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规划建设第十二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绿化事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切实可行的原则组织编制和实施绿化规划。绿化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应防灾避险需要,保持历史风貌,体现首都特色。绿化规划包括绿地系统规划、植树造林规划等专项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各类绿化用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绿线管理。第十三条市和区、县绿地系统规划应当包括各类绿地的功能形态、绿地指标、绿地布局面积和控制原则等内容。区、县绿地系统规划还应当包括分期建设计划和建设标准等内容。绿地防火设施建设应当纳入所在地区消防规划。第十四条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纳入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区、县绿地系统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定,并符合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建制镇绿地系统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定,并与区、县绿地系统规划相一致,与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第十五条绿地系统规划报批前,组织编制部门应当将规划草案予以公示,并可以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征求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专家的意见。绿地系统规划在实施中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批准程序重新审批。第十六条本市依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绿化隔离地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应当坚持城乡统筹原则,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合理
安排土地利用,扶持与绿化隔离地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第十七条本市加强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乡村公园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多绿色活动空间。第十八条绿地建设应当严格按照绿化规划实施,坚持生态、景观、文化协调统一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注重营造植物景观,突出生物多样性,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第十九条绿地建设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公共绿地由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其中,城市道路、公路、河道等用地范围内的公共绿地分别由各有关
主管部门组织建设;(二)建设工程附属绿地由开发建设单位建设;(三)铁路、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的绿地由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建设;(四)村庄规划绿地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建设责任不明确的,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建设并方便管护的原则确定。公共绿地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第二十条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划安排绿化用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应当按照绿地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建设工程附属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工程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其中,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绿化用地面积比例不得低于30%,并按照居住区人均不低于2平方米、居住小区人均不低于1平方米的标准建设集中绿地;成片开发或者改造的地区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建设集中绿地,绿地建设费用纳入开发建设总投资。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附属绿化用地平面图并标明绿化用地的面积和位置。第二十一条绿化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和规范。从事绿化工程设计、施
工、监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依法应当实行招标的绿化工程,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进行招标。第二十二条公共绿地绿化施工前,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报送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
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并提出意见。建设工程附属绿地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绿化施工的30日前,书面告知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并报送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工程附属绿化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第二十三条建设工程附属绿化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绿地建设费用应当纳入建设工程总投资。居住区、居住小区建设工程分期建设的,其附属绿化工程的具体建设时序应当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划拨土地条件的内容并予以明确。居住区、居住小区建设工程附属绿化用地的面积和位置应当在房屋买卖合同中予以明示。第二十四条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竣工后,市或者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建设工程附属绿化工程应当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范围,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附属绿化用地的面积和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的内容予以核实;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对绿化工程是否符合设计方案进行验收,将验收结果载于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共绿地建设工程、建设工程附属绿化工程竣工验收后,有关资料应当纳入城市建设档案进行管理。第二十五条居住区、居住小区附属绿化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制作绿地平面图标牌,在居住区、居住小区的显著位置进行永久公示。第二十六条露天停车场地面应当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绿化,种植可以达到遮阳效果的树木。鼓励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绿化。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及文化体育设施,符合建筑规范适宜屋顶绿化的,应当实施屋顶绿化。第二十七条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为闲置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临时绿化,所需费用由土地使用权人承担。第二十八条农村地区应当科学布局绿化用地,按照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河渠风景化、农田林网化的要求实施绿化;提高农村绿化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兼顾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十九条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组织村民参加村庄绿化建设,组织村民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村庄周围的空地、村庄内的闲置土地进行绿化,支持村民对住宅庭院和周边的空地进行绿化美化。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村庄绿化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第三十条农村居民在住宅房前屋后种植树木的,树木收益归种植者所有。5绿地保护第三十九条加强对绿地、树木的管理和保护(以下简称管护)。绿地、树木的管护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公共绿地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其中,城市道路、公路、河道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分别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二)单位所属绿地,由该单位负责;(三)居住区、居住小区内依法属于业主所有的绿地由业主负责,业主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护;(四)建设工程范围内保留的树木,在建设期间由建设单位负责;(五)铁路、湖泊、水库等用地范围内的绿地由各有关主管部门负责;(六)村庄绿地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绿地或者零星树木及管护责任不清或者有争议的,由所在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管护责任。第四十条管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绿地、树木养护规范对绿地、树木进行管护并做好防火工作。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绿地、树木的管护给予技术指导。第四十一条管护单位应当加强道路附属绿地的管护,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
作业方案。占用道路施工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应当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为道路绿化养护作业提供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第四十二条居住区内严重影响居住采光、通风、安全的树木,管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及时组织修剪。当事人应当协助管护单位做好修剪工作。第四十三条影响管道、线路、交通等公共设施使用和安全的树木,管护单位应当按照树木修剪规范及时修剪。新设管道、线路、交通等公共设施,需要修剪树木的,应当经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四十四条因抢险救灾和处理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需要,可以对树木进行修剪或者砍
伐。组织紧急情况处理的单位应当在处理结束之日起10日内,将有关处理情况报告所在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因抢险救灾和处理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修剪或者砍伐树木,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第四十五条市政、交通、电力、通讯等建设工程项目影响绿化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保护绿地和树木的措施,并在施工前告知管护单位。第四十六条开发利用绿地地下空间的,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建设规范,不得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绿地使用功能。第四十七条矿山、砂石开采场、砖瓦窑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的,责任单位应当负责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不得造成地表裸露。第四十八条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应当科学确定适宜的保护范围,保护天然植被和植物资源的自然特性。第四十九条各级风景名胜区应当坚持保护优先、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保护绿化资源的完整性与观赏性。游览者和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有保护林草植被和各项绿化设施的义务。第五十条禁止下列损害绿化的行为:(一)在树木旁或者绿地内倾倒、排放污水、垃圾、渣土及其他废弃物;(二)损毁树木、花草及绿化设施;(三)在树木或者绿化设施上悬挂广告牌或者其他物品;(四)在绿地内取土、搭建构筑物;(五)在绿地内用火、烧烤;(六)其他损害绿化成果及绿化设施的行为。第五十一条本市实行树木所有权登记制度。树木所有权不明确的,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登记工作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6监督管理第五十二条市和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绿化事业需要制定绿化规范和标准,加强绿化工作监督检查,及时处理有关绿化违法行为的投诉和举报,依法查处有关违法行为。发展和改革、环境保护、规划、建设、农业、财政等部门依照职责分工做好绿化相关工作。交通、水务、市政管理、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的绿化监督与管理工作。第五十三条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绿化工程的监督;对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绿化工程应当进行质量监督。第五十四条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
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绿化管理人员,做好绿化管理工作;对本辖区内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或者向市和区、县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本区域内违反本条例行为的,应当予以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第五十五条市和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可以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采取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等措施。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人员不得拒绝、阻挠、妨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第五十六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作出规划许可前,应当就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中有关绿化用地的内容征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第五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地的性质和用途。中心城、新城、建制镇范围内,因基础设施建设等特殊原因需要改变公共绿地性质和用途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改变其他绿地性质和用途的,应当经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因前款情形造成公共绿地面积减少的,建设单位应当在该绿地周边补建相应面积的绿地。第五十八条严格限制移植树木。因城市建设、居住安全和设施安全等特殊原因确需移植树木的,应当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移植许可证应当在移植现场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同一建设项目移植树木不满50株的,由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一次或者累计移植树木50株以上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五十九条严格控制砍伐树木。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树木,经批准可以砍伐:(一)已经死亡的;(二)发生检疫性病虫害无保留价值或者发生其他严重病虫害的;(三)因抚育或者更新改造需要且无移植价值的;(四)因城市建设、居住安全和设施安全等特殊原因确需移植但无法移植或者无移植价值的。同一建设项目砍伐树木胸径小于30厘米并且不满20株的,由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砍伐树木胸径30厘米以上的,以及一次或者累计砍伐树木20株以上不满50株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一次或者累计砍伐树木50株以上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砍伐许可证应当在砍伐现场公示,接受公众监督。第六十条未经批准不得临时占用绿地。因特殊情况确需临时占用绿地的,应当经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临时占用中心城公共绿地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占用其他绿地的,由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占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临时占用绿地期满后,占用人应当按照规定恢复原状。第六十一条代征的城市绿化用地,建设单位应当自规划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交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绿化,不得擅自转作他用。第六十二条市和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5年开展一次绿化资源清查,建立绿化资源档案,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资源监测和效益评估。市和区、县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绿化植物的检疫和有害生物防治,建立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预报网络,编制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健全有害生物预警预防控制体系。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绿化植物的检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三、植物学1.植物界的主要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2.根据植物体形态构造表现的原始与进化把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3.低等植物:结构简单,是单细胞的,或者
是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分枝或不分枝,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不形成胚。分为:藻类、菌类、地衣。4.高等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即有性世代(配子体)和无性世代(孢子体)成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生殖器官由多细胞构成,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5.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得,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6.植物细胞:是生命结构的单位,是生命结构中的一个形态学单位和生理学单位,又是生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是生物结构、功能、和遗传变异的基本单位。7.植物组织:通常将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的细胞群称为组织。8.植物的六种基本类群:根据植物体形态构造表现的原始与进化把植物界划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根据植物体成丝状体或具茎叶分化而分为原植体植物和茎叶植物;根据植物是否具有维管系统分为维管植物和无维管植物;根据植物是否形成胚分为有胚植物和无胚植物;根据用种子繁殖还是用孢子繁殖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根据是否形成花而分为显花植物和隐花植物。9.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0、植物组织的六种类型及功能分生组织:构成该组织的细胞具有分裂机能,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薄壁组织:由生活的薄壁细胞组成,主要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具有同化、贮藏、吸收、和通气等机能。保护组织:分布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是由一层或数层细胞组成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蒸腾,防止水分过度丧失,防止机械损伤和避免其他生物的侵害。疏导组织:是运输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即把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类以及叶中制造的有机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其他各部分。机械组织: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分泌组织:在植物的体内或表面,具有分泌精油、树脂、乳汁、蜜汁、粘液等分泌物的细胞活细胞群,叫做分泌组织。11、植物的命名方法:以双名法命名,是从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给每种植物命名,第一个字是属名,用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加词,一般用形容词,少数为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小写),由此共同组成国际通用的植物的科学名及学名,一个完全的学名还要在种名后附以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完整的学名应为:属名+种加词+命名人。12、种子植物一般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其中具有营养功能的为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具生殖功能的为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13、种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种子萌发具备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14、幼苗:幼苗出土后,在形态上具有一般植物所具有的三种主要营养器官——根、茎、叶。在子叶与胚芽长出的第一片真叶之间的部分,称为上胚轴;子叶与初生根之间的部分,称胚轴或称下胚轴。子叶出土的幼苗:种子萌发时,胚轴迅速生长,从而把子叶、上胚轴和胚芽推出土面。大多数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这种类型。宜浅播覆土。子叶留土的幼苗:种子萌发时,胚轴不发育,或不伸长,只是上胚轴和胚芽迅速生长,子叶始终留在土壤中,一部分双子叶植物及大部分单子叶植物都属这种类型。幼苗的识别主要根据子叶和初生叶的形态特征。15、根: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具有合成的功能。16、直根系:主根发达,能明显分出主根和侧根。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系都属此种类型。如麻栎、马尾松。17、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呈丛生状态。如竹子、棕榈。18、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支持,枝条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相邻两节间的无叶部分叫节间,叶片与枝条间的夹角叫叶腋。19、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叶子分为叶片、叶柄、叶托三部分。20、花:通常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六部分,雌蕊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个部分,子房外层是子房壁、中空的部分是子房室或称心室,心室内有胚珠,着生在胎座上。花是被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被子植物复杂的生殖过程是从花的形成和开放开始的。21、果实: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是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种子和果柄。四、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2、现代生态学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4、种群:是占据特定空间(地理位置)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5、种群生态学:研究同种生物个体群数量动态、特性分化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6、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群落中的所有物种在生态上有相关性(2)群落与环境不可分割性(3)群落中各物种的重要性有各异性(4)群落有其空间和时间上的结构(5)群落结构的松散性和边界模糊性7、生态系统的科学定义为: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复合体。8、生态系统的结构:非生物、生物部分9、食物链(foodchains)定义:食物链是指初级生产者获得光能后制造的食物供给各级消费者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链索关系。类型:掠食链、寄生链、腐生链生态金字塔类型: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态效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不同点上,能量之间的百分比率。特指某一营养级的能量输出和输入间的比率。他感:由生物体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对别种或本种其他个体发生影响的现象。他感作用在群落中的作用对种群在群落中形成——干扰邻近植物的生长,保持种群地位。在群落演替中的作用——“自毒”使本身衰退,加速更新演替;干扰邻近及入侵物种,保持自身优势地位,保持群落的正常运作。他感作用在农林业中的作用防止经济作物“自毒”衰退,保持高产。“以草治草”、“以草治虫”,并合成他感化学活性物质,选择新一代无污染农药。演替:是指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①生态系统中能量形成的转换完全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系统能量增加,环境能量减少,但总能量不变。②能量沿着食物链方向流动,在其流动时,生物中的能量由于各个营养级生物维持自身生命消耗而逐级减少,估计每经一个营养级的剩余能量为原有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余的都消耗了。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非循环的,它只能一次流过生态系统,单程前进,决不可逆。(热力学第二定律)10、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目前生态学的研究已提高到生态系统水平上,而不只是研究个体、种群或群落。森林生态学首先应讨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因为系统整体规定着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个体、种群、或群落都不应脱离系统整体,生态系统的概念应贯穿在生态学各个层次和水平之中。11、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太阳辐射对于绿色植物作为能量来源,还对植物的生理活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昼夜和季节活动方式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植被和环境吸收的太阳辐射会转变为热能,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水分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因素之一,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水,水是光和作用的原料,而植物还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作用,土壤则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同时植物还有利于土壤的保持,风对植物有着重要的生态影响,同时植物又能降低风速,固定流沙,因此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12、生态对策的类型及特点:1)K对策和R对策;K对策种的特征是个体大、寿命长,低的补充量和低的死亡率,高的竞争力以及对每个后代的巨大“投资“。R对策者个体小,寿命低,在裸地生境具有很强的占有能力,对后代的投资不注重质量,更多的是考虑其数量。2)繁殖对策:植物为了保证种子的扩散同样必须消耗能量,同时他们的数量、体积的大小及扩散的潜能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生长对策。13、他感作用及其生态意义:他感;由生物体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对别种或本种其他个体发生影响的现象。他感作用在群落中的作用,对种群在群落中形成——干扰邻近植物的生长,保持种群地位。在群落演替中的作用——“自毒”使本身衰退,加速更新演替;干扰邻近及入侵物种,保持自身优势地位,保持群落的正常运作。他感作用在农林业中的作用,防止经济作物“自毒”衰退,保持高产。14、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与掌握:辛普森指数:D是多样性指数,S是种的总数,Pi是样本中属于i种所占的比例,香农—威纳指数:H’是指数,S是种的总数,Pi是属于i种的所有个体的比重,而log2Pi是该比例以2为底的对数。15、岛屿生态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这里所指的岛屿,既指海洋中的岛,也指处于一般圣经中的特殊生境以及被其他植被包围着的特殊的植被,大量观察说明,岛的生物种的数目决定与岛的大小,并且其关系是比较恒定的。关于究竟多大面积才能维持某一既定水平的种多样性,这在自然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随着大面积的森林被采伐,剩下的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等,就成为各种无林地中的岛,如果这些岛太小,就可能不适合很多动物种或植物种的生存,因而过不了多久就会使许多种丧失,为了保存一定既定水平的种或者某种群落,在设计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中,最根本的问题是要确定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需要的最低临界面积。16、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部分,生产者利用太阳能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质,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分解者指细菌和真菌,它是以死的动、植物为食,可将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质,被生产者所利用。非生物环境,主要指光、热、大气、水、土岩石及死地有机物质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17、举例说明食物网复杂性与生态稳定性的关系:例如森林内一些昆虫限于某种食物才能生存,平时昆虫和食物供应是平衡的,假如有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所需食物产量减低,只能维持少数昆虫的生存,原有昆虫数量与食物供应就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样昆虫的种群量就必须加以调整,以适应食物供应的不足,直到昆虫的数量与食物供应相适应,又达到新的平衡为止,森林里物种多样性的存在,有着复杂的食物捕食和被捕食的网络系统,当森林中一种虫害大量发生的时候,它就会被其天敌所控制,所以系统内各成分总是趋向于相互协调的稳定态。17、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密不可分的。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被消耗、单向循环(流动),不可逆的。而物质循环是可逆的,多向可返回原来的化学形态,并可逃循、脱离生态系统。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一、园林设计:1、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1)科学依据2)社会需要3)功能要求4)经济条件2、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三个原则。适用一层是因地制宜,另一层意思是园林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经济是指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办好事。美观就是指要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3、“生态、景观、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科学。70年代后,生态平衡的理论得到迅速发展,生态平衡是自然科学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以生态学的原理与实践为依据,将是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运用生态的途径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才能创造舒适的环境给人类以美的享受。园林设计中要以生态为基础,结合文化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景观环境。生态、景观、文化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当然,同任何事物发展规律一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所侧重。4、立意:是指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思想。5、布局:即在园林选址、构思(立意)的基础上,设计者在孕育园林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6、园林布局的基本原则:(1)主景与配景(2)对比与调和(3)节奏与韵律(4)均衡与稳定(5)尺度与比例7、总体设计:就是在选定园址或称之在“相地”的基础上,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地形特点等因素,进行全园的总布局,通常称为总体设计。8、相地合宜、构图得体“的意义:园林“立意”与“相地”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园林“相地”是园林成败的关键。“相地”即造园的选择园址。在选择园址的时候,已经把造园构思与园址的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周围环境等诛因素作综合的比较、筛选。因而,不难看出相地与立意是不可分割的,是在园林创作过程中的前期工作。9、园林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园林的内容是其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园林的形式是其内容的存在的方式,内容于形式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园林的内容决定其形式,园林的形式依赖于内容,表达主题。内容和形式又是相对的,作为一定内容的园林形式,可以成为另一种园林形式的内容。有时,由于内容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破除旧的园林形式创立新的园林形式。10、园林构成的五大要素:(1)地形(2)植物(3)建筑(4)广场与道路(5)园林小品11、园林的形式分类: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12、园林设计的三种方法:轴线法、山水法、综合法。13、园林植物配置要点:(1)园林植物造景要点:①四季景观,在北方地区尽可能做到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②专类园,以不同类植物组成专类园。③水生植物区,在园林水体中,水生植物以及耐水湿植物的布置,将为丰富园景起到良好效果。④温室、盆景区⑤花圃、苗圃(2)种植类型①块状②线状③散点④绿篱和花坛14、园林设计的前提准备工作:(1)掌握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2)图纸资料(3)现场踏查(4)编制总体设计任务文件15、主要设计图纸内容:1、位置图2、现状图3、分区图4、总体设计方案图5、地形设计图6、道路总体设计图7、种植设计图8管线总体设计图9电气规划图10园林建筑布局图、鸟瞰图、总体设计说明书、工程总框算。16、局部详细设计阶段或绿化设计阶段主要内容:(1)平面图(2)横纵剖面图(3)局部种植设计图(4)施工设计阶段:施工放线总图、地形设计图、水系设计图、道路广场设计图、园林建筑设计、植物配置、小品、管线及电讯设计、设计概算。17、公园绿地:属于公共绿地,设计应符合国家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方针政策,继承和革新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创造我国特有的园林风格与特色,按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的原则,分别设置不同的内容,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充分利用地形,有机的组织公园各个部分,体现地方的特点和风格。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建设计划及经营管理措施。18、道路绿化:指道路两侧行道树、绿化带范围内的绿化。首先注意行道树的种植规划,注意交叉口的绿化种植设计,分车带的设计,停车港及停车场的绿化。19、居住区绿化:指居住区的小游园、宅旁绿地、公共建筑附属绿地等。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合理组织,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现状条件,以节约用地,对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和利用,应以植物造园为主进行布局,绿化要有统一的格调,提高居住区绿化的艺术水平。20、专用绿地: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二、园林施工与养护1、种植土:易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土壤理化性能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2、客土:指将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树木生长的有害土壤更换成种植土。3、假植:树木不能及时种植时,将根部、土球用土埋严或围起。4、修剪:指将树体、器官(根、茎、叶、花等)的某一部分剪短或疏删,达到平衡树势、整理树形、萌发新枝、提高成活率,更新复壮的目的。5、短截:从枝条上选留一合适的芽后将枝条剪短,达到刺激侧芽萌发新梢的目的。6、鱼鳞穴:在斜坡上挖穴,坑口在坡的上沿为直线,穴间鱼鳞状排列,深度以坡的下沿一边为准。7、浸穴:树木栽植前,将挖好的穴用水浸透,有利树木成活。8、分枝点高:乔木主干上开始出现分枝的部位。9、软容器囤苗:即将苗木在春季休眠期进行软包装,或种入软容器中,掩入土中常规养护,夏季展叶开花后,连同软容器一起进行移植,软容器为可溶性无纺布。10、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掌握资料、熟悉设计、勘察现场、制定方案、编制预算、材料供应和现场准备。11、制定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包括:a工程概况:工程项目、工程量、工程特点、工程的有利和不利条件。b确定施工方法:采用人工还是机械施工,劳动力的来源,是否有社会义务劳动参加。c编制施工秩序和进度计划d施工组织的建立,指挥系统、部门分工、职责范围、施工队伍的建立和任务的分工等。e制定安全、技术、质量、成活率指标和技术措施。f现场平面图布置:包括水、电源、交通道路、料场、库房、生活设施等具体位置图。g施工方案应附有计划表格,包括:劳动力计划、作业计划、苗木、材料机械运输等。12、植物材料和种子选择的原则:应根据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选定并加以编号。施工前应对苗木质量状况进行调查。13、木本苗木使用应符合的规定:树干挺直,不应有明显弯曲,小弯曲也不得超出两处,无蛀干害虫和未愈合的机械损伤。分枝点高度2.5-2.8m,树冠丰满,枝条分布均匀、无严重病虫危害,常绿树叶色正常。根系发育良好、无严重病虫危害,移植时根系或土球大小,应为苗木胸径的8-10倍。14、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的规定:1)整地作畦2)繁殖3)间苗4)移植5)灌溉6)施肥7)中耕除草8)整形与修剪9)防寒越冬10)轮作15、种植前土壤的处理:a种植树木所必须的最低土层应视树木规格大小而定,一般较树木根系至少加深30—40cm以上。b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勘探,化验理化性质和测定土壤肥力。c对不宜生长的建筑弃土,或含有害成分的土壤,必须进行客土,换上适宜树木生长的种植土。D如设计规定或有特殊要求还可掺入部分腐殖土,以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肥力,一般可掺入1/5或1/4的腐殖土。16、苗木种植前的修剪:树木移植时为平衡树势,提高植树成活率,应进行适度的强修剪。修剪时应在保证树木成活的前提下尽量照顾不同品种树木自然生长规律和树形,修剪的剪口必须平滑,不得辟裂并注意留芽的方位,超过2cm以上的剪口,应用刀削平,涂抹防腐剂,修剪的方法,一般采取疏枝和短截。树木的根部和高大落叶乔木树冠的修剪,均应在散苗后种植前进行,一般剪去劈、裂、断根、断枝、过长根、徒长枝和病虫根、枝。灌木、绿篱、花篱或需造型修剪的树木,除根部修剪在种植前进行,树冠部分应在种植二遍水扶直后进行。常绿乔木一般可不修剪,尽剪去病虫、枯死、劈、裂、断枝条和疏减过密、重叠、轮生枝。剪口处留1-2cm小木橛,不得紧贴枝条基部剪去。17、树木种植施工质量规定:a种植的苗木品种、规格、位置、树种搭配应严格按设计施工。b种植苗木的本身应保持与地面垂直,不得倾斜。c种植时应注意苗木的丰满一面或主要观赏面应朝主要视线方面。d种植规则式要横平竖直,树木应在一条直线上,不得相差半树干,遇有树弯时方向应一致,行道树一般顺路与路平行。树木高矮,相邻两株不得相差超过30cm。e种植苗木深浅应适合。一般乔灌木应与原土痕持平。个别快长、易成活的树种可较原土痕栽深5-10cm,常绿树栽时土球应与地面平或略高于地面5cm。f种植带包装的土球树木时,必须保持土球完好,包装物应取出。18、大树移植应遵循的规定:首先要做好大树的处理和准备,做好规划与计划,选择调查好树木情况,要断根缩坨;要做好起掘前的准备工作;起树包装;吊运与假植;做好定植养护。19、种植穴、种植槽的挖掘:挖种植穴、槽的位置应该准确,严格以定点放线的标记为依据。穴槽的规格,应视土质情况和树木根系大小而定。一般规定:树穴直径和深度,应较根系和土球直径加大15-20cm,深度加10-15cm。树槽:宽度应在土球外两侧各加10cm。深度加10-15cm,如遇土质不好,需进行客土或采取施肥措施的应适当加大穴槽规格。挖种植穴、槽应垂直下挖,穴槽壁要平滑,上下口径大小要一致,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好土、坏土分别放置。穴、槽壁要平滑,底部应留一土堆或一层活土。在新垫土方地区挖树穴、槽,应将穴、槽底部塌实。在斜坡挖穴、槽应采取鱼鳞坑和水平条的方法。挖植树穴、槽时遇障碍物,如市政设施、电讯、电缆等应先停止操作,请示有关部门解决。20、古树名木:树龄达百年以上或名人与树木有关,具有某种纪念意义的树木。21、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主要内容:根据一年中树木生长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条件的特点,分为5个阶段:冬季阶段(十二月、一月、二月):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堆雪、要及时清除常绿树和竹子上的积雪,减少危害,巡查维护,检修各种园林机械,专用车辆和工具,保养完备。春季阶段(三月、四月):修整树木围堰,进行灌溉工作,满足树木生长需要;施肥:在树木发芽前结合灌溉,施入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病虫防治;修剪;拆除防寒物;补充缺株;维护巡查。初夏阶段(五月、六月):灌溉;防治病虫害;追肥;修剪;除草;维护巡查。盛夏阶段(7、8、9月):病虫防治;中耕除草;汛期排水防洪;修剪;扶直;维护巡查。秋季阶段(十、十一月):灌冻水;防寒;施底肥;病虫防治;补充缺株;维护巡查。清理枯枝树叶干草,做好防火。22、伤流:树木因修剪或其他创伤,造成伤口处流出大量树液的现象。23、回缩:仅停留在一年生枝条上短截仍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在两年生以上以致于三、四年生的枝条上下剪子或锯,成为~。24、摘心剪梢:剪去枝条顶尖幼嫩的部分,其目的是促生二次枝。25、分级养护管理(园林植物三个等级的养护管理质量标准):一级:1)生长势好:生长量超过该树种该规格的平均生长量。2)叶片健壮a、叶片正常b、被虫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5%以下。3)枝干健壮:无明显的枯枝死杈,枝条粗壮,过冬枝条已木质化;无蛀干害虫的活卵、活虫;介壳虫最严重处,主干主枝上平均每100cm有一头活虫以下,较细枝条平均每33cm长,在5头活虫以下,株数都在2%以下。无明显的人为损坏,绿地内无堆物、堆料、圈栏等。树冠完整美观,分枝点合适,主侧枝分布均匀,数量适宜,内膛不乱,通风透光,绿篱、整型植株等应枝叶茂密,丰满无缺,花灌木开花后进行修剪。缺株在2%以下。二级:1)生长势正常2)叶片正常:叶色、大小、薄厚正常;较严重的黄叶、焦叶、卷叶、带虫叶、虫网、蒙灰尘叶的株数在2%以下;被虫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10%以下3)枝干正常:无明显枯枝死杈;有蛀干害虫的株数在2%以下;介壳虫最严重处,主干主枝上平均每100cm有2头活虫以下,较细枝条平均每33cm长,在10头活虫以下,株数都在4%以下。无较严重的人为损坏,对轻微或偶尔难以控制的人为损坏,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绿地、草坪内无堆物堆料,搭棚侵占等。树冠基本完整,主侧枝分布均匀,树冠通风透光,开花灌木大部分进行修剪。缺株在4%以下。三级1)生长势基本正常2)叶色基本正常:叶色基本正常;严重黄叶、焦叶、卷叶、带虫粪、虫网灰尘叶的株数在10%以下;被虫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20%以下。3)枝干基本正常:无明显枯枝、死杈;有蛀干害虫的株数在10%以下;壳虫最严重处,主干主枝上平均每100cm有3头活虫以下,较细枝条平均每33cm长,在15头活虫以下,株数都在6%以下。对人为损坏能及时处理,绿地内无堆物堆料搭棚,侵占等,行道树下无堆放白灰等对树木有烧伤、毒害的物质,无搭棚、围墙、圈占等90%以上树冠基本完整,有绿化效果4)缺株在6%以下26、园林树木养护技术措施及要求:1)灌水2)修剪3)施肥4)除草5)伐树6)公园绿地27、园林花卉的养护技术措施及要求:1)浇水2)牵引3)施肥4)病虫害防治5)修剪与间移6)中耕除草28、草坪养护技术措施及要求:需要在了解各种草种的生长习性上的基础上进行,根据立地条件、草坪的功能和草坪的等级进行不同精细程度的管理工作,最基本的指标是草坪植物的全面覆盖。1)浇水2)施肥3)剪草4)病虫害防治5)草坪斑秃修补6)除杂草7)清理8)草坪更新29、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主要技术要点:1)保护好古树生长的环境条件,不准在其周围进行建设、建厂、建房、修路、挖土、埋设地下管线、堆土等,有碍树木生长的均应退让或采取保护措施,还应制止古树名木被蒸气、烟雾、火的熏烤。2)灌水及排涝3)因树因地科学施肥4)增设保护围栏5)设支撑防止倾斜倒伏6)修去干枯枝、封堵树洞7)防治病虫害8)对衰弱树木进行复壮。30、园林植物常见的病害、虫害及常见的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a、食叶害虫:国槐尺蠖b、刺吸汁害虫:蚜虫c、蛀食干、枝、花害虫:国槐叶柄小蛾d、地下害虫:蛴螬e、螨类:国槐红蜘蛛f病害:杨柳腐烂病;防治方法:1)植物检疫2)通过栽培养护进行预防a、培育壮苗、无病虫苗b、选育栽植抗病、虫品种c、科学合理栽植d、提高栽植质量e、科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养护管理3)生物防治a、利用有益的生物防治有害的生物b、经试验已证明具有高效的制剂c、应注意保护天敌d、积极开发新的天敌4)人工物理防治5)化学防治a、合理安全使用化学药剂b、害虫喷洒化学药剂防治指标,为提高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喷药次数,主要适用于有毒且污染环境的化学药剂的喷洒。31、乔木修剪、灌木修剪、绿篱及色带修剪的技术要点:1)乔木:主轴明显的树种,修剪时应注意保护中央领导枝,使其向上直立生长。高度不足10m时原中央领导枝受损,折断应利用顶端侧枝重新培养新的领导枝。逐年调整树干与树冠的合理比例,剪去下垂枝,适当提高分枝点,同一树龄和品种的林地,分枝点高度应基本一致但位于林地边缘的树木分枝点可稍低于林内树木。树木因主干过低无法培育新主干的,可利用分生主枝作为主干培养。针叶树在幼龄期,只剪除基部垂地枝条,银杏修剪只能疏枝,不能短截。对轮生枝可分阶段疏掉。行道树的树型和分枝点高度应基本一致,树木与架空线有矛盾时,需要修剪树枝与架空线保持安全距离。在交通口30m范围内的树木侧枝不应遮挡信号灯。快车道一侧的树木分枝高度应保证交通机动车安全通过。路灯和变压设备附近的树枝应经常保持安全距离。国槐作为行道树,无架空线地段,不作杯状整形修剪,短截时留下枝条应适当留长。2)灌木修剪:灌木的单株树型应为内高外低,自然丰满,内稀外疏的圆头形或半圆形,切
忌内密和底部空秃。新植灌木的修剪裸根移植的灌木,采取重短截的方法,带土球的采用疏枝为主或轻短截的方法。有小主干的灌木,应保留50-100㎝的主干,选留3-5个方向角度适宜主枝,并进行中短截剪口芽选择方向,其余枝条作辅养枝处理。无明显主干的灌木选择4-5根健壮丛生枝作为主枝培养,并进行中短截,使其成为中心略高的圆头形。养护灌木修剪:灌木内膛小枝应适量疏剪,强壮枝应进行适当短截,下垂细弱枝条及地表萌生的地蘖应彻底疏剪,栽种多年的丛生灌木根盘应小、树冠大、呈半圆形,应逐年疏除衰老枝、内膛密生枝,培植新枝。栽植多年的有小主干的灌木,每年应采取交替回缩主枝控制树冠的剪法,防止上强下弱不平衡树势,突出于树冠外的徒长枝,应及时疏剪或早短截,促生二次枝。花落后形成的残花,残果,若无观赏价值也宜早剪除。成片栽植的灌木丛修剪时应形成中间高四周低或前面低后面高的丛形,多品种的应突出住栽品种,造型的应保持外型轮廓清晰。观花灌木,休眠期修剪时为控制树木高度,对于生长健壮的枝条留3-5个芽处短截促发新枝,隔年生开花的,应在花落后10-15天将已开花的枝条进行中短截或重短截,多年生开花的,应注意培育保护老枝,剪除干扰树型的过密的影响通风透光的小枝和已经枯朽或严重病虫危害的大枝重视生长期修剪,伤口直径超过5㎝时应涂保护剂,修剪时剪口切面应稍倾斜。3)绿篱修剪:修剪绿篱是为了保持造型整齐美观,促使表层叶丰满,防止基部空秃,注意控制高度。落叶灌木篱可参考灌木修剪但是高度应控制一致。常绿绿篱应按规定篱形修剪,轮廓清楚,线条整齐,每年整形修剪2次以上。常绿阔叶绿篱应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各剪一次,修剪绿篱,顶面应平整,高度应一致,侧面应上下垂直或上窄下宽。每次修剪绿篱高度较前一次修剪提高1㎝,修剪后残留篱面的枝叶应及时清楚干净,并运出销毁,经常清除个别突出篱面的徒长枝。三、园林树木学(一)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功能1、园林树木三大功能1.1园林树木的防护功能1.1.1改善环境侧柏黄栌忍冬卫矛1.1.1.1空气方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1.1.1.2温度方面减少热辐射1.1.1.3水分方面富集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环境1.1.1.4光照方面吸收和反射光照,降低光强1.1.1.5声音方面降低噪音1.1.2保护环境旱柳沙棘柽柳1.1.2.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1.2.2防风固沙1.1.2.3监测大气污染1.2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色彩美:花色类海棠、桃、迎春、玉兰叶色类春色五角枫、臭椿、黄连木秋色鸡爪槭、黄栌、银杏、白蜡常色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桃果色类平枝栒子、山楂、金银木干色类紫竹、白皮松、悬铃木、白桦园林树木芳香美花香园林树木姿态美观干,观枝,观根园林树木风韵美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1.3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果品类油料类香料类淀粉类饮料类栓皮类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各种功能一、园林树木的防护作用1、园林树木能改善温度条件2、园林树木能提高空气湿度杨树等树种具有很强的增加空气湿度的能力。3、园林树木能自然净化空气4、园林树木能吸收有害气体5、园林树木能滞尘、杀菌.消除噪声此外,园林树木在城乡建设中还有防风固沙、美化绿化和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作用。二、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一)、构成各种园林空间(二)、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三)、丰富多彩的颜色(四)、植物的质感三、园林树木的经济作用1、苗木生产。2、抚育间伐。3、旅游开发。4、生产植物产品(二)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1)植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2)温度因子的作用规律及温度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3)水分因子的作用规律及水分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旱生——柽柳、景天、百合、龙舌兰中生——大多数植物湿生——阴性:蕨类、海芋;阳性:鸢尾、池杉水生——挺水:芦苇香蒲;浮水:萍蓬草、睡莲、凤眼莲;沉水:金鱼藻、苦草(4)光照因子的作用规律及光照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按日照时间长短——长日照、短日照按光强——喜光、耐荫、中性(5)空气因子的作用规律及空气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抗烟尘树种:槐、臭椿、白蜡、银杏、垂柳等(6)土壤因子的作用规律及土壤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土壤酸度——酸性植物、中性植物、碱性植物土壤含盐量——喜盐植物、耐盐植物、抗盐植物、碱土植物对土壤肥力需求沙生植物(7)创造小环境、满足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了解: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环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等基本概念及生态因子的基本规律;掌握:温度、光照、水分、大气、土壤等生态因子对园林树木的生态作用,园林树木受生态因子影响产生的各种生态类型,以及如何根据各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1.植物的环境——指植物所生活的空间叫植物的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势;生物;人类生活等方面。2.生态因子——对植物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3.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对植物必不可少的因素称植物生存条件。绿色植物的生存条件是指氧气、二氧化碳、光、热、水及无机盐六个因素。4.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组合成综合的总体,对植物的生长生存起着综合的生态、生理作用。5.主导因子——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态,生理综合影响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生态因子称主导因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主导因子不是固定不变的。6.生存条件的不可代替性——生态因子虽互有影响,紧密联系,但生存条件是不可代替的,缺乏某一条件不可能用另一条件来代替。7.生存条件的可调性——指某一生存条件在量上不足而在其他生存条件量的增加而得到调剂并收到相近的生态效应。这一现象称生存条件的可调性,但这种调剂是有限度的。树木长期生长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对该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称为生态学特性8.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短日照是导致落叶树木秋季落叶的主导因子。三、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一日中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称为日较差;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称为温周期,这种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种子发芽:变温比恒温好。多数种子在变温条件下发芽良好,而在恒温条件下发芽略差。2、植物生长:变温比恒温生长好。因为植物的适应性及温差较大情况下,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3、开花结实:变温和一定温差条件下,花较多,果较大,品质较好。四、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植物在生长期中如遇到温度的突然变化,会打乱植物生理进程的程序而造成伤害,严重的会造成死亡。1、突然低温:引起寒害、霜害、冻害、冻拔、冻裂等。2、突然高温:高于最高点就会植物造成伤害直至死亡。被子植物约50℃;裸子植物46℃。五、温度与植物分布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温度形成一定的适应性,这与植物的遗传特性有关。有些植物对温度变化幅度的适应性较强,因而能在广阔的地域生长、分布,称之为广温植物或广布种;对一些适应能力小,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范围较小的种类称之为狭温植物当判别一种植物能否在某一地区生长时,从温度因子来说,可靠的办法是查看当地无霜期的长短,生长期中平均温度的高低、某些日平均温度范围时期的长短、当地变温出现的时期以及幅度的大小、当地的积温量以及当地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值及极端温度值的持续期长短等,这种极值对植物的自然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二、水分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生态类型1、旱生植物,耐旱力较强的树种松属、侧柏、栓皮栎、麻栎、刺槐等。2、中生植物,不能忍受过干或过湿的环境条件的植物类型。如油松、麻栎、杉木及枫杨等3、湿生植物,在潮湿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的植物类型4、水生植物,在水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如浮萍、槐叶萍等;沉水植物:植物体完全沉没在水中,如金鱼藻、苦草等。三、日照时数与植物类型每日的光照时数与黑暗时数的交替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按此反应将植物分为以下几类:1、长日照植物2、短日照植物3、中日照植物4、中间性植物由于各种植物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特性,大多是长日照植物发源于高纬度地区而段日照植物发源于地区低纬度地区,中间性植物则各地带都有分布。四、光强与植物类型树种的喜光性和耐荫性常因生长地区、环境、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一树种幼年期较耐荫,生长在干旱条件下的树木则要求更多的光照。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1、阳性植物落叶松属、松属(2针松)、杨属、柳属、臭椿、刺槐;泡桐等2、阴性植物冷杉属、红豆杉属、铁杉属、八角属、水青冈属、云杉属中一些种类3、中性植物红松、杉木、樟树、槭属、鹅耳枥属、青冈属等五、树木耐荫性的判断标准各种树种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光照强度不同的要求。根据树木对光的需求将树种分为喜光树种、耐荫树种和中等耐荫树种。判断树木耐荫性的方法有生理指标法和形态指标法两种。生理指标法是通过光合作用测定,确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形态指标法是根据树木的外部形态来判断树种的喜光性和耐荫性。五、树木耐荫性的标准1、生理指标法①光补偿点:耐荫强:100—300lux;不耐荫阳性树:1000lux②光饱和点:耐荫强:5000—10000lux;阳性树—50000lux以上。2、形态指标法①树冠:伞形者多阳性树;圆锥形枝紧密者多耐荫树。②树干下部侧枝:早枯落者为阳性树;不易脱落而繁茂者为耐荫树。③常绿树:叶幕区稀疏透光,叶片色浅且叶薄寿命短者为阳性树,否则为耐荫树。④常绿针叶树:叶针状多阳性树;叶扁平或鳞片状而表背区别明显者为耐荫树。⑤阔叶树:常绿阔叶树多为耐荫树;落叶阔叶树多为阳性树或中性树。在园林建设中了解树木的耐荫力是很重要的。阳性树种的寿命一般较耐荫树种为短,但是生长速度较快,所以在进行树种配置时必须搭配得当。树木在幼苗、幼树阶段的耐荫性高于成年阶段,即耐荫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在同样庇荫条件下,幼苗可以生长,但幼树即感光照不足。了解这一点,可以进行科学管理,适时地提高光照强度。对于同一树种来说,生长在其分布区南界就比生长在分部区中心的耐荫,而生长在分布区北界的个体较为喜光。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对引种驯化、苗木培育、植物配植和养护管理以及盆栽植物的培养和催延花期等各个方面均会有所助益。一、空气中对植物起主要作用的成分1、O2和CO2: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提高CO2浓度可明显提高收获量。2、N2:空气中的氮虽然占80%,但是高等植物却不能直接利用,只有固氮微生物和蓝绿藻可吸收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才能被高等植物所吸收利用。二、空气中的污染物质1、氧化性:臭氧2、还原性:SO23、酸性:HF、HCl三、城市环境中习见的污染物质和抗烟尘树种1、SO2:银杏、侧柏、构树、皂荚、臭椿、沙枣、榆、旱柳、刺槐、海州常山等2、光化学烟雾(臭氧):银杏、柳杉、海桐、夹竹桃、悬铃木、连翘、鹅掌楸等3、氯与氯化氢:合欢、黄檗、伞花胡颓子、构、榆、接骨木、紫荆、槐、紫藤、紫穗槐、木槿、杠柳等4、氟化物:白皮松、侧柏、杜松、构、榆、槐、丝棉木、黄檗、伞花胡颓子、紫荆、紫穗槐、臭椿、泡桐、悬铃木、山楂等。四、空气的流动与抗风树种1、空气流动的利弊利:有助风媒花树种的传粉弊:造成树木的生理和机械损伤2、抗风树种等级划分强:如马尾松,黑松中等:如侧柏,龙柏弱:大叶桉,榕树,雪松土壤的水分、肥力、空气、温度及微生物等条件,都影响着树木的分布及其生长发育。有些树种要求在深厚、湿润的土壤上才能生长良好,如橡胶树、杉木、樟树及毛白杨等。这类树种在条件适宜时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干形通直高大,在干旱瘠薄条件下则生长缓慢,干形不良。有的树种极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在造林上常被选为荒山或沙漠造林的先锋树种,如马尾松、樟子松及云南松等。土壤酸碱度以pH值表示,有的树种要求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一般以pH值小于6.8为宜如马尾松、杜鹃等,称为酸性土树种,这类树种在盐碱土或钙质土上则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有的树种在钙质土上生长最佳;常见于石灰岩山地,如侧柏、柏木及青檀等。有的树种则耐pH值7.2以上的盐碱土,如柽柳、紫穗槐、棱梭树及胡杨等;有的树种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如若楝、乌柏、黄连木、刺槐及木麻黄等,它们既能较好地生长在酸性土壤上,也能较好地在中性土、钙质土及轻盐碱土上生长。土壤PH与植物类型1、酸性植物——在PH值小于6.5的土壤中生长最好的植物称酸性植物。2、中性植物——在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最佳的植物称中性植物。3、碱性植物——在PH值大于7.5的土壤中生长最好的植物称碱性植物。土壤含盐量与植物类型1、喜盐植物——能在土壤含盐量为1~6%的环境中生长正常,且能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积聚在体内,细胞渗透压高达40~100个大气压的植物称喜盐植物。(吸盐积盐)2、耐盐植物——指能在土壤吸收盐分但并不在体内积累而是将多余的盐分经茎叶上的盐腺排出体外的一类植物称耐淹植物。如柽柳,红树。吸盐排盐)3、抗盐植物——指根细胞膜对盐类的透性很小,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植物体细胞的高渗透压是由于体内有较多的有机酸,氨基酸和糖类所形成的。如甜菁,盐地风毛菊。(很少吸盐)(三)植物群落知识与人工栽培群落的建设第3章园林植物群落知识一、概念1、植物群落:在一定地区内有一定的植物种类,按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为:植物自然群落、人工栽培群落2、植物自然群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东北红松林群落3、人工栽培群落:如果园、苗圃、行道树、林荫道、林带、树丛、树群等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的组成在植物群落中,各个植物种在数量上是不相同的,通常有一个数量最多、所占面积最大的种,称为优势种或建群种。群落的发育和形貌特征主要取决于优势种。2、群落的外貌特征(1)生活型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固有外部形状,如大小、形状、分枝和植物生命期长短等。植物群落的外貌是由构成群落植物种的生活型决定的。(2)群落的高度群落中最高一群植物的高度,也就是群落的高度。(3)群落的季相同一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形相,称为季相。3、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多度与密度多度:是指每个种在群落中出现的个体数目。多度最大的植物种就是群落的优势种。密度:是指群落内植物个体的疏密度。密度直接影响群落内的光照强度,这对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及相对稳定有极大的关系。(2)群落的垂
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及地被层。荒漠地区的植物常只有一层;热带雨林的层次可达6-7层以上。除了地上部的分层现象外,在地下部各种植物的根系分布深度也是有着分层现象的。水平结构:一个群落的某些地点,植物种类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例如,森林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的组合。
“镶嵌性”。4、群落的命名:以每层中主要的植物进行命名。三、植物群落的形成、发育和演替1、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露的地面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演替)。1)裸地的成因2)植物繁殖体的传播:可动性、传播因子、地形条件、传播距离3)植物的定居(发芽、生长和繁殖)4)植物之间的“竞争”2、群落的发育1)群落发育初期种类成分不稳定,群落的结构尚未定型,层次分化不明显,每一层中植物种类也不稳定。2)群落发育盛期优势种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群落盛期维持的长短,取决于优势种的耐荫性3)群落发育末期一个群落发育末期,孕育着下一个群育初期。3、群落的演替植物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就称为群落的演替。四、运用群落知识完善栽培群落(一)剖析植物的自然群落自然群落的特点:1种类丰富。尤其是林下二层、三层,耐荫灌木和地被种类多,季相变化明显丰富。2优势种明显,外貌各异,富有特色。3结构紧密,层次分明,复层混交,绿量大,生态效益好。(二)剖析人工栽培群落人工栽培群落存在的问题:(1)种类单调。尤其是中、下层耐荫灌木和地被缺乏。(2)结构松散,层次不明显,缺少复层混交,绿量小,生态效益低。(三)措施1)充分利用本地和外来的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乔木树种:灌木树种:常绿树:彩叶树:地被2)植物的耐荫程度和遮光率,了解生态习性,合理设计,合理布置。中性稍耐荫:栽于冠幅外。多花木旬子、平枝木旬子、太平花、锦带花、猥实、糯米条、紫珠、接骨木、海仙花。耐荫强:栽于冠幅内2/3处。菱叶绣线菊、三桠绣线菊、欧洲琼花、珍珠梅、香荚迷、黄杨、云杉、冷杉、矮紫杉、粗榧具有较好透光性的条件:分枝点较高;树冠枝叶稀疏;春季发叶较晚;栽植密度不大。(如刺槐、臭椿、梧桐、丝棉木、新疆杨、七叶树、旱柳、水杉等)3)加强养护管理,延长栽培群落的相对稳定期。清除外来入侵者。一些植物的果容易侵入到栽培群落,应及时清除(四)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城市园林树种规划的意义调查---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现状,包括种类、数量、生长与应用等情况进行真实的了解分析。规划---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性质、园林功能、当地自然与经济条件等,对城市园林绿化用树作出全面统一的安排。2城市园林树种调查的方法和内容(一)全面调查(二)抽样调查:典型与随机抽样3城市园林树种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一)科学性原则(二)特色性原则(三)实用性原则(四)多样性原则(五)重点性原则二、规划内容(一)主要绿化树种比例
:(二)重点树种规划1、基调树种---是园林构图的基本色调。种类少,数量大,适应性强,分布广,绿化效果好,培育应用简单,群众喜爱,常绿为主,形成植物景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
作用,园林绿化的骨架,一般2—5种。2、骨干树种----指园林植物骨架的添充树,是丰满园林形体的植物材料,是植物景观的主景。以线性绿化系统应用为主,乔木,10—20种,体现四季变化。(三)引种推广树种(四)主要观赏树种规划(五)主要园林用途树种规划(五)园林树木的配植(1)配植的原则及基本手法配植的原则1.生态适应的原则2.美观的原则3.满足功能要求的原则4.经济的原则(2)配植的方式及类型园林树木的配植方式,有规则式定义:选择规格基本一致的同种树或多种树木配置成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的配置方式叫规则式配置(中心植、对植、列植)和自然式定义:并无一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株行距和排列方式,自然灵活富于变化,体现宁静深邃的气氛。(孤植、丛植、群植、林植、篱植、附植)混合式配植定义:自然式配植和规则式配植并用在同一园林绿地中为混合式配置。(3)园林树木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植树木与建筑配置时,要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体量、性质来选择树种。大型建筑因其庄严、视野宽阔,故应选择枝干高、树冠大的树木;小型建筑,因其精美、小巧玲珑,故应选择用一些多姿、芳香、颜色艳丽的树木来配置。(外面装饰、角隅、基础种植、室内)水边的植物配置增加了静态气氛、美感、幽静、含蓄、色彩柔和,构成了园林水体美的基调。用植物可表现山体的季节变化:春山艳冶、夏山苍翠、秋山明净、冬山惨淡。园路与植物一起组织交通路线,连续景区,使人有移步异景之感。七花卉学1、花卉的含义:广义:广义的花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狭义:狭义的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2、花卉栽培的方式及其用途:1)生产栽培,以生产切花、盆花、提炼香精的香花、种苗及球根等为主的生产事业。2)观赏栽培,栽培花卉以观赏为目的,而非生产性的企业。3)标兵栽培,以普及国内外花卉的种类、生态、分类和利用等科学知识为目的的。3、花卉栽培的意义和作用1)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花卉为园林绿化、美化的重要材料。2)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人们对于花卉的需求叶日益迫切。3)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花卉生产栽培是一项重要的园艺生产,不仅可以直接满足人们生活对于切花、盆花、球根、种子以及室内观叶植物等的需要,还可以输出国外,换取外汇或其它急需物资。4、一年生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植物。多年生花卉:个体寿命超过两年,能多次开花结实。水生花卉:在水中或沼泽地生长的花卉。岩生花卉:指耐旱性强,适合在岩石园栽培的花卉。5、中国气候型地区的中国原产地著名花卉品种:1)温暖型:中国水仙、石蒜、百合、山茶、杜鹃、南天竹、中国石竹、报春、凤仙、矮牵牛、美女樱、半支莲、三角花、福禄考、天人菊、马利筋、半边莲、堆心菊、非洲菊、松叶菊、马蹄莲、唐菖蒲、花烟草、待宵草、一串红、猩猩草、银边翠、麦杆菊2)冷凉型:菊花、芍药、翠菊、荷包牡丹、荷兰菊、随意草、吊钟柳、金光菊、翠雀、花毛茛、乌头、侧金盏、鸢尾、百合、铁线莲、紫菀、蛇鞭菊、醉鱼草、贴梗海棠6、墨西哥气候型地区的中国原产地著名花卉品种:大丽花、晚香玉、老虎花、白日草、波斯菊、一品红、万寿菊、藿香蓟、球根秋海棠、旱金莲、报春、云南山茶、常绿杜鹃、月月红、香水月季7、依生态习性分类:1)露地~2)温室~8、依园林用途分:1.花坛~2.盆栽~3.室内~4.切花~5.观叶~6.荫棚~9、依自然分布分类:1.热带~2.温带~3.寒带~4.高山~5.水生~6.岩生~7.沙漠~10、依经济用途分类:1.药用~2.香料~3.食用~4.其他可以生产纤维、淀粉、油料的~11、依栽培方式分类:1.露地花卉2.温室花卉3.切花花卉4.促成栽培5.抑止栽培6.无土栽培7荫棚栽培8.种苗栽培12、花芽生长发育的特性:1)规律性2)生育特点a、春化作用b、光周期作用13、春化作用:某些植物在个体生育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一个低温周期,才能继续下一阶段的发育,即引起花芽分化,否则不能开花,这个低温周期就叫~。14、种子春化:以萌芽种子通过春化阶段称~15、植物体春化:以具有一定生育期的植物体通过春化阶段称~16、光周期:是指一日中日出日落的时数或指一日中明暗交替的时数。17、碳、氮比学说:认为花芽分化的物质基础是植物体内糖类的积累,并以C-N率来表示。18、成花素学说:认为花芽分化是由于成花素的作用,认为花芽的分化是以花原基的形成为基础的,而花原基的发生则是由于植物体内各种激素趋于平衡所导致。19、花芽分化的阶段:生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性细胞形成期。20、花芽分化的类型:1)夏秋分化类型2)冬春分化类型3)当年一次分化的开花类型4)多次分化类型5)不定期分化类型21、花芽分化对花卉栽培和生产的重要意义:花芽分化和发育在植物一生中是关键性的阶段,花芽的多少和质量不但直接影响观赏效果,而且也影响到花卉事业的种子生产。因此了解和掌握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时期和规律,确保花芽分化的顺利进行,对花卉栽培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2、温度的“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23、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弱,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强。一年之中以夏季光照最强,冬季光照最弱,一天之中以中午光照最强,早晚光照最弱。24、花卉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和环境因子对花卉的影响:花卉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大气以及生物因子等。花卉的生长发育除决定于其本身的遗传特性外,还决定于外界环境因子,因此花卉栽培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花卉对这些环境因子的要求、适应以及对环境因子的控制和调和关系。25、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红光、橙光有利于植物碳说化合物的合成,加速长日照植物的发育,延迟短日照植物发育,蓝紫光能加速短日照植物发育,延迟长日照植物发育。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而短光波的蓝紫光和紫外线能抑制茎的伸长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紫外光还有利于维生素C的合成。26、各类花卉对于土壤的要求:1)露地花卉:a、一、二年生花卉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壤土及粘质壤土上都可以。B、宿根花卉需在栽植时加入大量有机肥料c、球根花卉:一般以富含腐殖质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为宜。2)温室花卉:营养物质丰富、物理性质良好的土壤。27、主要元素对花卉生长的作用:氮:促进植物的营养生长,增进叶绿素的产生,使花朵增大、种子丰富。磷:促进种子发芽,提早开花结实期,使茎发育坚韧,不易倒伏,能增强根系的发育,增强植株对于不良环境及病虫害的抵抗力。钾:使花卉生长健壮,增进茎的坚韧性,不易倒伏,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使花色鲜艳、提高花卉的抗寒、抗旱的能力。钙:用于细胞壁、原生质及蛋白质的形成,促进根的发育,可以降低土壤酸度,可以改进土壤的物理性质,使粘重土疏松,沙质土紧密,可以被植物体直接吸收,使植物组织坚固。硫:促进根系生长,与叶绿素形成有关,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铁:在叶绿素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镁:在叶绿素的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镁对磷的可利用性有很大影响。硼:能改善氧的供应,促进根系的发育和豆科根瘤的形成,还有促进开花结实的作用锰:对叶绿素的形成和糖类的积累运转有重要作用,对于种子发芽和幼苗形成以及结实均有良好影响。28、花卉保护地的作用:1)在不适于某类花卉生态要求的地区,栽培该类花卉。2)在不适于花卉生长的季节进行花卉栽培。总之具备各种保护地的栽培环境,就可以不受地区、季节的限制,集世界各地气候带地区和要求不同生态环境奇花异卉于一地,进行周年生产,满足人民的需要。29、花卉保护地栽培的特点:1)要有必要的保护设备。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栽培季节和栽培目的选定栽培设备。2)设备费用大,生产费用高,占用劳力多。3)不受季节和地区限制,可周年进行生产。但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应选择耗能较低、产值较高又适销对路的花卉进行生产。4)产量可成倍的增加,要科学的安排好温室面积的利用计划,尽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5)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严格。6)生产和销售环节之间要紧密衔接。7)保护地栽培要与露地栽培互相配合使用,应以露地栽培为主,以保证花卉的周年供应。30、花卉各种保护地类型:1)风障2)冷床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款转让房产合同范本
- 加班法务合同范本
- 公司入股合同范本文档
- 仔猪购销纠纷合同范本
- 包装插画合同范本
- 农村协议买房合同范本
- 2024年金山区卫生健康事业单位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南丹县丹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农村修水渠合同范本
- 2024年阜阳市皖西北(阜南)粮食产业园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骨科病人健康教育处方
- 关键词与有机关联写作课件
- 赣价协〔2023〕9号江西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基准价
- 小汽车挂靠协议书范本(2篇)
- 三年级心理健康全册课件
- 颅脑外伤(共61张PPT)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课件
- 化妆品产品召回模拟演练记录表格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表格
- 京东考试答案
- 数控机床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