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3_第1页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3_第2页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3_第3页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3_第4页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课时目标】1.默读课文,借助文字,想象场景,从细节中感受“慈母情深”。2.通过朗读和感悟,体会对比、反复的手法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并练习运用。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过程】板块一忆旧引新,揭示目标师: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慈母情深》,了解到“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满怀着对书的渴望,“我”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这位母亲的慈爱之心和舐犊之爱吧。【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忆旧引新,再次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本节课要落实的教学目标。。语文要素板块二走进场景,体会艰辛语文要素1.走进场景,了解母亲工作的地方。引导: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挣钱的那个地方。那是什么样的地方?课件出示: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2.仔细读这一段话,你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怎么样?生自由读,谈体会。(小,吵,热)预设:厂房不足二百平方米,与生活中的小型会议室、室内篮球场相比,这么小的空间里摆放着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还有七八十个女人和堆积如山的货物,我体会到厂房的狭小。3.课件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真切感受缝纫机转动时发出的那种震耳欲聋的声响。师:静静地聆听,这是什么声音?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将这个声音放大七八十倍,在这样的噪声下你有什么感受?师:什么样的描写让你们有这样的感受?聚焦这段文字,对于作者的写法,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我发现“七八十”这个词在这里反复出现了多次。4.调动体验,体会反复的写法,指导朗读。引导:狭小的空间,不能开窗,七八十只灯泡照射着,七八十个人身体散发的热量,“我”体会到酷热难挡的滋味。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觉得怎么样?(难受,受不了,想逃离……)可母亲却在这样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工作,母亲怎么受得了?你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辛苦,难挨……)5.师小结:这就是慈母的心,这就是慈母的情。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场景越压抑,越闷热,越嘈杂,就越能体现——“慈母情深”。【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内容包含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又能调动多种情感体验。这个部分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感受厂房的狭小;播放音频、视频来直接冲击感官,感受环境的嘈杂;调动生活体验,感受狭小屋子里酷热难挡的痛苦。这样以多种形式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更直观、更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板块三走近母亲,感受深情语文要素1.关注细节,体会心情。语文要素课件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妈——”“妈——”生默读思考:(1)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再次读出了空间的狭小,读出了这里很昏暗,白天都要开着灯,从一个“烤”字中再次读出了热,从“极其瘦弱”中读出了母亲的瘦弱……(2)作者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仔细体会一下。(在那样拥挤、嘈杂的环境里,人人都戴着口罩,“我”很难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母亲,所以一开始喊“妈”不能完全确定那是母亲,语气中带有疑惑。)2.品读细节,感受形象。师:“我”看到的母亲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1)生反复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从中读出了什么?(2)师引导分析:①背直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背?(弯曲的背,僵硬的背,麻木的背……)想象一下:以前母亲的背在“我”心里是怎样的?(挺拔的,笔直的……)现在为什么这样了?(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②转过身来了,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脸?(疲惫的、粗糙的、苍老的脸……)在“我”心里,母亲的脸应该是怎样的?(红润的,光洁的,白皙的……)为什么会这样?(读“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③母亲的眼睛望着“我”,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眼睛?(疲惫的、无神的、布满血丝的眼睛……)在“我”心里,母亲的眼睛应该是怎样的?(明亮的,有神的,清澈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3)对比阅读。课件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比较体会:把课文中三个“我的母亲”去掉前两个,比较着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体会?(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心疼母亲,心里难受……)(4)练习朗读:带着自己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然后指名读一读,共同评议。(5)分角色读好“我”与母亲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课件出示:“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师: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预设一:对话时“我”的犹豫和母亲的毫不迟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话中的省略号,表现出“我”说话时吞吞吐吐,犹犹豫豫;母亲恰恰相反,说话时简单干脆,因为她正在干活,没时间闲聊。预设二:“我”不忍心向母亲要钱,但买书的冲动又使“我”说出了口,看得出“我”内心对要钱这件事是有些迟疑和懊悔的。3.感受母爱的无私。引导:母亲在那样的环境里艰辛地工作,可听说“我”是要钱买书,而且是一大笔钱,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么说的?(1)出示课文片段。课件出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①小声读片段,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读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即使家境贫穷,母亲也十分支持“我”看书。)②关键词理解:“揉得皱皱的、龟裂、塞”等词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写?(“揉得皱皱的”说明钱攒了很久,而且母亲工作忙碌没空整理;“龟裂”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艰辛;从“塞”字看得出母亲生怕“我”不要,硬塞给“我”。)③体会情感:给了“我”钱买书后,母亲更要起早贪黑地工作,更要节衣缩食地生活。此时,如果是你,你会说些什么?带着感情再读一遍课文。(2)出示课文片段。课件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①自由朗读,说说在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用了四个“立刻”)②换词理解:“立刻”可以换成什么近义词?(马上,迅速)你觉得把其中三个“立刻”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行吗?为什么?(不能换,四个“立刻”连用更能体现出母亲动作的快,争分夺秒。)③提问思考:母亲为什么要这样拼命,这样争分夺秒?你体会到了什么?(贫苦,艰辛……)④深情引导:为了“我们”兄妹能吃饱饭,能上得起学,母亲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操劳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工作着,这哪里是工作呀,这分明是在拼命啊!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敬佩,对母亲的尊重,对母亲的心疼,再来读一读。⑤朗读体会: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情感?(一个比一个读得快些,一口气读完)自由练读后,比赛朗读。【设计意图】抓住动词来理解重点语句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母亲哪怕自己吃苦受累也支持“我”买书,快速塞钱给“我”,生怕“我”不接受,从中能感受到她深深的母爱。母亲给了钱后的一连串“立刻”,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母亲动作的快速和争分夺秒,再次加深对母亲工作辛苦的感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那种深切无私的爱。板块四感恩母爱,感悟成长1.回顾前文:看到母亲如此艰辛,如此操劳,却把要买书的钱不由分说地塞给了“我”,“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课件出示: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1)读中体会: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说一说作者此时心情是怎样的。(难过,心疼……)(2)想象体验:“我”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应该怎么做?(懂得体谅、懂得心疼、懂得照顾母亲)所以这一次的钱“我”拿来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但是遭到了母亲的数落,母亲最后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3)理解句义:为什么说“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预设:因为这钱来得太不容易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已经不再单纯是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引导: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2.那天,梁晓声在文中结尾说——(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那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那天,我用这笔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那天,母亲数落了我,然后又给我凑足了书钱。而我再不敢辜负母亲,于是……那天,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后来,中国文坛便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梁晓声。3.出示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梁晓声,生于1949年,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中篇小说奖。4.出示相关资料。课件出示: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后,我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我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后来,我终于成了大作家。——选自梁晓声的《母亲》5.推荐阅读梁晓声的《母亲》,将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记录下来。【设计意图】适时适量的资料穿插会对理解课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一板块出示作者简介与《母亲》的选段,能让学生更容易读懂作者最想表达的心声,懂得教材选用此文最大的教育意义。板块五升华情感,读中学写1.拓展诗文,升华情感。(课件出示:可怜天下父母心)(1)孟子回想起孟母当初不惜三迁,为儿择邻处的事,鼻子一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