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册_第1页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册_第2页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册_第3页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册_第4页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生最好的三个词久别重逢失而复得虚惊一场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母亲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孟子受教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断织喻学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孟子“道”即孟子主张的“仁政”“王道”思想,文章由此引出“民心”,题目的意思是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多;失去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少。壹、走近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夫”“粟”“畔”fúsùpàn贰、重点字音叁、朗读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肆、朗读指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伍、疏通文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宜于做某事的气候条件及,比得上地理上的有利形势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宜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时人心的团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的内城外城围攻打,进攻胜利(比如)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某事进行判断得到,获得这样却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了宜于作战的气候条件,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宜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坚硬锋利。指装备精良。大米和小米。泛指粮食。放弃离开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团结。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因此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少极点内外亲戚,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归顺,服从同“叛”,背叛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些连亲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陆、字词句式1、通假字亲戚畔之同“叛”,背叛。2、一词多义(1)环而攻之而不胜表承接表转折(2)地利不如人和名词,有利形势兵革非不坚利也形容词,锋利(3)三里之城名词,内城城非不高也名词,城墙(4)七里之郭助词,的亲戚畔之代词,指“失道者”

寡助之至动词,到3、词类活用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威: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4、特殊句式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非……也”表判断。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亲戚畔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何陋之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动词:到宾语前置标志,无义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代词:它,指代驴子123456久之,目似瞑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作用,无义补充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攻城:守方柒、走进文本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战争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张(结论)施行“仁政”(反面论证)(对比论证)排比论点范围捌、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张?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主张:仁政2、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什么?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人和。3、“域民……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不能。从“域民”到“固国”到“威天下”是治国的三个阶段,必须做好前一阶段的事,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它们之间是递进的关系。(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小结(1)用双重否定句排比,排比有力;(2)用层递排比,更具气势。体现了孟子政论文的特点:气势磅礴,有很强说服力。玖、论证语言拾、反馈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整篇课文给出作为文段)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水陆草木之花C肉食者谋之D两狼之并驱如故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兵器B寡助之至至:极点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D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