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教案_第1页
钱塘湖春行教案_第2页
钱塘湖春行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学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语言,格律之美,情感之美。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热情,培养审美和品鉴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3.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内容。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师:“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生:白娘子的故事师:我想问问大家,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在哪里啊?(答:西湖断桥)对,是西湖。西湖不光有魅力的传说,还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宋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西湖美景的诗文。录音朗读“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师:请问同学们能猜得出这是写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生:西湖的春季苏东坡写过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名诗,大家小学时学过的,能回忆一下吗?生:《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那白居易笔下的西湖究竟是浓妆还是淡抹的呢?现在请大家拿出笔来,再跟着老师的声音,把我们听到的文字投影在纸上。老师读一句你写一句。你认为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提个小小的要求大家千万不要翻书。(学生随时老师的朗读开始默写活动)师: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书本打开,看看自己写的完全和原诗吻合吗?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一下,为什么白居易不用你想的这个字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读完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二、作者简介师:那我现在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诗吧。师:请问你了解白居易吗?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师:现在我们一起将白居易的相关简介一起朗读一下。(学生齐读)三、品析诗歌语言之美师:那请一位同学说说刚才的默写你写错了字吗?是哪个?(师下堂巡视,关注学生易错字。)师:我刚才看了一下,大家主要错了这几个字上,“脚”、“渐”、“没”、“浅”字。我们有同学把“脚”,写成了“角”,为什么呢?生:是因为它不理解“云脚”的含义。下文注解有说到“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师:是的,“脚”的本义是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师:那还有“渐”字有同学把它写成了“溅”。你们能分析下为什么不能用“溅”字来替换?生:因为“溅”往往是用来描述水花的,而这里说的是乱花。所以不能用。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我们看到“乱花”这个词,眼前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又想到了之前学过的一篇文章中的哪段文字呢?生(齐背):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师:那大家再想想看诗人游西湖是用什么方式呢?步行、乘船、还是……?生:是骑马,因为后面说的“没马蹄”。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了。我们可以想像诗人在西湖边上信马由缰,眼前的乱花景象让诗人渐渐地眼花缭乱了。所以这个“渐”字无法用别的词语取代。师:那还有同学把“浅草”的“浅”字写错的,大家说“浅草”一词又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样之前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又有相关的描写,是哪一段呀?生(齐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里的浅草是指浅浅的青草。四、品析诗歌格律之美师:因为中国的诗歌讲究平仄,讲格律,而正因为这样诗吟诵之时才会有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律美。那怎样才能读出那种音律美呢?老师教大家在读格律诗中的七言诗句的一个小技巧。首先七言诗句的节拍通常是“二二三”“三一三”或是“四三”。当然我们要根据诗意加以判断。其次在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就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了。师:那下面咱们同学能不能试着用老师教的方法大声地自由朗读吧。五、品析诗歌情感之美师:请个同学给我们示范一下吧。共请了三位同学师:大家评价一下他们读得好不好?为什么?生:我觉得还可以。主要是没有读出情感。师:那你觉得应该读出了什么情感呢?生:是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师:为什么你们会认为应该是喜悦之情呢?你是从诗句中的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生:“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最爱”师:确实一个“最”字看得出白居易对春天到来的喜悦。那这首诗能不能做这样的处理呢?(教师读)“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生:摇头说“不好”师:那大家说不好,我认为挺好的呀,简洁明了。也交待了行踪。不是也点出了“最爱”了吗?那你们说说为什么不好?生:那这样就缺少了对春天美景的具体描绘了。师:对!那请大家说说哪些句子是对春天美景的具体描绘?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师:如果我是诗人我会这样写的: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新燕吸春泥。同学们觉得是老师的好还是白居易写的好呢?生齐声:白居易师:那为什么呢?下面的学生陷入了沉思中师:正因为是“几处”而不是“处处”,是“谁家”而不是“家家”我们才能感受到初春到来时诗人那种欣喜之情。也正因为是“几处”所以才会在乍暖还寒时争着攀上暖树。而燕子是春天的信使,一个“啄”字则将燕子辛勤忙碌的兴奋之情生动的再现了。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了多久,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师:“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分析其妙处。生:“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得繁盛,色彩缤纷的情态;“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这两句诗不但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花而言其乱,乃至乱得要迷住了赏花人的目光,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遍野的开放,踩着青青草地,踏上长长白堤,如此美景,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道把视线移到哪里好,也无从分辨个高低优劣,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啊。六、小结再试问问我们大家如果在早春时间来到西湖,只看到的只是“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会有欣喜之情吗?所以“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