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4实习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课程: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实习班级:资环121学号:13612126姓名:廖丁筑导教师:陈效民罗朝晖陈铭达职称:教授实习时间2014年11月10日至2014年11月13日实习地点南农大江浦实验农场、江心洲污水处理厂2014年11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实习报告实习目的1、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学习内容运用到实际分析中,通过对南京市降水数据的统计分析,植物需水的调研,对江浦农场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2、通过对江浦农场各水支流的调研采样分析,完成南农大江浦农场水环境质量评价书;3、参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过程。实习过程11.10上午由江浦农场场长介绍农场概况,下午参观园艺试验站,完成三次采样;11.11参观农学试验站,畜牧试验站,棉花种植田等,完成两次采样;11.12参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11.13在实验室完成水样分析。第一部分水资源管理实习报告前言1、实习基地背景资料1.1地理位置江浦实验农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南门外,北纬32°01'至32°03',东经118°36'至118°38'。距离浦口区政府所在地2公里。珠江校区东面,以二支河水面中线为界,与南京市浦口区良种场相邻。珠江校区西面,以园艺实验站西缘为界,与警备区农场相邻。珠江校区南面,从东向西依次以农学实验站南缘、原畜牧站段长河南岸、三区10号地南埂、五区双合桥至园艺站大门口为界,与建设乡双合村相邻。距离长江北岸1000m左右,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北岸滨江大道平行于珠江校区南界。珠江校区北面,以芝麻河为界,与建设乡团结村相邻。1.2历史渊源1955年以前,这里是一片芦苇滩。1955年原华东农业机械化学校与江苏省农林厅联合开垦建立了江浦农场。1958年原华东农业机械化学校与南京农学院农机系合并成立了南京农学院农机分院,江浦农场归南京农学院管理。1973年,因南京农学院迁到扬州,江浦农场12000多亩土地交给江浦县管理。1982年1月,因南京农学院已搬回南京市卫岗,收回了原江浦农场一半左右的土地(6400余亩),成立了南京农学院江浦实验农场。另一半土地由江浦县良种场管理。1984年,南京农学院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农场随之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农场。2002年12月,由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江浦实验农场的地理位置上增设了南京农业大学珠江校区,成为南京农业大学继卫岗校区、浦口校区之后的在南京的第三个校区。珠江校区土地面积7200余亩(其中已办理土地使用证的6221亩,未办理土地证的约1000亩)。1.3功能现状珠江校区目前的功能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教学实习实验基地,另一块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实验农场)。教学实习实验基地用地约1600亩,包括农学实验站、环境工程实验站、生科实验站、畜牧实验站、公共服务站、园艺实验站。实验农场用地约4000亩,包括农业服务站、农机服务站等。2、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必要性及意义中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达61900亿m3,扣除地表水及地下水重复计算部分,水资源(狭义)总量为281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2400m3,为世界平均值的1/4,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而在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0.4%,农业用水在水资源利用中占据主导地位【1】。我国农业水资源绝对量大,人均相对量少,特别是农业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低下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由于灌溉及管理技术落后,我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为解决农业缺水问题,我国农业继续沿用传统的高耗水种植模式和扩大灌溉面积的外延型增长方式是行不通的,对于有限的资源而言,只能提高其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走农业水资源节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道路【2】。对于人均水资源紧张、地域差异明显的中国,其水资源总量无法支撑现有农业用水模式的持续扩张,加之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不断增长,水资源地域分配不均,水体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农业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容乐观。不过虽然水资源丰富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但丰富的水资源本身并不会直接与农业生产发生关系,只有通过有效的灌溉系统拥有获取水资源的能力,才能对农业生产起积极的作用;水资源紧缺会制约农业生产,但通过不断大力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农业生产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一样可以不断发展【3】。众所周知,以色列的沙漠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但这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却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典范。1949~1993年,以色列农业生产持续增长,而农业用水量在经历了1966年之前的增长、1966~1986年的稳定之后,于1987年开始减少。农业和种植业单位产出的耗水系数(产出指数与用水指数之比)从1958年开始就逐年变小。单位产出耗水系数越小,意味着农业用水效率越高。正是由于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人均淡水资源仅449立方米(2000年数据,世界平均为8696立方米,中国为2241立方米)的以色列才能够在用水总量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情况下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
以色列的杰出表现提醒我们: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限的水资源会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但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和用水效率的提高,这种约束可以被打破。而用水效率的价值从灌溉能力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上也可以反映出来【3】。而在中国,长期以来,一方面缺水严重、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与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则是用水浪费惊人。中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kg,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等)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kg。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一些发达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已达80%以上【4】。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由于农业用水在水资源利用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国水资源危机中,农业水资源首当其冲,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策略的前提即是要进行合理的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因此,对农业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具有必要性及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浦农场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农业水资源是指可为农业生产使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而降水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也是每年水资源量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同一作物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也不同,根据年降水与月降水规律进行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有助于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系数。江浦农场的主要农业用地集中在农学试验站(1000亩)与园艺试验站(600亩),现主要对农学试验站的1000亩用地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总体综合分析1.1农业用水的预测农业用水的预测主要包含农业灌溉需水量的预测与林牧渔业需水量预测,此次分析主要针对农学试验站,故只进行农业灌溉需水量的预测。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灌溉需水量是指土壤原有储水量和有效降雨量及地下水利用量不能满足作物蒸发蒸腾时必须通过灌溉补充的水量。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可以采用定额法,其基本公式为:W灌=∑∑ωijmij/λi式中,W灌为某一水平年总灌溉需水量;ωij为某一分区某一水平年某种作物的灌溉面积;mij为某一分区某一水平年某种作物的灌溉定额;λi为分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面积的预测很复杂,合理地确定灌溉规模是灌溉用水量的基础。灌溉定额的确定也非常重要,目前通常根据现实的基础,在考虑国内外情况的基础上加以确定。1.1.1农业灌溉面积的确定经查找,农学试验站拥有稻麦轮作试验田300亩,棉花试验田200亩,玉米试验田350亩,大豆试验田120亩,油菜试验田60亩。1.1.2农业灌溉定额的确定灌溉定额是作物全生育期内各次灌水定额之和。而灌水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上一次灌水的灌水量。作物灌溉定额随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的不同而变化。在确定灌溉定额时,必须从当地、多年的具体情况出发。经过大量的查阅及参考,各种农作物的灌溉定额分配如表1。表1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净灌溉定额(m3/亩)作物水稻冬小麦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灌溉定额2505075304530(摘自: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第110页)注:表中数据为中等干旱年情况下的数据1.1.3灌溉需水量的预测目前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约为0.5,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江浦农场灌溉需水量如表2:表2江浦农场灌溉需水量(m3)作物水稻冬小麦棉花玉米大豆油菜需水量150000300003000021000108003600总需水量2.454×105综上:江浦农场灌溉需水约为2.454×105m3。1.1.4作物需水量灌溉需水量是指土壤原有储水量和有效降雨量及地下水利用量不能满足作物蒸发蒸腾时必须通过灌溉补充的水量。而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灌溉,降雨,和地表水地下水。其中,降雨量在年际之间变化最大,由于作物需水量基本恒定,所以降雨量影响灌溉量。经查阅资料,各农作物需水量如表3:表3江浦农场不同作物占地面积及需水量作物类型水稻冬小麦棉花玉米大豆油菜面积(亩)30030020035012060作物需水量(m3/亩)400330375250350370需水量(m3)1200009900075000875004200022200总需水量(m3)3.707×105注:某种作物需水量=该种作物种植面积×该种作物需水量1.2供水分析农业水资源指自然界水源中得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再生水。从农业用水来看,降雨是农业水资源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农业生产的农艺和设施必须服从降雨的水文状况。因此,供水分析主要考虑降雨量。根据南京地区近20年的年降雨资料(表4),作出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地区年降雨量的经验频率曲线(图1)。表4南京市1981~2012年年降雨量数据与经验频率年份全年降雨量(mm)序号降水量从大到小排列(mm)经验频率%1981年1049.911825.83.0301982年1106.521658.36.0611983年112431377.99.0911984年959.941363.512.1211985年1013.351298.415.1521986年722.561261.318.1821987年1377.971241.521.2121988年924.98123924.2421989年1261.391214.527.2731990年950.4101213.530.3031991年1825.811112433.3331992年885.2121106.836.3641993年1241.5131106.539.3941994年647.9141077.042.4241995年770.7151074.645.4551996年1213.5161070.948.4851997年902.8171049.951.5151998年1239181029.654.5451999年1214.5191013.357.5762000年1029.620992.360.6062001年737.321975.163.6362002年1074.622975.066.6672003年1658.323959.969.6972004年975.124950.472.7272005年992.325924.975.7582006年1106.826917.278.7882007年1070.927902.881.8182008年975.028885.284.8482009年1363.529770.787.8792010年1298.430737.390.9092011年1077.031722.593.9392012年917.232647.996.970注:设某水文要素系列共n次,由大到小递减排列为X1,X2,X3…Xm…Xn。则经验频率计算公式为:P=m/(n+1)×100%式中:P—经验频率m—序号,即大于等于Xm的次数n—样本序列的总次数图1南京市降雨量经验频率曲线由经验频率曲线可得不同保证率下来水量如表5所示:表5江浦农场典型降水保证率下年降水量与供水量保证率(%)25507595降水量(mm)1209.21012.2896.9829.7农田总面积(亩)1330供水量(m3)1072730.151897908.5588795644.483736023.86611.3供需平衡分析对江浦农场在各典型降水保证率下降水供给农业水资源量与作物需水量进行分析,可以指导灌溉用水,制定表6:表6江浦农场农业水资源供需分析保证率25%50%75%95%水量(105m3)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10.73.77.09.03.75.38.03.74.37.43.72.7由表6可看出南京地区降水丰富,只降水量已大于农作物需水量,即使在特别干旱年降雨供水量也是大于需求量的。农场的水资源丰富,应注重排涝问题。但同时,并不代表降水就能满足作物生长所需水量。首先,对于降雨,并不是所有降雨都被农业生产所利用,这里涉及一个有效降雨的问题。所谓有效降雨,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年(或季)降水量中可在地点不需提水,可就地直接或间接用于作物生长的那部分水定义为年(或季)有效降雨量。它包括有利与播种前或者播种后田间作业而无害于农作物生产(产量、质量)的雨量。降雨中除了有效降雨被作物利用外,其余均以地面径流或者渗透到土壤深层以及收割后残留于土壤中为下季作物用不上的部分流失掉。因此,农业用水必须建立在与有效降雨量密切结合的基础上。另外,这里的降雨量仅仅反映的是全年雨水的多少,而不能反映降雨在时间、雨强及雨量的变化规律。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不同,全年降水集中在某几个月不能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要求。南京地区1981-2012年各月平均降雨量如表7:表7南京地区1981-2012年各月平均降水情况月份123456全年均降水量(mm)43.552.578.477.387.6166.2月份7891011121084.7均降水量(mm)215149.970.958.554.430.2图2南京地区1981-2012年各月平均降水情况由表7和图2可看出,南京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总体上夏秋多,春冬少,故冬春要注意灌溉补充田间水分,夏秋要注意排涝。农场的灌溉排水系统都是按这种规律设计建造的。经农场场长和老师们介绍可知,江浦农场共有十二台水泵,具有灌溉、排水双向功能,负责整个江浦农场的全部水资源调控,由于江浦农场靠近长江,处于南京的低洼地段,汛期很容易发生洪涝。另外,大豆试验田还有两个水泵专门负责大豆试验田的防涝排水。园艺试验站的排沟明显大于灌渠,也是考虑农场处于低洼地,且降水集中,需注重排涝而建造的。在这种降水规律下,只分析年降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的供需平衡关系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深入分析某月份某种特定作物来水量与需水量平衡关系。2、选择农场中的作物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1江浦农场冬小麦试验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冬小麦生长不同时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如下表所示:表8生长期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主要月份10月-11月12月-2月3月-4月5月5月6月需水量比例5%14.4%19.2%25.3%6.1%30.0%总的来说,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从播种到越冬缓慢下降,返青后开始增加,拔节到抽穗需水量增加最为迅速,在抽穗期需水量达到最高,然后又下降直到成熟。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可知在5月份,冬小麦生长进入需水最关键时期。如果天气严重干旱和高温,则会抑制子粒灌浆及干物质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造成小麦灌浆期缩短,导致粒重下降,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单产水平;如果出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则容易形成倒伏现象,影响后期生长和正常收割;如果在收获前或中,遭受大范围降雨天气,则小麦容易生芽。故在此对5月降水供水量与需水量平衡进行着重分析。表9南京市1981-2012年5月降水量与经验频率年份降水量(mm)序号降水量从大到小排列(mm)经验频率(%)198142.21178.23.0303198235.42172.26.0606198398.43156.29.0909198475.14151.512.12121985139.95145.615.1515198651.76139.91897130.721.21211988172.28118.924.24241989130.79114.627.2727199077.510112.530.30301991151.51198.433.3333199243.31295.736.36361993178.21390.939.3939199495.71490.442.42421995156.21585.545.4545199685.51684.448.4848199762.91781.451.51521998112.51877.554.5455199984.41975.157.5758200090.42062.960.6061200114.52162.463.63642002145.62258.666.6667200332.42356.169.69702004114.6245672.7273200558.62551.775.7576200690.92643.378.7879200738.32742.281.8182200881.42840.684.84852009562938.387.8788201056.13035.490.9091201140.63132.493.9394201262.43214.596.9697图3南京市5月降雨量经验频率曲线表10典型保证率下的5月份降雨量与小麦地供水量保证率%25507595降雨量(mm)109.1374.6554.4742.71供水量(m3)21837.114936.810900.48547.25月份为小麦需水临界期即抽穗期至灌浆初期,占总需水量的约40%,即99000m3的40%,39600m3。表11江浦农场5月份小麦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保证率25%50%75%95%月供水量(104m3)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2.23.96-1.761.53.96-1.461.13.96-2.860.83.96-3.16由表可知,5月份,即使在丰水年降水供水量也小于小麦需水量,所以在此时期一定要注意及时灌溉,补充土壤水分。此外,尽管小麦拔节以前耗水量较少,但此期的水分供应对实现苗全、苗匀、苗壮和盘根、分蘖至关重要,故此段时期也要保证供水。全生育期灌溉三次,即分蘖、拔节、抽穗期各灌溉一次。除了要保证供水外,还需注意排涝防洪。特别是冬小麦的收获期在6月,南京6月降水量几乎是5月的2倍,达到166mm,收获前或中,遭受大范围降雨天气,小麦容易生芽。故在收获期,一定要关注天气,及时抢收。江浦农场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总降雨量达600㎜以上,有些年份可多达700㎜以上,且多集中在小麦播种期间和拔节至成熟阶段,大大超过了小麦一生的总需水量。加之江浦农场地势低洼,地下水丰富,使得小麦苗期常有渍害,拔节至成熟阶段又正值梅雨季节,会使小麦遭遇不同程度的湿害。而这两个阶段对于小麦的产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苗期遇到渍害,会使得小麦僵苗不发,根系伸展受阻,分蘖力很弱;而在拔节至成熟期遇到湿害,会使小麦根系活动减弱,影响其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使得光合作用减弱,小麦大大减产。因此,在这两个阶段,我们也要注意到麦田的排水。江浦农场降雨量的时间分布与冬小麦的生育期虽然基本是雨热同期,但由于农场本身处于低洼地带,地下水丰富,南京降水量虽分配不均,但春冬两季降水也不少,多余小麦此生长阶段所需水量,小麦临界需水期需水量又大于降水供水量,所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既要注意排涝,也要注意灌溉补水。实际生产中,应当针对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相应的灌排措施。2.2江浦农场棉花田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棉花生长不同时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如下表所示:表12棉花需水量比例苗期15%蕾期10%花铃期50%吐絮期25%棉花从种子发芽到完全成熟,要经过几个性质不同的时期。通常把从播种到收花结束称为全生育期,大约210天左右。棉花蕾铃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旺盛生长的阶段,对水分的消耗量最大,约占总水量的
60%,蕾期对水分的需要量少于花铃期,但对水分敏感,水多则旺长,水少则生长缓慢。花铃期耗水量最多,约此阶段叶面蒸腾量最大,如果供水不足,会引起落铃率增多或总生殖量减少;如果水分过多,也会造成生长过旺,增蕾保铃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在6月进入花蕾期,故6月的供水排水对棉花生长尤为重要。表13南京市1981-2012年6月降水量与经验频率年份降水量(mm)序号降水量从大到小排列(mm)经验频率(%)1981621390.23.03031982116.623346.06061983198.43312.99.09091984256.74276.712.12121985103.15260.31526256.718.1818198787.77225.621.21211988165.7822224.24241989128.89213.727.27271990153.510199.230.30301991390.211198.433.333319927212181.536.36361993260.313177.939.39391994110.414168.742.42421995213.715165.745.45451996225.61616248.48481997102.817155.751.5152199822218153.554.5455199933419131.757.57582000181.520128.860.60612001108.221116.663.63642002177.922110.466.6667200316223108.269.69702004276.724103.172.7273200563.625102.875.75762006155.72694.878.7879200794.82787.781.81822008131.7287284.84852009168.72963.687.8788201062.13062.190.90912011312.9316293.9394201217.83217.896.9697图4南京市6月降水量经验频率曲线表14不同保证率下的6月份降水量与棉花地供水量保证率%255075956月份降水量(mm)209.9140.7100.276.6供水量(m3)28000.918771.213372.210224.5表15江浦农场棉花的种植面积及6月份的需水量棉花面积(亩)需水量(m3)2007500注:6月为棉花的蕾期,需水量为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0%。表16江浦农场6月份棉花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保证率25%50%75%95%月供水量(104m3)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供-需2.80.752.151.90.751.151.30.750.551.00.750.25如表16所示,在进入蕾期后,南京也进入降水最多的季节,降水远大于棉花需水量。从降水角度分析,棉花苗蕾期对水分需求更敏感【5】。但苗蕾期对水分需求较少,因此该时期的降雨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较小。而蕾期后,南京降雨更是达到最高峰。花铃期降雨过多会造成棉田积水,棉根呼吸受阻,影响正常新陈代谢造成棉株疯长,棉田郁蔽,株间相对湿度高,通风透光不良,引起棉铃脱落【6】。并且,花铃期降水过多则会造成棉花烂根,对棉花开花不利,易引起棉花植株抗病能力减弱,导致棉蚜等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7】。同时这阶段降水过多,温度、光照度随之下降,严重影响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开花时遇雨,花粉易吸水膨胀破裂,影响受精,造成单株铃数下降。吐絮期的降水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普遍较低【8】。在江浦农场的棉花种植中,最重要的就是排涝工作,要有合适的灌排系统,并根据实际,进行更多的排涝工作。如进行棉花封沟,可以达到旱能浇、涝能排,起到封土保墒的作用。棉田宽行内有一条沟,天旱时可以顺沟浇水,天涝时可以顺沟排水,而且地表土培到棉花窄行两边,可在棉株窄行内形成一条小沟,使棉株周围土层加厚,有利于蓄水保墒。同时棉花封沟可以很好地解决由于降水过多而导致的田间郁蔽现象。尤其是密度较大的棉田,宽行形成一条通风沟可促进空气流动,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止落蕾落铃、烂蕾烂铃的作用。棉花需水量不大,在灌溉中也可以采用滴灌技术,保证缺水期供水充足也不至于供水过多。另外,棉花生长周期长达7个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灌排操作。总结1、江浦农场水资源概况总结1.1降雨量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南京市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084.7mm,但观察1981-2012年各年降雨量,最大的为1991年1825.8mm,最小的为1994年仅647.9mm,年际变化大,丰水年易发生洪涝灾害,枯水年又易发生旱灾。另外各月平均降雨量,最高7月达215mm,而最低的12月仅为30.2mm,年内降水也分配不均。降水、径流年内集中分布,加大了拦蓄、调节水资源的难度,尤其是在当前对雨洪资源开发利用措施不多、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雨洪资源不能成为可利用的有效水资源而白白流掉。但是,也应看到雨、热同期优势,为农业生产充分利用降水资源,提高农业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1.2地势低洼,汛期易涝江浦农场靠近长江,地处南京市的低洼处,在汛期可能会从四面汇水,导致水涝灾害的发生。1.3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威胁可持续发展江浦农场水资源供需状况从年总来看供大于求,即降雨量明显多余农业需水量,说明该农场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但作物生长不同时期需水量是不同的,在不同月份可能会出现水资源供给不足的现象,此时应该做好灌溉工作。1.4水资源污染严重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在对农场灌溉用水的采样分析中,发现了各点都有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严重。2、对江浦农场目前水资源管理现状的观察和评价2.1水量管理江浦农场位于长江边,地下水丰富,降水量充足,排灌系统由主排灌渠十里长河及六条支河组成,全长约4082米,并通过涵闸沟通芝麻河,构成江浦农场的排灌系统,承担着珠江校区及相邻周边地区汛期排涝及农业生产灌溉任务。水资源量多,但分配不均,供需矛盾也严重,经观察农场在不同的试验站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水资源量的管理。2.1.1电灌站江浦农场的灌溉用水一般都来自于长江(城南河),由于其自身并没有常年自流排灌的条件,因而需要机电排灌站进行提排、提灌,电灌站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它有十二台抽水泵,功率为50千瓦,利用虹吸及倒虹吸实现排水和灌水的功能。当雨量过多时,水泵将管道里抽倒真空然后利用虹吸将农田中排出的水分转运至长江,起到防洪的作用;雨量过低时,水泵则是利用倒虹吸就从长江抽调水分以灌溉农田。
2.1.2农学试验站农学院的农业灌溉设施分为明渠和暗渠两种。在需水季节,开启与农学院水利沟渠相通的外渠的涵阐,将水引入水泵房的蓄水池,同时通过水泵房将水转运至排灌池,打开排灌池的灌水阐,将引水通过明渠灌入各实验田区,同时关闭排灌池的外排口;各条渠道的接口处都设有窨井,它相当于一个分水闸,从而调节和控制向下级渠道的配水流量。在多雨或旱作季节,工作原理则相反,各实验田区的剩余水通过暗渠流至水泵房的蓄水池,通过水泵房将水排入排灌池,开启排水阐,同时关闭灌水阐,将水排入外渠,以此,实现了水资源量管理的开源节流。2.1.3园艺试验站园艺实验站的排灌系统采用的是沟—路—渠的模式。这种布置模式,将灌排合理结合,提高了工程效率。排沟明显大于灌渠,这是因为农场处于低洼地,需要更完善的排水系统,同时灌渠也兼具排水功能。对果树采用深垄滴灌技术,节约灌溉用水,也防止供水过多使果树根腐烂。对需水量大的叶菜类植物采用喷灌技术。实现良好的水资源量的管理。江浦农场的灌排系统设计科学,合理地进行了量的管理,但现存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水利设施老化、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导致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虽然现在已经尽力去尽量改善但是由于资金问题这些问题迟迟不能彻底解决。同时,农场缺少污水回用设施,也未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在水资源供水来源上太过单一。2.2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农场通过数字化管理,测定土壤墒值,随时根据土壤水分含量状况进行灌排措施,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但并未精确到量的多少,和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农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改进方法农业水资源是一个相互配合、彼此依存的耦合系统,只有调节好农业水资源系统内部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系统内在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水资源的效益,减少外部资源的投入,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最终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目标【2】。为了实现江浦农场农业水资源更高效利用,根据作物生长的几个阶段现有以下建议:①通过灌溉输配水系统,将水自水源引至田间,该部分的水资源损失主要包括渗漏和蒸发,这一环节是提高输配水的有效利用,其主要措施是节水工程技术;②在田间灌溉水转化为土壤水为作物所吸收,该部分的水资源损失为田间储水损失,主要包括深层渗漏和田面蒸发,这一环节是合理地调控农田水分状况,使引至田间的水最大限度地为作物所利用,提高水资源在田间的有效利用,其应用基础是田间水转化关系,主要是采用先进灌溉技术、田间覆盖保墒技术和改进灌水方法等。③土壤与大气环境条件下作物本身的生长生理机制,该部分的水资源损失主要作物的无效蒸腾,其主要措施是选用耐早作物品种,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和抑制作物无效蒸腾的化学及生物机制【2】。参考文献:【1】刘布春,梅旭荣,李玉中,等农业水资源安全的定义及其内涵和外延[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947-951【2】房军,袁维刚,张和喜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第8期农业科技通报【3】马晓河,方松海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与农业生产[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10期p4~11,19【4】刘宝珺,廖声萍水资源的现状、利用与保护[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6)【5】纪从亮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38-342【6】魏银玲,孙红娟,张新芝棉花花铃期的生育特点及栽培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2007(5):7-9【7】刘炳林棉花产量与秋季气候关系分析[J]中国棉花,1985,12(6):33-34【8】朱红霞,黄严帅,张耀鸿气象条件对南通地区棉花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70-73【9】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二部分江浦农场水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1、总论1.1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闻名遐迩的水乡,水资源是一大优势,本来不应该缺水,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水、土、大气等方面的环境质量普遍比二十年前下降了许多。由于长江三角洲各地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不考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对资源资源的滥用和对环境的破坏,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长江三角洲目前存在着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水环境恶化是其中的核心问题。造成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恶化的点源污染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面源污染内源污染仍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成为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恶化久治不见大效并有加剧趋势的主要原因【1】。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水资源及水环境的相关课程,根据课程实习要求,对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农场地表灌排水水质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室内分析,并给出评价区域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江浦农场地处长江边,研究其水质状况对附近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1.2编制报告书的目的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许多方面,都必须准确地评估水体及水源水的质量状况,为水环境质量的保持和改善提供依据,为用水功能的安全提供基本保障,这项重要工作就是水环境质量评价。目前人们普遍的认识水环境评价目的是对水环境的优劣程度做出评价。其只有指示当前水环境优劣的作用,对于如何应对这样的水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依据。实际上,人们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了解水环境的现状,让优质的水环境保持优质,而劣质的水环境要通过改造进行优化,使之变得优良起来。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①了解和掌握水环境变化的趋势,水环境是逐渐变得越来越优还是越来越劣、还是没有什么变化;②找出造成水环境变化趋势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制定水环境改善的规划或措施,开展水环境防治工作【2】。目前,水体的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它的发生将产生巨大的危害。而人类活动使得大量含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正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富营养化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使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危害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对人类及家禽等产生毒害作用,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过量的氮、磷向地下水迁移、积累,严重威胁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了解农田氮磷流失规律和迁移特征是有效防控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的前提和基础。本报告书以江浦农场地表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监测,对江浦农场不同位置水样的氮磷含量研究,对地表水进行水环境评价,以此来了解江浦农场农田氮磷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对该地区制定水环境改善的规划或措施,开展水环境防治工作。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5)《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2001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9)《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1993年)(10)《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11)《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00年)1.4评价标准和范围1.4.1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执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如下: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氨氮(NH3-N)≤0.150.51.01.52.0总磷(以P计)≤0.02(湖、库0.01)0.1(湖、库0.025)0.2(湖、库0.05)0.3(湖、库0.1)0.4(湖、库0.2)其中:Ⅰ类—源头水或国家自然保护区用水;Ⅱ类—生活饮用水;Ⅲ类—水产养殖用水或旅游用水;Ⅳ类—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Ⅴ类—用于农业灌溉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表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单位:mg/L序号污染物标准值(一级)1PH6-92COD1003BOD5204石油类55SS706氨氮157总磷0.51.4.2评价范围评价的范围是江浦农场的灌溉水系,即评价以十里长河为中心,及与其交叉四条支河(二支河、三支河、四支河、五支河)的交汇点进行评价。2、江浦农场概况见第一部分水资源管理实习前言实习基地背景资料3、环境现状(背景)调查3.1自然环境调查3.1.1江浦农场的地形、地貌概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而江浦农场属于其中的沿江洲地。另外,江浦县境内分布着东北--西南向的
老山
山脉;其地貌则属于古长江冲积物堆成的下蜀黄土岗地。3.1.2江浦农场的水文及水文地质情况
江浦农场靠近长江,以与长江相连的城南河作为灌溉引用水源,而在湿润年份,区域内多余水资源排放到城南河中最终流入长江。区域内建有人工河——十里长河(全长约5Km),以及与其教会的四条之河,分别为二支河(全长1281m),三支河(全长1430m),三区中心河(860m),四支河(1080m)和五支河(650m)。
3.2社会环境调查江浦实验农场是一个正处级单位。现有职工总人数为373名,其中离退休职工206名,在职职工167名。在职职工中,全民所有制正式职工108名,合同制聘用职工59名。珠江校区目前的功能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教学实习实验基地,另一块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实验农场)。教学实习实验基地用地约1600亩,包括农学实验站、环境工程实验站、生科实验站、畜牧实验站、公共服务站、园艺实验站。实验农场用地约4000亩,包括农业服务站、农机服务站等。农学实验站始建于1981年,占地面积1000亩,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70余名,每年有50多位教师、200多位研究生长期在此从事科研工作。3.3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3.3.1水样的布点和采集在江浦农场十里长河的干流和支流共五个点进行水样的采集,每组(2人)每个采样点采集一瓶水样,共五瓶水样,并作好标记(1号点五支河;2号点四支河中段;3号点四支河尾段;4号点二支河(畜牧试验站东北侧);5号点十里长河的起点电灌站)。注:采样时应用矿泉水瓶,不宜用饮料瓶,防止污染水样;采样应具代表性;水样应采满,否则可能会有微生物的存在而对结果产生影响。3.3.2主要仪器和试剂仪器:分光光度计药品:40%酒石酸钠、纳氏试剂、铵离子的标准液、磷酸根溶液、2,6—二硝基酚指示剂、稀硫酸、稀碳酸钠、钼酸铵—硫酸溶液、氯化亚锡。3.3.3指标测定本次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通过氮、磷含量测定进而对该地水环境进行评价。需测定的指标为氨氮和总磷。3.3.3.1铵离子的测定(纳氏比色法)(1)方法原理在碱性溶液中,水样中的铵离子与纳氏试剂生成碘化氨基氧化汞黄色络合物。其反应如下:4KI+HgCl2→K2[HgI4]+2KCl2K2[HgI4]+NH3+3KOH→[Hg2O•NH2]I+7KI+2H2O在适当浓度范围内,黄色的深浅与水样中铵离子的含量成正比关系,与铵的标准溶液比较定量,即可计算出水样中的铵离子的含量。(2)操作步骤先过滤采集的水样,吸取澄清水样40毫升于5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2毫升40%酒石酸钾钠(EDTANa2)溶液,再加1.0毫升纳氏试剂溶液,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显色30分钟。然后在分光光度计430毫微米波长比色,以待测水样的透光度(或光密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铵离子的微克数。标准曲线的绘制:取5微克/毫升铵离子的标准溶液0、1、2、4、6、8、10、15、20毫升分别置于50毫升容量瓶中(即得0、0.1、0.2、0.4、0.6、0.8、1.0、1.5、2.0μg/ml铵离子),加蒸馏水约40毫升,与待测液同样条件进行比色,绘制标准曲线。(3)结果计算式中:A:从标准曲线上查得铵离子的微克数;10-3:将微克换算成毫克;1000:换算成每升水样中含量。3.3.3.2磷酸根离子的测定(钼蓝比色法)(1)方法原理水样中的磷酸根与钼酸铵形成可溶性的黄色磷钼酸络合物,此络合物在酸性介质中可被氯化亚锡还原成磷钼蓝色,然后根据蓝色的深浅比色测定。此法可以测定微量的磷酸根。(2)操作步骤根据水样中磷酸盐通常含量吸取40毫升(如磷酸盐高者,可适当少取水样)于50毫升容量瓶中,加2滴2,6-二硝基酚指示剂,用稀硫酸或稀碳酸钠调节酸度到微黄色。加2毫升钼酸铵-硫酸溶液,摇匀后加4滴氯化亚锡甘油显色剂,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充分摇匀。经5-15分钟后(室温在20℃以下时为15分钟,20~30℃时为8分钟,30℃以上时为5分钟),在分光光度计上用660毫微米波长进行比色,读取透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液中磷酸根的微克数。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每毫升含磷酸根300微克标准液2毫升于1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刻度,此液为每毫升含6微克磷酸根(这种稀溶液,必须在每次比色时稀释配制)。从每毫升含6微克的磷酸根溶液中,分别吸取0、0.5、1.0、2.0、3.0、4.0、6.0、10.0毫升到50毫升的容量瓶中(即得0、0.06、0.12、0.24、0.36、0.48、0.72、1.20μg/ml磷酸根),再加蒸馏水到容量瓶中约40毫升左右,与待测水样同样操作,在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比色,绘制标准曲线。(3)结果计算式中,A: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磷的微克数;10-3:将微克换算成毫克;1000:换算成每升水样中含量(4)注意事项:如待测水样有颜色时,可将待测水样先放入烧杯中,加10%硫酸溶液2~4毫升,煮沸后滴加0.5mol/L高锰酸钾溶液,边加边搅拌,直到出现红色。然后再加1毫升,煮沸5分钟后以10%葡萄糖还原,滴加到红紫色完全褪去为止。再洗入容量瓶中定容,从中吸取部分溶液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比色。此法调节酸度时不能用氢氧化钠,只能用碳酸钠,否则会出现锰的沉淀(即使再加酸后也不易溶解)。比色时当加入钼酸铵溶液后,即使未加还原剂,也不能放置时间过长,一般不超过2小时。3.3.4数据处理3.3.4.1标准曲线的绘制①氮标准曲线铵离子浓度(μg/ml)00.10.20.40.60.811.52吸光度00.0160.0320.0670.090.1410.1480.2210.28注:铵离子微克数为0.8时实验所测吸光度误差太大,舍去②磷标准曲线磷酸根浓度(μg/ml)0.000.060.120.240.360.480.721.20吸光度00.0120.0230.050.0750.0990.1460.2353.3.4.2试验结果实验数据如下表:编号铵态氮吸光度磷吸光度实验样铵离子含量(μg)实验样磷酸根含量(μg)水样铵离子浓度(mg/L)水样磷酸根浓度(mg/L)10.2800.08896.90122.0662.42250.551620.2170.00575.0981.2541.87750.031330.1430.05349.48913.2891.23720.332240.2590.01189.6332.7582.24080.069050.6370.005220.4501.2545.51120.03133.3.5结果分析由上面算得水样中氨氮和总磷含量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号点五支河水体中氨氮>2mg/L,属超Ⅴ类水,污染严重;总磷>0.4mg/L,属超Ⅴ类水。此点水体已严重富营养化,可少量用于农业灌溉和一般景观用水。2号点四支河中段水体氨氮≤2mg/L,属Ⅴ类水;总磷<0.1mg/L,属Ⅱ类水。3号点四支河尾段体氨氮≤1.5mg/L,属Ⅳ类水;总磷<0.4mg/L,属Ⅳ类水。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4号点二支河(畜牧试验站东北侧)氨氮>2mg/L,属超Ⅴ类水;总磷<0.1mg/L,属Ⅱ类水。5号点十里长河的起点电灌站氨氮>2mg/L,属超Ⅴ类水;总磷<0.1mg/L,属Ⅱ类水。现对该河不同位置水体中氮磷含量差异分别进行分析如下:如上表分析可知五处水体中十里长河的上游(起点电灌站)含氮量最高,下游(五支河)次之,中游(三支河,四支河)最少。上游水样采于电灌站附近,可能是由于该河中水引自于长江支流水,由于含氮量较高的工业、生活废水的倒入而导致上游的氮较多(在电灌站旁边的长江支流旁也的确看到有废弃工厂遗址和一些居民区);由于河水具有自净作用,随着向下游的流动,水体中含氮量会减少,氮肥施入农田后,一部分铵态氮因土壤的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另一部分转化成氮气等挥发损失,铵态氮由于本身带正电荷,易被土壤颗粒吸附,但是铵态氮主要被吸附在上层土壤,容易通过田间的径流损失掉,从十里长河的上游向中游经过江浦县良种厂和畜牧试验站,可能禽畜粪便中含氮量不高,而且途径农田较少,因此氮素的淋洗较弱,故中游(三支河,四支河等)水体中含氮量最少;而由中游向下游经过很多农场,农田作物施氮肥是不可避免的,会随雨水或灌溉水经地表径流流入附近水体,故下游(五支河等)水体中含氮量较高;五处水体中下游含磷量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少。上游水体含量较少可能是因为所引长江水和附近工业、生活废水中含磷量较低;随着河水向下游流动,良种厂、畜牧试验站等向河水中排放的水中含较多的磷,故中游水体中磷多于上游;与氮类似,磷肥也是常用肥料之一,经过农田中磷素的淋洗,流经的水体中磷素含量越来越高,从而使得下游的磷量最高;水体中磷含量明显低于氮的含量,这主要是因为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迁移较困难,淋洗也比N淋洗弱。但若土壤中磷含量过高,土壤胶体吸附的磷可被解吸进入土壤溶液,也可沿土壤孔隙或裂隙进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中磷浓度增高,发生地下水中磷的污染。江浦农场的水体基本都满足灌溉要求,但是已经出现了超Ⅴ类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已经非常严重。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污染源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是造成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水污染源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工业废水排放,二是生活污水排放,三是农业化肥富养水体排放。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流域两岸的工厂以及农田是主要污染源,生活污水一般可以得到治理,因为长江流域地区人口比较集中,可以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而农田面积大,工厂较分散。十里长河中的工业污染源主要为从长江中带入上游的工业污水,农场附近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染源主要为长江带来的和农场内部及附近生活污水;农业污染源主要为农场中施用化肥、农药等过量而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源。5、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水体污染沿途看见河道内有很多的生活垃圾,严重堵塞了河流,水体发黑发臭,水草丛生,河流几乎成为死水。为此,我们应该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水资源,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5.2水土流失有些地方没有植被覆盖,特别是没有比较大的树木,这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植树造林,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江浦农场的水体工程与周围的沟渠及长江相通,因此,保护农场水体对于周边的水环境有着重大意义。6.1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农场周边现有一家污水处理厂,但由于处理规模小,还不能满足需要。另外,关于保护水质这一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公众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现有的水质状况还没有引起大家的注视,水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但农场属于南农大管辖,拥有一定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基础与经验,可对农场水环境保护起推进作用。6.2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
6.2.1合理施肥,喷施农药,减少污染来源江浦农场污染源主要为农场中施用化肥、农药等过量而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源。故在种植过程中,应利用南农优势,合理指导施肥与喷施农药。6.2.2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江浦农场水系中有大量的生活垃圾造成水体污染,应对公众环保意识进行提升,并可适量采取惩罚措施来保证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6.2.3科学技术创新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改善农业作业模式,使农业生产科学化,技术化,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6.2.4污水处理回用农场周边的小污水处理厂并不能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可与外部加强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如与江心洲污水处理产建立长期合作,将农业废水经污水管道排至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经达标处理后再排至江河。6.2.4.1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企业简介1986年10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分期组织实施了内秦淮河整治工程,先后建成了内秦淮河南段、中段、东段及其支流的污水截流管道约50公里,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及大中桥、凤台路、棉花堤三座污水提升泵站、长414米的夹江输污隧道和近5公里长的进出厂管线。1996年10月,设计日处理能力为旱季26万立方米,雨季54万立方米的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200年4月,随着内秦淮河污水全部截流,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转。
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污水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所有来水经过活性污泥法A/O工艺处理后,采用江心淹没排放方式排入长江,日排水量40万吨。该项目加氯间为密封式,加氯量按5mg/L考虑,40万吨/日污水总投氯量108.33kg/h,设置真空加氯系统一套,59
kg/h加氯机2用1备。加氯间安装有自控报警系统。在城市发生较大范围疫情时,经防疫部门要求,环保部门批准,该厂对生化处理后的水进行加氯处理排入长江,平时处理水不加氯直接排放。该项目一期工程地面噪声源主要有格栅机、鼓风机、污泥脱水机和排放泵等。高噪声设备设有减振降噪部件,远离厂界。水下噪声源有污水潜水泵、曝气机等。该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格栅沉渣和剩余污泥脱水后的泥饼。根据工艺的设计参数推算,污泥量为55.8吨/天(含水率为75%),其中格栅沉渣为20吨/天(含水率60%)。所有固体废弃物运往江心洲废凹地堆放处理。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扩建改造工程于2002年6月正是开工建设。2003年9月扩建改造工程一期工程完成,达到日处理污水40万立方米的处理能力,处理工艺由原来的一级物理处理提升为活性污泥法A/O(厌氧/好氧)二级生物处理工艺。二期扩建工程全部结束后,日处理污水能力达64万立方米,厂区占地面积41.9公顷,服务范围94.2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56万。处理规模居全国大型污水处理厂前列。2003年10月,一期40万立方米/日的扩建改造工程通水试运行后,经过为期9个月的调试运行,到2004年6月,各项处理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二期24万立方米/日的新疆菜,于2006年底通水试运行。该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内秦淮河两岸截流污水和河西地区分流污水。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进水——进水泵房(江边泵站)——机械格栅槽——曝气沉砂池——配水井——幅流沉淀池——生化池——配水井——二次沉淀池——排放泵房——长江下面据几处重要设备作简要介绍:沉砂池:其作用是去除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极颗粒。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涡流式沉砂池和多尔沉砂池等。沉淀池:其作用是去除悬浮于污水中的可以沉淀的固体悬浮物。按构造形式可以分为平流式沉淀池、幅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淀池。曝气池: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核心处理构成物。它是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接触,将污水中有机物吸收并分解的场所。污泥储泥池——污泥浓缩间——污泥控制间——污泥消化池——沼气锅炉房——污泥脱水机房——回流污泥泵房污泥是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包括沉淀物和悬浮物。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必须及时处理与处置,才能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消除二次污染,保护环境。同时污泥中还含有有用物质如植物营养元素、有机物及水分等。因此污泥处理还能够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总之,污泥处理的目的是使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3)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的指导意义不少城市污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工投资协议
- 工资福利咨询合同
- 数据存储服务保证金协议
- 施工材料供应合同
- 2025年福建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福建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房建结构技能鉴定理论-高级工复习测试题
- 陵园装修合同模板高清图
- 足疗馆装修项目合同样本
- 黑色三分钟生死一瞬间第9、10部
- 适老化住宅改造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GB/T 45236-2025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规范
- 新地基基础-基桩静荷载试验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致敬英雄》课件
- 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监管协议
- 持续集成与自动化部署(CICD)-深度研究
- 无人机护林巡检实施方案-LSJ-2019022-六视角科技
- 9 短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