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_第1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_第2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既彀,吾痛失一镜矣!"(1)材料一中"他"是谁?他认识到什么问题?他为什么能认识到这一道理?答他是唐太宗.他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因为亲身经历了隋亡农民大起义,亲眼看到隋炀帝由于腐败被人民推翻的事实.(2),材料二中,唐太宗对治国安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一认识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政策?答:进一步认识到君主要以民为本,要让百姓休养生息.政策: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很重视什么?为什么他说"魏征既彀,吾痛失一镜矣!?"答:说明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原因:因为魏征先后向他二百多次,像镜子一样时刻提醒他要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要居安思危.3,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1)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唐朝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创新,创新体现在什么地方?(2)科举制到明朝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这一变化有什么危害.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上书1(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2分)唐朝与这民族友好往来的事例有哪些?(6分)(2),上述史实说明了什么?(2分)答:说明了唐朝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和谐相处.(3),这一地区在哪个朝代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区域?设置了什么机构?(4),清朝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5),今天,这个民族生活的地区,以达赖为首的分裂势力在部分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大搞分裂活动,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2分)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图一图二遣唐使船材料四,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梵典与华章",一个重要活动是"重走玄奘之路"请回答:(1),图一和图二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做出了哪些历史贡献?你认为他们身上有哪些品德值得后人学习?(2)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哪个国家曾13次派出遣唐使?遣唐使对这个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3),以上材料反映了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4),你认为"重走玄奘之路"活动有什么意义?26,阅读材料: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在什么时期完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反映了我国粮仓是在哪一地区?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渺茫天际,天水一色,船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1)上述材料介绍了"舟师"几种判别地理方位的方法?分别是什么?(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什么时期?后来经什么人之手传入欧洲?(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除了指南针之外还有哪些?(4),请分别说说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5),当今我国的哪一项与基本国策与科技发展有关?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各民族也在碰撞中交往,融合,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两宋时期,周边主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建立的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答: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辽,西夏,金.(2)两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试举例说明.,从两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主流.如澶渊之盟,郾城大战.启示: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统一台湾也应以和为佳.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3),以史为鉴,为促进社会发展,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9,阅读下列材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1),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志向?他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答:渴望海防安定,为国效劳的志向.历史功绩: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意义:保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10,阅读下列材料: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颉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1),材料反映了明朝初年的哪项措施?除此之外,明朝为加强皇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材料二:1405年,郑和率领官兵,水手等27000多人,从刘家港出发,开始了第一次远航.……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铁器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郑和下西洋期间,西洋各国纷纷遣使来中国,……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1),写出材料一鉴真东渡的目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是如何传道艺的答:日本.传授佛法;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传给日本.(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作用.(3),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外交传统?请另举一例说明.答:和平外交.玄奘西游.12,材料一: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1)结合材料谈谈清朝此时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你如何评价清朝的这种政策?对你有何启示?(启示: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第二年收复台湾.此后郑氏政权屯田垦荒,开设学校,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郑成功病逝后,台湾人民给他建祠,称他是"开台第一人"材料二: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后,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无所不有……."康熙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