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部分】HYPERLINK\s"1,15475,15492,0,,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s"1,725,743,0,,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s"1,4085,4097,0,,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s"1,2301,2313,0,,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s"1,3723,3740,0,,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s"1,4195,4210,0,,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s"1,6247,6260,0,,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s"1,6467,6483,0,,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s"1,7799,7808,0,,第一单元感觉概述"第一单元感觉概述\s"1,8104,8117,0,,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s"1,8845,8854,0,,第三单元各种感觉"第三单元各种感觉\s"1,11140,11149,0,,第四单元感觉现象"第四单元感觉现象\s"1,11885,11894,0,,第五单元知觉概述"第五单元知觉概述\s"1,12450,12460,0,,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第四节记忆§\s"1,13688,13700,0,,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s"1,15118,15130,0,,第二单元遗忘及遗忘规律"第二单元遗忘及遗忘规律\s"1,15429,15446,0,,第三单元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第三单元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s"1,15843,15852,0,,第一单元思维概述"第一单元思维概述\s"1,16308,16318,0,,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s"1,16741,16760,0,,第三单元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第三单元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s"1,17487,17497,0,,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s"1,18266,18276,0,,第五单元表象和想象"第五单元表象和想象§第六节意识与注意§\s"1,18881,18890,0,,第一单元意识概述"第一单元意识概述\s"1,19872,19881,0,,第二单元注意概述"第二单元注意概述\s"1,20225,20235,0,,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第七节需要与动机§\s"1,20879,20891,0,,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s"1,21980,21991,0,,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s"1,22489,22501,0,,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s"1,23361,23381,0,,第二单元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第二单元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s"1,23689,23702,0,,第三单元情绪和情感的种类"第三单元情绪和情感的种类\s"1,24550,24557,0,,第四单元意志"第四单元意志§第九节能力和人格§\s"1,25748,25755,0,,第一单元能力"第一单元能力\s"1,26859,26866,0,,第二单元人格"第二单元人格\s"1,27228,27235,0,,第三单元气质"第三单元气质\s"1,28558,28565,0,,第四单元性格"第四单元性格\s"1,29241,29250,0,,第五单元人格理论"第五单元人格理论HYPERLINK\s"1,43653,43670,0,,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s"1,31307,31325,0,,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s"1,32427,32439,0,,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s"1,33351,33366,0,,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s"1,34995,35012,0,,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s"1,36666,36674,0,,第一单元社会化"第一单元社会化\s"1,37793,37802,0,,第二单元社会角色"第二单元社会角色\s"1,38615,38628,0,,第三单元自我、身份与自尊"第三单元自我、身份与自尊§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s"1,39971,39980,0,,第一单元社会知觉"第一单元社会知觉\s"1,40638,40652,0,,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s"1,42639,42646,0,,第三单元归因"第三单元归因§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s"1,44777,44788,0,,第一单元社会动机概述"第一单元社会动机概述\s"1,45250,45262,90,,第二单元主要的社会动机"第二单元主要的社会动机\s"1,47572,47581,90,,第三单元社交情绪"第三单元社交情绪§第五节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s"1,48410,48420,0,,第一单元态度概述"第一单元态度概述\s"1,49478,49488,0,,第二单元态度转变"第二单元态度转变\s"1,51106,51116,90,,第三单元态度测量"第三单元态度测量§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s"1,51370,51384,90,,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s"1,52285,52297,90,,第二单元身体语言沟通"第二单元身体语言沟通\s"1,52945,52961,90,,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s"1,54514,54524,90,,第四单元人际吸引"第四单元人际吸引\s"1,55198,55208,90,,第五单元人际互动"第五单元人际互动§第七节社会影响§\s"1,56141,56149,90,,第一单元从众"第一单元从众\s"1,56970,56984,90,,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s"1,57511,57526,90,,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s"1,58757,58766,90,,第一单元爱情"第一单元爱情\s"1,59910,59919,90,,第二单元婚姻"第二单元婚姻\s"1,60379,60388,90,,第三单元离婚"第三单元离婚\s"1,60638,60647,90,,第四单元家庭"第四单元家庭HYPERLINK\s"1,72303,72320,0,,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s"1,61425,61440,90,,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s"1,62579,62594,90,,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s"1,63410,63422,90,,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s"1,65628,65639,90,,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s"1,67391,67411,90,,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s"1,67661,67678,90,,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s"1,68044,68056,90,,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s"1,68574,68585,90,,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s"1,69092,69107,90,,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s"1,69733,69743,90,,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s"1,70113,70125,90,,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s"1,70841,70853,90,,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s"1,71485,71501,90,,第六单元婴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六单元婴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s"1,73124,73134,90,,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s"1,73817,73829,90,,第二单元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二单元幼儿的认知发展\s"1,74732,74744,90,,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s"1,75431,75446,90,,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s"1,76431,76442,90,,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s"1,76716,76729,90,,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s"1,78170,78186,90,,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三单元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五节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s"1,80185,80200,90,,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s"1,80767,80780,90,,第二单元少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二单元少年期的认知发展\s"1,81112,81129,90,,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三单元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s"1,82209,82226,90,,第四单元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第四单元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s"1,82904,82917,90,,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s"1,83064,83077,90,,第二单元青年期的思维发展"第二单元青年期的思维发展\s"1,83573,83590,90,,第三单元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三单元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s"1,84902,84914,90,,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第一单元中年期的更年期\s"1,85026,85045,90,,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s"1,85144,85157,90,,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s"1,85597,85614,90,,第四单元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s"1,86627,86637,90,,第一单元老化的原因"第一单元老化的原因\s"1,86776,86794,90,,第二单元两种不同的老年期心理变化观"第二单元两种不同的老年期心理变化观\s"1,87226,87239,90,,第三单元老年期的认知变化"第三单元老年期的认知变化\s"1,87822,87835,90,,第四单元老年期的人格特征"第四单元老年期的人格特征\s"1,88115,88129,90,,第五单元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第五单元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HYPERLINK\s"1,98667,98690,0,,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s"1,90216,90230,90,,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s"1,90542,90552,90,,第二单元学科简史"第二单元学科简史§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s"1,91954,91969,90,,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s"1,92171,92189,90,,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s"1,93368,93378,90,,第一单元认知障碍"第一单元认知障碍\s"1,98037,98047,90,,第二单元情绪障碍"第二单元情绪障碍\s"1,99147,99159,90,,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s"1,100651,100670,90,,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s"1,102420,102439,90,,第二单元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第二单元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s"1,102936,102945,90,,第三单元神经症"第三单元神经症\s"1,103545,103557,90,,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s"1,104145,104155,90,,第五单元人格障碍"第五单元人格障碍\s"1,104676,104688,90,,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s"1,104931,104939,90,,第七单元癔症"第七单元癔症§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s"1,105244,105259,90,,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s"1,105472,105487,90,,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s"1,106454,106470,90,,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s"1,107515,107523,90,,第一单元概述"第一单元概述\s"1,108265,108279,90,,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s"1,109171,109179,90,,第一单元概述"第一单元概述\s"1,109374,109394,90,,第二单元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第二单元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第八节压力与健康§\s"1,109972,109987,90,,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s"1,111066,111077,90,,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s"1,111829,111847,90,,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HYPERLINK\s"1,121247,121264,90,,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复习概要)"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概述§\s"1,114177,114189,0,,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s"1,115331,115345,90,,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s"1,115772,115784,90,,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s"1,116823,116836,90,,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s"1,117060,117078,90,,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s"1,117303,117316,90,,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第二节测验的常模§\s"1,117885,117894,90,,第一单元常模团体"第一单元常模团体\s"1,119064,119074,90,,第二单元常模的类型"第二单元常模的类型\s"1,121840,121854,90,,第三单元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第三单元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第三节测验的信度§\s"1,122177,122187,90,,第一单元信度的概念"第一单元信度的概念\s"1,122590,122602,90,,第二单元信度评估的方法"第二单元信度评估的方法\s"1,123451,123466,90,,第三单元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第三单元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s"1,124054,124066,90,,第四单元影响信度的因素"第四单元影响信度的因素§第四节测验的效度§\s"1,124797,124807,90,,第一单元效度的概念"第一单元效度的概念\s"1,125179,125191,90,,第二单元效度评估的方法"第二单元效度评估的方法\s"1,126862,126872,90,,第三单元效度的功能"第三单元效度的功能\s"1,127327,127339,90,,第四单元影响效度的因素"第四单元影响效度的因素§第五节项目分析§\s"1,128188,128198,90,,第一单元项目的难度"第一单元项目的难度\s"1,129043,129054,90,,第二单元项目的区分度"第二单元项目的区分度§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s"1,129850,129862,90,,第一单元测验的目标分析"第一单元测验的目标分析\s"1,130513,130523,90,,第二单元测题的编写"第二单元测题的编写\s"1,131618,131631,90,,第三单元测验的编排和组织"第三单元测验的编排和组织§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s"1,132348,132358,90,,第一单元主试的资格"第一单元主试的资格\s"1,132858,132868,90,,第二单元测验的选择"第二单元测验的选择\s"1,133061,133077,90,,第三单元测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顶"第三单元测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s"1,133445,133460,90,,第四单元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第四单元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s"1,133762,133777,90,,第五单元受测者误差及控制方法"第五单元受测者误差及控制方法\s"1,134836,134846,90,,第六单元测验的评分"第六单元测验的评分\s"1,135023,135035,90,,第七单元测验结果的报告"第七单元测验结果的报告\s"1,140489,140506,0,,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s"1,135911,135927,90,,第一单元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第一单元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s"1,136858,136872,90,,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s"1,137967,137982,90,,第三单元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第三单元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s"1,139141,139161,90,,第四单元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第四单元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第二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s"1,139764,139777,90,,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观点\s"1,141043,141056,90,,第二单元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第二单元行为主义理论观点\s"1,141979,141991,90,,第三单元认知心理学观点"第三单元认知心理学观点\s"1,142412,142439,90,,第四单元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第四单元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s"1,142699,142725,90,,第五单元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第五单元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s"1,143321,143336,90,,第一单元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第一单元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s"1,144199,144216,90,,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分类和一般程序"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分类和一般程序§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s"1,145146,145165,90,,第一单元幼儿、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咨询"第一单元幼儿、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咨询\s"1,145423,145437,90,,第二单元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第二单元青年时期的心理咨询\s"1,145562,145575,90,,第三单元中年人的心理咨询"第三单元中年人的心理咨询\s"1,145804,145817,90,,第四单元老年人的心理咨询"第四单元老年人的心理咨询§第五节婚恋、家庭心理咨询§\s"1,145914,145928,90,,第一单元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第一单元恋爱问题的心理咨询\s"1,146141,146155,90,,第二单元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第二单元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s"1,146472,146486,90,,第三单元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第三单元家庭问题的心理咨询§第六节性心理咨询§\s"1,148352,148368,90,,第二单元性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第二单元性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s"1,149292,149302,90,,第三单元性行为问题"第三单元性行为问题HYPERLINK\s"1,162953,162964,90,,附录:心理学家信息汇总"附录:心理学家信息汇总HYPERLINK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着重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控讨;总结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分为: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第一节绪论§HYPERLINK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包括动物和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角度: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人类个体心理的角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的: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的任务:把心理学各个分支研究的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即心理现象心理过程①认知习题②情绪、情感和意志个体的心理特征③需要和动机④能力、人格(气质和性格)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认知(认识):感觉和知觉都是外部现象的认识感觉:通过每个单一感觉器官认识事物的属性;是感性认识。知觉:把各种感觉结合起来,形成事物整体认识;是感性认识。记忆:提供过去的经验,把经历联系起来,达到理性认识。思维:对事物本质认识;依赖于记忆,是理性认识。2、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外在)和情感(内在):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意志:心理对行为的支配;3、需要和动机: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需要: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人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动机:需要转化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向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4、能力和人格能力: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适宜性)。人格=气质+性格气质(脾气、秉性):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速度、强度、稳定性方面;没有好坏之分。性格: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有好坏之分。三大心理现象:①认知、②情绪和情感、意志活动——以过程形式存在,都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组成一个人心理面貌的就是心理特性。①需要和动机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说明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宜性,③气质和性格表现他的人格特征。HYPERLINK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以下两个科学命题是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①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②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人的心理:①是脑的机能,②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③是主观映象,④具有能动性,⑤脑活动的结果。人的大脑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1、无机物和植物,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单细胞动物(有感应性)都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之腔肠动物——无神经系统;无脊椎动物之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2、环节动物(蚯蚓):有了“感觉”(皮肤),条件反射——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环节动物(蚂蚁):嗅觉器官;环节动物(蜘蛛):感受震动器官;3、脊椎动物(有脊髓和脑):有了“知觉”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5、人类:思维——是人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故人的心理才叫:思维、意识、精神。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能动的反映。2、心理是大脑产生的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体验。3、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边缘学科)。4、人的心理现象生产的标志:①以能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②以能形成条件反射;③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5、心理反映的形式:①事物的形象;②概念;③体验;④欲望和要求。6、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②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HYPERLINK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①总结个人经验;②思辨。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希波克拉底(古希腊,西方医学之父):人分四种:胆汁质(黄胆汁):多血质(血液):黏液质(黏液):抑郁质(黑胆汁):盖伦(罗马):提出了气质概念,气质类型分类。19世纪前,心理学隶属哲学范畴。19世纪中叶,引进实验办法,成为独立学科。韦伯(德国,1840):差别感觉阈限定律(韦伯定律);费希纳(德国,1860):心理物理学;赫尔姆霍兹(德国):颜色视觉,听觉和空间知觉。艾宾浩斯(德国):记忆的实验研究;【专栏1-1】冯特冯特(德国,1879,莱比锡大学):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办《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二、学派的纷争(一)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德国):用内省实验的办法,分析意识,找出规律。*缺点:只问意识经验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二)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①主张意识是连续整体,强调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②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机能主义在什么思想下产生:①达尔文的进化论;②詹姆士的实用主义。*贡献:应用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三)行为主义(华生,美国):反对构造心理学。主张心理学抛开意识,径直研究行为。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即可预测行为。典型环境决定论观点。(四)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德国):主张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元素。建立完形心理学,即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建立精神分析学说。主张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无意识(潜意识):觉察不到;——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经过集中注意、认真回忆、不断搜索能回忆到;——意识:能觉察。*人心理结构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三者平衡,人格健全。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反对弗洛伊德主义,反对行为主义。主张:①重视人自身的价值,②提倡发挥人的潜能;③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大心理学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二)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新方向。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新领域主要方向:①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②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三)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HYPERLINK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①要有科学的手段,②实事求是的态度。(二)辩证发展原则:都是发展、变化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一)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不干预,客观、真实。(二)调查法:分为访谈法(口头),问卷(书面),心理量表。(三)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强调个体差异。不可或缺。(四)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自变量(为因):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条件;因变量(为果):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额外变量:除自变之外,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因素。——实验效度高低的关键。§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HYPERLINK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神经元)组成。是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细胞体(灰色)+树突(灰色)+轴突(外白内灰)。树突: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个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再传至细胞体。轴突:从细胞体接受神经冲动,再传到其他神经元。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接触部位。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遍布全身。是神经中枢与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的神经机构。(一)从解剖上分:外周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二)从功能上分: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1、躯体神经系统: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2、自主神经(植物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特殊训练除外。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表现密切相关。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脑: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大脑)组成。(一)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外白内灰。*呈柱状:①前端:运动神经元构成;②后端:感觉神经元构成;③中段:自主神经元*功能:传递信息&反射。(二)脑干(脑的最古老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①延脑(延髓,生命中枢):紧接脊髓。支配呼吸和心跳。——大脑两半球和身体两侧来的神经纤维,经延脑的椎体交叉要向对侧传导,使大脑两半球与身体两侧处于对侧传导和对侧支配的状况。②桥脑:延脑之上、小脑之前。③中脑:桥脑之上。支配瞳孔反射和眼动。——脑干网状结构(灰色,网状):是调节睡眼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三)间脑:脑干之上。①丘脑:除嗅觉以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它对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②上丘脑: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③下丘脑: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中枢。调节内脏系统。④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正常。(四)小脑:延脑和桥脑的后方。外灰内白。小脑功能:①身体平衡;②调节肌肉紧张度;③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五)大脑(端脑):外灰内白。纵裂(中间裂缝):分为左右半球。底部由胼胝体连接半球。外层:大脑灰质(大脑皮质、大脑皮层)——人脑的主要特征。内层:大脑白质——又含基底核。重量:600多克。占全脑1400克的40%。总面积:2200平方厘米。半球三个面:外侧面,内侧面,下面。其中陷为沟,凸为回。大脑半球外侧面分为四个叶:①额叶;②顶叶;③枕叶;④颞叶。边缘系统(边缘叶+皮层下脑结构):内脏功能高级调节中枢,情绪调节中枢。大脑皮层各部分的功能组成部分说明位置习题额叶(动)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最大,占半球1/3中央沟之前,是躯体运动中枢习题P6-32顶叶(感)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沟之后,顶枕沟之前,是躯体感觉中枢枕叶(视)以视觉功能为主顶枕沟之后,是视觉中枢习题P6-30颞叶(听)以听觉功能为主外侧裂之下,是听觉中枢习题P6-31四、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即“单侧化”——大脑两半脑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布洛卡(法国,1860):右利手人,左半球受损,言语功能会发生障碍。运动言语表达区(布洛卡区)。罗杰∙斯佩里(美国,20世纪60年代):“割裂脑”实验——切断连接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再证右利手: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音乐;美术;情绪的表达和识别。HYPERLINK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①垂体腺:垂体后叶——泌尿、血压,分娩和乳汁分泌;垂体前叶——生长速度和生长时间;②肾上腺:调节生理平衡和情绪;③甲状腺:促进机体代谢;儿童发育受影响——呆小症。④性腺:男——促进精子产生,女——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还促进第二性征发育。HYPERLINK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专栏1-2】巴甫洛夫巴甫洛夫(苏联):创立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以现实具体事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人和动物共有;以语言和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人所特有。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反射活动:外界刺激→感觉器官→神经冲动→感觉神经→神经中枢→指令→运动神经→运动器官→外界刺激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神经通路——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馈:反射活动结果→神经中枢→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具有。天生。如吃东西流口水;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具有。后生习得。如马戏团的熊投球;看见酸梅流口水;一朝被蛇咬……。巴甫洛夫(苏联):经典条件反射。看见酸梅流口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桑代克(美国):白鼠走迷宫。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斯金纳(美国):白鼠踩杠杆压出食物。马戏团的熊投球。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二、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一)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40瓦灯光形成的条件反射,80瓦的灯光也能引起条件反射。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则其他刺激会逐渐消失。(二)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扩散和集中。扩散: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条件反射的泛化:由神经过程的扩散引起。集中: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只对条件刺激物反应。(三)相互诱导相互诱导:一种神经过程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出现。负诱导:一个部位兴奋,周围会抑制。正诱导:一个部位兴奋,周围也兴奋。诱导:①有同时性诱导;②有相继性诱导。(四)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被破坏时会引起消极情绪反应。§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HYPERLINK第一单元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每个感觉器官对物体一个属性的反映就是一种感觉。二、感觉的种类——按刺激来源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即内脏觉——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HYPERLINK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高低。感觉能力强,感受性高;感觉能力弱,感受性低。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下限;能够忍受的最大刺激量是上限;是一个范围。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反比。感觉阈限低,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感受性低。刺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刺激是非适宜刺激。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感觉阈限:①绝对感觉阈限(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的高低可以用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②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变量。差别越小,差别感受性越高。反比关系。刺激的物理强度和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之间的关系是:刺激的物理强度单位按对数级数增加时,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单位是按算术级数增加的。*韦伯(德国,1840):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的范围。△I/I=K。△I是差别阈限,I是刺激强度,K是一个常数,即韦伯常数(韦伯分数)。*费希纳(德国,1860):费希纳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的范围。S=K∙lgR。S是心理量,R是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HYPERLINK第三单元各种感觉一、视觉(一)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380纳米~780纳米。这一段的电磁波叫光波。<380纳米,紫外线,不见;>780纳米,红外线,不见。(二)视学器官眼球视网膜: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视细胞层(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视细胞层:锥体细胞(明视觉器官),杆体细胞(暗视觉器官)。锥体细胞(明视觉):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窝,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暗视觉):集中在视网膜的边缘,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三)颜色视觉1、颜色的特性:彩色和非彩色。单色光饱和度为百分之百。通常说的颜色指的是彩色,包括: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和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的比例,灰的比例越大饱和度低小)非彩色指的是:灰(没有色调,饱和度0,只有明度一种特征)2、颜色的混合:颜色的混合有两种:①色光混合(光强度相加)。②颜料混合(颜色互相吸收)。色光混合中的互补的颜色:两种颜色混合后失去了色调,变成了灰,如红和绿;黄和蓝。任何颜色都有互补色3、色觉异常:按程度——色弱,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全色盲。色盲看到的是不同明度的灰。色觉异常的人自己觉察不到自己有缺陷,别人也难以发现。通常在儿童时期完成。检查色觉异常工具:石原氏色盲检查图表。色觉异常:遗传造成。女性色盲:色觉异常的外祖父通过母亲+色觉异常的爸爸。是男性1/10。男性色盲: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妈妈是隐性色盲而不是色盲。二、听觉(一)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16赫兹,次声;>20000赫兹。超声。1000~4000赫兹:最敏感最适宜。耐受性高。听觉:20岁最高。老年人先丧失高频声音。听觉适应:在声音的持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听觉疲劳:声音强度太大或声音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不断积累,得不到恢复:永久性听力丧失,职业性耳聋。(二)听觉器官: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听觉的感受器: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三)听觉的特性:音调(频率决定),响度(振幅决定)和音色(波形决定)物理学中,乐音:周期性的声波;噪音:即无周期性,不规则的声音。在环境心理学中,凡是人们不愿听的声音都叫噪音。——噪音不仅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还取决于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三、嗅觉——最古老的感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嗅觉的感觉器: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四、味觉——适宜刺激: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味觉:甜(舌尖)、咸(舌边前部)、酸(舌边后部)、苦(舌根)。味觉的感觉器:舌面、上鄂上的味蕾。饥饿时,对甜咸感受性高,对酸苦感受性低;吃饱后,对酸苦感受性高,对甜咸感受性低。相反。五、皮肤感觉皮肤感觉:触觉(未引起皮肤变形)、压觉(引起皮肤变形)、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触觉、压觉——被动;触觉和动觉结合产生的触摸觉——主动。两点阈:触觉灵敏度指标。最小(手指、面部);最大(脊背)。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身体各部分皮肤的生理零度是不同的。皮肤对冷觉和温觉容易适应。痛觉难以适应。六、平衡觉(静觉):感觉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凭着平衡觉,分辨加速,减速,直线或曲线运动。晕车即平衡觉过于敏锐造成。七、运动觉运动觉又叫动觉。运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①肌肉;②筋腱;③关节。皮层中枢在中央后回。八、内脏感觉内脏感觉(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等感觉。“黑暗”感觉。内脏器官正常工作时,引不起内脏感觉。感觉器分布于内脏器官的壁上。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定位不准确;包含多种感觉;有放射性质。九、痛觉: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表现在:①内脏痛的性质不清;②内脏痛的定位不准;③内脏痛具有放射的性质。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痛觉没有适宜的刺激。下列说法不科学:①痛觉反映一个人意志力强弱;②痛觉比较容易适应;③痛觉反映了一个人的灵敏程度。个体在痛觉感受性的差异:①一个人对疼痛的认识和态度;②一个人的性格特点;③一个人的意志特点。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HYPERLINK第四单元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变化的现象。久入兰室不闻其香。最典型——对暗适应(感受性提高,时间长)和对光适应(感受性降低,时长短)。红光能保护对暗适应。对光适应:在强光作用下,感受性降低,视觉感觉阈限提高。对暗适应:在暗环境中,感受性提高,感受阈限降低。二、感觉后像感觉后像:刺激停止,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熄灯后,看到灯形状。后像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正后像和负后像可相互转换。——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如亮的灯熄灭了,留下的视觉形象还是亮的灯;——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如灯灭了,留下的视觉形象灯是暗的,背景却是亮的。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如红色→绿色。三、感觉对比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变化的现象。——视觉对比(明度对比,颜色对比即色调对比);嗅觉对比;味觉对比;皮肤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相继对比,如先苦后甜。四、联觉联觉:一种刺激引起一种感觉后又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不同人身上不同。HYPERLINK第五单元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有差别。二、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一)整体性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不是“完整性”,)。(二)选择性:两可图形(三)恒常性(常性)知觉的恒常性: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超过一定条件,恒常性会消效。石灰在暗处看起来比放在亮处的煤亮,这是明度的恒常性。大小、颜色、明度、形状和运动都具有恒常性。(四)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HYPERLINK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方位知觉:可以以自身作为参照,也可以以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作为参照。左右方位最容易判断。距离知觉(远近知觉,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以下条件:1.肌肉运动线索:①眼睛的调节作用;②双眼视轴辐合。2.单眼线索:①对象的重合;②线条的透视作用(两条铁轨,平面图上画画能产生远近的知觉);③空气的透视作用;④明暗、阴影(画图上用阴影造成远近的知觉);⑤运动视差。3.双眼线索:双眼视差——没有肌肉运动线索或单眼线索,也能判断远近,即距离知觉。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应用:立体摄影和立体电影。二、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时间知觉。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①日出日落的交替;②一年四季的变化;③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④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还有计时器提供的信息。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这叫生物节律。这种生物节律像钟一样,给人提供了判断时间的信息,也叫生物钟。生物钟可以:①调节人的行为;②给人估计时间提供依据。三、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似动现象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Φ现象。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有:①电影;②动画;③霓虹灯的动感变化。似动、诱导运动(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和自主运动都是视觉的运动错觉。四、错觉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有时有消极影响。错觉的性质包括:①是对客现事物的歪曲知觉;②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通过主观努力也无法克服;③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所有人都是一致的。错觉的分类(五种错觉):①线段长短、②线段方向、③面积大小、④不同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如视听错觉、⑤形重错觉错觉产生的原因:①每种错觉的产生都有它特殊的原因;②不能用某些原因来解释所有的错觉。§第四节记忆§HYPERLINK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的经验:①对事物的感知;②对问题的思考;③情绪体验;④动作操作。二、记忆的种类按其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五种。语义记忆: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按是否意识到,分为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影响,叫内隐记忆。按能否加以陈述,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用语言传授并一次性获得,但需要意识的参与才能加以提取的、对某个事件的记忆。程序性记忆需要多次识记才能获得,在利用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包括知识技能记忆、认知技能记忆、运动技能记忆。认知心理学按信息保存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瞬时记忆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保存的时间一般在1秒钟以内。瞬时记忆记的是事物的形象。瞬时记忆保持信息的形式:①刺激物的形象;②感觉后象。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①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②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瞬时记忆的特点: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②容量很大但保留时间很短;③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或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就转入短时记忆。(二)短时记忆记忆广度:①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②容量为7±2。保存的时间一般在1分钟以内。一般说的记忆的广度就是指的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可以被意识到的。短时记忆记的是:①语言文字是声音,即听觉记忆;②非语言文字是形象。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①机械重复;②精细复述。短时记忆的特点:①记忆容量有限;②听觉编码;③可被意识到;④经过复述转入长时记忆(三)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包括种类和数量都是无限的。保存的时间一般在1分钟以上。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①自然衰退;②前摄抑制;③倒摄抑制(②③合称为干扰)。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或干扰。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三个系统保持时间容量编码方式特点转入下一系统条件可否意识遗忘原因瞬时记忆<1秒钟>9项目鲜明形象鲜明的形象性,容量大时间短加以注意,加强意识×自然衰退和干扰短时记忆<1分钟7±2语音、形象容量有限,多为听觉,可被意识机械复述,精细复述√长时记忆>1分钟无限语义、形象容量无限,语义/形象编码,不有意回忆不被意识×三、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现)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3+1基本环节。回忆和再认都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只是形式不一样。回忆(再现):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HYPERLINK第二单元遗忘及遗忘规律遗忘是指:①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②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③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专栏1-4】艾宾浩斯艾宾浩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较高级的心理过程——记忆。1885年《记忆》。完全记忆法。节省法(重学法)。艾宾浩斯保持曲线。HYPERLINK第三单元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遗忘的原因:自然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两头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系列位置效应包括:首因效应(首位效应);近因效应(新近效应)。§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HYPERLIN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欧美文学名家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跨文化交流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5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云南农业大学《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更换地毯施工方案
- 墙面开槽施工方案
- 开化隧道施工方案
- 信息技术 第二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9.2.5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安全隐患
- 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指南汇报- 中国电梯协会
- 工程建设隐患排查指南
- 2025年漂浮式风电市场现状调研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阿Q正传》(课件)2023-2024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期末考试-公共财政概论-章节习题
- TSDPIA 05-2022 宠物猫砂通用技术规范
- 看字读颜色--ppt课件
- 螺纹标准螺距表
- 新能源小客车购车充电条件确认书
- 扁桃体癌的护理查房
- 物业企业安全生产自查表(内含3套表:月、年、汛期增项表)
- 浅谈对破产企业股东抽逃注册资本的审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