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北张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参考答案:A2.“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下列不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的是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D.世界经济全球化畅通无阻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的“20世纪中期”这个时间来看,当时正是冷战时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并非畅通无阻,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符合“更加深刻、更加广泛”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3.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统治时期,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这表明英国A.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起来B.君主的权力有增强的趋势C.政党政治发展遇到新契机D.议会被君主的权力所控制参考答案:B根据题干可知在19世纪英国的内阁名存实亡,国家权力再次“从议会滑向君主”反映出君主的权力有增强的趋势,故B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起来是1689年,故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政党政治发展遇到新契机,故C项错误。光荣革命之后议会的权力开始超越王权,故D项错误。【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4.讲到“民主”,我们常会提到雅典。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我们应当有怎样的认识?(
)①雅典自立国以来就有民主的优良传统,历任领袖均能加以发扬②雅典虽然历经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最终认为民主政治最为可行③雅典式民主是所有人民都可以参与政治,以投票表决公共事物④当时民主仍有身份限制,公民才有参政的权利,妇女亦被排除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D5.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A.中体西用
B.政治改良
C.反抗侵略
D.全盘西化
参考答案:A6.下表为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1913192819321937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炭664343钢555432注:1932年的数据是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对上表所反映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1928年苏联的工业已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B.二战前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位C.1928年以后主要工业指标迅速上升得益于新经济政策D.这时的工业发展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参考答案:A7.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T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等。其中“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D8.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儒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以“君王受命于天”作为的理论前提其目的为提供加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君主专制,没有体现出民本思想,故A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9.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参考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5课社会变革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0.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主权的两个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反映的历史实质是(
)A.民主这一词汇源于古希腊B.希腊是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C.西方文字和古希腊的词汇一脉相承D.民主的含义即人民掌握参考答案:B1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参考答案: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可知是宋代学者强调了“明谱系”对维系血缘宗法乃至收摄天下人心的功用,故本题选择A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朱熹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12.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是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
C.指出西方思想宣传过程的缺陷
D.提倡马克思主义以指导革命参考答案:C13.相较于基督教与佛教,儒家在中国既无教堂也无庙宇,但两千年来,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
A.受古代帝王的尊崇与提倡
B.普设孔庙,官方定期祭孔
C.儒家经典是历代选官依据
D.戏剧将忠孝观念普及于民参考答案:A14.据统计1789—1998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C.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参考答案:C【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美国国会弹劾官员的情况,可见其强大的威慑力,符合题意的是C项,题干没有涉及到司法部门独立性,排除A项;如果法官渎职也会遭到弹劾,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权力之间的制衡,排除D项。15.下表为“苏联经济增长情况表(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数据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2社会总产值6.57.46.34.23.3工业总产值8.68.57.44.42.8A.“新经济体制”的推行
B.农业成为改革的突破口C.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D.领导人过分追求稳定参考答案:D16.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工业所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他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垄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D.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参考答案: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技术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工业研究所实验室装备昂贵的仪器还有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所以本题答案选A,B、C、D与材料不符。17.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大多数的法律并非按一般模式立法所制定,基本上贯彻的是实用主义,即在政策引导下开展社会运动,然后制定法律来保护或巩固运动的成果。这一做法A.开辟了法律制定的新原则B.为新政权的巩固提供了保障C.体现法律自身的价值追求D.有利于新法律权威的树立参考答案:18.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此图表明新中国()A.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B.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C.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结束,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其人数的增长说明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故选B项。其他选型与图片中的信息不符合。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政治协商会议19.“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参考答案:B20.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图中反映了明代苏杭地区30%的居民都是工场主,工场手工业地位重要,故A项正确。图中反映了明代时期存在的租佃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已存在租佃关系,并不是明朝才开始确立,故B项错误。图中只是苏杭地区居民的身份结构所占比重信息,并未就各种身份之间的社会地位高低展开论述,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图中自耕农、地主与佃农等人的比例占据到60%以上,并不能说明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代苏杭地区经济结构21.有学者认为,“宋代画家把所有高雅的意境都寄寓于画中。人品高雅,气韵也就高雅了。气韵高雅了,画就生动了。这就是神韵到了极点,而能得到其精髓了。”“精髓”的要义在于A.生动体现事物特质B.忠实再现事物全貌C.理想化的道德人格D.绘画技法高雅传神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中所说绘画的精髓是”神韵”,而要取得神韵最基本的要求在于,画家把高雅的人品,寄寓在画中,通过作画与做人联系,求取作品的意境,所以C项为正确答案。A项中事物的特质与做人无关,B项不是中国画追求的目标,D项中是技法高雅不能满足“神韵”说法,所以只有C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宋代理学的影响22.文物见证了历史。右图部队编号的出现,说明A.中共党员积极参加国民革命战争B.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C.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的军事侵略D.解放战争爆发国民党扩充军事编制参考答案:C23.“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揉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参考答案:A24.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
B.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参考答案:B25.翰林院侍读奎华等155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等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有之变局,如果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交侵,各求所欲”。据此可知,这些人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参考答案:答案:C分析:据材料“翰林院侍读奎华等……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等条款……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交侵,各求所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关条约》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说明这些人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坚守传统政治体制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天朝上国”观念,而是指出民族危机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等条款……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交侵,各求所欲”,学生可以结合《马关条约》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正确理解得出“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6.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参考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
27.1916年《新青年》载文认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据此,你认为这里的“恶因”和“根本之罪恶”应是中国的
A.儒家思想
B.封建制度
C.传统道德
D.封建军阀参考答案:A考查新文化运动。依据所学,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舆论上掀起“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为此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进行批判,而其主要阵地就是《新青年》。故应选A。28.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B.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D.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参考答案:B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的历史研究方法,所以A的说法错误。结合一般历史知识,可知CD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是错误的说法。29.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参考答案:A略30.有学者认为,二十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革命,两者均属“共和革命”性质,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这一观点(
)A.建立了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
B.指出了中俄革命指导思想的一致性C.客观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影响
D.准确评价了俄国二月革命的意义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二十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革命,两者均属共和革命性质”和所学知识可知,是指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正确;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为袁世凯窃取,没有实现众人共享,排除A;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与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一致,排除B;“共和革命”的评价是对革命本身的评价,不是世界影响,排除C。所以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意义;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月革命·意义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参考答案:(1)同:都经历乡村(镇)企业发展的原始工业化阶段;都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厂;都以轻工业为中心;都大力拓展商品市场;都得到政府支持。异:英国以市场为主导,中国主要依靠政府引领;英国经历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中国经历了建国以后工业化探索的曲折;英国依靠自身进行技术积累,中国借鉴西方科技成果以及成功经验。(2)特点:起步晚,尚未完成;政府主导;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交叉进行。意义: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国力提升,和平崛起;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世界工业化的整体发展。本题考查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和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中英国的“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和中国的“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可以根据“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其意义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台湾是怎样沦为日本殖民地的?(3分)哪一重大事件结束了这一局面?(3分)材料二、1958年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完全停止对金门的炮击行动,两岸炮战正式结束。(2)据材料二,归纳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2分)材料三、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3)邓小平同志为此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2分)材料四、2008年11月3日11时58分,陈云林率领的海协会协商代表团抵达台湾,这是1949年后大陆授权团体最高负责人第一次访问台湾。到达台湾后他深情地说:“……为了这一天的到,汪辜两位前辈孜孜以求,……终未成愿,如今两位老人已经乘鹤西去,但是他们在九泉之下,如果能够知道我们今天这种场景,一定会非常欣慰。”
(4)材料中汪辜两位前辈生前为促进两岸统一做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材料五、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60年隔海相望不相通,终成记忆。“两岸直航代表的意义就是两岸不再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直航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动力”。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于2008年12月23日晚7时许抵达台北木栅动物园正式安家,这更给两岸关系增添了和平友好的气氛。(5)材料表明,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3分)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归祖国。(3分)(2)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走向缓和。(2分)(3)一国两制。(2分)(4)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举行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2分)(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台湾问题。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归祖国。(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归纳出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即: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这一变化说明大陆方面主张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3)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同志为此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一国两制。(4)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汪辜两位前辈生前为促进两岸统一做出的主要贡献是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举行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5)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材料“海峡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两岸直航代表的意义就是两岸不再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的关系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独立后选择以孤立主义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尚在殖民地时期,最早移民的清教徒们出于宗教原因就提出要与旧大陆区别开来,他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民主政权。在这些清教徒看来,美国“是一块未沾染旧世界罪恶的圣土”独立伊始,英国军队仍驻扎在西部地区,拒不撤军,对新生的共和国虎视眈眈。法国则控制着密西西比河,同样严重威胁着美国的独立。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为美国领土安全提供了天然屏障,而南北都是弱邻。“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其地理位置远离所有那些纷争不休的国度,除了与之通商外可以再无往来”——摘编自赵学功《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促成美国选择以孤立主义为核心的外交政策的原因。材料二1923年1月11日,法国借口德国拒绝履行赔偿义务,同比利时一起出兵占领了德国重工业区鲁尔。这次占领行动引起了英国的不满,英、法矛盾迅速激化。从鲁尔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英国更有理由相信:正受到威胁的不是法国,而是德国。在英国看来,一个生产力强大、稳定、安全的德国可以作为一个和平、合作的伙伴吸收到大国联盟中去;而经济混乱、政治动荡、军队无法保证安全的德国会培养出不满和复仇主义情绪,甚至使德国滑向布尔什维克。随着英、法关系的冷却,英国在鲁尔事件结束后的10年里成为欧洲政治独一无二的主导者,其政策核心转为英、德协调。——摘编自刘阿明《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英国在鲁尔危机后,调整对法、对德外交政策的原因。材料三1945年9月,美、英、苏、法外交部部长在伦敦会晤,法国正式提出自己的对德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第一,不允许重建中央集权的德意志国家,反对德国建立全国性的政党和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莱茵兰即莱茵河左岸地区脱离德国。科隆以南是入侵法国的通道,应该由法国永久占领……法国还要求大量赔款和拆迁德国工厂。这些主张形成法国战后对德政策的“法国方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摘编自姜南《法德英关系与欧洲一体化(1945~1993)》(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提出“法国方案”的根本意图。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法德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其变化的时代背景。(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或调整?参考答案:(1)原因:早期移民渴望建立新世界,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独特的地理环境。(2)原因:受传统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影响;阻止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害怕德国复仇;防止苏德接近(孤立和隔绝苏联)。(3)意图:肢解、削弱德国。变化:法德关系由对立走向和解。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认识到必须走联合道路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获得发展。(4)因素: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轴承常用量仪》课件
- 阿尔滋海默病研究
- 辽宁省抚顺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随堂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贵州省遵义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摸底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中华园招商项目》课件
- 元宵节日记范文五篇
- 《误差传递公式》课件
- 助残主题演讲稿(3篇)
- 高三励志国旗下学生演讲稿(3篇)
- 工作计划汇编7篇
- 产品包装规范管理制度
- 2024年海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
- 2024统编新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第07讲 物态变化(原卷版)-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编选
-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DB61T1521.5-2021奶山羊养殖技术规范 第5部分:后备羊培育
- 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版)
- 2024-2030年中国番茄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连续热镀铝硅合金钢板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05G335单层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柱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第二辑】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