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_第1页
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_第2页
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_第3页
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_第4页
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化新课程改革深化新课程改革学习材料1如何基于标准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一、国家课程校本化任务1.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包括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小学品德、小学科学、中学的技术等在内的国家课程。加强课程管理,不以任何理由缩减、挤占此类课程,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撰写学期(模块)课程纲要是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关键。课程标准是学段学习结束后所达到的学习结果,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要经过多重转换,即课程标准——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要树立整体规划教学的意识,对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目标、教学建议、评价等进行系统化梳理,整合课程资源,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要素撰写课程纲要,统筹安排学科学段教学。指向学生学习质量,设计学习目标分解课程目标,设置明确的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学习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效益的底线。清晰陈述的学习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评的作用。教师要综合学生情况、文本内容、教师经验等多种资源,依据目标分类学,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一定教学情境下的课时目标,使课时目标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设计评价标准及学习活动、方式。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为保证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必须首先明确评估学生达标的工具与标准,即在设置学习目标之后就选择与目标匹配的课堂评价方式,制定评价标准;之后再设计与学习目标一致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或方法等,将课堂评价镶嵌在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课堂评价获取学生达标的证据,以此调节教学计划或节奏等。5.注重自主学习,设计科学的学习方案。学习方案不管以怎样的名目呈现,均是用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需要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依据学习规律设计灵活的学习过程,并利用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不是用来“灌输”的教学案,更不是用以“操练”的练习卷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加强作业的有效性。从优化教学环节的角度强化作业设计意识。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本着趣、活、精、实的原则,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评价任务。把作业建设作为减负增效的重要突破口。二、课程标准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运作系统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课程方案3、课程标准4、教材(模块)5、学期课程纲要6、单元/课时计划7、课堂教学8、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一)何为《课程纲要》?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回答一门课程的四个基本问题(即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内容: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实施:我怎样带他们去?评价: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教学进度表》不是《课程纲要》?因为——只见进度,不见教学;只见课文,不见课程;只见教师,不见学生。一堂课产生的工作流程(1)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2)评价任务设计:我怎么知道学生已到那里了?(3)教学过程设计:我如何安排学习活动才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好的表现?(4)教学实施即评价:收集—解释—反馈(5)课外作业:检测目标达成的工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与拓展学习目标的叙写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课程标准分解学习目标对应关系分解策略IA一对一替代IIB一对多拆解CIIID多对一组合/聚焦IVV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替代:一对一;如语文精读课文教学目标中有一条“认识X个字,会写X个字。”就是对语文课程阶段目标中识字写字要求的数字进行了替代。拆解:一对多;如“练习各种平衡动作。”把“各种平衡动作”拆解为“扣腿平衡”、“提膝平衡”、“探海平衡”、““望月平衡”等组合/聚焦:多对一;如“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可以组合/聚焦,形成“设计校园花坛”这一学习目标。指向习得结果:三类目标(平面划分)成果性目标(需要成果)1.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2.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只要过程)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应(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创造性目标(还要“留白”)复制——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创作——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叙写学习目标第一步:解析内容标准,确定关键词,扩展核心概念。第二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第三步:确定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第四步:写出学习目标。依据重点组合以及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叙写第一步:解析内容标准,确定关键词,扩展核心概念。从一条内容目标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 例1:了解计划生育政策。

原因

目的

要求

意义将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 例2: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

多种分配方式的区别

现行分配制度的原因第二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扩展可采用概念认知展开、词汇意义展开、理论概念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教师可自行决定最佳的方式。如说出、分析、比较等。 例1:了解计划生育政策。 原因——简述 目的——复述

要求——复述

意义——阐明 例2: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含义——解释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说明

多种分配方式的区别——比较 现行分配制度的原因——概述第三步:确定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例1:了解计划生育政策 原因——教师引导下,结合我国的人口状况简述 目的——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准确

复述

要求——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够说出

复述

意义——结合相关情景材料的基础上,能够阐明

例2: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的含义——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准确解释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基本经济制度说明

多种分配方式的区别——结合相关情景材料的基础上,能够说明 现行分配制度的原因——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准确概述第四步:写出学习目标。写出学习目标。依据重点组合以及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例1:了解计划生育政策。(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结合我国的人口状况,简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2)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准确复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3)结合相关情景材料,能够阐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例2: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准确解释按劳分配的含义;(2)在教师引导下,结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3)结合相关情景材料的基础上,能够说明多种分配方式的区别;(4)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准概述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原因。注意:在叙写学习目标时,行为主体可以省略。学习目标的叙写易出现的错误(1)以教学内容代替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程度不清楚。

例:计划生育的原因有哪些?目的是什么?(2)由于对学习目标与教学目的混淆不清,导致目标中的行为主体错位。

例:“使学生……”、“让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之类的行为描述。(3)由于将学习目标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导致目标设置空泛化。

例: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4)由于缺乏学习目标的表述技能,导致目标设置中的行为抽象模糊。

例: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理解:不具备可观测、可测量的性质)(5)由于没有理解三维目标间的关系,导致目标的设置人为割裂。 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互相渗透、水乳交融的统一体,而不是一个各自分立、强行捆绑的联合体。探讨——如何设置学习目标项目学习内容学习程度学习行为和条件课程标准

教材

教参

考纲

试卷

例:一份教案【主题】8.1平均数(1)(初中数学八上)【课程标准】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内容与学情分析】略【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度类似的问题;2.通过阅读课本具体例题和小组交流,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中求加权平均数,并说出“权”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3.在小组交流时,至少能举出三个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问题5、6、7和8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问题6、7、8检测目标3的达成。【教学过程】(简)生疑:Q1、2(从经验导入)释疑一、何为算术平均数?(Q3、4)二、何为加权平均数?(Q5、6)三、权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Q7)提高四、加权平均数有何用处?(Q8)小结作业:课本P253,第1、2、4题分析:本教案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思想,也体现了教学即评价的尝试;根据课标、教材与学情确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检测题;目标达成的路径由4个主导性问题和8个习题构成。基于标准的教学不是什么,是什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逆向设计)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现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