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情景切入〕“它不是物,但不能离开物而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能觉察到它的作用效果;它不能象数那样相加,而是遵循另外的法则。”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力。自然界的力现象无处不在,无奇不有。那么,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力有些什么特点呢?如何发挥力的作用,避免力的危害?本章将探讨这些问题。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知识导航〕(1)本章重点介绍了三种相互作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矢量合成的基本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为今后学习高中力学奠定了基础。(2)本章知识分为两部分:一是力的概念,是贯穿于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常见的几种相互作用力;二是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出利用等效方法研究物理学的思想。(3)本章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判定、大小计算及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本章难点: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导航〕〔学法指导〕(1)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同时要把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2)在学习三种常见力时,应当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建立这些力的概念。比如,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产生或消失都会随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弹力的学习,要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练习,掌握各种常见的弹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对弹簧的弹力大小,会定量分析。〔学法指导〕(3)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力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合成与分解都遵守的普遍法则,必须熟练掌握。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力的基础上,多做一些受力分析的习题,在练习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提高受力分析的正确性、规范性。在练习中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以及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力的图示法、代数计算法、正交分解法等)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掌握力的图示方法,能正确画出力的图示或示意图※※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初步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1课前预习2课内探究3素养提升4课堂达标5课时作业1课前预习2课内探究3素养提升4课堂达标5课时作业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______________。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____;(2)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3.力的标矢性:力是____________,即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__,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_。力和力的图示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形变矢量大小方向测力计牛顿牛N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______________4.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5.力的表示(1)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出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小方向作用点方向作用点4.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1.成因:由于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______________。3.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______________,这______________叫作物体的重心。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及物体内______________有关。重力地球的吸引mg竖直向下一点一点形状质量的分布1.成因:由于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1.万有引力:存在于______________的物体之间,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______________间,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间。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距离增大时,作用急剧减小。4.弱相互作用:存在于______________间,其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一切有质量电荷间和磁体原子核内部粒子微观粒子1.万有引力:存在于______________的物体之间,『判一判』(1)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单独存在。(
)(2)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4)地球上所有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5)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达为指向地心。(
)(6)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判一判』×√×√××CC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在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身体内部的力也是拳头停止的原因。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答案:跳高运动员在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时,“背越式”运动员的重心比“跨越式”运动员的重心升高的高度小,因此运动员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背越式”跳法要比“跨越式”容易些,所以采用“背越式”的运动员要比采用“跨越式”的运动员成绩好。答案:跳高运动员在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时,“背越式”运动员的重课内探究课内探究如图所示是羽毛球网击打羽毛球的瞬间。(1)羽毛球网击打羽毛球时对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球对球网有没有作用力?(2)通过上面的例子分析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提示:(1)有(2)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了形变。探究一对力的理解如图所示是羽毛球网击打羽毛球的瞬间。探究一对力的理解1.力的产生方式:物体间力的产生方式有两种(1)直接接触,如推力、拉力;(2)不直接接触,如重力、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2.力的特性(1)力的物质性:有力发生则一定存在着施力物质和受力物质。(2)力的相互性:施力物体给予受力物体作用力的同时必然受到受力物体的反作用力。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因此要确切地表示一个力,必须既指明其大小,又指明其方向。可以用有方向的线段表示力。(4)力的瞬时性:有力则有加速度,力消失,加速度亦消失。1.力的产生方式:物体间力的产生方式有两种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特别提醒:(1)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任何一个力都独立地产生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特别提醒:(1)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DD解题指导:只有深刻地理解力的概念,明确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才能准确解释和分析物体间发生的力的作用。解析: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施力,只不过甲的“拳头”比乙“被打的部位”——如肚子、胸部,更能承受打击罢了,所以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A错;“风吹草动”的施力物体是空气,B错;力不可以离开物体,磁铁对铁钉的作用是通过磁铁产生的磁场发生的,磁场离不开磁铁,故C错;网球飞出后受重力和阻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空气,故D正确。解题指导:只有深刻地理解力的概念,明确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才解析: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物体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因为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施力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C正确;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D错误,故选C。C解析: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物体受到的重绳子对鱼竿的拉力可以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图中画出的是拉力的图示还是示意图?提示:示意图。探究二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绳子对鱼竿的拉力可以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图中画出的是拉1.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1)力的图示能表示力的三要素,精确表示力时经常用到。(2)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在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时经常用到。1.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比较作图步骤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选标度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无需选标度画线段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线段即可标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比较作图步骤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特别提醒:(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段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要用同一标度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的力。特别提醒:(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解析:画力的图示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标度:本题选2mm的线段表示2N的力。(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标度和力的大小来画,线段标上刻度。如下图中(a)所示,从O点竖直向下画一条三倍于标度(15mm)的线段。解析:画力的图示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照图(b)来画。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受力物体是桌子。画力的示意图时,只需要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对线的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如图(c)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也可照图(d)那样用一点表示木块,画出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如图所示,树上的苹果会落向地面;建筑工地上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测墙壁是否竖直。为什么树上的苹果总要落向地面?为什么使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呢?探究三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如图所示,树上的苹果会落向地面;建筑工地上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提示:物体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的原理,是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锤静止时,悬挂重锤的细线方向一定是竖直方向的,如果墙壁与细线平行,就说明墙壁是竖直的,没有倾斜。提示:物体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垂线能检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1)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不管质量大小,也不论有无生命,凡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体皆受重力作用。(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在有的情况下,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相等,原因是两者相差很小。(3)重力是非接触力。(4)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2.重力的测量:在实验室里,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工业上用电子吊秤可以称更重的物体。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相等。测量条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测量方法:用测力计将待测物体悬挂起来处于静止状态,测力计的读数在数值上等于重力的大小。3.重力的大小:由于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在不同地点,如从两极到赤道或离地面越高,g值均减小,从而使同一物体的重力也有所不同;物体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2.重力的测量:在实验室里,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工业4.重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垂直要看接触面,重力和水平面垂直,与斜面并不垂直。物体在自由释放后总是竖直向下的,就说明了重力的方向。5.对重心的理解(1)重心的特点: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2)重心的位置及决定因素:①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4.重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②决定因素:a.物体质量分布情况。b.物体的形状。(3)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情况的关系②决定因素:特别提醒:关于重心理解的三点注意:(1)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实作用点,重力作用于整个物体,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也不一定是物体的几何中心。(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特别提醒:关于重心理解的三点注意:BB解析:物体的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g的取值与地理位置有关。对同一地点,g的取值相同。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的升高,g值将增大,随高度的增加,g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故选项A错,选项B正确。由公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运动状态均无关,故选项C错误。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解析:物体的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DD解析: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翔的燕子上,和马跑得快慢没关系,和马蹄的大小没关系,而是因为飞燕对马的支持力和马的重力在一条竖直线上;根据马的形态,马的重心不会在飞燕上,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素养提升素养提升1.适用条件:物体呈薄板形状,如薄木板、玻璃条等。2.原理: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等大反向。悬挂法测物体重心的方法1.适用条件:物体呈薄板形状,如薄木板、玻璃条等。悬挂法测物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解析:可用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①如图甲所示,在A点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A点的竖直线AB上。②如图乙所示,在C点把物体再悬挂一次让其静止,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C点的竖直线CD上。AB和CD的交点O就是物体重心的位置。解析:可用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课堂达标课堂达标课时作业课时作业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部编本语文,部编本初中语文,部编本小学语文,部编本语文课件,部编本语文试卷,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试卷小学英语试卷,小学数学试卷,小学英语试卷,初中语文数学化学,政治历史,科学课件,试卷温: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提升。仅做学习交流,谢谢!部编本语文,部编本初中语文,部编本小学语文,部编本语文课件,部编本语文试卷,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试卷小学英语试卷,小学数学试卷,小学英语试卷,初中语文数学化学,政治历史,科学课件,试卷温: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提升。仅做学习交流,谢谢!语文:初一新生使用的是教育部编写的教材,也称“部编”教材。“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本”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现有的语文教材,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这些版本现在也都做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编本”取代原来人教版,覆盖面比较广,小学约占50%,初中约占60%。今秋,小学一年级新生使用的是语文出版社的修订版教材,还是先学拼音,后学识字。政治: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的教材有两个版本,小学一年级和初一的政治教材不再叫《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历史:初一新生使用华师大版教材。历史教材最大的变化是不再按科技、思想、文化等专题进行内容设置,而是以时间为主线,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设置。关于部编版,你知道多少?为什么要改版?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一新教材的五个变化一、入学以后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开始学拼音。汉字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拼音作为一个符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接触、使用都很少,教学顺序换一换,其实是更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了。先学一部分常用常见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学习中。二、第一册识字量减少,由400字减少到300字。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而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三、新增“快乐阅读吧”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有一幅图是孩子们一起讨论《西游记》等故事,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表达,通过读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阅读能力。入学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四、新增“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有家长担心会不会增加家长负担,其实这个“大人”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师、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是邻居家的小姐姐等。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五、语文园地里,新增一个“书写提示”的栏目。写字是有规律的,一部分字有自己的写法,笔顺都有自己的规则,新教材要求写字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写法。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孩子并不是只会打字就可以,写字也不能弱化。二为什么要先识字后学拼音?一位语文教研员说,孩子学语文是母语教育,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认了很多字了,一年级的识字课可以和他们之前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原先先拼音后识字,很多孩子觉得枯燥,学的时候感受不到拼音的用处。如果先接触汉字,小朋友在学拼音的过程中会觉得拼音是有用的,学好拼音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汉字。还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我刚刚教完一年级语文,先学拼音再识字,刚进校门的孩子上来就学,压力会比较大,很多孩子有挫败感,家长甚至很焦急。现在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先认简单的字,可以让刚入学的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消除他们害怕甚至恐惧心理。我看了一下网上的新教材,字都比较简单,很多小朋友都认识。”语文:初一新生使用的是教育部编写的教材,也称“部编”教材。“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本”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现有的语文教材,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这些版本现在也都做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编本”取代原来人教版,覆盖面比较广,小学约占50%,初中约占60%。今秋,小学一年级新生使用的是语文出版社的修订版教材,还是先学拼音,后学识字。政治: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的教材有两个版本,小学一年级和初一的政治教材不再叫《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历史:初一新生使用华师大版教材。历史教材最大的变化是不再按科技、思想、文化等专题进行内容设置,而是以时间为主线,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设置。关于部编版,你知道多少?为什么要改版?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一新教材的五个变化一、入学以后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开始学拼音。汉字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拼音作为一个符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接触、使用都很少,教学顺序换一换,其实是更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了。先学一部分常用常见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学习中。二、第一册识字量减少,由400字减少到300字。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而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常用常见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三、新增“快乐阅读吧”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有一幅图是孩子们一起讨论《西游记》等故事,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表达,通过读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阅读能力。入学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四、新增“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有家长担心会不会增加家长负担,其实这个“大人”包含很多意思,可以是老师、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也可以是邻居家的小姐姐等。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是不一样的,有人比较精炼,有人比较口语化,儿童听到的故事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文素养。五、语文园地里,新增一个“书写提示”的栏目。写字是有规律的,一部分字有自己的写法,笔顺都有自己的规则,新教材要求写字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字的写法。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孩子并不是只会打字就可以,写字也不能弱化。二为什么要先识字后学拼音?一位语文教研员说,孩子学语文是母语教育,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认了很多字了,一年级的识字课可以和他们之前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原先先拼音后识字,很多孩子觉得枯燥,学的时候感受不到拼音的用处。如果先接触汉字,小朋友在学拼音的过程中会觉得拼音是有用的,学好拼音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汉字。还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我刚刚教完一年级语文,先学拼音再识字,刚进校门的孩子上来就学,压力会比较大,很多孩子有挫败感,家长甚至很焦急。现在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先认简单的字,可以让刚入学的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消除他们害怕甚至恐惧心理。我看了一下网上的新教材,字都比较简单,很多小朋友都认识。”部编本语文,部编本初中语文,部编本小学语文,部编本语文课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情景切入〕“它不是物,但不能离开物而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能觉察到它的作用效果;它不能象数那样相加,而是遵循另外的法则。”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力。自然界的力现象无处不在,无奇不有。那么,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力有些什么特点呢?如何发挥力的作用,避免力的危害?本章将探讨这些问题。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知识导航〕(1)本章重点介绍了三种相互作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矢量合成的基本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为今后学习高中力学奠定了基础。(2)本章知识分为两部分:一是力的概念,是贯穿于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常见的几种相互作用力;二是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出利用等效方法研究物理学的思想。(3)本章重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判定、大小计算及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本章难点: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导航〕〔学法指导〕(1)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同时要把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2)在学习三种常见力时,应当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建立这些力的概念。比如,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产生或消失都会随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弹力的学习,要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练习,掌握各种常见的弹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对弹簧的弹力大小,会定量分析。〔学法指导〕(3)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力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合成与分解都遵守的普遍法则,必须熟练掌握。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力的基础上,多做一些受力分析的习题,在练习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受力分析习惯,提高受力分析的正确性、规范性。在练习中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以及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力的图示法、代数计算法、正交分解法等)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掌握力的图示方法,能正确画出力的图示或示意图※※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初步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1课前预习2课内探究3素养提升4课堂达标5课时作业1课前预习2课内探究3素养提升4课堂达标5课时作业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______________。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____;(2)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3.力的标矢性:力是____________,即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__,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_。力和力的图示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形变矢量大小方向测力计牛顿牛N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______________4.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5.力的表示(1)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出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小方向作用点方向作用点4.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1.成因:由于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______________。3.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______________,这______________叫作物体的重心。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及物体内______________有关。重力地球的吸引mg竖直向下一点一点形状质量的分布1.成因:由于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1.万有引力:存在于______________的物体之间,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______________间,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间。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距离增大时,作用急剧减小。4.弱相互作用:存在于______________间,其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一切有质量电荷间和磁体原子核内部粒子微观粒子1.万有引力:存在于______________的物体之间,『判一判』(1)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单独存在。(
)(2)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4)地球上所有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5)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达为指向地心。(
)(6)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判一判』×√×√××CC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在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身体内部的力也是拳头停止的原因。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答案:跳高运动员在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时,“背越式”运动员的重心比“跨越式”运动员的重心升高的高度小,因此运动员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背越式”跳法要比“跨越式”容易些,所以采用“背越式”的运动员要比采用“跨越式”的运动员成绩好。答案:跳高运动员在越过相同高度的横杆时,“背越式”运动员的重课内探究课内探究如图所示是羽毛球网击打羽毛球的瞬间。(1)羽毛球网击打羽毛球时对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球对球网有没有作用力?(2)通过上面的例子分析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提示:(1)有(2)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了形变。探究一对力的理解如图所示是羽毛球网击打羽毛球的瞬间。探究一对力的理解1.力的产生方式:物体间力的产生方式有两种(1)直接接触,如推力、拉力;(2)不直接接触,如重力、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2.力的特性(1)力的物质性:有力发生则一定存在着施力物质和受力物质。(2)力的相互性:施力物体给予受力物体作用力的同时必然受到受力物体的反作用力。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因此要确切地表示一个力,必须既指明其大小,又指明其方向。可以用有方向的线段表示力。(4)力的瞬时性:有力则有加速度,力消失,加速度亦消失。1.力的产生方式:物体间力的产生方式有两种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特别提醒:(1)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任何一个力都独立地产生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特别提醒:(1)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DD解题指导:只有深刻地理解力的概念,明确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才能准确解释和分析物体间发生的力的作用。解析:甲对乙施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施力,只不过甲的“拳头”比乙“被打的部位”——如肚子、胸部,更能承受打击罢了,所以乙感到痛而甲未感到痛,A错;“风吹草动”的施力物体是空气,B错;力不可以离开物体,磁铁对铁钉的作用是通过磁铁产生的磁场发生的,磁场离不开磁铁,故C错;网球飞出后受重力和阻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空气,故D正确。解题指导:只有深刻地理解力的概念,明确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才解析: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物体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因为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施力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C正确;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D错误,故选C。C解析: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物体受到的重绳子对鱼竿的拉力可以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图中画出的是拉力的图示还是示意图?提示:示意图。探究二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绳子对鱼竿的拉力可以用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图中画出的是拉1.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1)力的图示能表示力的三要素,精确表示力时经常用到。(2)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在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时经常用到。1.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比较作图步骤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选标度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无需选标度画线段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线段即可标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比较作图步骤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特别提醒:(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段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要用同一标度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的力。特别提醒:(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解析:画力的图示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标度:本题选2mm的线段表示2N的力。(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标度和力的大小来画,线段标上刻度。如下图中(a)所示,从O点竖直向下画一条三倍于标度(15mm)的线段。解析:画力的图示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照图(b)来画。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受力物体是桌子。画力的示意图时,只需要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对线的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如图(c)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也可照图(d)那样用一点表示木块,画出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如图所示,树上的苹果会落向地面;建筑工地上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测墙壁是否竖直。为什么树上的苹果总要落向地面?为什么使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呢?探究三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如图所示,树上的苹果会落向地面;建筑工地上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提示:物体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的原理,是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锤静止时,悬挂重锤的细线方向一定是竖直方向的,如果墙壁与细线平行,就说明墙壁是竖直的,没有倾斜。提示:物体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垂线能检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1)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不管质量大小,也不论有无生命,凡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体皆受重力作用。(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在有的情况下,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相等,原因是两者相差很小。(3)重力是非接触力。(4)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2.重力的测量:在实验室里,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工业上用电子吊秤可以称更重的物体。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相等。测量条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测量方法:用测力计将待测物体悬挂起来处于静止状态,测力计的读数在数值上等于重力的大小。3.重力的大小:由于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在不同地点,如从两极到赤道或离地面越高,g值均减小,从而使同一物体的重力也有所不同;物体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2.重力的测量:在实验室里,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工业4.重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垂直要看接触面,重力和水平面垂直,与斜面并不垂直。物体在自由释放后总是竖直向下的,就说明了重力的方向。5.对重心的理解(1)重心的特点: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2)重心的位置及决定因素:①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4.重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②决定因素:a.物体质量分布情况。b.物体的形状。(3)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情况的关系②决定因素:特别提醒:关于重心理解的三点注意:(1)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实作用点,重力作用于整个物体,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也不一定是物体的几何中心。(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重心的位置可以不在物体上。特别提醒:关于重心理解的三点注意:BB解析:物体的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g的取值与地理位置有关。对同一地点,g的取值相同。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的升高,g值将增大,随高度的增加,g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故选项A错,选项B正确。由公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运动状态均无关,故选项C错误。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解析:物体的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DD解析: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翔的燕子上,和马跑得快慢没关系,和马蹄的大小没关系,而是因为飞燕对马的支持力和马的重力在一条竖直线上;根据马的形态,马的重心不会在飞燕上,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素养提升素养提升1.适用条件:物体呈薄板形状,如薄木板、玻璃条等。2.原理: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等大反向。悬挂法测物体重心的方法1.适用条件:物体呈薄板形状,如薄木板、玻璃条等。悬挂法测物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解析:可用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①如图甲所示,在A点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A点的竖直线AB上。②如图乙所示,在C点把物体再悬挂一次让其静止,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C点的竖直线CD上。AB和CD的交点O就是物体重心的位置。解析:可用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课堂达标课堂达标课时作业课时作业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3章相互作用-1部编本语文,部编本初中语文,部编本小学语文,部编本语文课件,部编本语文试卷,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试卷小学英语试卷,小学数学试卷,小学英语试卷,初中语文数学化学,政治历史,科学课件,试卷温: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提升。仅做学习交流,谢谢!部编本语文,部编本初中语文,部编本小学语文,部编本语文课件,部编本语文试卷,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试卷小学英语试卷,小学数学试卷,小学英语试卷,初中语文数学化学,政治历史,科学课件,试卷温: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提升。仅做学习交流,谢谢!语文:初一新生使用的是教育部编写的教材,也称“部编”教材。“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本”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现有的语文教材,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这些版本现在也都做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编本”取代原来人教版,覆盖面比较广,小学约占50%,初中约占60%。今秋,小学一年级新生使用的是语文出版社的修订版教材,还是先学拼音,后学识字。政治: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的教材有两个版本,小学一年级和初一的政治教材不再叫《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历史:初一新生使用华师大版教材。历史教材最大的变化是不再按科技、思想、文化等专题进行内容设置,而是以时间为主线,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设置。关于部编版,你知道多少?为什么要改版?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一新教材的五个变化一、入学以后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开始学拼音。汉字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拼音作为一个符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接触、使用都很少,教学顺序换一换,其实是更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了。先学一部分常用常见字,就是把孩子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学习中。二、第一册识字量减少,由400字减少到300字。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比如“地”字,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童话书、绘本里可以看到,电视新闻里也有。而在以前,课文选用的一些结构简单的独体字,比如“叉”字,结构比较简单,但日常生活中用得不算多。新教材中,增大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玉佛饰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春新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填空专项训练
- 新疆科技学院《朝鲜语会话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天津医科大学《油田开发地质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博士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嘉峪关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5月调研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西上饶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大同市口泉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解读
- 中小学思政课课件
- 儿童牙齿分龄护理方案
- 苍虬阁诗集完整版本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年级(下)期中英语试卷
- DB43T 2558-2023 城镇低效用地识别技术指南
- 任务2 比亚迪·秦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构造与检修
- 人教版小学英语三起PEP常用表达法(三四年级共4册)
-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 拖挂式房车商业发展计划书
- 09S304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