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前沿讲座_第1页
控制科学前沿讲座_第2页
控制科学前沿讲座_第3页
控制科学前沿讲座_第4页
控制科学前沿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仪器中的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对现有分析仪器的继续开发研究和新仪器分析方法的不断开发采用,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的新进展,分析仪器在高科技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又促进了仪器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新进展。

一、分析仪器——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分析仪器在高科技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材料科学

无论是材料自身结构的剖析与验证,还是材料中的渗透剂、清洗剂、显示剂和催化剂等的分析,以及材料合成过程中化学动力学研究和过程监控等都离不开各种现代分析仪器。例如,可利用各种大型分析设备如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扫描电镜(SEM)、投射电镜(TEM),各种衍射仪如电子衍射仪、X射线衍射仪,各种谱仪如红外光谱仪、激光光谱仪、原子吸收谱仪等用于材料成分的检测。利用热分析器配合高温热分析传感器,进行氧化物陶瓷材料的测定,如它可测出MO-MO2C共晶体的熔解温度为2180K;采用蓝宝石的溶解热作为参比,可测得碳化合物的熔解热为22.5cal/g。目前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纳米结构的研究方法几乎涉及全部物质结构分析测试的仪器:直接观察的显微仪: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显微镜(AFM),场离子显微镜(FIM);

非直接分析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XRD),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测定仪(EX-AFS),穆斯堡尔谱仪(MS),拉曼散射仪(RS),正电子湮灭仪(PA),中子衍射仪;

其它:原子吸收光谱仪、质谱仪、电子能谱仪、俄歇电子谱仪、表面力仪等。

(二)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高技术的佼佼者,也是以分析仪器的发展为基础。例如,DNA顺序分析是分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一项关键技术。DNA顺序分析仪的主要部分是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仪,选用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在通过一组安装在转轮上的干涉滤光片辐照在电泳凝胶上,而激发出的荧光也通过一套干涉滤光片由光电倍增管接收。这种基于分析仪器的原理专用于生物技术的还有DNA自动合成仪、多肽自动合成仪和多肽自动顺序分析仪,这是分析仪器在生物技术中的贡献。

有机质谱器在剖析大生物分子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其中包括与GC、HPLC、SFC联用接口、电离方式,MS-MS,等等。布鲁克(Bruker)仪器公司推出的REFLEX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是高敏感度的时间飞行质谱,其灵敏度在fmol以下,分辨率可达20000(FWHM)以上,最高质量数大于3000000alton,并有串联质谱功能(PSDMS/MS),而且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主要应用于多肽、蛋白质、核苷酸、糖蛋白、多糖及高聚物的监测和鉴定。随着人们对其自身生命健康的日趋关注,生物产品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科技水平先进的国家在生物技术与食品分析中已基本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代替手工操作的老方法,气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均得到了普遍应用。例如,检测蔬菜和水果中农药的残留量,用常规化学法难以完成,而使用SQ-NCM08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可快速检测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量。此外,利用分析仪器还可进行临床直接诊断。例如,临床上使用的核磁共振成像仪就是利用NMR的原理,在静磁场上叠加一梯度场,从而得出三维图像,以用于早期判断癌症。它与近年来发展的CT技术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XCT的缺点是对生物体有害,而且所提供的信息是解剖学的。用XCT扫描时,只有当疾患大到足以使器官变形时才能查出。而NMRCT正好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它对生物体无害,对软组织的对比度大,可以进行癌症早期诊断。

(三)环境监测

环境与污染源检测仪器及自动检测系统既是环境信息的源头,又是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控及环境科学管理的手段。为了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并对污染源及其治理进行监督监测,迫切需要大量的现代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特别是优质的自动监测分析系统和污染源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例如,污染源烟尘(粉尘)在线监测仪主要用于在线监测污染源烟尘、工艺粉尘排放量(浓度或总量),包括测量流量、O2、含湿量、温度等相关参数,是实现污染源排放总量监测的必备监测仪器。环境空气地面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空气质量周报、日报监测,主要监测项目有:SO2、NOX、CO、O3、PM10等。综上所述,分析仪器在高科技领域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高科技对分析仪器的推动和支撑新型检测器发展迅速

由于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传感原件,一代新型检测器正推动着分析仪器的发展。如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二级管阵列替代常规的光电被倍增管作检测器,取消了传统的光栅转动机构,对紫外-可见光谱范围的扫描只需100ms,满足了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快速反应过程中变化信息检测的需要,提高了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在质谱仪器中,由于离子阱检测器的出现,已能检测所有质量的离子。这种新型质量检测器与毛细管气相色谱仪的联用,使仪器灵敏度可以达到痕量级,色/质联用仪器整机体积大大缩小,降低了造价。

(二)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近十年来,包括纳米级的精密机械研究成果、分子层次的现代化学研究成果、新型传感器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全球网络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等在内的一大批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的问世,使分析仪器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些成果正在迅速改变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与本质特性,使其具备和拥有了传统分析仪器根本无法涉及与实现的众多的、全新的、超高的功能。

在每次匹兹堡会议(PITTCON)上总可看到很多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PITTCON”就是“PITTCON”,它是世界一流分析化学家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一个理想场所。2013年的PITTCON也不例外,例如沃特世公司推出的超高效聚合物色谱(ACQUITYAdvancedPolymerChromatographyTM,APCTM)系统,它开创了聚合物色谱分析技术的一个新类别,能够更加快速地获取更准确的聚合物分子量信息,可显著提高聚合物峰的分辨率,尤其是在分析低分子量聚合物和低聚物时,其速度比传统凝胶渗透色谱(GPC)要快20倍。

(三)新材料的不断涌现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超导材料铌锡、铌钛的出现,它使核磁共振谱仪摆脱了永磁体的局限。从100MHZ跃至超导磁体的500MHZ,甚至600MHZ的核磁共振谱仪,仅信噪比一项就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四)微传感与微制造技术的深入发展

在分析仪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除了微电子技术和器件的发展和引入使传统分析仪器摆脱了庞大的分立电气设计和仪器结构的束缚以外,微传感技术和微制造技术正成为当前分析仪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技术潮流。离子选择电极、药物选择电极、PVC膜电极、酶电极、微生物电极、免疫电极等,都是近年来对分析仪器传统玻璃电极的突破和发展,不但在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等主要性能方面有极大升跃,而且它们尺寸小、牢固耐用、使用方便。另外,各种光纤化学、生化传感器和应用技术的开发也是近年来的热门方向,已在各种检测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例如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在休无损伤等。可以预见,由于微传感和微制造技术的深入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分析仪器代表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在生物、医学、生态、航天等领域中会应运而生,开发出大量新颖的微分析仪器。

三、当前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

您的小孩是不是缺乏微量元素?您血液中的铅含量是不是偏高?只要取一撮头发、一滴血放在一种最新的仪器里,敲敲计算机键盘,一份计算机打印的检测单就可标出精确的结果来。这就是今天的分析仪器,如此方便快捷、精确。当前,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用技术日趋成熟

为了对复杂的样品进行快速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近年来,分析仪器联用技术日趋成熟,通过采样接口和计算机把另种功能相互补充的不同仪器联为一体。目前较成功的联用仪器有:气相色谱-紫外光谱,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液相色谱-质谱等。随着计算机功能软件的不断开发,预计联用仪器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准确度与灵敏度要求愈来愈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分析仪器的准确度与灵敏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最终目标是实现单原子(分子)检测。例如,食品中农药残留、环境激素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限量值由mg/kg降低至μg/kg,甚至不得检出。这些都对分析仪器的准确度与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GC/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等高灵敏度分析仪器就适用于食品中超痕量有害残留物质的检测与分析。

(三)分析仪器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软件的飞速发展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在分析仪器的应用,世界分析仪器技术可以说是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热学、电化学、光学、色谱、波谱类分析技术都已从经典的化学精密机械电子结构、实验室内人工操作应用模式,转化为光、机、电、算一体化及自动化的结构,仪器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例如,应用十分广泛的光谱仪、色谱仪等,不仅具有自校正、自诊断及联网功能。这种建立在专家系统理论基础上的智能系统,代表了新一代分析仪器的发展方向。一些高档产品还能进行复杂的数学变换(如傅里叶变换、哈德曼变换),并配有专家分析系统、数据库以及三维图谱分析功能。一个复杂的样品在几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得出分析结果。

(四)分析仪器的微型化正在加速

随着微制造技术、纳米技术和新功能材料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析仪器正沿着大型落地式→台式→移动式→便捷式→手持式→芯片实验室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小型化、微型化。例如,手提式微金属探测仪可方便地检测水质;备受使用者喜爱的便携式气质联用仪,体重只有几公斤,在应急监测领域出尽了风头;MassSensors公司推出的微型质谱仪,重不到2公斤,可测质量数在1~200的任何气体,由于整机带有无线电通讯系统,所以很适于作远距离现场分布式实时监测,微型化达到及至。

(五)分析仪器的应用日益拓展

在以前,经典的分析仪器主要是为服务分析、监控工农业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工农业生产流程安全高效的要求而发展。今天分析仪器的应用领域已经大大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生物技术及工程、食品、环境保护、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由物到人的拓展趋势将更加显著。例如,PCR仪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食品工业、生物工程等领域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特征、以检测DNA/RNA为目的的各种病原检测及基因分析;CXP-3000型总磷在线分析仪应用于环境保护中河流、湖泊、工业废水、市政废水水样中的磷含量的测量,从而控制水体的含磷量,以防止封闭水域的富营养化;;紫外分析仪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检验、生物制品等各个领域,是基因扩增技术必备仪器之一。分析仪器,除了支持它的高新技术基础,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薄膜技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激光技术和生物技术需要发展外,分析仪器的工作站和服务器数据采集和存储标准也需要进一步规范。眼下的云计算技术发展迅猛,分析仪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云计算和云存储也是分析仪器要考虑的技术。有实力的大学、科研院所、相关企业都应该参与进来,把这项工作做好,尽快制定一部开放有效的数据标准。有了标准我们的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就可以协同有效的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中流砥柱。眼下世界范围爆发经济危机,我们的体制为我国各方面发展提供了机遇,分析仪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者应会同信息技术工作者,该抓住这个机遇,一同把这项工作推向一个新高潮。食品安全检测的特点

(一)样品基质复杂

在我们的日常检测工作中,样品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包括了有人们日常食用的各种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糕点、糖果等等,这些食品或其制品的成分均很复杂,给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即使将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复杂的样品基质干扰问题仍难以完全解决。

(二)检测项目种类和检测组分多

①农药残留

目前世界各国的化学农药品种约有1400多个,常见的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脂、拟除虫菊脂、有机硫、取代脲、杂环类、酰胺类、酚类等400种以上,作为基本使用的就有40种左右。基层常需检测其残留组分的是前四类,多达100种。

②兽药残留

兽药残留是指用药后蓄积或存留于畜禽机体或产品(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中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目前的兽药残留分为七类,分别为:抗生素类,驱肠虫药类,生长促进剂类,抗原虫药类,灭锥虫药类,镇静剂类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根据欧盟96/23/EC指令为例(2000版),规定要检测的兽药残留组分约100多种。在动物源食品中较容易引起兽药残留量超标的兽药主要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抗寄生虫类和激素类药物。

③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工业污染大多通过废渣、废水、废气排入环境,在人和动物、植物中富集,从而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交通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排放;生活污染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的污染,如废旧电池、破碎的照明灯、没有用完的化妆品、上彩釉的碗碟等。常见的重金属污染有的汞(Hg)、镉(Cd)、铅(Pb)、铬(Cr)和砷(As)等。

(三)检测组分含量低

一般情况下,样品中的检测目标物浓度常为ppb(μg)级,ppn(ng)级甚至是ppt(pg)级,含量很低。

五、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现代分析仪器的种类十分庞杂,应用的原理不尽相同,而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范围,可划分为:电化学分析仪器、光学式分析仪器、射线式分析仪器、色谱类分析仪器、离子光学式分析仪器、磁学式分析仪器、热学式分析仪器、电子光学物性测定仪器及其它专用型和多用型仪器。

(一)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electrochemicalanalysis),是建立在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基础上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是由德国化学家C.温克勒尔在19世纪首先引入分析领域的,仪器分析法始于1922年捷克化学家J.海洛夫斯基建立极谱法。电化学分析是仪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建立在以电位、电导、电流和电量等电学量与被测物质某些量之间的计量关系的基础之上,对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仪器分析方法。由于电极品种仍限于一些低价离子(主要是阳离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电极电位值的重现值受实验条件变化影响较大,其标准曲线不及光度法测定的曲线稳定。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已制成的离子电极,其实际应用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但其中涉及的极谱分析技术已进入了成熟阶段,另外电势溶出法特别适合于分析痕量金属和混合金属,能方便地测定酱油、醋等中砷的含量,且无需消化和预处理。同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更能显著提高分析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甚至还具有改善极谱波形和消除干扰等作用。

(二)光学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主要是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分为非光谱分析及光谱分析。其中分光光度法是食品分析中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之一,其中涉及可见、紫外、原子吸收等分光光度技术。

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物质吸收波长范围在200-760nm区间的电磁辐射能产生的分子吸收光谱称为该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其在食品检测领域中应用相当广泛,如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硼酸、磷酸盐、吊白块等。

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是由待测元素灯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供试品经原子化产生的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求出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在食品检测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测定食品中各种金属元素,如铅、铬、镉、锌、铜、钠、钾、钙、锰、锶、锗、硒等。

③红外光谱分析法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分析技术。这种方法省去了通常分析中的称量、定容和提取分离等烦琐步骤,一旦建立好合适的定标,就可以同时测定出同一样品中多个不同组分的含量。在农产品分析中,既能有效分析防腐剂、保鲜剂成分,又能对粮食、甘蔗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纤维素、灰分以及谷物加工品品质进行检测目前这种方法已成为测量大豆、小麦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美国官方标准方法。

④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吸收较短波长的光能后发射较长波长特征光谱的性质,对物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从发射光谱或激发光谱进行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并且线形范围宽,检出限低。以AFS-2201型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为例,在对食品中的铅进行原子荧光法测定时,检出限为0.3μg/L,线形范围1.00~500μg/L,回收率87%~98%[6]。而对食品中硒用荧光法进行相关性研究测定时,发现变异系数为0.63%~0.66%,平均回收率为95.1%[7]。

(三)色谱分析

从柱层析、纸层析、薄板层析发展起来的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和鉴定化合物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解析吸附、脱附或其他作用力的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使得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受到各作用力的作用而得到互相分离。既能鉴定化合物又能准确测定含量,操作也相对方便。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定量结果准确和易于自动化等特点,使其在食品检测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仪器的发展出现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凝胶色谱、离子色谱等又大大推动了色谱方法的应用进程。结合与其他仪器的联用技术,更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①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是一种快速分离模式。一般根据该法所用色谱柱的形式,将其分为毛细管气相色谱和填充气相色谱两种类型。在农产品、食品分析检测中,凡在气相色谱仪操作许可的温度下,能直接或间接气化的有机物质,均可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测定,在食品检测领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有机磷、有机氯、有机硫、菊酯类等农药残留、水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酒类特征性单体物质、食用油中溶剂残留等的检测。

②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就是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1903年俄国化学家M.C.茨维特首先将液相色谱法用于分离叶绿素。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机理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两相亲和力的差别。近年来,在液相柱色谱系统中加上高压液流系统,使流动相在高压下快速流动,以提高分离效果,因此出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食品分析的重要手段,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如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色素)、营养元素(多种维生素、牛磺酸)、苯并芘、展青霉素、黄曲霉毒素等。

③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1975年Small等人首次提出并建立的,在出现了抑制型(或双柱)离子色谱法后相继又出现了单柱离子色谱法,在食品分析检测中应用日益广泛,所分析的样品几乎涉及食品工业分析的各个领域,如水、啤酒、奶制品、肉制品等。

(四)色谱-质谱分析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在色谱分离的基础上采用高选择性的质谱技术进行检测的一项联用技术,前处理和色谱分离去除了样品中的大量杂质,使得质谱技术很好的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去,同时质谱技术又可以提供足够的分子结构信息对目标物的确证提供了主要依据。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既有色谱的高分离效能,又具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可同时准确快速测定样品中微量的组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当中。气质联用法在多种农药残留、塑化剂、三氯丙醇等检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液质联用法则在禁用染料、药物残留及其代谢物的的测定中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灵敏度及准确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食品安全检测对分析仪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分析技术快速更新,从而推动食品检测技术的更新。相信随着食品科学与仪器分析的不断发展,仪器分析取代传统的化学分析是必然的趋势。分析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分析仪器、设备种类繁多,使用维护人员应认真研读随机所带的使用说明书,掌握其结构、原理、功能、操作要点与维护要求。仪器内外保持清洁,存放仪器的实验室应设置在无强磁场和热辐射的地方,不宜建在会产生剧烈振动的设备和车间附近。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及良好的通风环境。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0℃,空气相对湿度应小于80%。承受该仪器的台面应坚固稳定,表面平整。为便于操作与维修,实验台四周应留出足够的空间。

精密仪器仪表要轻取轻放。透镜、滤光片等光学部件最好用镜头纸擦拭,不可用湿毛巾擦抹;微安表要将输入端短接后存放,灵敏检流计要将输入线圈锁住后存放,以防在移动过程中指针摆动超出范围导致内部张丝断线;使用气源的仪器定期用肥皂水检查各气路接头,防止漏气引起事故或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定期检查仪器的热交换通风口,及时清理灰尘或杂物,保证仪器可靠运转及使用寿命。定期检查真空泵所用泵油,发现油严重变色或液面偏低,应及时换油或适量添加。定期查看大型仪器配用的水循环冷却系统中水质,防止因粉尘、浮游物等聚积导致水流量不足影响冷却效果,或者因电导率升高影响仪器的性能。对于采用光偶作为位置检测的仪器,应根据所在环境的情况,定期查看清理光偶的窗口,以防检测信号有误。定期检查比色计、火焰光度计等所用的干燥硅胶,以防滤光片、光电池等受潮,影响仪器的稳定性指标。对于用电池的仪表,长期不用时,要将电池取出后存放,防止电池漏液损坏仪表;备用电子仪器和设备要定期通电预热,防止电解电容变质,电子电路板受潮局部短路或性能不良,影响仪器的使用效果。分析仪器的维护及修理

分析仪器、设备的维修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求维修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掌握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并且善于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面对各种问题能沉着应对。对于故障仪器,要根据具体情况分类采取措施。第一,要认真听取使用人员描述的故障现象。第二,在开机试看的过程中,一定要专注倾听仪器发出的声音,观察各部位有无特殊反应。处理故障的方法是由外及内,先简后繁。首先检查处理外围可疑点,开机后若发现情况依旧,再切断电源,打开机箱,仔细观察各部件有无脱焊、变形、烧焦或连接不可靠等现象,有无异味或维修过的痕迹,针对实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这样可发现一些常见易处理的故障。在不了解电路结构原理的情况下,切记不要随意调整可调电容、电感、电位器等。这些指标调整时,条件要求严格,需兼顾面较广,若调修不佳,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稳定性或测量准确度。

供电电源的可靠是保障电子仪器工作正常的前提。各种分析仪器以及附件允许的电压范围和功率都有所不同,使用前务必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置。为保证仪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操作安全,仪器的地线最好接到一块直接埋入地下的金属板上。维修人员要掌握仪器、设备的各关键点电位正常值、波形及波峰值,需要时用于比较分析,快速确认故障部件。利用部件替换法、电路分区法、参数测量法等对故障区域进行逐级定位,最终找到故障根源。

在修理结构复杂的分析仪器时,应先记下欲操作部件的位置、次序,必要时可画下原图,或用数码相机拍照,也可在断开线处贴上标签,以便顺利恢复原结构。用电烙铁焊接部件时,注意避免烙铁温度太高或带有静电等损坏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程序存储器、接口模块等,应采用带接地线的电烙铁先加热后断电焊接。

维修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在大电流或高压区域进行测试,可通过电路结构研究,选择相关的低电流或低电压处监测分析,然后推算判定所关心区域是否正常。仪器、设备内的大电容、电感线圈等因具有储能作用,其自动充放电需要经历时间,致使刚关机后仍带有很危险的高压,需可靠放电后才能进行其它工作。参考文献[1]尹洧.色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2(08)[2]高歌.食品安全检测如何提高整体效果[J].食品安全导刊.2015(27)[3]钟艺峰.化学分析仪器检定与使用的效度关联分析—以气相、液相、离子色谱仪为例[J].企业技术开发.2012(17)[4]曹峰.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J].科技信息.2012(18)[5]高金魁,刘方新,姜媛,梁进军.浅析分析仪器的发展及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1)[6]宋雪,陈明,盖晓波.Grimm180环境颗粒物分析仪维护与故障处理[J].绿色技.2014(10)[7]储晓刚.现代分析仪器设备进步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升.现代科学仪器.2008(3).[8]关海宁,徐桂花,刀小琴.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6-28.[9]陈宏.常用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4.[10]刘宏宇.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技术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5)[11]欧盟科学家研究出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J].分析测试学报.2013(01)[12]吴崇珍,王宇婷,李玉贤,胡晓娟,王艳坤,唐晓红,李成未.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天中学刊.2013(02)[13]赵国辉.仪器设备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14]黄勇.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15]李亮辉,叶健强,程勇,张敏宝,彭志超.HYPERLINK"/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