:他认为没有性格的悲剧不能算是好的悲剧,情节也是为了展示性格而存在和发展的,他把性格的展现看成悲剧成功的关键。(4)文艺的娱乐功能和娱乐大众的思想。卡斯特尔维特罗提出了诗歌是为人们提供娱乐和消遣的,诗的教育功能不过是诗的娱乐功能的附带而已,而且他比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认为诗不仅仅在于娱乐,而且在于娱乐平民大众。锡德尼的文论思想

1、生平(1554—158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诗人和学者。《为诗辩护》一书,对诗学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2、文艺思想:(1)诗的创造性及其优越性他非常赞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把诗人的摹仿看成是一种创造。同时更进一步,他认为诗人比任何一种以学问为业的人都高,诗人“不屑为这种服从所束缚,为自己的创新气魄所鼓舞,在其创造出比自然所产生的更好的事物中,或者完全崭新的、自然中所从来没有的形象中,如那些英雄、半神、独眼巨兽、怪兽、复仇神等等,实际上,升入了另一种自然,因而他与自然携手并进。”把诗人提到非常高的地位。2)诗歌的虚构问题锡德尼说,诗人利用的不是谎言而是虚构,而虚构不仅无害而且极为重要,因为它给读者以想象提供养料。同时诗歌可以通过内容向人们惩恶扬善,关键是看作者怎样处理,而诗歌这一形式无罪。(3)诗的道德标准锡德尼把人的德行作为一切学问的最后目的,而诗歌的怡情是为了感动人们去实践他们本来会逃避的善行,教育是为了使人们了解那个感动他们、使他们向往的善行。诗歌不但“指出了道路,而且给了这条道路一个可爱的远景,以致会引人进入这条道路。”总之,他的意义主要在对诗和诗人的地位的肯定和提高方面。虽然有某种程度上的矫枉过正,但这也是历史使然。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一、古典主义的定义1、在文学艺术中,以古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和文艺思想为典范的创作倾向和理论观点,被称为古典主义。2、古典主义的几个阶段和特指。最早的像贺拉斯在《诗艺》中所提出的“以希腊为典范”的罗马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以提倡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艺反对世俗的神权——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我们真正讲到古典主义时期时,是特指这一阶段欧洲的一股文艺思潮,它是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真正产生和完善的,在经历了文艺复兴这样一个激烈的文化思潮之后,17世纪的古典主义是没落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相调和的产物。3、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概况。17世纪的古典主义思潮最先在法国兴起,到30、40年代逐渐形成,60、7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80年代末走向衰弱,持续到19世纪。除了法国,英国在17世纪后期,德国和俄国等在18世纪也都经历了各自的古典主义时期,尤其是后来的德国古典主义,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古典主义的文学文艺概况1、古典主义以笛卡尔的理性哲学为基础;他说“始终只求克制自己,不求克制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欲望,不求改变世界的秩序,一般地说,就是养成一种习惯,相信除了我们的思想之外,没有一件东西完全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体现了此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对于君主专制王权的妥协性,而此时的法国君主专制也正要求人们克制个人的欲望,遇事以理性为重,以民族国家为重。2、英法两国的作家如:弥尔顿、高乃依、让·拉辛、莫里哀等等。弥尔顿的代表作长诗《失乐园》、《复乐园》;高乃依的《熙德》;让·拉辛的悲剧《昂朵马格》和《费得尔》;莫里哀的《伪君子》、《唐璜》等作品。3、古典主义的共同特征:拥护王权;崇尚理性、三一律;通过描写理性和感性的冲突,而理性最终取得了胜利来赞扬理性。“三一律”,即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一个地方,一昼夜之间。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高乃依的文论观1、生平简介(1606—1684)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之一,法国悲剧之父。三篇剧论,即《论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部分》、《论悲剧:兼及按可能性或必然性处理悲剧的方法》、《论三一律,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通过这三篇剧论,着重阐释了他的悲剧思想。2、文论观点:(1)悲剧题材和悲剧性格;亚里士多德以人物的地位的贵贱高低来区分悲剧与喜剧的原则,在他这里有了一定的改善,他认为即使喜剧中也是可以描写国王,只要他们的行为不高出于喜剧的境界。这就从题材而不是所描写的对象来划分喜剧和悲剧了,也更具有科学性。“舞台上也不必只演国王们的灾难,其他人们的灾难,只要相当显著,相当奇特,值得写成悲剧,历史对他们也相当留意,有所记载,就可以搬演。”在谈到人物性格这一点时,高乃依批评了贺拉斯所说的“少年好挥霍,老人性贪婪。”这样类型化的说法,认为这样显得简单化、模式化。同时认为贺拉斯所说的性格的“一贯性”也有不妥之处。因为不但一个性格轻佻、意志薄弱的人难以一贯,甚至一个坚定的性格,在保持其内在的一贯的同时,也可以因情况的不同而有外在的变化和矛盾。(2)悲剧的效果;他认为悲剧的唯一目的是给观众以快感,悲剧的教化功能,只能悄悄地隐藏在快感目的之内。高乃依还对欣赏戏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他认为欣赏戏剧要与作品的情节之间有一定的距离。3)对三一律的看法。在“行动一致”方面,他认为不能理解为一种单一孤立的行动,可以设置几种危局或者倾向,但是最终会选择其中一个。对于“时间一致”的原则,他认为因为剧情的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必要的松动。对于“地点一致”的原则,高乃依认为应当适当扩大地点的广度,比如不必限于一个宫廷而可以扩大在同一个城市,把故事限定在两三处特定的地点。他也倡导采用一种地点模糊法。3、高乃依文论主张的意义一方面他能对亚里士多德以及贺拉斯的一些看法提出修正的看法,做了更加合理的补充,另一方面,对于当时的“三一律”他也没有完全被这种死板的规则所束缚,提出了很多灵活性的变通之法,他的很多主张,对于后来的戏剧的创作和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四、布瓦洛的古典主义文论观1、生平简介:(1636—1711)他是法国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古典主义的立法者。代表作是古典主义文艺理论法典:《诗的艺术》。全诗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总论,提出了一般性的原则,第二章阐述次要的诗歌种类以及创作规则;第三章探讨了悲剧、喜剧和长篇叙事诗这三种基本的诗类。这是全书的基本和核心,其中在谈论悲剧时论述了著名的“三一律”;第四章主要讨论诗人的道德修养。2、文艺思想:(1)理性原则:注重理性首先要以内容为主导,反对堆砌美丽的辞藻,纤巧的运思,过于强调遣词和音韵,文词要从属于文思,也就是语言从属于思想。以形式为仆从;其次注重理性还要求按照理性原则安排作品结构,各部分之间和谐一致,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再次理性还要求艺术作品描写的“像真性”,这里的像真性就是逼真,这样作品才能具有可信性和感染力。(2)自然原则:古典主义者所理解的自然,既不是大自然的风光景色,也不是客观的现实世界,他们所谓的自然,是指体现在事物中的“事之常理”和体现人性中的“人之常情”,尤其特指他们凭借理性所认定的普遍的永恒的人性。古典主义者是“普遍人性论”者,他们坚信人性是超越时空、普遍永恒的,而作家就是要凭借理性来表现这种古今东西人人相通的人性。;在强调自然是普遍人性之外,布瓦洛又强调“自然即古典”的主张。(3)道德原则(诗人修养论):布瓦洛要求作家要进行道德自律和情趣的培养,怀着社会责任感去进行创作。“你的作品反映这你的品格和心灵,因此你只能示人以你的高贵小影。危害风化的作家,我实在不能赞赏,因为他们在诗里把荣誉丢到一旁,,他们背叛着道德,满纸都是诲盗诲淫,写罪恶如火如荼,使读者喜之不尽。”布瓦洛文论思想意义布瓦洛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效果和创作者的修养等方面对艺术创作提出了要求,他把真善美的统一作为古典主义文艺的最高标准,对促进法国古典主义文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为他在当时法国文坛的地位和他有来自宫廷势力的支持,所以他的《诗的艺术》中的一系列文艺主张对法国文坛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不仅对当时影响重大,而且很多理论观点和创作主张对西方文学艺术的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布瓦洛的文艺理论也带有一定的封建政治色彩,以及一些僵化保守的思想,比如他对人性的某些类型化的倾向,对于文艺为当时的王权服务的观点等等。要辩证的看待。18世纪启蒙主义文艺理论一、概述:欧洲历史上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1、反对封建专制2、反对宗教迷信18世纪的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资产阶级的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启蒙时期的法国和德国是欧洲的两个典型。法国是激进的代表,而德国则是相对保守的。启蒙运动在推动资产阶级文化发展,摆脱封建专制王权束缚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启蒙运动本身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启蒙主义所宣传的“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二、伏尔泰1、生平(1649—1778)一生屡遭当政者的迫害2、著作:悲剧《俄狄浦斯王》、《凯撒之死》、《穆罕默德》、史诗《亨利亚特》文论《论史诗》、《英国通信》等文论思想(1)启蒙与古典的矛盾:伏尔泰身处启蒙运动的早期,在其身上鲜明地体现出两重性。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广泛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如艺术的,哲学的,宗教的等等。但是他在思想上还不像后来的启蒙者那样激进,特别在文学方面,伏尔泰推崇古典主义,遵守“三一律”和古典主义的创作规则,并且还身体力行地用古典形式来进行史诗和悲剧的创作。他的这种矛盾在对莎士比亚的评价中体现很鲜明。“我是头一个人把从莎士比亚的大粪堆里所发现的珍珠指给法国人看,真料想不到有一天我竟帮助人们把高乃依和拉辛的桂冠放在脚下践踏,来替一位野蛮的戏子贴金抹粉。”(2)论史诗:“就史诗本身来看,它是一种用诗体写成的关于英雄冒险事迹的叙述。”伏尔泰对于史诗的论述依然有他的矛盾性在其中。(3)论悲剧:坚持古典主义悲剧的三一律。在对悲剧的看法中,坚持古典主义的审美要求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他抬高高乃依而贬低莎士比亚。虽然他认为二者都是才华横溢的作家,但是相比较而言,高乃依的天才比莎士比亚的更伟大,“正如贵族的天才比老百姓的更伟大,尽管他们生长着同样的的脑袋。”三、狄德罗

1、生平(1713—1784)法国人,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关键词:博学、唯物主义者2、著作: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剧本《私生子》《一家之主》文论:《论戏剧诗》《画论》《演员奇谈》等哲学及文艺思想(1)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互相联系而且相互转化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人们靠理性和实验,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人类认识不断前进。(2)美学:“美在关系”的著名论断。“我把凡是本身含有某种因素,能够在我的悟性中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叫做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唤起这个概念的一切,我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既肯定了美的客观性,同时也认识到了主体对于美的感悟。文艺本质论:自然真实和艺术理想的辩证统一。他认为文艺既要再现自然真实,又要表现艺术理想。这两方面不是彼此对立或者彼此矛盾的,而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狄德罗所谓的自然,则包括了世界上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它既包括自然世界,也包括社会现实,更包括人的精神世界。而表现艺术理想,则包括了发挥想象和创造范本两个内容。(4)文艺功用与作者修养文艺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发挥其教化的作用。他提出三项主张。就是:文艺创作要重视作品题材;文艺作品必须以正派的主题和伟大的思想诉诸人的理性;另外还要以强烈的激情和鲜明的爱憎激发人的情感。他从道德、学识和才能三个方面对创造者提出了要求。在道德方面,创作者应该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关于学识,他认为创作者应该多读书,历史哲学伦理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等,同时在博览众书的基础上还要深入了解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观察和思考,不要停留在表面;关于才能,他强调两点,就是学习古人的创作方法,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入生活,施法自然。(5)戏剧改革和表演艺术:①创立严肃剧:出贡献就是在法国剧坛创立了一个新的剧种,即严肃剧或市民剧。“一切戏剧活动都是精神事物,因此似乎也应该有个中间类型和另个极端类型。两级我们有了,就是喜剧和悲剧。但是人不至于永远不是痛苦便是快乐的。因此喜剧和悲剧之间一定有个中间地带。”“严肃喜剧”和“家庭悲剧”。狄德罗的这种关于中间地带的正剧的类型的提出,从根本上否定了古典主义戏剧体裁的等级尊严,它不仅仅是戏剧体裁的创新,而且更重要的是意味着戏剧主题的变革。将更多样的生活内容引入戏剧创作的视野。②情境中心说“在所有剧种里,人的社会处境要取代人的性格。”“今天,处境却应成为主要对象,性格只能是次要的。”这种情境中心论也是当时激烈社会矛盾在文艺上的一种折射③体验与表现他认为,演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易动感情的人听凭自然冲动的驱使,他表达的正是自己的心声。”这种演员依靠自然禀赋,“偶尔演得十分精彩,但一般情况下往往演得一塌糊涂。”另一种是“头脑冷静,不懂感情的人,但是他出色地表演了感情丰富的人的感受。”狄德罗的意义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文艺观点,不仅仅对17世纪的古典主义进行了批判的吸收,为18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扫清了道路,更为19世纪现实主义思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像恩格斯所评价的那样他为探索真理而献出了整个的生命。莱辛1、生平(1729—1781)德国启蒙运动代表,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批评家。2、代表作:《拉奥孔,或论画与诗的界限》、《汉堡剧评》等。3、文艺思想:《拉奥孔》中论述了诗和雕塑艺术的不同,在莱辛看来,显然诗高于画。因为首先,诗可以更广泛地反映现实。画的使命只是表现物体的美,特别是人体的美,而诗的范围却有无限广阔。它包括感官所能感知的整个世界和想象所能驰骋的全部领域。其次,诗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心灵。画家描绘的神灵或人物都是“人格化的抽象品”,只能具有单一性格的外貌特征。诗人则可以多方位地描述人物的丰富个性,更深刻地展现人物的内心生活,可以让人物表现出每一种具体特殊情况所要求的种种变化,再次,诗可以更生动地描述发展。造型艺术只能描绘物体的静态图像,如只能选取动作的顷刻,但是诗人则可以随心所欲地就他的情节从头说起,通过中间所有的变化曲折,一直到结局,都顺序说下去。其实质是身为启蒙主义者的他对于一种非静止的、动感的带有冲突的艺术的肯定。该书也成为启蒙运动的里程碑。4、《汉堡剧评》:①对法国古典主义的“三一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批评,认为他们是对古代文艺理论的教条化和歪曲,是不值得依凭的。②大力倡导民族化的市民戏剧,反对古典主义文风雕琢、矫揉造作的戏剧。③强调性格在戏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古典主义的类型性格向典型性格过渡期的重要理论家。莱辛尤其强调环境与性格的必然联系。赫尔德1、生平(1744—1803)被认为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理论纲领的制定者。2、文论思想:(1)人道主义与文艺问题文学艺术在人道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类人道化。他说:“人的一切制度,一切科学和艺术,只要是正当的,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把我们人道化。”(2)诗的特征与语言赫尔德认为诗歌是原始人的语言,人类孩提时代的语言,特别是史诗,它与人类原始的、已经一去不返的阶段紧密相连。因为诗歌是与自然情感和原始思维息息相通的,而现代文明则窒息和扼杀了诗歌所赖以产生的条件。所以,赫尔德强调诗的音乐性,诗歌要通过朗读,它们的精神、起伏、生命能随着音响而呈现出来。(3)文学发展观他要求德国作家忠于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强调文学艺术和语言同民族的整体性,是要通过自然的过程向前推进。因为每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和情感都和本民族的体制以及一切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不是单纯的摹仿就能促进其发展的。(4)文学批评:移情的批评概念,要求设身处地地领会作品精神,也就是将你的全部身心转移到作品中去,深入到作品内部,“揣测作者的心灵深处”,将每一部作品看成一颗灵魂的印记。他非常反对古典主义文学批评的那种通过建立一个连贯系统的文学理论要求和一成不变的评判标准的方式去进行文学批评。第七章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时期文论一、概述:在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的时候,德国仍然处于分裂割据局面,多个诸侯小邦各自为政,相互征战,民不聊生。受到此时期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曾经一度高涨,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显示了德国比其它国家更加强烈的斗争的情绪,但是法国大革命后期,特别是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所出现的暴力情况,使得德国资产阶级看到了革命的负面效果,随即革命情绪开始低落,幻想通过社会改良和感化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变革。所以,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大约持续了10年后,德国文学也因为社会因素发生了明显的转折,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二、康德1、生平(11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西方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之一.简单的人生,不朽的思想。2、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3、文论思想(1)艺术特征:通过对于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手工艺的关系的研究,分析了艺术独有的特征。首先在艺术与自然方面,康德首先阐释了二者的相统一的一面。“自然只有在貌似艺术时才显得美,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而又貌似自然时才显得美。”不同之处在于艺术既反映了主体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又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意图,而相比之下,自然却是本能的、天性的行为。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中,首先,他认为艺术与科学有相联系的一面。但是康德更为强调的是二者的区别。艺术属于审美的范畴,反映出情感的普遍性;而科学属于认知的范围,反映出知性的必然性。艺术是感性的,不直接涉及对象的概念,而科学属于抽象的概念,它是对自然地直接的认识。同时,康德还认为,艺术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是主体的产品,是人的创造物,需要独创性,而科学是可以摹仿的,所以艺术属于发明的领域,而科学属于发现的领域。艺术与手工艺方面,艺术需要凭借创作者的主体意志和天分灵感,而手工艺则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即可摹仿和炮制。同时他们二者对于创作者主体的身心影响也是不同的,一个能够激发起身体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活动,促进身体内部的各种生活机能,而另一个作为重复性的枯燥的活动则更容易引起人的厌烦和乏味感。不过,即使是艺术创作,也需要遵守某些机械性的规律和规则,也就是对于艺术技巧的揣摩与学习,在这点上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2)天才论:天才是一种以判断力为基础,又偏重于想象的先天知觉能力。“艺术家天生的创造机能,它本身是属于自然的”。康德尤其强调的是天才的心理基础是在于非凡的想象。首先,独创性是天才的首要特征,因为它是一种不可重复的发明。天才的独创性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有的艺术品虽然具有美的特征,但是却没有天才所熔铸的独特性在其中;其次,天才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它的典范性。典范性,一方面是强调天才的作品对于其它天才的唤醒和启发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指为艺术立法,成为其它作品的评判准则。此外,康德认为,鉴赏力是天才的基础。有鉴赏力的人不一定要有天才,而有天才的人,必须要有鉴赏力(3)艺术分类:美的艺术与非艺术界限的明确、各类不同艺术共同审美特征的寻求、艺术分类统一原则的确立。康德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第二个确立艺术分类系统原则的人。他通过语言(如文字)、动作(或表情)、和声调(包括发音、姿态、抑扬),他将艺术分为了三类: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和感觉游戏艺术。其中语言艺术包括雄辩术和诗,造型艺术包括雕刻、绘画、建筑、园艺等,而感觉游戏艺术则包括音乐和色彩艺术。三、歌德

1、生平(1749—1832)忧患意识、笃信宗教、从狂飙突进到古典主义著作: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诗剧《浮士德》等,文论代表作:《歌德谈话录》、《论德国的建筑艺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诗与真》等。2、文艺思想:(1)美是一种本原现象“美其实是一种本源现象,他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都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2)艺术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关系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歌德提出了一个辩证的双重关系的观点:“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地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3)艺术家:风格·天才·人格歌德把艺术家分为三类:一类艺术家是那些资质有限而宁静忠实的人,他们以对自然的单纯摹仿为能事;另一类艺术家厌弃对自然作依样画葫芦的摹仿,他们为自己创造了一套语言,以之表现自己拟想的自然图景;第三类艺术家通过被摹仿对象的正确而深入的研究把握其本质属性及存在方式,能够把具有不同特征的形体结合起来予以融会贯通的表现。与康德只把天才许给艺术家不同,歌德承认科学、哲学、政治、军事等各种领域都可能出现天才。歌德不是仅仅把天才的能力看做是神秘的力量支配的结果,他同样也认为在人的现实境遇看做成就天才的重要条件“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如果一个人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歌德提倡建立民族文学,他把民族文学和民族作家看成是伟大时代和民族历史的产物。歌德认为,一个优秀的民族作家必须反映出全民族思想的伟大,情感的深刻及行动的坚强。“我愈来愈相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四、席勒1、生平(1759—1805)一生困苦、性格坚毅、与歌德的交往2、主要代表作:剧本《强盗》、《阴谋与爱情》、诗《欢乐颂》、诗剧《唐·卡洛斯》、《华伦斯坦三部曲》等文论代表作:《论素朴诗与感伤诗》、《论悲剧的艺术》、《审美教育书简》《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等。2、主要文论观(1)《审美教育书简》:提出了艺术产生于精力过剩的游戏冲动他认为,人在审美的游戏中拜托了实用的束缚,克服物质片面性和道德片面性的对立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成为审美的完整的个人。他认为艺术能够代替宗教,发挥出统一的力量,即艺术本身就是通过教化使人达到真正的政治自由的中介。(2)《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他认为,人与自然接触的时候,由于感受方式的不同,便产生了所谓的“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素朴的诗人,他们旨在完美地摹仿自然,而感伤的诗人则旨在表现理想,实质就是提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五、黑格尔1、生平简介(1770—1831):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2、代表作:《逻辑学》、《哲学全书》、《历史哲学》、《美学》等,《美学》是其文论思想的主要集中作品。《美学》一书原为黑格尔在大学授课的讲稿,黑格尔死后,由其学生格斯达·霍托根据手稿、讲义、以及听课笔记整理编辑成书,因此《美学》一书又叫《美学讲演录》。3、主要文艺思想(1)美的命题: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①理念是美的内核、美的本质。②“感性显现”是美的形式、美的外观(指理念的感性化、具体化)。③“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它的深刻性在于论述了艺术的辩证统一关系,充满辩证的艺术思维。(2)探讨主要的艺术类型问题: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第一类,象征型艺术,黑格尔认为象征艺术是艺术前的艺术,在这个时期人类的认识有限,找不到合适的感性显现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理念,于是就采取了以某种符号或外在事物作为象征的形式。古典艺术,理念是具体的,它无需借助于外在形式,而是自己否定自己,规定自己,使自己外现于形象。在黑格尔看来,古典型艺术结束了象征型艺术意义与形象分裂的状态,使二者实现了和谐统一,艺术遂结束了它的前艺术时期,进入了“真正的艺术”时期。黑格尔对于古典型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古典型艺术“没有什么比它更美,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浪漫型艺术,不同于文学史上所说的18世纪末出现的浪漫主义思潮,它的时间跨度从中世纪到黑格尔所处的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这个时期,绝对理念的发展使得艺术的精神内容压倒物质形式,于是内容和形式出现了新的不协调。外在的现实形象无法满足精神内容的要求,于是精神内容就退到它自身,即退回到精神世界,以表现精神的内在生活为主要内容,浪漫型艺术由此产生。(3)不同的艺术门类:在《美学》的第三卷中,黑格尔主要深入了各门艺术的系统,探讨了关于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歌等不同的艺术种类。其中着重对于诗歌进行了分析,是全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尤其着重探讨了诗,将诗歌分为了史诗、抒情诗、和戏剧诗三类。第八章浪漫主义思潮一、时代背景和文艺概貌欧洲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乃至欧洲民主运动高涨时的产物,一方面是那个时期对于个性解放的要求,同时也是革命之后人们对于现实不满的一种逃离,是对于革命后果的一种失望。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上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时浪漫主义作家强烈地对现实不满,对庸俗丑陋的现实极为反感,而对一切非凡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一般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而偏爱表现主观的理想。浪漫主义作家对大自然都有着强烈的爱。要求绝对的创作自由和个性解放。所以他们在创作中也常常使用多种多样的体裁和形式、夸张强烈的对比等等。不过,某些浪漫主义作家也因为过分追求辞藻的华美而变成了堆砌浮夸、矫揉造作,走向掩盖虚空内容的形式主义。二、浪漫主义的具体文论观点(一)施莱格尔兄弟(德国)1、弟弟弗·施莱格尔(1772—1829):其最大的贡献是对于浪漫主义的推崇和界定上,“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进步的诗。它的使命不仅在于把一切独特的诗的样式重新合并在一起,使诗同哲学和雄辩术沟通起来。……它应当赋予诗以生命力和社会精神,赋予生命和社会以诗的性质。”;他尤其对“感伤”偏爱,求诗再现永恒、普遍的美,同时还要表现出人心中的神性。著作有《论希腊喜剧的美学价值》、《批评片段》、《关于诗的谈话》等。2、哥哥: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1767—1845):主张艺术应该没有直接的物质功利目的,“不愿意有用,才是美的艺术的本质。”;把艺术理论分为哲学的艺术理论和技艺的艺术理论。《关于美的文学和艺术的讲演》《关于戏剧艺术和文学讲演》(二)、海涅(1797—1856)1、德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论家,早期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在结识了马克思之后,后期诗作思想激进,如他的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文论代表作《论浪漫派》和《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反对中世纪的那种神秘的浪漫主义,主张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文艺观。(三)、华兹华斯(英国1770—1880)1、《<抒情歌谣集>序》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新时代。华兹华斯宣言式的序言,成为了英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对于垄断诗坛的古典诗歌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2、、强调诗对于情感的表现:“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华兹华斯还强调了想象的问题,他站在浪漫主义的立场对于想象给予了相当的高度。3、提倡用日常的语言写生活中的事件,其生活主要指的是那些过着微贱的田园生活的人们,带有消极避世的倾向。(四)、柯勒律治(英国1772—1834)1、对于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艺术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将人的思想情感注入物质媒介之中。尤其强调了人的因素。虽然艺术是自然地摹仿之物,但是艺术还是离不开人的心灵,艺术是人类所独有的,艺术作品是为了心灵而产生的。2、对诗歌的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3、对于想象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创作应该应当以想象为灵魂,这灵魂无处不在,它存在于万物之中,把一切形成一个优美而智慧的整体。”并认真区分了想象和幻想,认为幻想是一种低级的心理能力,只涉及有限的事物,而想象则是人类的高级的心意能力,充满着创造的活力,使那些固定的没有生命的事物充满生机。(五)、雨果(法国1802—1885)1、《<克伦威尔>序言》、《莎士比亚论》、《短曲与民谣集》等。2、关于文学创作中的对照原则,单一的美有重复单调之感,要有强烈的对比才能形成鲜明的效果。“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所以“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3、文学要服务人民的精神生活,他认为天才的作家是属于人民的。第九章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一、时代背景和文艺概貌:1、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新兴阶级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浪漫主义对现实的逃离发展到此时演变为对于现实的强烈批判。4、现实主义的整体特点:忠实于现实,批判现实;注重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重细节的真实等。二、巴尔扎克(法1799—1850)1、生平和著作: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文论代表作品《<人间喜剧>前言》以及自己所写的20多篇序和跋。2、现实主义的文论观:(1)反映现实: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文学采用的也是绘画的方法,它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整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把描绘变成真实。”(2)典型理论: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所谓的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上跟他相似的人们最为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因此,在这种或那种典型和他的许许多多同时代人之间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但是,如果把他们弄得一摸一样,则又会成为作家的毁灭性的判决,因为他作品中的人物不会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了。”(3)作家的法则:不同于政治家的法则,比政治家的法则更杰出。因为作家的法则是站在人类的角度看问题,而不像政治家是站在某一个集团、某一个派别的利益考虑问题的。作家可以超越个人的政治见解去公证地写作。三、托尔斯泰(俄1828—1910)1、生平:一生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精神的自律。2、文论观念:(1)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观:要求作家要真诚地对待生活原貌,“他永远真诚,这便是主要之点,这一点是作家身上的伟大的品质。”为此,他反对作家自己过分地凭空想象,过分地表现自己。他甚至认为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谎言比现实生活中的谎言更可怕。(2)情感论:他认为各种各样的情感构成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一切真正的艺术家的特征是以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别人,而在自己所体验到的一切感情之中,他选取的自然是那些为一切人或绝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感情。”(3)艺术的感染力:把艺术的感染力看作是艺术与非艺术区别的标志,“要区分真正的艺术与虚伪的艺术,有一个肯定无疑的标志,即艺术的感染性。”(4)艺术技巧:托尔斯泰非常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强调真实的表现生活和表现情感,但是他同样很重视艺术的形式技巧。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四、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1、与托尔斯泰并肩的历史地位,现代主义的鼻祖。2、经历坎坷的一生对其独特创作的影响3、文论观点:(1)文学的真实性:反对虚假,他认为文学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艺术不能照搬生活,“历史事件的本质不可能被艺术家表现得与实际发生的情况完全一摸一样的。”但是其超越于前人之处更在于其对心理真实的描写。“我对艺术的现实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且被大多数称之为几乎是荒诞的和特殊的事物,对于我来说,有时构成了现实的本质。”(2)文学的艺术性:作家靠灵感来写作,但同时技巧依然是为作品服务的。(3)文学的倾向性:文学应该服务于人民大众。他理想的状态是作品应当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为人民服务。文学作品应该考虑到人民的内在需要,反映人民的生活,体现出人民的理想。五、俄国文论三大家:别、车、杜1、别林斯基(1811—1848)俄国现实主义文论批评家和先驱,现实主义的重要理论大都是他确定的。如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和完整性三大原则。“熟悉的陌生人”2、车尔尼雪夫斯基(1826—1889):《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美是生活”的主张,强调文学的思想性,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要求艺术对生活作出判断,给人民大众以教益。3、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真正的白天什么时候到来》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想,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十章唯意志论一、产生概况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古典哲学都以理性主义为主流,他们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理性,把理性看成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最根本尺度。但是,唯意志论的产生打破了这种理性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情形。唯意志论最初产生在德国,之后向法国英国和北欧一些国家传播和扩散。二、背景随着德法战争德国的多次失败,德国的民众强烈的厌战,而封建统治依然顽固,与别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此背景下,德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悲观的心理,整个社会与英法相比,显得落后、保守,到处弥漫着小市民的庸俗习气。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人们普遍感到苦闷、悲观和痛苦,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唯意志论思想,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敏感而脆弱的知识分子对当时的战争和接踵而至的政权更迭特别反感和失望,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变为泡影,于是他们开始对理性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三、叔本华生平:(1788—1860)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代表作:《视觉与色彩》、《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自然界中的意志》《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等。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和核心,而世界则是人的意志的表象,由于意志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因此只有通过直觉才能认识意志。同时,由于意志是一种盲目的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冲动,所以给人生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就成了叔本华哲学的基本内容。而他所有的美学和文艺观点,都是建立在这种哲学基础之上的。(1)艺术特征论认为艺术通过直观的认识把握对象,是非功利的,非理性的直观的,并且通过纯粹主体而超越于对象个体、个别的局限性而把握到世界的本质。而科学的理性思维则被贬为只能认识现象而远离世界的本质。叔本华认为,艺术所特有的基本功能,在于它是摆脱人生痛苦的手段之一,他认为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因为它是人永不满足的欲求,因而这种痛苦是与生俱来、生生不息的。要想摆脱痛苦,只有使人的认识从为意志服务、充当意志的工具的关系中解脱出来。根本彻底的解脱之途只有寂灭、涅槃,即死亡,而暂时的解脱办法只有通过艺术。由于艺术采取的是独立的观审方式,所以在表象世界中可以直观到意志的直接客体,因而艺术能够躲避为意志服务的劳役和束缚,使主体与对象水乳交融,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2)天才论他认为艺术活动“完全沉浸于对象的纯粹观审才能掌握理念,而天才的本质就在于进行这种观审的卓越能力。”他还将天才与日常生活中的精明和癫狂作了比较。他说天才和精明不同,因为天才在日常生活中显得非常笨拙,甚至连很简单的事也应付不了。天才与癫狂也不同。虽然天才看来日常中精神不正常,抛弃了事物的根据律关系,但是那是在一种灵感状态下,天才拜托了意志而掌握了理念的观审时,他才显得超乎一般人的紧张和癫狂。而在这种癫狂中,是有长时间的间歇的。(3)悲剧论叔本华对艺术进行了分类,悲剧是诗的艺术的顶峰。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了三类:一是剧中角色本身就是不幸命运的肇事者,他们因自己的极端恶毒而导致悲剧;二是由于盲目或偶然的错误导致的不幸;第三种是普通人由于彼此地位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矛盾和冲突。这种情况没有任何一种恶毒之极的人物参加,只是道德上平平常常相互对立的人照成了不幸。而他本人最推崇的就是第三种。叔本华从他的悲观主义立场出发,宣扬“人生既是悲剧的诞生”的论点,反对在善恶与是非、有罪与无罪、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确立标准,这种思想本质上是颓废、消极的,对尼采等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四、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唯意志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人性的、太人性的》《朝霞》,《快乐的知识》《查拉图斯拉特如是说》《善恶之彼岸》《敌基督》等。哲学与文论观(1)日神与酒神尼采在他《悲剧的诞生》一书中,考察前人悲剧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把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这两个概念引入悲剧领域,从这两个概念着手去研究悲剧。他用日神象征着美德外观的幻觉力量,酒神则表现惊骇狂烈的情绪的放纵力量,日神代表造型艺术,酒神代表音乐艺术。他把日神和酒神比作人的两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阿波罗代表梦境艺术,在梦幻世界人们摆脱了存在的变换和痛苦,获得心灵的宁静,具有日神精神的人,在情感上是节制的,大智大慧的静穆是其特点,因此日神精神代表着造型艺术的静态;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着迷醉状态,处于酒神状态中的人是激动亢奋的,整个人如痴如狂,感情是无节制的,主体从自我的崩解中体验到生生不息的意志的永恒,获得自身与自然本体的最高欢乐,所以酒神代表着音乐艺术的振奋。两种艺术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彼此融合。二者均植根于人的本能,悲剧艺术家在创作悲剧时,不是受到酒神冲动就是受到日神冲动、影响,酒神和日神是悲剧艺术生成的原动力和根源。(2)权力意志在尼采哲学中,权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在一切事物中,权力意志的发挥都表现为抗强欺弱。事物间形形色色的争斗现象,其根源在于“一种永不厌足的表现权力的意图,或权力的运用,作为创造本能的权力的应用。”尼采承袭了叔本华的意志论,把生存意志发展为权力意志,认为生活在本质上是要尽力争取超级权利,扩充自我;他反对基督教的奴隶道德,主张发挥权力意志,促进人类的进化,使“超人”产生。而他这一思想也体现在了艺术上,他认为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家是扩充自我、表现自我的人;艺术的使命是要表现自我的意志和理想,用自己的意志和感情战胜别人,满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增强战胜人生痛苦的信心。虽然说他的学说敏锐地感知到了与资本主义文明息息相关的理性精神对人类本性的扭曲,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的一再强调意志、直觉、下意识等情绪性的东西,表现出的强烈的非理性倾向,却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最终走向了虚无主义。第十一章实证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一、产生背景: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诞生在19世纪后期的法国,当时的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而随着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哲学领域提倡尊重科学和人的心理。科学实验的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医学、生物学和文艺学。实证主义思想,主张从人类感觉到的经验事实出发,依靠人们的观察和经验,以获取实证的知识。自然主义也将科学实验的方法运用于文学的创作、研究和批评。它将人看成是偶然存在的孤立的生物,仅仅是杂乱而无意义的化学现象,他们认为人的存在没有形式、没有意义、没有理想、没有道德、甚至没有上帝。人的性格和行动,乃是生命的生理遗传和环境自然作用的结果。他们将这种意识运用到创作之中,对现象作静态的生物学的描述。二、丹纳丹纳是受孔德实证主义精神影响,以种族、时代环境研究文学,写出了讲究实证的《英国文学史》。丹纳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的艺术哲学对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主要代表作《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评论集》《意大利游记》等。文论观:丹纳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在精神和研究方法上是一致的,他们的不同仅仅是研究对象的不同。因此,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精神科学(包括文学艺术)的领域之内。他说:“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不过对象不是植物,而是人的作品。因此,美学跟目前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接近的潮流前进。精神科学采用了自然科学的原则,方向与谨言的态度,就能有同样稳固的基础,同样的进步。”丹纳认为文学研究应该从具体的文学史实出发在分析大量的文学史料的基础之上,才能发现文学艺术的规律,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时代、环境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1)种族:丹纳的种族指的是种族特征,它来源于天生的遗传基因,是一个种族区别于其他种族的独有特性,这是一种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的原始印记。(2)环境:丹纳的所谓环境、即指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指社会文化观念、思潮制度等社会环境。“有的住在寒冷潮湿的地带,深入崎岖卑湿的森林或濒临惊涛骇浪的海岸,为忧郁或激烈的感觉所缠绕,倾向于狂醉和贪食,喜欢战斗流血的生活;有的却住在可爱的风景区,站在光明愉快的海岸线上,向往于航海或商业,并没有强大的胃欲,一开始就倾向于社会的事物,固定的国家组织,以及属于感情和气质方面的发展雄辩术、鉴赏力、科学发明、文学、艺术等。”(3)时代:丹纳所谓的时代,内容较为广发,包括精神文化、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影响当时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形成一个时代独有的“精神的气候”在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中,种族因素是内部根源,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则是后天的推动力量,正是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的发展及其走向三、左拉:1、生平简介(1840—1902)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实验小说作家和自然主义理论的提出者。主要理论代表作有《卢贡·马卡尔家族史》总序》,《戏剧上的自然主义》《实验小说论》《论小说》《自然主义的小说家》等2、文论观: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1)真实感: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的图画,但不同的是,现实主义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而自然主义则根本否定文学应当服从于一定的政治的和道德的目的,认为文学应当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