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案例式毕业论文-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及对定罪量刑的影响_第1页
法学本科案例式毕业论文-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及对定罪量刑的影响_第2页
法学本科案例式毕业论文-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及对定罪量刑的影响_第3页
法学本科案例式毕业论文-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及对定罪量刑的影响_第4页
法学本科案例式毕业论文-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及对定罪量刑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案例介绍(一)案情简介2009年11月28日19时左右,邓某(本案被告人,男,汉族,生于1985年09月5日,四川省蓬溪县人)驾驶套牌出租车行至成都市金牛区某地时,恰逢肖某(本案被害人,男,汉族,生于1983年03月16日,四川省会理县新发乡人)、李某(本案被害人,男,汉族,生于1983年12月05日,四川省筠连县大雪山镇人)两名刚吃过朋友喜酒的醉汉以及李某妻子周某等三人招手打车。一方面因三人所去的目的地太远、不安全;另一方面因邓某之车现已经急需要加气,故邓某便好言相距,说其无法载客并要到不远处加气站去加气。肖某、李某因酒后壮胆,便出言不逊、恶语连篇,并且不顾周某的阻拦,而抓住邓某之车的后门把手不放,继而两人分别用手狂打车门玻璃、用脚猛踢车门,准备把邓某拉出车外进行毒打。在此过程中邓某之车的后门把手被肖某、李某二人强行掰断。邓某见状,便发动汽车准备甩掉肖、李二人,谁知肖某、李某二人更借酒壮胆,称霸道、耍威风,强行将车拦住,同时肖某还捡起路边砖块,猛砸邓某之车。邓某气急之下,便停车同时拿出其放在车内防身用的长约13厘米的折叠式匕首,以备防身之用。肖、李二人见邓某下车,便更加不顾周某的阻拦,疯狂地扑向邓某,对邓某狂殴猛打。情急之中,邓某便挥舞匕首,分别刺中肖某、李某二人。一方面,邓某无故意杀伤肖、李二人之意;另一方面,因天色过暗,邓某只知道其刺中的大约都是肖某、李某二人的腹部,且只是轻伤。随后,肖某、李某二人分别倒地不起,邓某见状,便驾车逃到其女友余某处。后肖、李二人被周某送往医院,其中,肖某因被刺中心脏,流血过多,休克性死亡;李某因被刺破脾脏,致重伤。事后,邓某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成都市人民检察院起诉至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邓某被判故意杀人罪,死刑立即执行,后邓某上诉至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高院改判邓某犯故意杀人罪,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二)审判意见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邓某长期驾驶套牌出租车进行非法营运,2009年11月28日19时许,邓某驾驶套牌出租车行至成都市金牛区公园正门附近,遇被害人肖某、李某等人拦车打的,邓某以“汽车加气”为由拒载离开时,中午参加婚礼而醉酒的肖某、李某上前拉拽后车门,双方就此口角引发纠纷。期间,肖某、李某拍打车门、车窗,并向该车仍杂物;邓某则在驾车前行的过程中倒车,试图抵撞肖某、李某。最终,邓某拿起车上放置的一把折叠刀下车,直接向前向肖某、李某左腹部各刺一刀后,驾车逃离现场。肖某、李某随即被送往医院抢救,肖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其因心包刺破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李某经鉴定,其胸腹部贯通伤,外伤性脾破裂,外伤性结肠系膜破裂,左侧血胸,属重伤。同年12月2日,被告人邓某被公安机关挡获归案。另查明,被告人邓某持刀致死被害人肖某、致伤被害人李某的行为,确已给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造成了经济损失。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李某因伤于2009年11月28日,住院治疗至同年12月22日,出院建议休息一月,们正随访换药,李某总支付医疗费38236元。李某案发前有固定工作,月固定工资3900元。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何某等为办理肖某丧事等事宜支出了一定费用。上述事实,有以下相关证据予以证实: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破案报告书、档获经过;现场勘验笔录及照片;......16.被告人邓某指认、辨认笔录及照片等。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邓某持刀刺杀他人,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最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邓某长期从事非法营运,守法意识淡薄;在纠纷中,被害人虽有过激言行,但并非引发本案损害后果的必然原因,而被告人邓某先驾车撞倒被害人,未果后又持刀下车,在没有与被害人肖某、李某任何言语交流、肢体接触的情况下直接动刀刺杀。本案的损害后果完全是邓某的极端行为造成,且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表明被告人具有极大的人身危险性。综上,对被告人邓某的犯罪行为应予严惩......据此,为保证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判决如下: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五十七条之规定,被告人邓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上述人邓某因纠纷持刀刺杀他人,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后果严重,应依法最究其刑事责任。邓某及其辩护人所提邓某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上述理由及辩护意见,与审理查明的邓某利用利刃用力刺杀而被害人的要害部位,分别造成了死者肖某心脏破裂,重伤者李某脾脏等器官破裂,器持刀捅词的力度、深度,表明其主观上对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放任态度,其犯罪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判决如下:......三、被告人邓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三)争议焦点通过对邓某的相关证据、违法行为事实,违反犯罪构成以及本案的量刑;本案被害人存在相关过错以及过错的认定分析,本案具有如下争议点:邓某的违法行为事实构成是构成故意杀人罪还是故意伤害罪;本案中被害人肖某、李某存在的相关过错的认定,以及该过错对邓某定罪量刑的影响。鉴于本文笔者的写作重点,故只就本案中被害人肖某、李某存在的相关过错的认定,以及该过错对邓某定罪量刑的影响来进行较深入的评析。二、通过本案对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及对定罪量刑的影响的评析(一)被害人过错认定问题的概述1.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概念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基于其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所实施的侵害违法犯罪行为人的相关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从而诱发违法犯罪人的犯罪意识、激化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无价值性评价或否定性评价。被害人过错是一种事后的评价,如果犯罪没有发生,或者没有法益受到非法侵犯或侵害的危险,那么就失去了评价被害人行为的现实意义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第67页。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第67页。2.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特征笔者认为,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有以下三个特征:(1)被害人行为的不正当性被害人行为的不正当性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对被害人行为是否违反某种善良社会规范的判断,这是构成被害人过错的规范条件。被害人过错,表现为被害人在故意或过失心理态度的支配下对社会公正、安定、秩序的破坏。首先,这种不正当性可能表现为对有关法律、法规、有关规章制度的违反。也可能表现为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违反。另外,通过对许多刑事案件案发前因的分析发现,被害人先前行为的不正当性也可能表现为对人们日常遵循的习惯的违背,而这种情况容易忽视。二是对被害人主体适格性的判断,这是被害人过错的主体条件。被害人过错的主体条件应结合被害人不当行为的性质来判断。对于法律上的过错,不必过多分析,因为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违法时已经将其责任能力涵盖在内,无责任能力人的行为自然不会构成违法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第222页。。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第222页。(2)被害人行为与犯罪行为人犯罪行为的关联性被害人行为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关联性,可以表示为“被害人行为→侵犯与犯罪行为人相关的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对于关联性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判断:一是利益关联性。利益关联性是构成被害人过错的事实条件。即被害人行为侵犯了与犯罪行为人相关的正当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二是时间关联性。时间关联性是被害人行为构成过错的紧密性条件,同时要求过错行为发生或过错状态的持续与犯罪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这种时间关联性会直接影响过错的认定。(3)犯罪行为的针对性过错虽然主要涉及行为人的行为及对行为的评价,但是必须放在一个具体的案件之中讨论才有意义,同时还要更加注重行为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及对结果的评价陈璇:德国刑法学中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的流变、现状与趋势,中外法学,Vo.l23,No.2(2011)pp.369-394陈璇:德国刑法学中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的流变、现状与趋势,中外法学,Vo.l23,No.2(2011)pp.369-394。3.被害人过错的分类刑法理论上对被害人过错的分类众多,对此,笔者根据个人见解,将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分类如下:(1)根据过错行为的指向对象,可以将其分为对社会的过错、对犯罪行为人的过错及对犯罪行为人近亲属的过错。对社会的过错,是指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是被害人针对不特定的对象实施侵害。针对犯罪行为人的过错,是指被害人故意或过失地引起或诱发犯罪行为人犯罪的过错。之所以将被害人针对犯罪行为人近亲属实施的侵害行为也认定为被害人过错,其目的是着眼于维护家庭亲情关系稳定这一价值。(2)根据过错行为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法律上的过错、道德上的过错及习惯上的过错。对于法律上的过错,这里的“法律”,应作广义的理解,以利于把更多的不法行为纳入被害人过错的范畴。比较常见的法律上的过错有:被害人犯罪的过错、被害人违反民事法律的过错、被害人违反行政法的过错等具体而言,被害人犯罪的过错,是指被害人针对被告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除了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外,常见的案例比如:甲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乙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乙,且情节严重,乙不能忍耐,具体而言,被害人犯罪的过错,是指被害人针对被告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除了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外,常见的案例比如:甲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乙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乙,且情节严重,乙不能忍耐,在司法机关追究甲的刑事责任前将甲杀害。此处甲的侮辱、诽谤行为构成了犯罪,当然属于被害人对引发该案有过错。杨丽芳:被害人的过错对定罪量刑的影响,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9期,总第87期。(3)根据过错程度,可分为严重过错、一般过错。被害人有严重过错,是指被害人严重地侵害犯罪行为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被害人的一般过错,是指被害人对犯罪分子的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实施了较轻的侵害行为。4.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司法认定在我国刑事案件中,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过错的认定总的来说是相对较少的,如有对被害人过错的认定,一般都是严重性的杀伤性案件或死刑案件。因为对于此两类案件,国家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死刑政策。其中,死刑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与适用现状更具代表性。在死刑判例中,被害人有过错的占小部分,约有20%,其中被害人有一般过错的占17.96%;重大过错的占2.41%。因为被害人有过错,导致被告人义愤或者激情暴力犯罪而对被告人适用死缓刑的比例高达40.07%王永兴: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实证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王永兴: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实证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8期。(二)被害人过错对定罪量刑的影响的评析1.被害人过错对定罪的影响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过错对定罪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会太大,或者说被害人的过错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对违法犯罪行为人违法犯罪事实构成的定性;不会影响违法犯罪构成;不会影响对违法行为人的罪名认定。而一般会影响违法行为人的主观责任要件以及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的非难可能性,对此笔者将在后文重点论述。被害人的过错对定罪的影响,笔者从犯罪构成的角度作出如下分析:众所周知,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一方面符合违法犯罪构成,另一方面符合责任要件,即如著名日本刑法学家三口厚教授所说,犯罪是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的行为〔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二版,〔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二版,付立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3页。(1)从违法犯罪构成来看如所周知,违法犯罪构成包括违法构成该当性、违法性。其中违法构成该当性又包括违法主体、违法对象、违法行为、因果关系、违法结果五个要素;违法性这包括违法行为人的违法事实的违法性以及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刑事案件中,行为人是否违法,首先得从违法构成该当性、违法性来判断。然而,纵观犯罪的违法构成要件,并没有一点是关于被害人故意或过失的过错的。或许,有的观点认为,被害人的过错和违法行为人的违法犯罪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其实非然,因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人的实行行为与违法结果之间的直接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从条件因果关系说来看,有存在被害人过错的行为,即违法行为人在进行侵害法益的违法活动中,介入被害人不适当或过错的行为,而该不适当或过错的行为对行为人侵害法益的结果起着必然、通常或轻微的作用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第184页。。条件因果关系说中被害人的过错是在违法行为人进行违法行为的过程中加入的,如此,则必然对违法行为人的定罪有影响。但在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事前,被害人的过错引发或引诱违法行为人进行侵害法益的违法活动,则此时,被害人的过错不会影响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事实构成;不会影响违法犯罪构成;更不会影响对违法行为人的定罪。因为,被害人的过错在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事前,根本就不是违法犯罪的违法构成要件。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第184页。(2)从责任要件来看如所而知,责任要件一方面包括违法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过失,主观目的、动机;另一方面包括违法行为人的责任阻却事由。从责任要件的各个要素分析,无论是违法行为人的故意、过失,还是违法行为人的目的、动机,都不是由被害人的故意或过失性的过错决定。只能说,在违法行为人责任要件的某一方面,如违法行为人的故意,可能是由被害人的过错引起,但这种引起和违法行为人的违法结果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同时,违法行为人的责任阻却事由一般地如期待可能性,其主要判断的是对违法行为人违法犯罪的行为以及结果的期待可能。被害人的故意或过失性的过错,只能说引起或引诱违法行为人进行违法犯罪,但这种引起或引诱并不能成为违法行为人缺乏违法期待可能性的理由。因为,违法行为人缺乏期待可能性是基于其行为客观的缺乏期待可能性。再者,若果被害人的故意或过失性的错误成为违法行为人缺乏违法期待可能性的理由,那么被害人的这种故意或过失性的过错也就不能叫过错了,只能叫做违法行为人缺乏期待可能性的客观事实。综上所述,从犯罪构成来看,被害人的过错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对违法犯罪行为人违法犯罪事实构成的定性;不会影响违法犯罪构成;不会影响对违法行为人的罪名认定。2.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过错,对量刑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要看被害人故意或过失性的错误的程度,以及因为被害人的故意或过失性的错误,对违法行为人进行非难可能性的大小。具体如下:(1)被害人的过错对量刑影响的相关依据目前关于被害人过错的法律包括刑法均没有明确规定,只在相关刑事司法政策以及会议纪要中体现。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对于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第18条中强调,因被害方的过错行为引发的案件应当慎用死刑立即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22条强调,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于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酌情从宽处罚。2009年《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中将被害人过错作为故意伤害个罪中的常见量刑情节予以确定。(2)被害人过错对违法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如所而知,在刑事案件中,违法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直接影响到对违法行为人的量刑。在被害人与违法犯罪行为人互动的过程中,被害人的故意或过失性过错往往会影响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在被害人有过错的情况下,首先影响的是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控制能力,进而影响违法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使得违法行为人在激情状态下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而违法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大小又直接影响了刑事责任的大小甚至有无。比如,刑法中的激情犯,违法行为人本无犯罪意志,但由于被害人的过错,使得违法行为人处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激情状态,进而实施犯罪。从责任上来讲,被害人过错使得违法行为人在特定情况下的期待可能性降低,削弱违法行为人的控制能力,影响其犯罪动机的形成,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违法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低,也就给减轻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提供了一个充分的理由。由此可见,在一些情况下,被害人过错对违法行为人犯罪动机的产生、犯罪手段和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危害结果的发生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甚至是直接的诱发性作用。(3)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在对违法行为人的非难量刑中,我们以违法行为人的行为符合何种违法犯罪构成要件,犯罪行为性质的轻重,责任要件中的故意或过失,犯罪有无停止形态等为依据对犯罪人进行定罪和量刑。显然,被害人的故意或过失性过错对犯罪行为构成、轻重有颇深的影响。被害人行为的性质和程度直接影响违法行为人的主观因素、行为方式和手段,从而影响对犯罪人的定性。在量刑情节中,依照情节是否为法律明确规定量刑方向,可以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法定情节是法律明确规定量刑幅度的情节;而酌定情节则是司法机关酌定掌握量刑方向与量刑幅度的情节曲新久:《刑法学》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33页。。我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被害人过错的意义无论是从谴责性降低角度还是责任分担角度都首先表现在对违法行为人所处刑罚的减轻上,而且世界各国一般将被害人过错作为影响量刑的法定或酌定情节,可见被害人过错对于量刑轻重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因此,对被害人过错责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决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对违法行为人的定罪量刑是完全有必要的。曲新久:《刑法学》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33页。笔者认为,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表现在被害人过错越大,则违法行为人承担的刑事责任就越小;反之,被害人过错越小,则违法行为人承担的刑事责任就越大,被害人的过错责任与违法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成反比。具体来说,在存在被害人过错的案件中,裁量决定刑罚时,应充分考虑被害人过错的大小,按罪刑相适应原则和责任主义原则,来决定违法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轻重。根据行为性质而言,犯罪过错、故意过错、惯常性过错、原生性过错要比违法错误、道德错误、偶发性错误、诱发性错误在犯罪中其的作用大,因而对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可受谴责程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被害人的责任能力也成为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轻重的有关因素。对未成年人的过错,国家和法律一般持容忍态度,对来自其行为的侵害受害人仅可以紧急避险,而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如一个未成年人和一个成年人发生冲突,未成年人首先进行挑衅,成年人激愤之下对未成年人进行反击而实施了犯罪行为,则一般认为成年人对犯罪承担全部责任,未成年人一般不承担责任;相反,如果是成年人挑衅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成年人则要对犯罪的发生承担较多的责任。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除了从量刑的根据可以找到其合理性基础外。同时它还是全面落实刑事审判社会目的的要求。认定被害人过错。是对被害人行为的否定性社会评价。严格划清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和被害人的主观责任,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防范,消除一切可能诱发犯罪的因素”周密:《论证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4页。。从而尽量减少对社会安全和秩序的破坏。当被害人的行为是案发诱因的情况下,不仅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刑事处罚能够起到一般预防的作用,对被害人的行为进行明确的否定性评价同样可以起到警示社会的作用周密:《论证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4页。徐振华、王星光:被害人过错的司法认定与适用,法律适用,2012年第12期。三、本案认定1.对本案被害人过错的事实认定本案中,对于肖某、李某两醉汉的打车,一方面因三人所去的目的地太远、不安全;另一方面因邓某之车现已经急需要加气,故邓某便好言相距,说其无法载客并要到不远处加气站去加气。肖某、李某两人的过错具体如下:首先,肖某、李某因酒后壮胆,便出言不逊、恶语连篇,这实属于道德上的过错和一般性的过错。当然,这种过错对于邓某而言,应当容忍。其次,肖某、李某不顾周某的阻拦,而抓住邓某之车的后门把手不放,继而两人分别用手狂打车门玻璃、用脚猛踢车门,准备把邓某拉出车外进行毒打。在此过程中邓某之车的后门把手被肖某、李某二人强行掰断。这就实属于法律上的过错和严重的过错。因为肖某、李某两人此举之行,实则为故意滋事,和故意财物,已经可以构成寻衅滋事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了,肖某、李某两人的此行为实则引起或引诱邓某产生犯罪动机。再次,邓某见其车的后门把手被肖某、李某二人强行掰断,便发动汽车准备甩掉肖、李二人,谁知肖某、李某二人更借酒壮胆,称霸道、耍威风,强行将车拦住,同时肖某还捡起路边砖块,猛砸邓某之车。肖某、李某两人的进一步过错行为实则进一步故意滋事,和故意财物,因而是进一步地属于法律上的过错和严重的过错。此时,肖某、李某两人的过错行为已经引起了邓某的犯罪故意,进而准备杀伤该两人。最后,邓某气急之下,便停车同时拿出其放在车内防身用的长约13厘米的折叠式匕首,以备防身之用。肖、李二人见邓某下车,便更加不顾周某的阻拦,疯狂地扑向邓某,对邓某狂殴猛打。情急之中,邓某便挥舞匕首,分别刺中肖某、李某二人。肖某、李某两人的此时过错行为实属再进一步,邓某对该两人进行刺杀或“教训”,实属于正当防卫,只是防卫过当了而已。因为对于肖某、李某两人的过错加害,一方面,邓某无故意杀伤肖、李二人之意;另一方面,因天色过暗,邓某只知道其刺中的大约都是肖某、李某二人的腹部,且只是轻伤。随后才知,后肖、李二人被周某送往医院,其中,肖某因被刺中心脏,流血过多,休克性死亡;李某因被刺破脾脏,致重伤。对于肖某的死亡、李某的重伤实属该两人的严重性的违法过错而造成的。2.对本案被害人过错的定罪评析如前所述,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过错对定罪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会太大,或者说被害人的过错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对违法犯罪行为人违法犯罪事实构成的定性;不会影响违法犯罪构成;不会影响对违法行为人的罪名认定。而一般会影响违法行为人的主观责任要件以及对违法行为人进行的非难可能性。本案中,关于邓某的定罪,主要是根据邓某的违法行为事实构成和关于某罪的犯罪构成,即某罪的违法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来进行三段论的逻辑判断。同时,因为肖某、李某二人的过错主要是在邓某的违法行为之前,故和邓某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违法结果之间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再者,肖某、李某二人的过错,只能说,在邓某责任要件的某一方面,如违邓某的故意,可能是由肖某、李某二人的过错引起,但这种引起和邓某的违法结果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同时,邓某的责任阻却事由一般地如期待可能性,其主要判断的是对邓某违法犯罪的行为以及结果的期待可能。肖某、李某二人的故意或过失性的过错,只能说引起或引诱违法行为人进行违法犯罪,但这种引起或引诱并不能成为邓某缺乏违法期待可能性的理由。因为,邓某缺乏期待可能性是基于其行为客观的缺乏期待可能性。故本案,肖某、李某二人的过错对邓某的定罪,是没有影响的。3.对本案被害人过错的量刑评析如前所述,在对违法行为人的非难量刑中,我们以违法行为人的行为符合何种违法犯罪构成要件,犯罪行为性质的轻重,责任要件中的故意或过失,犯罪有无停止形态等为依据对犯罪人进行定罪和量刑。显然,被害人的故意或过失性过错对犯罪行为构成、轻重有颇深的影响。被害人行为的性质和程度直接影响违法行为人的主观因素、行为方式和手段,从而影响对犯罪人的定性。本案中,关于邓某的量刑,一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五十七条之规定,被告人邓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审法院,被告人邓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审中,法院并未认定被害人过错,或认为被害人的过错对该案而言实属轻微过错。然而,根据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第18条中强调,因被害方的过错行为引发的案件应当慎用死刑立即执行;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22条强调,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于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酌情从宽处罚。由此可以看出,本案一审法院对于邓某的量刑实为不妥。笔者认为,肖某、李某二人的过错对对邓某量刑的影响,表现在肖某、李某二人的过错越大,则邓某承担的刑事责任就应当越小。具体来说,如前所述,在存在被害人过错的案件中,裁量决定刑罚时,应充分考虑被害人过错的大小,按罪刑相适应原则和责任主义原则,来决定违法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轻重。根据行为性质而言,犯罪过错、故意过错、惯常性过错、原生性过错要比违法错误、道德错误、偶发性错误、诱发性错误在犯罪中其的作用大,因而对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可受谴责程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语在人权保障受到高度重视的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权利都应受到应有的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都应该有相应的法律予以保护。因此,本文从被害人的过错的认定以及对定罪量刑的影响这样的角度出发,就被害人过错的几个主要方面做了初步探讨。对被害人过错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建立一个科学的定罪与量刑机制,使得我们的刑事司法更符合法治的要求。这也是法律公平性公正性的要求和刑事法律罪刑均衡原则的要求。当然,我们研究被害人过错并不是对被害人抱以责难的态度,更不是将应当由违法行为人滋生犯罪的社会条件承担的责任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