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总结(上)_第1页
心理咨询师总结(上)_第2页
心理咨询师总结(上)_第3页
心理咨询师总结(上)_第4页
心理咨询师总结(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心理学:绪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心理状态(3)心理特征:动力性、能力、人格(气质、性格)人的心理的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既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我们把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心理、精神协调经验)发展简史德国:韦伯、费希纳、艾宾浩斯、冯特(1879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赫尔姆霍磁行为主义:华生典型的环境决定论可以根据刺激推至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1)经典行为主义(2)操作行为主义(3)社会学习(新行为主义):班杜拉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需要、动机、价值、尊严、自我实现、潜能、自由意志当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从信息的输入(感知觉),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最简单,最早出现,最先衰老:感觉: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成,树突为灰色、轴突外有一层白色薄膜包围,叫髓鞘,起绝缘作用,树突接受外界刺激神经元分为:(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外周神经系统把神经中枢与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联系起来的结构。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从功能划分(1)躯体神经系统: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他们,支配着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2)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支配内脏器官,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拮抗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外白内灰(2)脑干:最古老的部位延脑:交叉支配,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脑桥中脑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3)间脑:丘脑:除嗅觉器官外,其他感觉器官来的神经元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丘脑是大脑皮层以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嗅觉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以下最重要的神经中枢,调节内脏系统④底丘脑(4)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5、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外灰内白大脑的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成为大脑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大脑的内部是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成为大脑白质分区:颞叶:听觉颞上回枕叶:视觉枕极顶叶: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额叶: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VIQ言语智商左PIQ操作智商右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区别人和动物第一信号系统:以现实的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人所特有的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反射、反射弧、反馈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行为主义巴甫洛夫发现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额外刺激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叫外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使条件反射收到抑制,叫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受到抑制,叫消退抑制。(2)扩散与集中(3)相互诱导(4)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系统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感觉、知觉、记忆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两者呈反比。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变化量成为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j.n.d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适应(1)光适应:感受性降低,感觉阈限升高(2)暗适应:感受性升高,感觉阈限降低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是感觉后像正后像和刺激物性质相同,负后像和刺激物性质相反正后像和负后像可以相互转换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780nm之间的电磁波。视锥细胞中间粗,两端细,集中在视网膜中央窝及其附近,明视觉;视杆细胞上下一样粗,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暗视觉。听觉:适宜刺激16~20000Hz声波最敏感1000~4000人类听觉感受性和年龄有关,2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感受性逐渐提高;6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老年人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感觉。声音的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音调由声波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嗅觉:最古老味觉:甜咸酸苦,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其感受性与机体生理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与嗅觉有密切关系皮肤感觉: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叫两点阈,不同人、同一个人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不同平衡觉:晕车晕船是因为平衡觉过于敏锐运动觉内脏感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不引起内脏感觉痛觉:最难以适应,起保护作用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源于感觉但已高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人感觉是相同的,但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觉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4)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19、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来自左右的声音最敏感距离直觉:立体摄影、立体电影都是应用双眼视察的原理制作出来的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产生可以借助的线索,包括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周期变化,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周期性变化。影响因素:估计时间准确度:听觉>触觉>视觉运动知觉错觉:错觉所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条件,他必然产生,通过主观努力无法克服,其产生的歪曲有固定的倾向。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按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情绪记忆(4)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5)动作记忆按保存时间的长短和信息编码,存储和加工方式的不同分为(1)瞬时记忆:1秒以内,感觉记忆感觉登记(2)短时记忆:1分以内容量为7+-2模块(3)长时记忆:1分以上在短时记忆中,对语言文字记得是它们的声音,对非语言文字记得是他们的形象艾宾浩斯得记忆遗忘曲线无意义音节遗忘的原因:自然衰退,干扰(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首因效应(社会心理学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思维、言语、想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最主要的特征是(1)间接性(2)概括性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正迁移负迁移(2)原型启发的作用(3)定势的作用: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面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有好有坏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言语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运动性言语中枢法布洛卡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表达性失语症——说不出(2)听觉型言语中枢得威尔尼克顶枕颞叶的颞上回,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3)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失读症(4)书写中枢——额中回中央前回——失写症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被操作的(放大、缩小、翻转)可操作性使表象成为了想象的素材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是记忆的范畴想象是思维的范畴:意识、注意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察。意识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体验,如知觉、思维、情感、欲望。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大脑处于清醒状态下脑电波频率多为14~30Hz

睡眠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脑电波频率很低,波幅较小10分钟(2)第二节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睡眠锭20分钟(3)第三阶段的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睡眠锭40分钟(4)第四阶段共90分钟,之后进入快速动眼阶段,梦境出现人人都做梦,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不确定性不让做梦反而会打乱一个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对其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1)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2)所从事的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两种活动如果在同一感觉器官,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也很难做到注意分配:需要、动机需要是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特点(1)需要都有对象(2)需要是不断发展的(3)需要是不能彻底满足的需要的种类(1)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2)社会需要: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人和动物的需要有本质的区别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定势)马斯洛得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精力旺盛,又叫生长需要:情绪、情感、意志情绪情感的四方面限制(1)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2)情绪情感的主体是一种主观感受(3)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情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表情),却看不出来他所进行的认知(4)情绪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情绪情感的两极性(1)动力性:增力减力(2)激动度:激动平静(3)强度:强弱(4)紧张度:紧张轻松基本情绪:原始情绪。喜怒哀惧复合情绪:按情绪的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而又有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一相冲突引起。应激出现在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活动,并通过客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准备阶段冲突的四种形式勒温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3)趋避式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能力、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智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思维力是支柱和核心一般能力是智力;特殊能力液体能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取决于个人的禀赋。20岁达到顶峰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25岁之后,发展速度日趋平缓认知能力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智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能力类型的差异(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总和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类型学说(1)体液说:黄胆汁——胆汁质;血液——多血质;粘液——粘液质;黑胆汁——抑郁质(2)体型说(3)血型说:古川竹二(4)激素说:伯曼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弱抑郁型抑郁质气质的特性: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型;指向性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不同于气质,它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应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气质更多额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更多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人格结构维度结构理论——艾森克人格五因素伦

社会心理学:绪论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G.W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的影响勒温B=f(P.E)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环境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1)哲学思辨阶段——亚里士多德,人性本恶论(2)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3)实证分析阶段价值中立原则:对一些反社会价值观,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社会交换伦5大命题成功命题(2)刺激命题(3)价值命题(4)剥夺——满足命题:个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5)侵犯——赞同命题:结果对他更有价值:社会化与自我概念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我国的社区矫正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较长的生活依附期(2)较好的遗传素质——神经细胞构成了异常复杂的神经网络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家庭(2)学校(3)大众传媒(4)参照群体几种社会化类型(1)语言社会化——先决条件(2)性别角色社会化:性表明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性别指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3)道德社会化(4)政治社会化社会角色(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2)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3)功利性角色和表现型角色(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间、角色内);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的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自我概念的功能:(1)保持个体的内在一致性(2)解释经验(3)决定期待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生理自我:出生8个月到3岁(2)社会自我:3岁到13、14岁(3)心理自我:10年,青春期到成年自尊:在自我概念中,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部分是自尊。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马斯洛:自尊是一种高级的需要,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詹姆士:自尊=成功/抱负影响自尊的因素(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2)行为表现的反馈(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4)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的进行社会比较:社会知觉、归因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自己的知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1)认知者的经验:图示作用:个体在社会知觉中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2)认知者的动机和兴趣(3)认知者的情绪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和近因效应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是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暗战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许多人在形成对他人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还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4)中心品质模式:旨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的区别: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重点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印象管理重点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过程施加影响。印象管理策略(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4)投其所好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控制点理论:美国罗特——个体归因倾向理论——内控者,外控者归因原则:(1)特异性原则(2)共同性原则(3)一致性原则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高——归因于刺激客体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行为主体特异性高,共同性低,一致性低——情境12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的策略——动机性归因偏差(3)观察位置(4)时间因素: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社会动机、社交情绪亲合的作用(1)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2)获得信息(3)减轻心理压力(4)避免窘境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因素: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情绪因素:高恐惧着亲合倾向强,高焦虑者亲合倾向弱出生顺序:长子长女恐惧时合群倾向比弟弟妹妹明显,这种合群倾向按出生顺序递减。

3、侵犯动机: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和社会评价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侵犯-挫折学说:多拉德——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成正比(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成正比(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1)情绪唤起水平(2)道德发展水平(3)自我控制能力(4)社会角色与群体(5)大众传媒的影响去个性化与侵犯行为成正比,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个体在去个性化的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会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事情利他动机(1)外部因素(2)利他者心理特征(3)利他技能羞耻: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公开的情境往往会易化羞耻感。所以减少羞耻感最容易的一个办法就是自我孤立。远离他人内疚: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态度形成、态度转变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映倾向态度的特点(1)内在性(2)对象性(3)稳定性态度的成分(1)认知成分C(2)情感成分A(主导)(3)传入行为倾向成分B态度的维度:深度——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态度转变模型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1)传递者方面: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2)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信息的提供方式(3)接受者方面:原有态度和信念的特征、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人们通常利用一些自我防卫的策略来减少说服信息对自己的影响,如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态度转变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P-O-X分别表示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PO之间强平衡态度测量,间接的方法,常用的态度测量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等。主要是态度的方向和态度强度两方面:沟通、人际关系沟通的结构沟通网络: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人际距离等。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一般情况下,人的目光与面部表情是一致的,均与其内在心态对应。但在特殊情况下,个体的目光与面部表情出现分离,此时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是目光,而非面部表情。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个体与他人触摸时的情感体验最为深刻。异性之间容易出现移情。人际距离公众距离社交距离:医患沟通、咨询个人距离:朋友亲密距离人际关系:人与人在沟通和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特点为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自我暴露:也成自我开放,在网络聊天时候,素不相识的网友可以把自己量向最亲密的人都不告诉的隐私和秘密和盘托出,是因为在虚拟沟通的情境下,人们觉得对方不可能介入自己的现实生活中,风险体验下降,尴尬和羞耻感会降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1)相互性原则(2)交换性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4)平等原则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一种肯定的形式。影响喜欢的因素:(1)熟悉与邻近: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倒U曲线(2)相似与互补:互补可以看成相似的特殊形式: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和职业的互补,人格特征的互补(3)外貌(4)才能:有才能的人犯小错误,会增加他们的魅力(5)人格品质:影响喜欢最稳定的因素之一,真诚最好,虚伪最坏:社会影响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行为等方面自愿的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随大流,花车效应从众是被动的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从众行为的原因:(1)寻求行为参照(2)对偏离的恐惧(3)群体凝聚力影响从从众的因素:(1)群体因素:群体规模:倒U曲线(3~4人)(2)个体人格因素(3)情景的明确性(4)其他因素:性别智力无影响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1)结伴效应(2)观众效应(3)性别助长法塔尔德的“模仿律”——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1)下降律(2)几何级数律(3)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对外域文化及其行为的模仿与选择。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那么暗示效果就越明显。年龄越小,越容易受暗示,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爱情、婚姻、家庭哈特菲尔德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特点有异性之间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情感体验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爱情与喜欢的基本区别(1)依恋(2)利他(3)亲密: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激情爱的理论(英雄救美)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论:情绪=刺激*生理唤起*认知标签爱情期限:5年婚姻的动机:经济,繁衍,爱情上古时代:经济第一、繁衍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期:繁衍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社会:爱情第一、繁衍第二,经济第三家庭的结构要素:家庭成员的数量代际层次夫妻数量: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家庭结构模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家庭生命周期表:形成、扩散、稳定、收缩、空巢、解题

发展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不平衡性,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两个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教育教学和心理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1)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1)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2)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时候,教学效果最佳。心理发展史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1)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构建学说:图式、同化、顺应、平衡(2)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感应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主要特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守恒性、脱自我中心、可逆性形式运算阶段11~12以后:成年人,逻辑推理水平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称为心理社会危机。婴儿前期: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童年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青少年期:获得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格成年中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成年后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智慧,贤明品质心理发展内外因学说由皮亚杰提出

:婴儿期心理发展1、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2、新生儿无条件反射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具有明显的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防御反射(眨眼反射、呕吐反射),定向反射第二类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手的抓握,独立行走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有从上到下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从大动作像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实验结果发现,6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适合与婴儿说话的技巧:句子要简短;基本上合乎句法、语速减慢、靠增加停顿、而不是靠每个词的发音拖长;话语多重复语法的获得:1.5~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的三个标准: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应激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幼儿期心理发展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游戏特点——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1)以主题游戏为主(2)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3)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景(4)游戏中负有创造性(5)游戏的动机重在游戏过程幼儿期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发展较为迅速(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5、5岁以前的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到童年期,儿童的自尊具有稳定性高自尊与以后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